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知识要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42dbdd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7.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的种子。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例如,菜豆种子的子叶比较肥厚,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比较小,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 植物根的生长。
-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
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
- 根的作用:一是固定植物,二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的根总是向地生长,而且生长速度较快。
3. 植物茎的生长。
- 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和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植物的茎根据质地可以分为木质茎(如杨树、柳树)和草质茎(如狗尾草、三叶草);根据生长方向可以分为直立茎(如向日葵)、缠绕茎(如牵牛花)、攀缘茎(如葡萄)和匍匐茎(如草莓)。
4. 植物的开花结果。
- 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 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例如,一个桃子就是一个果实,桃核里面的桃仁就是种子。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的生命周期。
-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 蚕卵呈扁圆形,紫黑色,像小米粒大小。
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身体黑色,像蚂蚁。
- 蚕幼虫期要经历四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长大一些。
蚕在吐丝前会停止进食,身体变得发黄发亮。
- 蚕蛹呈纺锤形,体表有硬壳,颜色为深褐色。
蛹不吃不动,但内部在发生变化。
- 蚕蛾是蚕的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蚕蛾交尾后会产卵,然后死亡。
2.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 像鸡、鸭、鹅等动物,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它们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卵、雏鸟(幼体)、成鸟三个阶段。
三年级科学下册背诵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背诵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6b455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9.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背诵知识点一、物质与能源1.物质的三态和变化物质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的特点是形状固定,不能流动。
液态物质的特点是形状不固定,能流动。
气态物质的特点是形状不固定,能自由流动。
2.万物皆有颗粒结构物质由微小的颗粒构成。
颗粒结构是物质的一种内部特征。
3.能源的种类和利用能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化石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水能、风能和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1.动物与栖息地动物栖息地是动物生活和繁殖的地方。
不同的动物适合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中。
我们需要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才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2.植物与环境因素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才能健康生长。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有所不同。
3.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天气是指一天内气温、湿度、降水量等的变化。
季节是指一年四季的变化。
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对植物和人类生活都有影响。
三、科学实验1.科学实验的步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和结果、总结实验。
2.安全措施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室中要戴上实验面罩、手套和防护眼镜等相关防护设施。
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环境干净整洁。
3.实验中的变量实验中会有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因素。
自变量是研究者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干扰因素是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
以上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背诵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背诵重点和知识点请以教材内容为准。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705078f111f18582d05a1d.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种子发芽了》1.番茄的种子:水滴型,黄色,表面粗糙;黄瓜的种子:橄榄型,乳白色,表面平整。
2.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到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种好番茄,需要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3.栽种记录内容包括(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
4.蚕豆种子的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苹果籽形状:扁水滴型,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红松种子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冬瓜种子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枣种子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5.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6.种好番茄需要做好哪些事?答:(1)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播种;(2)按照番茄的习性来照料;(3)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7.怎样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答: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有经验的人、自己做实验等方法,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第二课《幼苗长大了》1.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2.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深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3.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茎有输送水分的功能。
4.树干、树枝都是茎。
5.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6.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7.如果把幼苗的叶子都摘光,植物还能活成吗?答: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叶子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
8.研究茎的作用:(1)茎和叶的变化是:茎和叶变红,茎中有被染成红色的小细管,叶脉也被染成红色。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003a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8.png)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状态1. 定义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特性- 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小。
-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大。
-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
3. 转换- 固态→ 液态:熔化- 液态→ 固态:凝固- 液态→ 气态:蒸发- 气态→ 液态:凝结- 固态→ 气态:升华- 气态→ 固态:凝华二、力的作用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力的类型-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浮力: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三、物体运动1.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物体的运动。
2. 运动类型- 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运动- 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3. 运动规律-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四、生物的特征1. 定义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2. 生物特征- 生活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由细胞构成五、植物的生长1. 定义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在体积、重量、长度等方面的增加。
2. 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生长- 幼苗生长:幼苗逐渐长大,形成成熟的植物- 植物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开花- 结果:植物开花后形成果实3. 影响生长的因素- 阳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水分: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 温度:影响植物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空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 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六、动物的特征1. 定义动物是指具有动物特征的生物。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e25b03090c69ec3d5bb75c8.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2)1、植物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甚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他们的新生命。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有些植物的种子太小了,我们要用放大镜看。
种子里面有胚,它们的子叶、胚根与胚芽组成的。
5、种植凤仙花首先要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6、种子埋入土壤之后,应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具体浇在土壤上,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在观察凤仙花生变化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日期记录下来。
还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也是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8、“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9、为了更好地种植凤仙花,在播种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①挑选一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凤仙花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10、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什么?①选种。
挑选一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凤仙花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坑深约1厘米,每个小坑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
④往花盆中浇入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11、为什么有些凤仙花的种子发芽了,有些却还不出来呢?可能是种子的质量、种子入土的深度、水分的多少、温度不适等原因。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3、4)1、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种子萌发发芽先生根,再发芽;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没有关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7d08b22883c4bb4cf7ecd1c7.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 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 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 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 叫直立茎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攀缘茎 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 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有关系吗答 根向下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臵的种子 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答 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 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 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f4a54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1.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自然界的循环1. 水循环- 蒸发:水如何从地表变成水蒸气- 凝结:水蒸气如何变成云- 降水:雨、雪的形成过程-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2. 物质循环- 描述物质如何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转换-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循环,如洗涤剂的使用和废水处理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植物的器官- 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 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发育过程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植物如何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3. 植物的繁殖- 种子繁殖的过程- 无性繁殖的例子(如分株、扦插)三、动物的分类和习性1. 动物分类基础- 根据形态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2. 动物的生活环境- 描述不同动物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方式- 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通过保护色、伪装等适应环境3. 动物的行为- 描述动物的觅食、繁殖、迁徙等行为- 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特殊行为,如蜜蜂的舞蹈四、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2. 太阳系- 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知识-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3. 天文现象- 月相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的解释五、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重量、体积2. 能量的形式- 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 能量转换的例子(如风车、水坝)3. 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斜面的基本原理- 简单机械如何帮助我们省力六、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和实验- 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的初步概念2. 数据收集和分析- 如何收集、记录和整理数据- 利用图表展示数据的基本方法3. 结论和反思- 基于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的反思和调整以上是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一个概览。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准备教学材料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点也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de336f561252d380eb6e38.png)
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1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身边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材料),另一类是(人造材料)2.有些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得,如:木头,棉,麻,丝,纱,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3.有些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人们用自然界中的一种物质经过加工或合成得到的,如玻璃等,它们统称为(人造材料)4.我们看的书是由(纸)做成的。
5.玻璃,金属,尼龙都是(人造)材料6.塑料独特的优点是(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7.用塑料做成皮球时应用了塑料具有(耐磨)的特性。
8.家用电器的外壳好多都是用( 塑料)制成的,这是因为塑料有( 不导电)的特性。
第2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3.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因为塑料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不如棉布。
4.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颗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5.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是(不生锈,不易变形,节约木料,减少森林破坏),不足之处在于(不易降解,易造成环境污染)。
6.提出一些关于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第3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也停止,说明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用手拨动钢尺时,听到声音,并发现钢尺在(振动)。
5.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6.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第4课物体传声1.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只能依靠(无线电)来传递消息。
4.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到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来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3cf40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c.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b426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8.png)
最新改版三下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精编知识点目录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 (4)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5)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6)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7)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 (7)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 (8)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 (8)第8课《测试“过山车”》 (9)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0)第2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1)第3课《蚕长大了》 (12)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 (13)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 (14)第6课《蚕的一生》 (15)第7课《动物的繁殖》 (16)第8课《动物的一生》 (17)第三单元太阳、地球第1课《仰望天空》 (18)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9)第3课《影子的秘密》 (20)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21)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22)第6课《地球的形状》 (23)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 (24)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 (24)最新改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标准物)相比。
3.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相对于地面(标准物)来说,图中老鹰是运动的,蒙古包、马和白云是静止的。
4.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东北东南北南东西西南西北(1)首先选择标准物。
(2)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距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70c778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1.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生物1. 植物•植物的种类和特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苗裔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植物的生活习性: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的要求。
2. 动物•动物的种类和特点: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动物的分类:按食性分类、按生活环境分类;•动物的器官和功能: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食、睡觉、运动、繁殖等。
3. 人类•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感等;•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住所、衣物等;•人体的卫生保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人体的生长发育: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
二、物质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固体的性质:有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液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气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体积、有质量等。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溶解、熔化、凝固、蒸发、沉淀等;•物质的化学变化:燃烧、发生氧化、酸碱反应等;•物质的循环利用:水循环、空气循环、光合作用等。
3. 声音与光线•声的来源和传播: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路径;•光的来源和传播:太阳光、灯光的产生、光的传播路径;•声与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
三、力与能1. 力的作用•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动摩擦力;•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运动;•弹力的作用:弹簧的形变、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2. 能的转化和传递•机械能的转化: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热能的传递:热的传导、热的对流、热的辐射;•光能的转化:电能和光能之间的转化。
3. 节约能源•能源的种类和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的方法:合理使用能源、发展清洁能源;•节约能源的意义: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概况•地球的特点:有陆地和海洋、大气层的存在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气候:热带、温带、寒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290a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a.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1教科版三下科学第1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第1课运动和位置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三下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111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跟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挪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央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f8d384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7.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归纳1.1-1《运动和位置》2.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4.1-2《各种各样的运动》5.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6.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7.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8.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9.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10.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1.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2.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13.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4.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6.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17.用时(长),运动(慢)18.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9.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20.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21.距离(短),运动(慢)。
22.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23.1-7《我们的“过山车”》24.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5.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26.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d534d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8.png)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做比较,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认为物体运动了。
3.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目的是明确观察的对象。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
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面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距离相同时,时间越短,说明速度越快。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be9222f5335a8102d220d0.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0ee4d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8.png)
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空气、和水分等物质的混合物,是植物生长的乐园,因为它能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
2.把土壤放入水中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加热土壤,我们观察到土壤的颜色变浅并且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继续加热,会有烟冒出,并闻到糊臭味,说明土壤里有腐殖质。
4.土壤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是地球陆地生命的营养库。
第二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土壤按质地分,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2.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特点是: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好;易干旱,养分易流失。
适合西瓜、仙人掌、花生、土豆等生长。
3.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特点是: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性能好,通气、透水性能差。
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生长。
4.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特点是: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第三课岩石与矿物1.介绍岩石应该从岩石的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的进行。
2.花岗岩的主要特征:颜色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颗粒较粗,很坚硬。
3.砾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黄褐色,颗粒明显且粗细均匀,坚硬。
4.页岩的主要特征:有灰色、黄色、黑色等各种颜色,颗粒较细,薄片状,较软。
5.石灰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
6.大理岩的主要特征: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7.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能够提取有价值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
从矿石中可以提炼出金属和非金属。
第四课播种发芽1.凤仙花种子的特征:小颗粒,呈球形,直径1到3毫米,棕褐色。
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①挑选颗粒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②选一个合适的花盆,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冰中放盐后温度会迅速降低,大约在-7℃左右。
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答: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壁,凝结成看得见得小水滴。
冰与水:共同点: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不同点:冰坚硬有固定形状,水没有固定形状;冰不会流动水会流动;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蚕蛹经过10天-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每只雌蛾大约产300-500粒卵。
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蚕蛾的头上长着1对触角,胸部长着2对翅、3对足,口器退化。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刚出生的蚕宝宝像黑色的小蚂蚁,所以称它为蚁蚕。
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蚕卵扁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玫瑰红色),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液态
露、雨、
0℃-100℃
固态
霜、雪、冰、冰晶
低于0℃,冰水混合物
云: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高空。
露: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
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
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化成的冰晶。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茎的作用: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茎的形态有:直立茎(凤仙花);缠绕茎(牵牛花);攀缘茎(葡萄);匍匐茎(红薯)。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蚕茧用热水浸泡,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在蚕茧内,除蛹外,还有一层蜕掉的皮。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胸部长有胸足。腹足、尾足消失。胸部、腹部都有环节。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体色呈褐色。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使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等,一般的室内温度计量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
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60岁以后为老年
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第三单元温度和温度计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点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洒水?答:这样能够保证蚕窝内的含氧量,以及提高蚕对桑叶的采食量和吸收率。
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称为变态。
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甲虫、蝗虫、青蛙
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动物分类方法2种,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
一种按卵生和胎生(由有母亲直接生下)分类。
动物:卵生:从卵孵化而来。如蚊子、苍蝇、蝗虫、青蛙、鸡、蝴蝶、鸟、蜻蜓、鱼……
胎生:由母亲直接生下来。如猫、、人、牛、猪、山羊、狗、熊猫……
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太大。如蜻蜓、蝴蝶、蟾蜍……
不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不大。如鸡、山羊、熊猫、鱼……
让冰融化速度快的方法有:加热、在太阳下晒、用手捂。加快蒸发:加热、吹风。
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答: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
做实验时,为什么在试管中的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答:防止水分蒸发。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你所种的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越来越高,越来越粗)
茎的横切面大部分为圆形(杨树),有的呈四方形(蚕豆、金钱草),有的呈扁圆状(仙人掌)。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植物叶子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答:是通过光合作用: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还会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哪些作用?答:1、制造植物所需的养料2、释放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的时间
鸡
卵—>雏鸡—>成鸡
约14年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
约20年
蜻蜓
卵—>幼虫—>成虫
约1年
山羊
小羊—>成羊
约15年
鱼
卵—>幼鱼—>成年鱼
约50年
人的周期: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
16岁一35岁为青年
35岁一60岁为中年
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快。每天约5毫米。
根的作用是: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绿叶的作用是: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
不同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1.选种(选种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2.放土(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3.下种(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cm,每个小坑放一粒种子,再用土盖上)、4.浇水(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第四单元《磁铁》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比较磁力大小,可以用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
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等其他很多金属。(钴、镍可以被吸引)。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常见的有环形磁铁、饼形磁铁、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等。
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磁铁能吸铁,被广泛地利用在许多方面:冰箱门的封条、门吸、悬浮式列车、铅笔盒、皮包、指南针等。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气态
云、雾、水蒸气
环境温度大于100℃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蚕宝宝期)要蜕4次皮。
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蚕到了五龄末期,要吐丝前,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不怎么吃叶子;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像蚕蛾这样的小动物我们称它为昆虫,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我还知道蚂蚁、蜜蜂、螳螂、蝴蝶、苍蝇、蜻蜓等都昆虫。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