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
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网络图
![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网络图](https://img.taocdn.com/s3/m/7553f2d19b6648d7c0c7463c.png)
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常见金属元素(Na 、Al 、Fe 、Cu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WH 或 AHCIHC1写出图中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 2Na + 02,Na 2O 2 (淡黄色)②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0 2? 2Na + 2H 2O = 2Na ++ 20H - + H z f③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2血2。
2 + 2H 2O = 4Na ++ 4OH -+ O 2 ?④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⑤ 2NaCl +2 H 2O 通电 2NaOH + H 2 ? + CI 2 ?(氯碱工业) 2C 「+2 H 2O 通电 2OH - + H 2 ? + CI 2 ? ⑥ Na 2CO 3 + H 2O +CO 2 = 2NaHCO 3CO 3 + H 2O +CO 2 = 2HCO 3⑦ 2 NaCIO + H 2O +CO 2 = Na 2CO 3+ HCIO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HC1 出, 通暫熔融陋'NaOHAJ 7冷浓HNOj或浓HjSO, NaOH②钝化④HC1△NaA10a — 或 ⑦NaOH写出图中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 点燃 ① 4AI + 3O 2 2AI 2O 3 ② 2AI + 2NaOH + 2H 2O = 2NaAIO 2 + 3H 2 ? ③ 2AI 2O 3 通电 4AI+3O 2 ? ④ AI 2O 3+6HCI = 2AICI 3+3H 2O⑤ AI 2O 3 + 2NaOH = 2NaAIO 2 +H 2O咼温2AI + Fe 2O 3 2Fe + AI 2O 32AI +2OH - +2H 2O = 2AIO 2 +3H 2 ?+3+AI 2O 3 + 6H = 2AI 3+ 3H 2O AI 2O 3 + 2OH - = 2AIO 2- + H 2O点燃* N«CK>CO Z . H 屮⑥NaCl 工C 2H 5OHC ?H 5ONaC»(OH )2 HCIAICI 3+3NH 3 H 2O = AI(OH) 3 J + 3NH 4CI AICI3 +3NaOH = AI(OH) 3J + 3NaCI AI(OH) 3 +NaOH =NaAIO 2 +2 H 2O AI 3+ +3 AIO 2- +6H 2O = 4AI(OH)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网络图
![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网络图](https://img.taocdn.com/s3/m/afe8980f04a1b0717fd5ddf3.png)
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网络图一、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SO2(20)HCl(13)/Cl2(19) CO2(12)H2O(10)C a(O H)2(11)NaOHH2O(8)H2O(9)O2 (1)O2(2)CO2(3)CO2(6)Na Na2O Na2O2Na2CO3NaHCO3NaOH/△(7)O2点燃(4)HCl(14)HCl(15)Cl2(17)CO2(5)NaCl电解(18)先通NH3再通CO2 (16)粗盐提纯(含有泥沙、Ca2+、Mg2+、SO4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1)4Na+O2=2Na2O(白色固体)(2)2Na2O+O2=2Na2O2(淡黄色固体)(3)2Na2O2+2CO2=2Na2CO3+O2(作为潜水艇供氧剂的原理)(4)2Na+O2Na2O2(5)Na2O+ CO2= Na2CO3(6)Na2CO3+CO2+H2O=2NaHCO3(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7)NaHCO3+NaOH=Na2CO3+H2O(除去Na2CO3溶液中...的少量NaHCO3)2 NaHCO3Na2CO3+ CO2 +H2O(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俗名:碳酸钠—纯碱碳酸氢钠-小苏打)(8)Na2O+H2O= 2NaOH(9)2Na2O2+2H2O =4NaOH +O2(10)2Na+2H2O=2NaOH+H2 [现象:浮、熔、游、响、红(滴加酚酞的溶液)](11)Na2CO3+C a(O H)2=CaCO3 +2NaOH(土法炼碱原理)(12) 2NaOH+CO2(少量)= Na2CO3+H2O(13)NaOH+HCl=NaCl+H2O(14) Na2CO3+2HC l(足量)=2NaCl+CO2 +H2O 可用互相滴加的方法鉴别(15) NaHCO3+HCl(少量)=NaCl+CO2 +H2O 盐酸和碳酸钠溶液(16)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2 NaHCO3Na2CO3+ CO2 +H2O ) (侯氏制碱法原理)(17)2Na+Cl22NaCl(现象:白烟)(18)2NaCl(熔融)2Na+Cl2 (工业制金属钠的方法)(19)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气的尾气处理原理)(20)SO2+2NaOH=Na2SO3+H2O(二氧化硫尾气的处理原理)二、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6)CO2MgO(5)O2(7)HCl (8)△(10)N2 (1)HCl (3) Ca(OH)2Mg3N2Mg MgCl2Mg(OH)2 (11)H2O (2)通电(4)HCl(9)H2O、△涉及的化学方程式:(1)Mg+2HCl=MgCl2+H2 (典型的放热反应)(2) MgCl2Mg+Cl2 (工业上制取金属镁的方法)(3)MgCl2+Ca(OH)2=Mg(OH)2 +CaCl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第一步反应)(4) Mg(OH)2 +2HCl= MgCl2+2H2O(5) 2Mg+O22MgO(现象:耀眼的白光用途:提供光照条件)(6)2Mg+CO22MgO+C(说明二氧化碳也可以支持燃烧)(7) MgO+2HCl=MgCl2+H2O(8) Mg(OH)2MgO+H2O(9) Mg+2H2O Mg(OH)2 +H2(2Na+2H2O=2NaOH+H2 剧烈反应Al+H2O不反应,利用三者与水反应的差异比较金属性强弱)(10)3Mg+N2Mg3N2(说明氮气也可以支持燃烧)(11) Mg3N2+6H2O=3Mg(OH)2 +2NH3三、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6)O2(13)SO2Na2SO43NaOH (5)O2 (6)H2OSO3(1)H2(2)O2(9)Na2SO3H2S S SO2H2SO4(3)O2(10)Cu(11)C(14)CaO H2SO3(19)H2SO4(18)Fe (17)Hg (18)O2CaCO3 (7)H2O (8O2(15)O2CaSO423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1)S+H2H2S(2)S+O2SO2(现象:空气中—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火焰)(3)2H2S+O2(不足) 2S+2H2O(4)2H2S+SO2=3S +2H2O(体现二氧化硫氧化性的)(5)2SO2+O22SO3(空气中催化剂可以为灰尘,工业上采用V2O5作为催化剂)(6)SO3+H2O=H2SO4(7)SO2+H2O=H2SO3 酸雨形成的两条途径(8)H2SO3+O2= H2SO4(9)Na2SO3+H2SO4Na2SO4+SO2 +H2O(实验室制SO2的方法,由于SO2的溶解度较大,所以使用Na2SO3固体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体现硫酸的强酸性)(10)Cu+2H2SO4(浓)CuSO4+SO+2H2O(硫酸体现酸性和强氧化性)思考一:1、实验现象?2、如何检验产物(CuSO4和SO2))3、硫酸体现什么性?4、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5、含溶质2mo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多少?(11)C+2H2SO4(浓)CO2 +2SO2 +2H2O(硫酸体现强氧化性)思考二:1、如何设计实验依次检验出此反应的产物?2、蔗糖里加浓硫酸,再加少量水,不断的搅拌,现象?体现硫酸的什么性质? (12)SO2(少量)+2NaOH= Na2SO3+H2O(含二氧化硫尾气的处理方法)(13)Na2SO3+SO2+H2O=2NaHSO3(14)SO2+CaO CaSO3(15)2CaSO3+O2=2CaSO4 (钙基固硫原理,将二氧化硫最终变为石膏)(16)2Na2SO3+O2= 2Na2SO4思考三:1、暴露在空气中亚硫酸钠固体可能含有什么杂质?2、如何检验亚硫酸钠是否变质?3、如何设计定量测定已部分变质的亚硫酸钠固体的纯度?(17)S+Hg=HgS(实验室处理洒落水银的方法)(18)S+Fe Fe+2S 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单质强(3Cl2+2Fe2Fe+3Cl3)(19)FeS+H2SO4(稀)=FeSO4+H2S (实验室制备H2S的方法,体现硫酸的强酸性) (20)4FeS2+11O22Fe2O3+8SO2(2SO2+O22SO3 SO3+H2O=H2SO4))工业制硫酸的原理。
物质的特殊转化关系及框图推断
![物质的特殊转化关系及框图推断](https://img.taocdn.com/s3/m/94250ee076a20029bd642dd3.png)
物质的特殊转化关系及框图推断1.直线型转化关系 A ――→XB ――→XC (1)X 为O 2Na ―→Na 2O ―→Na 2O 2N 2―→NO ―→NO 2或NH 3―→NO ―→NO 2 S ―→SO 2―→SO 3或H 2S ―→SO 2―→SO 3 C ―→CO ―→CO 2或CH 4―→CO ―→CO 2 醇―→醛―→羧酸 (2)X 为CO 2NaOH ――→CO 2Na 2CO 3――→CO 2NaHCO 3 (3)X 为强酸,如HClNaAlO 2――→HClAl(OH)3――→HClAlCl 3 Na 2CO 3――→HClNaHCO 3――→HClCO 2 (4)X 为强碱,如NaOH AlCl 3――→NaOHAl(OH)3――→NaOHNaAlO 2 2.交叉型转化3.三角型转化4.注意反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特别是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金属+盐―→盐+金属,铝热反应。
(2)金属―→非金属:活泼金属+H 2O(或H +)―→H 2,2Mg +CO 2=====点燃2MgO +C 。
(3)非金属―→非金属:2F 2+2H 2O===4HF +O 2,2C +SiO 2=====高温Si +2CO ↑,C +H 2O(g)=====高温CO +H 2,X 2+H 2S===2HX +S ↓。
(4)非金属―→金属,用H 2、C 冶炼金属。
通过反应形式梳理化学反应,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
5.抓住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多数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化学反应也不同。
(1)“催化剂”,无机化学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同,但是根据“催化剂”这一条件,可将氯酸钾分解、双氧水分解、工业合成氨、SO 2催化氧化、氨催化氧化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
(2)“通电”或“电解”,可以锁定在电解水、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铜、硫酸铜、硝酸盐等溶液,熔融氯化钠和氧化铝范围内。
(3)“高温”,常见的有碳酸钙分解、SiO 2和C 的置换反应、制造普通玻璃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53d98c33cc7931b765ce15c7.png)
(四)核酸与其他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1.核酸是细胞内的重要遗传物质,核酸 在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及蛋白质合成中,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通过控制蛋白质 的合成影响细胞的组成成分和代谢类型。
2.核酸及其衍生物和多种物质代谢有关。
• 其他各类代谢物为核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提供原料
• ⑴脂类代谢除供应CO2外,和核酸代谢并无明显
核苷酸
氨基酸
• 总的来说,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在
代谢过程中都是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和密切相 关的。 • 糖代谢是各类物质代谢网络的“总枢纽”,通 过它将各类物质代谢相互沟通,紧密联系在一 起,而磷酸已糖、丙酮酸、乙酰辅酶 A 在代谢 网络中是各类物质转化的重要中间产物。糖代 谢中产生的ATP、GTP和NADPH等可直接用于 其它代谢途径。
酰辅酶A,后者与草酰乙酸缩合后,经三羧酸 循环转变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可经氨 基化或转氨作用生成谷氨酸。 • 由脂肪酸转变成氨基酸,实际上仅限于谷氨酸。 而且实现此种变化,尚需有草酰乙酸存在。而 草酰乙酸是由其他来源(如糖与蛋白质)所产生。 所以脂肪可以转变成氨基酸,但很有限。 • 在植物和微生物,由于存在乙醛酸循环,可通 过此条途径来合成氨基酸。例如:某些微生物 利用醋酸或石油烃类物质发酵产生氨基酸,可 能也是通过这条途径。
丙酮酸 草酰乙酸 氨基酸 转氨酶 α-酮酸 谷氨酸
三羧酸循环
α-酮戊二酸
NH3 + NADH+H+ L-谷氨酸脱氢酶 NAD+ +H2O
• 2.蛋白质转变成糖 • ⑴实验:①用蛋白质饲养人工糖尿病的
狗,则50%以上的食物蛋白质可以转变 为葡萄糖,并随尿排出。②改用丙氨酸、 天冬氨酸、谷氨酸等饲养这种患人工糖 尿病的狗,随尿排出的葡萄糖就大为增 加。③用氨基酸饲养饥饿动物,根据其 肝中糖原贮存量的增加,也可证明多种 氨基酸在体内转变成肝糖原。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9 物质的转化及推断(第02期)(原卷版+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9 物质的转化及推断(第02期)(原卷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ae1e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2.png)
专题19 物质的转化及推断1.(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Ca(OH)2→CaCO3→Ca(HCO3)2B.CuO→Cu(OH)2→CuSO4C.H2→H2O→O2D.NaOH→Na2SO4→NaC12.(2023·广西·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u→Cu(NO3)2→KNO3B.Fe→Fe2O3→FeCl2C.Na2SO4→NaNO3→NaCl D.KOH→Ba(OH)2→NaOH3.(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一”表示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可以转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B.①可用于碳的不完全燃烧C.①可用于工业炼铁D.隔绝氧气或者水可以防止①的发生4.(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A.甲不能是碱B.丙不能是单质C.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D.甲乙丙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物质5.(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甲是H2O,则乙可能是CaCl2B.若甲是CO2,则丙可能是H2C.若甲转化为乙是置换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置换反应D.若甲转化为乙是复分解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复分解反应6.(2023·河南·中考真题)弘扬红旗渠精神,走强国富民之路。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太行山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https://img.taocdn.com/s3/m/d794150858fafab069dc02f5.png)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复习要点〗:掌握一个知识网络、理解两种反应条件、了解四种离子检验、熟记忆六种物质性质。
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2.理解两种反应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从定以上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不能仅仅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还必须看反应的实质。
如:2NaOH + CO2=Na2CO3+H2O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两种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份。
再如:CaCO3+2HCl=CaCl2+H2O+CO2↑,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该反应的产物有三种化合物生成,但却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CaCO3+2HCl=CaCl2+H2CO3,H2CO3不稳定分解为H2O和CO2,因此该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对于反应物来说:酸与碱反应,二者至少有一种要溶于水;酸与盐反应是酸必须溶于水;盐与碱、盐与盐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全部溶于水。
②对于生成物来说要么有水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生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 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 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 盐必须溶于水。
(4) 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3.四种离子的检验检验方法(1)SO42-的检验: Ba2+和HNO3→BaSO4(白色沉淀)(2)Cl-的检验: AgNO3和HNO3→AgCl(白色沉淀)(3)NH4+的检验:OH-→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4)CO32-的检验:HCl→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熟记六种物质复习时,应重点记忆三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1)酸的代表物:盐酸、稀硫酸;(2)碱的代表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钙;(3)盐的代表物:碳酸钠、硫酸铜。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间的转化及推断ppt课件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间的转化及推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56096525c52cc58bd6be3d.png)
6.氮气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①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 △ ②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
4NH3+5O2 ===== 4NO+6H2O △ ③化学方程式: ;
催化剂
2 3Cu + 2NO + 8H ===3Cu +2NO↑+4H2O ; 3 ④离子方程式:
- - AlO + CO + 2H O===Al(OH) ↓+ HCO 2 2 3 3 ; ③离子方程式: 2 + 3+ Al + 3NH · H O===Al(OH) ↓+ 3NH 3 2 3 4 ; ④离子方程式: △ 2Al(OH) ===== Al2O3+3H2O ; 3 ⑤化学方程式:
-
-
解析
在提供的物质转化关系中,②中 S 在 O2 中的燃烧产物
应为 SO2,故②错;
④中 FeCl3 溶液在加热时会促进 Fe3+的水解:FeCl3+3H2O Fe(OH)3+3HCl, 最终得不到无水 FeCl3, 要实现这个过程, 需将 FeCl3 溶液在 HCl 的氛围中加热蒸干,才能得到无水 FeCl3,故④错。
4.氯气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点燃 ①化学方程式: Cu+Cl2=====CuCl2 ; △ ②化学方程式: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 - - 2Br + Cl ===Br + 2Cl 或 2I +Cl2===I2 2 2 ③离子方程式: - +2Cl ;
点燃
高温 3CO=====2Fe+3CO2
;
- 2+ 3+ 2+ 2Fe + Cl ===2Fe + 2Cl 或 2Fe +H2O2 2 ④离子方程式: +2H+===2Fe3++2H2O ;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4f667cad77232f60dccca109.png)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第四部分:有机化学有机抓住官能团的性质烃 烃的衍生物 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官能团:—NH 2和—COOH ) 高分子化合物 链烃 (脂肪烃) 环烃饱和链烃烷烃:C n H 2n+2(n ≥1)R —CH 3 不饱和链烃 烯烃:C n H 2n (n ≥2) R —CH=CH 2二烯烃:C n H 2n-2(n ≥4)R —CH=CH —CH=CH 2 炔烃:C n H 2n-2(n ≥2) R —C ≡CH环烷烃C n H 2n (n ≥3)芳香烃(苯和苯的同系物)C n H 2n-6(n ≥6)天然高分子:橡胶(聚异戊二烯)、多糖、蛋白质 R卤代烃(官能团:—X ):饱和一卤代烃C n H 2n+1X(n ≥1)R —X 醇 (官能团:—OH ):饱和一元醇C n H 2n+1OH(n ≥1)R —OH 醚 C n H 2n+2O (n ≥2)R —O —R 酚(苯酚)(官能团:—OH )C n H 2n-6O (n ≥2) OH羧酸 (官能团:—COOH ):饱和一元羧酸 C n H 2n+1O 2 (n ≥1)R —COOH醛 (官能团:—CHO )C n H 2n O (n ≥1)R —CHO 酮 (官能团:—CO —)C n H 2n O (n ≥3)R —CO —R ’酯 (官能团:—COO —R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 C n H 2n O 2 (n ≥2)R —COOR ’硝基化合物(官能团—NO 2)R —NO 2胺(官能团—NH 2)R —NH 2 单糖:葡萄糖、果糖C 6H 12O 6(互为同分异构) 二糖:蔗糖、麦芽糖C 12H 22O 11(互为同分异构)多糖:淀粉、纤维素(C 6H 12O 6)n (n 值不同) 合成高分子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有机化合物。
专题10物质的推断(五大类)-挑战2023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秘籍(原卷版)
![专题10物质的推断(五大类)-挑战2023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秘籍(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76f2b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01.png)
挑战中考化学压轴之秘籍专题10 物质的推断(五大类)【真题精选】【命题1 文字叙述型】1.(2022•湖北)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由两种元素组成。
A和B反应生成C和D(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按要求作答:(1)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A、B、C、D为同一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下同)。
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3)若A、B、C、D均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4)若A、B、C为同一类别的物质,D与它们不同类别。
则C的化学式是。
2.(2022•郴州)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它作干燥剂,B俗称火碱,C是黑色固体粉末,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对应实验现象如下:反应1:A+B→E+G,无明显现象;反应2:A+C→D+E,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反应3:B+D→G+F,溶液蓝色消失,生成蓝色沉淀。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3)若把固态的E和液态的E混合得到的物质(填“是”或“不是”)纯净物,请列举E的一种用途。
3.(2022•巴中)现有A、B、C、D、E、F六种元素。
其中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D 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F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下列属于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
(3)D元素的单质与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人体缺D元素可能会引起。
(5)为了判断D、E、F元素形成的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单质经过打磨处理)、其中合理的是。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PPT课件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cc95b7de80d4d8d05a4f54.png)
CuSO4
小结反思
1、解题突破口的寻找:明确试题要求 2、解题技巧:从单质入手,考虑物质的转 化 3、解题感悟:
克服思维定势 对典型物质的性质要熟悉 平时要注意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例题4:
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
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右图中,连线两端的
物质可以相互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
例题2: 以下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
丙、丁、戊均为单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
紫红色金属。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常温下,G
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
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
通电
A
( 体 积 分 数 )
空 气 成 分 示 意 图
丙78%
乙21%
高温
B
甲丙 G
小结反思
1、解题突破口的寻找:物质的颜色、状态 空气成分示意图
2、推断方法:注意题示信息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用途 反应条件(如高温、通电、研磨) 用足题给条件
3、解题感悟: 对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
要的用途要准确、熟悉 化学用语的使用要规范如条件、气体、沉淀
的表示方法等 4、试题特点及延伸拓展
丙、丁、戊均为单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
紫红色金属。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常温下,G
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
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
通电
A
( 体 积 分 数 )
空 气 成 分 示 意 图
丙78%
乙21%
高温
B
丙
甲
G
戊
乙
H
初中化学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初中化学27.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7317c9e96f1aff00bed51e32.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即八圈图)。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 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 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 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 17条规律须牢记 反应规律 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u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iO O H Si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 (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 (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16.物质的转化(练习)(原卷版)
![16.物质的转化(练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36a95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1.png)
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2·湖北荆门中考真题)认知元素及化合物,常研究该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的性质,应用及转化关系等。
如碳元素对应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①的反应类型可以是复分解反应B.转化①应用于糕点的发酵C.转化①可用来检验CO2气体D.工业上可利用转化①制备生石灰2.(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A~E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
其中,A通常为气体,B俗称纯碱,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单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E的化学式为O2B.D和E可以相互转化C.A→E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D.B→C属于中和反应3.(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某同学绘制了含铁元素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实现转化① B.转化①可通过Fe3O4与CO发生置换反应实现C.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是实现转化①的主要条D.通过Fe与ZnSO4溶液反应可实现转化①4.(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一种新型合成氨的方法如图所示(Li是一种金属)。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反应①为323Li N+3H O 3LiOH+NH ═C .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无需补充水D .理论上,合成17gNH 3,同时得到24gO 25.(2022·河南中考真题)甲、乙、丙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甲、乙、丙依次为A .CaO 、Ca (OH )2、CaCO 3B .H 2、H 2O 、H 2O 2C .CuO 、Cu (OH )2、CuSO 4D .C 、CO 2、H 2CO 36.(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 .若反应均是化合反应,则乙可为 COB .若反应均是分解反应,则甲可为 H 2OC .若甲、乙、丙均是碱,则丙可为 Fe (OH )3D .若甲、乙、丙属于不同类别,则乙可为 H 27.(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知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2023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核心知识《物质的转化与推断》原卷
![2023中考化学考前必背核心知识《物质的转化与推断》原卷](https://img.taocdn.com/s3/m/38df59b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0.png)
中考知识点(四)——物质间的转化与推断一、初中化学物质间转化网络关系图1.以碳、氧元素为中心的各物质的转化C CH4CuOFe3O4(1) (2) (5) H2CO3 (23) (21) (20)(22)(6) (7)2(8) (9) (17)(10) (11) Na2CO3 (14) (15) (16)(18)CaCO3 H2O2 CO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2C + O2点燃 2CO(2)C + O2点燃 CO2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3C+2Fe2O高温4Fe+3CO2↑(3)2CO + O2点燃 2CO2 3CO+Fe2O高温2Fe+3CO2 CO + CuO △ Cu + CO2(4)CO2 + C 高温 2CO(5)CH4+ 2O2点燃 CO2+ 2H2O(6)CO2 + H2O = H2CO3(7)H2CO3 = H2O + CO2↑(8)CO2 + 2NaOH = Na2CO₃ + H2O(9)Na2CO3 + H2SO4 = Na2SO4 + H₂O + CO₂↑ Na2CO3 + 2HCl = 2NaCl + H₂O + CO₂↑(10)CaCO3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CaCO3 高温CaO + CO2↑(11)CO2 + Ca(OH)2 = CaCO3↓+ 2H2O(12)2H2O通电2H2↑+ O2↑(13)2H2 + O2点燃 2H2O 3H2 + Fe2O3高温 2Fe + 3H2O H2 + CuO 加热 Cu + H2O(14)2H2O2 MnO2 2H2O + O2↑(15)2H2O2 MnO2 2H2O + O2↑(16)O2 + 2C 点燃 2CO(17)CO 2 + C 高温 2CO(18)2CO + O 2 点燃 2CO 2(19)O 2 + C 点燃 CO 2(20)2O 2 + 3Fe 点燃 Fe 3O 4(21)O 2 + 2Cu △ 2CuO(22)Fe 2O 3 + 3CO 高温 2Fe + 3CO 2(23)CuO + H 2 加热 Cu + H 2O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2.以钙、铁元素为中心的各物质的转化CaCO 3 FeCl 3 Fe 3O 4(1) (2) (3) (14) (13) (12) (7) CaCl ₂ (6) CaO Fe(OH)FeCl 2(5) (4) (15) (16) (11) (9) Ca(OH)2 FeSO 4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CaCO 3 + 2HCl = CaCl ₂ + H ₂O + CO ₂↑(2)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2NaCl CaCl 2 + K 2CO 3 = CaCO 3↓+ 2KCl(3)CaCO 3 高温CaO + CO 2↑(4)CaO + H 2O = Ca(OH)2(5)Ca(OH)2 + 2HCl = CaCl 2 + 2H 2O Ca(OH)2 + MgCl 2 = Mg(OH)2↓+ CaCl 2(6)Ca(OH)2 +CO 2=CaCO ₃↓+ 2H 2O Ca(OH)2 + Na 2CO 3 = CaCO 3↓+ 2NaOH Ca(OH)2 + K 2CO 3= CaCO 3↓+ 2KOH(7)3Fe + 2O 2 点燃 Fe 3O 4(8)Fe + 2HCl = FeCl 2 + H 2↑ Fe + CuCl 2 = FeCl 2 + Cu(9)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Fe + CuSO 4 = FeSO 4 + Cu(10)Fe 2O 3 + 3CO 高温 2Fe + 3CO 2 Fe 2O 3 + 3H 2 高温 2Fe + 3H 2O(11)Fe 2O 3 + 3H 2SO 4 = Fe 2(SO 4)3 + 3H 2O(12)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13)Fe(OH)3 + 3HCl = FeCl 3 + 3H 2O(14)FeCl 3 + 3NaOH = Fe(OH)3↓+ 3NaCl 2FeCl 3 + 3Ca(OH)2 = 2Fe(OH)3↓+ 3CaCl 2(15)2Fe(OH)3 + 3H 2SO 4 = Fe 2(SO 4)3 + 6H 2O(16)Fe 2(SO 4)3 + 6NaOH = 2Fe(OH)3↓+ 3Na 2SO 4 Fe 2(SO 4)3 + 3Ca(OH)2 = 2Fe(OH)3↓+3CaSO 43.以酸和碱为中心的知识网络酸碱指示剂CO2(2) (3) (4) (6) (7)Fe2O3 NaOH Na2CO3 H2SO4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Fe + 2HCl = FeCl2 + H2↑(2)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HCl + NaOH = NaCl + H₂O(4)2HCl + Na2CO3 = 2NaCl + H₂O + CO₂↑(5)2HCl + Ca(OH)2 = CaCl2 + 2H2O(6)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7)H2SO4 + Ca(OH)2 = CaSO4+ 2H2O(8)Ca(OH)2 + CO2 = CaCO3↓ + 2H2O4.以几种盐为中心的各物质的转化4 FeSO4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CaCO3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CaCO3 高温CaO + CO2↑(2)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3)Na2CO3 + 2HCl= 2NaCl + H₂O + CO₂↑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₂O + CO₂↑(4)Na2CO3 + 2HCl= 2NaCl + H₂O + CO₂↑ 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5)NaCl+ AgNO3 = AgCl↓ + NaNO3(6)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AgNO3 + HCl = AgCl↓ + HNO3(7)BaCl2+ 2AgNO3 = 2AgCl↓ + Ba(NO3)2(8)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BaCl2 + Na2SO4 =BaSO4↓ + 2NaCl(9)CuSO4 + Ba(OH)2 = Cu(OH)2↓+ BaSO4↓ 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10)CuSO4 + Fe = FeSO4 + Cu(11)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CuSO4 + Ca(OH)2 = Cu(OH)2↓+ CaSO4二、推断突破口1.物质的颜色(1)固体物质的颜色白色固体:无水CuSO4、Mg0、P2O5、Ca0、Ca(OH)2、NaOH、 NaCl、Na2CO3等红色固体:Cu、Fe2O3等暗红色固体:红磷等绿色固体:Cu2(OH)2C03等淡黄色固体:S等黑色固体:C(木炭粉)、Cu0、MnO2、Fe3O4、Fe(粉)等紫黑色固体:KMnO4等(2)沉淀的颜色(七种常见沉淀)白色:BaSO4、AgCl、CaCO3、BaCO3、Mg(OH)2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3)溶液的颜色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紫色溶液: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4)火焰的颜色淡蓝色火焰:CH4、H2、S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蓝色火焰:C0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S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2.物质的气味(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等(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3.特殊反应条件(1)点燃:一般有O2参加反应(2)高温:主要有4个化学反应3CO+Fe2O高温2Fe+3CO2 CaCO3 高温CaO+CO2↑ CO2+C 高温 2CO C+2CuO高温2Cu+CO2↑(3)通电:主要有3个化学反应2H2O通电2H2↑+O2↑ 2Al2O通电4Al+3O2↑(4)催化剂:主要有2个反应2KCl + 3O2↑2H2O2 MnO22H2O+O2↑ 2KClO3MnO₂∆4.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氮气(4)最简单的有机物——CH4(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6)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7)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氢(8)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9)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10)最早使用的金属——铜5.反应的特征现象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有:“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火星四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或降低”、“无水硫酸铜变蓝”等模拟预测1. A、B、C是三种初中阶段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箭头表示转化,横线表示反应),已知B与另外两种物质的元素种类均不相同。
2022年中考专题1物质的相互反应与转化
![2022年中考专题1物质的相互反应与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ff0644c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7.png)
(2)C与F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空间站迎来了首批访问者,他们搭乘的载人舱X与连接验C成功对接(如上图所示),则载人舱X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CB.CO2C.Fe2O3D.CaCO3
3.(2020·江苏淮安)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
C.此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D.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O3
NaOH溶液
C
稀盐酸
Ca(OH)2溶液
D
稀盐酸
AgNO3溶液
2.(2020·湖南岳阳)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以下说法不可能的是(B)
A.若甲为单质,其他物质可以 氧化物
B.若甲为氧化物,其他物质可以是酸
A.大理石和物质C均可作建筑材料
B.物质B有吸水性,易跟水起化合反应
C.物质A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
D.C溶液较长时间放在空气中表面会有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7.(2020·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下表中不符合该转化关系的一组物质是(C)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B属于_____________(选填“酸、碱、盐、单质、氧化物”)。
(2)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E的用途___________(写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复习要点〗:掌握一个知识网络、理解两种反应条件、了解四种离子检验、熟记忆六种物质性质。
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2.理解两种反应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从定以上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不能仅仅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还必须看反应的实质。
如:2NaOH + CO2=Na2CO3+H2O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两种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份。
再如:CaCO3+2HCl=CaCl2+H2O+CO2↑,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该反应的产物有三种化合物生成,但却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CaCO3+2HCl=CaCl2+H2CO3,H2CO3不稳定分解为H2O和CO2,因此该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对于反应物来说:酸与碱反应,二者至少有一种要溶于水;酸与盐反应是酸必须溶于水;盐与碱、盐与盐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全部溶于水。
②对于生成物来说要么有水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生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 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 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 盐必须溶于水。
(4) 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3.四种离子的检验检验方法(1)SO42-的检验: Ba2+和HNO3→BaSO4(白色沉淀)(2)Cl-的检验: AgNO3和HNO3→AgCl(白色沉淀)(3)NH4+的检验:OH-→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4)CO32-的检验:HCl→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熟记六种物质复习时,应重点记忆三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1)酸的代表物:盐酸、稀硫酸;(2)碱的代表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钙;(3)盐的代表物:碳酸钠、硫酸铜。
【复习方法】1.列表法:将酸、碱、盐、氧化物分别以他们所具有的相关性质、反应现象、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列表总结,熟知其通性。
2.图示法:将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用网络图示的方法表达出来,以次为依据强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训练。
3.比较、归纳法:比较硫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酸的通性;比较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碱的通性;比较碳酸钠、硫酸铜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盐的性质。
通过比较,找出其组成与性制方面的异同,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
【典型例题】例1 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强的元素,其氧化物为La2O3,对应的碱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La(NO3)3都易溶于水。
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制得LaCl3的是()A.La+HCl B.La2O3+ HCl C.La(OH)3+ HCl D.BaCl2+La(NO3) 3【解析】本题所给信息是:La(OH)3难溶于水、LaCl3、La(NO3)3都易溶于水,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BaCl2与La(NO3)3反应的产物中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因此应选(D)。
例2 从你最熟悉的酸、碱、盐中,任意选出四种物质,使其符合下图中的关系,图中连线的物质间均能发生反应,请将物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解析】本题属于结论开放考题。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相关反应的原理,把握物之间反应的规律。
解答时,可从确定酸开始,根据每种酸(HCl、H2SO4、HNO3)的特性去选择满足题目要求的碱和盐。
可供选择的答案为:例3 某校初中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成甲、乙两瓶溶液,共含有H+、K+、Ag+、Ba2+、OH-、Cl-、CO32-、NO3-八种离子,每瓶溶液里含有四种离子各不相同。
已知向甲瓶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据此推知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解析】:甲瓶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显碱性,肯定含有OH-;则与之不能大量共存的H+肯定在乙溶液中,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CO32-肯定在甲溶液中; 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的Ag+、Ba2+肯定在乙溶液中;与Ag+不能共存的Cl-肯定在甲溶液中,则NO3-属于乙溶液。
因此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H+、Ag+、Ba2+、NO3-。
例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邻的工厂向河水中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CuSO4、NaOH、BaCl2、FeCl3四种物质种的两种。
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取样测试时发现A处河水的pH>7。
试回答:(1)乙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给甲、乙两厂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化工生产中的废水为载体的考查复分解反应习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溶液间相互反应的知识。
(1)A处河水的pH>7说明甲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OH,NaOH与CuSO4、FeCl3两溶液不能共存,因此乙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物质是CuSO4、FeCl3(2)为了保护环境,使两厂排放的废水不污染环境,建议:两场建立废水处理厂,将两厂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再经过必要的工艺处理后排放;甲、乙两厂分别用必要的试剂和工艺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例5.“三酸两碱”是几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下图是它们与其它物质相互间的关系。
已知:①A、A1、A2是工业上常见的三大强酸,B、B1、B2是正盐,C、C 1、C2是碱;②B2是食盐的主要成分,且B、B1、B2、C1中含有相同的金属离子;③A+B →CO2,B+C→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A+C→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请回答:(1)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2__________,C1___________。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____。
(3)C2可能的化学式(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酸、碱、盐相互关系的综合推断题。
解题时应抓住关键:“B2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可知B2的化学式为NaCl,A为酸且B、B1、B2、C 1中含有相同的金属离子、A+B→CO2,可知B为Na2CO3,根据B、B1、B2是正盐和它们碱的转化关系可推知B1为Na2SO4,A、A1、A2是工业上常见的三大强酸、根据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可推至A为H2SO4、A1为HCl、A2为HNO3;C1是碱且与B2含有相同的金属离子,C1是NaOH,B与C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溶于稀HNO3,A与C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C为Ba(OH)2,根据三种碱之间的转化关系,可推知C2为不溶性碱,如Cu(OH)2、Mg(OH)2、Fe(OH)3等。
可供参考的答案为:(1)NaCl NaOH(2)H2SO4+Na2CO3= Na2SO4+H2O+CO2↑;Na2CO3+Ba(OH)2=BaCO3↓+2NaOH;H2SO4+ Ba(OH)2=BaSO4↓+2H2O;(3)Cu(OH)2、Mg(OH)2、Fe(OH)3等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三表一图”(二)一. 本周教学内容: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三表一图”(二)二. 教学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该关系制取有关物质。
三. 重点、难点:八圈图的灵活应用。
四. 知识要点:(四)酸、碱、盐及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八圈图记忆口诀:两条纵线通到底(6条规律)四条横线相联系(5条规律)六条交叉成网络(6条规律)17条规律要牢记(横、纵各有1条重复6+5+6=17)规律:分解反应以上规律的应用:①可知某物质性质②某物质制法(箭尾)(箭头指向)③各类物质间相互关系从上述规律中可以总结出制盐的十种方法,包括:(2)~(16)【典型例题】[例1] 现有石灰石、水、碳酸钠,怎样制取烧碱(不能引入其他物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析:此题是物质的制备题。
在具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各种物质的制备规律和条件时,还要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就可以考虑解题方法了。
本题应采用倒推法,即从产品烧碱出发向原料推。
在考虑过程中应注意烧碱是一种可溶性碱,制备时应用盐+碱—新盐+新碱这一规律,此规律的条件是反应物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且生成物必有一种物质是难溶于水时,此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而且能把烧碱分离出来。
再考虑给出的物质有,还缺少可溶性的一种碱,必须从石灰石和水两种物质中制备,由于氧化钙溶于水可得氢氧化钙,水已给出。
最后再考虑如何制得氧化钙,我们已很熟悉煅烧石灰石这一反应,因此,该题用倒推法解题思路如下:化学方程式:(1)(2)(3)[例2] 用锌粒、盐酸、氧化铁、硫酸铜为原料制取硫酸亚铁,写出有关方程式。
解析:∵产物中元素为价,因此只能通过置换反应来制取,即金属+酸盐+或金属+盐新盐+新金属∴首先应设法制取,因此题原料中无,∴只能采用后种方法,使与盐溶液(铜盐溶液)反应。
答:注意:以下思路为错误解法:∵在置换反应中,只能呈0价和价,不能用活泼金属将直接转化为。
[例3] 试用七种不同的方法制备氯化锌,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此题必须在熟悉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才能正确的表示。
另外是用不同的方法制备氯化锌。
最后还必须明确氯化锌属于盐类,制盐的方法有十种。
从中选择适合并能完成的化学反应。
答案:制备氯化锌的七种方法是(1)锌跟氯气反应(2)锌跟盐酸反应(3)锌跟氯化铜溶液反应(4)氧化锌跟盐酸反应(5)氢氧化锌跟盐酸反应(6)碳酸锌跟盐酸反应(7)硫酸锌跟氯化钡反应[例4] 氯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和硫酸镁四种物质,都可以跟某物质反应生成同一物质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由题意知,X必定为盐。
∵为难溶的碱,MgCO3微溶,均只能与酸反应制得盐,题目中同时氯化镁和硫酸镁都是反应物,所以X只能是Mg(NO3)2答案:[例5]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实现,写出转化的各步化学方程式:(1)CuO→(2)CaCO3→(3)→(4)→解析:根据反应规律,确定反应路线。
(1)CuO铜盐(2)CaCO3CaO(3)铜盐镁盐(4)【模拟试题】(答题时间:80分钟)一. 写出下列一系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得重复)1.(1).(5).(2).(6).(3).(7).(4).(8).2.(1).(2).(3).(4).(5).(6).(7).3.(1).(2).(3).(4).(5).(6).(7).(8).(9).(10).(11).(12).(13).(14).4.(1).(2).(3).(4).5.(1).(2).(3).二. 按照反应类型,根据给出的下列物质完成化学方程式1. 现有碳酸钙、镁条、盐酸、氧气(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2. 从铁、生石灰、硫酸铜溶液、烧碱溶液、水和空气中,按下列要求选择反应(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3. 碱式碳酸铜、石灰石、盐酸、镁条、空气(1)化合反应(2)置换反应(3)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4)复分解反应(生成物有水和气体)4. 从铁、氧气、氢氧化钡、稀硫酸、碳酸钠、氯化钙和碳酸钙中选择适当的物质(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有沉淀生成的反应有气体生成的反应(4)置换反应5. 用氢、碳、氧、铜、氯五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6. 从、、、四种固体和、、、稀盐酸及等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2)置换反应(有红色物质析出)(3)既有碱性氧化物又有酸性氧化物生成的分解反应(4)复分解反应①酸与盐的反应②碱与盐的反应③盐与盐的反应④有铁盐生成的中和反应三. 物质的制取1. 制盐(1)用六种方法制取,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①.②.③.④.⑤.⑥.(2)用三种方法制取,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①.②.③.(3)有铁屑、铜粉、高锰酸钾、稀四种物质为原料,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制取硫酸亚铁,请写出各步化学方程式:(4)用锌粒、盐酸、氧化铁、硫酸铜为原料制取硫酸亚铁,写出有关方程式:2. 制可溶性碱(1)现有水、空气、生石灰、硝酸、镁条、碳酸钠溶液,从中选取恰当的物质作原料制取烧碱,写出化学方程式:(2)现有石灰石、纯碱和水为原料,通过必要的途径制取烧碱,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现有、、、、、六种物质,从中选用一些物质为反应物,用两种方法制取KOH,写出化学方程式:3. 制难溶性碱(1)从Cu、CuO、H2O、NaOH溶液,溶液、溶液中选择合适的物质,通过必要的反应过滤得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从Mg、O2、NaOH、SO3、蒸馏水中选择合适的物质,通过必要的反应制取,写出各步反应的方程式:.(3)从氧化铁、铁、三氧化硫、生石灰、纯碱和水等物质中选取适当的物质,经过必要的反应制取氢氧化铁:.4. 制取氧化物(1)用铁、溶液和水制取,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2)以、、稀硫酸、空气为原料制取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3)以水、、、等物质为原料制取和烧碱:.5. 各写一个方程式,记录下列各物质的制取方法:(1)用比较活泼的金属制取盐(2)用碱性氧化物制取盐(3)用可溶性碱制取难溶性碱(4)用难溶性碱制取可溶性盐(5)用可溶性盐制取难溶性盐(6)用难溶性盐制取可溶性盐6. 用铜、空气、盐酸、硫酸、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取氧化铜、氯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铜,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四. 综合练习:1. 有、稀、、溶液、溶液,哪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2. 有、、、和、、三种溶液共七种物质,哪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3. 、、和稀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之间,每两种溶液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方程式:.4. 现有铁粉、、溶液、溶液、溶液和稀硫酸六种物质,若取少量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多少个?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多少个?写出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