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测定甘油三酯结构
G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
G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研究进展管方方,何卓琼,方燕,许旭【摘要】摘要:介绍了G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几种情况,包括高温气相色谱(>300℃)直接进样,将甘油三酯进行甲酯化处理的非高温气相色谱(<300℃)非直接进样。
并介绍了GC-氢离子火焰检测器直接进样和非直接进样技术。
指出了这些技术在食用油甘油三酯的分析上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GC-MS;甘油三酯;食用油甘油三酯,又称三酰甘油,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缩合而成,是食用油中最主要的成分。
甘油三酯对人体的重要性使得科学家们逐渐重视对其的研究。
传统的油脂中甘油三酯的分析主要是先用胰脂水解酶将油脂水解[1],再使用薄层色谱(TLC)将其分离,最后经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测定脂肪酸组成。
还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甲酯化后的油脂脂肪酸进行测定[2],这一技术省去了水解后再使用TLC技术分离的过程。
Komoda等以聚合甘油三酯为原料,使用体积排阻色谱对其进行分析测定,然而这一技术无法将每种化合物很好地区分开来,从而导致了定性分析的困难。
现代分析技术中,主要使用联用技术测定甘油三酯,如气质联用、液质联用、高分辨质谱技术等。
近年来,随着气质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甘油三酯分析与鉴定的新方法。
本文介绍了G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几种情况,包括高温气相色谱(>300℃)直接进样,非高温气相色谱(<300℃)非直接进样,以及其他技术手段。
1 GC-MS联用技术1.1 高温气相色谱直接进样高温气相色谱直接进样是指色谱柱柱温高于300℃样品不经过前处理直接进入GC-MS联用仪分析。
它省去了传统的甲酯化处理步骤,但是由于样品进入色谱柱需要汽化,因此它对柱温要求较高。
Ruiz-Samblás等[4]将56 种橄榄油样品溶于三氯甲烷后配成0.2%的样品溶液,选用VARIAN GC 3800 GC-VARIAN 4000离子阱MS进行分析测定。
十三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方法较多但主要
十三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方法较多但主要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方法较多,主要可以分为光度测定法、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质谱法等。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光度测定法光度测定法是通过测量样品中TG与其中一试剂反应生成的有色产物的吸光度来确定TG浓度。
常用试剂有酚氨法、儿茶酚法和浮选酶法等。
这些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但可能会受其他物质的干扰,如胆固醇、胆汁酸等。
2.酶法酶法是利用氧化酶来催化TG水解产生的氢过氧化物与试剂发生比色反应来测定TG浓度。
常用的试剂包括脂肪酶、过氧化氢酶和色氨酸等。
此类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但可能会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常用于测定血清中各种代谢产物,包括TG。
一般使用反相色谱柱,流动相通常为乙腈-水或甲醇-水体系,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分离目标化合物,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但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和操作,且耗时较长。
4.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非常准确和灵敏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血清中TG的浓度。
常用的质谱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比较样品与内标物的质荷比来确定TG的浓度。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特异性等优点,但设备和操作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较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样本特点以及实验条件来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测定方法。
实验四甘油三酯测定ppt课件
1
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减真值之差。 误差和准确度属于不同概念,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2
不准确度的数字表达是不确定度 (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的半宽度表示)。 可以理解为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之差的范围。
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31
临床意义 富含TG的脂蛋白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TG增加表明患者存在代谢综合症,
需进行治疗。 TG降低比较少见,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肝功能严重损
伤时可见。
32
磺酸盐 Mg2+
26
计算TG的含量 甘油三酯浓度(mmol/L)=A样/A标×标准液浓度
(2.26mmol/L) 单位换算:
甘油三酯mmol/L×88.5=甘油三酯mg/dL
27
实验操作(自动分析)
空白管 校准管 质控管 样本管
试剂1 (ul) 240
240
240
240
蒸馏水(ul) 3
—— ——
13
TG的生物化学 二 TG又称中性脂肪,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体内能量的主要
来源。TG处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
14
除TG外,外周血中还存在甘油二酯、甘油一酯(两者总和不足TG的3%)和游离 甘油(FG)。各种脂蛋白中,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及其残粒中,TG含量高,被统称为富含TG脂蛋白(TRL),也称残粒样脂蛋 白(RLP)
3
生化分析相关概念 正确度 大量测量的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用偏倚表示不正确度 。 偏倚值(Bias=Xi-x),
甘油三酯(TG)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__微量法UPLC-MS-4399
甘油三酯(TG)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货号:UPLC-MS-4399规格:100T/96S产品组成:使用前请认真核对试剂体积与瓶内体积是否一致,有疑问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试剂名称规格保存条件试剂一液体160mL×1瓶(自备)4℃保存试剂二液体10mL×1瓶4℃保存试剂三液体20mL×1瓶4℃保存试剂四液体5mL×1瓶4℃保存试剂五液体15mL×1瓶4℃保存试剂六液体15mL×1瓶4℃保存标准品粉剂×1瓶4℃保存溶液的配制:1、试剂一:自备玻璃空瓶,正庚烷和异丙醇按体积比1:1混合,盖紧后混匀;2、标准品:临用前加5mL试剂一,即1mg/mL甘油三酯标准溶液,4℃保存。
产品说明:TG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不仅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呼吸底物。
测定原理:用异丙醇抽提取TG,KOH皂化TG后水解生成甘油及脂肪酸,过碘酸氧化甘油生成甲醛,在氯离子存在下甲醛与乙酰丙酮缩合生成黄色物质,在420nm有特征吸收峰,其颜色的深浅与TG含量成正比。
技术指标:最低检出限:0.0372mg/mL线性范围:0.0625-3mg/mL注意:实验之前建议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实验。
如果样本吸光值不在测量范围内建议稀释或者增加样本量进行检测。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研钵/匀浆器、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水浴锅、可调式移液枪、正庚烷、异丙醇、蒸馏水、玻璃空瓶。
操作步骤:一、样本处理(可适当调整待测样本量,具体比例可以参考文献)1、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2、细胞、细菌:先收集400-500万细胞或细菌到离心管内,离心弃上清,加1mL试剂一,超声波破碎1min(强度20%,超声2s,停1s),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实验十四 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
实验十二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方法较多,但主要包括提取、吸附、皂化、氧化,还原及显色等步骤。
近年发展的酶学方法测定操作步骤虽然简单,但要许多纯酶制剂,此外还有光散射测定法,亦需要特点器材,故不易推广使用,现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一、酶法测定甘油三脂【原理】甘油三酯经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ATP在甘油激酶(GK)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和ADP,3-磷酸甘油经磷酸甘油氧化酶作用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4-氨基替吡啉和苯酚在过氧化物酶(POD)的微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含量成正比。
反应过程如下:1、TG 甘油+脂肪酸2、甘油+ATP 3-磷酸甘油+ADP3、3-磷酸甘油+O2磷酸二羟丙酮+H2O24、H2O2+4-氨基安替吡啉+苯酚红色醌类化合物【试剂】TC酶试剂盒(商品)【操作】取三支试管,按下表操作:标准管测定管空白管血清(μl)—20—TG标准液(μl)(2mg/ml)20——TG酶工作液(ml) 1.0 1.0 1.0H2O(μl)——20混匀,37℃水浴15分钟,保温结束后,以空白管调零,520nm处比色测定光密度。
【计算】TG(mg%)×2×0.02×正常值:50-150mg%【注意事项】1、清晨空腹血清为好。
2、干粉配成酶工作液后,在2—8℃条件下可保存7天。
【临床意义】血清TG随进食脂肪后即见上升并出现混浊。
空腹脂肪餐后2—4小时内,血清混浊度及甘油三酯含量达高峰,8小时后,基本恢复空腹水平。
血清TG有随年龄而上升的趋势,体重超过标准者也往往偏高。
家庭性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粮原累积病、动脉粥样硬化、酒精中毒、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者、胰腺炎等疾病TG可增高。
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疾病TG均可降低。
二、乙酰丙酮法【原理】血清中甘油三酯经正庚烷一异丙醇混合溶剂抽提后,用氢氧化钾溶液皂化成甘油,并进一步用过碘酸氧化成甲醛,在NH4+的存入下,甲醛与乙酰丙酮反应生成3,5—二乙酰—1,4—二氢二甲基吡啶,后者为带荧光的黄色物质。
甘油三酯(TG)检测
甘油三酯(TG)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由甘油和3个分子长链脂肪酸所形成的脂肪分子,是脂质的组成成分,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源,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是血脂分析的常规项目。
迪信泰检测平台采用液质联用(LC-MS)和生化法,可高效、精准的检测甘油三酯的含量变化。
对于脂肪酸代谢过程中所需的酶类物质,迪信泰检测平台可提供定制检测或结合试剂盒采用生化法进行检测。
此外,我们还提供试剂盒产品以及其他脂肪酸代谢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样品制备:脂肪酸代谢物提取方法(此部分涉及到公司的核心工艺,以下提供常规的提取工艺)。
1)称量约0.1 g的固体样品;2)液氮研磨至粉末;3)加入1.5 mL含0.1% BHT冰甲醇;4)涡旋0.5 min;5)超声提取10 min;6) 12000 rpm离心5 min;7)收集上清液;8)剩余沉淀有1.5 mL冰甲醇(含0.1% BHT)重新悬浮;9) 12000 rpm离心5 min;10)合并两次上清液;11)加入1 M醋酸钠缓冲液;12)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用HPLC-MS检测。
LC-MS测定甘油三酯样本要求: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质谱参数(中英文)。
3. 质谱图片。
4. 原始数据。
5. 甘油三酯含量信息。
迪信泰检测平台可根据需求定制其他物质测定方案,具体可免费咨询技术支持。
2021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分离分析化学方法范文2
2021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分离分析化学方法范文 1引言 三脂肪酸甘油酯(甘油三酯)由 1 个甘油分子与 3 个脂肪酸分子结合成酯而成,是食用油的主要成分。
根据碳链的长度以及不饱和度,脂肪酸的种类可高达 800 余种。
动物及植物油脂主要集中在含有0 ~ 3 个双键的 C8~ C26的直链脂肪酸,同时由于结合位置的不固定,导致了甘油三酯的种类相较脂肪酸更趋向于复杂多样[1].但常见动物油和植物油中主要存在的仅是含有 C16和 C18的甘油三酯,如脂肪酸为棕榈酸(C16∶ 0,P)、硬脂酸(C18∶ 0,S)、油酸(C18∶ 1,O)、亚油酸(C18∶ 2,L)、亚麻酸(C18∶ 3,Ln)的甘油三酯。
其它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含量普遍较低。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着食用油掺杂的问题,在中国尤以地沟油掺杂问题备受关注[2~4],甘油三酯作为食用油的主要成分,对其进行分离分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LC-MS)在分离分析甘油三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同的液相色谱柱可以对甘油三酯形成不同程度的分离,高灵敏质谱检测器为分离后的定性识别与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条件。
目前,用于分析甘油三酯的质谱离子源有 ESI 与 APCI 两种离子源。
ESI 源适用于检测中等极性以及强极性的化合物,在使用 ESI 源时可利用多级质谱通过将甘油三酯分子打碎后得到的子离子峰,获得对甘油三酯更好的定性分析结果[5,6].通常使用 ESI 源时需要在流动相中加入盐类才会有好的离子化效果[7 ~9].APCI 源适用于弱极性化合物的检测,甘油三酯在 APCI 源中主要形成 3 种类型的碎片离子:酰基离子( RCO)+、单酰基甘油离子( M + H - RCOOH - RCO)+和二酰基甘油离子( M + H - RCOOH)+,根据这些碎片离子峰的特征,可以确定甘油三酯的结构[10 ~13]. 本实验使用串联长柱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组成的方法。
甘油三酯测定 ppt课件
工作液(ml) 1.5
1.5
1.5
甘油三酯测定
9
2 、 将 样 品 混 匀 后 , 置 于 37℃ 水 浴 箱 中 水 浴 10min。
3、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6nm处,以空白管O 调零,分别读取两管吸光度值,记录测定管T、标 准管S的吸光度值AT、AS 。
甘油三酯测定
10
五、实验结果计算及分析
A=K·C·L
(K为吸收系数,对同一物质来说为一常数)
甘油三酯测定
6
使用方法:
1.检查 :指针位于“0”。 2.打开电源,打开比色皿暗箱盖,预热20分钟。
3.加样:夹毛面,擦干。 4.放置好比色皿,选择波长、调灵敏度。
甘油三酯测定
7
5.反复调0、调100至稳定。 6.合盖,读数,记录,取样,清洗,关闭仪器。
4
微量五档可 调移液器 使用方法:
1.将吸嘴套在移液器头上轻轻转动,以保证密封。
No Image
2.使用前应先将移液器吸液和排液几次,润洗吸嘴和保持 腔内外气压一致。
3.选择量程。
4.垂直地握住移液器,将按钮按到第一停止点,然后把吸 嘴浸入到液面下2~3mm,再缓慢放松按钮,使之复位,等 待1~2秒后,从液体中取出,并避免碰撞任何物体。
(二)实验试剂
1、血清(样本) 2、蒸馏水 3、工作液 4、甘油三酯标准液(标本):2.26 mmol/L
甘油三酯测定
8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
1、取3支干净试管,分别标明测定(T)、标准(S) 和空白管(O),然后按表加入试剂:
加入物
测定管T 标准管S 空白管O
血清(ml)
15
标准液(ml)
15
计算公式: 甘油三酯(mmol/L)= 测定管吸光度AT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甘三酯组成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甘三酯组成安广杰;侯冰冰;王瑛瑶;魏翠平【摘要】The triacylglycerol composition of oil was determined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 UPLC - ELSD).Double - low rapeseed oil was used as a material , acetone - acetonitrile ( volume ratio 63.6∶ 36.4) was used as mobile phase, and the different chromatographic parameters including flow rate, column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optimize separation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equivalent carbon number(ECN) triacylglycerol.A gradient elution using acetone - acetonitrile as mobile phase and column temperature of 45 ℃ were chosen.This method was simple and fast.The result obtained by UPLC -ELSD was very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computation,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ethod was feasible to determine the triacylglycerol composition of oi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UPLC-ELSD)测定油脂中甘三酯组成.以双低菜籽油为研究对象,以丙酮-乙腈(体积比63.6:36.4)混合物为流动相,探讨了流速、柱温条件对双低菜籽油中不同等价碳数(ECN)甘三酯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以丙酮一乙腈(体积比63.6:36.4)混合物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5℃,方法简单快速.以此法测定不同油脂样品的甘三酯组成,所得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此法在甘三酯组成测定中具有可行性.【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1(036)005【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双低菜籽油;油脂;甘三酯组成【作者】安广杰;侯冰冰;王瑛瑶;魏翠平【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郑州,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郑州,450002;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6;O657.7油脂中甘三酯的组成不同,使得油脂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而在生理作用上有显著变化[1]。
八种常见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组成的分析
八种常见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组成的分析杨悠悠刘佟苗雨田王浩杨永坛*(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9)摘要:基于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建立了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分离分析方法。
借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鉴定出了大豆油中43种甘油三酯;并依据等碳数原则,确定了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常见食用油中的甘油三酯组成。
以乙腈和异丙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并结合电雾式检测器进行甘油三酯的分离分析。
以α-亚麻酸甘油三酯、γ-亚麻酸甘油三酯、亚油酸甘油三酯及油酸甘油三酯等四种甘油三酯为模型化合物,经研究发现,四种甘油三酯在该检测器上具有类似的响应因子;另外,在信噪比(S/N=3)时,计算得到四种甘油三酯的检测限均为0.1 μg/mL。
基于甘油三酯的面积百分比定量研究,配备电雾式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提供甘油三酯组成的结果,更有利于差异分析研究。
该研究准确测定了8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中各种甘油三酯的百分比组成。
关键词: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甘油三酯、等价碳数法、食用油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riacylglycerols in Eight Common Edible OilsYang YouYou, Liu Tong, Miao YuTian,Wang Hao,Yang YongTan* (COFCO Nutrition &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Nutrition Healthand Food Safety, Beijing 1000209)Abstract Triacylglycerols in edible oils were separated and analyze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charged aerosol detector.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43 triacylglycerols were identified in soybean oil. According to their equivalent carbon number, the composition of triacyglycerols in common edible oils such as soybean oil, peanut oil, canola oil and so on were determined. Using acetonitrile and isopropanol as the mobile phase, the triacylglycerols were separated with gradient elution. Glyceryl tri-α- linolenate, glyceryl tri-γ- linolenate, Glyceryl tri linoleate, glyceryl trioleate were used as the model triacylglycerols. It was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 factors of those four triacylglycerols were similar. An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detection limits were 0.1 μg/mL. Therefore, with the quantification methods of area normalization, the developed analyzing methods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charged aerosol基金项目:中粮集团项目(2013-C2-F007)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杨悠悠,女,1984年出生,高级工程师,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
液质联用分析常见植物油甘油三酯
液质联用分析常见植物油甘油三酯张东;龙伶俐;薛雅琳;朱琳;皇甫志鹏;沈媛【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了常见植物油如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特级初榨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油茶籽油、棉籽油和菜籽油的甘油三酯。
结果显示每种植物油甘油三酯的种类和含量均不相同。
该方法测定甘油三酯有效可行,可为甘油三酯结构信息研究及油脂掺伪鉴别提供基础支持。
%Triglycerides in vegetable oil such as soybean oil, sesame oil, peanut oil, virgin olive oil, sun- flower oil, maize oil, camellia seed oil, cottonseed oil and rapeseed oil were investigated by HPLC/Q - TO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triglycerides in each vegetable oil were dif- ferent. The method wa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which will support to study triglycerides structure charac- terization and detect adulteration oil.【期刊名称】《粮油食品科技》【年(卷),期】2012(020)006【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植物油;甘油三酯;液质联用【作者】张东;龙伶俐;薛雅琳;朱琳;皇甫志鹏;沈媛【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北京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222;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7天然植物油脂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其含量在95%以上,组成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种类以及其在甘油骨架上的位置决定了植物油脂的营养价值;并且,各种植物油脂有着其各自独特的甘油三酯特性[1]。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共3篇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共3篇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1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常见的生理代谢产物,属于脂类成分。
其中,胆固醇是脂质种类中的一种,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之一。
另外,胆固醇参与合成许多激素和维生素。
而甘油三酯是人体内进行能量转换的一种形式,是合成激素、脂肪酸、丙酮酸等过程中的最后产物之一。
然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能够测量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测定方法常常涉及到血液分离、乳化等步骤,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操作时间长,成本也较高。
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测技术有气相色谱、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本文主要介绍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IS-LC/MS/MS)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方法。
IS-LC/MS/MS法是一种高度敏感的检测技术,它特别适用于测量生物样本中的低浓度生物分子。
此方法由两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前处理步骤,包括血液样品的处理和分析前的准备工作;其次是IS-LC/MS/MS分析步骤,包括同位素稀释体系、反应监测和质谱检测。
首先进行前处理步骤。
将血液样品离心分离血浆后,加入内标异构体溶液和同位素标记溶液进行沉淀,之后进行蛋白质沉淀去除,接下来经过LC-MS/MS分析。
接下来是IS-LC/MS/MS分析步骤。
此步骤是通过同位素标记液体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实现的。
同位素标记样品、标准品和内标样品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之后将带有目标离子信号的杂质物质离子被进一步离子化,使用质谱检测仪进行检测。
该仪器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同时能够检测到目标离子信号的强度和目标离子的质荷比。
本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成年人群体的血液样本,样本来源于多个不同医疗机构。
按照所提供的血样标准,我们利用IS-LC/MS/MS技术测得不同样本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GPO-PAP法,液体单剂型)产品技术要求zhongshengbeikong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GPO-PAP法,液体单剂型)适用范围:本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1.1规格液体单剂型试剂(R):100mL×2,校准品:1mL×1;试剂(R):80mL×4,校准品:1mL×1;试剂(R):60mL×4,校准品:1mL×1;试剂(R):50mL×4,校准品:1mL×1。
1.2规格划分说明根据净含量划分规格。
1.3主要组成成分试剂盒由试剂(R)液体和甘油三酯校准品液体组成。
1.3.1 试剂(R)液体Tris缓冲液(pH 7.2) 50mmol/L4-氯酚 3.5mmol/L 4-氨基氨替吡啉0.35mmol/L亚铁氢化钾 6μmol/LATP ≥0.15mmol/L脂蛋白脂肪酶(LPL)≥3000U/L甘油激酶(GK)≥500U/L磷酸甘油氧化酶(GPO)≥5000U/L过氧化物酶(POD)≥4000U/L1.3.2 校准品:水基质(1个浓度)甘油三酯校准品定值范围 1.20 mmol/L~3.20 mmol/L (每批定值)2.1 外观试剂盒中各组件的外观应满足:a)试剂(R)应为淡粉色或浅红色溶液,无杂质、无絮状物,外包装完整无破损。
b)校准品应为无色透明溶液,无杂质、无絮状物,外包装完整无破损。
2.2 净含量液体试剂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在波长505nm(480nm~520nm)处(光径1cm),试剂空白吸光度(A)应≤0.200。
2.4准确度测定GBW09145,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5分析灵敏度对应于浓度为200mg/dL(2.26mmol/L)TG所引起的吸光度差值(△A)的绝对值应在0.100~0.350的范围内。
2.6重复性重复测试高、低浓度样本,变异系数(CV)应≤4%。
2.7批间差测定血清样本,批间差(R)应≤6%。
2.8线性范围在[0.30,11.29]m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0.990;在(1.00,11.29]mmol/L范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在[0.30,1.00]mmol/L范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0.10mmol/L。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5
加入物(ml) 上清液
空白管 —
标准管 —
测定管 0.2
参考血清
蒸馏水 抽提液 硫酸溶液
—
0.2 2.5 0.5
0.2
— 2.5 0.5 充分摇匀剧烈震荡15秒 静止分层 取0.3ml 上层液
—
— 2.5 0.5
异丙醇 皂化试剂
1.0 0.3 混匀56度6分钟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血清中甘油三酯经正庚烷一异丙醇混合
溶剂抽提后,用氢氧化钾溶液皂化成甘油,
并进一步用过碘酸氧化成甲醛,在NH4+的
存入下,甲醛与乙酰丙酮反应生成3,5—二乙 酰—1,4—二氢二甲基吡啶,后者为带荧光的 黄色物质。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液比色计算, 即得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1.0 0.3
1.0 0.3
氧化试剂
乙酰丙酮
1.0
1.0
1.0
1.0
1.0
1.0
2016/6/3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6
3.注意事项
• 提取时,充分震荡,吸量上层液时注意不要吸到
到下层液;
• 每一步骤均应混匀,保温时间要准确;
2016/6/3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2016/6/3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4
2.操作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正庚烷一异丙醇
抽提 剂 标准管 混匀56度6分钟 空白管
显色剂
混匀56度25分钟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冷却 420nm 分别比色 计算
甘油三酯测定 医学课件
第4页
化学法基本步骤:
1. 抽提 抽提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抽提 剂,既要使甘油三酯提取完全,又要 消除磷脂、游离甘油和葡萄糖等干扰 物质的影响。
第6页
化学法基本步骤:
②甲醛与乙酰丙酮在铵离子(NH4+)存在下生成 黄色的二乙酰二氢二甲基吡啶,吸收峰为 412nm。(亦可用荧光法测定。)
第7页
【方法学评价】
• 目前TG测定尚无公认的参考方法,美国 CDC将Van-Handel方法修改后作为内部参 考方法。此法抽提完全,去除了磷脂与甘 油干扰,以变色酸作显色剂,具有灵敏度 高,呈色稳定等优点,但操作步骤多,不 适合于日常工作中应用。
于棕色瓶内. • 甘油三酯校准品:1.15mmol/L
第10页
【操作步骤】
表2-3 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甘油三酯
加入物(ml)
空白管
标准管×2 测定管×2
血清——源自0.2标准液—0.2
—
蒸馏水
0.2
-
—
抽提剂
2.5
2.5
2.5
40mmol/L H2SO4
0.4
0.4
0.4
边加边摇,使之充分混匀,静置分层后,分别准确吸取上清液于另外3支
• 用正壬烷、异丙醇和稀硫酸混合溶剂 选择性提取甘油三酯。抽提后,下层 异丙醇中主要是化学极性大的磷脂和 游离甘油,上层正壬烷中主要是甘油 三酯,约占总量的99%。正壬烷可以 用正庚烷代替。
第5页
化学法基本步骤:
甘油三酯的结构通式
甘油三酯的结构通式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是最常见的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类特殊的三酸甘油脂,它们对人类的健康有很重要的影响。
甘油三酯的结构通式是:RCOO-CH2OCOR1CH2OCOR2,其中R表示甘油酯部分,可以是同种或不同种的多种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R1和R2分别表示从一链到另一链的穿插部分。
甘油三酯是一种无色、无臭、极易溶于水的液体,它含有三种不同肽酸,可以分离出植物油脂中的水分,以提供有限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
在植物油脂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通常在90%以上,而其余的则是各种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苯酸等。
甘油三酯的重要作用在于可以维持脂质代谢的正常进程,以便脂质成分可以正常的运输皮下组织及血液中。
正常的脂质代谢紊乱会导致甘油三酯代谢紊乱,从而对血脂指标、葡萄糖代谢和脂蛋白水平造成不良影响。
甘油三酯的摄入量可以通过饮食控制来维持血脂水平稳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控制脂肪的总摄入。
这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最有效的办法。
减少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和植物油,如动物油、奶油等;增加胆固醇水平,这是提高体内甘油三酯水平的有效方法;增加摄入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
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为人体提供热量,是供给能量的重要营养素,也为人体代谢提供有利的环境。
甘油三酯的结
构式表明,它是一种特殊的三酸甘油脂,其重要性无可言论,人们应加以重视,特别是那些对血脂水平有控制要求的病患。
由此可见,适量的摄入甘油三酯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应该予以关注。
甘油三酯化学式结构式
甘油三酯化学式和结构式
甘油三酯化学式:(RCOO)3C3H5. 结构式是中间CH2-CH-CH2,在每个碳上都连接上-O-C=O(R)
甘油三酯结构式
拓展:甘油三酯(TG)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甘油的3个羟基与3个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
为非极性物质,以非水合形式贮存于体内,是体内储量最大和产能最多的能源物质。
植物性三酰甘油多为油,动物性三酰甘油多为脂。
固、液态的三酰甘油统称为油脂。
在中、低强度运动中,其分解能提供运动肌肉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由甘油的三个羟基与三个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
植物性三酰甘油多为油,动物性三酰甘油多为脂。
固、液态的三酰甘油统称为油脂。
血浆中的甘油三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①外源性:由食物中摄取的脂肪于肠道内,在胆汁酸、脂酶的作用下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
②内源性:体内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其次为脂肪组织。
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源,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是血脂分析的常规项目。
小鼠甘油三酯(TG)说明书
小鼠小鼠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G TG))酶联免疫酶联免疫分析分析分析试剂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盒使用说明书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小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小鼠甘油三酯(TG )水平。
用纯化的小鼠甘油三酯(TG )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甘油三酯(TG ),再与HRP 标记的甘油三酯(TG )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 显色。
TMB 在HRP 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甘油三酯(TG )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小鼠甘油三酯(TG )浓度。
试剂盒组成试剂盒组成:试剂盒组成 48孔配置 96孔配置 保存 说明书 1份 1份 封板膜 2片(48) 2片(96) 密封袋 1个 1个 酶标包被板 1×48 1×96 2-8℃保存 标准品:36nmol/L 0.5ml ×1瓶 0.5ml ×1瓶 2-8℃保存 标准品稀释液 1.5ml ×1瓶 1.5ml ×1瓶 2-8℃保存 酶标试剂 3 ml ×1瓶 6 ml ×1瓶 2-8℃保存 样品稀释液 3 ml ×1瓶 6 ml ×1瓶 2-8℃保存 显色剂A 液 3 ml ×1瓶 6 ml ×1瓶 2-8℃保存 显色剂B 液 3 ml ×1瓶 6 ml ×1瓶 2-8℃保存 终止液 3ml ×1瓶6ml ×1瓶 2-8℃保存 浓缩洗涤液(20ml ×20倍)×1瓶(20ml ×30倍)×1瓶2-8℃保存样本处理及要求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结构甘油三酯
结构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人类最重要的脂质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血脂脂类之一。
它主要在体外的血液中存在,并参与了血脂脂类的代谢。
因此,研究甘油三酯的结构是临床上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甘油三酯是一种三元脂肪酸混合物,其主要由甘油,瓜氨酸和肌醇组成。
甘油是三酯的主要成分,占总量的50%左右,另外两种占总量的45%左右。
瓜氨酸决定了甘油三酯的性质,肌醇可以激活脂质的代谢。
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如下:一个甘油和两个脂肪酸缩合而成,两个脂肪酸由瓜氨酸和肌醇组成,因此称为“甘油三酯”。
甘油缩合物的分子量约为400~950 g/mol,以不同的结构型组成,其中多余的脂肪酸会以燃烧或代谢形式脱离甘油三酯而消失。
甘油三酯在血液中的平均浓度约为0.252.5 mm,以不同的类型分布,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脂肪酸占最多,约80%,其次是中密度脂蛋白,约占20%,最后是高密度脂蛋白,约占1%。
对于不同人群,甘油三酯的值也有所不同,如儿童的甘油三酯平均浓度较低,老年人的甘油三酯平均浓度则较高。
甘油三酯具有许多生理生化功能,主要是形成和存储能量,作为血液循环中移动脂肪酸的主要储存形式,参与脂肪酸的转换、代谢和导入细胞质以及机体数量调节。
甘油三酯也参与人体免疫机制、信号传导系统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功能,是维持健康和平衡机体内部环境所必需的。
甘油三酯的水平受机体营养状况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它的正常值不同于普通人。
超过正常范围的甘油三酯值被认为是一种疾病,也可能伴随着心脏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等其他疾病。
此外,甘油三酯水平也会受到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此建议应该定期监测其血液浓度,以及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和调节其水平。
总的来说,甘油三酯是人类最重要的血脂脂类之一,其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是维持健康和平衡机体内部环境的必要成分。
但是它的水平也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定期监测甘油三酯的血液浓度,并通过恰当的饮食和运动调节和控制其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质联用测定甘油三酯结构
一、
1 仪器设备:SFC:超临界液相色谱Q-TOF-MS:飞行时间质谱
2 条件:本研究中使用Waters Xevo G2-S Q-TOF质谱仪(沃特斯Waters,USA)与Waters Acquity 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Waters,USA)联用。
SFC系统配备了二元溶剂泵,自动进样器,柱管理器和主要包含背压调节器的汇流管理器。
在1500psi的恒定背压下,在50℃下在Acquity UPC2 BEH-2EP柱(100mm×3.0mm×1.7lm,Waters,USA)上进行分离步骤。
洗脱液A是超临界CO 2,洗脱剂B是甲醇:乙腈:甲酸(50:50:0.1,v / v / v)的混合溶剂。
洗脱梯度基于我们研究组以前的研究,并在本研究中进行了优化:将0.1%B的等度洗脱保持2分钟,然后洗脱液B的比例在6分钟时线性增加至1%,在9分钟时增加2%并保持6分钟,之后,在20分钟时线性上升至7%,24分钟时上升至20%。
最后,在0.5分钟内回到初始梯度并保持0.5分钟。
运行期间流速维持在1.0 mL / min,注射体积为1.0 μL。
Q-TOF质谱仪的优化参数如下:采用m / z 50-2000采集范围的MS E采集方法,采用正离子电喷雾电离(ESI +)模式进行数据采集。
脱溶剂气体为气体流量800L / h的氮气,碰撞气体为氩气。
源温度和去溶剂化温度分别为120℃和450℃。
毛细管电压为3.0kV,锥形电压为25V。
锥形气体流量为20L / h。
低碰撞能量设定在4 eV,而高斜坡碰撞能量设定在20-60 eV。
亮氨酸脑啡肽(0.4ng / μL)用作实时校准的内标(每30秒)。
3 参考文献中结果如图:
二、
1 仪器设备:HPLC-ELSD: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2 条件:采用1100系列液相色谱仪(Agilent Technologies,Waldbronn,Germany),该仪器配有四元泵、脱气机、恒温柱室,自动采样器和联机到Agilent 385-ELSD 的UV-vis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使用Kinetex C18100A柱(150mm×4.6mm,2.6μm; Phenomenex,Torrance,CA,USA)进行分离。
优化的分离条件如下:用80:20 乙腈/正戊醇混合物等度洗脱45分钟,然后在20分钟内使乙腈/正戊醇
的比例梯度降低至达60:40;柱温,10℃;流速1.0 mL / min;注射量10μL。
UV 检测在波长205±10nm(参照360±60nm)进行。
ELSD参数如下:蒸发和雾
化温度55℃;气体流量,1.2标准升/分钟(SLM);增益因子1。
对于TAG识别,通过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源将UPLC二元泵系统(Acquity,Waters,Milford,MA,USA)连接到三重四极杆质谱仪(TQD,Waters,Manchester,UK)接口上。
MS工作条件如下:探头温度600℃; 电晕放电电流,20μA; 源温度,120°C; 去溶剂气流量800 L h-1; 锥形气流,60 L h-1。
干燥以及雾化气
体是氮气(Praxair,Valencia,Spain)。
质谱仪在m / z 150-1000范围内以正
电离模式扫描,每秒扫描一次。
3参考文献中结果如图:
三、
1 仪器:
2 条件:流动相A为异丙醇: 乙腈(9:1,v/v)含10mM甲酸铵、0.1%甲酸,流动相B为乙腈:水(7:3,v/v)含10mM甲酸铵、0.1%甲酸;选用BEHC18柱(1.7μm,
2.1mmID×100mm,waters),柱温设为60°C;洗脱条件如下:0min用30%A 洗脱,2min用43%A洗脱, 2.1min用50%A洗脱,10min用54%A洗脱,11min 用30%A洗脱并维持1min,流速为0.4mL/min。
质谱条件
4500QTrap质谱參数设置如下:气帘气(CUR)25,碰撞气(CAD)中等,离子源气1(GS1)45,离子源气2(GS2)50,电喷雾电压5500V,温度500°C,选用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设置MRM-IDA-EPI检测模式,去簇电压(DP)为80,入口电压(EP)为10,出口电压为(CXP)为13,增强子离子(EPI)模式中碰撞能量(CE)为30,碰撞能量散布(CES)15;数据相关采集(IDA)临界值设置为500频数每秒(cps)。
3 参考文献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