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论,第三章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第三章设计溯源

托斯卡纳式:托斯卡纳 式是对希腊多立克式的 简化,去掉了柱身的凹 槽,柱身粗壮,雄健有 力,风格简约朴素,罗 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 石柱采用此柱式。
组合式:组合式是将爱 奥尼亚柱式柱头的涡卷 饰与科林斯柱头茛苕叶 饰组合而成,整体形态 更加复杂、华丽,罗马 的奥古都广场石柱采用 此柱式。
拜占庭建筑
胎质不同
陶器使用粘土制作,烧制后 较为粗松;瓷器则使用瓷土 ,烧制后非常坚致。
用釉不同
陶器大多没有釉或者使用的 釉很粗陋;瓷器则一定有釉 ,且釉料越来越精致。
火候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约为 800°C左右;瓷器的烧制温 度较高,约为1200°C左右。
陶瓷的发展历程
殷商时期
从陶器发展到瓷器,经历了半瓷质陶器的过渡阶段 ,在殷商时代出现,汉代逐渐成熟。
外部造型上
哥特式建筑在外部造型上突出了仿罗马建筑的沉重 稳定感和半圆形拱门的样式,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 架拱顶,形成高直、挺拔的建筑形式。
装饰设计上
哥特式建筑在装饰设计上十分讲究,从拜占庭教堂 的琉璃嵌画中吸取灵感,创造了镶嵌彩色玻璃窗画 ,基本色调为蓝、红、紫三色。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不仅为了使石器光滑美观 ,且能使之规整、锋利,最后有的还 进行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 以提高实用价值。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陶器用具的设计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石器工具的设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设计 领域就是陶器用具的设计。
陶器起源
我国的陶器起源很早,且前发现最早的陶器资料,是湖南道县玉蟾岩出 土的釜形陶器残片,距今一万年。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01 代表
黄河中上游以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黄河下游以龙山文 化为中心的黑陶,长江以南地区的几何印纹陶。
(完整版)设计学概论第三章

3.4 陶瓷设计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3.从秦代到晚清
元代瓷器: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 心。元瓷的突出成就,是烧成了青花和釉 里红瓷器。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 蓝花瓷”,属釉下彩绘,多为白地蓝花, 色调清新明丽,风格纯朴雅致,与民间蓝 印花布形同双壁,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1.1 石器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石 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工具。由于石块粗笨,器形短小,为了使用方便, 人们又在石器上安装木头或骨角的把柄,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 成的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不只是为了使石器光滑美观,且能使之工 整、锋利。最后有的还进行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以提高实用 价值。
明宋应星在《天工开 物·乃服》中写道:“贵者垂 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 者祖(音呸)褐集(音思)裳,冬 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 于禽兽。
而这个在科学上有杰出
贡献的大学问家也附和了 “人物相丽,贵贱有章”的 说法。这就是说服饰之美有 着深深的政治属性。 中国 历代把章服定为制度,以法 令的形式加以推行。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棋盘纹彩陶双耳罐
1.2 玉器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几乎与彩陶器和黑陶器同时产生和发展的是玉 器。比之石器和陶器,不具有使用功能的玉器从诞生之时便具有独特的 审美价值和附加的象征意义。
1.3 建筑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中国设计溯源 1.史前时期
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 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以及长江以南东南广大地区的几何 印纹陶。
艺术设计概论--第三章设计与艺术

鲁宾之杯
现代油画
芭蕾舞剧《天鹅湖 》
科学美学 托马斯·门罗[美]:“艺术作品是人类技艺的产品”。《走向科学的美学》计
概括
“艺术”的范畴和内涵
内涵: ① 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 ② 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艺术与设计
2 造型与形态
1造物与造型
人对型的认识与感知的分析:
(4)对形的真正认识和把握产生于造物之中,即在最初的打制石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随着打制动 作的变化,形态会不断地发生改变,从而认识到形的可变性和形的可塑性,逐渐形成一定的造型观念。
打制石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原有形状、产生新形态的过程,即造型的过程。
1 艺术的含义
2纯艺术与设计艺术
纯艺术: (1)艺术的纯化即艺术与工艺技术的分离。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 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 (2)具体指绘画(绘画包括油画,版画,中国画,壁画等各种门类)、雕塑、书 法一类着重体现精神性同时又具有欣赏和教育功能的那部分艺术领域。
2纯艺术与设计艺术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艺术与设计
设 计 概 论 | 第 三 章 艺术与设计
2 造型与形态
1造物与造型
人对型的认识与感知的分析:
(1)人类首先在创造石器工具的劳动过程中产生了对形的认识和造型的观念。石器可以说是人类最 早的文化产物和信物,人在上百万年的数亿次的实践中,逐渐感觉和把握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对 形、造型的认识,而人的美和审美意识也是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滋生起来。 (2)从打制石器到制造陶器,人类经过了一个从对形的意识、认识到形的塑造(即造型)的漫长的 进化过程,从造型的角度仔细审视这一过程,不难发现从打制石器到制造陶器,人类所从事的设计和 造物实际上是一种造型活动,而这种造型活动正是建立在对形的感受和认识基础上的。 (3)从发生学角度看,人类对形的认识应该早于人的造物活动,我们生活在自然界,同自然界的各 种物体打交道,必然时时会感受到形的存在,对形态的感受主要是视觉。人类对形态的感知和掌握经 历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年的历程。人类发达的造型能力和形态的感知正是通过上百万年打制石器、造 物所获得的必然结果和回报,所以说,从造型到石器,人类完成了一个个飞跃,新的设计,新的造物 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艺术概论设计

1、产品设计的概念
产品即借助于手工或机器生产出来的物品,其本质是满足人 类生活各方面需要的服务工具。产品作为一个包含多门学科 的综合体,凝聚了材料,技术,生产管理需求,消费审美以 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是特定时代,特定地 域的科学技术水平。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信息的综合载体。
2、产品设计的特征
第三节 环境设计
16
Find us on
一:环境设计的概念
环境设计是以人类生活的空间为中心,对 这一空间以及其中的物质性环境所进行的 规划和设计活动,其目的在于使之与相关 联的人类生活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 环境设计关注的是人类活动场所的组织、 布局、结构、功能和审美,还包括人类 使用和进行体验的方式,从而提高人类 的生存质量。
SOME TEXT
1.标志设计
Professional job goes here
Professional job goes here
Professional job goes here
标志设计的作用体现 在三个方面 1.树立企业的形象 2.有利于信息的传达 和交流 3.体现商品品质和竞 争手段
广告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作出多种分类,按目的分类,
广告可分为商业广.告,文化广告,公益广告,旅游广 告,体育广告等,按是否具有功利性广告可分为营业
性广告和非营业性广告,今天已经发展为多元化,立
体化,包含多种感官元素设计,注重人的感性和理性
需求。
:
第二节 产品设计
一、产品设计的概念、特征及意义 二、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基本原则 三、产品设计的分类
4.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设计是指对开放的公共空间进行的艺 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展现,是市民 精神的视觉呈现不仅美化城市环境,还体 现出城市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
艺术设计概论第3章

34
3.3.9 多媒体设计
其设计内容包括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网络主页、 信息咨询系统、教学项目、展示系统和文艺节 目设计等。
1.影像设计
(1) 影视图像设计。 (2)计算机影像设计。
35
3.3.9 多媒体设计
2.网页设计
网页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最突出的是“以点 对点”的互动性。它不是以传播者(广告主)主动地 把信息(如电视广告)向受众进行传播的,而是受众 必须以主动访问的方式为前提去接受信息。
其设计范围非常广泛,但可以归纳为基础和应用媒 体两大方面。
基础部分分为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 案、吉祥物、广告语等。
应用部分有六类:一是证件类;二是办公用品类; 三是广告类;四是商品包装类;五是交通用具类; 六是服装类等。
27
3.3.5 CI形象设计
[案例3-8]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VI视觉识别设计。
22
3.3.4 包装设计
1.包装设计的功能 2.包装设计的分类特性 3.包装设计的任务及形式
23
3.3.4 包装设计
如图3-46所示,是2009款商品外包 装,具有强烈的商品形象和个性特 点。
包装设计的分类特性如下。
首先,是不同材料的分类。 其次,是根据其不同用途进行分类。 再次,是把不同档次的包装进行分类。
41
思考练习题
4.实训课题二:文字图形化设计。
(1) 内容:运用中、英文字体及不同组合 方式,进行文字图形设计,命题: “轻”、“重”、“风”、“火”四种。
(2) 要求:完成手绘、电脑设计作品各1 组;构思独特,形式感强烈;电脑作品 须用A4纸打印;手绘作品须托底。
(3) 训练目标:掌握手绘与电脑创意设计 的技能,电脑、手绘两不偏废。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第三章中国设计溯源设计产⽣于原始社会时期⼈类对的有意识,有⽬的的加⼯制作,随着⼈类物质⽣产和科学技术⽔平的提⾼,⼈类设计也从相对稳定的发展到以为特⾊的现代设计阶段。
▲3.1第⼀节史前时期3.1.1⽯器⼀、⽯器设计⼈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如较普遍地采⽤⽯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块打制成⽯斧、⽯⼑等各种⼯具的粗坯后,再⽤研磨的⽅法进⼀步加⼯,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更加锋利,表⾯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的要求。
在⽯材的选择上,已⼗分注意⽯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选择。
经过不断的观察、揣摩和实践,⼈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步的萌启和发展,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觉地应⽤于设计活动中。
⼆、原始社会⼜称⽯器时代,分为(以⽯器为主)和(以⽯器为主)。
1、旧⽯器时代:⽯器。
有意识的、有⽬的的挑选⽯块,打制成⽯斧、⽯⼑、⽯铲等各种⼯具。
由于⽯块粗笨,器形短⼩,为了使⽤⽅便,⼈们⼜在⽯器上安装⽊头或⾻⾓的把柄,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复合⼯具和复合武器。
2、新⽯器时代:⽯器。
不只是为了使⽯器光滑美观,且能使之⼯整、锋利。
最后有的还进⾏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以提⾼实⽤价值。
3、⽯器是⼈们最主要的⽣产⼯具,是原始社会最早和最主要的设计内容。
中国新⽯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的设计以外,另⼀个重要的设计领域就是的设计。
3.1.2建筑(⾮重点)1、最早的居住⽅式:⼀是利⽤天然岩洞;⼀是构巢⽽居。
2、新⽯器时代晚期,开始就地采材、因地制宜地营造⾃⼰固定居室的活动。
⽊架房屋――村落――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栏式建筑早期的原始,奠定了将来⽊构架建筑的雏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序幕。
3.1.3服饰(⾮重点)1、原始服饰设计的起源:遮羞说、护体说、巫术说、装饰说。
2、原始服饰设计的发展把兽⽪、树叶和⽻⽑之类披在⾝上-缝制⾐服-丝织物-贝壳、兽⽛等串成的类似项链的原始装饰品。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设计第一节设计的涵义【思考与练习】1.设计的涵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计划、构思的形成与视觉传达方式。
也就是说,设计就是将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运用。
2.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的本质可概括为:1.创造性的造物文化过程。
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人”是核心。
人的思维决定了设计的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斗争和协调创造了艺术设计的造物文化。
因此,艺术设计的本质可以从上述两个角度得到诠释——创意思维和造物文化。
2.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
设计最根本目的不是设计有形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优化的使用方式。
在这里,产品仅仅是这种方式的载体。
因此,我们说,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其实质是优化产品为人服务。
3.设计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1.艺术特性。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过程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
2.科技特性。
科技与设计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二者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
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科学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
可以说,设计是按照科学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实践提高加工技术和认识水平。
因此,科学水平又直接影响着设计水平。
3.经济特性。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4.文化特性。
设计的文化特性是指设计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活动,具有文化的特征。
换句话说,设计是一种文化形式。
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现象,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
4.设计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社会意义。
一方面,设计紧紧联系着物质生产,联系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计通过产品的功能和形态联系着使用者的精神活动。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设计第一节设计的涵义【思考与练习】1.设计的涵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计划、构思的形成与视觉传达方式。
也就是说,设计就是将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运用。
2.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的本质可概括为:1.创造性的造物文化过程。
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人”是核心。
人的思维决定了设计的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斗争和协调创造了艺术设计的造物文化。
因此,艺术设计的本质可以从上述两个角度得到诠释——创意思维和造物文化。
2.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
设计最根本目的不是设计有形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优化的使用方式。
在这里,产品仅仅是这种方式的载体。
因此,我们说,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其实质是优化产品为人服务。
3.设计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1.艺术特性。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过程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
2.科技特性。
科技与设计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二者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
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科学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
可以说,设计是按照科学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实践提高加工技术和认识水平。
因此,科学水平又直接影响着设计水平。
3.经济特性。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4.文化特性。
设计的文化特性是指设计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活动,具有文化的特征。
换句话说,设计是一种文化形式。
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现象,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
4.设计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社会意义。
一方面,设计紧紧联系着物质生产,联系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计通过产品的功能和形态联系着使用者的精神活动。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第三章艺术与设计第一节艺术与设计艺术一、“艺术”的概念艺术:(1)18世纪以前,艺术的存在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处于一种含混状态或是综合质的界定,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一种有特点的生产性活动,尤其指那种带有艺术性质的生产艺术品的技能,这种技能包括美得艺术和实用的艺术在内。
(纯艺术、实用艺术、设计艺术、手工艺术)(2)现在的艺术,主要是指纯艺术的概念。
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有精神性的产品,也包括精神和物质结合的产品。
二、艺术:纯艺术与设计艺术(重要)纯艺术:(1)艺术的纯化即艺术与工艺技术的分离。
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
(2)具体指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着重体现精神性同时又具有欣赏和教育功能的那部分艺术领域。
实用艺术:(1)主要体现为艺术物质性功能,即实用功能。
生活是实用设计艺术的基础,实用艺术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与一般造物的区别在于其审美性、艺术性。
(2)曾被西方学者称为“次要艺术”、“小艺术”,主要功能是实用于生活的某一方面,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它既包括现代大机器工业的产品设计,又包括了手工生产的实用工艺品,这些产品必须是实用的同时又具有艺术质的产品。
一般将建筑装饰,产品设计等都包括在内。
(3)艺术设计是一个宽泛的名称,从性质上论属实用艺术,其评价和确定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实用的同时又具有艺术质的产品,现在设计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是毫无疑义的。
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这样的内容,倾向于能力题,考研考察较多)(重要)(1)从历史上来说,在18世纪以前,艺术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又是一种有特点的生产性活动。
自17世纪以后,纯艺术与手工艺艺术逐渐分离,标志着纯艺术自身体系开始确立。
(2)纯艺术与设计艺术存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二者都被概括在艺术的范畴之内,即都是艺术的一部分,但因二者本身的特性及功能,社会作用的不同,在艺术的结构层次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性及功能、社会作用的不以,在艺术的结构层次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一种层次性,但不是高低贵贱的关系。
艺术设计概论(背诵版)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一、“设计”的概念1、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2、《新华字典》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3、作为与英语“design”对译的词,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4、作为名词的“design”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的方案。
5、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6、在文学方面,与设计同义的还有意匠一词,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2009年)7、design被译为图案、工艺美术、美术工艺等词。
8、俞剑华将“design”译为“图案”,当时所谓的“图案”,包括平面的纹样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
9、所谓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
10、“design”与汉语原有词汇“设计”在本质上的含义是一致的,与汉语中的策划,策画,意匠,图案等词义相近。
二、设计的意义1、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2010/2014/2018年)2、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最早提出“工艺美术”这一概念的是蔡元培。
3、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4、西方设计在当代的一些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向的内容是完整性原则,变化原则,设计的资源,综合原则,服务原则。
(2006/2010/2017/2018年)5、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6、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2014年)第二节设计的范畴一、分类1、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可分为现代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织品与服饰设计。
2、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被称为“工业设计”。
二、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1、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他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2、人是环境设计的主题和目标,人类的环境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
艺术设计概论,第三章

艺术设计概论,第三章第三章艺术与设计综述:本章主要阐述了纯艺术与设计艺术之间的关系、造物与产品形态、装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中的艺术手法以及不同的设计的艺术特征等相关问题。
其中纯艺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和装饰与各个设计流派的关系是重要指示点。
同时各个流派对装饰的态度要联系设计史进行学习。
第一节艺术与设计艺术1、艺术在不同时期的概念在17世纪或更准确的来说在18世纪之前,艺术的存在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处在一种含混状态或是综合质的。
这种综合质的所谓艺术,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又是一种有特点的生产性活动,尤其指那种带有艺术性质的生产艺术品的技能,这种技能不仅包括人类艺术活动的能力,也包括人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17世纪以后,随着技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以及没学学科的形成,纯艺术与手工艺术逐渐分离,尤其是架上绘画艺术的发展,成就了一批室内画家即纯艺术画家,他们再也不愿意与工匠一起分享艺术家的荣誉,在视工匠与工艺为低等职业时,把自己是为上等人,是艺术的代言人和伟大信息的传言者;艺术的纯化,即艺术与工艺技术的分离,标志着纯艺术自身体系的开始确立,由此也将西方艺术概念的历史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即前述的综合时期,从古希腊开始直到18世纪初叶。
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期准确的说是1747年纯艺术体系开始建立至今,艺术的概念主要指纯艺术的概念;在对艺术的概念的定义上,有着众多的学说和理论,我认为艺术是一个复杂的想象,既有精神的产品,也包括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品,艺术中必然会有技艺的成分,因此,所谓艺术,应包括美的艺术与使用的艺术在内。
2、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所谓“纯艺术”是相对于具有使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具体的说即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的艺术。
实用艺术与一般的造物的区别在于其审美性,即艺术性,凡是具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艺术性的造物都可以归为实用艺术之列。
纯艺术主要是精神性的,它虽然使用物质材料但这些材料只是构建艺术形象的基础;实用艺术主要是物质性的,他虽然也具有审美的或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力,但那却不是主要的功能,主要的功能是使用功能即他的物质功能。
艺术设计概论(背诵版)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一、“设计”的概念1、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2、《新华字典》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3、作为与英语“design”对译的词,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4、作为名词的“design”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的方案。
5、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6、在文学方面,与设计同义的还有意匠一词,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2009年)7、design被译为图案、工艺美术、美术工艺等词。
8、俞剑华将“design”译为“图案”,当时所谓的“图案”,包括平面的纹样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
9、所谓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
10、“design”与汉语原有词汇“设计”在本质上的含义是一致的,与汉语中的策划,策画,意匠,图案等词义相近。
二、设计的意义1、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2010/2014/2018年)2、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最早提出“工艺美术”这一概念的是蔡元培。
3、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4、西方设计在当代的一些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向的内容是完整性原则,变化原则,设计的资源,综合原则,服务原则。
(2006/2010/2017/2018年)5、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6、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2014年)第二节设计的范畴一、分类1、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可分为现代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织品与服饰设计。
2、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被称为“工业设计”。
二、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1、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他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2、人是环境设计的主题和目标,人类的环境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
艺术设计概论

《司母戊》
《象尊》: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象形雕塑极为生动传神。
青铜器的设计与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其特点 有:
一、象物 具有图腾的特点。
二、纹样威武狰狞 是统治阶级的象征,在 礼制活动中要达到强制、震慑、恐吓的目的。
三、系统严谨、风格繁缛富丽。
第四章 钟鸣鼎食——春秋 战国的艺术设计
一、世俗化自由化的青铜器
《透光镜》
四、汉玉
《玉琀》(东汉):放在死 者口中的殉葬用品,被雕成 蝉形,蝉蜕有再生的含义。
五、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从汉代开始大量输往国外,从 长安开始,从西北两条陆路,经中亚运往欧 洲,后来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分称之为丝绸 之路。
汉代丝织品种繁多,有锦、绫、绮、罗、 纱、绢、纤等;提花织锦、染色技术发展迅 速。
是功能之宜。不片面追求高大奢丽,而重在 适宜——尚用之宜,除客观因素外,设计也 应纳入主观因素人的因素。
清朝李渔《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 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 部,共有234个小题,堪称生活艺术大全 。
暖桌椅
西方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色偌芬《回忆录》:苏格拉底指出美和效 用的问题,在物品中寻找它的含义,物品的 效用决定其美与丑。
青铜器在夏商周时期的生活和精神体系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国这一时期可 谓是典型的青铜时代。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 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 鼎,因其腹部著有 “司母戊”三字而得 名,是商朝青铜器的 代表作此鼎形制雄伟, 重达875公斤,高 133厘米、口长110 厘米、口宽79厘米 。
设计就是做事之前的设想、运筹、 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 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社会 行为、经济行为、审美行 为的综合,它的终极目的 是改善环境、工具及人自 身。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

《设计艺术概论》教案第一章:设计艺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设计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设计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历史发展脉络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第二章:平面设计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平面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理解平面设计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平面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平面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平面设计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面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元素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平面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平面设计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第三章:立体设计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立体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立体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理解立体设计艺术在产品设计和空间规划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立体设计艺术的定义与特点立体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立体设计艺术在产品设计和空间规划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立体设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元素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立体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立体设计艺术在产品设计和空间规划中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第四章:设计思维与创新4.1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思维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设计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设计创新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设计思维的定义与特点设计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设计创新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思维的定义、特点和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设计思维实践,培养创新意识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创新的成功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第五章:设计伦理与责任5.1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掌握设计伦理的原则和规范理解设计师的社会责任5.2 教学内容设计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设计伦理的原则和规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伦理的定义、原则和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伦理案例,讨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设计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案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第六章:设计流程与方法6.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流程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设计流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执行设计流程6.2 教学内容设计流程的概念和重要性设计流程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制作和测试、发布和维护设计流程的方法:迭代法、并列法、逐步精化法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流程的概念、基本步骤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设计流程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实践操作法:学生模拟设计流程,实践所学方法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实践操作评估:学生模拟设计流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七章:设计管理与团队协作7.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设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习如何在设计团队中有效协作7.2 教学内容设计管理的重要性设计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导向、时间管理、资源分配、风险管理设计管理的method: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技巧、沟通与协调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设计管理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设计管理和团队协作技巧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第八章:设计批评与反馈8.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批评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设计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如何给予和接受有效的设计反馈8.2 教学内容设计批评的概念和重要性设计批评的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比较评价等设计批评的技巧:如何给予和接受有效的反馈、改进设计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批评的概念、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批评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设计批评实践,学习反馈技巧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实践操作评估:学生进行设计批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九章:设计教育与职业规划9.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习设计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9.2 教学内容设计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可持续性设计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行业趋势、职业技能、职业道路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教育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职业规划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教育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设计教育和职业规划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第十章:设计未来的展望10.1 教学目标理解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设计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学习设计师如何适应未来的变化10.2 教学内容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技术革新、可持续发展、社会影响力设计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问题、全球化竞争设计师如何适应未来的变化:终身学习、跨学科合作、创新能力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挑战和机遇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未来案例,讨论其方法和优点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未来设计的看法和建议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设计伦理与责任重点解析:设计伦理是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设计师在实践中的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
第三章-第四章 设计概论00688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第三章设计的思维什么是知识的综合形态?1、设计的思维是从设计的知识开始的,知识的发生是文化形成的结果,也是社会活动的经验积累,所以知识是文化和经验的综合形态。
2、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结构,知识是积累的,同时又是不断被补充的。
(P98)3、人类传承知识的方法是教育,一般会通过文字性和语言性的阐述而获得知识的积累(P99),知识对人的生活影响是重大的,因为知识是人的思维基础(补充记录),所以社会活动中的实践意义又对知识起矫正作用。
(P100)4、设计文化是实践性的文化活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理解的过程来完成知识的积累也是知识综合形态的一部分(P100)5、知识具有内在性和外在性,创造的动力是深入思考的结果,形成知识的深化。
知识是经过人类数千年的积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态。
(P101-102)--------------------------------------------------------------------- 知识的内在性和外在性?内在性是指潜在的信念,成为了抽象的思维方式,即知识通过思考成为了一种力量。
即,设计家的内在精神价值,具有的良好的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经济、法律等等的知识结构。
外在性是表象的知识,经过一种形象的表述,体现知识的社会使用价值。
即,设计家创造出的设计物品。
(P101)--------------------------------------------------------------------- 方向性是设计观念形成的基本立场方向是时空概念,有前后、左右、上下、大小、多少、昼夜、古今等等,是设计家精神的延伸。
环境艺术概论第三章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与设计原则

三、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研究建筑环境是如何作用 于人的行为、性格、感觉、情绪等等内容,以及人如何获得空间知觉、 领域感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 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 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指出了人的需要。
追求“3R”,最终目标是实现循 环绿色经济。通过节约、回收和 再利用废旧资源,使其尚未被充 分利用的价值得到重新开发和利
用,产生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建筑人类学
诞生于19世纪的文化人类学,以其对人类传统的观念,习俗(包括思维方式)及 其文化产品的精致研究,而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被应用于建筑 学领域。建筑人类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以往建筑空间的意义,又可以帮助我们创造 新的有意义的建筑空间和生活空间,创造一个美的宜人的生活环境。
寸、相互位置等概念来说明其形体。 1.形状 2.尺度 3.相互位置 1)位置关系 2)形式关系
室内外各种形体与布局
二、材质
(一)材料体现设计美 物质材料体现着环境设计上所有美的要求和规律,它是一切美的载体和媒介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所有关系都落实在材质的表现上)。 不同的材料可以代表不同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材料可以造就不同的空间样式, 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不同的装饰风格,材料甚至可以左右设计的流行时尚。
某个服装展厅,金银两色的使 用使人感觉到其华丽和高贵的定位
四、光影
(一)自然采光 (二)人工采光的概念
1.人工采光要求的适当照度 2.光色的种类 暖色光、冷色光、日光型和颜色光源 3.照明方式的确定
人工暖光与自然日光的融 合,使人在视觉上更为习惯 和舒适,心理上更能与自然 接近、协调。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较全面地认识设计文化和各种特征。
理解并掌握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物化、设计文化的继承方式,装饰的意义和特点、视觉在设计中的意义和特性,美感的特征及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主要围绕艺术设计类基础理论进行编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相关知识。
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了解设计设计的基本涵义,设计的本质与特征;掌握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
(二)方法能力:(1)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2)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发散思维。
(三)社会能力:独立工作的技能;学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结就是力量。
四、学习情境设计(一)学习情境设计与时间安排(二)学习情境描述五、教学基本条件(一)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教学团队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或副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艺术与设计
综述:本章主要阐述了纯艺术与设计艺术之间的关系、造物与产品形态、装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中的艺术手法以及不同的设计的艺术特征等相关问题。
其中纯艺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和装饰与各个设计流派的关系是重要指示点。
同时各个流派对装饰的态度要联系设计史进行学习。
第一节艺术与设计艺术
1、艺术在不同时期的概念
在17世纪或更准确的来说在18世纪之前,艺术的存在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处在一种含混状态或是综合质的。
这种综合质的所谓艺术,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又是一种有特点的生产性活动,尤其指那种带有艺术性质的生产艺术品的技能,这种技能不仅包括人类艺术活动的能力,也包括人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
17世纪以后,随着技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以及没学学科的形成,纯艺术与手工艺术逐渐分离,尤其是架上绘画艺术的发展,成就了一批室内画家即纯艺术画家,他们再也不愿意与工匠一起分享艺术家的荣誉,在视工匠与工艺为低等职业时,把自己是为上等人,是艺术的代言人和伟大信息的传言者;
艺术的纯化,即艺术与工艺技术的分离,标志着纯艺术自身体系的开始确立,由此也将西方艺术概念的历史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即前述的综合时期,从古希腊开始直到18世纪初叶。
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期准确的说是1747年纯艺术体系开始建立至今,艺术的概念主要指纯艺术的概念;
在对艺术的概念的定义上,有着众多的学说和理论,我认为艺术是一个复杂的想象,既有精神的产品,也包括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品,艺术中必然会有技艺的成分,因此,所谓艺术,应包括美的艺术与使用的艺术在内。
2、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所谓“纯艺术”是相对于具有使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具体的说即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的艺术。
实用艺术与一般的造物的区别在于其审美性,即艺术性,凡是具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艺术性的造物都可以归为实用艺术之列。
纯艺术主要是精神性的,它虽然使用物质材料但这些材料只是构建艺术形象的基础;实用艺术主要是物质性的,他虽然也具有审美的或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力,但那却不是主要的功能,主要的功能是使用功能即他的物质功能。
纯艺术与实用艺术是艺术范畴中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从艺术的本质上看,纯艺术更多的体现了艺术本质的一面,而实用艺术即有艺术的一面又有非艺术的一面,它是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中介环节。
实用艺术是纯艺术进入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生活艺术化的必由之路。
实用艺术是艺术的本源,即艺术是从实用艺术中生发出来的。
3、人类实现对石器的第二步加工的意义
到早期智人阶段,人们终于开始和完成了对石器的第二部加工,这不仅在工具的制造史上、在改造客观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造人们的主观
世界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加工的产生,实际上标志着人类的设计能力有了提高和发展,人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人在上百万年的数亿次的实践中逐渐感觉和把握了一些有规律的东西,如对形、造型和对设计的认识,而人的美和审美意识也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滋生起来。
第二节造物与形态
1、造物
所谓造物,即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而进行的物质生产。
2、形态
造型的要素是形态,是一种符号;
造型是产品自身的外在形象和信息综合体,是产品的表征,形态因而是产品质量和造型质量的反应;
形态可以分为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两种。
3、造型
艺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造型,而利用相应的材料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为一定目的而创制的结构。
4、产品的形态一般分为功能形态、符号形态、色彩形态三类
(1)功能形态
所谓功能形态即产品的物质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式因一定的功能而生
成的,是由材料的相互关系而决定的。
(2)符号形态
我们把产品的所有外部特征都归为产品的符号形态,产品只有通过外
部形式才能成为人的适用对象和认识对象,发挥其作用。
(3)色彩形态
色彩形态是产品的色彩外观,是色相和色度的表象。
色彩形态不仅具
有审美性和装饰行,而且还具有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色彩形态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因为他是一种重要的形态,而
且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
5、结构的三个特点
层次性:机构的层次性是由产品的复杂程度所决定的,从整体到局部到细部
形成不同的层次性
有序性:有序性是指产品的结构都是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结构是因
一定的功能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各部分之间的组合与联系是按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规律性的建立起来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稳定性:所有的结构都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因为只有稳定才能有结构的存
在。
产品作为有序性的整体,其材料之间、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处在一种平衡态,这种平衡态是一直保持着的,它的存在与产品正常功能的发挥联系在一起。
第三节装饰艺术与设计
1、饰极返素
饰极返素如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是一种超然之境。
从建筑方面来看,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如德索时期包豪斯的校舍等现代建筑,摒弃了表面的装饰,与功能决定形式,即将装饰之美通过功能整体性的展现出来,使装饰结构化而不是表面化,这种无装饰的建筑追求的是淡美、归趣本真的境界,在装饰美学上具有典范的意义。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功能第一,追求现代玻璃、混凝土、钢铁材料的自然展现,靠结构展现其刑事之美、本质之美,而不是靠表面装饰。
这种追求与中国的艺术精神中追求的“饰极返素”的审美是相同和一致的。
在近现代,装饰作为装饰艺术而凸显后,装饰的意义已经从先秦时期那种道德的、哲学的审美理想的层次中淡出,表征着普通美术的实用性的功能和艺术范畴,这就形成了装饰的不同层次性,从表层装饰纹样到结构性装饰、装饰结构,从悦目、形式之美到对饰极返素的最高审美境界追求,装饰的存在和装饰的意义表现出了更大的丰富性。
2、装饰
在根本意义上,装饰是改变旧有的实物和就有的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
作为一种艺术方式,装饰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未要求,创造合乎人的需求、与人的审美理想相统一和谐的美的形式。
装饰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艺术的整合力,他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种艺术方式和艺术手段。
作为艺术形式,他可以是一种装饰纹样,一种标志符号,作为艺术方式或手段,他通过装饰的作用和操作,将装饰性物化或现实化。
3、装饰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
(1)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态。
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一装饰的出现为标志的。
(2)装饰的艺术构成了人类艺术发展的主线,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现代艺术发展的历史演变中也能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无论是与装饰艺术的
交流与整合,还是极力否定与排斥装饰,整个现代艺术的发展表明装
饰艺术是其发展的动力,使其变革的主要力量。
现代艺术设计的形成
与发展也是这样,虽然他以非装饰的极端方式另辟蹊径,但最终不是
排除了装饰,而是将装饰结构化,创造了装饰的现代新形势;
(3)装饰作为艺术是感性的,而结构常常具有理性的特征,在结构与形式因装饰而统和时,装饰实际上已经兼具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特征。
(4)从更深的层次上看,装饰的形式可以说适应和积淀着人类的视觉对于形式的感受经验,他以美的形式符号刺激和满足人类的感受,因此,
装饰艺术形式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人类视觉经验的反应和变化,视觉经
验的变化优惠要求其他视觉形式如绘画艺术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4、装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装饰是实用设计不可分离的内容和结构要素,无论是建筑、工艺还是现代设计都不可能与装饰无关。
现代建筑、使用设计对装饰的背离,实际上是一种艺术颞部的一种变革与调整,是自身整体的一种自我适应、更新与发张。
自我调整与变革,最终不是排除装饰,而是通过否定的方式找到更合理更具有时代性更具结构意义的装饰方式与形式。
5、现代设计运动各个阶段人们对于装饰的态度
P055最后一段——P058第二段,和设计史联系起来(重点)
6、装饰与结构的关系
在19世纪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即现代建筑结构未产生前,要改变旧的装饰的形式和结构是不可能的。
一定的结构决定一定的装饰形式。
传统建筑的结构决定了传统的建筑装饰形式。
只有改变旧的结构才能改变旧有的传统装饰形式。
如同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一样,装饰与结构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新的结构同样会出现相应的装饰形式。
7、后现代主义的起因
P058最后一段,联系设计史
8、后现代主义与装饰
后现代主义设计追求装饰的、历史的折中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中的折中主义风格起主导因素是装饰风格的综合于折衷,是多种历史装饰风格和形式的拼接、抽出、混合,即折衷构造,成为既有历史内涵又有新的其他因素的综合样式。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出现的装饰主义是与其追求的历史文脉和情趣联系在一起的。
它所采用的历史装饰样式从古希腊罗马样式开始到19世纪的各种历史样式都有,这些传统样式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符号性,而且还蕴藉这特定时代的历史温情与人文情怀。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装饰的运用,实际上赋予了装饰以新的时代意义,拓宽了装饰的层面,更新了装饰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