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1
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文言虚词 连词,就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 恶已斯: ________ .
副词,尚且 2.是以圣人犹 难之犹: ________ .
3.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于:________ 介词,从 .
三、通假字 1.自见者不明(“________” 见 同“________”) 现 2.死而不亡者寿(“________” ,荒谬 ________) 亡 通“________” 妄 泮 通“________” 判 3.其脆易泮(“________” ,分离 ________) 累 通“________” 蔂 盛土的工具 4.起于累土(“________” , ________)
文白对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1. 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相互促成,长和短 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 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补足,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相互应和,前 后相随,恒也。 和后相互跟随,这些道理都是永恒不变的。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5. 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 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回报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 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做成大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一件件容 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 易的事开始,天下的大事一定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因此,圣人始终不 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做大事,所以能成就他的伟大。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 2.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 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 车子的作用。用水和黏土来制作陶器,只有陶器中间是空的,才具 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备陶器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拥有车子、陶器和房屋是一种便利,但恰 之以为用。 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0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第二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
• 本章阐全面阐述“小国寡民”的社会 理想和政治措施。
• 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
安土重迁。
• 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
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
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
相往来。
你同意吗?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
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
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八章》
老子以为智巧谋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 失,所以我们要防止智巧谋虑,恢复自然本真的状态, 见素抱朴。
人们只有改变占有的观念,摆脱贪欲的困扰,恢 复本真,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恬然安适。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 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 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 能行。
水的特性:
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七十八章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共21页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 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南窗以 Nhomakorabea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有无相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平时人们求神问卦时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二、老子及《道德经》1、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史记》)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老子出生老子既是神灵,他的降生也不同于一般的凡人。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序》:老子“当周时李氏女妊之八十一,部左腋而生”。
(敦煌本《玄言新纪明老部》引)葛玄《老子序诀》说:“周时复托神李母,部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
《列仙传》说:“老子母扶李树而生老子。
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姓”。
(《事类赋》卷26引)葛洪《神仙传·老子》说:“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孕,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老子的形貌及其世系。
老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历史上只说他是个寿者,具体的面貌形像,后代人也是无从知道的。
但在葛洪《神仙传·老子传》里说: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1张PPT)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 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 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 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 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2020/11/17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曾出过
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一个 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这 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旨意画出 来;有的应试者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 旁边是悬崖绝壁,这样的构思就显得含蓄, 但还是嫌直白了些;最高明的一个应试者没 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 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这个考生 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 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 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画面内蓄丰厚, 表达含蓄,真是避实就虚,尽得风流。
2020/11/17
• 美丑、 •善 • 有无、 • 难易、 • 长短、 • 高下、 • 音声、 • 前后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 理。
启发:现在,人们可以从中 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 和谐处世的智慧。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4.1 有无相生-人教版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1则就知道丑 斯天不下对善照皆已,知。比美有较之无为相美生充,,满斯难恶易已相h;成è应皆,和知长善短之相为形善,,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 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 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 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 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 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乐器的 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是说我们要做事有预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 防患于未然,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
理它。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今多指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要有毅力,能坚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为①无为,事②无事,味③无味。大④小多⑤ 少,报怨以⑥德,图⑦难于⑧其易⑨,为大⑩于 其细⑾。天下难事必作⑿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细。是以圣使动人用终法不,为意使大动…用,…法故减,少能把成…其…大看得。容易
夫意轻动用诺法必,寡把⒀…信…,看得多困易难⒁必多难。是以圣人犹 难⒂之,故终无难矣。
注释 ①意动用法,把……当作有作为 ⑦反复考虑
器空皿间、上房“屋无等”的是功一用种,便在利书,画但艺术恰中恰,是体“现无得”尤使为它明显们,发 挥也了最作易用觉。察。
踮着脚跟
跨第步走3则 通“现”,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现不明,自
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
为在贤能道也身,上的曰肉之余瘤。自夸食故我耀赘有形道,者得物到不或敬处重如恶存。果(问以,w为询ù是厌问 恶)
江西省南丰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
他
敢
剪
吗
?
( 相 互 转 化 )
( 相 互 依 存 )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错误可以成为正确的先导 吃一堑,长一智 想一想,以上转化的条件。
“对峙”的基本含义:
矛盾双方互相排挤、互相斗争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依存
②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各向 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唉;不为,则易者亦 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 易者亦难矣。”
议一议,学了矛盾概念后,你 对这句话有哪些新的理解?
•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首创人,世界文化名人。
•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
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探讨
• 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 道理呢? 明确: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 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 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
• 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 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明确:伟大得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 的积累。处理问题要有预见性,要防患于 未然,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
任何事物都是对峙统一的
•
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 (1、3、4)
有无相生
•
•
伟大来自于平凡
•
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6)
客观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
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
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课件(共65张PPT)
老子常常从世人的习性中发掘出其负面因素。在日常生 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 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 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像对待开始一样 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 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 标越来越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解析】 A 项,“见”同“现”。B 项,“亡”通“妄”,荒 谬。C 项,“知”通“智”。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一词多义 (1)恶物天或下恶皆.之知美之,为厌美,恶,斯动恶.词已 丑,形容词 (2)强强自.行胜者者有强.志刚竭强力,,形形容容词词
其死也坚强. 硬,形容词
其.死也坚强 他,代词 (3)其当其.无 它,代词
为大于其.细 它的,代词
有车之.用 的,结构助词 (4)之物 民或之.从 恶之事.,常它于们几,成代而词败之
【解析】 B 项,“于”,介词,表所自,从/介词,表比 较,比;A 项,“而”,连词,表转折,可是;C 项,“也”, 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D 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称霸, 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而老子为周王朝藏书 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作为一个史官,他从历史看出了 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最终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 衰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他更 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4.1《有无相生》先秦诸子选读
•起于累土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意动用法,“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 ……当作有味”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译为“容易的事情”,“细小的事 情” (3)是以圣人犹难之 意动用法,“以之为难”,译为“认为……难” (4)其未兆易谋 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显露迹象”
第3则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 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 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 (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 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 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 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 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 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 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整体感知
朗读第1、3、4、5、6则 梳理内容 (1,2)——认识世界 (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 (7) ——生存之道
第1则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
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 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 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 置的人(比如那些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久。死得 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说课课件(26张PPT)
26
20
思考领悟
❖ 3.读第四、五、六则,找出你认为对自己的 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一句话,并把自己的感 受和大家分享。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清]彭端淑
21
感受鉴赏
比较思考老子和孔子不同的语言风格。
15
课程设计
❖ 1.重点与难点:感受老子“形象性强、凝练纯净 、感染力强”的语言特色。 探究老子的思想特 点,即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知行合一。
❖ 2.方法选择:启发式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 式学习相结合。
❖ 3.课时安排:1课时
❖ 4.教学过程
16
月 亮 的 味 道
17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2
梳理探究
❖ 2.诵读第一段选文,大家边听边找出该段中对立 的词语,并探究老子的思维特点。 辩证思维
❖ 清浊 强弱 荣辱
❖ 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取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说 说你的理解。
要求:句式对称,不超过二十个字
3
知其荣,守其辱 。——《老子》第二十八章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第三十六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第十五章
月 亮 的 味 道
1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通过“有”来阐述“无” 逆向思维
❖ 补充:老子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相传生活在春秋 时期,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 员),后隐退著书,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 不知所终。著有五千言《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 人,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为高中《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选文,《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一个模块,其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散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各种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老子—有无相生》既包含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因素,其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大体有韵,几近诗歌,显示出浓郁的诗性特征,“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乃是我国先秦时期辩证思维萌芽的主要表现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我确立了以下四个关注点:1、学习掌握有关的文言字词。
2、通过诵读涵泳体味老子语言的诗性之美。
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
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学情分析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是在高二必修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本文课下注释详尽,所以文言字词的梳理交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总结补充,不占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这也体现出选修教学与必修教学的差异。
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辩证思维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
2、诵读课文,体会《老子》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的声韵美
3、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
4、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教学重难点
1、分析理解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
2、体会老子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教法设计
1、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对文本的解读
2、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声韵美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了解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
2、结合课下注释,分组整理本文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学生展示PPT,介绍老子其人及主要思想(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导入: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某年有这样一道试题:“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各位同学你们的意见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
三、梳理全文,整体感知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则,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四个角度整理相应的文言字词,并口头翻译相应文段。
教师总结、补充。
四、分析文本,把握文意,理解老子的辩证思维
1、学习第1则
课本“引入话题”,常枞通过舌头与牙齿的不同境况告诉老子柔弱的长久,坚硬的易损的道理,在第7则老子再次将强大与柔弱相比,通过阅读老子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老子常使用对立的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思维,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子在对世间种种对立事物的分析中要告诉我们什么?
问: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以及“难易相成”?
学生讨论,发言。
问:通过这8组对比,老子究竟要说明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线索吗?
问:你还能想到生活还有哪些互相依存共生的概念吗?是否能仿照老子的表述形式再补写一组语句?
教师总结:老子在这里通过“恒也”,告诉我们世间那些看似矛盾的两面其实彼此共生共存
2、学习第2则
问:老子举车辐、器皿、户牖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有与无的对立中,老子更看重的是“无”。
所以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问: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无用之用?并能仿照老子的表述形式再补写一组语句?
3、学习第3则
问:“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与“不立”“不行”“不明““不彰”“无功”“不长”又构成了怎样的对立?
明确:目的与结果的背离
问:怎样避免这种对立呢?
明确:“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也即“不企”“不跨”“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老子在这里表现出崇尚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的人生态度。
问: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类似的对立关系?并能仿照老子的表述形式再补写一组语句?
4、学习第4则
问:如何理解“不失其所者久”“所”指什么?“死而不亡者寿”“不亡”的是什么?
总结:老子在这里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我们的内心,不失本性,自知、自胜方能不朽。
通过对第3、4两则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诸中对立的事物中老子更关注的是我们的内心
5、学习第5则
问:“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中,老子追求的究竟是对立双方的哪一方?
总结:无为,无事,无味,易,细都是手段。
为,事,味。
图难,为大才是目的
问:那是否从小处入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明确:不是,依然要重视困难,谨慎行事。
总结:通过本则两层意思,可以看到,在老子眼中对立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但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
6、学习第6则
问:文段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用第5则里的那句话概括?
明确:“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问:“常于几成而败之”,我们又可以用那句俗语概括?
明确:行百里者半九十。
总结:在这则老子继续提醒我们对立双方的转化需要注意细微之处,此外还告诫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说明在对立事物转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起始阶段也要关注转化的每一个环节。
7、学习第7则
问:文段哪句话能概括本则的主要意思?
明确: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五、拓展延伸
1、通过对以上7则语段的学习,请总结一下:在不同的对立中,老子都倾向,赞赏的是哪些方面?
明确:是“无”。
是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的人生态度。
是无用。
是自知、自胜。
是柔弱。
是指向我们的内心世界。
总结: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虚静、退让、柔弱的美学特质。
叶朗先生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系列独特的理论,都发源于老子哲学和老子美学……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逻辑的角度着眼,都应该把老子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史的起点”
2、欣赏图片,体会古典绘画中虚静之美。
3、老子的这种美学趣味在古典诗歌中有没有体现?
六、诵读回味
老子的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骈散结合, 大体有韵,几近诗歌,具有一种朦胧的诗意, 显示出浓郁的诗性特征。
下面让我们通过诵读来感受一下《老子》飘逸的诗性之美。
师生交替合作诵读全文,体味诗性之美
总结: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