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7 生物资源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资源调配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资源调配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资源调配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2020年7月20日,TBM1标隧洞的全线贯通,标志着大水网中部黄工程201km的总干线全线贯通。

中部引黄工程99%为地下工程,其中隧洞建设总长度501.5km。

下图为引黄入晋调水工程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部引黄调水工程采用隧洞调水的目的是()①减少蒸发①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①改善沿线生态环境①保障水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沿线所建的多个水库对引黄入晋调水工程的主要作用是()A.使调水总量增加B.增加落差,自流输水C.维持生物多样性D.调节输水量的变化陕西省水资源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地处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陕南汉江流域的约四分之一。

正在建设中的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长约98公里的自流输水隧洞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流域形状D.海拔高度4.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采用自流输水隧洞有利于()①节约投资成本①缩短建设周期①降低运营成本①克服地形屏障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引江济淮工程(下图)是我国继南水北调、三峡水利枢纽之后的又一项壮举。

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按照国内输水工程的经验通过地下隧洞“下穿”输水,而是将原淠河总干渠载弯取直,建设了一座从引江济淮主河道凌空而过的渡槽水桥,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5.输水线路经过巢湖的原因是()A.接受巢湖补水,增加输水量B.利用既有水道,减少建设难度C.利用巢湖净水,提高北调水质D.连接沿岸城市,发挥供水作用6.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采用“下穿”方式的原因是()A.技术难度大B.地质条件复杂C.建设成本高D.工程作用受限松花江流域河川径流408亿立方米,而辽河上游西辽河仅存干涸的故道,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危机。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之特有物种-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之特有物种-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

典型例题
1.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
A.1月,海拔1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000米以上 拔1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000米以下
D.10月,海
2.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
A.天敌多,食物少 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此分割
典型例题
【答案】1.C
2.D
3.D
1.读霸王岭的气候资料可知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10月为雨季,11-次年3月为旱季。材料有信息“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 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因此1月为旱季,1月降水量最小,长臂猿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 ,A错误;7月为雨季,7月降水量最大,长臂猿多在海拔1000米 以下, 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与雨季交换季节 ,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不确定,BD错误。
(1)根据材料推测马达加斯加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独特物种较多的自然原因。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流经刚果盆地的河流水文特征
典型例题
【答案】
(1)分布: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侧降水多于西侧(东南向西北减少) 原因: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暖流增温 增湿。
典型例题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 “元宵”(下左图)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 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 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下右图为霸王岭的气候 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故答案为:D。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专题09 生态环境目录一、题型解读二、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措施思路类【题型2】原因分析类【题型3】说明依据类三、最新模考题组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着而来,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延续等,因此高中阶段培养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工程项目研究”等核心知识,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必考的热点。

非选择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措施思路类、原因分析类和说明依据类。

【题型1】措施思路类【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提分秘籍】措施思路类方法突破: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措施是……”、“方案(方法)是……”、“思路是……”、“设想是……”。

其中措施方案类答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但要求简洁明了。

思路设想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强,不用写出具体操作,只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就行。

【变式演练1-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课件+微专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课件+微专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答案:(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 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 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北京雨燕越冬地主要集中在南非、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核心区域为 三国交界处的喀拉哈里跨境国家公园及周边。这里主要的生境为稀树草原,专 家发现雨燕迁徙路线选择避免海洋,绕过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高海拔地 区,迁徙路线的单程距离超过1.6万千米,全年迁徙距离约为3.8万千米,其一 生往返的旅程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问题答题术语:
项目
水生动物(鱼类)
陆生动物
生 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
存 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 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
空 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 大,适宜生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
址,因此又被称为“楼燕”。北京雨燕于春夏季在北京繁殖,每年7月中下旬开 始迁徙,次年4月归来。通过为北京雨燕安装光敏定位仪,专家们掌握了北京雨 燕的行踪。这种光敏定位仪重量仅0.65克,续航时间长达两年,通过记录周围 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来估测鸟类的地理位置,经度值由日出和日落时 间的中间点确定,纬度则由当天的日照长度计算得出。
天敌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天敌少
人类活动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2014课标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2~3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业名词概念整理2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业名词概念整理2
考点: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类别:自然地理类
耀斑:指太阳色球层上有些区域会突然出现增亮的斑块。
太阳大气中充满着磁场,磁场结构越复杂, 越容易储存更多的磁能。当储存在磁场中的磁能 过多时,会通过太阳爆发活动释放能量,太阳耀 斑即是太阳爆发活动的一种形式。长期的观测发 现,大多数耀斑都发生在黑子群的上空,且黑子 群的结构和磁场极性越复杂,发生大耀斑的几率 越高。
化的土层。
首先冻土层所含水分较多,冻土层一 旦受到热天气或地热,就开始融化,引起 地面陷沉、基础设施被毁坏。青藏铁路的 部分路段就在冻土层上,据说还是比较安 全的,因为那里的气温很低,加之路基比 较厚。
考点:季节性冻土的季节变化特征、危害。
类别:自然地理
冻胀丘: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
考点:冻土的成因、形成条件、分布范围。
类别:自然地理
多年冻土:永冻层又称永久冻土或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
冻结的土石层。
可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
动层,又称冰融层;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 态,称永冻层或多年冻层。冻土从高纬到 低纬逐渐减薄,以至完全消失。大致 48°N附近是多年冻土的南界。
冰沼土的自然肥力是很低的,不经改造无法农用。但这里生长着养鹿的主要 饲料--地衣。所以,可在此类土壤上发展养鹿事业。
类别:自然地理
冻漠土:指在高原寒带冰碛地衣和流石滩植被下形成的土壤。
包括高山荒漠土、高山寒冻土。该土 壤主要发育在我国青藏高原等高山区冰雪 活动带的下部。一般在海拔4000m以上。 冻漠土的土层浅薄,石多土少,剖面发育 弱,地表多砾石,有多边形裂隙。
考点:泥炭的成因、分布的地区、开发利用。
类别:自然地理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研究区内( D )
A.乔木群落的林分密度大于灌木群落 B.灌木群落的冠幅直径大于乔木群落 C.乔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灌木群落 D.灌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冠幅直径
(2)该自然区内,乔木、灌木的树高和冠幅直径引起林分密度出现变化的主导因素
是( A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提示:由于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暖湿气流从地势较低的山谷上升到高处的山脉遇 冷形成云雾。
(2)(综合思维)说明热带云雾林是世界上多种生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的原因。
提示: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热带云雾林多分布于山区,区域相 对封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小;云雾林植被茂密,生物量大,生物的食物充足且受人类活动 的影响较小。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
化过程及特点
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
联系
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
(2021·河北选择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
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 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 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 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人地协调观)与定居放牧相比,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或有利于生态环 境的保护)。 缺点: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节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节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1)据图指出1988—2018年鄱阳湖滨岸缓冲带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趋势。(6分) 【答案】耕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增加;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小,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小幅 度减小;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4分)总体呈现出以耕地为主导,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面积占比相 对均衡的格局。(2分)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鄱阳湖滨岸缓冲带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变化趋势 可从各类型土地面积变化及总体趋势等方面描述。
升,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增多,促进社会发展。③随着社会的发
与人类活动 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自然资源出现稀缺,制约人类
的关系 发展。④自然资源稀缺致使资源价格上涨,引起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变
化,一方面导致资源市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导致资源经济价值上升,促
使技术革新以寻求新的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寻找替代资源
(2)类型
类型
作用和价值
供给 一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二是为人类 服务 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食物和水等自然资

调节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带
服务 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文化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非物质收益,是一种精神享
3.自然资源特征与人类活动
(1)数量特征、质量特征与人类活动
自然 资源 数量 的数 特征 量具 有有 限性
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类能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有限,科技 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的经济上可开采储量,但仍受自 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限制;②对于可再生资源,其更新能力和更新 速度是有限的,一旦利用速度超过再生速度,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案 热点专题——山水林田湖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案 热点专题——山水林田湖

高三地理热点专题复习——山水林田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

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指不同土地、水分条件下森林、农田、湖泊和草原各种生态系统在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下形成的统一体。

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支撑和环境保护,而且这些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二、生态修复的范围对山上与山下、地上与地下、上游与下游、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三、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的具体措施四、生态修复的地位及作用地球上现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河湖水域、海洋,大多处在不同的退化阶段,因而需要不同的对待和处置。

1.一小部分自然生态系统仍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它们大多处在开发较晚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一部分原始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原始草原,仍将成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

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对大部分原始生态系统实施或将要实施封闭式的保护,设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或各种其他类型的保护地。

2.相当一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处于轻度退化的状态,如有些森林已残缺稀疏,或转变为天然次生林。

对这些生态系统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加以适当的培育措施(抚育管理、促进更新等)进行生态保育或生态保护。

3.有一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伤或破坏,如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严重退化。

对这样的生态系统要采取较为强烈的修复措施,包括改造(如低效次生林改造)、改良(如草场改良)等措施,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4.通过各种保护(如禁伐、禁垦、禁牧,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和修复措施,达到生态系统的复原和恢复重建的目的。

(1)在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彻底破坏或消失的土地上,需要采取决然的重建或新建的措施,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湿地、造林种草,以仿造重建原有的生态系统(如果可溯源的话)或新建适合于当地自然条件的新人工生态系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地理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命题趋向】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第二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了解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第四部分了解是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

(3)掌握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森林、湿地等生态效应,以及对某一地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江南丘陵的综合整治,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2)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并配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字叙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考查考生读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为了配合我国的国土整治这一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江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集中分布在以下地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把以上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整体的地理环境,各地形要素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及整治方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回归教材】测试要点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 )A.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2、由图中①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 )A.大气污染B.腐蚀建筑物C.皮肤癌高发D.海平面上升四幅漫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各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及危害,对应正确的是( )A.①全球变暖—南极臭氧空洞增大B.②大气污染—沙尘暴频率增加C.③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D.④水体污染—下渗后污染土壤4、多名科学家预测,北极周围大量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消失。

为防止该环境问题的发生,公众可采取的行动是( )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磷洗涤用品③节约用水④爱护保护绿地⑤参与光盘行动⑥自备购物袋A.①④B.①③⑤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⑥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若超过自然资源的供给服务功能,可能会引起( )A.石油资源短缺B.酸雨危害C.臭氧层空洞D.土壤污染6、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损害的自然环境的主要服务功能及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A.调节服务功能——煤炭资源枯竭B.供给服务功能——土壤盐渍化C.调节服务功能——染大气污染D.支撑服务功能——水土流失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

完成下面小题。

7、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始于(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8、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的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9、读图,回答1-2题。

问题2 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问题2 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生物类问题2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广东卷第17题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的影响和措施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是主干知识,属于高频、高分、高难度考点,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考查都较多。

近年来全国卷并非每年、每卷必考,但始终是热点。

高考试题综合性强,试题背景材料新颖,研究小尺度区域农业发展已成为命题方向,生态农业新模式及取得的综合效益和农业技术措施及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将成为考查的新趋势。

常会在材料中介绍某生物的生长习性,要求学生据此分析该区域适合种养该生物的区位条件,命题角度灵活,分析区位因素时要以“生物习性”为基础,找出可满足“生物习性”的因素。

2021年浙江卷第13题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2020年全国卷第12题农业区位因素变化2020年山东卷第18题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023·广东卷·17题)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

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

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

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右图),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1)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

(2)简述农户参与图3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益处。

(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2024·四川宜宾·一模)可可树原产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喜高温、忌大风,幼树怕强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4)人地关系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4)人地关系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4)人地关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读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序号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B.②为过度利用自然资源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2、下列关于该图所反映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必须停止开发资源,恢复自然环境原始面貌B.人类与自然环境具有对立性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D.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翁丁佤寨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如下图),是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

村寨四周大山相围,寨内民居均为全木结构茅草房,当地为开发旅游业,原住民已基本搬离老寨。

2021年2月14日下午,一场突发大火在数小时内将老寨夷为平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翁丁佤寨的民居体现了人地和谐的思想,表现在( )A.建在海拔较高处,有利于减少外界的干扰B.底层架空的干栏式茅草屋,有利于防风避寒C.村落呈向心型布局,有利于抵御外来入侵D.原住民搬离老寨,有利于传统聚落的保护4、翁丁佤寨2月份易发生火灾,主要原因是( )A.天气干燥,茅草容易起火燃烧B.位于冬季风迎风坡,火势蔓延快C.植物蒸腾耗水量大,水源干涸D.四周被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林盘是川西一种典型的聚落。

林盘里竹树成林,掩映农舍,溪流穿林,鸟鸣雀飞。

下图为林盘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林盘体现的人地关系是( )A.崇拜自然B.人定胜天C.我行我素D.人地和谐6、林盘中树、竹林主要生态功能( )A.保护居民隐私B.调节局地气候C.提供生活燃料D.防止水土流失7、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概况1.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用于生活、生产的物质或能量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2)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可以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和少利用土地(2)耕地又可分为水田与旱地2.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3.三大林区:(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南坡是我国第二大林区(3)东南地区的台、闽、粤、赣各省,森林也不少,但大多是次生林或人工林4.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为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3)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5.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每年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2)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3)社会经济发展征用大量土地(耕地)(4)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日益减少(5)草场资源普遍超载Tip:主要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三过度造成的植被破坏气候干旱,干旱区的大水漫灌,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耕地退化、农业减产对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配套技术6.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依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①南方丘陵、山区宜大力发展林业②北方半干旱、干旱草原区宜退耕还牧,发展畜牧业③一些河流中上游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宜发展林业,大于25°的坡耕地宜退耕还林三.中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的概念: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总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2)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4)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5)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欠佳4.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地区差异:(1)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太湖、巢湖、滇池)(2)北方地区——资源型缺水(淮河、海河、辽河)(3)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5.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1)缺水的原因: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③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④不合理用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⑤水污染现象严重(2)措施:①实行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高频考点02生态问题与资源利用(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02生态问题与资源利用(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论证:前期(1992~2001年)过度开垦、建设用地增加等因素,导
致草地、林地、水域减少,耕地、沙化土地增加;后期(2001~
2014年),防护林建设等政策的实施及对林地的管护力度加大,使得林地面积快速增加,耕地扩张规模变 小,沙化严重的现象得到了一定控制,沙地面积减少。
解析 本题可以根据图表的信息,根据土地结构的变化自拟结论。如:1992~2001年,科尔沁左翼后旗 沙化土地面积增加;2001~2014年减少。论证:由图可知,1992~2001年期间,草地、林地面积减少, 耕地增加,沙地增加,说明因为过度开垦、建设用地增加等因素,导致草地、林地、水域减少,耕地、沙 化土地增加;2001~2014年期间,林地增加、草地减少、沙地减少,由于防护林体系的实施,其生态效

考向预测
Examination direction forecast
●考向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及意义
【例1】2021年4月,山东、河南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根据协议: 若水质全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互不补偿;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 省给予河南省6 000万元补偿资金;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省给予山东省6 000万元补偿资 金。2022年4月,根据跨省界监测:2021年度入鲁水质为Ⅱ类,与上年度持平;但部分水质指 标同比略有下降。测算后,山东应补偿河南省5 005万元。未来,跨省、市、县的黄河生态保护 补偿协议将逐渐推广。
表 面积单位:km2
铁路两侧
年份
固定沙地
工程治 沙地
半固定 沙地
半流动 沙地
流动沙地
合计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
2001 0.5 km以内 2008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环境保护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环境保护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环境保护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 环境保护(2014广东卷)11.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图5)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解释是图5A. 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 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 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 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答案】B【解析】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水增多,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上升流为寒流,则气温增高,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气温偏低。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5-6题。

图3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答案】:B【解析】:大型商城的形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该大型商城“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惠”,又位于北京与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故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B。

6.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生态可持续发展”。

A、B、D与题意不符合。

(2014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10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破坏耕地,妨碍耕作。

(严重时课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含答案)

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象水资源:农业、工矿业、生活用水水能:能源开发航运:地域联系、经济发展洪涝灾害:防洪、抗旱三角洲、沿江平原、冲积平原:农业、聚居地河流的基本概况:河源、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湖泊)、流经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状况。

(描述角度)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

(分析角度)河流的水质状况,即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

(水资源)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即灌溉、航运、养殖、发电、防洪、旅游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联系人类活动的角度)1.河流补给类型:①雨水补给---------影响因素-降水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雪春融)---影响因素-积雪量③冰雪融水补给(夏)---影响因素-气温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④地下水(稳定、互补)⑤湖泊水(上游补给,中游调蓄)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有时间性②有连续性③水量稳定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改善土壤墒情:水分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水位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2、河流的水系特征源地、流向、长度、归属(大洋水系)、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曲直、宽窄、深浅)水系特征体现区域地形的基本框架:向心状、平行状、树枝状、羽毛状、扇状(天津海河)、网状等3、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及其季节变化(径)流量(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能等凌汛:有结冰期低纬流向高纬初冬或者初春时期(黄河上游宁夏段、下游山东段境内)试对比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系特征的主要差异。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以“水”专题为例

水 流量 水位(高低 季
文 节变化) 汛期 含沙
量 结冰期 流速水系水系结构 流程
流域 河道 流向
航运
水能
2
综合开发 治理措施
一、水循环
1、环节
2、人类活动对 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
通过影响水循环各环节来影响的
人们引河湖水灌溉 跨流域调水 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城市化
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改变水量,涵 养水源、调节 能力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土质疏松河
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6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地下径流
(7)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7
高考命题特征分析
1.不是单纯的原理考察,而是用原理指导与生产生活 实践,关注热点,如:城市化问题、三农问题、生态 文明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树造林,修建水库 B、从空间尺度---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 C、从生态角度分析---排干沼泽导致生态恶化;过度抽取地
下水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植被破坏导致汇流速度加快, 径流变化幅度加大,引发洪涝
D、从水资源角度分析---开发过度,污染严重导致水资源短 缺
18
3、水循环原理解决地理问题(举例)
利 于
径流 增加
补给增 加
植 被
地表径流流速减缓
增 加 根系固定土壤
吸收水分
下 渗
地表
径流
丰水 期水

减少
位下




土壤侵 蚀减弱
河流含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河源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7 生物资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9题;共38分)1. (6分)(2019·昌都模拟) 仿生态水晶球盆景不是一般的盆景,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在玻璃球的底部,铺着木炭、土壤和砂石各层,再种上不同种类的微型植物,在种好植物之后,就要浇水,以使植物能够扎根土壤。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铺设木炭层、土壤层和砂石层的主要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砂石层为植物提供养分B . 木炭层吸水保湿C . 土壤层吸附污染物D . 木炭层保持良好的透气性(2)不能调节土壤温度的是()A . 较封闭的球形玻璃盆B . 砂石层C . 疏松的土壤层D . 木炭层(3)仿生态水晶球盆景的核心功能是()A . 提供观赏景观和科学实践B .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 生活污水回收利用D . 调节局地小气候2. (2分)下图是我国2008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的燃烧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其生成污染物主要排放到()A . 大气环境B . 陆地环境C . 海洋环境D . 生物环境3. (2分) (2017高一下·承德月考) 下图表示人类各文化发展阶段的人均日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 . 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 . 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D . 人类在各文化发展阶段都主要消耗一种能源(2)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大部分属于()①非可再生资源②可再生资源③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④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④D . ①③4. (4分)(2016·陕西模拟) 下表是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

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甲乙丙丁耕地2415.355.910.4①国土面积小于丙国②山区面积广大③干旱半干旱面积广④人口密度大于丙国A . ①④B . ②④C . ①③D . ②③5. (4分) (2019高二上·鸡西期中) 2019年初,我国北方多次受冷空气影响,渤海海冰发展迅猛。

根据国家海洋局利用卫星遥感在20l9年1月17日对海冰监测显示,渤海海冰面积约为26180平方千米,对海上航行、渔业生产和海上作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利用卫星遥感在监测海冰时能够()A . 监测海冰面积的动态变化B . 分析海冰发生的原因C . 预测海冰面积发展的趋势D . 控制海冰灾害的发生(2)这种监测技术的特点具有()①探测范围大②可进行空间分析③能够获取监测的三维坐标④获取信息快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③④6. (4分)近年来“绿色GDP”以成为我省苏南一些地区衡量经济的重要指标,以下关于“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绿色GDP”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的B . “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C . “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 . “绿色GDP”主要是倡导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7. (4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土壤就是指陆地表层部分B . 有机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 . 理想的土壤是指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的土壤D .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协调程度8. (6分)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岩礁和低潮高地等)开发,首先要完善下列哪些设施()①交通运输②能源供应设施③淡水供应设施④机场建设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②D . ④9. (6分)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B . 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C . 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D . 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二、综合题 (共6题;共62分)10. (5分)(2016·潍坊模拟)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成功举行。

索契独特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世界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是俄罗斯唯一具有亚热带风情的旅游度假胜地,被称为俄罗斯的夏日之都。

材料二索契和温哥华(第21届冬奥会主办城市)所在地区局部图(1)读图归纳索契和温哥华地理位置的共同点,并简要说明两地区建滑雪场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2)比较温哥华与索契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原因。

(3)长期以来,里海所在地区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热点,简述其周围地区的优势能源资源及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11. (15分)读我国某山脉90°E附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1)M坡最有可能是()A . 东坡B . 西坡C . 南坡D . 北坡(2)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A . 纬度高,气温低B . 海拔高,气温低C . 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D . 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12. (5分)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B . 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C . 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D .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2)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 . 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C . 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 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13. (15分)(2017·江苏模拟) A.【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印度洋西北部海域示意图和非洲东部某国的海港景观图,2015年中国大洋33航次对西北印度洋的“卡尔斯伯格”洋中脊进行大洋资源和深海前沿科学考察。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月(1月,7月),理由是________。

A、B两地相比,盐度较高的是________。

(2)此季节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________(多、少),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甲地的海岸类型为________,其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为________。

(4)位于“卡尔斯伯格”洋中脊上的①、②两处科考点,有丰富的________资源,形成原因为________。

14. (2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月考)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9日,英国石油公司表示,MC252油井现已不再向墨西哥湾泄露石油,截至目前事故处理费用已达到61亿美元。

这场生态灾难已造成近30万只海鸟和无数鱼类死亡,有些珍惜动物甚至面临灭绝之虞。

材料二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1)墨西哥湾泄露石油后,A、B两地首先受到污染的是 ________,对泄油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什么危害?(2)简述材料二图中所示石油污染严重的海域的分布规律及油污的来源。

15. (20分)(2017·江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图14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一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_。

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

(3分)(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

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_。

(3分)(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温哥华属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

(4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9题;共38分)1-1、1-2、1-3、2-1、3-1、3-2、4-1、5-1、5-2、6-1、7-1、8-1、9-1、二、综合题 (共6题;共62分)10-1、10-2、10-3、11-1、11-2、12-1、12-2、13-1、13-2、13-3、13-4、14-1、14-2、15-1、15-2、15-3、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