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
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图文
![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96d11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a.png)
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图文序言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一切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严密的计算和推理,数学也是人文科学和逻辑思维的基础。
趣味数学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立足培养兴趣,旨在提高成绩,通过讲,学,练这一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教学思维。
立足基础知识,结合教学实际,博采众长,寓理于例,重在思维训练,并加以适合的延伸和拓展,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爱学,乐学,增强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广大学生在汗水中积累知识,在灵感中启迪智慧,在和谐中走向成功!目录第一部分:课程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的组织形式与实施计划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简介第1讲集合中的趣题—“集合”与“模糊数学第2讲函数中的趣题—一份购房合同第3讲函数中的趣题—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第4讲三角函数的趣题—直角三角形第5讲三角函数的趣题—月平均气温问题第6讲数列中的趣题—柯克曼女生问题第7讲数列中的趣题—数列的应用第8讲不等式性质应用趣题―两边夹不等式的推广及趣例第9讲不等式性质应用趣题―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第10讲立体几何趣题—正多面体拼接构成新多面体面数问题第11讲立体几何趣题—球在平面上的投影第12讲解析几何中的趣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圈第13讲解析几何中的趣题―最短途问题第14讲排列组合中的趣题―抽屉原理第15讲排列组合中的趣题―摸球游戏第16讲概率中的趣题第17讲简易逻辑中的趣题2第18讲解数学题的策略第四部分:课程评价3第一部分:课程目标1.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2.能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3.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4.探索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30679336866fb84ae45c8d36.png)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QUWEISHUXUE三年级目录前言 (4)第一课蚂蚁爬绳问题 (6)第二课猪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7)第三课小熊开店 (8)第四课唐僧师徒摘桃子 (10)第五课智斗猪八戒 (11)第六课数字之间的故事 (14)第七课老寿星故事 (15)第八课小马虎故事 (16)第九课请示国王 (18)第十课找规律 (20)第十一课高僧下棋 (21)第十二课韩信点兵 (22)第十三课奇怪的数字 (24)第十四课买菜 (25)第十五课井底小虫 (26)目录第十六课几个九 (27)第十七课郑板桥喝酒 (28)第十八课爱因斯坦的数学游戏 (30)第十九课挂钟上的数字 (31)第二十课分酒 (33)第二十一课有这样的分数吗 (34)第二十二课和尚数念珠 (35)第二十三课牛吃草 (36)第二十四课史前期的算题 (37)第二十五课硬币的问题 (38)第二十六课卡片问题 (39)第二十七课何时相遇 (40)第二十八课伽利略的数学题 (41)第二十九课巧称体重 (42)第三十课巧测金字塔高度 (43)第二十九课鸡狗各多少 (45)前言给数字一个生命同学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
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
他可以整除所有的数,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独霸将军”。
但是“2”却很和善,所以他和他的倍数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听说过什么是质数吗?那些家伙在数字界中有点与众不同。
他们很固执,相互缠在一起,挂在筛子上怎么都打不散,总是抱成团。
怎么样,数字们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吧。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生命。
据说,数字们也时常组织聚会呢。
这种聚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时间而定,同样的数字可以参加不同种类的聚会。
当听到“自然数集合”时,所有的自然数就会聚集在一起,但是当听到“整数集合”时,刚刚集合在自然数队伍里的数字们就会跟着整数的队伍走。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上册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上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1bc5970066f5335b81217e.png)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上册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趣味数学三年级上册校区:班级:姓名:三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第一讲有趣的测量 (3)第二讲吨的认识 (6)第三讲加法及巧算 (9)第四讲减法及巧算 (12)第五讲趣海拾贝 (15)第六讲四边形趣谈 (17)第七讲周长及估算 (19)第八讲有余数的除法 (21)第九讲时、分、秒 (23)第十讲口算乘法 (25)第十一讲数的叠加 (27)第十二讲有0的乘法 (30)第十三讲有趣的分数 (33)第十四讲生活中的数学 (36)第十五讲期末大练兵 (39)第十六讲期末测试第一讲有趣的测量(讲卷)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填上合适的单位。
汽水瓶高钢笔的长裤子的长一棵树高约2()约15()约10()约10()2.连一连:把每小时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起来。
每小时行70千米每小时行900千米每小时行15千米每小时行130千米3. 一列火车长1千米,另一列火车长1500米,两列火车一共长多少米?趣味冲浪,发展思维4. 一根电线长1千米,第一次减去278米,第二次剪去547米,两次共剪去多少米?5.从小月家到学校有80米,从学校到电影院有50米。
(1)小月每天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回家,来回要走多少米?(2)小月从家里出发,经过学校到电影院要走多少米?扬帆远航,提升能力6. 一只蜗牛在一面高10米的围墙的最下面,它白天能向上爬4米,晚上又滑下来3米。
蜗牛什么时候能爬到围墙的顶部?第一讲有趣的测量(课练)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填上合适的单位。
汽水瓶高约2()钢笔长约15()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约1160()课桌高约7()跳绳长约2()我的身高是160()房间长约5()钉子长约38()一棵树的高约10()2.填上合适的数。
厘米毫米厘米毫米3.“神州”七号航天飞船平均每秒飞行8千米,9秒大约飞行多少千米?4.一根木棍长2米,把它截成同样长的4段来做凳腿,凳子高约多少分米?趣味冲浪,发展思维5.从乐乐家出发到奶奶家,哪几条路线的路程刚好是1千米?请列式计算并解答。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精选全文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650a7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3.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的过程,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制定职业目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倍”的含义。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1、建立“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准备出示算式:2 × 3师问:2 × 3表示什么?你能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图、三角图等表示出来吗?请你在答题纸上画出来,看谁表示得最清楚,画得又快又对!1.学生画教师巡视2. 投影展示和订正(要画出3个2和2个3的意思)二、创设情境导入:出示花坛图片:同学们,小动物们今天要召开森林运动会了,小红、小丽和小明打算去那看一看,你们想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跟随小红、小丽和小明去森林运动会玩一玩吧!刚一进运动会的会场,小红、小丽和小明就被会场门口漂亮的花坛吸引住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师说:那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蓝花和黄花好吗?提问:仔细观察蓝花和黄花,请你比较一下这两种花的数量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1.黄花比蓝花多4朵2.蓝花比黄花少4朵3.蓝花和黄花相差4朵4.蓝花再添4朵就和黄花同样多5.两种花一共有8朵6.黄花是蓝花的3倍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黄花是蓝花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我还知道黄花是蓝花的3倍”进行引导)师: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f2f26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3.png)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趣味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分数的认识与简单计算”。
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计算。
重点: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以及分数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分数教具(如水果、蛋糕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分数教具,如一个苹果,将其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
2. 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读写方法(10分钟)解释分数的定义,如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如1/4读作“四分之一”。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同时,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板书。
4.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一些分数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分数表示下列物品的平均分配:一个蛋糕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一箱水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2)计算下列分数的加减乘除:1/3 + 2/3 = ?2/5 1/5 = ?3/4 × 2/3 = ?4/5 ÷ 2/5 = ?2. 答案:(1)1/6、1/8(2)1、1/5、1/2、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和计算掌握程度如何?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是否到位?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比例等。
鼓励学生课后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应用实例。
小学趣味数学校本教材
![小学趣味数学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6bd33b8e009581b6ad9eb48.png)
小学趣味数学校本教材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教材QUWEISHUXUE第1页共49页小学趣味数学校本教材前言给数字一个生命同学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
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
他可以整除所有的数~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独霸将军?。
但是‚2?却很和善~所以他和他的倍数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听说过什么是质数吗?那些家伙在数字界中有点与众不同。
他们很固执~相互缠在一起~挂在筛子上怎么都打不散~总是抱成团。
怎么样~数字们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吧。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生命。
据说~数字们也时常组织聚会呢。
这种聚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时间而定~同样的数字可以参加不同种类的聚会。
当听到‚自然数集合?时~所有的自然数就会聚集在一起~但是当听到‚整数集合?时~刚刚集合在自然数队伍里的数字们就会跟着整数的队伍走。
但是无理数却从来不参加有理数的聚会。
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关系不好吗, 还有更有趣的事情。
在各种点、线、面上都有数字生活着~所以点、线、面都可以通过数字来计算。
我们身边的电视、电脑、桌子、椅子、书、小狗等等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让我们用尺子来量一下这些东西~他们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第2页共49页小学趣味数学校本教材如果同学们还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周围生活着会呼吸的数字~那么请说一声‚你好?~然后打开这本书吧。
这本书充满了扑朔迷离的数学故事~相信同学们读完后~会和这些数字成为好朋友。
数字朋友们想通过我告诉你们~他们在书中生活得很枯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
人们都以为数字是死的~没有人去关心他们~对于古板的数学书更是视而不见。
其实~不是数字古板~而是书的主人没有倾注爱心~致使数字们变得枯燥乏味。
同学们们~请张开美丽的双眸~去解开一道道数学题吧。
这样你们很快就会发现~数字们将变得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完整资料)
![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完整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c0b3f4ec5da50e2524d7fa8.png)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
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
”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
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
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一、课程目标: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数学校本课程总的内容:一、目标: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352dc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b.png)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趣味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的定义、性质以及简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定义,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的运算方法,尤其是分数加减法。
重点:分数的定义,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分数的概念,如:将一块披萨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2. 讲解分数的定义,以及分数的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讨论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的定义是什么?(2)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是什么?A. 2/4B. 3/6C. 4/83/4 + 2/4 = 5/6 2/6 =(5)请举例说明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答案:(1)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2)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计算。
(3)A、B、C都表示1/2。
(4)1;3/6(5)答案不唯一,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苹果的1/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
在讲解分数加减法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整数加减法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9-趣味数学-精选word文档 (2页)
![2019-趣味数学-精选word文档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a244935bed5b9f3f90f1c76.png)
2019-趣味数学-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趣味数学自三年级起,我开始订阅《趣味数学》,它是一本生动有趣的课外数学辅导资料。
借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就是说:“给人一条鱼,不如教他打渔的方法(或技术)。
”就像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的在课堂上教会我们学习时的方法或公式。
《趣味数学》就像一本教你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打渔”的杂志——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的要点,更我们掌握了学习中的方法。
《趣味数学》它的内容分为:科幻故事。
名人数学家的成长经历。
历史故事。
开心笑话。
脑筋急转弯,以及漫画;它以这些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数学世界的精彩。
例如:科幻故事利用魔法的神奇让我们感到数学世界的魅力和神秘。
科幻故事虽然只有一个叫《菜鸟魔法师之黑魔法复苏》,这是一篇每期连载的科幻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格鲁、贝奇、萨尔、吉米、托比和索拉,他们各有各自的本领以及独特的性格,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探险。
所谓的菜鸟魔法师就是格鲁,他喜欢钻研魔法。
托比是个数学家。
贝奇是个语言学家。
萨尔是个植物学家。
吉米是个考古学家。
索拉是个探险家。
他们是一个个爱动脑筋。
善于思考的人。
通过读他们的故事,让我的思维变的灵敏,使我更加喜欢思考和发现问题。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第一册《趣味数学》名人数学家的成长经历中讲的是我国着名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爷爷,从小就酷爱读书,可惜家庭贫困无法供他读书。
小时侯陈爷爷每天一见到自己哥哥放学回到家就缠着叫哥哥讲数学故事。
这件事一直被陈景润的母亲看在眼里,她一咬牙把陈景润也送进了学校。
入学后,陈景润的成绩优异,可是因家庭困难,陈景润上了高中以后,不得不退学,后来,他在家里坚持自学一学期。
从小到大,陈景润都酷爱看书,他与小朋友一起捉迷藏时,手里都拿着本书,然后往隐蔽的地方一窝,等到大家都走光了,他也不知道。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b6386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e.png)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趣味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及特征。
通过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名称、特点,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能准确识别各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图形特征的识别及运用。
重点:掌握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
(2)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几何图形。
(3)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各种图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识别各种图形。
(2)讲解如何运用图形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各种图形。
(2)让学生根据图形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及特征2. 内容:(1)常见平面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图形特点:三角形:三边、三角、三条对称轴。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角相等、四条对称轴。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直角、两条对称轴。
圆形:半径相等、无数条对称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求它的面积。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求它的周长。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求它的面积。
2. 答案:(1)图形略。
(2)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f15c34fd0a79563c1e72c7.png)
目录第1讲倒过来推算 (1)第2讲反过来想问题 (4)第3讲找出无形的砝码 (7)第4讲画图分析找重叠 (11)第5讲镜子里的时间 (14)第6讲计算经过时间 (17)第7讲合理安排时间 (20)第8讲找准“一周”是关键 (24)第9讲巧转化求周长 (37)第10讲找规律数图形 (31)第11讲分清类型解植树问题 (34)第12讲抓住题眼一点突破 (36)第13 讲骰子中的数学 (40)第14讲逻辑推理 (46)第15讲游戏中的取胜策略 (51)第1讲倒过来推算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小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写成了3,结果得到的商是27,还余2。
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余多少?①小虎由于粗心大意把5写成3,计算的结果是一个错误的商,怎样才能求出正确的商呢?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什么?点拨: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被除数是多少。
可以先抓住错误的除数、商和余数,利用它们求出被除数,明白了吗?1牛刀小试:1.你能算出姐姐今年多少岁吗?姐姐,你今年多少岁了?用我的年龄乘6,加上6,除以6,再减去6,正好还是6。
学以致用:1.修一条公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一半多20米,第二次修了剩下的一半少10米,最后剩下160米第三次修完。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2.每到生长季节,池塘里的浮萍长得特别快,浮萍的面积每天都比前一天增加一倍,经过16天2就可以长满整个池塘。
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长满半个池塘?故事屋: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
每天这位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
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
逆向思维使得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3第2讲反过来想问题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用淘汰制比赛从100名乒乓球选手中产生1名冠军,请问:应进行多少场比赛?“淘汰制比赛”是什么意思呢?淘汰制比赛中,每赛1场就有1人被淘汰(这个人不能参加后面的比赛了)。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478e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a.png)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手”,所以需要进行99场比赛。
点拨:有时候我们需要从反面思考问题,例如找到问题的相反或者反义词,或者考虑问题的反向过程,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牛刀小试:1.如果一支队伍在比赛中输了3场,就会被淘汰。
那么这支队伍最少要赢多少场才能进入决赛?2.在一个盒子里有4个红球和3个蓝球,从中任意取出两个球,至少要取几次才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学以致用:1.XXX的学校有150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相等。
如果每个班级有30名学生,那么这所学校共有多少个班级?2.在一场比赛中,A队比B队多得了25分。
如果A队最终得分是B队的2倍,那么B队得了多少分?故事屋:有一次,一位数学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有一条绳子,可以烧1个小时,但是不均匀,可能在前半个小时烧掉了3/4的绳子,在后半个小时烧掉了1/4的绳子。
那么,如果需要烧出30分钟的时间,应该怎样利用这条绳子呢?有一个学生反过来想,如果需要烧出30分钟的时间,那么只要把绳子两端同时点燃,烧完的时间就是30分钟。
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如何称量这只大象的重量。
最后,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方法:用一只大桶,把大象放进去,再用一些小石子往里面倒,直到桶满为止。
然后,把石子倒出来,再用天平称出这些石子的重量,就能大致估算出大象的重量了。
XXX听了这个方法,觉得很有道理,便让人试了一下,结果发现,这只大象的重量约为5,000斤。
这个方法虽然不是很准确,但却解决了XXX的疑惑,也让在场的人对这个聪明的提议者刮目相看。
在三国时代,XXX想知道XXX送给他的大象有多重,但却没有称量工具。
臣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个人提出了用大桶和小石子的方法。
这个方法得到XXX的认可,试验后发现大象的重量约为5,000斤。
虽然这个方法不够准确,但它解决了XXX的疑惑,也让在场的人对这个聪明的提议者刮目相看。
(完整版)三年级趣味数学课程纲要
![(完整版)三年级趣味数学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4670744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1.png)
(完整版)三年级趣味数学课程纲要《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1、开发原则《趣味数学》课程就是要把“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故名“趣味数学”。
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
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
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学。
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和逻辑为特点。
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趣味数学》将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
2、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bc77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1.png)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这是本教材的初衷。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也可以是充满趣味和创意的。
本教材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和问题,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希望本教材能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份有益补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享受数学的乐趣。
第一课蚂蚁爬绳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计算蚂蚁爬绳的时间。
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动手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
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观察蚂蚁爬绳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这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第二课 XXX吃了几个山桃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和乘除法。
但是,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题意,正确地推理出答案。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小熊开店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货币的概念,计算出小熊开店的收入和支出。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货币运算,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课 XXX师徒摘桃子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分组、分类和计数的方法,计算出XXX师徒摘的桃子数量。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第五课智斗XXX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一些数学技巧,如列方程式和解方程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第六课数字之间的故事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孩子们思考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第七课老寿星故事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一些数学知识,如年龄计算和时间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优质文档】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
![【优质文档】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6aba63ac77da26925c5b0f7.png)
目录
第1讲倒过来推算 (1)
第2讲反过来想问题 (4)
第3讲找出无形的砝码 (7)
第4讲画图分析找重叠 (11)
第5讲镜子里的时间 (14)
第6讲计算经过时间 (17)
第7讲合理安排时间 (20)
第8讲找准“一周”是关键 (24)
第9讲巧转化求周长 (37)
第10讲找规律数图形 (31)
第11讲分清类型解植树问题 (34)
第12讲抓住题眼一点突破 (36)
第13 讲骰子中的数学 (40)
第14讲逻辑推理 (46)
第15讲游戏中的取胜策略 (51)
第1讲倒过来推算
自主探究:
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
小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写成了3,结果得到的商是27,还余2。
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余多少?
①小虎由于粗心大意把5写成3,计算的结果是
一个错误的商,怎样才能求出正确的商呢?
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什么?
点拨: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被除
数是多少。
可以先抓住错误的除数、
商和余数,利用它们求出被除数,明
白了吗?
牛刀小试:
1.你能算出姐姐今年多少岁吗?
姐姐,你今年多
少岁了?
用我的年龄乘6,加上6,除
以6,再减去6,正好还是6。
学以致用:
1.修一条公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一半多20米,第二次修了剩下的一半少10米,最后剩下160米第三次修完。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每到生长季节,池塘里的浮萍长得特别快,浮萍的面积每天都比前一天增加一倍,经过16天。
2024年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7ccb2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3.png)
2024年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分数的认识与应用”。
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性质、简单运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定义,理解分数的性质,学会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分数的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分数的趣味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认识与应用。
2. 新课导入(1)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数,然后给出准确的定义。
(3)分数的运算: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认识与应用2. 内容:(1)分数的定义(2)分数的性质(3)分数的运算(4)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应用题: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定义、性质及运算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重点关注细节:1. 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难度梯度。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趣味性和相关性。
3. 例题和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多样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应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e7c18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c.png)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三课时。
主要学习目标是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面积的定义;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明确面积的计量单位,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面积模型。
学具: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面积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积。
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就是图形的大小。
2. 学习面积的概念:教师通过PPT展示面积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3. 学习面积单位:教师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
4. 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PPT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让学生动手实践,独立完成面积的计算。
5. 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
如:计算教室的面积,计算书桌的面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积定义:图形的大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计算方法: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面积、书桌面积等七、作业设计(1)长方形:长5米,宽3米(2)正方形:边长4米(3)三角形:底3米,高4米(1)计算教室的面积,假设长为8米,宽为6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讲倒过来推算 (1)第2讲反过来想问题 (4)第3讲找出无形的砝码 (7)第4讲画图分析找重叠 (11)第5讲镜子里的时间 (14)第6讲计算经过时间 (17)第7讲合理安排时间 (20)第8讲找准“一周”是关键 (24)第9讲巧转化求周长 (37)第10讲找规律数图形 (31)第11讲分清类型解植树问题 (34)第12讲抓住题眼一点突破 (36)第13 讲骰子中的数学 (40)第14讲逻辑推理 (46)第15讲游戏中的取胜策略 (51)第1讲倒过来推算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小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写成了3,结果得到的商是27,还余2。
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余多少?①小虎由于粗心大意把5写成3,计算的结果是一个错误的商,怎样才能求出正确的商呢?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什么?点拨: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被除数是多少。
可以先抓住错误的除数、商和余数,利用它们求出被除数,明白了吗?1牛刀小试:1.你能算出姐姐今年多少岁吗?姐姐,你今年多少岁了?用我的年龄乘6,加上6,除以6,再减去6,正好还是6。
学以致用:1.修一条公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一半多20米,第二次修了剩下的一半少10米,最后剩下160米第三次修完。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2.每到生长季节,池塘里的浮萍长得特别快,浮萍的面积每天都比前一天增加一倍,经过16天2就可以长满整个池塘。
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长满半个池塘?故事屋: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
每天这位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
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
逆向思维使得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3第2讲反过来想问题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用淘汰制比赛从100名乒乓球选手中产生1名冠军,请问:应进行多少场比赛?“淘汰制比赛”是什么意思呢?淘汰制比赛中,每赛1场就有1人被淘汰(这个人不能参加后面的比赛了)。
“产生一名冠军”的反面就是“淘汰99名选手”。
淘汰1名选手需要进行几场比赛?淘汰99名选手呢?45牛刀小试:学校用淘汰制举行乒乓球比赛,一共进行了21场比赛,请问:有多少人参加了这场比赛? 学以致用:1.有5箱一样重的桔子,如果从每箱中拿出6千克,那么剩下的桔子正好能装满2箱。
原来每箱装桔子多少千克?2.一个正方形的6个面分别写着1、2、3、4、5、6,根据下面的摆放情况,判断每个数字对面的数字分别是多少?4 3 2智慧角:许多同学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吧。
司马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把落在水缸里的小伙伴救了出来。
真让人佩服!司马光聪明在哪里呢?在于他不受习惯思维的束缚、干预,反过来想问题。
反过来想问题,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反过来想问题”对于解答一些看上去很麻烦的题目,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用这种方法解题,首先要弄清“问题的反面是什么”,“问题的反面”解决了,那“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6第3讲找出无形的砝码认一认: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现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枚,你能利用这些砝码在天平上称出多少种不同重量的球?(球的重量为整克数)1g 2g 4g7①若只用一枚砝码,可以称出几种不同的克数?②若用两枚砝码,可以称出几种不同的克数?③若用三枚砝码,可以称出几种不同的克数?一定要考虑到砝码组合后形成的无形砝码哦!牛刀小试:1.有一架天平和三枚重量分别为1克、3克、6克的砝码,你知道用这架天平和这些砝码共能称出多少种不同重量的物体吗?1g 3g 6g8学以致用:1.有两枚砝码,一枚重9克,另一枚重5克,你能用这两种砝码称出19克重的沙子吗?2.有七个小球,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才一定能找出次品?故事屋: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
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9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
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
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小朋友,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时代,曹冲的方法的确很聪明,可是,现代的工具非常发达,我们发明出许多的工具来称重的东西,不需要再大费周章地一筐筐地搬石头。
10第4讲画图分析找重叠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体操方阵,无论从前、从后数,还是从左从右数,小方都在第3个。
请问:体操队一共有多少人?①小方从前数是第几个,从后数呢?②小方从左数是第几个,从右数呢?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哦!牛刀小试:三(2)班学生订报纸,每人至少订阅了《小11学生数学报》、《中国少年报》中的一份报纸。
已知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有34人,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有26人,有20人两种报纸都订阅了。
三(2)班一共有多少人?学以致用:1.三(1)有42名同学,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30人,参加科技小组的有25人,如果每人至少参加一个组,那么这个班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2.三(2)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有21名,会下围棋的有17名,两种棋都不会的有10名。
两种棋都会下的同学有多少名?故事屋:从前,有十个商人贩马匹到罗马城去卖。
不巧在路上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商人们商量过12后决定骑着马趟过河去。
水流虽然湍急,商人们很幸运,没有一个人落入水中,贩卖的马匹也没有被水冲走。
过河之后,商人头领很不放心,决定数一数人数。
他左数右数就是少了个人,他很着急,让另一个人再数一数。
这个人数过以后却说是11个人。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13第5讲镜子里的时间认一认:自主探究:下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请你判断实际钟面上的时间。
14思考:①你能一眼看出钟面上是几点吗?请说明理由?牛刀小试:(下面所讲的钟面均没有标数字。
)一个人从镜子中看到对面墙上时钟的钟面显示时间是 8:55,那么时钟真正显示的时间是几点?学以致用:1.一天,小明正在吃午饭,他看了一下自家的钟面,钟面上的时间是11:45,他又看了一下镜子里的时间。
想想看,应该是几点钟呢?2.小方的爸爸买了8:40的火车票,他看了一下镜子里的时间是7:50,吓了一跳,赶紧赶往火车站,当到达火车站时,发现才6:50 ,他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智慧角:15(1)真实时刻小于11时或等于11时的时候,真实时刻与镜子中的时刻之和为12。
(2)11时到1时前,真实时刻与镜子中的时刻之和为24(如11时10分在镜子中看就是12时50分)。
同学们可以试试验证一下。
16第6讲计算经过时间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王叔叔乘坐T165次列车从南京到西安出差。
晚上10时35分从南京站准时开出,第二天上午10时到达西安。
列车从南京到西安运行了多长时间?①本题中的计时法相同吗?怎么办?②计算两天内经过的时间,要先算出什么,然后再算出什么?这计算两天内经过的时间,要先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加上的时间,就等于列车运行的时间。
计算时的牛刀小试:妈妈每天上午7:30上班,中午11:20下班。
17下午2:20上班,下午6:20下班。
妈妈一天工作几小时?学以致用:1.某气象员观察大气污染情况,每隔4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8次记录时,挂钟正好指向10时。
做第一次记录时,时针指向几时?2.某次列车10月31日16时40分从A城出发,经过15小时到达B城,列车到达B城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故事屋:计算时间暑假里,书法老师布置我每天写3张毛笔字。
每写一张毛笔字,我都要花30分钟。
一天早晨,我刷牙洗脸吃完早饭已经8:30分了,妈妈在一旁一个劲地催促我说:“你还不快18点去写毛笔字,再拖延时间的话,就不能在吃午饭前把3张毛笔字写完了。
”我不信。
于是,妈妈叫我算一算时间:从早晨8:30分开始写,30分钟写完一张,每写完一张中间休息10分钟,要写到几点钟。
这还不容易,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写完一张30分钟再加上休息的10分钟就等于40分钟,3个40分钟就是120分钟,也就是2个小时。
我不假思索地说:“来得及,10:30分就可以写完!”妈妈连忙摇头说:“错了,错了。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错在哪里。
妈妈提醒我说:“中间你休息了几次?”我恍然大悟:“哦,只休息了两次,我却算了3次的休息时间。
应该是10:20分就可以写完了。
”啊,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不仔细思考,还很容易出错呢!19第7讲合理安排时间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读高中的小东每天早晨用电饭煲做早餐需30分钟,花25分钟读英语,刷牙、洗脸5分钟,吃早餐10分钟,骑车上学要30分钟。
学校7时20分上早读,小东每天早晨最迟什么时候起来,才能保证不会迟到?①为了保证晓东能多休息一会儿,起床后的哪些事情可以同时进行?为了保证小东能多休息一会,就要对起床后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可以在做早餐的同时,进行刷牙、洗脸,读英语哦!20牛刀小试:新老师家访,小华忙着给老师沏茶。
接水1分钟,烧水5分钟,洗茶杯2分钟,拿茶叶1分钟,怎样做才能尽快给老师沏上茶?至少需要多少分钟?学以致用:1.妈妈下班做午饭,她择菜洗菜要用8分钟,切菜要用3分,蒸饭要用10分钟,炒菜要用4分钟。
妈妈做这顿饭最少要用多少分钟?2.阳光希望小学举行运动会,7时50分第一次检录,8时整比赛正式开始。
所要跑步项目约需3个半小时赛完,投掷项目约需1个半小时,跳高、跳远两项合起来约需1小时40分钟赛完。
这次运动会上午(11时40分用午餐)能结束吗?智慧角:21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经常会遇到计算完成一件或几件事情所需时间的问题。
有些问题只要通过一般的计算就能解决,有时候在不冲突的前提下,几件事情可以相互穿插,安排同时进行。
故事屋:一天,一个少年正埋头在阁楼上学习,母亲几次喊他下来吃饭都不见动静,只好把饭菜端上去。
少年一面看书,一面下意识地将盘子里的东西夹起来往嘴里送,很快就将它们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