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士比谈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劳士比谈质量
问:1 为什么你选择用不符合的“代价”(Price),而不用不符合的“成本”(Cost)? 2.与其用质量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所追求的目的,而这个字对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含意,为什么不用一些更明确的字眼,比如“不符合”这类意味着可测量性的字眼呢?
克劳士比: 1.“代价”这个词由于用法的原故,对我而言似乎是比较好的字眼。字典上代价的意思指的就是成本,不过人们通常把代价视为你付出去的钱,而把成本看作是人家订出来的数目。因此,对我而言,用代价这个词给我机会来教导人们,他们有一个选择:“成本或许是X元,可是我只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我也试图摆脱“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这个片语所带来的包袱。这个片语是如此被误用,所以我很想摆脱它。人们不愿谈论做错事情要花费公司多少钱,而宁可在如何分类这件事上争论不休,不管把结果归在那一类,是失败也好,奖赏也好,或预防也好,如果你不马上着手实行质改,一概于事无补。
2.“不符合”这个字或许不错。最近也有人用“诚信”(Integrity)这个字。这个问题和人们对于“好”(Goodness)的感觉有很深的关系。要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用原有的字是相当困难的。我曾试着想法让他们了解,如果质量需要被管理,它就应该要含有可管理的意思。多增加一个新的字眼或许不能产生多大的助益,但很可能反而会增加困扰。比如,“卓越”(Excellence)这个字就曾使人们困惑,人人都用这个字,好象他们对于它的意思都有一个共同的了解,热泪盈眶的演说家呼吁大家要完成“卓越”,公司还要把它刻在走廊的铜牌上。可是当你问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却都无法说明一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卓越的标准,因为他们未曾真正思考过它。他们应该列出一张清单,把观众所视为“卓越”的规格及要求订出来,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但是,人们并不喜欢做这类的工作,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字眼来涵盖一个行业的所有各方面的特性。“生产力”(Productivity)这个字,听起来好象每个人都知道它的意思。不过,如果让大家对这个字的意思达成协议的话,你就会明白这类词汇的真相了。
由于人们天天都被允许做价值判断,所以用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中的“质量”这个词,通常都是指“良好”的意思。没错,“良好”(Goodness)就是它以前全部的真正意思。然而,当“符合”及“不符合”的思想开始深入一个企业之后,“良
好”这个词一时之间就变得有所不足了。人们又开始寻找别的词汇来取而代之。
我尝试过把强调重点放在要求,而非其他事情上来。然而这个重点也一样容易落空。
当有人谈到“适合使用”(Fitness for Use)这个片语时,他们是想利用这个片语来让人允许他们判断产品或服务。他们希望人们能够允许他们放行偏离要求的产品。不过,那并不是这个词的意思。它的意思不过是指产品应该要能为顾客服务,并且应该有清楚说明的要求,以便让人知道它是“适合使用”。
客户的要求是各式各样的,其形式亦各有不同,因为没有客户就没有生意。不过,除了实际的使用者以外,还有很多种客户。比如,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就有它的要求,证交会(the SE)、银行界、公会、房东等等,他们都希望我们能符合要求,他们不喜欢有任何偏差。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杜鲁门总统向一群肥料制造商所作的演讲,当他谈到他们的产品时,总是用“粪”(Dung)这个字。因此,演讲过后,有人要求杜鲁门夫人,是否可以建议总统用“肥料”来代替粪这个字。“我花了25年的时间才让他说粪的,”杜鲁门夫人如是回答。(译按,大概杜鲁门一向都用“屎”Shit这个粗字。) 我用了比它更长的时间,才让人们正确的了解“质量”这个字的意思。
问:我对四项基本原则(Four Absolutes)实在很感兴趣,因为它跟我们平常的观念不合。你是否可以说说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呢?
克劳士比: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四项基本原则可不是平白得来的,乃是我在过去35年里从事质量管理所孕育出的最基本的观念。正如各位所知道的,它们是: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质量是预防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质量的工作标准是零缺陷,而不是“可接受的质量水平”
质量的衡量是根据“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而非靠指数
在我于1950年踏入社会工作时,由于欠缺实际经验,所以从担任助理技术员开始。当时我很用功地学习有关于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教导我,工作始终不犯错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学习尽可能包容错误。之后,我学到了可靠性(Reliability)这个观念,它更加证明了错误的不可避免。这两种训练((质量控
制和可靠性)是颇令人沮丧的现象,提供了颇具说服力的统计证据。
不过,就在这时候我也开始产生疑问,为何错误就一定不能避免?我找到答案是,机率法则一定会让大家这么做,此外,管理层也是这样要求的。
我实在无法相信,竟然有那么多的经理人,没有追求更好的心态。虽然他们口口声声喊着要追求卓越,可是实际证明不过尔尔,很少有人能真正发出完全没有缺陷的产品。当我在马丁公司和ITT公司升到重要的位子后,方才了解到管理层对质量的认识,不比我们这些从事质量控制的人多多少。他们一点也不知道质量是可以促成的。
为了使管理层能清楚地了解质量,我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要他们为产品制定一个明确的要求,然后协助员工符合这个要求。我也告诉了他们,若心存错误是不能避免的念头,那么这个念头就必须然会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也就是说错误一定会产生。如果你认为事情该是怎么样,那么它就会变成怎么样。管理层的人员应该会了解这个道理,因此,四项基本原则就是为帮助管理人员建立的新观念:制定明确的要求、协助员工去符合所订的要求、始终坚持重视质量标准而矢志不移。
然而,质管人员和相信可靠性的人员,尤其是这方面的“大师级”人物,却指斥我的观念是既不实际、也不科学。虽然大部分的反对声音如今已归沉寂,可是还有一些余音不断,不过我并未放在心上。正如你问题中所指出的,我这种想法以往((在许多地方现在仍是)跟传统的看法有冲突之处。
人们一旦对某件事深信不疑后,要想改变他们的看法实在是千难万难。四项基本原则最早是出现在质量学院初创时的课程里,做为教学辅助材料,可是当时只是分散的观念,直到八○年代初,我才把这些观念整理成目前的方式。最初在我心中所孕育的是五项基本原则,它们都列在我写的那本名叫《质量免费》的书里,是我在ITT公司任职时所使用的。其中的三个(定义、衡量和工作标准)我没有更改,而把另外两个(“质量没有所谓的经济水准”和“没有所谓的质量问题这种问题”)合并成“质量是预防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质量经济学”和“质量问题”,这两个名词是为质量专业人员所设计的,因此,它们对管理人员而言没有多大的意义。虽然它们的原理仍然是确定的,可是我们却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导它。“质量经济学”是某种神秘的计算方法,它是用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