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现代社会发展与市民社会理论的互动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作为西方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自问世以来,就对社会学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提出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对传统的社会阶层理论进行了革新,更在实践层面上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对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介绍,并对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进行探讨。
葛兰西是20世纪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其《市民社会的资本》一书中提出了市民社会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葛兰西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划分方式的反思,他认为传统的社会阶层理论过于强调经济地位和政治权力对人的影响,而忽视了社会网络、社交关系等非经济和非政治方面的力量。
他试图通过研究市民社会对社会阶层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分层方式。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强调了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体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源,这些资源并非个体所有,但却能够在社会交往中发挥作用。
他认为,这种资源对于个体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支持,从而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
他认为市民社会是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市民社会的结构和运作对个体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是一个自由而有序的社会空间,其中个体通过社会关系和公共行动相互联系和合作。
在这个空间中,个体不仅能够获得社会资本,还能够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他认为,市民社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它能够带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对社会阶层划分方式的革新,更在于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它提醒人们关注和重视非经济和非政治方面的社会力量。
在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但社会网络、社交关系等非经济和非政治因素同样对个体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重视这些因素,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提倡人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倡导公民社会的发展。
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研究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沈学君摘 要 市民社会一直是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其意义多次发生变化。
自黑格尔开始,市民社会观念准确地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市场经济社会日益凸现出来的内在矛盾的焦虑。
可以说,马克思对旧市民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市民社会有着深入的研究,那么,马克思是否认为社会主义也存在着市民社会?回答是肯定的。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国家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市民社会一直是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其意义多次发生变化。
自20世纪末以来,“市民社会”的讨论再次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这说明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市民社会理论仍然是我们理解历史、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
同时我们也发现,市民社会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特别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观以及对待市民社会的态度今天仍是我们探讨的一个重点,它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民社会”一词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在《政治学》一书中,他使用了“Poltike K oinonia”这个概念,后来这一概念转译为拉丁文“Civilis S ocie2 tas”,指的是政治社会或政治共同体,它是指和野蛮社会相区别的文明社会。
当然,它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只有在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下才能称之为文明社会。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的出现尽管要晚于家庭和村落,但在道德上要高于后两者。
城邦实行民主制,其政治主权属于它的公民,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治理。
在城邦法律指导下,公民享受自由和平等,过着美好的生活。
这与城邦外的野蛮民族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后来随着古希腊城邦国家的逐一衰落,市民社会概念失去了它的实体依托,不过市民社会“作为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①这一层含义却一直延续了下来,这样它就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上自由、民主、平等的一种历史性的理论资源。
211051159_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当代启示
69研究与探讨DISCOVERY摘要: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要理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过程,也要正确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科学内容。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包括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构成了历史的基础,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密切联系,从市民社会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
而狭义上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指资产阶级社会,广义上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指存在于任何社会状态中同时受生产力决定并与其相互制约的交往形式。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市民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必须要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启示市民社会是源自于西方的一个学术概念,而在中国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
对于市民社会理论,研究者们持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从种种不同的观点可知,部分研究者对市民社会理论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完整的把握。
本文通过考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内容内涵,并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进行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
新时代重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于解决中国市民社会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内容阐释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马克思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思想从而创建了市民社会理论。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他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辨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
”充分认识到家庭和市民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丰富内涵。
(一)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构成了历史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包括非国家的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秩序、结构和过程。
市民社会包括经济生活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文化生活领域。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可以解释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他指出,“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1]。
试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试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价值[摘要]“市民社会”是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
市民社会理论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马克思在重点针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并且通过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剖析,特别注意“从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寻求对市民社会的说明”,形成了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多难度现代价值,特别在其对于科学处置社会与国家关系、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现代价值200240“市民社会”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确立发生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涉及市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和运作机制等重要问题。
立足变革中的当代中国的实际语境,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使政党、国家、社会间的关系出现诸多引人关注的变化,建立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统一的政治格局,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明确的政治诉求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
研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将为实现这样的政治诉求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引。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研究社会政治关系和内部结构的一个重要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是指与政治国家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以市场经济、法律至上、组织自治以及利益和文化多元为基本特征和价值指认。
对于市民社会的探索和研究,在西方学界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研究最为系统且具代表性,后者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在西方最早提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是古罗马哲学者西塞罗。
西塞罗用“市民社会”这一概念不仅指“单个国家,而且也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其对现代社会的分析和批判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他看来,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定形式,具有明确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民社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仍然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同时也提供了思考和借鉴的可能性。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以应对当代社会的新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当代价值、定义、功能、发展、问题、挑战、未来展望、启示、借鉴、社会问题。
1. 引言1.1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概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他对现代社会结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市民社会是一个由市民自发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和生产的社会形态,与政治领域和国家相互作用。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最为活跃和具有创造性的领域,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解放的重要场所。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分析,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其发展现状和变化。
他也指出了市民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阶级分化、利益冲突等。
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理论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对未来市民社会的展望,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市民社会的真正解放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的思想,深入分析当代市民社会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局限性,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不断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理论和实践。
通过借鉴和发展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的各种挑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定义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领域,是一个由个人私有财产、自由竞争和市场交换构成的社会形态。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是一篇关于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的论文。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简称社会理论,是由德国政治学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恩斯特·葛兰西于19世纪提出的。
这个理论强调市民社会是现代国家的基石,是民主政治和自由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主要关注自由、平等和个体权利,以及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一个独立于国家的公共领域,它包括各种社会组织、经济机构和文化圈子。
市民社会通过自发的行动和公民参与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同时也为个人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提醒着我们,政治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的,政治的权力应该受到市民社会的制约和监督。
市民社会能够通过自治的方式,保护个体的权益,实现公共利益。
市民社会理论也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在当代社会中,个体权利的保护和尊重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和思路。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强调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互动与平衡。
现代社会中,政府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重要,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参考。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摘要】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一种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的功能与作用等。
在当代,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其强调市民社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倡市民参与和自治,以及强调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自发性。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也对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如强调社会自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忽视了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等因素。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当代价值、社会发展、启示、应用价值、局限性。
1. 引言1.1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简介乔治·葛兰西(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以《论美国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一书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政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葛兰西深入剖析了美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公民风尚,对市民社会的形成与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葛兰西所提出的市民社会理论,主要强调市民社会作为中间阶层与政府之间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自身独立性和自治性,能够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
他认为,市民社会是现代政治体制和民主制度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主进步的重要支柱。
葛兰西关于市民社会的观点深受后人的推崇和借鉴,对当代社会治理和民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参考。
在全球范围内,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被广泛传播和讨论,成为政治学、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2. 正文2.1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一个介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社会领域,其核心是市民社会组织。
市民社会组织是由个人或群体自发组成的,不受国家干预,具有自治性和自我管理的特点。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弗尔金德·葛兰西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社会理论,被誉为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先驱。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指由私人利益和市场交换组成的社会领域,是与政治国家相对立的自由个体领域。
本文将对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探析。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概念: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和国家。
市民社会是指通过市场交换形成的自由个体领域,是私人利益的表现和满足的场所。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的核心是市民社会的公共领域,即市民自由讨论和决策的场所。
公共领域发挥着批评和监督国家的作用,是保障市民权益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机制。
国家则是对市民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政治机构。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葛兰西对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重视,强调了市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强调了民主和公共参与的重要性。
在当前民主政治中,实现公民的主体地位和广泛参与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强调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相对独立性。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的角色被不断压缩,市民社会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葛兰西的理论为我们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平衡的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提供了借鉴。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对多元主义和社会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市民社会中,个体的自由和多样性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中,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葛兰西的理论提醒我们要尊重多元主义和社会多样性,为不同个体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对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有着深刻的关注。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应该基于平等和公正的原则,为每个市民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在当今社会中,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的问题。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是对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重要思考,其思想对我们理解和构建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葛兰西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市民社会理论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社会形态,是民间组织与市场交往的领域,具有自主性、自治性和公民参与性的特征。
市民社会作为政治社会的基础,对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世界,市民社会的概念和实践经历了深刻的演变,它不仅涵盖了经济领域,还包括了环境、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但基本的特征和葛兰西的分类方式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价值:一、对于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启示。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保障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其自治性和公民参与性可以抑制政府权力的滥用,推进社会的平等和自由。
市民社会也是促进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在市民社会的自由和独立的组织下,市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和公正性。
通过发展市民社会,建立稳定、公正、自由的政治秩序,成为葛兰西倡导的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二、对于培育公民素质的启示。
葛兰西强调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他认为市民社会的自主性和自治性需要有高度的公民素质支持。
公民素质包括了知识、道德、能力等各个方面,它与公民参与和自主性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培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提高公民素质,可以增强市民社会的自治性和公民参与性,进而实现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启示。
市民社会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还具有社会意义。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它可以从独立于政府的角度出发,发现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从而满足市民的需求。
在当今世界,市民社会的作用愈发重要,市民社会组织积极承担各种社会服务职能,为医疗、教育、文化、社区发展等社会问题提供了很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它对于推动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培养公民素质、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当代启示
、
有着 极其 重要的意义 。 ( 一 )有 利 于 加 强 意 识 形 态 建 设 随 着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和 对 外 开放 在 深 度 和 广 度 上 的扩 大 ,利 益 关 系 的 多样 化 冲 击 了传 统 的 意识 形态 ,利 己主 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容易滋生 ,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 织 ,各种 文 化 相 互 碰 撞 和 融 合 ,各 种 新 的 思 潮 不 断 涌 现 ,媒 体 传 播 内容的多样化和 网络文化 的盛行使得各种信息精粕不分 , 主流 意 识 形 态 难 以直 接 有 效 地 面 向大 众 。 再 加 之 西 方 敌 对 势 力 通 过 网 络 通 讯 等 技 术 和 语 言 霸 权 对 我 国不 断 地 进 行 意 识 形 态 渗 透 , 淡 化 民众 , 尤其是年轻 一代对主 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等。我们党在精神 文 明建 设 方 面 可 以说 是 面 临着 巨大 的 困难 , 因此 我 们 必 须 高 度 警 剔 利 己主 义 与 拜 金 主 义 的腐 蚀 ,加 大 对 先 进 文 化 建 设 的 投 入 , 努 力培育和弘扬公共精神 , 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提供强有力 的 精神支持 。 政 治国家在 追求繁荣与富强的 同时 , 不仅仅要有 守护 社 会 安 全 的底 线 道 德 , 更 加 需要 积 极入 世 、 热 心公益的崇高精神 。 在市场经 济和对外开放 的同时发展地今 天, 我 们 党 必 须 加 强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意 识 形 态 的建 设 , 政 治 国家 和 市 民社 会 共 同大 力 的 培 育 和 弘 扬 公 共 精 神 及 公共 价 值 理念 。 ( 二 )有利于政府职 能的转变 公 民通过把权利让渡给 国家 , 很 自然 的是期望政府给 予 自身 相应 的回报 ,并获得政府更好的服务 。 我 国正处在社会主 义市场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的 时 期 ,从 而 忽 视 了政 府 的 公 共 服 务 职 能 ,认 为 这 些 问题 随着 经 济 的 发展 就 会 自动 的 消 失 , 从 而 导致 了 处理 问题 的 滞 后 性 。其 次 ,在 全 面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国家 时 ,社 会 的各 各 方面 都 需要政府 的 “ 照顾” ,比如社 会保障、社会福利 、养老保 险、医 疗 保 险 、弱 势 群 体 关 注 问题 等 层 出不 穷 , 而 政府 在 一 些有 关 国 计 民生 的问题上 资金 和精 力投 入不够,就造成 了该管 的没管 ,从而 表现 为政府职 能的缺 失。另外,政府职能的 “ 错位 ”问题也严重 , 利 益 的驱 使 使 得 一 些 公 共服 务 项 目的 缺 乏 。从 这 个 角 度 上 讲 ,公 民 的 需求 就 是 国 家 “ 服 务 型 政府 ”的 定位 ,政 府 的功 能 是 要 以 满 足 人 民 的 需求 为 宗 旨,它 应 该 包 括 : 对 服 务 客 体 即 公 民 需 求 的 认 同和满足 ,以及服务质量 的一种 回应 。所以说服 务型政府 与公 民 之 间的互 动是双向的,政府不仅仅要重视政府服务 ,更要注意政 府 的 回应 性 。 ( 三 )有 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 改革 开放 的 不 断 深 化 和 发 展 , 使 得 中 国在 经 济 、政 治 、思 想 文化和社会 生活的诸多方面, 都 取 得 了世 界 瞩 目的伟 大 成 就 。但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序言市民社会理论是分析社会和国家关系的重要理论,在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许多哲学家曾经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例如洛克、亚当斯密、孟德斯鸠、黑格尔等。
他们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他们对市民社会的分析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因此陷入了谬论的境地。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的继承前人的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随着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断走向成熟,最终科学的阐述了市民社会的内容,并成为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理论的过程中的一条具有基础作用的重要线索。
纵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其最重要的作用即“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论述了经济关系对政治国家的决定作用。
放眼当下,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重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市民社会的重要作用,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1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脉络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为纯粹的西方概念,最早可追溯于古希腊的城邦社会,囊括了西方社会的全部发展历程,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不同的历史阶段,市民社会有着不同的含义,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正是站在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以往的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的继承,因此研究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脉络对于今天研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1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的最早指称是古希腊的城邦社会。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社会是根据法律建立起来的独立自主的政治共同体。
古罗马延续了古希腊的市民社会的传统意义。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对市民社会的认识有限,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进入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国家和社会开始出现分离,市民社会脱离了政治社会独立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具有了现代意义。
进入启蒙时代,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启蒙思想家洛克按照社会契约理论认为:由于“缺少一个按照既定法律来裁判一切争端的公正裁判者;缺少权力来支持公正的判决。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葛兰西被誉为民间社会理论的先驱,他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市民社会问题,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启示。
本文将探索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指自由公正的社会,其中个体享有现代性的权利和自由,彼此之间进行社会生存和社会参与。
他主张市民社会应该具有平等、自由和公正三个方面的价值。
其中,平等是指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机会和尊严,自由则是指人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思想和信仰,公正则是指所有人应该受到公正的待遇和评价。
这三个方面相互支撑,构成了完整的市民社会。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对于政治生活和市场经济的独立作用非常重要。
政治生活中,市民社会能够形成独立的公共舆论,监督政治权力的运作,并发挥着对政治权力的平衡作用。
市场经济中,市民社会能够形成独立性的社会关系体系,制约市场经济中利益集团的垄断和滥用。
在当代社会,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
政治制度中的问题导致政治和公共事务毫无独立性,张扬个人主义和人为制造垄断的市场经济则使大众无法发挥独立的作用。
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市民社会应该带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市民社会与社会整体的互动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市民社会应该关注环境的生态平衡,避免人类的利益不断扩大而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政治生活中,市民社会应该关注政治生态的问题,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敏感度,使自己在政治领域中的参与更加积极和有效。
总之,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为我们认识和思考现代社会中市民社会的重要性和当代社会市民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深入的启示。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市民社会建设,增强市民社会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摘要: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演变过程,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于市民社会的看法,并从政治、经济为重心的多方面视角下对市民社会的成因、特点、局限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在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国家建设一、市民社会理论渊源(一)国家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在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中就有所体现,马克思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挥扬弃精神,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对市民社会这一思想的完整理解。
18世纪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是和“文明社会”一词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它是同人类的野蛮的部落生活状态相对的,指的是一种等级秩序严明的政治社会,也就是国家。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在这种“文明社会”中,奴隶主和自由民拥有参与城邦议事、司法和行政的权利,有了政治上的某种自由或平等也就等同于拥有了“公民权”。
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社会理念仅仅是从政治角度来阐释的。
古罗马时期,西塞罗又提出,国家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人们渴望通过政治活动来实现共同利益。
到16世纪时,马基雅维利进一步从政治生活的角度阐述了他认为的市民社会。
他认为,国家和政府(市民社会)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愿景而凝聚起来的,但与此同时,公共利益又压抑了个人的部分自由权利。
上述早期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大都局限在政治领域,认为“国家”等同于市民社会,其给予了市民参与政治的机会,从活动与形式上区别于野蛮社会,由此形成了国家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
(二)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从19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封建等级秩序被打破,人们挣脱了政治性支配下的束缚,从事商品经济的第三等级(市民阶层)开始兴起,有关贸易与投机的思想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对于“市民社会”的研究也渐渐偏向经济视角,开始同政治国家分离开来,开始被认为是一个脱离了政治和国家而独立存在的范畴。
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在当今社会,市民社会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对于理解社会结构、政治运行和个体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源远流长,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学术流派中有着多样的解读。
市民社会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城邦中的公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治和公共参与。
然而,那时的市民社会与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市民社会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思想家们如黑格尔,将市民社会视为一个独立于国家的经济领域,强调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和利益追求。
马克思则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他认为市民社会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决定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
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强调其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不仅包括经济活动,还涵盖了社会组织、文化机构、志愿团体等多个方面。
市民社会被认为是介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一个空间,个体在这里能够自由地交往、合作和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那么,市民社会理论在当代具有哪些重要价值呢?首先,市民社会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在一个健康的市民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能够充分表达民众的意愿和诉求,对政府权力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公民通过参与社会组织和公共事务,培养了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为民主制度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市民社会促进了社会的自治和自我管理。
它为个体提供了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使人们能够共同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分担社会治理的责任。
这种自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再者,市民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各种民间组织和志愿团体往往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开展慈善活动、法律援助等方式,为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提供帮助和支持,推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此外,市民社会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文化机构、艺术团体等在市民社会中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活动,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创新。
从文化哲学视角管窥市民社会与现代化之内在关联
从文化哲学视角管窥市民社会与现代化之内在关联东波颜宪源摘要:“市民社会”生成与演进的历史及其内在本质特征,彰显着自由自觉的人之为人的生存方式。
市民社会既是现代化的产物,同时又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构成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市民社会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的渊源关联。
关键词:市民社会;文化;生存方式;现代化一、从“市民社会”内涵变化的历史脉络透视其文化意蕴(一)市民社会的政治内涵“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术语,虽然是建立在市场(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但其源头不仅可追溯到西塞罗时代的罗马国家的思想,而且可以上溯至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关于“公民”和城邦生活的政治学说中。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市民社会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具体来说是指“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之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1],即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是等同的。
(二)市民社会的经济内涵18世纪中后期是市民社会从传统含义转变成现代含义的重要时期。
与传统市民社会概念不同,哲学家们开始用“政治国家”指称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关系,而把“市民社会”用以指称人们的经济交往、财产关系等非政治性的社会生活。
市民社会含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传统的与政治国家重合演变成为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概念,使市民社会概念具有了经济内容。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由黑格尔提出并由马克思加以完善的。
1.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解释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论述集中在其晚年著作《法哲学原理》中。
根据他在这本书中的论述,可以将市民社会的概念定义为: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个人和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同样,市民社会也是私人利益跟特殊公共事物冲突的舞台。
”[2]因此,在由市民构成的社会中,由于各个私利个人物质追求的无节制性和异质性会导致道德缺陷和激烈的利益冲突,这就需要国家的强制统治统合才能弥补,只有国家才能弥补市民社会之不足,并将其代表的特殊利益融合到代表普遍利益的政治共同体中,“国家高于社会,决定社会。
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启示的开题报告
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启示的开题报告市民社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定义和理论。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市民社会通常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其中个人和团体通过自愿行动组成,并以某些共同利益或目标为指导。
市民社会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民主和参与的方式,能够促进社会和政治变革,可以在维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在不断加速。
同时,社会变革和政策变化也在不断引导中国社会向着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方向转变。
因此,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中市民社会的概念及其对于社会转型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开题报告旨在通过文献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式,就市民社会理论的相关概念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具体来说,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和演变本部分将回顾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和演变,包括西方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引入的历史和相关研究的发展情况等。
旨在为后续探讨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二、中国市民社会的现状和问题本部分将通过统计数据、案例研究等方式来描述中国市民社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例如,中国市民社会组织数量的增长情况、组织类型、成员背景等。
同时,也将探讨中国市民社会在参与公共事务、促进民主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市民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启示本部分将借鉴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结合中国市民社会的具体现状和问题,探讨市民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启示。
例如,市民社会的自组织和自发性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等的重要性,市民社会对于政府合法性的支持和监督等。
四、总结与展望本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同时提出未来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如何促进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如何解决市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方面。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的关联
[收稿日期]2005203209 [作者简介]邢荣(1970—),女,山东文登人,北京工业大学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研究。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的关联邢 荣(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22)[关键词] 市民社会;现代性;马克思[摘 要]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探讨,马克思阐明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市民社会经济领域的考察,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真正的实践领地。
在对市民社会进行全面探究后,马克思看到市民社会的局限与矛盾,从而提出超越市民社会,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
这里,市民社会又成为马克思的现代性自我批判与超越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B0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5)1020050207 “现代性”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伴随着西方世界的沧桑巨变,现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相。
所谓“现代性”就是指现代社会生活的特质,它既与传统性相对,又与后现代性相对。
至于此特质确切是什么,尚待思想家的进一步界定及诠释,因而到目前为止,对“现代性”的理解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文认为,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的特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中交织着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涵盖着几百年的社会历史变迁。
概要地说,现代性在经济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工业化、都市化、科学技术产业化等的发展;在政治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民族国家、民主制度、官僚体系等的出现;在文化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世俗化和现代主义等的产生。
与“现代性”相比,“市民社会”是一个更加古老而同样歧义颇多的概念,自从与“现代性”概念联系在一起之后,二者就不可分割地相互阐释、印证着。
市民社会概念古已有之,不过在历史的变迁中其含义随时代而不断变化。
概略说来,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城邦”(polis ),到近代英法启蒙思想家们用“市民社会”来指称与自然状态相对立的政治社会或国家,再到黑格尔第一次在与国家和家庭相对的意义上使用“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其含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李钢
【期刊名称】《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因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多年来引发众多中西方学者对它研究和关注.以往的研究着重揭示市民社会的理论意义及其在西方社会引发的价值,而对中西之间的社会差异性和基础关注不够,缺少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探讨,使人们对它如雾里看花,难窥其奥.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思想的实质及演化路径的分析,剖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阐述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思路,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总页数】6页(P36-41)
【作者】李钢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北京,1008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0
【相关文献】
1.试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 [J], 李婷
2.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J], 郭强
3.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现代意义 [J], 陆云龙
4.论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现代意义 [J], 程蓝航;
5.论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现代意义 [J], 程蓝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现代社会发展与市民社会理论的互动作者:李明谦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02期摘要:阐释近现代社会发展与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就可以看出提出市民社会相关理论的近现代哲学家们受到了一定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对他们理论特质的体现产生了较大的作用。
同时他们的理论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市民社会理论;近现代社会发展;互动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035-03一、德国古典哲学体系下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时期在德国古典哲学体系创立与发展之时,正是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资产阶级逐渐走上社会的顶端,社会的资本化与商品化已经非常明显,科技迅速发展,正向第一次工业革命过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欧洲政治制度变革也在迅速进行,而相比之下当时的德国封建专制还在逐渐加强,国家处于分裂之中,各邦国互相征伐,经济与科技较欧洲其他国家落后,但是思想理论特别是哲学却在发展,市民社会理论在此时被正式引出并开始研究,康德最早把国家与社会进行区分,康德曾说合乎概念与目的的共同体就是一个社会,这是在他的先验唯心体系中的一个可以解释判断的概念。
而费希特继承了这一思维理路,在他的多次演讲中都有强调,他以其“应有”与“现有”的批判逻辑展开对市民社会的哲学反思,它集中讨论了关于现代国家与政治联合体的区别、对现代私有财产问题的思考、对近代社会形态的历史哲学的思考,他将历史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加以融合,将政治联合体(社会)看成“应有”,将国家看成“现有”,他认为如这种“现有”违背“应有”就必须变革,费希特这种激进民主观不仅是他特有的肩负社会责任的学者的自我觉悟,也是当时德国社会的落后与政治的专制对他的责任感的强烈激发有关,他将财产所有权看成一种活动,这种财产所有权的私有是一种市民社会的解放,费希特认为现今社会处于理性由外界权威解放出来的时代,他认为人类历史的最完满的阶段应是理性完成和圣洁理性的艺术时代,他重视理性对社会形态的构建作用,他想到了市民社会的政治构架问题、财产制度问题、历史哲学特征。
到黑格尔时期,黑格尔开始建立起来了以绝对精神为主体的理论体系,他继承了费希特的历史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融合理路,这在《法哲学原理》这一学术资料中有体现。
黑格尔理论体系成熟之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殖民扩张不断深化,黑格尔法哲学体系开始了对市民社会的讨论,他从政治经济学的立场来把握市民社会的本质,他把市民社会专指为社会经济关系,将其原来模糊的经济与政治统一于市民社会的体系下的逻辑剥离开来,黑格尔对市民社会展开了哲学及经济学的融合分析,黑格尔以其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内蕴去挖掘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历史本质,他发现此时的市民社会已经成为颠倒的社会,这种颠倒是以盲目的经济过程自发实现的,他提出了异化理论,人们在市民社会中的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利己的,这种交换中的自发连结的市民社会利己化了,市民社会成为了私人利益与公共事务冲突的舞台,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的创造物,是个体达到形式自由中获得合法性,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前景并不看好,他认为市民社会是伦理的丧失之地,市民社会过度追求个人利益时,两极分化就愈加明显,资本与技术制约着人们的平等发展,社会不平等将是一种必然,他认为分散的个人是不可信的,需要公意来拯救市民社会,他提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这一观点,国家才能体现公意,维护市民社会所缺乏的平等,在当时的社会状况确实印证了这一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已经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凸显,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在批判市民社会的同时也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反思与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中的异化与现代性弊端的凸显不无关联。
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时期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弊端尖锐异常的时候,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加深,但第一次工业革命迈向更深处,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型工厂不断出现,生产组织的不断扩大,劳动力增加迅速,但随着机器工业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而言减少了,工人们失业或步入贫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愈发尖锐,这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对当时的思想界也带来震动。
特别是马克思等思想家,他们已经开始反思这一时代现象,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历史哲学的关键研究方法,是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但在正式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时,他也受到当时思想界的后黑格尔思潮,说明黑格尔把哲学体系建构出来,并非像其所说的哲学实现了终极,而是出现了维护他的老年黑格尔学派和结构他的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就曾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之一,他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很大,所以起初在马克思看到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受到剥削时,他批判的出发点仍是人本主义式的人文关怀,批判的是结果,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他的市民社会观点已经深刻阐发,明确市民社会是经济关系的体现,明确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观点。
市民社会标志着直接从生产与交往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个社会组织成为构成国家以及其他上层建筑的基础,就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完全逆于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理论。
市民社会开始逐渐走出被国家这一绝对机构控制的绝对理论控制。
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将当时之异化分为四个环节各是:劳动产品与人的异化、劳动本身与人的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使得人与人相异化他对市民社会的历史性批判分为三个方面,一为人类社会超越,二为共产主义超越,三为社会主义超越,它从狭义的市民社会摆脱出来,他看出要使人类摆脱异化就要实现人类解放,这是一种社会革命萌芽逐渐生长时代的思想批判的生发体现,进入《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他向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人类解放又迈出了一步,这三个方面的批判性超越是互相印证并互为参照的,统一于市民社会的批判逻辑。
他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是一种全新的交往关系,共产主义把人与人连结在一起,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化过程中的公社创立,平等的交往地位的出现这种在当时新奇的社会现象对马克思影响巨大,正是由于这种不成熟实践基础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我们可以看到市民社会是由市民阶层构成的,但在马克思的理论语境中,是不能简单地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市民社会,因为市民社会在当时是伴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关系而发展的,阶级对立推动了市民社会的发展。
这种阶级划分理论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影响甚大,看透了当时市民社会的阶级本质也是看出了当时市民社会的历史本质,这是对前人的超越,他认为政治解放超越了宗教解放,人类解放超越了政治解放,市民等级的“平等”并非阶级的消失,而是以资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市民社会的在此建构,商品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在市民社会的大环境下发展,从1644年的光荣革命开始的重要的资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行动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自宗教改革开始夺取信仰自由权,而后夺取政治自由权,在西方基本实现了资产阶级“向往”的民主模式,但是人被机器控制,被货币控制的异化现象却无法解决,马克思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期望目标,预言无产阶级必将推翻资产阶级,这是当时的人无法想象的,但是随后的经济萧条与战争频发却印证了我们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异化了,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控制了我们的生活,这种预言的科学性得以用人类的实践证明,这是此理论真正的高明之处。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时期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去世以后,西方哲学逐渐步入现代哲学研究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暴露的已十分明显,经济危机频繁起来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人类进入了生存恐慌时期,帝国主义的价值观正在侵蚀着在两次工业革命中表现突出的国家,第二次科技革命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资产阶级的盘剥加深,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社会内部不稳定,这造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引起了当时的哲学家们的反思,市民社会理论也走向对文化政治方向的反思理路。
这时一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这方面的探究尤为突出,并分为两个派别,即以卢卡奇为代表的全面物化理论派与葛兰西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与政治哲学结合的理论派,卢卡奇承认人的主体性,同时认为人当下的异化表现是商品拜物教的兴起以及物化的体现,他认为主体与客体应是辩证统一的,他认为无产阶级有可能对统一的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形成自觉的意识,这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这是可以超越物化的自觉阶级,无产阶级才是扬弃物化的根本力量。
他看到市民社会的阶级对立并非简单的斗争,也是两种阶级意识的对立,这种对立在他看来必然是无产阶级超越资产阶级。
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却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的创新理论,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的学术著作地位在学界比较微妙,正是因为他的观点在书中有一定变化,有时他接受马克思的经济关系市民社会观点,但有时他接受市民社会为上层建筑的观点,但是他的思想主流倾向于上层建筑定位市民社会,他认为市民社会是“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同时他提出了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并列的概念,这里的政治社会即国家,这两个社会都是受到统治集团通过社会或直接统治职能的接受者,但市民社会存在于文化伦理和意识形态领域,国家与市民社会都是上层建筑的主要层面之一,此时市民社会开始独立于经济领域而与国家政治领域并列,他认为市民社会虽与国家政治分离但它们却是相互制约的,市民社会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新兴资产阶级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相对发达阶段的产物,这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似,他认为当国家到达伦理国家与文化国家的层面时,广大国民的道德文化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就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与统治阶级利益相适应,这对当时的世界社会政治制度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他认为只有国家上升到伦理文化的职能转变时,国家成为教化者与守夜人,这是在葛兰西的理论语境下的职能转变,这是一种市民社会与国家互动的表现,在这种互动中国家实现了理性化的合法性,所以我们发现20世纪以来的无产阶级活动呈现出了不同,一种如苏维埃式的暴力革命,使批判的武器变为武器的批判,在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与成功体现了这一点,这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表达,另一种如西方的政党政治运作体制下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这种运作模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获得,在这之中就有葛兰西所说的实现在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的想法的人,当然葛兰西也参与了其中,他们为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多样性的基础,这是一种超越,为一个国家甚至是世界提供了新的政治模式与文化形态,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格局,在其中卢卡奇偏向于正统的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经济关系内涵的理解,而葛兰西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超越即市民社会被赋予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新内蕴,这种思想的多样性让20世纪前叶的社会发展在混乱中出现了生机,甚至至今这种思想依旧未过时,为现代性反思提供了思想根源,当即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新生的伦理问题、意识形态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与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