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节日活动一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伯族节日活动一览
锡伯族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锡伯族和其他民族一样,也有着许多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西迁节(俗称“四一八节”)和抹黑节。想要更多地了解锡伯族文化,就先跟随世界风俗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他们的节日活动有哪些吧!
西迁节(又称“四一八节”)
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这是二百余年来锡伯人民的传统节日,纪念一部分锡伯族西迁祖国西北边疆的伊犁地区,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又有怀念亲人之意。2006年锡伯族“西迁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64年4月18日,沈阳等地的锡伯族官兵及亲属共3275人受朝廷调遣,去新疆屯垦戍边。历经了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才来到伊犁河畔建立新家园。西迁官兵出征的前一天,西迁官兵及家属与送行父老兄弟姐妹亲戚故友齐集在太平寺“锡伯家庙”,共进了离别饭,共饮了离别酒,为戎装西迁的同胞饯行。从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锡伯村屯,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
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锡伯族同胞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赶庙会,唱山歌,举行各种文体活动。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月节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这天,收回“喜利妈妈”。为了送“喜利妈妈”还位,用荞面和成面团再用刀削成不规则形的面片,
名叫“荞面特合勒”。下锅煮熟后,拌红糖吃。近族各户男女老少都去叩头,吃荞面片。家家户户用灶塘中的灰,从井台撒到家门,撒成一条较宽的灰道,叫做“领龙”(或“引龙”)。
抹黑节
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不之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走向大街伺机抹黑的对象。
闲不住的年轻人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取闹。遇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跪地施礼请安,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脱脸上不被抹黑的,此时姑娘们也毫不畏惧,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
锡伯族的“抹黑节”据传说,锡伯人民因苦于小麦黑穗病之害而演变出这一独特的节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阳未升起之时,锡伯族群众就要用预先准备好的锅底黑灰往脸上涂抹。
亲朋邻居不相互串门,子侄辈首先给老人跪下,用锅灰往其前额点一点,然后,平辈之间相互乱涂,直到一个个都成为黑脸蛋为止。只有青年妇女不提倡脸上抹黑。这一习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爷开恩,不要让小麦染上黑穗病。
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节”。这一天农户家向粮仓焚香礼拜,在粮囤里插上香,周围洒上灰圈,以避邪,求丰收。
祭地节
祭地节是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耕开始前选日进行。节日这一天,每家选择一头肥猪,在自家后院设置的祭坛上,先用清水浇猪身,家长烧香在猪身上晃三下,口念着祝词,面向西天行跪拜礼,祈求地神和天神保佑人畜两旺,喜获丰收。
然后宰猪,将猪血洒在鬃毛埋进土里。在把猪头煮成半熟品供在祭桌上。如果节日的这天或隔日下于,那么这年就是丰收年吉兆。如
果节日这天或隔日刮大风,那么这年可能是灾年的凶兆,就要到祈年树下祭拜地神和天神,祈求消灾灭难。
抢千烛
抢千烛,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举行。接前各家各户开始准备做烛。烛是一种特殊的用面和清油做成,做好后送到指定的庙里。烛的数量不限,然后有喇嘛将烛排好,庙里做一只特大的烛放在中间向着月亮,周围是各家送的小烛象征群星。
十月节
锡伯族称“专拜依车”,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又称“下元节”。为缅怀祖先,每年这一天也要上坟将用纸叠成的衣、裤一起烧化,谓之“送寒衣”。
锡伯族春节
锡伯族的春节大致与汉族春节类似。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晚间送灶王上天,报人间吉样,称为“祭灶”。到除夕之夜,换以新灶王神像,名曰“迎灶”。除夕,即腊月三十(或二十九),锡伯族家家杀年猪,炸果子、烙年悖悖、蒸供馒,做各种佳肴。午后请出各种神祖之像,如“喜利妈妈”和家谱等,摆设祭祀供品;男家长携子孙,带纸钱、木铣上坟地,将坟堆上积雪打扫干净,回来之后在大门口摆设饭桌,祭祀祖宗,全家叩头,然后进屋吃团圆饭。
这天锡伯族在外的亲人都要回家过年;已出嫁的姑娘,不许在娘家过年,除夕晚上点长明灯,所有房间、马厩、磨房、碾房、仓房等都点上油灯、蜡烛或灯笼,使室内外灯火通明。天黑后拜年“辞旧岁”。半夜子时(11时至1时)俗称“诸神(新神)下界”,家家在院中摆供纸画天地码子(神位),插于香斗上(斗内装满高粱,口上糊上红纸),中间插上整股香。供奉干果,焚香燃烛,鸣鞭炮。
锡伯族全家男女长幼,都穿新衣,向神位叩拜,叫做“接神”。“接神”后煮饺子吃,饺子叫“元宝”,饺子汤叫“元宝汤”。吃完饺子,男子到村庙中焚香叩拜,叫做“行香”,“行香”完了才能回家睡觉,也有彻夜不睡者,谓之“守岁”。说一夜不睡,精神一年。初一天不亮煮饺子,全家团聚欢度新春佳节,之后晚辈向长辈请安叩
拜,全族互拜,叫做“迎新年”。正月初一到初五,锡伯族在神祖像前焚香,每日早、午、晚焚香三次,焚香人要向神像行叩拜礼。大年初一、大年初三、大年初五锡伯族早晨吃饺子。
正月初二、正月初四锡伯族早晚吃米饭、炒菜、白肉片、血肠等。锡伯族人吃“火锅”,除用猪、羊、牛肉外,还用野鸡肉、抱子肉、鹿肉等,菜类还放大量切得细的酸菜、细粉,也有用蘑菇下锅的。这几天内锡伯族忌讳将屋内灰土污水倒在外边。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亲戚朋友不往来串门。初二、初三、初四,锡伯族家家多吃节前准备好的食品如饺子、白面豆包、钻面豆包、勃面饺子、勃糕等。正月初六,俗称“出行日”。农村锡伯族各家男女都骑马驾车,按占卜吉利的方向飞驰,来到有横道的路上,锡伯族全家人下车下马,撮土烧香,鸣放鞭炮,向四方叩拜,然后返回,这叫“出行”。所有人等,在“出行”后,方可出门办事、谋生或寻亲访友。
正月初七,俗称“人日”(从初一开始,顺序排列为: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等)。这天天气晴朗锡伯族则认为人们全年吉祥如意;天气阴晦,锡伯族则认为全年不利,有病有灾。这天锡伯族要吃饺子,吃年糕,下面条,意味着年高寿长。
锡伯族清明节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一般在农历三月过一次,但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的锡伯族人每年要在农历三月和七月过两次清明节。过节时,锡伯族人分别用鱼和瓜果祭供,所以分别称为鱼清明和瓜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