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性质
氰、氢氰酸和氰酸等物质性质对比
氰、氢氰酸和氰酸等物质性质对比一、拟卤素1、涵义某些原子团形成的分子,与卤素单质分子的性质相似,它们的阴离子与卤素阴离子的性质也相似,所以常称它们为拟卤素。
3硫代雷酸盐[:C≡N-S:]–;二、氰、氢氰酸和氰化物1、氰⑴、物理性质:氰(CN)2:无色气体、可燃气体,有苦杏仁味,极毒。
m.p.-27.9℃b.p. -21.2℃;溶于水[0℃时1V的H2O溶解4V的(CN)2]、乙醇、乙醚。
燃烧时发生带有蓝色边缘的桃红色火焰。
⑵、化学性质:①、热稳定性:纯净时具有相当高的热稳定性(800℃)。
但若有痕量杂质,一般能于300~500℃温度下聚合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多聚氰(CN)x 。
多聚氰(CN)x 在800℃以上转化为(CN)2,850℃转化为CN 自由基。
多聚氰(顺氰),缩合多环结构。
②、在水或碱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CN)2+H 2O →HCN+HOCN ,(CN)2+2OH -→CN -+OCN -+H 2O③、长时间在水中,(CN)2慢慢生成HCN 、HOCN 、碳酰胺(即脲或尿素)(H 2N)2CO 、乙二酰二胺(即草酰胺)(H 2N —CO —CO —NH 2)和草酸铵(NH 4)2C 2O 4等。
H 2N —C —C —NH 2 ║O ║O H 2N —CO —CO —NH 2+2H 2O(NH 4)2C 2O 4⑶、制备反应:2HCN(g)+1/2 O 2(空气) Ag +(CN)2+2H 2O ,2HCN(g)+NO 2→(CN)2+NO+H 2O用CuSO 4或CuCl 2溶液跟NaCN 或KCN 反应,2Cu 2++6CN -=2[Cu(CN)2]-+(CN)2 也可以由加热AgCN 或Hg(CN)2与HgCl 2共热而制取。
2AgCN Δ 2Ag+(CN)2,Hg(CN)2+HgCl 2 Δ Hg 2Cl 2+(CN)2↑2、氢氰酸和氰化物 ⑴、氰化氢HCN①、物理性质:易流动的无色液体,极毒!ρ=0.6876g/㎝3, m.p.-13.4℃ b.p. 25.6℃,极易挥发;与水、乙醇或乙醚任何比例混溶。
氰化物理化性质及其毒性表
氰化物理化性质及其毒性表
氰化物是一类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毒性。
下面是一份关于氰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毒性的表格。
氰化物 | 物理化学性质。
| 毒性 |
氢氰酸。
| 无色液体,有刺激气味,易挥发。
| 强酸性,毒性很高 |
氰化钠。
| 白色结晶固体,易溶于水。
| 低毒,但储存不当时可能有爆炸危险 |
氰化银。
| 白色结晶固体,不溶于水。
| 低毒,但敏感于光 |
氰化钾。
| 白色结晶固体,易溶于水。
| 低毒,易吸湿 |
氰化物。
| 无固定形态,易溶于水。
| 毒性各异,范围从低到高不等 |
以上是一些常见氰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毒性简介。
不同的氰化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毒性级别,请在使用时小心谨慎,并遵循安全操作指南。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涵盖所有氰化物的性质和毒性。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或具体的信息,请咨询相关专业机构或专家。
该文档的信息来源仅来自公开可信的资料,但并不能保证完全准确,请您在使用时自行确认相关内容的准确性。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老化、维护不善
很多历史事故是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善导致泄漏,因此企业应 加强设备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安全管理不到位
企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事故发 生。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操作或误操作,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 原因。
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
04
氰化物事故的预防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
01
制定氰化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要求。
02
定期对氰化物储存和使用场所进行检查,确保符合 安全标准。
03
建立氰化物出入库登记制度,对氰化物的采购、运 输、储存和使用进行全程监管。
安全培训与演练
对员工进行氰化物安 全知识培训,提高员 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 能。
中毒症状与诊断
意识障碍
中毒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 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 致死亡。
其他症状
中毒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症状。
呼吸困难
由于氰化物抑制呼吸酶,中毒 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急促等症 状。
循环系统症状
中毒者可能出现心率失常、血 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 致心脏骤停。
中毒诊断
根据患者接触氰化物的病史、 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 结果,可以确诊氰化物中毒。
中毒急救措施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紧急复苏
将患者迅速移至通风良好处,脱去污染的 衣物,用清水彻底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
若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
解毒治疗
支持治疗
尽早使用特效解毒剂,如亚硝酸盐、硫代 硫酸钠等,以拮抗氰化物的毒性作用。
加强设备管理
企业应加强设备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确 保设备安全运行。
氰化物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氰化物使用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氰化物是一类具有强烈的毒性的化学物质。
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氰化物是确保人员安全的关键。
本文档旨在提供氰化物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并预防潜在的危险。
2. 氰化物的特性和危害氰化物是一类有机物或无机物,具有高毒性。
常见的氰化物包括氢氰酸和氰化钠。
以下是氰化物的一些主要特性和危害:•高毒性:氰化物能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甚至导致窒息和死亡。
•易燃性:氰化物在接触明火或高温时会发生燃烧。
•腐蚀性:氰化物可以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严重腐蚀损伤。
•挥发性:氰化物具有挥发性,可能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导致中毒。
3. 安全操作规程3.1 个人防护措施•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避免吸入氰化物,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
•禁止在工作区域吃东西、喝水或吸烟,以防止意外摄入氰化物。
•在使用氰化物时,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3.2 操作要点•在使用氰化物前,确保了解氰化物的性质和风险,以及正确的储存和处理方法。
•严格按照操作指引和相关安全程序进行操作。
•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避免不当操作带来的危险。
•氰化物容器应密封良好,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物和氧化剂。
•执行合适的量化措施,避免过量使用氰化物。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操作区域,确保没有残留物。
3.3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氰化物应根据当地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应将废弃物交由专门处理机构处理。
•废弃物应储存在密封容器中,远离火源和其他化学品,以防止泄漏和污染环境。
4. 应急响应4.1 中毒和暴露•如果发生氰化物中毒或暴露事故,立即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在安全距离内,及时向紧急救援部门报警,说明发生的情况和所使用的氰化物。
•如果可能,将中毒或暴露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
4.2 急救措施•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寻求医疗援助。
•如果皮肤接触到氰化物,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氰化物
氢氰酸氢氰[qīng qíng]酸分子结构是C原子以sp杂化轨道成键、存在碳氮叁键,分子为极性分子。
可以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有剧毒。
目录1管制信息2概述3成分组成4危险性5急救措施6消防措施7应急处理▪操作处置▪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理化特性9稳定性和反应活性10毒理学11生态学12废弃处置13运输信息14法规信息1管制信息编辑氢氰酸(剧毒)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2概述化学品中文名称:氰化氢,氢氰酸(水溶液)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cyanide技术说明书编码:826CAS No.:74-90-8分子式:HCN分子结构:C原子以sp杂化轨道成键、存在碳氮叁键,分子为极性分子。
分子量:27.03(本品的钾,钠等盐用于电镀)毒性:剧毒3成分组成编辑有害物成分CAS No.氰化氢74-90-84危险性编辑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
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
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可致眼、皮肤灼伤,吸收引起中毒。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
5急救措施编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在有六氟灵的情况下立即使用六氟灵冲洗,建议一次使用一整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也可使用六氟灵进行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氰化物的安全常识
七、急救药品的使用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 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2000高锰酸钾或5% 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再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就医。 4、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然后就医。 5、亚硝酸异戊酯的使用方法:将安瓿包在一层手帕或纱 布内,击碎,经鼻腔吸入本品,每次15秒钟。氰化物中 毒:一次0.3~0.4 ml(1~2支)。
六、对人体的危害
1、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肤吸收。 2、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 服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 即可引起猝死。 人体口服的最小致死量0.3mg/kg~3.5mg/kg。 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 服 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 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 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 迷、呼吸衰 竭;麻痹期全身肌 肉松弛, 呼吸心跳停止 而死亡。
氰化物的安全常识
二OO九年六月三日
培训内容
1、氰化物的理化性质; 2、操作使用时注意的问题; 3、配伍禁忌; 4、应急处理方法; 5、如何去毒; 6、对人体的危害; 7、急救药品的使用;
一、氰化物理化性质
氰化物:白色晶体粉末,易吸水潮解,相对密度(水=1) 1.60(以氰化钠为例),属无机剧毒品,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稳定性方面:稳定;
燃烧性能:不易燃烧。
化学元素知识:氰化物-有毒化学物质和电镀工业的重要化学品
化学元素知识:氰化物-有毒化学物质和电镀工业的重要化学品氰化物是含氢氰(HCN)或氰化物离子(CN-)的化合物。
它们可用于电镀、冶金和其他一系列工业应用中,同时也是一种有毒的物质。
本文将着重探讨氰化物的化学和物理属性、应用和安全问题。
一、氰化物的基本性质氰化物在理化性质上有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是无色、剧毒的、有强烈的氘氢味道的液体或晶体。
它们在水中非常易溶,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力非常有限。
氢氰酸和氰化物离子都是强的还原剂,并且可以发生腐蚀性反应。
当氢氰酸或氰化物离子与不可还原的金属形成配合物时,这些化合物的还原性会显著降低。
二、氰化物的应用氰化物在很多工业处理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们用于电镀、提取金属、生产化学品、冶金、纺织等。
其中最大的应用是电镀,氰化物在电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得金属在更接近原子层面被沉积,得到更均匀更稳定的电镀涂层。
三、氰化物的危害氰化物的毒性是极为严重的,它们的毒性比硫化氢甚至更高。
氰化物进入人体后,会阻碍细胞呼吸作用的进行,从而使细胞缺氧,进而导致各种机体组织的损伤和死亡。
特别是在工业处理中,氰化物的密度和易溶性使得它容易进入人体,因此对员工以及周围居民的伤害也极为严重。
因此,在使用氰化物时,必须采取极为严密的控制措施和安全措施。
四、氰化物的安全措施首先,必须遵守所有规定的安全标准。
如果工作环境中有氰化物,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特别是在封闭的空间中要格外注意。
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并确保其能对氰化物产生足够的保护。
此外,必须检查并配备剧毒气体检测仪器,同时必须训练员工应对危险情况,提高员工对氰化物的认识和了解。
综上所述,氰化物是我们生产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化学品之一。
但是,它们的使用必须小心谨慎,施工条件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并且必须采取合理措施确保人员和社会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一化学物质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工业进步。
氰化物
氰化物在英文中称为cyanide,由cyan(青色,蓝紫色)衍生而来。
考虑氰化物的母体(CN)2是一种气体,故在气部下加青字,得到现在通行的氰字。
而英文中将氰与青色相联系,当是因为著名的蓝色染料普鲁士蓝即为一种氰化物。
定义氰化物特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其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叁键相连接。
这一叁键给予氰基以相当高的稳定性,使之在通常的化学反应中都以一个整体存在。
因该基团具有和卤素类似的化学性质,常被称为拟卤素。
通常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无机氰化物,俗称山奈(来自英语音译“Cyanide”),是指包含有氰根离子(CN-)的无机盐,可认为是氢氰酸(HCN)的盐,常见的有氰化钾和氰化钠。
它们多有剧毒,故而为世人熟知。
另有有机氰化物,是由氰基通过单键与另外的碳原子结合而成。
视结合方式的不同,有机氰化物可分类为腈(C-CN)和异腈(C-NC),相应的,氰基可被称为腈基(-CN)或异腈基(-NC)。
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如氢氰酸、氰化钾(钠)、氯化氰等;有机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正丁腈等均能在体内很快析出离子,均属高毒类。
很多氰化物,凡能在加热或与酸作用后或在空气中与组织中释放出氰化氢或氰离子的都具有与氰化氢同样的剧毒作用。
工业中使用氰化物很广泛。
如从事电镀、洗注、油漆、染料、橡胶等行业人员接触机会较多。
日常生活中,桃、李、杏、枇杷等含氢氰酸,其中以苦杏仁含量最高,木薯亦含有氢氰酸。
在社会上也有用氰化物进行自杀或他杀情况。
职业性氰化物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其次在高浓度下也能通过皮肤吸收。
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为主。
口腔粘膜和消化道能充分吸收。
氰化物进入人体后析出氰离子,与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止氧化酶中的三价铁还原,妨碍细胞正常呼吸,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组织缺氧,导致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
另外某些腈类化合物的分子本身具有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毒性等级划分6级剧毒少于5mg/kg 少于7滴5级极毒5-50mg/kg 7滴至1勺4级很毒 50-500mg/kg 1勺至1盎司3级有毒 0.5-5g/kg 1盎司至1品脱或1磅2级轻毒 5-15g/kg 1品脱至1夸脱1级微毒 15g/kg以上 1夸脱或2.2镑以上外观与气味氰化氢(HCN)是一种无色气体,带有淡淡的苦杏仁味。
氰化物
4CN- +[Zn(NH3)]2+ =[Zn(CN)4]2- +4NH3
AgI+2CN- =[Ag(CN)2]- +I-
CN-所形成一些配离子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 配位体数目n lgβn
Ag+ 2,3,4 21.1,21.7,20.6
(1)前驱期:口服中毒者有口、咽部灼热感,恶心呕吐、呕吐物有苦杏仁味,同时伴有头痛、头昏、乏力、耳鸣、胸闷、大便紧迫感等。 吸入中毒时可有眼、咽喉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2)呼吸困难期:呼吸困难、脉快、两侧瞳孔先缩小后扩大,此后神志迅速模糊、昏迷。
(3)惊厥期:强直性或阵发性惊厥,甚至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2Na[Au(CN)2]+Zn=2Au+Na2[Zn(CN)4]
[编辑本段]有机合成
氰化物在有机合成中是非常有用的试剂。常用来在分子中引入一个氰基,生成有机氰化物,即腈。例如纺织品中常见的腈纶,它的化学名称是聚丙烯腈。腈通过水解可以生成羧酸;通过还原可以生成胺,等等。可以衍生出其它许多的官能团来。
再加K2CO3溶液得到KCN
电解KCN
2KCN=通电=2K+(CN)2
2)直接与MnO2共热
MnO2+4HCN=加热= Mn(CN)2+(CN)2+2H2O
[编辑本段]金属阳离子与CN-形成络合物稳定性
CN-属于强场配位体,CN-,P<△,电子将尽可能占据能量较低的t2g轨道,所以所有CN-的配合物的△>P,因此都是低自旋
2、检验方法:
1)原理:
氰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硫酸亚铁作用,生成亚铁氰络盐,酸化后与高铁离子反应生成普鲁士蓝。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氰化物是一类有毒的物质,具有高度危险性。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措施对于预防事故和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
一、了解氰化物的性质和危害1.氰化物是一种无色晶体或结晶性毒性气体,具有剧毒和易挥发的特性。
2.氰化物可经皮肤吸收、可燃、可爆、易燃、毒性大,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有严重损害。
3.氰化物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要防止接触水和其他酸性物质,以及避免碰撞和震动。
二、安全储存和管理1.储存氰化物的地点应当是干燥、通风良好、温度稳定、阴凉处,并且应与酸性物质和易燃物隔离。
2.氰化物应储存在密封容器中,被标记为“有毒”,并且在有毒储物柜中储存。
3.氰化物储存区域应配备灭火设备,并保持卫生清洁。
三、个人防护措施1.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防酸碱手套、防尘面具、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进入操作区域前应洗手并将头发扎紧。
3.在氰化物的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吸入氰化物的颗粒或气体。
四、氰化物的操作标准1.氰化物的溶解和稀释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
2.使用特制的玻璃器皿和不锈钢工具进行操作。
禁止使用铁、铜和铜合金等金属工具。
3.操作过程中禁止用手触碰氰化物颗粒或溶液。
五、事故应急措施1.在事故发生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迅速撤离现场。
2.注意寻找事故原因并封锁事发区域,当涉及到泄漏或溢出氰化物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封闭或清除。
六、应急救援1.如果有人误食氰化物,应迅速洗胃,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2.如果氰化物接触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迅速求医。
3.如果氰化物吸入体内,应立即将受害者移到通风处,并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氧气呼吸器,同时迅速求医。
七、培训和指导1.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紧急救援知识。
2.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综上所述,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措施是预防氰化物事故的关键。
氰化物标准(3篇)
第1篇一、引言氰化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采矿、化工、农业等领域的化学品。
然而,氰化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均有严重危害。
为确保氰化物产品的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氰化物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规定了氰化物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氰化物为原料或含有氰化物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氰化亚铜、氰化铁等。
三、术语和定义1. 氰化物:指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
2. 氰根含量:指氰化物中氰根的质量分数。
3. 纯度:指氰化物中氰根含量的相对误差。
四、分类氰化物按用途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 氰化钠:白色结晶或颗粒状固体,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
2. 氰化钾:白色结晶或颗粒状固体,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
3. 氰化锌:白色结晶或颗粒状固体,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
4. 氰化亚铜:红色结晶或颗粒状固体,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
5. 氰化铁:棕色或黑色结晶或颗粒状固体,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
五、技术要求1. 氰化物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分类和纯度要求。
2. 氰化物中不得含有其他有害杂质。
3. 氰化物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六、试验方法1. 氰根含量的测定:采用滴定法。
2. 纯度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3. 杂质含量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七、检验规则1. 检验批:以同一批次的氰化物产品为检验批。
2. 抽样:按GB/T 282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进行抽样。
3. 检验项目:氰根含量、纯度、杂质含量。
4. 检验结果判定:检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
八、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1. 包装:氰化物产品应采用防潮、防腐蚀、防泄露的包装材料。
2. 标志:包装容器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单位、使用说明、警示标志等。
3. 运输:氰化物产品应采用专用运输工具,防止泄露和污染。
氰化物中毒机制,检测及对策
谢谢
观看
2018.12.20
此外很多含氰化合物(如电镀、照相染料所用药物 中常含氰化物)都可引起急性中毒。
中毒分类
职业性氰化物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其次在高浓度下也能 通过皮肤吸收。氰化物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矿业、电镀、医 药、塑料、制革等行业。
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为主,其次为接触氰化物。进食含 氰甙[dài] 的植物果实和根部过量都会引起中毒。如苦杏仁、 枇杷仁、桃仁、木薯、白果等
临床表现
对于消化系统 氰化物使钙离子内流增加,肌纤维运动加强,痉挛。缺氧使得机体内 pCO:升高,刺激交感神经,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食物 在胃肠道内停滞,消化不良,致使食欲不振,厌食, 恶心。
尸检
由于血中有氰化正铁血红素形成,故尸斑、肌肉及血液均呈鲜 红色。死亡迅速者,全身各脏器有明显的窒息征象。口服中毒者, 内容说明 消化道各段均可见充血、水肿,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充血、糜烂、坏 死,胃内及体腔内有苦杏仁味。吸入氰化物中毒死亡者,大脑、海 请输入您的文字内容请输入您的文字内容请输入您的文字 马、纹状体、黑质充血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 内容请输入您的文字请输入您的文字内容请输入您的文字 心、肝、肾实质细胞浊肿。 内容请输入您的文字内容请输入您的文字 尸体检验应争取在腐败开始前进行。毒化检材以胃容物、心血、 肝、肾、肺及脑为佳。心血应盛放在试管中,且盛满不留空隙。
应急处理的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 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 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 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 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2)病人去污 所有接触氰化物的人员都应进行去污操作: ① 应尽快脱下受污染的衣物, 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同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至少5分钟,冲洗过程中 应注意保护眼睛。 ② 若皮肤或眼睛接触氰化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 水冲洗5分钟以上。若其戴有隐形眼镜且易取下,应当立即取下,困难时可向专 业人员请求帮助。 ③ 如果是口服中毒,应插胃管并尽快给服活性碳,洗胃液和 呕吐物必须单独隔离存放。 (3)药物处理 亚硝酸异戊酯具有高度挥发性和可燃性,使用时不要靠近明火,同时注意 防止挥发。 施救人员应当避免吸入亚硝酸异戊酯,以防头晕。
氰化物并不神秘
氰化物并不神秘天津塘沽“8〃12”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后,氰化钠成了普通百姓谈论的话题,可是氰化物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让人们“谈氰色变”。
河北诚信和您一起去科学认识氰化物。
氰化物是什么氰化物特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如氢氰酸、氰化钾(钠)、氯化氰等;有机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正丁腈等均能在体内很快析出离子,均属高毒类。
氰化钠就是一种无机氰化物,在其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氰化钠是一种稳定的盐类,本身不会燃烧、爆炸。
氰化物的来源氰化物在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工业合成得到;二是在自然界中也可以随处可以它的影子。
氰化物可由某些细菌,真菌或藻类制造,并存在于相当多的食物与植物中,当然其含量是极微的,通常在安全范围之内。
比如桃、李、杏、枇杷、木薯、水果的核等含氢氰酸,其中以苦杏仁含量最高,木薯亦含有氢氰酸。
木薯中就含有含氰糖苷,在食用前必须设法将其除去(通常靠持续沸煮);水果的核中通常含有氰化物或含氰糖苷。
如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就是一种含氰糖苷,故食用杏仁前通常用温水浸泡以去毒。
土壤中也普遍含有氰化物,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含量为0.003-0.130mg/Kg。
土壤中的天然氰化物来源于土壤腐殖质。
腐殖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和酚。
人类的活动也导致氰化物的形成。
汽车尾气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氰化氢,燃烧某些塑料和羊毛也会产生氰化氢。
氰化物的用途氰化物广泛应用于工业中。
如电镀、洗注、油漆、染料、橡胶等行业。
氰化物可用于合成常见的药物和食品添加剂如青霉素、维生素B6、叶酸、鸟嘌呤、咖啡因等;常见农药草甘膦、氰戊菊酯、百草枯、阿特拉津、稻瘟灵等;常见染料或颜料靛蓝、华兰、荧光增白剂等;常见氨基酸:蛋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等。
氰化物的存在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医药、农业、工业中的难题;氰化物为人类的生存解决了很多的难题。
氰化物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它在人类生存中所起的作用,另一面则是其令人生畏的毒性。
氰化物概论
1氰化物概论氰化物是黄金工业的重要浸金溶剂,大部分黄金生产企业采用氰化法,而氰化物又是一种即有剧毒又容易降解的特殊化学产品。
因此,了解氰化物和治理含氰废水的有关知识十分重要。
笔者在十几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关于氰化物性质以及治理含氰废水方面的知识,从1991年开始写作《氰化物污染及其治理技术》一书,经过了9年的修改和补充,力争及时准确地反映国际上氰化物治理技术的发展,如果能为广大黄金工业的同事在专业工作中起到参考作用,对黄金工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积极作用,笔者将不胜荣幸。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帮助。
其中有吉林省石油化工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弘高级工程师、长春黄金研究院徐克贤高级工程师、刘晓红工程师、吕春玲工程师等,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1 1 氰化物氰化物是指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氰基[-C≡N]的物质,根据与氰基连接的元素或基团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可把氰化物分成两大类,即有机氰化物和无机氰化物前者称为腈,后者常简称为氰化物,无机氰化物应用广泛、品种较多,在本书中,按其组成、性质又把它分为两种,即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
黄金行业所涉及到的各种氰化物均属无机氰化物,因此重点介绍常见的各种无机氰化物;除了上述氰化物外,黄金行业还涉及到氰的衍生物,如氰酸盐,硫酸盐,氯化氰等。
由于其重要性以及与氰化物的极密切关系,在此也加以介绍。
氯化氰:CNCl氰化物衍生物 氰酸及其盐:HCNO,NaCNO,KCNO硫氰酸及其盐:HSCN,NaSCN,KSCN,NH 4SCN易溶的:HCN 、NaCN 、KCN 、NH 4CN 、Ca(CN)2简单氰化物 难溶的:Zn(CN)2、Cd(CN)2、CuCN 、Hg(CH)2稳定性差的:Zn(CN)42-、Cd(CN)42-、Pb(CN)42- 无机氰化物氰化物 稳定性强的:Cd(CN)42-、Ni(CN)42-、Ag(CN)2-氰化物 Au(CN)2-、Fe(CN)64-、Co(CN)64-Fe(CN)63- 有机氰化物:乙二腈、丙烯腈等1.1氰化物及其衍生物概述氰化物,顾名思义,就是氰[(CN)2]的化合物。
氰化物处置
2氰化物的性质氰化物有固、液、气三种形态。
常见的有氰化钠、氰化钾、氰化盐、氰化氢(氰化酸),均属剧毒物质。
氰化物在民用工业中用途十分广泛,它是赤血盐和黄血盐染料的原料,且大量用于贵重金属的提纯筛选、电镀和农药制造等。
2.1 理化性质氰化物是指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氰基的物质。
根据与氰基连接的元素或基团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可把氰化物分成两大类,即有机氰化物和无机氰化物。
在处置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以简单氰化物的泄露事故居多。
简单氰化物最常见的有氰化酸、氰化氢、氰化钠、氰化钾,均易溶于水。
这些氰化物都是通过化学方法直接合成的,之所以被称作简单氰化物,除了分子结果简单外,主要是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式简单,在水中它们完全解离并仅以HCN、CN—形式存在。
2.2中毒机理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人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
氰根离子在人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骨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
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方面。
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可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形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3 处置氰化物泄露事故存在的难点根据现有氰化物泄露事故案例,可以看出在氰化物泄露事故处置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3.1 首先,氰化物是剧毒物质,致毒剂量小,泄漏后容易释放出大量的氰化氢气体。
这种剧毒气体在空气中蔓延扩散严重危及救援人员及事故现场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
氰化物进入人体的机体后,即能与细胞内的重要物质如酶、蛋白质、核酸等作用,从而改变细胞内组分的含量及结构,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机体功能絮乱,造成中毒。
而且氰化物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食入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造成不同的伤害效应,对人体易造成长期损坏,甚至危害几代人。
其次,消防队伍平时缺乏对氰化物泄露事故的正确认识,也很少有能力组织较贴近泄露泄露现场的模拟处置训练。
氰化物分类
氰化物分类
氰化物是指含氰基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毒物质,其熔点都很低,沸点也比水稍微高一些,溶解度中等,带有毒性,具有强烈的酸性,这种物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盐酸氰化物。
它是由一种酸性物质和一种碱性物质结合而成,也称作双元氰化物,例如氯化氰和硫酸氰。
它们化学性质不同,有不同的应用,如氯化氰可以用作漂白剂、农药,而硫酸氰可用作火柴、电火花加工冷冻池的杀菌剂、气体雾化器的清洁剂等。
第二类是氯氰酸。
它由一种含氰基的变态酸和一种无机盐结合而成,是一种双元有机氰化物,最常见的是氯氰酸钠和氯氰酸钾,具有很强的带电性,可以用作染料、柔性抗静电塑料、织物增发剂等。
第三类是异氰酸酯。
它是由含有氰基的少量有机酸和多种碱盐结合而成,是一种可塑料化合物,可以用作塑料防腐剂、钢铁防腐剂、染料,也可以用做活性染料中间体、聚合物薄膜丰填剂等。
总之,氰化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毒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不同的用途,在化学工业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氰化物的性质
氰化物的性质氰化物是一类含有氰基(CN-)的化合物,常见的氰化物包括氢氰酸盐(如氰化钾和氰化钠)以及有机氰化物(如氰化甲基)。
氰化物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既有一些有用的应用,也有潜在的危险性。
本文将探讨氰化物的性质。
氰化物的结构稳定,常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氰化物离子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氮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连接而成。
这种碳氮结构对氰化物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氰化物是强碱。
氰化物在水中可以完全离解,形成氰化物离子。
由于氰化物离子的电荷较大,具有强键和高度极性,因此它们能够与在水中的阳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盐。
例如,氰化钠和氯化银反应可以生成氰化银和氯化钠。
其次,氰化物具有亲电性。
由于氰根离子含有一个孤对电子,这使得氰根离子对于亲电试剂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因此,氰化物可与许多化合物发生反应,并且属于典型的亲电试剂。
实验室中常用氰化物作为催化剂,促进有机合成反应的进行。
此外,氰化物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氰化物中的氰基能与细胞内的酶结合,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导致细胞无法有效使用氧气。
如果暴露在高浓度的氰化物下,人体就会受到严重的中毒影响。
这是因为氰化物可以与细胞中的铁离子结合,形成氰化铁离子,进而抑制细胞中呼吸链上的关键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导致中毒的发生。
氰化物与铁离子结合的能力也使其成为某些药物和金属螯合剂的重要成分。
氰化物还常用于金属提取和镀银工业。
由于氰化物的亲电性和稳定性,可以用氰化物来提取贵金属(如金和银)并将其转化为可溶性离子配合物,从而使得金属可以从矿石中分离出来。
此外,在镀银工业中,氰化物也常用作电化学银镀液的重要成分。
综上所述,氰化物具有强碱性、亲电性以及一定的毒性。
它们在化学合成、金属提取和镀银工业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然而,由于氰化物的毒性,应注意合理使用和妥善保管,避免给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
氰化物的安全常识
六、急救药品的使用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 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2000高锰酸钾或5% 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再适;
燃烧性能:不易燃烧。
二、操作使用时注意的问题
由于氰化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医药、化工行业,所以针对其毒 性强的特点,使用的时候必须做到如下几点要求:
1、清理周边环境,检查周围是否有挥发性酸存在(包括正在 进行的反应可能会产生的酸性物质);
2、称量的时候注意必须在局部通风以及全面排风的环境下进 行,配备安全淋浴以及洗眼设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惊4 m厥l(期1出~现12抽支、搐)氰、。昏化迷、物呼吸受衰 高竭;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遇酸或
1、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肤吸收。 7、急救药品的使用;
氰露化置物 空:气白中色能晶吸露体收粉水置末分,和空易二气吸氧水化中潮碳解,能,分相解吸对出密剧收度毒(的水水氰分=化氢1)和。 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
五、对人体的危害
1、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肤吸收。
2、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 服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 即可引起猝死。 人体口服的最小致死量0.3mg/kg~3.5mg/kg。 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 服 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 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 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 迷、呼吸衰 竭;麻痹期全身肌 肉松弛, 呼吸心跳停止 而死亡。
氰化物的安全常识
一、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氰化物(Cyanide Compound)
注意:氰化鉀、氰化鈉為毒性固体,當發生緊急事件時,毒性將为救災之主要考量因素。
一、物質辨識資料表
二、物性、化性與災害資料
氰化物一般是指氰化氫(或稱氫氰酸)、氰化鉀、氰化鈉…等,本章以氰化鉀、氫化鈉為例,了解其物性、化性、災害資料與健康危害資料,氰化氫將於第13章單獨討論。
三、防災設備
氰化鉀、氰化鈉之救災需針對人員防護、熱分解物防護及洩漏控制等方面選用適當防災器材設備:
四、中毒之症狀
氰化物從各種途徑輕易的被人體吸收,包括從皮膚、消化道和呼吸道。
而不同的曝露路徑,會造成不同的中毒發作時間和中毒程度,初期中毒徵候為頭暈、頭痛、呼吸速率加快、後期為發紺和昏
迷現象;中毒的病患呼吸之間有些人可聞到氰化物特有的杏仁味道。
高濃度之下,病患的皮膚和粘膜細胞有時會有發紅的現象;於高劑量下暴露數分鐘就可能致命。
1.吸入氰化鉀中毒之症狀
氰化鉀會與濕氣反應,產生劇毒之氰化氫,強烈刺激鼻及喉嚨,吸入高濃度可導致幾分鐘或一小時內死亡。
2.皮膚接觸氰化鉀中毒之症狀
氰化鉀具刺激性,濃的溶液會腐蝕皮膚造成潰瘍,粉塵及液體會迅速由皮膚吸收造成與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濃的溶液亦會由皮膚吸收造成中毒;長期性暴露會造成皮膚炎及過敏性皮膚疹。
3.眼睛接觸氰化鉀中毒之症狀
氰化鉀對眼睛具強刺激性,氰化物會經由眼睛吸收,而產生與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雖沒有痙攣之證據,但高濃度下會危害視網膜及神經。
4.食入氰化鉀中毒之症狀
食入氰化鉀會刺激口腔、喉嚨及胃、且會有灼熱感,亦會造成與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口腔亦有苦、辛辣及燃燒的感覺。
5.吸入氰化鈉中毒之症狀
刺激鼻子、喉嚨、20~40ppm以上會中毒,高濃度會造成虛弱、頭痛和嘔吐。
6.皮膚接觸氰化鈉中毒之症狀
刺激皮膚、潰瘍、腐蝕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7.眼睛接觸氰化鈉中毒之症狀
對眼睛造成嚴重刺激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8.食入氰化鈉中毒之症狀
上消化道及喉咽部灼傷,造成麻痺、上顎僵硬,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五、急救方式
氰化物中毒之搶救者須按前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防護設備完整穿戴方可進入災區救人。
而中毒之急救最重要是將患者迅速搬離現場至空氣新鮮通風處,檢查患者之中毒症狀,判斷出中毒路徑給予適當之救護(參見圖9.1)。
可使用單向活瓣口袋式面罩
圖9.1 氰化鉀/氰化鈉中毒到醫院前之緊急救護流程圖
六、災害狀況判斷及應對措施
注意:氰化鉀、氰化鈉為毒性固體,當發生緊急事件時,毒性將為狀況估計及疏散主要考量因素。
七、救災方式及災後處理
2.週遭有火災
(1)選用合適且不會與氰化物反應之滅火劑來滅火,如碳酸氫
鈉(Sodium bicarbonate, NaHCO3)或碳酸氫鉀(Potassium bicarbonate, KHCO3)等之乾粉滅火劑,會放出氰化氫。
(2)週遭的火災不可用CO2或酸性化學乾粉滅火,會放出氰化
氫。
(3)可用水來撲滅鄰近非氰化物區之火災。
(4)若無危險,將儲有氰化物之容器移離火場。
3.災後之處理
(1)少量洩漏溶液以惰性物質吸收,吸收後之廢棄物,小心得
移入合適之密封桶中,再用硫酸亞鐵作用成氰化亞鐵後,以衛生掩埋處理。
(2)洩漏之固體廢棄物,依廢棄物管理法處理之
(3)事後應以鹼金屬(如碳酸鈉)之水,徹底清洗災區,產生之
廢水應導入廢水處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