高三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
2023最新-物质的量教案【优秀6篇】
物质的量教案【优秀6篇】1。
物质的量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6篇《物质的量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定律;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和摩尔质量;
3.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4. 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
5.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定律。
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分析;
2.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实验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讲授:介绍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的定律;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4.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成绩;
3. 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 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和摩尔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题能力。
以上是本节化学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第三节物资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先生了解物资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资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先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使先生了解学习物资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能力目标1、经过教学的成绩性,创设探求情景,添加先生自动求知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2、运用化学探求过程,激发先生的学习兴味;情感态度目标1、经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运用,培养先生置信科学、尊重科学、依托科学的思想。
2、培养先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味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物资的量的基本概念、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意义。
1/ 8教学难点:物资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之间的计算。
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成绩探求法,类比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成绩导入:我们知道一双鞋有2只、一盒香烟有20支、一扎啤酒有9瓶,那么一滴水有多少个水份子呢?老师:我们能不能用高倍显微镜去一个一个地数呢?先生回答:分子很小,显微镜视野太小很难完成。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求这个成绩。
首先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完成基础知识的铺垫。
,1、2、3、4组为A组,5、6、7、8组为B组。
下方我们进行任务分配:2/ 8小组讨论:小组展现:A组甲同学:物资的量是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必然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乙同学:物资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丙同学:摩尔的标准就是6.02×102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就做阿伏伽德罗常,符号是N A用6.02×1023mol-1来表示,教师总结:如同长度、质量、工夫、电流一样,物资的量也是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他的的单位是摩尔,摩尔的标准是阿伏伽德罗常数N A这个常数的数值是6.02×1023,单位是mol-1板书:物理量:物资的量n单位:摩尔mol3/ 8标准: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1讲解:6.02×1023是个非常大的数字,它有多大呢?打个比方,如果把6.02×1023粒大米分给全球70亿人一同吃,每人每天吃一斤,大概要吃12万年。
高三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二)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二)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与物质的量的关系;2.掌握原子、分子与物质的量的关系;3.通过实验观察,学习如何计算物质的量;4.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报告模板、白板、彩色笔、教学视频、实验记录表、教师课前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教学视频,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让学生对物质的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Step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Step 3: 实验观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一系列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学生可以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Step 4: 理论讲解通过实验结果和学生上述的讨论,进行理论讲解,解释物质的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Step 5: 讲解化学方程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
Step 6: 练习和巩固完成课后习题,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答案,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需要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什么?教学总结: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组成性质的关系,并展示一些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案二: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2.了解原子、分子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3.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物质的量;4.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思维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器材、白板、彩色笔、教师课前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验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他们思考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Step 2: 实验操作让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Step 3: 实验结果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高中化学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 掌握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是什么;2. 物质的量的单位;3. 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抽象性;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的转换。
教学准备:1. 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简要介绍物质的量的意义;2. 利用日常生活例子,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展示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2. 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什么;3. 通过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量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 让学生测量不同物质的量对物质的体积、密度等性质的影响;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物质的量的应用;3. 指导学生归纳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实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内容;2. 提醒学生认真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对物质的量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物质的量概念解决化学问题。
同时,老师也应及时总结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和优化。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展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醒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络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才能。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和综合计算的才能。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第三高级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一)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一)教案
教学目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互相转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生活经历、已学的详细的概念入手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来认识化学中未知、抽象的概念。
〔2
〔3
教学过程:
课后小记:
这节课受到了四个专家〔教研员徐睿、区教研员汤一相、陶静、徐德耀〕的精心指导,同组教师的一一共同讨论,教案一边又一边的修改,教研员听了二次试讲,在11月15日上午在里排了录像课,整个教学设计从详细概念到抽象概念,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粒子,从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到未知的要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所以一节课比较流畅,到达了预计的效果,但有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提升。
通过这一次的锻炼,使我终身受益,教学程度也有所提升,特别对教研员的砖研精神,对教材的理解,更使我们一线的教师佩服、感动,今后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摩尔和质量的转化和计算。
2. 理解并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计算器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讲解与探究(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解释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训练与应用(15分钟)
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摩尔和质量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拓展问题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应用,拓展课外学习内容。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数学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数学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分子的
个数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讲解
1. 定义:物质的量是物质中含有的物质粒子的数量,用单位摩尔来表示。
2. 计算方法: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分子的个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g)/ 分子的摩尔质量(g/mol)
三、案例分析
1. 例题一:一定质量的铁块中铁原子的个数是多少?
2. 例题二:30g氧气中氧分子的个数是多少?
3. 例题三:1mol硝酸的质量是多少?
四、练习训练
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五、总结反思
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发现物质的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物质的量计算题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技能。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注重培养学
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摩尔、原子量、分子量等概念,能够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摩尔与物质的关系
3. 原子量、分子量及摩尔质量的概念
4.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差异,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学习: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并讲解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验,学会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
4. 总结:复习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
1. 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参与讨论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理解的深度。
3. 考试及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掌握程度。
延伸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比如摩尔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耗和生成等方面的研究。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拓展物质的量的应用领域。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摩尔的概念、单位及其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3. 学会使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4. 能够应用物质的量解决实际问题,如配平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定义- 摩尔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经历来引出“计量”的概念。
例如,询问他们是如何确定购买水果的数量(按个数、重量等)。
随后指出,在化学领域,我们也需要对物质进行准确的计量,从而自然过渡到“物质的量”的概念。
讲解新知1. 物质的量定义:首先明确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等)数量的物理量。
2. 摩尔概念:接着介绍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强调一摩尔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目为6.022 x 10^23,即阿伏伽德罗常数。
3. 物质的量与质量关系:详细解释如何通过物质的摩尔质量将质量转换为物质的量,以及如何使用这个转换在实验室准确称取试剂。
4. 化学方程式中应用:结合化学方程式,展示如何利用物质的量进行配平,以及如何根据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物的预期产量。
课堂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设计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完成。
例如:- 给定某物质的质量,要求学生计算其物质的量。
- 提供一系列化学反应,指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配平。
- 根据实验数据,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物质的量预测反应的理论产率。
总结回顾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回顾,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业布置分发课后习题,包括一些涉及物质的量计算的题目,以及实际应用题,如配平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验问题,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程内容。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2. 熟练掌握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涉及化学计量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入教学话题,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引起兴趣,并对“物质的量”做简单介绍。
2. 知识讲解(1)什么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指物质中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数量。
用“n”表示。
(2)如何测定物质的量?常见的测量物质的量的方法有质量法、体积法和化学计量法。
(3)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步:①确定所给物质的种类及其量。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所需要计算的物质的种类及其量。
③根据所需要计算的物质的种类和量,利用相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4)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质量与物质的量的计算;②体积与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的计算。
3. 应用与拓展通过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和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PPT课件辅助讲解;2. 问题导入式授课;3. 示范演示式授课;4. 课堂讨论式授课。
六、教学评价1. 个人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可以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 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听课记录、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导入式授课、示范演示式授课和课堂讨论式授课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我也有一些欠缺,如个别内容过于生硬,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元素,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高三化学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能正确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重要反应综合应用题。
过程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对物质的量的易错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讲解例题,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阿伏伽德罗定论的应用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讨论总结,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的量以及相关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辨析能力。
【教学重点】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式、归纳总结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引课:(多媒体)提问复习回顾高一内容,引入新课。
1. 物质的量(1)定义: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2)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2.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定义:1 mol 任何物质所具有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2)数值:规定与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其数值约为6.02×1023。
(3)单位为mol -1。
公式:N A =N n3.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2)单位是g/mol 。
关系式:n =Mm思考:1mol 任何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当它们分别以g 、 g/mol 、 1为单位时,数值相等。
4. 气体摩尔体积(1).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②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
人教版教材《物质的量》完美课件1
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
为c mol·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 C.1 mol 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
D.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
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4.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恒)。 B.Cu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部分O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故B正确;
【解析】 【详解】A.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CO32-、SO32-、Ag+等,故A错误;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五课时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
• 高三化学组
考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 及其应用
【提素能·归纳】 1.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个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
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的“五大陷阱” 陷阱一: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 (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H2O、SO3、戊烷、 CHCl3、HF、NO2、苯等;
质的量为0.3 mol,两种分子均为双原子分子,所以0.3 mol混合气
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6NA,正确。 答案:A
考点二 物质的量浓度的 相关计算
【提素能·归纳】
一、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计算
1.标准状况下气体形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溶质的物质的量n=22V.4(L气·体m)ol-1
高三化学物质的量(一)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物质的量(一)【本讲主要内容】物质的量(一)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
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相应单位为mol、g·mol-1、mol·L-1、L·mol-1)的涵义。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考试题中常会出现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气体体积等有关选择题。
在有关有机物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中都离不开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有关物质的量知识网络图2. 有关知识点(1)物质的量①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②符号:n③单位:mol(2)摩尔①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
②符号:mol③说明:ⅰ当描述物质的物质的量(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不能是宏观物质名称;ⅱ常见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ⅲ当有些物质的微观粒子只有一种时,可以省略其名称。
(3)阿伏加德罗常数①含义:实验测定12g12C中碳原子的个数。
②符号:N A③单位:个/mol④说明:ⅰN A的基准是12g碳-12中的原子个数;ⅱ12C不仅是摩尔的基准对象,而且还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ⅲ N A 是一个实验值,现阶段常取6.02×1023作计算;ⅳ要注意N A与6.02×1023的区别。
(4)摩尔质量①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②符号:M③单位:g·mol -1④说明:ⅰ注意与化学式的式量相比较,区分其中的差异。
ⅱ化学计算题中常会用平均摩尔质量,注意跟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异。
ⅲ与1mol 物质的质量的比较。
(5)气体摩尔体积①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②符号:m V③单位:L·mol -1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ⅰ标准状况:0℃、1atm 即1.01×105Pa 。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学科:化学年级:高一单元: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基本概念。
2. 熟练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3.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4.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2.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准备教案及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例如一个苹果和一升水之间的比较。
2. 概念讲解:a. 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包括定义和单位。
b. 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例如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计算练习:a.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 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解答问题。
4. 实验操作:a. 进行一个涉及物质的量的实验,例如利用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进行中和反应。
b. 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5. 总结和应用:a. 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化学方程式中的问题。
6. 反思和评价:a.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物质的量的计算题和相关应用题。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酸溶液、碱溶液、容量瓶、烧杯等;3. 学习资料:PPT 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计算练习和问题解答的准确性;3. 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4. 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复习教案第一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内容与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计算,其核心是物质的量的概念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质量的单位,化学中的7个运算公式。
本节课是堂复习课,所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完成自主复习得出学生对这一讲的一些印象,通过主要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
2.目标解析(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就是指这里出现的几个物理量,以及它们的相关公式也就是他们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
就是指微粒数、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公式的灵活运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有些思考难度的问题就不去理解它,也就不知道如何思考。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记住公式的基础上再去更多的训练运用这些公式,其中关键是通过做一些典型的例题与变式练习来让学生形成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方式。
【教学过程】学生课前预习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1)符号:n。
(2)单位:摩尔,简称摩,用mol表示。
2.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把含有 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 1 mol,6.02×1023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精选3篇)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并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教师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物质的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目。
2.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是国际上通用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三、计算物质的量的方法1. 已知质量计算物质的量:n = m / M2. 已知物质的量计算质量:m = n * M3. 已知物质的量计算粒子数目:N = n * N₀四、物质的量与其他物质性质的关系1.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n ∝ m2.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的关系:n ∝ N五、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实际常见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与物质的量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七、小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进行相关拓展阅读,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或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然后通过具体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性质,深化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023年高三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介绍物质的量及摩尔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意义;2. 理解摩尔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3. 能够通过实例计算物质的量。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意义;2. 摩尔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1. 摩尔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2. 通过实例计算物质的量。
教学准备:1. PPT演示;2. 活动材料:化学实验装置、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比如,煮饭时使用多少量的大米才能做出恰好的米饭。
Step 2: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和计算的重要性。
Step 3:摩尔及其计算介绍摩尔的概念,并与物质的量进行关联。
讲解如何通过摩尔的计算来确定物质的量。
同时,解释摩尔的单位。
Step 4:计算实例通过几个实际计算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可以通过教师指导进行问题解答,或组织小组活动进行集体讨论和解决问题。
Step 5: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可以选择烧热水实验,通过燃烧乙醇计算摩尔和物质的量。
Step 6: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的量和摩尔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摩尔计算物质的量。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2.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拓宽和加深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理解。
教案二: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的关系;2. 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比例;3. 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量。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的关系;2.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比例。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比例;2.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量。
教学准备:1. PPT演示;2. 活动材料:化学实验装置、实验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apter 3 Lesson Plan of "The Quantity of Material" (1)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
知识点和新大纲要求: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C)
(2)摩尔质量(B)
(3)气体摩尔体积(B)
(4)物质的量的浓度(C)
(5)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C)
一、有关概念(1课时)
1.物质的量
(1)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符号:
(3)单位:mol
2.摩尔
(1)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
(2)符号:mol
(3)说明:①当描述物质的物质的量(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不能是宏观物质名称
②常见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
③当有些物质的微观粒子只有一种时,可以省略其名称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含义:实验测定12g12
C中碳原子的个数
(2)符号:NA
(3)单位:个/mol
(4)说明:①NA的基准是12g碳-12中的原子个数
②12
C不仅是摩尔的基准对象,而且还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
③NA是一个实验值,现阶段常取6.02×1023
作计算
④要注意NA与6.02×1023
的区别
4.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2)符号:
(3)单位:g·mol-1(-1在右上位置)
(4)说明:①使用范围:A.任何一种微观粒子
B.无论是否纯净
C.无论物质的状态
②与式量的比较:
③与1mol物质的质量的比较:
5.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2)符号:
(3)单位:L·mol-1(-1在右上位置)
(4)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标准状况:0℃、1atm即1.01×105
Pa
②理想气体:A.不计大小但计质量
B.不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③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22.4L·mol-1
(5)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②结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温度与压强来共同决定)
③结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大小)
6.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2)符号:
(3)单位:mol·L-1
(4)说明:①物质的量浓度是溶液的体积浓度
②溶液中的溶质既可以为纯净物又可以为混合物,还可以是指某种离子或分子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