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英汉词典所见之语言接触现象

合集下载

【精品】语言的接触

【精品】语言的接触

【关键字】精品第八章语言的接触一、借词、意译词、仿译词1、借词:指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例如:(sofa)↓沙发↙↘新概念音义结合关系↓ ↓“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shāfā”与“某种坐具”两边有扶手的坐具“新概念”。

2、意译词:指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但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它。

例如:(cement)↓水泥↙↘水泥↓ ↓定中↘↙合成词3、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

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而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自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

例如:(blackboard)——黑板↙↘↙↘black board 黑板↓ ↓ ↓ ↓定中定中↘↙↘↙内部形式内部形式[′blækb ɔ:d] [xei55 pan214] 外部形式二、洋泾浜1、洋泾浜的含义洋泾浜(又称为“皮钦语”(pidgin),是当地人在与外来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

洋泾浜英语的基本词汇来自英语,并对其语音有所改造,语法则采用本族语。

例如:My no can.= I can not.Two piecee book = two books洋泾浜在世界很多通商口岸或国境接界处都出现过:洋泾浜法语;地中海沿岸口岸的“萨比尔”(Sabir)话: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混合。

查理斯·李兰德《洋泾浜英语歌集》•来叫克姆(COME)去叫谷(GO )•是叫也司(YES)勿讲拿(NO )•一元洋钿温淘箩(ONE DOLLAR )•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FOUR )•翘梯翘梯喝杯茶(HAVE TEA )•雪堂雪堂请侬坐(SIT DOWN )•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 )•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爷叫泼茶娘卖茶(FATHER / MOTHER )•丈人阿爸发音落(FATHER IN LAW )•You ask me, me ask who?Let me see see.•one car come, one car go, two car pengpeng, the people die .•We two who and who?•American Chinese not enough•Welcome your presence•Can you say Chinese?•I tomorrow go to Shanghai•To run business = Open.(营业中)三、克里奥耳语(creole)克里奥耳语也叫混合语,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的,成为唯一通用的交际语言。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接触ppt课件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接触ppt课件

• 汉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数度被一些经济、 文化上比较落后的民族所统治,但由于它在经济上、文 化上处于先进的地位,汉语在融合中总是被其他民族所 采用而成为胜利者。
• 语言的融合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这就是各民族人民必
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三、融合的类型
• 语言的融合的两种类型: • 自愿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在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 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比自己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的 民族的语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如:鲜卑族。
3.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其特点是用本民族语言的材 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也把它 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

借词、意译词的差异
仿译词
汉语早期的借词
• 中国“五四”运动以后和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中 国和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日益 频繁,新事物、新概念从欧美大量输入。这些外来的事 物、概念绝大部分在汉语里是用意译词来表达的,借词
• 两个或几个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当然需要一种共同的 交际工具。社会历史条件决定哪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 • A、经济文化的优势成为决定性条件。政治地位的高低 不起决定作用。如鲜卑、契丹、女真、满等民族的语言
被汉语所替代。
• B、各民族杂居的局面是融合的客观条件。(满语被融
合200-300年,蒙古语未被融合。)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 语言融合: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 族的共同交际工具。它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 生的一种语言现象。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 形式。 • 从历史上看,语言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促进人们的往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但在民族关 系和语言关系上来说,却是一个大融合时期。这种融合为 秦统一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汉民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汉以来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也清楚地说明了融合的历史进 步作用。

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 语音、语法成分的借用。 • (1)音位的借用。如:侗语中的不送 气音位,裕固语中复元音。 • (2)音节结构的借用。 • (3)构词规则的借用。 • (4)句法规则的借用。如:壮语中的 “限定成份+受定成份”。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 1)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 语言融合: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 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 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 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语言的换用、 语言的同化) • 语言的融合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 的基本形式。
“皮钦语”的特点
1)词汇量很小 2)语音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如: room——loom, all right——all light 3)语法规则十分简单 4)使用范围很小
洋泾浜
• 洋泾浜原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上海辟为 商埠以后,洋泾浜一带成为外国商人聚 集的地方。(Pidgin位于巴布亚新几内 亚。) • 中国对皮钦语的说法,指非正规学会不 登大雅之堂的外语。
混合语( creole克 里奥尔语)
• 在一定条件下,皮钦语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 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做为母语来学习, 这种情况下,皮钦语就发展为混合语。 • 如:海地(法语)、牙买加(英语)
• 特点:被孩子做为母语来学习使用。在
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口中扎下根,会扩 大词汇,严密语法,也许会变得和其他 语言一样完备。
日语借词例示
• (英)background——(日)【背景】はぃ けぃ——(汉)背景 • (英)specimen,sample——(日)【標本】 ひょぅはん——(汉)标本(《邵氏闻见 录》:“诊察有标本,治疗有先后”。) • (英)thought ——(日)【思想】——(汉) 思想曹植《盘石篇》:“仰天长太息,思想 怀故邦。”)

第六章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

第六章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

汉藏语系 印欧语系 高加索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亚语系 南岛语系
1.汉语语族
(1)汉语语支-汉语-八大方言
2.藏缅语族
(1)藏语支-藏语
(2)缅语支-缅甸语、阿昌语等
(3)彝语支-彝语、傈僳语、哈尼语、纳西语、
拉祜语、白语等
(4)景颇语支-景颇语
3.壮侗语族
(1)壮傣语支-壮语、傣语、布依语、泰国语、
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 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年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降爵黜位,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 之人。”
3.从影响的方式上,可分为口语型和书面型两类 。
Long time no see.
4.从吸收能力上分,可分为开放型和保守型。 英语吸收外来词语的能力很强,大多使用音译手
段。 保守型的语言对外来成分有一定的排斥力。
WTO、CPI 、GDP
世贸组织、消费者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
5.从境内外分,可分为境内影响型和境内外影响 型。
(telephone)、水门汀(cement) 2.意译 3.音意兼译 乌托邦(utopia)
借词进入到另一语言之后,时间长了就会有构词 能力。
Bar 吧 酒吧 饮吧 网吧
从历时的角度看,一种语言的外来词有不同的历 史层次。
葡萄、石榴、苜蓿、玻璃、狮子 菩萨、阎罗、僧、尼、和尚、塔 胡同、蘑菇 怎样区分新老借词?
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
语言接触
概念:语言接触是指不同民族、不同社 群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相互接触而引起的 语言交往、语言影响关系。
语言演变和语言变化有两个方面的来源:
1)常规变化:语言自身结构的矛盾、整合引 起的语言变化,来自语言的内部。

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

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

浅析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摘要: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就会在语言间产生语言借用,最典型的是词汇间的借用。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随着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巨大。

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逐渐增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越来越多的受到汉语的影响。

随着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日渐频繁的接触,英语与汉语间词汇的借用亦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从语源范围和类别、借入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各自的借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围绕语源、数量及其对语言本身的影响等方面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和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词汇借用;语言借用;语言接触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一、什么是借词借词是语言改变的自然过程,一种语言需要复制别的语言来增加字典里的新词,所以有了借词,就像一种“偷窃”(haugen,1953)。

借词就是一种复制(trask,1996)。

笔者通过前人的研究总结出:借词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当它们在接触的时候因为存在一种文化中另一种文化所没有的词汇或则为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入另一种文化而产生的词汇,即为借词。

二、借词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汉英借词现在的发展(一)借词产生的背景throughout its history, english has dad contract with many languages, resulting in varying degrees of change in the language.英语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中,从汉语以及其他语言吸收了大量的词汇。

公元十一世纪,诺曼底人从法国北部入侵,征服了英格兰。

诺曼底统治者成为英国国王,致使当时的法语成为英国上层阶级的语言。

在长达几百年法国人的统治下,大量的法语词汇涌入英语,尤其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中。

例如:government(政府),crime(罪行),enemy(敌人)等。

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

? 在吸收外来成分的时候,为了便于理解, 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方法。汉语中有相当一 部分这种类型的借词。现代汉语借用外来 词汇有多种形式。
? 1、音译+类名:
? ballet 芭蕾+舞 / sauna 桑拿+浴
? sardine 沙丁+鱼 / flannel 法兰+绒
? jeep 吉普+车 / pick-up 皮卡+车
古印度 汉代以后 蒙语 元代
佛 菩萨 罗汉 阎罗 和尚 魔 僧 尼塔
胡同 乌兰牧骑 站 蘑菇
藏 语 现代
哈达 扎西德勒
满 语 现代
萨其玛
? 中国“五四”运动以后和1978年中国对外 开放以来,中国和外国在政治、经济、文 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新事物、 新概念从欧美大量输入。这些外来的事物、 概念绝大部分在汉语里是用意译词来表达 的,借词的比重不大,除专有名词外,主 要集中在元素、化合物、药物、理化单位、 货币名称等比较专门的领域。
? 3.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其特点是用 本民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 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也把它的内部构成 形式也转植过来。
借词、意译词的差异
语 种 原词 英语 telephone 英语 microphone 英语 cement 英语 laser 英语 clone 英语 penicillin
借词研究的价值
? 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 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 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关于 古代的语音知识,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求助 于借词。 王力先生关于古音研究就提出了 借词的重要价值。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 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义上还得 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词语的借用数量 很大,它们的语音、语法特点也可能渗入借入语 言的系统而出现音位、音节构造、构词规则乃至 句法规则的借用。

语言接触角度下的英源外来词的发展

语言接触角度下的英源外来词的发展

语言接触角度下的英源外来词的发展作者:张洁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7期内容摘要:英源外来词是英汉语言长期接触、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类具有较强社会功能的词汇。

本文从英汉语言接触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分析英源外来词在汉语的语音系统、词汇构成以及语用场合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影响英源外来词在汉语中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关键词:语言接触英源外来词汉语社会因素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任何一种语言在演变、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上跟其他语言发生接触,因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某个语言是完全孤立于其他语言的情形下发展起来的。

语言接触常常导致语言发生演变,语言学家通常把这种演变称之为“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contact-induced change)”[1]。

随着英语的广泛使用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英汉语言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这种语言接触必然会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产生影响,引发语言演变,其中最典型的产物就是英汉语言接触中的英源外来词(loanwords from English)。

一、语言接触下的英源外来词(一)语言接触及影响语言接触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它是指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往来使不同语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现象[2]。

语言接触会产生语言影响,但接触双方互相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必有一方对另一方施加的影响大,形成施受关系。

通常施加影响的一方称为施语,接受影响的一方称为受语[3]。

英汉语言接触中,英语对汉语语言系统产生一定影响,那么英语就为施语,汉语为受语。

从语言的内部结构来看,语言接触一般会对语言系统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产生影响,而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要素,不易发生变化,词汇是最活跃的要素,最能动态地映射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因此语言接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

(二)英汉语言接触中的英源外来词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实际上是一种词的借用现象,从英语中借用过来并带有英语语言固有的特征,因此也叫英源借词。

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

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

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汉语作为世界上最数量庞大的语系之一,世界上绝大多数中国人使用汉语作为其书写和日常交流语言,而汉语在古今中外的演变史更是十分有趣。

像几个主要方言系统的形成以及其中的语言接触和衍生的语法变化,都是汉语发展史探究的有趣话题。

从汉语的文献史中可以看出,汉语从西汉以来,一直是以汉语的文稿、书面文化和方言语言来表现的。

汉语的文献史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让我们研究其发展史,而从汉语的文献史中流露出来的语法变化,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汉语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在汉语语法史中,有很多因素促成了汉语的发展。

不同方言系统中不同方言的交互接触,是汉语语法变化最重要的一项原因。

汉语语法发展历史上,汉语本就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方言系统,比如古汉语、南方的客家话、西北的回族话等,这些不同的方言系统之间的交流接触,就构成了汉语语法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当古汉语和客家话以及回族话的接触,就造成了汉语语法中一些重要的变化,比如古汉语中的虚拟句式就在这种语言接触中衍变出来的。

另外,文化的传承也是汉语语法变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会推动汉语语法变化的发展,而且会把该语法变化直接纳入汉语文化的传承中。

例如,在西汉的魏晋时期,有大量的著作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语言习惯,这些文化和语言习惯都促进了汉语语法的一系列变化。

比如,大量研究表明,在魏晋时期,汉语普遍采用了文言文形式,也就是复杂句式的形成。

汉语语法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接触带来的技术变化及西方语言文化特征的影响。

随着与汉语语言系统外的其他语言系统的不断交流接触,汉语也受到外来语言系统影响而改变。

比如,考虑到西方语言文化的特征,有些汉语语法成分如介词和连接词,也有可能在受到外来文化特征的影响而出现变化。

汉语语法史上,语言接触与当地文化的传承以及技术变化等多种因素,都对汉语语法变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的接触,尤其是不同方言系统之间的语言交流,是汉语发展史演变的一种重要原因,也为汉语语法发展注入了活力。

语言的接触讲析

语言的接触讲析

语言的接触讲析一、语言随着社会的接触而接触社会与社会之间会以各种形式接触,例如文化交流、商品贸易、移民、战争。

随着社会的接触,不同社会所使用的语言也会发生接触。

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结果。

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双语现象、语言的转用、语言的混合等,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二、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

只要有社会的接触,就会有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其中词语的借用又是最常见的。

(一)词语的借用借词与意译词不同。

例如:英语原词汉语借词汉语意译词ink 因克墨水bank 版克银行science 赛因斯科学democracy 德谟克拉西民主telephone 德律风电话借词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按照本族语言的构词规则构成一个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借过来。

意译词只借义,不借音。

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

例如:英语原词汉语仿译词football 足球blackboard 黑板railway 铁路Oxford 牛津horsepower 马力Iceland 冰岛仿译词也是只借义不借音。

但与其它意译词不同的是,仿译词不仅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把外语原词的意义借了过来,而且把外语原词的构词方式也借了过来。

仿译词都是合成词。

不同语言吸收借词、意译词和仿译词是有差异的。

有的语言喜欢借词,例如,英语和日语。

据统计,英语中借词大约占了50%,其中大多数又都借自法语。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王威廉在海斯汀之役中击溃英吉利军队,在英国建立了王朝,法语成了国家、宫廷、教会的语言。

在这一时期,法语对英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英语从法语中借用了大量词语,一直沿用到现在。

例如,state people nation 等等。

日语也喜欢借词。

日语中借词也占了半数以上,隋唐时借自汉语的词比较多,明治维新(1868年)之后,借自西方语言的词比较多。

汉语不大喜欢借词,比较喜欢意译词。

语言学概论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语言学概论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料和规则构成新词,只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
进来。



语种 原语
借词
意译词
英 telephone 英 bank
英 piano 英 ink
德律风 版克
披亚诺 因克
电话
扩音器
英 microphone 麦克风
银行
钢琴 墨水 火箭炮
英 cement 士敏土,水门汀 水泥
俄 катюша 喀秋莎
一、语言联盟与社会

“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指一 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 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
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
心词根彼此不同。

汉语,我国南部的侗台、苗瑶语族诸语言,藏缅语 族的部分语言和境外东南亚地区属于南亚语系的越 南语,属于侗台语族的老挝语、泰语等等,在语音、 语法的结构类型方面十分类似,据研究这也是语言 接触造成的语言联盟。
二、系统感染

“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
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
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
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比如声调,历史上常与汉语居住在同一区域的彝、 缅等民族语言有声调,而藏语却有许多方言至今仍 没有声调。

与汉语接触密切地区的一些民族语或它们的方言还 借用汉语的语法规则。如: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语的借
用。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洋泾浜”语和“混合语” 。

英汉语言接触中借词的历时和共时研究_刘富利

英汉语言接触中借词的历时和共时研究_刘富利

收稿日期:2008-03-06作者简介:刘富利(1974 ),男,河南宜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英汉语言接触中借词的历时和共时研究刘富利(西南大学 外语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首先简要分析了英汉互借词汇的定义、分类和历史过程,然后着重论述了双方在相对数量、语言形式、转借途径和语义场域这4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指出了这些差异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文化心理、以及语言本身的一些特点。

关 键 词:借词;语言接触;历时;共时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8)05-0138-03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以至于战争侵略,都必然会引起语言的相互接触。

而语言接触的结果之一就是词语的借用,这是因为在语言诸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具文化特征的。

1 语言接触中的借词定义及范畴在 郎文应用语言学词典 中,借词被定义为 来自一种语言而用于另一种语言的词或短语 [1]。

在这个定义之下,我们援引Einar Haugen 对借用过程中 输入 和 替代 所做的区分[2]。

如果借词与原词十分接近,那么则认为原词被 输入 了某语言;如果借词与原词并不十分接近,那么则认为原词在另一语言中被某一相似的词所 替代 。

Haugen 从词素替代和音位替代两方面分析,将词汇的借用分为3类:1)纯借词(loan word),即直接从外语引进的词,这类词的词素是输入的,音位或无替代或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2)混合借词(loanblend),即把本族语的形式跟从外语借来的成分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复合词或短语,混合词有部分的词素输入和部分的词素替代;3)译借词(loan translation)或摹借词(calque),即把外语里一词的意义移植过来,用本族语的语素来构词,从而具有完全的词素替代。

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之间借入了不少词汇。

就英语里的汉语借词来说有纯借词如silk(丝)、litchi(荔枝)、gin -seng(人参)、oolong (乌龙茶)等;混合借词如silk worm(蚕)、stain wood(缎木)等;译借词或摹借词如beancurd(豆腐)、tea -house(茶馆)、redbean(红豆)等。

第六章 语言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语言学概论PPT 教学课件

第六章  语言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语言学概论PPT 教学课件

目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本族语言和汉 语并用的双语人口超过民族总人口50%的, 有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京族、仫佬族、 裕固族、柯尔克孜族、保安族、羌族、壮 族、撒拉族、布依族、白族、东乡族、黎 族、纳西族、基诺族、鄂伦春族等17个民 族。
三、语言的转用(语言融合)
语言转用: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 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种民 族语言的现象,即一种语言排挤或替代其 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英语借词的情况
牛肉 ox
beef(boeuf)
猪肉 pig
pork(porc)
羊肉 sheep mutrmy art beauty country color fruit people science table ……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语从外部借用了许 多词汇。
外国人根据中国人发business一词的发音,给 这种混杂语言起了个学名叫pidgin(皮钦语)。
如今,洋泾浜语或皮钦语已成了语言学上的一 个术语,专指那些与中国洋泾浜英语性质相同、 由不同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洋泾浜语都是在某一外来语言的基础上,进行 一定的简化,并经过当地语言的适当改造而形 成的产物。
宜家
IKEA
伟哥
Viagra
汉语与朝鲜语、日语之间借词的情况
朝鲜语:“汉字音”(用朝鲜民族语来 读汉语的字音)
日语: (1)“吴音”(从东南沿海地区借去)
“汉音”(从中原地区借去) (2)日语从汉语借去的词,后来又被成批地
借回汉语中来。
汉语原有的词,日语借去后表达新概念,而汉 语又从日语中借回来。例如:经济、交通、革 命、教授。
语言转用的社会条件
语言的融合与民族(部族、部落)的融合密切 相关。

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

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

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中国的语言环境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都是多元的。

在古代,不同的社会、商人、政府官员和民族都会经常进行贸易和活动,由此形成了一个由许多邻近语言共同主导的语言环境。

古代汉语经历了语言接触和混杂,这种混杂使得各种语料考古学研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本文将就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进行探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语法的演变历史。

首先,我们需要讨论汉语的语言接触情况。

古代汉语的语言接触在某些方面非常复杂。

除了汉语本身外,其他中国语言,如满语、蒙古语、哈萨克语等,也在汉语中留下了一些影子。

此外,汉语也受到近邻语言文化的影响,如日语、越南语等。

这些语言文化的渗透会引起汉语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一些变化。

例如,汉语的词汇中出现了受其他语言文化影响的词汇,如“酒”源于日语“さけ”,“茶”源于越南语“茶”;汉语语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如蒙古语中的补语助词“若”在汉语中发展成新的语法功能。

其次,我们来讨论汉语语法史上的语法变化情况。

古代汉语语法变化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词性变化,比如原古代汉语中的形容词性语词变成动词性语词;二是形式上的变化,如名词演变成助词;三是语义倾向变化,如本来指“某一细微之物”的变成指“广泛的东西”;四是句法变化,如最初只能用以表“自叙”主意的宾语从句发展成表“自动”的被动句结构。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古代汉语语法史上受语言接触影响的演变情况。

古代汉语受语言接触的影响表现为词汇的引入、语法的变化以及句法的发展。

这些改变使得汉语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从而丰富汉语的表达功能,也使得汉语的结构更加有工整的秩序。

因此,得益于语言接触,汉语才可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维持它独特的文化传统,并将汉族文化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是极其复杂的。

汉语受到其他语言文化的影响后,语法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汉语的流行以及其独特的文化传统,都与古代语言接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课件

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课件

• 思想、详细、资本、演绎、劳动 • 哲学、主观、共产、归纳、经验、体操
• 2.语音
• 新音位旳借用。 •f • 增长新旳音位结合方式。 • fo(佛)
• 3.语法
• 欧化句式 • 一种幽灵,一种共产主义旳幽灵,在欧洲徘
徊……
• 两种语言里相同、相同旳要素是不是都 是语言接触旳成果?
• 两种语言里相同、相同旳要素旳起源 • 1)同源 • 2)语言接触 • 3)语言类型学
知女直纯实之风,至于语言文字,或不
通晓,是忘本也。汝辈当体朕意,亦当 遵朕教诫也。”《金史》
• 二、类型
• 1)整体转用型 如,我国旳回族。 • 2)局部转用型 如, • 居住在国外旳华侨,有旳转用了本地旳语言; • 蒙古、维吾尔族因历史上迁徙等原因,出现了
少部分人转用别旳语言: • 云南通海地域旳蒙古族转用了彝语; • 湖南桃源、常德旳维吾尔族转用了汉语。
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
• 语言接触
• 概念:语言接触是指不同民族、不同社 群因为社会生活中旳相互接触而引起旳 语言交往、语言影响关系。
• 语言演变和语言变化有两个方面旳起源:
• 1)常规变化:语言本身构造旳矛盾、整合引 起旳语言变化,来自语言旳内部。
• Who(whom),which,what,that(疑问代词兼 关系代词)。
• 三、从语言构造旳特点上来看濒危语言 • 濒危语言旳特点: • 1)固有成份旳再生能力大幅下降,语言旳发
展主要靠借用。 • 2)语言旳语音、语法、词汇发生了较大变化,
侵入到语言旳关键成份。 • 3)借用成份与本族语并存,而且借入语占据
了上风。 • 4)转用成份破坏了固有成份构造旳系统性和
同一性。
• 1)在瑞典、荷兰等国,许多人除掌握本国语 言外,还兼用英法德等国语言;

语言接触对中古英语演变的影响

语言接触对中古英语演变的影响
督教 。

、古英 语 ຫໍສະໝຸດ 期 公元 4 4 9年 , 盎 格鲁 一撒 克逊 人人 侵英 格兰 。盎 格鲁 一撒 克 逊 人来 自今 天 的德 国北部 和 丹 麦南 部 , 使 用 的语 言是 古 日耳曼 诸语 言 中 的西 日耳 曼语 支 的盎格 鲁 一撒克 逊方 言 , 这种方 言被 称为 古英语 。 古英语 的主要 特点 , 一 是词 汇量 有 限。古英 语 保存下 来 的 大多 是单 音 节 词 , 这 些词 是 现代 英 语最 常 用 的 基 本 词汇 。二 是语 法 ( 词 法 和句 法 ) 复 杂 。古 英 语 的性 、 数、 格繁杂 , 属 于 典 型 的综 合 性 语 言 ( i n l f e c t i o n a l l a n —
态, 没 有外来 语 言接 触 的社会 环境 , 所 以古 英语 在维 京人 ( V i k i n g s ) 征服 之 前基 本保 持 大迁 徙 初期 的低地 德 语
特征。 二、 中古 英语 时期
1 . 中古 英语 的第 一 次演变 中古 英 语与 现代 英语 相近 , 而 与古英 语截 然不 同。导致 这一 变化 的原 因是 始于 7 8 7年 的北 欧海盗 入 侵 和 1 0 6 6年 的诺 曼征 服 。这 两次外 族入 侵 和征服 奠定 了英 格 兰 民族 主体 , 并 使其最 终确 立 了民族语 言 。 北 欧海 盗来 自斯 堪 的纳维 亚半 岛 的丹 麦 、 挪威和瑞典 , 这些 北 欧海 盗 被盎 格鲁 一萨 克 逊 人 称 为维 京 人 。 8 7 8年 5月 , 威 塞 克斯 国王 艾尔 弗 雷 德 大 帝率 军 与北 欧 海 盗 在 英格 兰西 南 部 的艾 丁顿 ( E d i n g t o n ) 决战 , 史 称 “ 艾 丁顿 之战 ” ( B a t t l e o f E d i n g t o n ) 。战后 , 北 欧海盗 退 到英格 兰东 北部 地 区 , 北 欧海盗 的 国王格斯 鲁 姆 ( G u t h .

14第七章 语言接触与语言影响

14第七章 语言接触与语言影响
第七章 语言接触与语言影响
一、语言接触
例如:皮钦语
(Language contact)
皮钦语 (Pidgin,又译 “洋泾浜语”)是17世纪以 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 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接触 现象。
当时的皮钦语比较 集中地出现在哪些地方? 哪些人是其典型的使用 者?
(1) 概况
• 主要出现在广州、香港、 上海等口岸城市。 • 使用者主要是英美商人 在中国的雇员或佣人, 以及与他们有商贸往来 的中国商人。
标准英语:
• I am going upstair. • He has gone downstair. • I'll come in the afternoon.
请你模仿洋泾浜英语 造句。
(3) 皮钦语的特点 皮钦语的语音经过 当地语言音系的改造, 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 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 迹。
• 5、“布薯仔真系唔好彩,佢老 窦卖咸鸭蛋啦。” 小布他父亲 怎么了? A.过世了 B.走私鸭蛋 C.攻打伊拉克 D.中奖了
• 6、请为下文中的四个“水”选 择正确的解释: • 顾客甲同顾客乙讲:“天时暑热, 身水身汗。整支嘢饮咍” 铺头老世:“要水啊?边只牌 子?......喂,踱水啦!望咩望, 你以为你乜水啊?!” A 矿泉水 B 汗水 C 谁 D 钱 • BADC
• • • • • •
MBA NBA DIY GRE IT BBS
• 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NBA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 • DIY (do it by yourself) • GRE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栏系统

语言学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语言学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广州话里有一些例外,如:楷、亏、坤、旷、 启、窍、却、驱等少数字仍读[ k‘ ] 。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演变呢?
我们可以从语流音变的同化、异化角度入手 来考察这个问题。古代念[ k‘ ] 的齐、撮字为 什么在北京、上海变成[ ʨ‘ ] 了呢?
舌根音在[i]/[y]前的腭化。
然而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倾向,并不是必然的 结果。所以福州与梅县没有发生这种变化。 而广州又是另一种变化方式。古代[ k‘ ] 声母 的开齐撮字为什么在广州话中变为喉音[h]呢?
坐,烘山芋叫扑铁秃(potato)……”
范敬宜先生说到过几个“洋泾浜”例子,如: 外国主人回家,见玻璃窗打碎了,问仆人缘 故,仆人很流利地用“洋泾浜”回答: “inside吱吱吱,outside喵喵喵,glass克 郎当!”洋主人一听便知是猫抓老鼠闯的祸。
洋行老板让中国司机到大光明买电影票,司 机空手而归,说:“Manmountainmansea, todaynoseetomorrowseetomorrowsee, samesee(人山人海,今天不看,明天看, 明天看,一样看)。”这些自造的临时用的 “洋泾浜英语”外国人都是听得懂的。
2、混合语的产生和发展:
混合语的产生也和17世纪后的殖民主义有关。 它主要出现在非洲、美洲某些地区殖民统治 者的种植园里。种植园的劳工来自彼此不能 通话的不同部落,他们不仅与殖民者之间没 有共同语言,他们之间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 通话。因此,洋泾浜化的殖民者的语言就成 了当地唯一的共同的交际工具。这样,随着 来自不同部落的劳工相互通婚,这种语言就 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洋泾浜就发展成为混 合语。
a/e/i这三个字母在现代英语中都有不同的读
音。比较拼写法和现代读音可以了解语音发 展变化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英汉词典所见之语言接触现象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早期英汉词典是反映当时语言接触现象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词典中的关键词和内容,探讨早期英汉词典所见证的语言接触现象。

早期英汉词典中出现了许多与语言接触相关的关键词,如“语言接触”、“双语现象”、“词汇借用”等。

这些关键词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语言接触现象的基本概念。

早期英汉词典中的语言接触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相互渗透,即英语中存在大量来自汉语的借词,如“kung fu”、“tofu”等,同时汉语中也存在来自英语的借词,如“威士忌”、“麦克风”等。

这种词汇相互渗透的现象反映了两种文化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的相互影响。

早期英汉词典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音译词,即用汉语拼音转写英语单词的发音,如“沙发”、“坦克”等。

这些音译词的出现,既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与融合,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交流与时代背景。

早期英汉词典中的语言接触现象还体现在对英语词汇的注释上。

由于受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限制,许多英语词汇无法用汉语准确表述,因此早期英汉词典中的注释方式也呈现出多种特点,如采用意译、补充说明、例句说明等。

双语现象是指同一社会或同一群体中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

在人类语言发展中,双语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接触现象。

在早期英汉词典中,双语现象主要表现在对英语词汇的汉语注释上。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文字、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很多英语词汇无法直接用汉语表达,因此需要采用意译、补充说明、例句说明等方式进行注释。

这些注释方式既体现了当时英汉双语使用者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反映了双语现象在语言接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词汇借用是指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借用词汇的现象。

在早期英汉词典中,词汇借用现象主要体现为英语对汉语的借词以及汉语对英语的借词。

英语对汉语的借词主要出现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应词汇表述的抽象概念或外来事物上,如“风水”、“阴阳”等。

这些借词丰富了英语词汇,也促进了英汉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汉语对英语的借词则主要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业术语,如“电脑”、“股票”等。

这些借词的引入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体系,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与交流。

早期英汉词典所见之语言接触现象是英汉两种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通过研究这些词典,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语言接触对人类语言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双语现象和词汇借用作为语言接触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人类语言的交融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语言接触现象将更加频繁和复杂。

我们应该继续和研究这些现象,为语言的交融与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语言接触是指两种或多种语言在交流过程中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尤为显著,人们往往需要接触并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语法和词汇。

针对语言接触问题,本文采用三段两合论的方法,旨在深入探讨语言接触的三个阶段及其相互作用,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形式接触是语言接触的初级阶段,主要涉及语言形式的交叉和融合,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例如,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与其他语言的接触过程中,借用了大量其他语言的词汇,如汉语的“kung fu”、“tofu”等。

同时,英语也影响了其他语言的形式,如法语中的“le week-end”、“le shopping”等。

这种形式接触反映了语言的动态性和包容性,是语言发展和演变的重要方式。

内容接触是语言接触的中级阶段,主要涉及语言所承载的文化、风俗、价值观等方面的交叉和融合。

例如,中国的“功夫熊猫”电影系列在向全球推广的过程中,既展示了中国功夫的魅力,又传递了西方崇尚自由、个性张扬的价值观。

这种内容接触可以深化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深度融合是语言接触的高级阶段,主要涉及语言的相互转换和交融,包括语言的本土化、标准化、普及化等方面。

例如,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官方语言为英语,但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汉语方言和马来语。

新加坡政府倡导“新加坡式英语”,将当地常用的词汇、语法和口音融入英语,使其更符合当地人的使用习惯。

这种深度融合可以促进不同语言的共生共荣,为跨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三段两合论是一种全面、系统地探讨语言接触问题的理论方法。

通过将语言接触分为形式接触、内容接触和深度融合三个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特点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三段两合论不仅适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影响,也适用于同一语言内部不同方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影响。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三段两合论的研究范围,将其应用于研究不同领域的语言接触问题,如国际交流、语言政策、语言教育等。

可以深入挖掘各阶段中隐藏的语言规律和发展趋势,为跨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更多启示和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的原型释义模式构建,以满足双语学习者的需求。

我们将介绍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的现状和需求;接着,我们将提出原型释义模式的构建方法;我们将通过实验验证该原型的效果,并讨论未来的改进方向。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汉双语学习者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双语学习者需要一种工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两种语言。

因此,英汉双语学习词典应运而生。

然而,现有的英汉双语学习词典往往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释义模式来提高词典的质量和实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的原型释义模式。

这种释义模式注重词汇的关联性和文化内涵,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词汇。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构建原型释义模式:1)词汇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将从英汉双语语料库中收集词汇,并对这些词汇进行分类和整理。

2)词汇关联性的分析:我们将对收集的词汇进行关联性分析,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和区别。

例如,我们将分析英语和汉语中同义词、反义词和上下义词之间的关系。

3)文化内涵的标注:我们将对每个词汇进行文化内涵标注,以反映其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一些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中的用法可能存在差异,我们将对这些差异进行标注。

4)构建释义模式:我们将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构建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的释义模式。

每个词条将包括以下内容:词汇的英文和中文形式、词汇的关联性分析、文化内涵标注以及例句等。

在构建释义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语料库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我们使用语料库分析技术对英汉双语语料库进行预处理、词性标注和句法分析等操作。

然后,我们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词汇的关联性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分析。

我们结合手动标注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的释义模式。

为了验证英汉双语学习词典原型释义模式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释义模式在帮助学习者理解词汇的关联性和文化内涵方面表现出色。

与传统的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相比,该原型释义模式在提高学习者的词汇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当然,尽管英汉双语学习词典原型释义模式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语料库规模,以提高词汇覆盖率和释义质量。

我们还可以考虑集成其他语言技术,如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体验。

英汉双语学习词典原型释义模式的构建为双语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

通过深度分析词汇的关联性和文化内涵,该释义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词汇理解和应用能力,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学习需求。

未来的改进将进一步增强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的实用性和性能,为学习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本文将以《汉英英汉武术词典》中的术语英译为主题,深入探讨其翻译原则、方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展示。

让我们了解一下《汉英英汉武术词典》的背景。

这部词典是由国内外武术专家和翻译工作者共同编纂而成,旨在为武术爱好者、研究者以及翻译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准确的武术术语英译词典。

在进行术语英译时,编纂者们不仅考虑了术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注重保持武术文化的独特性。

准确性:确保英译的准确性,忠实于原意,不产生歧义。

规范性:遵循国内外武术界通用的翻译规范,确保英译的标准化。

可读性:考虑英文表达习惯,使译文流畅自然,易于理解。

文化保留:尊重原词的文化内涵,力求在英译中保留武术文化的独特性。

直译:对于一些直观、简单的术语,直接按照字面意思进行英译。

意译:对于一些含有文化背景或深层含义的术语,采用意译的方式,完整传达原词的含义。

音译:对于一些无法直接英译的术语,采用音译的方法,保留原词的发音。

形译:对于一些图形或图像术语,采用形译的方法,用英文描述其形状或寓意。

文化差异:武术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些术语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导致文化失真。

语义模糊:某些术语的含义较为模糊,容易引起歧义。

缺乏标准化:由于武术术语的多样性,有时会出现同一个术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英译的情况。

加强跨文化交流:通过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寻找适当的英译表达方式,以保留武术文化的独特性。

明确术语含义:加强对武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明确术语的含义,避免歧义。

推进标准化:在遵循现有翻译规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武术术语的标准化,形成统一的英译标准。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汉英英汉武术词典》中术语英译的解析。

例如,“太极拳”是武术中的一种经典拳法,其英译为“Tai Chi”。

在这个例子中,“太”被直译为“Tai”,“极”被音译为“Chi”,整个术语保留了其在汉语中的发音和含义。

同时,这种翻译方法也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易于被英语使用者理解和接受。

再比如,“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身心锻炼方法,其英译为“Qigong”。

在这个例子中,“气”被直译为“Qi”,“功”被音译为“Gong”,完整传达了原词的含义。

这种方法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原词的意思,还保留了其在汉语中的特有形式。

《汉英英汉武术词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武术术语英译平台,为武术的国际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这部词典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术术语的英译方法,推进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武术术语英译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为武术走向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商务信函已经成为国际商务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以英语和汉语为研究对象,对英汉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英语商务信函的用词准确、专业,且大量使用缩写和简写。

其中,用得最多的可能是“Dear Mr./Ms./Mrs./”,“Yoursfaithfully/Sincerely”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