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性坏疽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1-06-01T10:44:31.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延波[导读] 对容易发生此类感染的创伤应特别注意。伤后及时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办法。王延波(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医院 150912)

【中图分类号】R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152-02 【摘要】目的探讨气性坏疽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气性坏疽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急症手术处理、高压氧疗法、抗生素应用。结论:气性坏疽一旦确诊,须立即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越早越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组织的坏死和截肢率。

【关键词】气性坏疽治疗体感染治疗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致病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引起严重毒血症及肌组织的广泛坏死,亦称梭状芽胞杆菌性肌坏死。本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徐某某,男,45岁,住院号78749,因右足被车轧伤后疼痛、畸形、流血不止5个多小时,于2005年7月10日凌晨3:10就诊,接诊时查体:右足畸形、跖跗关节脱位,可及反常活动和骨擦感,组织末梢循环不佳足趾末梢循环不佳,足背皮肤裂伤长约10 cm。现将临床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4天,常在伤后3日发病,亦可短至8~10小时。开始时患者自觉患肢沉重感,随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和进行性肿胀,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疼痛,局部肿胀与创伤所能引起的程度不成比例,并迅速向上下蔓延;伤口周围皮肤水肿、苍白,紧张且发亮,伤口中有大量稀薄、浆液血性样渗出液,可带腐肉样恶臭;皮肤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成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肌肉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肌肉切面不出血,犹如熟肉,皮肤改变的范围常较肌肉侵及的范围为小。轻压伤口周围可有捻发音,或有气泡与棕色渗液同时从伤口边溢出。由于血管血栓形成及淋巴回流障碍,皮肤表面可出现如大理石样斑纹。有时整个肢体水肿、变色、变冷、甚至坏死。

患者神志清醒,但极度衰弱,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体温逐步上升、脉搏快速、呼吸急促,常有进行性溶血性贫血;随着病情进展,全身症状迅速恶化,血压下降、谵妄和昏迷,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溶血性黄疸、外周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常在1~2日内死亡。

1.3诊断

气性坏疽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局部表现。凡创伤、术后,伤口、伤肢突然剧烈胀裂样痛,检查局部肿胀及皮肤张力增高区超出皮肤红斑范围,病情进展迅速,并伴有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应考虑本病。伤口周围触诊皮肤有捻发音;伤口内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阳性粗短杆菌,而白细胞计数很少;X线照片、CT、MRI检查发现伤口肌群间有气体存在,是诊断气性坏疽的重要依据。此外,由于毒素破坏大量红细胞,实验室检查有血红蛋白量迅速下降或有进行性贫血,白细胞计数通常不超过(12~15)×109/L,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水平升高,活体组织学检查以广泛肌坏死,肌纤维间有大量气泡而炎症改变轻为其特征性改变,伤口渗液作厌氧菌培养可发现梭状杆菌,均有助本病的诊断。

2 治疗

对疑为气性坏疽的伤口,应完全敞开,以3%过氧化氢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和湿敷。气性坏疽一旦确诊,须立即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越早越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组织的坏死和截肢率。

2.1急症手术处理:术前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和甲硝唑,补液、输血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在病变区域作广泛、多处切开,探查明确侵及组织的性质与范围,切除一切已无活力的坏死组织,直至有正常颜色、能流出鲜血的正常肌肉组织为止,并行筋膜切开减压。清除异物碎骨片等。敞开伤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或湿敷。清创后常更换敷料,必要时还要再次清创。如感染严重、发展迅速,伤肢多个筋膜间隙或整个肢体均已受累,或伤肢毁损严重合并粉碎性骨折或大血管损伤,或经手术处理仍未能控制病变发展,且毒血症状严重者,可考虑作截肢术,以挽救生命。截肢应在健康组织中进行,残端开放,继续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直肠外伤合并梭状杆菌感染时宜行结肠造口,以防粪便污染创面,同时行会阴、臀部、股部受累组织的广泛切开引流,敞开伤口,局部用氧化剂冲洗。

2.2高压氧疗法:在3个大气压的纯氧下,可提高组织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提高治愈率,减轻伤残率。高压氧治疗每日2~3次,每次20~30 min,间隔6~8小时。每一次高压氧治疗后,可开始重复清创,将明显坏死组织切除,采用这种方法,使不少患肢的功能得以保留,免于截肢。

2.3抗生素应用:首选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每日1000万U~2 000万U静脉滴注,至全身毒血症状及局部情况好转后,减量应用。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克林霉素或红霉素。此外,甲硝唑静脉滴注0.5g,每8小时1次,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4)对症及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衡,营养支持以改善病人全身状况。

3 预防

对容易发生此类感染的创伤应特别注意。伤后及时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办法。对一切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无活力的肌肉,都应及时彻底清创,以3%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对战伤伤口应充分敞开引流,避免死腔;筋膜下张力增加者,应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张等。青霉素大剂量使用可预防气性坏疽,一般在清创前后应用,但不能替代清创术。为防止交叉感染及致病菌播散,应严格隔离患者,凡使用过的床单、衣服、器械等,应单独收集、高压蒸气灭菌,敷料则焚毁,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换药时戴手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6.[1]

[2]黄莚庭,王加其.腹部手术后并发气性坏疽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1980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