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放_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_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再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再探析

刘 同 舫

追求人类解放(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题,然而,学界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辩证审视时期所提出的思想上,笔者认为这是不够的:实际上,进入经济学研究以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明显地具体化为社会层面和个体劳动层面两个不同的维度;而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以后,这两个不同维度又分别潜蕴于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和主体向度中,并相应地演变为社会解放思想和劳动解放思想。

一、政治解放的意义及其限度

1843年初,带着物质利益难题的困惑,马克思重返书斋,围绕着国家、市民社会、法之间的相互关系,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著作。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的神秘主义实质:/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0(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1卷,第293页),/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天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0;/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0,但黑格尔/思辨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0,使国家/理念变成了独立的实体0(同上,第251页)。马克思同时超越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的自然主义人本观,认为/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0;而且,是/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0,所以费尔巴哈从人本异化角度对宗教的批判应该继续深入到对国家、社会等/尘世现实生活0的批判。/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0(同上,第453页)就成了马克思自觉的理论使命。完成这个使命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带来的政治解放的实质和局限性的过程。

马克思明确肯认:/政治解放当然是一大进步0(同上,第429页):其一,政治解放使/国家摆脱犹太教、基督教和一切宗教而得到解放0,国家/不再维护任何宗教,而去维护国家自身0(同上,第426页);更具体地说,就是/使政治国家返回实在世界0(同上,第283页),而不再是基督教国家。政治解放使宗教不再是国家公权力量,/不再是国家精神0;它完成了/宗教从国家向市民社会的转移0(同上,第430页),使宗教成为个人私事。其二,/政治解放同时也是市民社会从政治中获得解放0(同上,第442页)。政治解放/使市民社会的等级差别变成了社会差别,即没有政治意义的私人生活的差别。这样就完成了政治生活同市民社会分离的过程0(同上,第344页)。然而,马克思更深刻的地方、远远超越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之处在于,他清醒地认识到政治解放/并不是彻底的没有矛盾的解放0(同上,第426页);相反,政治解放在完成对宗教和封建特权的批判之时,在完成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0即宗教异化的克服之时,也形成了/非神圣形象中#

9#

的自我异化0)))它导致了人在市民社会生活中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同时异化,即所谓/双重异化0。

就前者而言,市民社会虽然消灭了以出生血统、政治身份为主要标准的封建等级差别,但却形成了以/金钱和教养0(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1卷,第344页)为主要标准的市民社会阶级差别。人被分化和再次异化了。因而通过政治解放确立的/所谓人权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成员的权利,即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人的权利0(同上,第437页),/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人。0(同上,第439页)一句话,人在市民社会中是异化了的人,市民社会对人来说则成为异化了的/社会0。在这个社会里,/人决不是类存在物,相反地,类生活本身即社会却是个人的外部局限,却是他们原有的独立性的限制。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人的保护。0(同上)市民社会不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反而是私利冲突的战场,它/把人的世界变成互相隔绝互相敌对的个人的世界0(同上,第450页)。

就后者而言,政治国家没有因为自己是普遍利益的代表而运用共同体的原则来克服和改正市民社会的自私自利性。恰恰相反,/在国家中,即在人是类存在物的地方,,,充满了非实在的普遍性。0(同上,第428页)作为政治解放标志的/立宪国家是这样的一种国家,在这种国家里国家的利益作为人民的真正利益,只是在形式上存在,,,于是,国家的利益在形式上又重新作为人民的利益而获得现实性。但它所应该有的也正好只是这种形式的现实性而已。这种国家利益成了一种装潢,成了人民生活的调味品,成了一种客套0(同上,第325-326页)。政治国家并没有真正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共同利益;政治共同体中的人虽然是/有主权的人,是有最高权力的人0,但同样也是/无教化、非社会的人,偶然存在的人,本来面目的人,被我们整个社会组织败坏了的人,失掉自身的人,自我排斥的人,被非人的关系和势力控制了的人,一句话,还不是真正的类存在物0。(同上,第434页)政治解放虽然使国家摆脱了宗教、传统的限制,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却并不意味着个人也摆脱了这些限制,个人仍然深受宗教的影响和控制。不论是在政治国家中还是在市民社会中,人都无法过上类生活,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和丰富人性,实现自己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

二、人类解放的大视野及其双重维度

正是基于对政治解放之限度的深刻认识,马克思提出了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思想。何谓人类解放?马克思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强调:/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0(同上,第443页)他进一步说:/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0(同上)可以看出,马克思所指的人类解放包含两个相对分立的层面:个体主体层面(个体的经验生活和活动成为类生活、类活动)与社会层面(形成社会力量,实现人的个体本质和类本质)。社会层面的解放或曰社会解放明确要求/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0,这意味着/在真正的民主制中政治国家就消失了0(同上,第282页)。而国家之所以会成为普遍利益、类生活的异化,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国家不得不重新承认市民社会,恢复它,服从它的统治0(同上,第428页)。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才是绝对的,这种联系体现在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由此,社会解放的关键就在于克服市民社会,即把市民社会从唯利是图(金钱成为统治者)、相互敌对的个人世界改变为人的类生活场所。显然,由于受赫斯从

#10#5哲学研究62007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