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5)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 咏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 咏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be5df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b.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思维品质:理解词的内容,丰富语文积累。
2.语言能力:抓住词中意象感受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习能力:掌握该词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
4.文化品格: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学习陆游忠贞不渝的爱国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作者坚贞不移的爱国情操,掌握词中所用的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导入:古往今来,歌咏梅花的诗词不胜枚举,谁能给大家分享两句跟梅花相关的诗句呢?南宋词人陆游对梅花情有独钟,歌咏梅花的词有一百多首,其中以《卜算子·咏梅》最为有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去嗅一嗅他所钟爱的梅香。
一、吟咏含香(朗读词作)首先,请大家随着背景音乐齐声朗读。
二、品析识香(感知梅花处境品格)快速浏览全词,说说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有着怎样的品格。
这部分大家已经在预习作业中分析得很到位了,老师这里有一个微课,请大家再细听体会。
【播放微课】根据大家的作业反馈和微课视频,我将词中梅花的处境和品格归纳为这几点:在寂寞凄凉中饱受摧残的梅花孤傲高洁,哪怕零落成泥也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粘贴粉红纸】“诗言志”。
这首词仅仅只是在写梅花吗?——不是。
(说“托物言志”就绕不开词人的生平)我如果联系词人的生平遭遇,就可以看出,词中的梅花是词人陆游自身的缩影。
三、手法探香(托物言志)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并不真正想要恢复中原。
陆游因“喜论恢复”触怒投降派,多次被罢官。
写作此词时,陆游正因力主北伐而遭贬。
(学生齐读)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之心始终不渝。
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词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表现手法。
(分小组讨论,讨论时间1分钟,讨论结束后请代表发言。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62685a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d.png)
3.共同创作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古诗词,展示小组的智慧和创意。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课堂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诗歌鉴赏、创作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本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意象,它们对表达诗歌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诗歌的结构如何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美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小组合作任务包括:
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探讨梅花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本案例中,反思与评价环节得到了重视。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而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则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5.跨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案例将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相整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的魅力。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讨诗歌内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探讨中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学生在分组讨论、分享和创作过程中,学会了倾听、交流、协作,提高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提高。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7cc66d1a37f111f1855be0.png)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借助由“愁”到“香”的变化,引领学生体察梅花的高洁品质。
教学重难点:借助由“愁”到“香”的变化,引领学生体察梅花的高洁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梅花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大家来一起读读。
(学生朗读)2.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诗词,你能说出一些吗?这里的“卜算子”是什么呢?(词牌名),那咏梅呢?(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屏显:词(略)3.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诗词。
2.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三、绘梅之愁,写眼里的梅花1.词的题目是咏梅,那作者在哪里直接写梅?2.朗读,思考:你觉得这里从那几个方面写梅花的?(生长环境、开放情况、黄昏的愁苦、风雨的摧残)3.选择一个角度,把你看到的梅花写出来。
4.交流,品析:抓住哪些词语来写的?5.指导朗读。
明确:语气、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轻重缓急。
指名学生朗读,老师范读。
四、品梅之骨1.朗读下片,说一说你看到怎样的梅花?2.交流:你关注哪些词语?指导朗读。
3.体悟“香”字,说梅花骨气。
4.小组合作交流: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咏梅呢?明确:愁的外形和香的内在,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借助外在的形象表达内心的想法。
5.屏显: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hui)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i)一群小人所排挤;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失地,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感到悲凉寂寞,因此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6. 齐读下片,练习背诵整首词。
五、类文阅读1.读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比较异同。
明确相同点:都以梅花自比、不畏严寒、梅花不与群芳争春、梅花高洁的品格不同点:梅花的形象不同,一个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卜算子咏梅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4ca58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e.png)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人王之涣及其代表作《登鹳雀楼》、《卜算子》和《咏梅》。
2. 理解《卜算子》的意境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梅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卜算子》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2. 学习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来表达个人感受和情绪。
3. 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朗读和欣赏《卜算子》。
三、教学准备1. 课程教材《卜算子》的诗歌文本。
2. 纸和笔,供学生写作和记录用。
3. 音频设备和话筒,方便学生表达和朗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花图片,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想象力。
引起学生对梅花的注意和好奇,为学习《卜算子》做铺垫。
2. 展示和朗读《卜算子》(10分钟)教师呈现《卜算子》的诗歌文本,同时朗读一遍。
让学生跟随教师读一遍,感受诗歌的韵律和内涵。
进行诗歌的解读,解释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3. 分析《卜算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卜算子》的诗句和意象,让学生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梅花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中那种寄托于梅花的浪漫情怀。
4. 学习修辞手法(15分钟)教师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并给出一些例子。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以丰富写作的表达和感染力。
5. 创作《卜算子》之后(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创作一首与《卜算子》相关的诗歌或散文。
学生可以选择以《卜算子》为题材,也可以以梅花为题材,或者以自己的感受为题材。
6. 学生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或者进行简短的演讲。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分享,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7.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回顾《卜算子》的意境和诗歌表达的特点。
《卜算子咏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卜算子咏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c81ad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e.png)
《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欣赏王国维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诗,使学生了解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发掘自己身边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卜算子咏梅》全诗的朗读、理解和背诵;2. 诗歌赏析:学生分组围绕诗中的意象、意义和语言特点展开讨论,整理出各组的观点并进行展示;3. 诗歌表达:学生自由表达对梅花的感受,可以选择写诗、画画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梅花画,并请学生谈谈对梅花的第一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梅花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梅花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情感?2. 朗读和理解:教师亲自朗读《卜算子咏梅》,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理解和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从诗中选取一段或一句进行讨论。
讨论的重点可以包括:诗中的情感表达、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美感等等。
每组设计一份PPT,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
4. 诗歌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选择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可以选择用诗歌、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5. 展示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与小组成员和全班分享彼此的创作。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课堂展览会,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赏析。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原创性以及是否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分享。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了解其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作品,并进行比较和欣赏。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来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交流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优秀)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c0821a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0.png)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优秀)教案设计:《卜算子咏梅》一、教学目标:1.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给学生放一张梅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梅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3.课文导读(10分钟)4.朗读诗歌(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卜算子咏梅》,重点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5.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7.诗歌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8.诗歌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诗歌读给全班听,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9.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欣赏和创作诗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讨论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创作时间较短,可能影响了他们的作品质量。
以后可以考虑增加创作时间或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创作和分享。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fabf96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0.png)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卜算子·咏梅》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某种事物的美所打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赏析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美的感悟。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仍然觉得创作诗词有难度,尤其是在运用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时。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和指导,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锻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卜算子·咏梅》这首诗的兴趣还是挺高的。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说明我们的教学方式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解析诗句深层含义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比如在理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句诗时,他们很难体会到诗人淡泊名利、坚贞不屈的品质。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赏了《卜算子·咏梅》的文学之美,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促进沟通交流能力。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3f9b5d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f.png)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卜算子·咏梅》。
学生能理解诗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整首词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以及所蕴含的高尚品格。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含义,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领会诗人借梅花所表达的深层寓意和精神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 分钟)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甚爱莲花。
而大诗人陆游一生最爱的却是梅花。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歌咏梅花的词作---《卜算子咏梅》2. 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惯》《农家叹》《示儿》等均为世人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日益哀败的南宋,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一群小人所排挤:在王炎幕府时筹划平定中原,又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不得遂其志。
读这首词,联系陆游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梅花是他的缩影。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1925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9.png)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结构分析:《卜算子·咏梅》是义务教育课程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第四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词、对陆游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熟练朗读本词,其次对本词进行翻译,解释重点生字词的含义(事实性知识)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概念性知识、难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起点能力: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与“词"相关的知识储备,对“词”这种文体有初步了解, 但由于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薄弱,特别是在有关古诗词方面更显不足.2.认知能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共情能力增强,理解课文的能力增强。
3.学习风格:学生进入八年级,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往往习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事物做出判断,在学习与线索特征关系不强的知识内容时,表现会更好一些。
而依存性较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较多地依赖外界的环境因素。
例如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倾向于对文章中的语言、人物形象等进行研究,有的学生则习惯于搜索作者的人生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作品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等)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学习到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能够正确解释词牌名。
(2). 学生能够能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说出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出词的大意。
(3).学生熟练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之中。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手法,创设情景,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能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形成联系。
(3).学生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到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美好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学生通过学习本首词,能够逐渐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5b3c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7.png)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卜算子咏梅》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中的最后一首,是陆游坚贞不屈品质的真实写照,词人借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自喻,表达诗人自己矢志不渝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根据注释理解古诗文的大意,能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做出一些初浅的认识和分析,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提炼自己的看法,流露出自己的情感,部分优秀学生能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
设计思想遵循诗歌鉴赏之路。
“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了解学习诗歌的方法,重视诗歌诵读,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领悟。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理解词中梅花品质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梅花品质及作者借梅花来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展台、班班通,学生作品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任务:1、查字典,读准这首词的字音。
2、收集整理陆游生平的相关介绍。
3、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请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花的认识。
设计意图:对梅花有初步认识,为本节课教学大好基础。
展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理解词中梅花品质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梅花品质及作者借梅花来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三、检查预习效果(一)作者简介1、播放介绍陆游的小视频。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南宋四大家之首。
存有诗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https://img.taocdn.com/s3/m/ba1b2f5e6529647d272852e0.png)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陆游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板书)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讲述咏的含义。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咏鹅》、《咏柳》。
二、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三、诗词赏析1、初读----读出感情:指名读,全班评价,师配乐示范朗读,生练读,全班齐读。
2、细读---读懂大意(1) 看注释理解诗歌(2)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3)译文出示,齐读。
3、品读---读准内涵(1)词人对梅花的情感(2)“愁”字理解4、赏析方法归纳四、对比阅读1、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出示,生感情朗读。
2、介绍背景: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情。
3、两首词主旨对比。
4、欣赏经典咏流传《咏梅》片段5、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五、教师总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
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
由此可知,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六、布置作业:背诵今天学的两首词。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毛泽东愁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https://img.taocdn.com/s3/m/151ba0da52ea551810a687df.png)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陆游的写作及人生背景,积累咏梅的诗词。
2、品味词的语言,理解托物言志。
3、学会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理解托物言志。
2、学会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工作借助网络了解有关《卜算子·咏梅》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文学体裁,解决相关研究主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教师提前检查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二、《卜算子·咏梅》的拓展学习学生分小组学习陆游《卜算子·咏梅》,组长主持收集资料并交流。
三、词的信息收集各组可以在互联网上到老师给出的网址上查找资料。
1、完成老师安排的研究专题,到互联网上去找资料。
2、把资料汇总并打印。
四、整理资料1.小组讨论,组长做好记录。
2.把小组的探究成果写成发言稿。
(二)课堂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入二、汇报探究成果1、各组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向同学们汇报小组的探究成果。
第①组解决字音、朗读,第②组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第③组解决字词、翻译,第④组重点句子的理解,第⑤组主题理解,第⑥组词赏析,第⑦组与本次相关的中考题,第⑧组观看与词有关的视频。
2、汇报形式:例如演讲、问答、看视频、看ppt等。
3、小组长把成果综合汇总。
三、课堂小结《卜算子·咏梅》作为一首著名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语文价值,还应起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应该深入了解诗词作者的写作背景,并在网上多查资料为自己所用。
四、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词。
2、选看陆游的其他词作,与本次对比学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_5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_5](https://img.taocdn.com/s3/m/7d1fae6177232f60ddcca1a3.png)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二.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水平有所欠缺,所以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体现别样的风味呢?2.学案反馈:(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一、理解诗意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a9c38b312b3169a551a451.png)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2、了解词的特点,理解词的含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3、学习赏析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时:一课时一、导入:1.由“词”的知识导入:华夏文化浩如烟海,每个朝代都有它尤其辉煌的一种文化,概括为唐()宋()元()明清()。
虽然称“宋词”但它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又称长短句, 一般有词牌名,如“卜算子”,与内容无关。
有题目,如“咏梅”。
词,分上片和下片,又称上阙和下阙。
一般格式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 你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诗词?王安石的《梅》、林和靖《山园小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主角是陆游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3. 示学习目标。
二、多角度赏析词1、由人悟情根据资料简介的作者及其生平经历,初步了解其情怀。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年代。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受到投降派嫉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闲居至死。
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
2、读中悟情指导朗读,从读中感受作者情怀。
低入低出、停顿(每片内小停顿,两片之间大停顿)抓诗眼(寂寞愁)、语调:沉、缓各种朗读:示范读,模仿读,自读,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3、景中悟情找意象,感意境。
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4、语言悟情上阙表达了梅怎样的品格?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5、赏手法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6、方法总结: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首诗的?了解作者及生平、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
部编优质课国家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国家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a33abc011ca300a7c39060.png)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一组描写梅花的诗词,感受梅花的精神风骨。
2、从诗词中感受诗人的情怀。
课前预习:搜集描写梅花的诗词,选择一首你最欣赏的,通过平板发送在讨论组,并配上赏析文字。
教学步骤:一、导入。
1、欣赏一组梅花图片。
2、说梅花:(1)在你们的印象中,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2)假如让你赋予梅花一种品格,你认为是什么?为什么?3、引出主题《赏梅花诗词品梅花风骨》。
二、品读《卜算子咏梅》1、引子:读陆游《梅花绝句》(之一):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首诗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引出陆游《卜算子咏梅》)2、品读陆游《卜算子咏梅》(1)齐读。
(2)从这首词中,你读到了怎样的梅花?明确: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寂寞、孤独、愁苦、悲凉、孤高傲世、坚贞高洁等,老师板书关键词语,然后结合陆游的处境,做适当点拨。
3、比较品读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看视频《经典咏流传卜算子咏梅》。
(2)齐读。
(3)品读交流:从这首词中,你读到了怎样的梅花?明确:学生的答案可能有:美丽、勇敢、积极、乐观自信、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等。
(4)结合该词的写作背景,分析主题。
(5)比较这两首《卜算子咏梅》的不同风格。
明确:陆游词:愁凄美失意的志士毛泽东词:笑壮美勇敢地战士两首词都是各自那个时代非同凡响的优秀篇章三、分享时刻:1、打开平板讨论组,分享同学们推荐的梅花诗词,品读赏析,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美化的形象,感受梅花的精神风骨。
2、老师分享:王冕《墨梅》,欣赏视频《经典咏流传墨梅》,从歌声中感受梅花的精神风骨。
四、结语:不与凡花争奇艳,傲霜斗雪笑风寒。
心怀高远更淡然,昂首天地间!墨色轻染气节弘,隐约香更浓。
屹立青岸不与谁同,傲然尘世中!五、布置作业:制作一张以“梅花诗词”为主题读书卡片。
附:板书设计赏梅花诗词品梅花风骨卜算子咏梅陆游毛泽东愁苦、悲凉傲然挺拔、美丽孤独、寂寞、坚贞高洁积极勇敢、乐观自信、独立不倚孤高傲世、大公无私、默默奉献…………愁笑凄美壮美失意的志士勇敢的战士。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公开课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7fa9eeea6edb6f1afe001f96.png)
③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表达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
④想象画面,再读此词,体悟诗人的爱国深情。
教师姓名
付世权
单位名称
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第二中学
填写时间
2022年6月18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
难点名称
用象征与拟人手法建构“梅花”意象,体悟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梅花”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精炼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理解其隐藏的含义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提到“梅花”,毛泽东那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卜算子·咏梅》堪称古今一绝: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没有颓唐,有的只是对革命必胜充满信心的呐喊!
让我们满怀激情地诵读这首词。
小结
爱国诗人陆游的这首词,今天读来仍觉震撼。正如林则徐所说:“位卑未敢忘国忧”,在人生遭遇坎坷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积极面对,在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应该携手前行,共克时艰,让爱象梅花一样香如故!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诗人借梅花来抒发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八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了解词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的品性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赋予梅花的品性和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以下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相见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师:同学们一起读诗句。
同学们,李白的愁愁在朝廷政治腐败,局势令人堪忧;李煜的愁愁在国破家亡,身无寄托;马致远的愁愁在漂泊无依,居无定。
那么,陆游的愁又是因为什么呢?
3、板书课题,回顾词相关知识
二、整体感知
诗读四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一生朗读此词。
2、另一生再读此词,全班一起读词,读准字音
3、读出节奏 A、指名一生读词,然后师稍评价,为下一位学生读词作铺垫 B、另一生读词,要求把握好节奏,比上一位同学读得更好
4、全班根据节奏齐读该词
5、这首词给你带来何种感觉?孤寂、凄凉、惆怅、悲苦、忧愁……
6、指名学生将这种感觉送进去,再读这首词
三、品读诗句
1、哪些字词让你产生了上述感情?默读,有必要做上批注断桥、寂寞、黄昏、愁……师顺势提出“意象”“词(诗)眼”
2、梅花为何而愁?
明确:为无人欣赏而愁;为生长的环境恶劣而愁;为没人打理而愁;为雨打风吹而愁;为受白花嫉妒而愁……
师:梅花作为物,它会愁吗?显然不会,那是谁在愁?对,是词人陆游在愁,这正印了王国维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显然,词
人以梅花自喻,他想表达什么呢?
3、课件出示《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两首诗表达的共同的情感是什么?分别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这种情感与本词哪一句话相照应?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
4、这首词学到此处,老师分明感觉到陆游有一种不被理解和无人赏识的苦闷和寂寞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先让学生自己回答
5、介绍作者、写作背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6、学习到此处,如果说梅指代词人陆游,那么“群芳”又指代什么呢?
明确:苟且偷安的主和派师:这种以物自喻,表达某种志向或者情感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
7、那么梅花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
明确:孤芳自赏、坚持自我,不媚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四、再读诗歌
师:梅花的品格实则是词人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让我们带着对词人的敬重之情再读全词全班配乐齐读
五、拓展延伸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思考: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陆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13.拓展:你还读过哪些咏梅的诗,喜欢哪一首或哪一句?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梅:代陆游(主战派)
坚持自我、不媚俗、不妥协群芳:投降派
托物言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爱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