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关于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关于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
[1]老年人一旦生病,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老年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做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焦虑,手术的恐惧和手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心理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老年病人从入院到手术前常见的心理问题国外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在入院24小时内焦虑程度最高,经艾森克人格调查表(EPI)测查,情绪不稳定者焦虑程度高,持续时间也较长,一般需要五天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术前各种应激刺激(WilsonBarnet,1978),[1]所以在病人刚入院时,就应对其现存或潜在的问题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多数老年病人一旦生病,就意味着对健康甚至生命产生了重大的威胁,这时最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且他们对疾病的态度通常是宁愿被动的接受,也不愿意去寻找主动的治疗,这样一拖再拖就更容易加重疾病,所以往往在入院时就已处于晚期,病人最容易产生以下这几种心理问题:1.1 否认心理:因怕家人嫌弃而拒绝承认有病,即使到医院也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及治疗。
1.2 自尊心理:老年病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固执,有时候又争强好胜,经常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如趁家属睡觉时自己大小便,走路不让扶等,这就容易造成摔倒、骨折、中风等。
1.3 恐惧心理:医院的陌生环境、个人角色的转变及疾病的煎熬、担心手术失败、手术后的恢复、同时会担心自己会给子女带去沉重的经济负担等,往往会使老人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这些都容易造成老人焦躁、易怒、恐惧,从而拒绝治疗等。
1.4 自卑及抑郁心理:老年病人一旦生病,就自认为病情危重,总觉得自我价值缺失,并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似乎已经到了尽头,生存意义不大,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是指手术患者从入院,经过术前、术中、术后,甚至基本康复出院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
此期对手术患者很重要,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
而手术是外科疾病治疗的关键,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准确分析病人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护理和治疗,使护理工作达到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目的。
外科护士在接待患者入院后,除了完成常规护理操作外,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作好术前,术中、术后宣教,用关切的询问、解释,和熟练、轻柔的操作来增强患者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度,从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并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分三期阐述。
一于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引起上述反应原因有以下几点1 对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缺乏认识:1.1由于病人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对手术必要性和迫切性有不同认识,所以接受手术态度也不同。
1.2大部分病人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及手术缺乏正确认知。
1.3病人术前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医生的技术水中,责任心等方面。
1.4手术的皮肤准备、下胃管、导管、灌肠等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的不了解,应向病人解释清楚手术的目的、意义及一些操作程序等内容。
2 以往的心理创伤病人以前手术痛苦及遭遇,再次手术时可能触景生情,导致焦虑的发生,在患者入院后,应尽可能全面了解病人病程情况,医护人员对以往有心理创伤的病人应多加关心,耐心解释,使他们感到医护人员的温暖和体贴。
3 以往的手术体验及情绪障碍:过去手术前后的不愉快经历,在本次手术应加以重视,病人对于过去的心理刺激产生强烈和持久的焦虑反应。
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抑郁症状,食欲下降,睡眠不足等情绪变化,以便给予及时处理,重在观察病人。
另外一些术后可导致某部位功能丧失有些慢性疾病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产生悲观和厌世情绪反应,有些病人精神负担常常很重,对将来的生活、工作、病情变化、愈后等方面考虑很多,表现为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患者在外科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这个围手术期,往往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能够减少手术后的焦虑、恐惧和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保证手术效果也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来探讨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一、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往往会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有些焦虑。
对于外科患者,他们可能担心手术会带来的后遗症、手术后的疼痛、手术所需的费用,以及合并症的可能性等等。
因此,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应注重以下几点:1. 去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
在进行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时,医护人员应该尽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了解对手术的安排和措施。
同时,主动询问他们的问题,并对疑虑进行答疑解惑,减轻在心理上的担忧和负担。
2. 正确引导患者的情绪。
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心理疏导来消除这种紧张情绪。
简短的慰藉、肯定性的语言,以及一些让患者放松、缓解紧张情绪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等)都可以有一定的帮助。
3. 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
建立一个便捷的沟通渠道,可以让患者随时随地向医护人员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
医护人员应该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联系你们,以便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二、手术中的心理护理手术中的患者往往无法了解手术的过程,往往会在昏迷中度过此时期。
因此,手术中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在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术中沟通。
建立一种有效的术中沟通机制,可以让手术团队随时随地交流信息,确保手术无误。
同时,这也能够监测患者的状况,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情况。
2. 给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镇静。
在手术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药物镇静,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确保患者能在良好的状态下度过手术过程。
三、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是患者恢复期,身心健康的重建期。
由于患者的身体已经经历了一次大的创伤,此时需要有更加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疼 痛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和患者情况,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 反应。
促进康复锻炼和自理能力恢复方法
康复锻炼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活动范围、强 度、频率等,逐步增加患者活动量。
自理能力训练
协助康复锻炼
家属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自理能力训练,帮助患者更好地 恢复身体健康。
特殊情况下患者心理护理
3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要点
术前心理评估
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如 焦虑、抑郁等,评估其对手术
和麻醉的耐受能力。
术前心理干预
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进 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如认知 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以减 轻术前焦虑。
鼓励与肯定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提高其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术前宣教
详细讲解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 术后恢复等知识,使患者对手术 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强信心
。
手术中心理护理
3
手术室环境及设备介绍
1 2 3
手术室布局与功能区域说明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各个功能区域的 作用,以及手术过程中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
总结与展望
3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成果回顾
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通过心理护理,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手术,减轻了术前的 焦虑和恐惧,从而提高了手术耐受性。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保持平稳的情绪,降低术后应激反应,从而减 少了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使 患者更好地配合术后康复锻炼,促进了康复进程。
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及时疏导、
消除紧张焦虑、恐惧
完成各项常规检查
针对性术前、术后宣教
有吸烟嗜好,劝戒烟,教会
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贫血
血压160/100mmHg以上,
术前服降压药
服降糖药者至手术前一天晚,
长效降糖药者术前2-3天停服,
平时用胰岛素者术日停用
消化道手术:带有胃肠减压需要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遵医嘱进流质饮食、半流、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勤翻身及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压疮发生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术后出血:
根据出血情况,调整输液、输血的速度,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常规麻醉护理
生命体征、心电监护
心理护理,必要时吸氧
烦燥、昏迷的病人专人护理
保持口:敷料清洁干燥
伤口渗血:较多及时报告医生
并注意观察血压、脉搏
植皮病人采取制动措施并加保护
肢体功能:了解感知觉恢复情况和四肢活动度、皮肤温度和色泽
卧位:根据手术后要求,正确卧位,如各类骨科手术后的病人等
保持引流管或引流物:引流种类、数目、引流部位,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阻塞、扭曲、打折、脱落,观察并记录液量、颜色及性状,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预防血栓:
术后卧位期间,视病情指导病人进行双下肢屈伸或早期离床活动,加速静脉回流;对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病人,遵医给予抗凝治疗。
肠道手术前3天少渣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一般病人手术口服泻药;肠道手术前一天晚清洁灌肠
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心脏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心脏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一)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护理1.常见情绪、行为问题的心理反应心脏外科的病人多把手术视为生与死的关口,担心手术的成败和是否顺利,害怕术后疼痛甚至死亡,担心术后出现大量失血等突发症,及手术后能否恢复正常生活,担心经济负担,担心失去事业,牵挂家中亲人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恐惧、紧张、担忧、疼痛、抑郁、孤独和依赖。
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择期手术或病情稳定的病人 76% 有明显的焦虑。
2.对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在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要耐心、细致地给病人做入院宣教,使病人尽快接受病人的角色和适应病期环境。
加强术前宣教,包括对 ICU 环境的介绍,和在 ICU 期间使用各种监测仪器、导管和插管的作用,气管内吸痰和有效咳嗽的重要性,使病人有良好的思想准备,以避免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现象。
3.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1)及时反馈手术信息。
当病人清醒后,ICU 护士即刻告知手术已顺利完成,让病人放心,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在 ICU 治疗过程中及时向病人传达有利的信息,如血压、心率、呼吸、混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指标,多给予病人鼓励、支持,做各种操作前给予解释,以取得配合,避免病人出现心理负担过重现象。
术后除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药以缓解病人疼痛外,暗示和分散注意力是减轻病人术后疼痛的有效地心理学手段。
要善于鼓励和理解病人,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等情绪。
(2)克服抑郁情绪。
术后病人发生抑郁情绪的原因很多,护士应有针对性的事实心理护理,如病人对手术效果错误的评价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护士要根据及自身状况和术后检查的结果给予客观评价。
对于危重症病人要给予更多的同情、支持和鼓励。
(3)加强术后康复指导。
有研究者认为,肌肉放松可以对抗焦虑情绪以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
护士要定时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有效地合作和呼吸功能锻炼,当病人身体状况许可,尽可能早鼓励逐渐适度的活动,同时鼓励、协助病人料理个人生活,病人活动后肌肉和心理的放松状态不仅抑制了焦虑情绪的发生,而且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克服依赖心理。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武邑县医院王秀巧主要内容: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是病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护理特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具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目的:通过我们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消除病人可能出现的恐惧、紧张心理,使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护患配合良好,从而减轻病痛,进而达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与充分重视。
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
此期对手术患者很重要,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使患者顺利的通过手术和术后迅速的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此期又细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三个阶段。
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较普遍,主要原因有:对手术缺乏了解,怀疑手术效果,担心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中、术后疼痛难忍;担心发生并发症;害怕手术费用过高等等。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围手术期的护理除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要想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
良好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心理护理特点。
一、术前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不论大人、小孩,不论手术的大小,病人都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
围手术期护理
血管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围手术期:以手术治疗为中心。
包含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一段时间。
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术前:1、心理护理:焦虑、恐惧、担心疾病预后、麻醉意外、疼痛等。
截肢等
严重心理伤害和身体残疾
2、戒烟:尼古丁可引起血管收缩及动脉痉挛,对血管系统造成大的损伤,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还能
增加脂类沉积,血小板粘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
3、协助术前检查、术前一日备皮、禁饮食、12 4-6 开塞露手术衣假
牙例假等。
4、麻醉床、床单位消毒、氧气、心电监护、下肢垫、护理垫等
术后1、交接病人、用物
2、帮助病人转移至床
3、吸氧、接心电、引流管、尿袋
4、饮食、体位、活动沙袋压迫穿刺点静脉4-6小时动脉6-8小时
5、输液液体外渗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滴速必要时开放两路通道、留
置针等
护理:1、生命体征、切口渗血、引流管通畅、
2、患肢血运动脉:足背动脉搏动足趾颜色、温度等
静脉:患肢抬高20-30度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等。
3、专科指导:患肢制动足背伸屈运动
4、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抗凝、溶栓药出血(牙龈、便血、皮下淤血等)。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探讨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是任何药物无法取代的,对手术的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观念要求要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常规患者的心理,在施行整体护理中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要站在理解、尊重、同情患者的角度去为患、者服务。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患者了解情况,掌握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使患者处于手术顺利进行状态,从而为手术后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术前心理护理1. 1 术前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正确引导和劝慰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敢的面对现实,耐心向患者解释,解除术前患者的重重顾虑,是迈向成功的关键环节,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需要,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
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手术室护士要在术前1d访视患者,首先,向患者用亲和的口气作自我介绍,“我是您的手术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我会细致的照顾您,您有什么需要尽管对我讲,在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您的要求”。
通过谈心,拉家常和生活护理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针对不同的心理活动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
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心理障碍,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1. 2 一般患者很容易对护士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诉说自己的疑虑和担心。
如:手术的安全性,预后情况,术时是否疼痛。
想了解手术医生是谁,技术上哪一位医生是最好,等等。
首先在手术医生是谁,技术上哪一位医生最好,等等。
首先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使患者获得安全感。
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适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情况。
同时可多举同类手术成功的例子给患者听,让同类患者讲述手术的经过和体会,这样对手术患者自己是个很的大鼓舞,使心理上得到保证和安慰。
可简单介绍有关麻醉的知识,术中的特殊体位及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措施。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相信每个人在面对手术这种既是治疗又是创伤的手段时,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等,这些情绪会引起躯体的生理变化,影响手术的治疗进程以及后期恢复效果。
手术室的护士在患者围手术期期间,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这些心理变化,要提前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
使他们能够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的接收手术治疗,并度过手术期,提高手术治疗的配合度,加快疾病的康复。
一、手术患者常见的几种心理反应(一)恐惧和焦虑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患者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
出现这两种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于手术过程没有准确的认知、对麻醉效果、疼痛的程度、医生护士的专业技术信任程度。
患者还会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的严重性和恢复程度等等。
恐惧和焦虑这两种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会造成的影响巨大,例如大出血、伤口愈合延迟、伤口疼痛等等。
(二)抑郁患者进入陌生环境后,本能的会产生恐惧等心理,安全感明显不足。
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会格外担心手术成功率,术后恢复程度等问题,长期心情压抑、悲观情绪必然会让患者产生抵触心理,不配合治疗等各种心理问题。
二、手术室护士应如何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手术室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情,如果手术室的环境温馨、舒适,温湿度适宜,那么患者的心情和情绪很快就能平静,并能保持愉快和稳定。
手术室护士在开展手术之前要合理布置手术室的周围环境,保持手术室的干净,特别是床单要整洁,物品放置有序。
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表现出真诚关爱的态度,平缓患者的心情。
除了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还要关注患者家属的情绪,家属随患者入手术门口时,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慰,请他们在等候区等待,可以看电视、读书报等分散注意力缓解家属等待的焦虑。
如果手术病人是小孩,应该由家属陪同守护,直到麻醉后才离开,这样可以减轻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
(一)手术前的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情况手术开始之前手术室护士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阅读患者的相关病历。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亦越来越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人们意识到心理因素是贯穿疾病的全过程,它可以治病亦可致病。
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是指围手术过程中经过以护士为主的医务人员,通过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等影响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缓解病人不安与恐惧,以帮助病人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以配合手术。
术前的心理状态将成为能否顺利通过手术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身体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术前病人心理表现及反应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无论它对治病多么重要,对病人都是一种强烈的刺激。
决定手术后最常见的病人心理反应是焦虑和恐惧。
第1,害怕疼痛;第2,害怕麻醉、手术意外及术后并发症;第3,妇科子宫切除的病人害怕影响夫妻生活。
有的病人一推进手术室,害怕得连眼睛都不敢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全身发抖、精神恍惚、不能自制,严重的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心理异常等症状。
不同的文化层次、职务、年龄的患者表现不一样。
老年病人认为自己年老体衰,担心下不来手术台,产生消沉悲观失望的情绪。
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有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易于接受治疗。
但心理活动复杂,顾虑较多,考虑到手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等。
文化层次较低的人考虑问题较简单,相对顾虑较少,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较强。
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术前出现一定的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是很正常的。
因为适当的紧张情绪为病人适应手术及手术所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如果这种反应过于强烈就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麻醉效果,还会引起术中出血增多。
尤其是局麻手术的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不得不改用全麻,既使手术勉强做下来,愈后不好甚至出现术后并发症。
根据詹尼斯所做的1项研究资料表明:在术前病人恐惧程度对手术效果及愈后恢复多有很大影响。
将病人术前的焦虑水平分为高、中、低3组。
围手术期焦虑分析及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焦虑分析及心理护理目的患者在手术期焦虑程度对患者病症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做好术前与术后心理护理。
方法采用改进的焦虑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对30例不同患病种类的患者采取连续性3次自评,时间分别是:入院、手术前、手术后。
结果被观测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焦虑值最高的为手术前一天。
结论为了消除与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不安心理,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
标签:手术前与手术后焦虑评估心理护理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严重的心理刺激,焦虑是常见的反应之一。
再加上住院环境不适应、疾病性质不了解、手术必要性的讲解、患者缺乏手术与麻醉的相关知识。
担心、疾病不能治愈、术后并发症带来的身体不适、住院期间经济负担等。
为消除与减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安的焦虑情绪,我镇卫生院对患者进行温馨护理与心理护理。
在检测结果中:需要与满意率均达到100%。
采用改进的焦虑量表(SAS)对30例不同患病种类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该组3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各15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0岁。
其中行甲状腺切除术4例,白内障手术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2例,胆囊切除术6例,皮肤修补术2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2例,胃癌切除术8例,肾肿瘤手术2例。
2方法对围手术期30例患者按病种、文化程度、年龄及性别的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参照焦虑自评量表为基础,添加共30条手术相关的项目,项目均按1~4级评分,设15条反方评分时间定为入院、手术前、手术后共3次,患者自行填表进行评估。
把30条项目数值相加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定为标准分,50分为焦虑评定临界标准分,数值越高患者焦虑越明显,每组以总平均分进行对比。
3结果测试的患者总平均分全部超过了临界标准分,最明显的是手术前一天。
不同病种中胃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的焦虑值比其他病种高。
文化程度不同的分组中焦虑值没有明显差异。
性别不同分组中女性均大于男性的焦虑值,年龄不同分组中老年组低于中年组的焦虑值。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对每一个即将手术的患者来说在经历手术治疗时,除了要承受某些局部疼痛外,更重要的是要体验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将会干扰麻醉与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手术室的肃静与陌生的环境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紧张与恐惧,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
临床实践证明,采取合理而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中较为妥善的心理护理已逐渐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手术室护士必须改变单纯的手术配和,采用到病房去、通过术前访视深入了解其心理、生理、社会心态等,达到提高心理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顺利渡过手术期的目的。
1 术前患者心理问题原因由于患者术前对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效果,怕痛等多种原因会使其产生较强烈的焦虑反应;另一方面,患者还担心手术对躯体的影响,身心承受的压力增大,更易产生焦虑、恐惧与不安的心理。
而焦虑又是一种最常见的负性心理反应,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
临床研究表明,使得病人手术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如手术时间、个性特征、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得到的社会及家庭支持的大小、等均可能成为心理问题的因素[1]。
1.1焦虑对于手术病人来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焦虑。
而焦虑的程度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
有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前夜的焦虑值最高。
这说明手术越临近,焦虑程度越高。
1.2 心理准备不足多数病人对手术并不了解,一提手术就联想到切口、出血和疼痛,甚至出现意外,但大多数手术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预后多数是令人满意的。
还有病人认为手术是万能的,完全依赖手术,或期望值过高,因而心理准备不足,同样不利于手术。
1.3手术时间及种类1.3.1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长短对病人的心理压力极大。
手术期间,病人几乎无法看到整个过程,所以对手术的顺利程度只能考猜测,从而对病人的心理压力极大[2]。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主题: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摘要:在围手术期患者的医疗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采用量化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研究结果表明,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缓解焦虑症状及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是必要且有效的,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心理健康、康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方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手术创伤和围手术期的不适感常常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因此,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成为提升患者术后病情和康复的关键步骤。
1.2 研究问题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康复情况是否具有显著影响?2. 研究方案方法2.1 参与者选择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年龄在18-65岁之间,具有手术需求的患者。
在研究过程中,确保隐私和伦理原则的保护。
2.2 测量工具采用心理评估问卷、焦虑量表、手术并发症记录等工具来评估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焦虑症状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2.3 干预措施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措施,以降低焦虑水平、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
4. 结论与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康复情况具有显著的影响。
干预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倾听患者: 了解患者的 心理需求, 给予关心和 支持
解释病情: 向患者解释 手术过程和 术后注意事 项,减轻患 者焦虑
提供心理辅 导:针对患 者的心理问 题,提供专 业的心理辅 导和治疗
鼓励家属参 与:鼓励家 属参与患者 的心理护理, 共同帮助患 者度过围手 术期
01
02
03
04
开展心理干预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心理需求,识别心 理问题
02
康复计划:制定详细 的康复计划,帮助患 者逐步恢复健康
04
放松疗法:教授患者 放松技巧,缓解焦虑 和压力
心理护理的实施
建立信任关系
01
02
03
主动关心患者,了 解其需求
04
耐心倾听患者,给 予心理支持
05
尊重患者,保护其 隐私
保持专业态度,提 供专业建议
及时反馈,让患者了 解病情和治疗进展
提供心理支持
03
保持沟通:与患 者保持良好沟通, 及时了解其心理 状况,提供相应 帮助
05
02
心理疏导:对患 者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焦虑和恐惧
04
放松训练:教授 患者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 等,缓解紧张情 绪
术中陪伴支持
1. 术前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建立 信任关系
2. 术中陪伴:提供心理安慰,缓解 紧张情绪
2
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和勇气,提高治疗效果
3 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人际关 系,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心理护理的方法
术前心理辅导
讲解手术过程: 向患者详细讲解 手术过程,消除 疑虑
01
提供支持:提供 家属、朋友等社 会支持,增强患 者信心
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血 容 量 减少 引起 的 急 性 周 围 循 环 衰竭 , 可
胃十二指肠 溃疡大 出血发病急 , 病情 重, 因此 , 急救护理中应争分夺秒 , 在 快速 反应 , 迅速准 确地对 病情 进行 评估 , 出 做 有效 的判 断 , 制定抢 救计 划 , 实施 有效 的 护理 。在积极 配合 抢救的同时 , 注意病情 观察 , 做好心 理护理 、 食指 导 和健康 指 饮 导也很重 要。使病 人及 家属 积极 配合 治 疗与护理 , 从而提高抢救成 功率 及病 人的
治疗 可以止血。因此 , 护士 配合 医生积极 抢救 和精心护 理非 常重 要。现将 护 理体
验 总结 如下 。
护 理
乏力等 , 应及 时报告 医生并配合抢救 。 心理护理 : 病人 一旦出现呕血或大 量 便血, 极易产生 紧张 、 焦虑 、 恐惧 、 望 , 绝 甚
至 濒 死 感 等 。护 士 首 先 应 保 持 镇 静 , 稳 并
食过硬 , 热 , 量 , 糙 及 刺 激辛 辣 食 过 过 粗 物, 以免诱发再 出血 。 健康 指导 : 在住 院期 间对病人实施健 康指 导 , 向其 传授健 康 知识 和保健 知识 , 提高生 活质量 ; 导病人 注 意饮食 卫生 , 指 合理安排休 息 , 劳逸结合 , 戒除烟酒 , 禁喝 浓茶 , 浓咖啡 等对 胃有刺 激 的饮料 ; 持 保 良好 的心 态 和乐 观 的情 绪 , 确对 待 疾 正 病, 忌用诱发和加重溃 疡的药物。
急救护理 : ①迅速将病人安 置在抢救
定病 人的情 绪。告知 病人 精神 紧 张是诱
手 术 病 人 围 手 术 期 的 心 理 护 理
利进 行 ; 能减 少术后 的并发 症 ; 有利 于 医
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09-01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主要措施,对每一个理智正常的患者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元,它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1]。
如紧张、恐惧、焦虑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将影响手术的效果和预后。
因此,做为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调节患者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手术,这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1 心理分析特点1.1 紧张,恐惧手术前大多数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害怕术中疼痛、手术意外,担心疾病预后是否伤残等,使病人情绪低落。
轻度的紧张焦虑是患者的正常心理防御,而过于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增快,机体免疫功能改变而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
1.2 忧虑,担心患者在术前过度紧张思虑,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
有些患者会担心手术带来的经济负担,担心医护人员在手术中不尽心及手术医生的医术水平不精湛,担心手术差错及预后的效果等,这些都会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1.3 失助感,孤独感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手术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表现为极度的无助感。
对于孤独感,老年患者表现比较突出,老年人一般都患有慢性疾病或老化性疾病,对自己的病情估计及预后比较悲观。
因此会产生极度的失助感、孤独感。
2 护理2.1 为患者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紧张情绪。
术前30min手术室护士应采取湿式清洁的方式,将手术间所有物品擦拭一遍,打开空调对手术间进行消毒。
保证手术间清洁舒适。
以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2.2 术前访视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手术室护士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安慰他们,主动和患者交谈,耐心讲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介绍手术医生的医术、既往同种疾病手术的成功病例、手术室环境、手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
绍手术前各种 检查 、 准 备 的 目的, 手 术 的
大致 过 程 , 手术 的安 全性及 必要 性 、 手 术
医生的技术 水平 、 麻 醉 的方 式 , 帮 助患 者 正确对待手 术 , 积极 配合 治疗 。另外 , 向 患者介绍手术室 的情况 , 消除患者对手 术
从而进行疏导 。
d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08. 30 7
随着 现 代 医 学 模 式 及 健 康 观 念 的 转
关键 词 围手 术 期
心理 护理
体 会
变, 人仃 J 对健康及医疗保健提 出了越来越 高 的要求 。由于 手术 本 身就是 种创 伤
与温暖 , 能对 护 理 人 员倾 心 相 谈 , 说 出 心 里话 , 以便 给 予 针 对 性 的 心 理 疏 导。 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 患者手术后随 原 发病 的 解 除 和 安 全 渡 过 麻 醉 及 手 术 , 患 者 心 理 上 会 有 一 定 程 度 的解 脱 感 , 但继之 义 会 有 新 的心 理 变 化 , 如 担 忧 疾 病 的病 理
患 者 顺 利 康 复 十分 重 要 … 。
护 理 措 施
, 涮动 患者 的主观
性质 、 病变程 度等 ; 担忧 手术对今后生 活 、 工作及社交带 来 的不利 影 响 ; 此外, 切口
疼痛 、 不舒适 的折磨 或对并 发症 的担 忧 ,
参 考 文 献
1 赵俊 智, 等. 围于术期 患者 的心理护 理. 中
性 的 活动 , 其 对 患 者 的 牛 理 和 心 理 的 影 响 较大 , 过 度 的 刺 激 可 使 患 者 产 牛 强 烈 的 焦 虑 和 抵 触 心 理 。手 术 时 间 本 身 就 是 一 一种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针对我院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需求,对24例手术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计划,实施整体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均为择期手术,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15~68岁。
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实验组实施整体化护理,对患者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照组单纯实施手术及药物治疗,结果显示1组有效率92.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心理需求:(1)患者入院后,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其容易产生孤单空虚,甚至产生被冷落,遗弃心理,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问候。
(2)患者住院后,因角色的转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可。
(3)患者因不了解手术过程,害怕疼痛,担心手术风险,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鼓励和支持。
(4)患者需要了解住院规章制度,有关诊疗及手术安排,自身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医生的治疗方案。
(5)患者需要环境及心理安全感,否则易产生烦躁不安,影响睡眠质量,降低手术治疗效果。
3.护理3.1 工作认真细致,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护士应热情主动的接待病人,向患者介绍入院须知,布置病房环境及床单位舒适。
安排好生活日程及护理计划,以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
良好的态度和友好的气氛可以给患者安全感,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疑虑,而且有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调整患者情绪,满足患者的需求。
对患者的举动.言行要认真观察,让患者感到护士和家属对自己的关心。
对患者要如亲人,以礼相待,热情周到,给患者亲切感。
护士应有礼貌的称呼患者,让患者感到受尊重,以密切护患关系,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3护士应耐心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术前须知,解释手术过程,手术前的各种准备及注意事项。
采取积极的语言安慰,热情的服务态度,耐心细致的生活照顾,指导家属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安慰,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鼓励病人,并适时应用药物镇痛,以减轻病人痛苦,帮助病人减轻紧张恐惧心理,促进手术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武邑县医院王秀巧主要内容: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是病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护理特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具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目的:通过我们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消除病人可能出现的恐惧、紧张心理,使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护患配合良好,从而减轻病痛,进而达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与充分重视。
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
此期对手术患者很重要,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使患者顺利的通过手术和术后迅速的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此期又细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三个阶段。
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较普遍,主要原因有:对手术缺乏了解,怀疑手术效果,担心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中、术后疼痛难忍;担心发生并发症;害怕手术费用过高等等。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围手术期的护理除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要想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
良好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心理护理特点。
一、术前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不论大人、小孩,不论手术的大小,病人都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
对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病人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1、腹部手术的病人:应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才能减少痛苦。
开腹后,会感到不适或探查时会出现恶心、想吐,甚至烦躁不安,这时应张口呼吸克服此现象,否则会引起腹胀导致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不能喊叫,有不适时应告诉医生。
2、骨科创伤性手术病人:护士应将动骨的感觉和敲骨的声音,以及动骨复位的过程告知病人,并说明这些没有什么危险性,不必担心。
3、急诊严重休克手术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到此类病人或家属往往顾虑重重,心情焦虑,考虑术后疼痛能否忍受,能否留下后遗症等,作为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病人需要和知道的内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4、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让他们放下包袱。
不少病人家庭经济紧张,心理负担很重,这时我们应主动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并为病人出主意,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地进行。
二、术中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术中巡回护士应善于观察病人的言行,减轻和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尤须注意如下几方面:1、手术室环境的陌生,可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巡回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手术设备,让病人有思想准备,有时由于床位窄小,手术病人需要加以固定,以保持正确的手术姿势等,都应一一向病人介绍清楚,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主动安慰患者,给病人安全感。
我院在临床上的麻醉方法,基本上是采用硬膜外或部分为局部阻滞麻醉,病人术中保持清醒状态。
此时,我们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给病人一种安全感,对病人的一些要求,如揉揉酸痛的肢体,擦擦汗都要尽量给予满足,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3、多疑是病人意识的又一特点。
尤其是自己怀疑是患了癌症的病人,常常观察医生、护士的言行,以了解对自己的诊断。
手术护士在癌症病人的手术中,除了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有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使病人在术中保持轻松、稳定的思想情绪。
4、手术病人对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效果极为关心,巡回护士应主动接近病人,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
三、手术后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手术病人最为关心的是渴望知道手术效果如何,应及时向病人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对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具有重大影响。
2、术后病人大多数都有疼痛的现象,护士应善于理解病人,耐心细致地加以解释。
通过谈心形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
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思考题:一、围手术期的概念?二、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的目的?武邑县医院护理安全自查报告为保障我院护理工作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总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安全目标为主题,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保证患者就医安全为主要内容。
针对医院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服务作风。
通过深入开展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1、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2、临床用药贮存存在隐患,有的科室每次只检查过期,其他内容没有好好查过,有的药品放在冰箱里,温度监测不符合要求;3、高危药品的管理存在隐患,如高浓度电解质没有单独存放;4、药物过敏史核对不严,致使屡有过敏现象发生;5、“三基”知识不扎实导致用药隐患6、护理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防范措施:1、建立防范体系;2、改善用药的安全性(药品贮存制度、药物查对要求、给药时间要求、药物使用规定、高危药品的管理等等);3、严格“三查八对”,保证用药安全;4、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执行正确的医嘱。
邀请院药药物科主任讲解临床最新用药知识;开展《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业务讲座;举办护理隐患排查座谈会。
今后护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提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1.操作前识别(1)建立健全患者识别制度、医嘱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操作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执行。
准确识别患者。
(2)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使用床号和姓名进行患者识别。
2.关键流程识别(1)建立健全急诊与病房;急诊与手术室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
(2)建立健全手术(麻醉)与病房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
(3)建立健全产房与病房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
3.腕带标识管理(1)建立健全腕带标识制度与操作程序。
(2)腕带上应标明患者信息的项目规范(病区、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
(3)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种方法。
(4)在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等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
(5)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6)在检验、放射、CT、超声、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或部门都应有查对制度及患者识别的管理流程。
二、提高病房用药的安全性1、药品管理(1)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安全用药管理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药剂科用药咨询与合理用药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的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
(2)对病房药品的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并认真执行和落实。
(3)依法进行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核查无误。
(4)高浓度电解质制剂(氯化钾、碘化钾及0.9%以上氯化钠)、肌肉松驰剂、细胞毒性等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
(5)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并有醒目标识2、准确核对用药医嘱(1)建立健全医嘱查对制度。
(2)在处方给药及用药医嘱的转抄和执行过程中,应认真核对。
3、安全配伍(1)应在醒目位置放置临床用药配伍禁忌表。
(2)医生应根据配伍禁忌表,开具处方,确保药物的配伍安全。
(3)护士在执行注射剂医嘱时,应根据配伍禁忌,认真核查,确保药物安全注射。
4、重点药品管理(1)明确规定病房需要重点观察的药物种类及名称,并人人知晓。
(重点是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等)(2)建立健全重点药物的观察制度和观察程序。
(3)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重点药物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认真执行。
5、输注药物管理(1)建立健全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输注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
(2)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注药物操作时,应严格执行上述管理制度。
(3)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作用,科学调节静脉输注速度,积极预防输液反应。
三、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
1、执行医嘱时的沟通管理(1)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和医患沟通制度。
(2)健全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严格规定除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
(3)护士在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向医生复述,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4)抢救车(箱)内,建立抢救用药记录本,记录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各项紧急处置的内容和时间,保留抢救用品,事后由医护双方进行确认核查。
(5)在执行有双重检查要求(尤其是超常规用药)医嘱时,医护双方采取主、被动复述方式,双方核查无误后执行并记录。
2、口头接收报告时的沟通管理(1)建立接获口头和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报告记录本,项目齐全。
(2)接收者必须在“危急值”报告本上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双方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给医师使用。
四、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
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患者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志。
2、交接记录:建立手术患者及物品交接核查表,登记并记录手术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手术部位标识:制定术前手术医生在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与规范。
4、手术部位术前标识。
(1)手术医生应在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并与患者共同确认及核对。
(2)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时与病房护士及患者,三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体表标识。
(3)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四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
五、患者安全保障措施到位1、凡有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并加强巡视,危重病人制定详细安全护理计划,凡有思想顾虑或有轻生念头者,发现后及时向领导报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采取响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