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二)
§1.2.1-2 应用举例(二)
2013-1-18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8
C
§1.2.1-2 应用举例(二)
练习: 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 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 解:选择一条水平基线HG,使 H,G,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 在H,G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的 仰角分别是α,β,CD=a,测角仪 器的高是h.那么,在⊿ACD中,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2013-1-18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7
§1.2.1-2 应用举例(二)
分析:如图,因为AB=AA1+A1B,又
已知AA1=1.5m,所以只要求出A1B即可。 解: BC1 D1中, C1 BD1 60 45 15, 在
B
由正弦定理可得: C1 D1 BC1 sin B sin D1
28 cos30 sin 60 sin(60 30 ) 42( m)
CD=BD-BC=42-28=14(m)
答:山的高度约为14米。
2013-1-18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11
§1.2.1-2 应用举例(二)
例4.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东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 路南侧远处一山顶D在东偏南15°的方向上,行驶5km后到达B 处,测得此山顶在东偏南25°的方向上,仰角8°,求此山的高 度CD.
又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2013-1-18
AC BC sin B sin A 5 3 B arcsin 14 5 3 (50-arcsin ) . 故我舰航行的方向为北偏东 14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测量距离:例1.已知船在A 处测得它的南偏东︒30的海面上有一灯塔C ,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 点,于B 处看到灯塔在船的正西方向,此时船和灯塔相距_________海里演变1.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千米后,他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千米,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3千米,那么x 的值为_________演变2.某观测站C 在城A 的南偏西20︒的方向上,由A 城出发有一条公路,走向是南偏东40︒,在C 处测得距C 为31千米的公路上B 处有一人正沿公路向A 城走去,走了20千米后,到达D 处,此时C 、D 间距离为21千米,则这人到达A 城还需走_________千米 例 2.如图,我炮兵阵地位于地面A 处,两观察所分别位于地面点C 和D 处,已知m CD 6000=,︒=∠45ACD ,︒=∠75ADC ,目标出现于地面B 处时测得︒=∠30BCD ,︒=∠15BDC ,求炮兵阵地到目标的距离。
(结果保留根号)演变 1.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间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得km CD 23=,︒=∠=∠30CDB ADB ,︒=∠60ACD ,︒=∠45ACB ,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例3.一货轮航行到M 处,测得灯塔S 在货轮的北偏东15︒相距20里处,随后货轮按北偏西3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又测得灯塔在货轮的北偏东45︒,求货轮的速度演变1.如图,某海岛上一观察哨A 上午11时测得一轮船在海岛北偏东︒60的C 处,12时20分时测得船在海岛北偏西︒60的B 处,12时40分轮船到达位于海岛正西且距海岛5km 的E 港口,如果轮船始终匀速直线前行,问船速为多少?2.测量角度:例1.如图,在海岸A 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 1海里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A 处2海里的C 处的我方缉私船,奉命以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时的速度,从B 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辑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并求出所需时间。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测量距离问题例1(1)如图,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要测出A,B 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若测得CD=32km,∠ADB=∠CDB=30°,∠ACD=60°,∠ACB=45°,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km.答案6 4解析∵∠ADC=∠ADB+∠CDB=60°,∠ACD=60°,∴∠DAC=60°,∴AC=DC=32km.在△BCD中,∠DBC=180°-∠CDB-∠ACD-∠ACB=45°,由正弦定理,得BC=DCsin∠DBC·sin∠BDC=32sin 45°·sin 30°=64(km).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 45°=34+38-2×32×64×22=38.∴AB=64km.∴A,B两点间的距离为64km.(2)如图,为了测量两座山峰上P,Q两点之间的距离,选择山坡上一段长度为300 3 m且和P,Q两点在同一平面内的路段AB的两个端点作为观测点,现测得∠PAB=90°,∠PAQ=∠PBA=∠PBQ=60°,则P,Q两点间的距离为m.答案900解析由已知,得∠QAB=∠PAB-∠PAQ=30°.又∠PBA=∠PBQ=60°,∴∠AQB=30°,∴AB=BQ.又PB为公共边,∴△PAB≌△PQB,∴PQ =PA.在Rt△PAB中,AP=AB·tan 60°=900(m),故PQ=900 m,∴P,Q两点间的距离为900 m.二、测量高度问题例2如图所示,为测量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B 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则树的高度为m.答案30+30 3解析在△PAB中,∠PAB=30°,∠APB =15°,AB=60 m,sin 1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22×32-22×12=6-2 4,由正弦定理得PB sin 30°=AB sin 15°, 所以PB =12×606-24=30(6+2), 所以树的高度为PB ·sin 45°=30(6+2)×22=(30+303)(m ). 三、测量角度问题例3 已知岛A 南偏西38°方向,距岛A 3海里的B 处有一艘缉私艇.岛A 处的一艘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岛北偏西22°方向行驶,问缉私艇朝何方向以多大速度行驶,恰好用0.5小时能截住该走私船?⎝⎛⎭⎫参考数据:sin 38°≈5314,sin 22°≈3314 解 如图,设缉私艇在C 处截住走私船,D 为岛A 正南方向上一点,缉私艇的速度为x 海里/小时,结合题意知BC =0.5x ,AC =5,∠BAC =180°-38°-22°=120°.由余弦定理可得BC 2=AB 2+AC 2-2AB ·ACcos 120°,所以BC 2=49,所以BC =0.5x =7, 解得x =14.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ABC =AC ·sin ∠BAC BC=5×327=5314, 所以∠ABC =38°,又∠BAD =38°,所以BC ∥AD ,故缉私艇以14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恰好用0.5小时截住该走私船. 素养提升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数学术语予以表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距离、高度、角度等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解,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抽象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第二课时正、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3 ,则∠BDC= π 或 2π .
62
33
3
又由 DA=DC,则 A= π 或 π . 63
(2)若△BCD的面积为 1 ,求边AB的长.
6
解:(2)由于 B= π ,BC=1,△BCD 的面积为 1 ,
4
6
则 1 BC·BD·sin π = 1 ,解得 BD= 2 .
2
46
3
由余弦定理得 CD2=BC2+BD2-2BC·BD·cos π =1+ 2 -2× 2 × 2 = 5 ,故 CD= 5 .
2
2
2
关系,又由正弦值还可求出余弦值,这就可以与余弦定理建立关系,另外面积公式中有两边
的乘积,在余弦定理中也有,所以面积公式、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可以相互变换,关键是
根据题中的条件选择正确的变换方向.
即时训练 1-1:在△ABC 中,已知 AB=2,AC=2 2 ,cos B= 1 . 3
(1)求sin C的值;
3
3
3
所以 sin(B+C)= 2 10 + 2 , 99
所以 sin A= 2 10 + 2 , 99
因为 AB=2,AC=2 2 ,
因为 S= 1 AB·AC·sin A,所以 S= 8 5 4 2 .
2
9
题型二 平面图形中线段长度的计算
【例2】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D=1,CD=2,AC= 7 . (1)求cos∠CAD的值;
49
3 29
3
又 AB=AD+BD=CD+BD= 5 + 2 = 2 5 ,
33
3
故边 AB 的长为 2 5 . 3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应用举例》_30
第一课时 1.2 应用举例(一)教学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答有关三角形的测量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建立解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在△ABC 中,∠C =60°,a +b =+1),c =,则∠A 为 .2.在△ABC 中,sin A =sin sin cos cos B C B C++,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法: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为边的关系,再进行化简二、讲授新课:1. 教学距离测量问题:① 出示例1:如图,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是55m ,∠BAC =51︒,∠ACB =75︒. 求A 、B 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分析:实际问题中已知的边与角? 选用什么定理比较合适?→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 →讨论:如何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 ③ 出示例2:如图,A 、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 、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分析得出方法: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 、D ,测得CD =a ,并且在C 、D 两点分别测得∠BCA =α,∠ACD =β,∠CDB =γ,∠BDA =δ.讨论:依次抓住哪几个三角形进行计算?→ 写出各步计算的符号所表示的结论. 具体如下:在∆ADC 和∆BDC 中,应用正弦定理得AC =sin()sin[180()]a γδβγδ+︒-++ =sin()sin()a γδβγδ+++, BC =sin sin[180()]a γαβγ︒-++=sin sin()a γαβγ++. 计算出AC 和BC 后,再在∆ABC 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 两点间的距离AB =④ 练习: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 、D 两点,测得∠BCA =60︒,∠ACD =30︒,∠CDB =45︒,∠BDA =60︒. (答案:AB .2. 小结: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三、巩固练习:1. 的C 、D 两点,并测得∠ACB =75°,∠BCD =45°,∠ADC =30°,∠ADB =45°. A 、B 、C 、D 在同一个平面,求两目标A 、B 间的距离. ()2. 两灯塔A 、B 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都等于a km ,灯塔A 在观察站C 的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 南偏东60︒,则A 、B a km )3. 作业:教材P14 练习1、2题.第二课时 1.2 应用举例(二)教学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测量工具,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高度问题.教学难点:能观察较复杂的图形,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怎样在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测量飞机下方山顶的海拔高度呢?2. 讨论:怎样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呢?二、讲授新课:1. 教学高度的测量:① 出示例1:AB 是底部B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 的方法.分析:测量方法→ 计算方法师生一起用符号表示计算过程与结论.AC =sin sin()a βαβ-,AB = AE +h =AC sin α+h =sin sin sin()a αβαβ-+h . ② 练习:如图,在山顶铁塔上B 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 的俯角α=5440︒',在塔底C 处测得A 处的俯角β=501︒'. 已知铁塔BC 部分的高为27.3 m ,求出山高CD (精确到1 m )③ 出示例2: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东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南侧远处一山顶D 在东偏南15︒的方向上,行驶5km后到达B 处,测得此山顶在东偏南25︒的方向上,仰角为8︒,求此山的高度CD .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在哪几个三角形中? 分别选用什么定理来依次解各三角形? → 师生共同解答.解答:在∆ABC 中, ∠A =15︒,∠C = 25︒-15︒=10︒,根据正弦定理,sin BC A = sin AB C, BC =sin sin AB A C =5sin15sin10︒︒≈7.4524(km ),CD =BC ⨯tan ∠DBC ≈BC ⨯tan8︒≈1047(m ). 2. 练习:某人在山顶观察到地面上有相距2500米的A 、B 两个目标,测得目标A 在南偏西57°,俯角是60°,测得目标B 在南偏东78°,俯角是45°,试求山高.解法:画图分析,标出各三角形的有关数据,再用定理求解. 关键:角度的概念3. 小结:审题;基本概念(方位角、俯角与仰角);选择适合定理解三角形;三种高度测量模型(结合图示分析).三、巩固练习:1. 为测某塔AB 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 相距20m 的楼的楼顶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 的俯角为45︒,则塔AB 的高度为多少m ? 答案:(m ) 2. 在平地上有A 、B 两点,A 在山的正东,B 在山的东南,且在A 的南25°西300米的地方,在A 侧山顶的仰角是30°,求山高. (答案:230米)3. 作业:P17 练习1、3题.第三课时 1.2 应用举例(三)教学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计算角度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教学难点:掌握解题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如何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又如何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点的距离? 如何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与前者有何相通之处?2. 讨论:在实际的航海生活中,如何确定航速和航向?通法:转化已知三角形的一些边和角求其余边的问题二、讲授新课:1. 教学角度的测量问题:① 出示例1:甲、乙两船同时从B 点出发,甲船以每小时10(3+1)km 的速度向正东航行,乙船以每小时20km 的速度沿南60°东的方向航行,1小时后甲、乙两船分别到达A 、C 两点,求A 、C 两点的距离,以及在A 点观察C 点的方向角.分析:根据题意,如何画图? →解哪个三角形?用什么定理?如何列式?→ 学生讲述解答过程 (答案:630) → 小结: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读懂题意,画出图形→再分析解哪个三角形,如何解?② 练习:已知A 、B 两点的距离为100海里,B 在A 的北偏东30°,甲船自A 以5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B 航行,同时乙船自B 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方位角150°方向航行,问航行几小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最小?画出图形,并标记已知和要求的 →解哪个三角形?用什么定理解?如何列式? ③ 出示例2:某巡逻艇在A 处发现北偏东45︒相距9海里的C 处有一艘走私船,正沿南偏东75︒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我海岸行驶,巡逻艇立即以14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着直线方向追去,问巡逻艇应该沿什么方向去追?需要多少时间才追赶上该走私船?分析:如何画出方位图? → 寻找三角形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如何解三角形.→ 师生共同解答. (答案:北偏东8331'︒方向;1.4小时)④ 练习:某渔轮在A 处测得在北45°的C 处有一鱼群,离渔轮9海里,并发现鱼群正沿南75°东的方向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游去,渔轮立即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沿着直线方向追捕,问渔轮应沿什么方向,需几小时才能追上渔群?2. 小结:(1)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依次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之. (2)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几个三角形,这时需要选择条件足够的三角形优先研究,再逐步在其余的三角形中求出问题的解.三、巩固练习:1. 我舰在敌岛A 南偏西︒50相距12海里的B 处,发现敌舰正由岛沿北偏西︒10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问我舰需以多大速度、沿什么方向航行才能用2小时追上敌舰?2. 某时刻A 点西400千米的B 处是台风中心,台风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直线前进,以台风中心为圆心,300千米为半径的圆称为“台风圈”,从此时刻算起,经过多长时间A 进入台风圈?A 处在台风圈中的时间有多长?3. 作业:教材P22 习题1.2 A 组 2、3题.第四课时 1.2 应用举例(四)教学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进一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简单推导和应用,能证明三角形中的简单的恒等式.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利用及三角形中简单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难点: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求证简单的证明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接触过哪些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 讨论: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求三角形面积?二、讲授新课:1. 教学面积公式:①讨论:∆ABC中,边BC、CA、AB上的高分别记为ha 、hb、h c,那么它们如何用已知边和角表示?→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②结论: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 C,S=1bcsin A,S=12acsinB③练习:已知在∆ABC中,∠B=30︒,b=6,c求a及∆ABC的面积S.(解有关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的问题,注重分情况讨论解的个数)④出示例1:在某市进行城市环境建设中,要把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改造成室内公园,经过测量得到这个三角形区域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8m,88m,127m,这个区域的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1cm2)?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到什么结论?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如何求一个角的正弦?→师生共同解答. →小结:余弦定理,诱导公式,面积公式.→讨论:由三边如何直接求面积?(海仑公式)2. 教学恒等式证明:①讨论:射影定理:a = b cos C + c cos B;b = a cos C + c cos A;c = a cos B + b cos A.分析:如何证明第一个式子?证一:右边=22222222222a b c a c b ab c aab ac a+-+-+=== 左边证二:右边= 2R sin B cos C + 2R sin C cos B=2R sin(B+C)=2R sin A= a = 左边→学生试证后面两个.②出示例2:在∆ABC中,求证:(1)222222sin sin;sina b A Bc C++=(2)2a+2b+2c=2(bc cos A+ca cos B+abcosC)分析:观察式子特点,讨论选用什么定理?3. 小结: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化边为角”或“化角为边”.三、巩固练习:1. 在△ABC中,若22tantanA aB b=,判断△ABC的形状. (两种方法)2. 某人在M汽车站的北偏西20︒的方向上的A处,观察到点C处有一辆汽车沿公路向M站行驶. 公路的走向是M站的北偏东40︒. 开始时,汽车到A的距离为31千米,汽车前进20千米后,到A的距离缩短了10千米. 问汽车还需行驶多远,才能到达M汽车站?(15千米)3. 作业:教材P24 14、15题.。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应用举例》_2
第1课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距离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B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中1.2的应用举例中测量距离(高度)问题。
主要介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实际测量(距离、高度)中的应用。
因为在本节课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基本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意在复习前面所学两个定理的同时,加深对其的了解,以便能达到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的效果。
对加深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做贡献。
二、学情分析距离测量问题是基本的测量问题,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距离测量。
这里涉及的测量问题则是不可到达的测量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问题的差异,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某些问题中只要求得到能够实施的测量方法。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解题经验,所以本节课只要带领学生勤思考多练习,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距离、高度)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应用举例的学习,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正、余弦定理灵活解题,从而获得解三角形应用问题的一般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测量问题的实际情景,从而找到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难点:测量方法的寻找与计算。
五、教学手段计算机,PPT,黑板板书。
六、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展示,引入问题情景一:比萨斜塔(展示图片)师: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著名建筑,它每年都会按照一定度数倾斜,但斜而不倒,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不能直接测量这个塔的高度,该怎么知道它的高度呢?情景二:河流、梵净山(展示图片)师:如果我们不能直接测量,该怎么得出河流的宽度和梵净山的高度呢?引入课题:我们今天就是来思考怎么通过计算,得到无法测量的距离(高度)问题。
知识扩展:简单介绍测量工具(展示图片)1 经纬仪:测量度数2卷尺:测量距离长.[分析]由余弦定理得cos∠=100+36-1962×10×6=-∴∠ADC=120°,∠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得sin∠ADB、如图,要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的高AB,从[分析]如图,因为B A AA AB 11+=,又[分析] 分别在△BCD 出BD 和AD ,然后在△ADBBCD中用余弦定理求得BC.如下图,为了测量河宽,在岸的一边选定两点ACAB=45°,∠CBA=75°,________米.[分析]在△ABC中,∵∠CAB=45°,∠ABC=75°,ACB=60°,由正弦定理可得AC=AB·sin∠ABCsin∠ACB=120×sin75°sin60°=20(32+,设C到AB的距离为CD,则CD=AC·sin∠CAB=2+6)sin45°=20(3+3),∴河的宽度为20(3+3)米.五个量中,a,两个小岛相距10 n mile,从岛望C岛和A岛成岛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n=45°,由正弦定理.如图,为了测量某障碍物两侧A、B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应当用数据( )[解析] 要测γ.2.某观察站C和500米,测得灯塔在观察站C正西方向,A.500米 BC.700米 D[解析]如图,由题意知,∠3002+5002+2×300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1.本教案为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是对解三角形的较高的应用,难度相应的也有提高;例题选择典型,涵盖了解三角形的常考题型,突出了重点方法,并且通过同类型的练习进行巩固;课后通过基本题、模拟题和高考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考查,使本节内容充分落实.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应用问题进行探索,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新问题.2.对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应用问题,教师通过转化,使学生能够理解,需要在练习中加强.。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2)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2)[方位角]第一组 25-151、某轮船沿正北方向航行,在A 点处测得灯塔C 在北偏西30º处,下图25-15-1正确的是( )2、海面上有A 、B 两个灯塔,已知灯塔A 位于B 的北偏东30º方向,那么灯塔B 位于灯塔A 的( )A 、南偏西60ºB 、南偏西30ºC 、北偏东30ºD 、北偏东60º3、某人在离水平面a m 的山上测得地面B 点的俯角为α,此时此人与地面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 )m 。
A 、a cot α B 、a sin αC 、a tan αD 、acos α4、如图25-15-2,已知小明外婆家在小明家的正东方,学校在外婆家的北偏西40º,外婆家到学校与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相等,则学校在小明家的( ) A 、南偏东50º B 、南偏东40º C 、北偏东50º D 、北偏东40º5、如图25-15-3,当太阳光线与地面成30º时,测得旗杆AB 在地面上的影子BC 长为15m ,那么旗杆AB 的高度是 m 。
(保留根号)图 25 - 15 - 1(D)A CA C CA CA 图 25 - 15 - 2小明家学校北北图 25 - 15 - 3BA太阳光C6、某人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45º方向走到B 点,再从B 点出发,向南偏西15º方向走到C 点,那么∠ABC= 。
7、如图25-15-4,点B 在点A 北偏西30º方向,且AB=5km ,点C 在点B 北偏东60º方向,且BC=12km ,则A 到C 的距离是 。
8、如图25-15-5,一轮船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沿正东方向航行,上午8时,该船在A 处测得某灯塔位于它的北偏东30º的B 处,上午9时行至C 处,测得灯塔恰好在它的正北方向,此时它与灯塔的距离是 海里。
高中数学 必修5 6.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航行面积)
6.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教学目标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_1.掌握利用正、余弦定理及其推论,掌握方位角,三角形面积计算等问题.2.了解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教学过程一、航海问题.1.方位角的识别:(1)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2)方向角:从指定方向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例1:分别用方位角和方向角表示右图中A 、B 的方向.A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甲船在A 点发现乙船在北偏东60的B 处,乙船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北行驶,已知甲船的速度是每小时310海里,问甲船应沿什么方向前进,才能最快与乙船相遇?练2:某渔船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 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渔船在方位角 45,距离为10海里的C 处,并测得渔船正沿方位角为 105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小岛B 靠拢,我海军舰艇立即以31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求舰艇的航向和靠近渔船所需的时间.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高底⨯⨯=21S ;(已知底和高). 2.B ac A bc C ab S sin 21sin 21sin 21===;(已知两边及夹角) 例3:已知的面积为,且,则A=_________.练3:在ABC ∆中,已知23=a ,31cos =C ,34=∆ABC S ,求边b 的长.作业 1.一艘海轮从A 处出发,以4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南偏东40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 处,在C 处有座灯塔,海轮在A 处观察灯塔,其方向为南偏东 70,在B 处观察灯塔,其方向为北偏东 65,那么B 、C 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022年青岛版九年级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2》精品课件
x
、
1
x
2
2a
2. 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 +4x+k是一个 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
课时小结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写出 a、b、c 的值,值的范围为实数 。
3、求出 b2 4ac 的值。
特别注意:若 b24ac0则方程无解
4、代入求根公式 : xb b2 4ac
5、写出方程的解: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2)
1.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能熟练地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 识解决有关方位角的实际问题。
精讲点拨
例3 住宅的采光是建楼和购房时 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图,住 宅小区南、北两栋楼房的高度均为。 已知当地冬至这天中午12时太阳光 线与地面所成的角是35°。
(1)要使这时南楼的影子恰好落在北楼的墙脚,两楼间的 距离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写出 a、b、c 的值。
3、求出 b2 4ac 的值。
特别注意:若 b24ac0则方程无解
4、代入求根公式 : xb b2 4ac 2a
5、写出方程的解:
x
、
1
x
2
复习巩固 公式法解方程: (1)x2-7x-18=0
(2) 9x2+6x+1=0
(2)如果两栋楼房之间的距离为20m,那么这时南楼的影 子是否会影响北楼一楼的采光?
跟踪训练
如图,在海岸边有一港口O,已知小岛A在港口 O北偏东30°的方向,小岛B在小岛A正南方向, OA=60海里,OB=20 海里.计算: (1)小岛B在港口O的什么方向; (2)求两小岛A,B的距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8章 28.2.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2)方位角、坡度坡比
达标测试
1.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 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则从C
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 90° 。 50°
40° 50° 40°
2、如下图,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测得电线杆底部B与 钢缆固定点O的距离为4米,钢缆与地面的夹角∠BOA为60º,则 这条钢缆在电线杆上的固定点A到地面的距离AB是多少米.
tanα= 1 = 3 33
∴α=30°
240
C
1: 3
?
A?
B
在Rt△ABC中,∠B=90°,∠A=30°,AC=240m
∴ sinα= BC = BC
AC 240
∴ BC=240×sin30°=120(m)
答:这座山坡的坡角为30°,小刚上升了120m.
【例4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
北
PC=PA·cos(90°-65°)=80×cos25°
≈80×0.91 =72.8
65°
在Rt△BPC中,∠B=34°
西
P
∵ sinB = PC
PB
34°
∴
PB
=
PC sinB
=
72.8 sin340
≈
72.8 0.559
≈130.23(海里)
南
?
当海轮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
方向时,它距离灯塔P大约130.23海里。
45° 南
45° 45°
西南
(南偏西45°)
南
东南
(南偏东45°)
典例精析
【例1】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
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
高一数学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
课 题: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教学目的: 进一步掌握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方法,明确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3通过解斜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2解斜三角形的方法教学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思路的确定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节所总结的转化方法及解三角形的类型,自己尝试求解应用题在解题的关键环节,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启发或点拨,以真正使学生解题能力得到锻炼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三角形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了一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的方法,掌握了一定的解三角形的方法与技巧节,继续给出几个例题,要求大家尝试用上一节所学的方法加以解决二、讲解范例:例1如图,是曲柄连杆机的示意图当曲柄CB 0绕C 点旋转时,通过连杆AB 的传递,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当曲柄在CB 0位置时,曲柄和连杆成一条直线,连杆的端点A 在A O 处设连杆AB 长为340 mm,曲柄CB 长为85 mm,曲柄自CB 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80°,求活塞移动的距离(即连杆的端点A 移动的距离A 0A )(精确到1 mm)分析:如图所示,因为A 0A =A O C -AC ,又知A O C =AB +BC =340+85=425,所以只要求出AC 的长,问题就解决了ABC 中,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可由正弦定理求出AC解: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2462.034080sin 85sin =︒⨯=AB C BC 因为BC <AB ,所以A 为锐角,得A =14°15′∴B =18O °-(A +C )=18O °-(14°15′+8O °)=85°45′ 由正弦定理,可得AC =.3.3449848.05485sin 340sin sin mm C B AB ='︒⨯= 因此,A O A =A O C -AC =(AB +BC )-AC =(34O +85)-3443=8O 7≈81(mm) 答:活塞移动的距离约为81mm 评述:注意在运用正弦定理求角时应根据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具体确定角的范围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步骤的总结:用正弦定理求A −−−→−内角和定理求B −−−→−正弦定理求AC →求A O A 例2 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间的距离,在这一岸定一基线CD ,现已测出CD =a 和∠ACD =α,∠BCD =β,∠BDC =γ,∠ADC =s,试求AB 的长分析:如图所示:对于AB 求解,可以在△ABC 中或者是△ABD 中求解,若在△ABC 中,由∠ACB =α-β,故需求出AC 、BC ,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而AC 可在△ACD 内利用正弦定理求解,BC 可在△BCD 内由正弦定理求解 解:在△ACD 中,已知CD =a ,∠ACD =α,∠ADC =δ,由正弦定理得AC =[])sin(sin )(180sin sin δαδδαδ+=+-︒a a 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sin )(180sin sin γββγββ+=+-︒a a在△ABC 中,已经求得AC 和BC ,又因为∠ACB =α-β,所以用余弦定理,就可以求得AB =)cos(222βα-⋅⋅-+BC AC BC AC评述:(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的应用(2)注意体会例2求解过程在实际当中的应用例3 据气象台预报,距S 岛300 km的A 处有一台风中心形成,并以每小时30 km的速度向北偏西30°的方向移动,在距台风中心270 km以内的地区将受到台风的影响问:S 岛是否受其影响?若受到影响,从现在起经过多少小时S 岛开始受到台风的影响?持续时间多久?说明理由分析:设B 为台风中心,则B 为AB 边上动点,SB 也随之变化S 岛是否受台风影响可转化为SB ≤27O 这一不等式是否有解的判断,则需表示SB ,可设台风中心经过t小时到达B 点,则在△ABS 中,由余弦定理可求SB 解:设台风中心经过t小时到达B 点,由题意,∠SAB =9O °-3O °=6O °在△SAB 中,SA =3OO ,AB =3O t,∠SAB =6O °,由余弦定理得:SB 2=SA 2+AB 2-2SA ·AB ·cos SAB=3OO 2+(3O t)2-2·3OO ·3O t cos6O °若S 岛受到台风影响,则应满足条件|SB |≤27O 即SB 2≤27O 2化简整理得 t2-1O t+19≤O解之得 5-6≤t≤5+6所以从现在起,经过5-6小时S 岛开始受到影响,(5+6)小时后影响结束 持续时间:(5+6)-(5-6)=26小时答:S 岛受到台风影响,从现在起,经过(5-6)小时,台风开始影响S 岛,且持续时间为26小时例 4 假定自动卸货汽车装有一车货物,货物与车箱的底部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油泵顶点B 与车箱支点A 之间的距离为195米,AB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20’,AC 长为1米,求货物开始下滑时BC 的长解:设车箱倾斜角为θ,货物重量为mgθμμcos mg N f ==当θθμsin cos mg mg ≤即θμtan ≤时货物下滑当θμtan = 时, θtan 3.0=, '42163.0arctan==θ∠BAC='0223'206'4216 =+在△ABC 中: BAC AC AB AC AB BC ∠⋅-+=cos 2222787.10'0223cos 40.195.1240.195.122=⨯⨯⨯-+= ,28.3=BC三、课堂练习: 1B ,周围3.8海里有暗礁,军舰由西向东航行到A ,望见岛在北75°东,航行8海里到C ,望见岛B 在北6O °东,若此舰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有无触礁危险? 答案:不会触礁 2AB 外有一点C ,∠ABC =6O °,AB =2OO km,汽车以8O km/h速度由A 向B 行驶,同时摩托车以5O 公里的时速由B 向C 行驶,问运动开始几小时后,两车的距离最小答案:约13小时四、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掌握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方法,明确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由实际问题向解斜三角形类型问题的转化,逐步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五、课后作业:1.已知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2∶4,那么cos C 的值为( )A .-41 B .41 C .- 32 D .32 分析:先用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可求出a ∶b ∶c =3∶2∶4, 所以可设a =3k ,b =2k ,c =4k ,再用余弦定理:kk k k k C ab c b a C 2321649cos 2cos 222222⋅⋅-+=-+=可得即.41cos -=C 答案:A2.一货轮航行到M 处,测得灯塔S 在货轮的北偏东15°相距20里处,随后货轮按北偏西3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又测得灯塔在货轮的北偏东45°,求货轮的速度解:如图所示,∠SMN =15°+30°=45°,∠SNM =180°-45°-30°=105° ∴∠NSM=180°-45°-105°=30°)26(2021)26(10)26(10105sin 2030sin -=÷--=∴︒=︒MN MN 由正弦定理 答:货轮的速度为)26(20-里/小时3.△ABC 中,a+b =10,而cos C 是方程2x 2-3x -2=0的一个根,求△ABC 周长的最小值分析:由余弦定理可得C ab b a c cos 2222-+=,然后运用函数思想加以处理解:02322=--x x 21,221-==∴x x 又∵cos C 是方程2x 2-3x -2=0的一个根 21c o s-=∴C 由余弦定理可得ab b a ab b a c -+=-⋅-+=2222)()21(2则75)5()10(10022+-=--=a a a c当a=5时,c 最小且c =3575= 35103555+=++=++c b a 此时∴△ABC 周长的最小值为10+4.在湖面上高h 米处,测得云的仰角为α,而湖中云之影(即云在湖中的像)的俯角为β,试证:云高为)sin()sin(αββα-+⋅h 米 分析:因湖而相当于一平面镜,故云C 与它在湖中之影D 关于湖面对称,设云高为x =CM ,则从△ADE ,可建立含x 的方程,解出x 即可解:如图所示,设湖面上高h 米处为A ,测得云的仰角为α,而C 在湖中的像D 的俯角为β,CD 与湖面交于M ,过A 的水平线交CD 于E ,设云高CM =x 则CE =x -h ,DE =x+hh x h x h x h x AE h x AE ⋅-+=+=-∴+=-=αβαββαβαtan tan tan tan cot )(cot )(cot )(cot )(解得且 h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c o sc o s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s i n (米αββα-+⋅=h 5.在某定点A 测得一船初始位置B 在A 的北偏西α1处,十分钟后船在A 正北,又过十分钟后船到达A 的北偏东α2处若船的航向与程度都不变,船向为北偏东θ,求θ的大小(α1>α2)分析:根据题意画示意图,将求航向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求角问题解:如图所示,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sin ,)](sin[sin 1111αθααθπα+=+-=AC BC AC BC 即 ① 在△AC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sin ,)sin(sin 2222αθααθα-=-=AC CD AC CD 即 ② 根据题意,有BC=CD ∴由①、②得:)sin(sin )sin(sin 2211αθααθα-=+ 即 )sin(sin )sin(sin 1221αθααθα+⋅=-⋅)sin(sin sin 2tan sin sin cos 2)sin(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21212121112221ααααθααθααθαθαθααθαθα-==-+=-∴则即)sin(sin sin 2arctan 2121ααααθ-=所以(α1>α2) 6.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设a+c =2b ,A -C =3π,求sin B 的值解:∵a+c =2b ,∴sin A +sin C =2sin B 由和差化积公式得2cos 2sin 42cos 2sin 2B B C A C A =-+ 3,02cos 2sin π=->=+C A B C A 432s i n 2s i n 223==∴B B 即 20π<<B 4132sin 12cos 2=-=∴B B 8394134322cos 2sin 2sin =⨯⨯==B B B 于是 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2)
C
A
D
新课讲授
2 如图,在山顶铁塔上 B 处测得地面上 A 的俯角 =54o40',在塔底 C 处测得 一点 A 处的俯角 =50o1' .已知铁塔 BC 部分的高 为 27.3 m,求出山高 CD(精确到 1m). B 问题 3:哪个三角形已经知道
三个条件?
问题 4:要求 CD,必须借助哪个 三角形?还需要什么条件?
C
A
D
新课讲授
2 如图,在山顶铁塔上 B 处测得地面上 A 的俯角 =54o40',在塔底 C 处测得 一点 A 处的俯角 =50o1' .已知铁塔 BC 部分的高 为 27.3 m,求出山高 CD(精确到 1m). B 问题 3:哪个三角形已经知道
三个条件?
问题 4:要求 CD,必须借助哪个 三角形?还需要什么条件?
B
新课讲授
1 AB 是底部 B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 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 AB 的方法。 A
B
新课讲授
1 AB 是底部 B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 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 AB 的方法。
分析: AB 长的关键是 求 先求 AE,在 ACE 中, 如能求出 C 点到建筑物 顶部 A 的距离 CA, 再测 出由 C 点观察 A 的仰角, 就可以计算出 AE 的长.
问题 6:欲求出 CD, 大家思考在哪个三 角形中研究比较适 合呢?
新课讲授
3 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 正东行驶,到 A 处时测得公路南侧远处一山 顶 D 在东偏南 15o 的方向上,行驶 5km 后到 达 B 处,测得此山顶在东偏南 25o 的方向上, 仰角为 8o,求此山的高度 CD.
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c b sin B
c c sin C
所以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可是在斜三角形中是否成立的问题,在高一 的学习中已经证明也是成立的。
4
实际测量的几个例子
问题1:测量书柜的高度
模型转化
H
α
β
a
5
为了避免测量误差,我们采取了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的方法
次数
长度单位:厘米(cm) 角度单位:度()
374. 1
3.7
所以:使用我们的测角仪实际上还可以测量水平物体的长度, 实际上,这种测量方法还可以测量AB、CD间的距离,比如在河的一边, 测河的宽度。
15
1、我们设计的测角仪虽然不成熟,但我们自认为 在短距离的测量中它比光学测角仪有一定的优势, 而且通过对测角仪的设计与制做,体会了制做的乐 趣。做任何事不能等待,必须动手实践,当你使用 你自制工具工作时,工作变成了乐趣。 2、我们在实验中体会了测角仪的应用方法,结合 角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我们学会了用测角仪测量高 度,水平长度、水平宽度这三类问题,深刻体会了 我们的先辈仅用尺与测角仪进行地质测绘的过程, 而且深入理解了三角函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基高 100 50.5 48.6 1745.7 17.5 1763.2 17.5 2
基高 50 48.6 47.7 1766.1 17.7 1783.7 17.7 3
11
数据比较,如下
1768.104 1764.64
1761.176 1757.712 1754.248 1750.784
1747.32 1743.856 1740.392 1736.928 1733.464
水平长度测量计算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件 28.2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 第2课时 (共35张ppt)
PC sinB PB PC72 . 8 72 . 8 PB 130 sin B sin 340 . 559
B
当海轮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时,它距离灯塔P大约130.23海里.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一般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到的地球上的点,应是视线 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
如图,⊙O表示地球,点F是组合 体的位置,FQ是⊙O的切线,切点Q P Q 最远 是从组合体中观测地球时的 点. P Q 的长就是地面上P、Q两点 P Q 的长需 间的距离,为计算 先求出∠POQ(即a)的度数.
分析:从组合体中能直接看
F P
Q
α O·
解:在图中,设∠POQ=a FQ是⊙O的切线,△FOQ是直角 三角形.
10.4 > 8没有触礁危险
相信你能行
1.如图所示,轮船以32海里每小时的速 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处看灯塔Q在轮 船的北偏东30 °处,半小时航行到B处, 发现此时灯塔Q与轮船的距离最短,求 灯塔Q到B处的距离(画出图像后再计算)
B Q
30°
A
2.如图所示,一渔船上的渔民在A处看见灯 塔M在北偏东60°方向,这艘渔船以28海里/ 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半小时至B处,在B处 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15°方向,此时灯塔M 与渔船的距离是( A )
A
B 140°
C
E
D E cos B D E B D
50° D
D E c o s B D E B D
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2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3.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提高了学习效果。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学会了与人相处。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问题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学会了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优化组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发挥引导和辅导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2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一、案例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80
A0
A
B0
C
已知△ABC中, BC=85mm,AB=340mm,∠C=80°,
求AC. 解:(如图)在△ABC中, 由正弦定理可得: BC sin C 85 sin 80 sin A 0.2462 AB 340 因为BC<AB,所以A为税角 , A=14°15′ ∴ B=180°-(A+C)=85°45′ 又由正弦定理: AB sin B 340 sin 85 45 AC 344.3( mm) sin C 0.9848
A0 A A0C AC ( AB BC ) AC ( 340 85) 344.3 80.7 81( mm )
答:活塞移动的距离为81mm.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总结 实际问题 抽象概括 示意图 数学模型 推 演 理 算 实际问题的解 还原说明 数学模型的解
B
A
C
CD=BD-BC=42-28=14(m) 答:山的高度约为14米。
D
测量术语: 1 仰角,俯角 2 方向角:北偏西,南偏东 3 方位角:从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 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
例 2 如图, 某渔轮在航行中不幸遇 险, 发出呼救信号. 我海军舰艇在 A处获悉后, 测出该渔轮在方位角为45 0 , 距离为10n mile的C处, 并测得渔轮正沿方位角 为105 0 的方向,以9 n mile / h的速度向小岛靠拢 .我海军舰艇立 即以21 n mile / h的速度前去营救 .求舰艇的航向和靠近 渔轮所需的时间 (角度精确到 0.10 , 时间精确到1 min).
答 舰艇应沿着方位角66.8 0 的方向航行, 经过40 min 就可靠近渔轮.
例3. 图中是曲柄连杆机构示意图,当曲柄CB绕C点旋转时,通
过连杆AB的传递,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当曲柄在CB0位置时,曲 柄和连杠成一条直线,连杠的端点A在A0处。设连杠AB长为340 mm,曲柄CB长为85mm,曲柄自CB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80o,求活塞 移动的距离(即连杠的端点A移动的距离A0A)(精确到1mm).
BC sin( 90 ) BC cos 所以,AB sin( ) sin( )
解RtABD, 得 BC cos sin BD AB sin BAD sin( ) 28 cos 30 sin 60 sin(60 30 ) 42 (m)
解 设舰艇收到信号后xh在B处靠拢渔轮, 则AB 21 x, BC 9 x, 又AC 10,
ACB 45 0 180 0 105 0 120 0.由余弦定理, 得
AB AC BC 2 AC BC cos ACB, 即 21 x 10 9 x
2 2 2 2 2 2
所以 BAC 21.8 0 , 方位角为45 0 21.8 0 66.8 0. BC sin ACB 9 x sin 120 0 3 3 由正弦定理, 得 sin BAC , AB 21 x 14
2 10 9 x cos 120 0.化简, 得 36 x 2 9 x 10 0, 解得x 2 / 3h 40min 舍负值.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二)
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 一点A的俯角α= 60° ,在塔底C 处测得A处的俯角β=30°。已知 铁塔BC部分的高为28m,求出山 高CD
解:在⊿ABC中,∠BCA=90°+β, ∠ABC=90°-α, ∠BAC=α-β, ∠BAD=α.根据正弦定理,
BC AB sin( ) sin(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