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2024年课堂规划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2024年课堂规划一、课程背景大气环流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理解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天气变化以及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在 2024 年的教学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划,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掌握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学会运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释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候类型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表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增强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教学难点大气环流形成的热力和动力因素的综合分析。
运用大气环流知识解释复杂的气候现象和天气变化。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等手段,展示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动态变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如特定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运用大气环流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适合高中阶段的地理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源制作包含动画、图片、图表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网络资源收集与大气环流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新闻报道和科普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4、实验器材准备简单的实验器材,如蜡烛、透明容器、烟雾等,进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热力环流的形成。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景观图片或视频,如热带雨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地理高考知识点大气环流

地理高考知识点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地理高考的重点之一,它对于理解气候、气象、天气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大气环流的定义、形成机制、类型以及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大气环流的定义与形成机制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层内空气在纬度、经度和高度上不断运动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温度、压强和湿度等气象要素差异引起的。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日照不均匀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
在地球的赤道附近,由于阳光照射的集中和气温上升,空气膨胀、升高,形成低气压区。
而在地球的两极附近,由于阳光照射的分散和气温下降,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区。
这种温度差异和气压差异引起了空气运动,从而形成了大气环流。
二、大气环流的类型大气环流主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
垂直环流是指由于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引起的,包括对流环流和垂直大气环流带。
对流环流是指由地表热量不均匀分布引发的地表风、车流、城市和山谷风等小尺度环流,它对局地天气产生着较大影响。
垂直大气环流带是指由于纬度差异引起的,包括Hadley环流、Ferrel环流和极地环流等。
在这些大尺度环流系统中,空气从赤道向两极流动,形成连续的环流带。
水平环流主要包括风系统和静止风带。
风系统是指受到地转偏向力和压力梯度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风流,并分为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和两个南、北极高压带等。
静止风带是指根据纬度不同而形成的,包括副极地高压带、副热带低压带、赤道信风带等。
三、大气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对地球的气候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气环流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高温导致了热带气候的形成,而两极地区的低温则形成了寒带气候。
其次,大气环流也决定了降水分布的差异。
例如,副热带带来了盛行的降雨,而副极地则相对干燥。
这种降水分布的差异会影响到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
此外,大气环流还对风向和风速的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信风带是指赤道附近的气流,常年吹向西方,在航海、航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地理大气环流的划分大气环流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3部分。
①平均纬向环流。
指大气盛行的以极地为中心并绕其旋转的纬向气流,这是大气环流的最基本的状态,就对流层平均纬向环流而言,低纬度地区盛行东风,称为东风带由于地球的旋转,北半球多为东北信风,南半球多为东南信风,故又称为信风带;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称为西风带其强度随高度增大,在对流层顶附近达到极大值,称为西风急流;极地还有浅薄的弱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②平均水平环流。
指在中高纬度的水平面上盛行的叠加在平均纬向环流上的波状气流又称平均槽脊,通常北半球冬季为3个波,夏季为4个波,三波与四波之间的转换表征季节变化。
③ 平均径圈环流。
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气经向运动和垂直运动所构成的运动状态。
通常,对流层的径圈环流存在3 个圈: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气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纬下沉,低空向南,又称为哈得来环流;中纬度是反环流或间接环流中低纬气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纬上升,高空向南,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极地是弱的正环流极地下沉,低空向南,高纬上升,高空向北。
经圈环流从全球径向环流看,在南北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平均运动构成三个经圈环流:1、低纬度的正环流,即哈得来环流。
在近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在高层向北运行逐渐转为偏西风,在30°N左右有一股气流下沉,在低层又分为两支,一支向南回到近赤道,另一支北移。
2、中纬度形成一个逆环流或称间接环流,费雷尔环流。
3、极区正环流,即极地下沉而在60°N附近为上升,从而形成一个正环流,但较弱,在中纬地区与低纬区之间,则常有极锋活动。
纬圈环流纬度环流亦称行星风系或气压带风带,地球上的风带和喘流由三个对流环流三圈环流所推动:哈德里环流低纬度、费雷尔环流中纬度以及极地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一、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高空流动规律的总称,主要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温带低压带、南北极高压带四个环流系统。
其中赤道低压带总体向东风、南北极高压带则总体向西风。
这些环流系统的运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二、洋流
洋流是指海水的长周期潮汐流动,是海洋的重要运动形式。
主要分为赤道洋流、海洋边缘洋流、温暖海流与寒冷洋流四种大类。
洋流的运动不仅受到地球自转和大气运动的影响,也受到地形、海盆形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风
风是一种气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气体输运过程之一。
风是由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引起的气体流动,可以分为地表风、高空风、季节风、逆温风等多种类型。
风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压分布、气温、降水等方面。
四、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相对于固定天体(如太阳)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表面的自然物理环境具有了昼夜交替、地理位置、地球椭球度、地球自转偏角和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等特点。
五、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过程,导致地球低层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代表,而人类活动(如工业、交通等)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平衡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为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气象学原理。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地球的未来创造美好的发展前景。
地理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
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
某一大范围的地区(如欧亚地区、半球、全球),某一大气层次(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整个大气圈)在一个长时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如一周、梅雨期间)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
主要方式平均纬向环流指大气盛行的以极地为中心并绕其旋转的纬向气流,这是大气环流的最基本的状态,就对流层平均纬向环流而言,低纬度地区盛行东风,称为东风带(由于地球的旋转,北半球多为东北信风,南半球多为东南信风,故又称为信风带);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称为西风带(其强度随高度增大,在对流层顶附近达到极大值,称为西风急流);极地还有浅薄的弱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平均水平环流指在中高纬度的水平面上盛行的叠加在平均纬向环流上的波状气流(又称平均槽脊),通常北半球冬季为3个波,夏季为4个波,三波与四波之间的转换表征季节变化。
平均径圈环流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气经向运动和垂直运动所构成的运动状态。
通常,对流层的径圈环流存在3 个圈: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气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纬下沉,低空向南),又称为哈得来环流;中纬度是反环流或间接环流(中低纬气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纬上升,高空向南),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极地是弱的正环流(极地下沉,低空向南,高纬上升,高空向北)。
形成原因一是太阳辐射,这是地球上大气运动能量的来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是不均匀的。
热带地区多,而极区少,从而形成大气的热力环流。
二是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都会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三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
四是大气内部南北之间热量、动量的相互交换。
以上种种因素构成了地球大气环流的平均状态和复杂多变的形态。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就像是地球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场超级大秀。
你看啊,太阳就像那个超级大导演,它的热量不均匀地洒在地球表面。
赤道附近呢,就像是被太阳特别宠爱的孩子,热得不行,空气受热就膨胀啦,像个充满气的气球一样往上跑,这就形成了低气压带。
而两极呢,冷得要命,空气收缩下沉,那就是高气压带。
热的地方空气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往下沉,这一上一下之间就有了空气的流动。
就好比是热地方的空气在喊:“哎呀,这里太热啦,我要去凉快的地方。
”冷地方的空气也在说:“这儿好冷啊,我得找个暖和点的地儿。
”这种流动可不是简单的直线哦。
因为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呢,这一转啊,空气流动的方向就被它带偏了,就像你本来直直往前走,突然被人拉了一把往旁边拐了。
这就形成了那些三圈环流,什么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
信风带就像是地球的快递员,稳稳地把温暖湿润或者干燥的空气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西风带呢,有时候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带着海洋上的水汽到处跑,给很多地方带来降雨。
极地东风带就比较冷硬啦,带着冷空气一路南下或者北上,让气温一下子就降下来。
大气环流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可大啦。
比如说,如果没有大气环流,很多地方可能就不会有那么丰富的降水,沙漠可能会变得更多,而那些适合耕种的土地可能就变得干旱。
像欧洲西部啊,就是靠着西风带带来的海洋水汽,气候才那么温和湿润,有那么美丽的田园风光,人们才能在那里安居乐业,种着大片大片的鲜花和牧草。
而且大气环流还影响着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就和赤道低气压带密切相关,那里总是热热闹闹地下雨。
而热带沙漠气候呢,就是受那些干燥的信风带或者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干巴巴的很少下雨。
大气环流就像是地球这个大家庭里的空气管家,把热量和水汽合理地分配到各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丰富多彩。
虽然它有时候也会闹点小脾气,带来一些极端天气,但总体上它是让地球充满生机的大功臣呢。
我们要是能把它的规律摸透了,就像是知道了地球这个大朋友的小秘密,多有趣呀。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1. 介绍大气环境是指地球上大气层的特定气候条件和活动。
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地形、地球自转等。
大气环境的研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大气环境中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2.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的环流系统。
2.1 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因太阳辐射量大,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这是大气环流的起点。
该区域的空气上升后,向高纬度方向流动,形成高空西风带。
2.2 副热带高压带高空西风带经过一定的纬度后,遇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西风带中的空气向下压缩,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天气晴朗。
2.3 极地低压带高气压的空气汇聚到极地地区,因空气冷却而下沉,形成极地低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但由于地表温度低,天气寒冷。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会受到地球赤道和极地附近地形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海洋的影响。
3.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海洋季风和陆地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3.1 海洋季风海洋季风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温度差异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从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海洋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南部和非洲的西南部。
3.2 陆地季风陆地季风是指垂直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由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由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陆地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部、北美洲、非洲的东部和澳大利亚的北部。
4. 影响因素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决定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理大气环流汇总

地理大气环流汇总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层中的运动,包括全球性的大尺度环流(大气循环)和小尺度的局地性环流(微观环流)。
大气环流对地球的气候、天气和水循环等作用巨大。
本文将从对大气环流的概念、分类及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
地理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水平、垂直运动以及空气质量的重新分配。
它由多种因素驱动,包括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等。
大气环流分为全球大气环流和局地大气环流。
全球大气环流主要有三个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其中赤道低压带是最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导致长期性的降雨。
副热带高压带是最干燥的地区,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导致无降雨和干旱。
极地低压带是极地气候的形成地,空气合流,导致长期降雪。
局地大气环流则由各种地理因素如山地、河流、海洋等局地气候的形成。
这些气候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
全球大气环流主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自转形成的科里奥利力导致大气在北半球偏北、南半球偏南的偏转,从而产生高压和低压的变化。
在赤道地区,由于科里奥利力最小,出现低压带,而在副热带和极地地区则因科里奥利力较大,出现高压带。
这种压强差导致了大气的垂直上升和下沉,形成环流。
全球大气环流还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不均匀地照射地球表面,导致赤道地区接收到的热量比较多,热量从赤道向两极传递。
为了平衡热量分布,大气形成了从赤道到两极的环流,称为热带和极地环流带。
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形成了数个环流系统,如赤道气流、中纬度气流和极地气流。
全球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赤道低压带的存在使得热带地区变得潮湿多雨,而副热带高压带则导致了大片的沙漠和干旱地区的形成。
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中纬度地区在一年中会经历四个季节。
此外,大气环流还影响了风向、风速和气温的分布,从而影响到航海、航空、农业等人类活动。
总结起来,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层运动的结果,大气环流分为全球和局地两类,受到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天气和水循环等。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社会和经济效益
了解大气环流模式可帮助 决策者更好地规划城市建 设、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结论
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人类社会和经济 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气流的特征
1
风向和风速
大气环流决定了风的方向和速度,具体取决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区域。
2
湿度和降水
不同的大气环流模式会导致不同的湿度和降水分布,影响地区的水资源和农业。
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候
大气环流直接影响地球的 气候模式,包括温度、降 水量和季节性变化。
自然灾害
不正常的大气环流模式可 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 飓风、洪水和干旱。
赤道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形成
热带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转向,形成赤道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大气环流的分类
总循环和局部循环
总循环指大气环流的全球性模式,而局部循环指特定地区的气流模式,如海陆风和季风。
海陆风和季风
海陆风是海岸地区由海陆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而季风是由陆地和海洋季节性变化导致的大 规模风系统。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环流 ## 概述 - 大气环流的定义 - 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的形成
1
地球自转和赤道高温区的形成
地球自转导致赤道地带接收更多阳光和热量,形成高温区。
2
热带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
赤道高温区的热气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副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则形成高气压。
3
地理知识大气环流系统

地理知识大气环流系统教案一、引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环境的学科,其中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大气中空气质量和温度、气压分布以及风向风速的总体变化和规律。
了解大气环流系统对于理解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以大气环流系统为主题,分为几个小节进行讲解。
二、大气环流系统的定义及基本概念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大气中因温度差异造成的气压差异,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空气运动的系统。
其基本概念包括高气压和低气压区域、风和风向、水平气压倾斜等。
高气压区域是指气压较大的地区,主要表现为下沉气流和稳定的天气状况;低气压区域是指气压较小的地区,主要表现为上升气流和不稳定的天气状况。
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水平流动的结果,不同气压差异形成的风具有不同的风向。
三、大气环流系统的主要类型大气环流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全球性环流、区域性环流和局地性环流。
全球性环流是指在地球整体范围内产生的大气运动,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和副高带等。
区域性环流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形成的大气运动,如季风环流等。
局地性环流是指在局部地区形成的大气运动,如海陆风、山谷风等。
四、大气环流系统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系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地球自转、地球形状不规则以及太阳辐射差异等。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各个区域受到不同的离心力影响,迫使空气偏离原来的运动轨道,从而形成了环流系统。
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导致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的基本结构。
太阳辐射差异是大气环流系统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差异,进而引发大气运动。
五、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大气环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水汽的输送、能量的传递以及物质的迁移等方式,调节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和降水分布,进而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同时,大气环流系统还会对天气现象产生影响,如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与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 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气压带风带1.形成:●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重要形式。
它是大气中各种力的作用下,大气质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流动的一个过程。
它对全球气候和气象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地理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点做一总结,包括环流的定义、影响因素、特点和分类、以及具体实现方式等方面。
一、定义
地理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空气流动,包括风的产生、转移和消散等现象。
凭借着环流的不断调整和自我平衡,地表上的气候、天气也随之变幻无穷。
二、影响因素
地理大气环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季节变化、地球自转、太阳辐射、水循环、地形地貌、海陆分布、大气成分和地球磁场等等。
三、特点和分类
地理大气环流的特点可以被描述为平流、垂直运动、旋转和波动,其中平流和垂直运动是最为普遍和重要的特征。
根据其分类依据不同,地理大气环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大气低涡环流、大气高压环流、反气旋环流、地面静止波流、锋生环流和热带风暴环流等。
四、具体实现方式
地理大气环流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水平和垂直的气流变化。
整个地球各种各样的气流都被细分为不同的层,比如干湿的不同、海洋和陆地气流的区别、大气上升和下降的区别等。
根
据气流层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的气流,包括赤道西风带、南极风带、季风气流、阵风气流等。
五、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上重要的运动形式之一,掌握其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气候和气象变化的规律。
本文总结了地理大气环流的定义、影响因素、特点和分类、以及具体实现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层内由于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均匀分布,造成气流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形成不同区域、不同高度的气流运动。
大气环流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环境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大气环流的知识点,包括环流系统、风带、季风、反气旋和台风等方面。
一、环流系统地球的大气环流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太阳直射造成的热量大、压力小而引起的。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赤道和极区的气流大量下沉形成的高气压系统。
极地低压带是由于两极气流冷却后下沉形成的低气压系统。
这三个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了两个主要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和赤道东风带。
副热带西风带是指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区域,这里的风是从西向东吹的。
赤道东风带是指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区域,这里的风是从东向西吹的。
这两个风带在世界气候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风带风带是指某一地区气流的主导方向和性质。
世界上主要的风带有五个,分别是极地风带、副极地风带、中纬度风带、副热带风带和热带风带。
极地风带是指地球两极附近的风带,它是由于低温引起的。
在北极,它是顺时针方向的,而在南极则是逆时针方向的。
副极地风带是指位于极地风带之外的温带地区的风带。
在北半球,它是一个逆时针方向环流的区域,称为南部风带;在南半球,它是一个顺时针方向环流的区域,称为北部风带。
中纬度风带是指位于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区域的风带。
在北半球的冬季,这里有一条弱而均匀的风带,称为极洋西风带;在夏季,这里有一条强而不稳定的风带,称为“亚洲季风”。
副热带风带是指大陆两侧由高气压和低气压带形成的风带,它是世界上干旱地带的主要位置。
热带风带是指赤道附近的风带,这里的风是从东向西吹的,称为“东风带”。
三、季风季风是指地球上一些特定地区的特殊气流,主要是指由海陆地形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季节性地改变了气流方向和强度的现象。
中考地理大气环流相关知识点是什么

中考地理大气环流相关知识点是什么1、大气环流的概念定义:大气环流是指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意义: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11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附近受热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向南北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向南流的气流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
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气流不能继续向北移动,在此堆积下沉,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气流一部分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形成低纬环流;另一部分向北流去,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 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 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11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 3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 6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两极附近。
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11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层中热量和动量的长期平均传递存在的规律性。
它是地球自转和受日射能量影响的结果,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基本的大气现象之一。
地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地表气体的分布等。
本文将从地理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气候区划与气候类型、地理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地理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自转和受日射能量作用的结果。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的日照角度不同,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分布。
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当地表温度升高时,空气会升起形成低压带,而当地表温度下降时,空气则会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种温度差异、气压差异造成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发展。
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区间,从而形成了热带、中纬度和极地气候带。
在这些气候带中,大气环流呈现出特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赤道附近,热带低气压带会形成,空气会上升形成对流圈,而在中纬度地区,高压带会形成,空气则会下沉形成下沉气流。
这种环流规律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景观。
2. 气候区划与气候类型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地理环流和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特点,地球可以划分为热带、温带和极地气候带。
在这些气候带中,地球表面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类型。
在赤道附近,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会形成。
这种气候下,气温较高,降水充沛,植被茂盛。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影响,地表风向不断变化,气候也会呈现出多样性。
由此,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会形成,在大陆内部呈现出干旱气候。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域的高纬度位置和寒冷气候,冰川气候和寒带季风气候会形成。
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都受到地理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多样化的气候类型和地理景观。
3. 地理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3.3 大气环流--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D
随堂训练
右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5.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C.夏至 D.立秋
解析 由图中北半球中高纬陆地受高压影响可知,此时亚洲高压控制亚欧大陆,且势力强盛,应为北半球冬季,最接近冬至日。
√
随堂训练
6.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考虑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使其偏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赤道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赤道低气压带)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被迫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
(热力)
(热力)
副高内部高温干旱;台风则生成于南部。
②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
月份
高压脊位置
雨带位置
5月
6月
7月中旬开始
入秋
华南
北纬15°左右
向北越过北纬20°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进入梅雨期
向北越过北纬25°
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伏旱天气;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副高南撤,雨带跟着南移
a.副高位置变化对雨带推移的影响
(动力)
(动力)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大气环流(地理必修一)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 的影响 2,影响: ,影响: 南半球: 南半球: 特点: 特点:气压带呈 带 状分布
原因: 原因 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 .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 的影响 3,大气活动中心: ,大气活动中心: 概念:冬夏陆地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特点:a,势力强,范围广 b,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影响: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成因: 成因: ;
性质: 性质: 低温干燥
;
五,季风环流 亚洲季风
五,副高对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 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正常年份: 9月份:副高减弱,冬季风势力增强, 4,5月份:副高逐渐形成和发展,夏 7,8月份:夏季风继续北进到华北,东 6月份:副高进一步加强,夏季风北进 影响东北地区.冬季风南下,雨带南 季风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登陆,与北 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到江淮流域,与南下的冷气团交锋形 撤到长江以南地区,北方雨季结束. 方南下的 冷气团交锋形成雨带,在 河流进入汛期.但此时长江中下游地 成准静止锋,徘徊一个月左右,形成 10月份以后:冬季风势力继续增强,冬 南岭以南形成雨季;此时珠江流域的 区受副高控制,进入伏旱期. 梅雨季节.该地区河流进入汛期. 季风南下,副高不再影响我国大陆. 河流进入汛期.
习题1 习题 读"等压线图",回答问题:
(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 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 A点位于_____(南或北) 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 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 点位于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3)如果本图位于中国山西省,在不考虑摩 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_____风.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流
知识目标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 候的影响。 2、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能力目标
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原 理,分析其对天气和气候的 影响,并能解释实际生产、 生活、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促进高低纬、 海陆间的水热 交换和平衡; 天气、气候形 成基础。
侧视图
3、气压带的成因
南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俯视图
北半球
南半球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剖面图
A、甲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B、乙点位于30°N D、②盛行西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
二、大气环流的规律
5、假设:地表均一,地球既自转又公转, 大气又将如何运动?
高纬 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低纬 环流
赤道低压带
思考:日本是“ 气球炸弹”如何飞到美国的?
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日本军事气象学家“动员” 学生制作“气球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从高空飘落到美 国,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伏彼起,防不胜防。美国政府莫明其妙, 为捉拿纵火“怪客”,曾派大批人员去森林里昼夜监护。 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带1万米左右的高空存在一个由西向东强大 而恒定的大气环流层,风速约为300公里/小时。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被切断的 气压带是 副极地低压 。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西北 风,D点盛
二、规律
1、假设:地表均一, 地球不运动(直射 赤道),地球上的 大气将如何运动?
——只考虑太阳辐射差异
赤道 北极
赤道
结论:
形成单圈环流
南极
二、规律
2、假设:地表均一,地球只自转(直射赤道),地球 上的大气又将如何运动?
结论: 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中纬 环流
——考虑太阳辐射差异和地转偏向力
甲
乙
7、季风环流 (3)风向、性质及成因
1月
南亚 亚
东
7月
甲 地 区
乙
季节
风向
性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 冬季 亚 夏季
西北风 寒冷干燥 东南风 高温多雨 东北风 暖热干燥
南 冬季 亚 夏季
西南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总结:
大气环流的形成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规律
7、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 (大尺 (1)含义: 度的热力环流) (2)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 思考: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的地区,原因何在? 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所以季风最显著。
东 亚 南亚 南亚 亚 东
——考虑太阳辐射差异 和地转偏向力以及直射 点的移动
结论:
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 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 移动的幅度在 5—10个纬度之 间。受其影响, 有些地区的气 候就会受到气 压带和风带的 交替控制。
二、规律
6、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亚洲 高压 影响:1月份,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60°N附近南移 的副极地低压,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为阿留申低压,北 大西洋为冰岛低压。
在图中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下,亚洲东部盛行什么风? 分析海陆分布对1月份全球气压带分布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规律
6、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7月
0° 影响:7月份,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30°N附近北移的副热带 高压,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在大西 洋上为亚速尔高压。
在图中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下,亚洲东部盛行什么风? 分析海陆分布对7月份全球气压带分布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