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肝生血气与肝藏血
五脏概论2
二)肝的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疏,即疏通,疏导。
泄,即升发,发泄。
疏泄,升发发泄,疏通。
“疏泄”一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土疏泄,苍气达”,与土得木而达同义:元·朱丹溪首次明确地提出“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观点。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
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式。
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
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无不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
“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读医随笔·卷四》)。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
中医学的情志属狭义之神的范畴,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之为七情。
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神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故向有“肝主谋虑”(《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说。
谋虑就是谋思虑,深谋熟虑。
肝主谋虑就是肝辅佐心神参与调节思维、情绪等神经精神活动的作用。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医疗事业单位面试题请锁定中公事业单位。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疏泄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2)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
其次,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
因此,肝不藏血,则不仅可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等病变,而且还可导致出血。
二、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在华和在窍(一)在志为怒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
怒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一般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
(二)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
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
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
(三)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
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的血液充盈,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
爪,指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
爪乃筋之延续的部分,故称“爪为筋之余”。
爪甲依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四)在窍为目目又称“精明”,是视觉器官。
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
热门推荐:医疗卫生专业知识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浅谈肝与血的关系
浅谈肝与血的关系世人所谈肝与血的关系,皆以“肝藏血”三字论之,吾以为不然。
闲暇之余,吾窃从肝之生血、疏血、藏血三方推揣之,颇有心得,现呈之诸公,望共论之。
(一)肝生血之功言肝生血之功,《素问·六节臧象论》早有言:“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此言肝为“罢极之本”,何也?以其能“生血气”故也。
(血气得生,则“气主呴之,血主濡之”之功得用,疲自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言:“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天阳气始发,内孕生升之机,此则万物以生长变化。
肝应春木生升之气,可使人身气血生生有由,气血充和而五脏安定,生机不息。
至于肝生血之途,《灵枢·痈疽》说:“中焦出气如露,上注谿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此吾以肝胆居属中焦。
(因《内经》的脉法与王叔和的《脉经》均以其应左关属中焦,作之期近,意概同理。
)肝位中焦,借木条达之性,挟水谷精气“出气如露”,进而达“变化而赤”之功,此有经脉循行为佐证“足厥阴肝经……至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内经》)。
另《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冬三月,此为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亦与肝生血相应。
其肾应冬气,藏精者足,则肝应春气之际,生血有由,则不病痿厥之证。
在《张氏医通》中张璐则对肝生血有进一步认识,有言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说明水谷精微与肾中精气汇于肝,“变化而赤”以为血。
在临床上,治疗血虚病人时,通常从补肝的角度论治,往往效果颇佳,且中药中补血药多数以入肝经为主,如当归、白芍、熟地、何首乌、阿胶等,若肝不生血,则补血从肝入手,何也?(二)肝疏血之功言肝疏血之功,吾以为应从肝行血和肝统血两方面析之:1.肝行血。
《素问·调经纶》有言:“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肝藏血名词解释
肝藏血名词解释
肝藏血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的肝脏在生理功能上与血液的生成、贮藏和调节密切相关的作用。
肝藏血的具体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血液的生成:肝藏血指的是肝脏在代谢过程中,通过食物消化吸收、气息化生等途径,形成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血液的基本成分。
肝脏通过化生,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血液成分,然后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2. 血液的储存: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储备器官之一,可以储存约500毫升的血液。
当人体需要更多血液时,肝脏可以释放储存的血液进入循环系统,供应给各个器官和组织。
3. 血液的调节:肝藏血的另一个含义是指肝脏对血液的调节作用。
肝脏能够调节循环系统中的血液量,使血液分布合理,保持血液的稳定状态。
同时,肝脏还能够调节血液的凝固功能,维持血液的正常凝固状态,防止出血和血栓的形成。
肝藏血在中医理论中还与情志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情志的不平衡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肝脏不能有效地储存和调节血液。
因此,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对于肝藏血功能的良好运行非常重要。
在中医治疗中,肝藏血的平衡状态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肝脏功能不正常,容易引发肝血虚、血瘀等病理变化,出现
头晕、眩晕、月经不调、皮肤憔悴等问题。
针对肝藏血功能的调理,中医中常常采用调理情志、调整饮食、运动锻炼等方法,以帮助肝脏维持正常的血液生成和调节功能。
总之,肝藏血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涵盖了肝脏在血液生成、贮藏和调节方面的功能作用。
通过保持肝脏的正常功能,能够维持和调节身体内血液的正常运行,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论《黄帝内经》之肝“生血气”
论《黄帝内经》之肝“生血气”摘要】《黄帝内经》的肝“生血气”理论揭示了肝在气血化生中的重要作用。
肝生血,促进气血化生的作用主要通过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以及少阳春生三方面作用来实现的。
【关键词】《黄帝内经》;肝生血气;少阳春生【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293-02《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肝者,罢极之本……以生血气。
”许多医家对此也进行了阐述。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认为“……诸气皆属于肺,则吾身之血气,皆由肝而生也。
” 张介宾在中《类经》亦说:“肝属木,位居东方,为发生之始,故以生血气。
”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云:“肝为血海,自应生血;肝主春升,亦应生气”。
综合各家观点,肝生血,促进气血化生的作用主要通过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以及少阳春生三方面作用来实现的。
1.肝主疏泄以生血气肝主疏泄以生血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疏通和畅达全身的气机,调和血气。
肝主升、主动,故能促进气机的疏通、畅达和升发,从而调节五脏的气机。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五脏六腑的气机则畅达;若肝之疏泄功能失职,则五脏气机亦随之紊乱。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气的推动作用;气行则血行,行血不止则生生不已,故通过肝主疏泄的功能可以通过运行气血而达到“生血气”之能[1]。
另一方面,肝主疏泄的功能促进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及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以促进气血精微的化生。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土得木而达”。
若肝气郁结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脾胃的消化和吸收。
脾气不升,在上则表现为头目失养而眩晕,在下则表现为清气不升而飧泄;胃气不降,在上则发为呕吐、呃逆,嗳气,在中则表现脘腹胀满,在下则表现为便秘[2],正如唐容川的《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
实验动物眼球取血的中医理论探讨_邓娜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最具影响的藏象学说之一, 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其文曰: “东方青色,入通于 肝,开窍于目,藏 精 于 肝。”因 东 方 日 出,阳 气 升 腾,阳 升而风生; 目为机体阳气之会,正所谓“清阳出上窍”, 同气相求,故 目 属 肝[2]。 肝 开 窍 于 目,也 是 由 肝 在 经 脉上连目系所决定的。如《灵枢·经脉》曰: “肝足厥阴 之脉,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 颡,连目系。”肝之血气循此经脉上注于目,发挥作用。 再如清·唐 宗 海《中 西 汇 通 医 经 精 义·五 脏 所 属 》曰: “肝脉交巅入脑。由 脑 而 通 于 目 故 肝 开 窍 于 目。”《灵 枢·脉度》篇又指出: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矣。”由 上 可 知,目 为 肝 与 外 界 相 通 的 窍 道,肝 与 目 在 生理上有密切联系。
作者单位: 1.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 太原 030024) ; 2. 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内分泌专科( 孝义 032300)
试论肝藏血的机理
性敛, 可纳气收血, 如《读 医随笔·气能生血 血能藏气》中说: “肝藏血, 非肝之体能藏血也, 以其性敛 故也。”[7] 通过 逸出。推动和固 摄作 用是相 反相成的 两个方 面, 皆赖肝气 的调节 作用, 经脉 调畅, 脉道盈缩有度, 才能正常调节血量的分 布。使脉道及肝 内之血, 藏而不妄动, 动而不妄行。
2 肝藏血的机理
2. 1 心神的调节作用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心神则是对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 的高度概 括, 既主人 体精神性 活动, 又主 五脏六腑 的功
能活动, 故《灵枢 ·邪 客》说: “心 为五脏 六腑 之大主 也, 精神 之所舍也。”《类经·疾病类》说: “心 为五脏六 腑之大主, 而总 统魂魄, 兼赅意志。”[ 4] 而精神、情 志是脏腑功 能活动的表 现, 故心神主宰人体 的生理活动可概括 为脏腑的功能活动, 如王 肯堂在《证治 准 绳· 杂病 》中说: “神 之在 人 也大 矣, 在 足能 行, 在手 能模, 在舌能 言, 在 鼻能嗅, 在耳 能听, 在目 能视, 神 舍心, 故意发于心焉。”[ 5] 肝为五脏之一, 也不 例外, 肝 藏血的 功能 活动也 必须在心 神的主 导下进 行, 如 肝开窍 于目, 肝血 升运, 上滋于目, 肝藏血, 血舍魂, “昼则 魂游于目而 为视”, [6] 故 目可 视物 为肝 藏血 活动 的外 在表 现, 《灵 枢· 大惑 论》中 说: “目者, 心 之使 也; 心者, 神 之舍 也。”《证治 准 绳· 杂病 》 说: “目窍在 肝…… 用于 心。”[ 5] 另 外, 心 神对 于肝来 说, 还可 根据体内的生理 需要和自然环境的 不断变化, 而调节肝的功 能 活动, 特 别是支 配肝调 节血量 的作用, 是“心神”作 出的正 确反应, 故心神主调节肝藏血的功能活动。
肝藏血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
肝藏血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肝藏血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肝藏血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多将肝藏血含义概括为“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防止出血”[1]。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许多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与肝不藏血有关;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从肝不藏血理论入手,大多获得满意的疗效。
沈舒文教授立足于肝藏血,补、敛、温、行并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取得了显著的疗效[2]。
尽管有关肝藏血相关研究报道不少,但对肝藏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如肝不藏血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如何诊断肝不藏血?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不确定性,使得临床对恢复肝藏血功能的探索有限,不能有效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故有必要对肝藏血的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1肝藏血源流“肝藏血”一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调经论》谓:“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则能握,指受血则能摄。
”这是对肝藏血的生理功能简单的描述。
唐·王冰注《素问》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 肝主血海故也。
”在此,王冰初步解释了肝藏血的生理机制,认为是肝主冲脉血海之故。
《素问·六节藏象论》首倡肝生血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叶天士也认为:“肝者,敢也,以生血气之脏也。
”肝藏血功能进一步得到丰富,肝藏血不仅是贮血之器,也能生气血,濡养筋脉及其他各脏器。
晚清·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云:“肝主藏血焉,至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
”从肝调节血脉侧面阐释了肝藏血的机理,肝气条达与否直接影响血脉通畅,比王冰所论更加深入,肝藏血理论进一步丰富完善。
中医藏象——肝的生理功能肝主藏血肝主藏血...
中医藏象——肝的生理功能肝主藏血肝主藏血...中医藏象——肝的生理功能肝主藏血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在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液,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不能太过亢盛,从而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其冲和条达。
其次肝的藏血,也有防止出血的重要功能。
因此,若肝不藏血,不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等病变,还可以能导致出血等问题。
但是,肝的藏血功能还包含了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作用,都是肝藏血功能的主要体现。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
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以及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会随着变化。
当机体活动剧烈或者情绪波动剧烈的时候,肝脏就会把所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的需要。
当人体处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的时候,由于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
由于肝对血液有贮藏和调节作用,所以人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皆与肝有密切关系。
如果肝功能异常,藏血功能失常,不仅会引起血虚或者出血,而且也能引起机体许多部分的血液濡养不足的病变。
例如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眼目,就会出现两眼干涩昏花,或者夜盲;若不能濡养于筋脉,就会出现筋脉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的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还体现于女子的月经来潮。
所以肝血不足或者肝不藏血时,就可以引起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或月经量多,严重的可出现崩漏。
肝的调节血量的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充足的血量储备,才能有效的进行调节作用。
但是将贮藏于肝内之血输布于外周的作用,实际上是肝的疏泄功能在血液运行方面的一种表现。
所以,肝的调节血量的功能,必须是藏血与疏泄功能之间的协调平衡,才能完成。
如果升泄太过或者藏血功能减退,就可导致各种出血;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又可导致血瘀。
肝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精)
肝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一、肝藏精生血《素问·金匮真言论四》:“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素问·六节脏象论九》:“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清·张璐《张氏医通·诸血门》:“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
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肝气促进造血功能。
现代研究:肝脏合成和贮藏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也为血液合成之物。
生血:去废存用;更新血液,注入新的有效成分;提升血液量;提升血液质。
肝取东方木之精气,脾胃后天之精气、肾脏先天之精而生血气。
脾胃后天精气补养不足,肾脏之精气损耗过度,则肝精气失生化之源,易肝血亏虚。
月亮盈亏也影响肝精血生成。
肝脏精气少,则肝阴虚、肝血虚。
二、肝藏血贮藏、摄藏、裹摄血液1.贮藏血液贮藏机理:肝脏具有肝血窦等生理结构以贮藏血液;肝气则充布肝体内以维持贮藏血液机能(阴阳共同作用)《素问•调经论六十二》:“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十》:“故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王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肝气虚,则生血少,藏血少。
贮藏血液之功用:(1)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养肝气肝血与肝气关系:互生互涵肝血足则肝体自充。
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
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风之灾。
肝血渐虚,肝气也渐虚,体现为筋缩无力等疾病;肝血骤虚,肝气无所涵,则肝气窜行无度。
肝气渐虚,肝藏血渐少,体现为筋缩爪枯目涩等;肝气骤虚,肝血无藏而泻,如贫血、周身性出血。
(2)濡养肝及筋目: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中医是怎样认识肝的生理功能的? 肝肝藏血
中医是怎样认识肝的生理功能的?肝肝藏血肝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脏器之一。
中医认为肝在机体的生化代谢、气血调节、情志活动等方面有着主持或协调的作用,其影响极其广泛。
曾有人专门统计了门诊2000例初诊患者的发病情况,经中医辨证后发现,属五脏疾患者1642例,占全部患者的80.2%;其中,又以肝病者最多,计632例,占五脏病变的38.4%。
这一统计固然尚不足以完全说明问题,但至少说明古人所谓“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的说法(《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是确有所本的。
历代医家对肝的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主要来源于《内经》,其中尤以金元名家刘完素对其生理、病理阐发较为透析。
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将之归纳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其华在爪,其充则筋,以生血气。
其味酸,其色苍。
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其脉弦。
……此脏气平则敷和,太过则发生,不及则委和。
刘氏这些论述,是在综合了《内经》对肝的有关论述的基础上,从肝脏的生理特性、功用、其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的关系、与体表组织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展开的。
现在一般多认为肝的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肝主疏泄”和“肝藏血”二个方面。
肝主疏泄主要指其具有调畅气机、促进生化代谢和燮理情志活动等生理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
《素问·六微旨大论》深刻地揭示了气的升降出入对生命的全部意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由此可见,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这就是所谓的“气机”。
而气机的畅达协调,对维系生命活动,保持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肝的生理特性是主舒启升发的,对气机的条达舒畅起有重要的协调作用。
因此,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和调,经络疏通,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也得以谐调;反之,则可导致气机紊乱,经络否涩,脏腑机能失调,从而产生各种复杂的病理现象。
论肝病的治法及与气血的关系?
论肝病的治法及与气血的关系论肝病的治法及与气血的关系摘要本文就肝与气血在生理、病理中的相互关系,及历代医家对肝病的治法,均未脱离以气血辨治,注意在调理机体气血及肝本身的气血营运。
但在学术理论上未明确提出以气血的盈虚通滞论治肝病。
故本文明确肝病的治法不能离开气血,提出以气血立论辨治肝病。
此观点对祖国医学在治疗肝病寻求规律提高疗效将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肝病的论治对黄疸型肝炎现代医学认为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
中医则谓之“黄疸”,对重症肝炎则谓之“疫黄”等概之。
黄疸病因历代医家论述颇多,自汉代至金元以来,总以湿热为患之论述而被当今所认定,其湿与热之偏重,乃由体质差异及其他因素所决定。
治疗当以祛邪为主,邪是湿热,湿热胶结致病当清热与利湿并进,以分解湿热的手段达到治疗目的。
仲景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是治黄疸之专方。
历代医家所推崇,大黄清热泻火,栀子清热解毒,茵陈清热利湿。
迁延性、慢性肝炎,系急性肝炎反覆不愈。
治疗原则多采取扶正祛邪,或虚实并治为主兼固其他,气虚者当补气化湿舒肝解郁;阴虚者当滋养肝阴补水生木。
任何虚证必兼有郁,气虚多兼郁,包括气郁,痰郁、血郁;阴虚多兼气郁,血瘀等且偏重在热,而郁多偏重在肝,治宜疏通和调。
因此,气虚者在补气药中佐以疏肝解郁之品,阴虚者在补阴之中佐以疏肝解郁之品。
总之,气虚者多偏于寒,而阴虚者多偏于热,仍紧扣寒热分而论治。
肝硬化系肝炎后期引起肝细胞坏死形成纤维性的实质性病变。
多系血瘀气滞肝郁不舒,水湿停滞,治疗多以活血化瘀,舒肝解郁,其目的在于解除气血的郁滞,扩张微循环,若腹水严重,必有水郁气虚气滞之临床表现,要重用益气理气之品寓活血化瘀之中,佐以化湿利水。
可用血府逐瘀汤加黄芪、白术、茯芩、泽泻等,或用血府逐瘀汤合舟车丸等随症加减。
肝病与气血的生理关系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其疏泄是肝脏功能表现在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包括调节气机升降出入运动,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促进脾胃运化及升清降浊的功能平衡;胆汁的分泌与排泄;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妇女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正常排精等,无不与肝有关。
肝藏血、脾生血、肺主气
肝藏血、脾生血、肺主气字号:大中小中医学中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都直接或间接的与面部相关~尤其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督脉大体覆盖于整个面部~故有“头,面,为诸阳,经,之会”的说法。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人身所有气血都归心所主~由于心主之血可通过经脉运行于头面部~通过对面部的观察可以知道心血的盛衰盈亏~故《黄帝内经》说“心主血~其华面”。
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又“心主神志”司心理活动~七情六欲皆可影响心神~。
心在五行主“火”。
在色为“红”~故面使面部表情和肤色发生变化色红润光泽则心血充和~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心火亢奋则面赤生疮~心。
心在志为“喜”~忧郁惊恐则伤心~心不喜则面不泽。
气血不神不宁。
充~浊气从之~故生“黎黑斑”,黄褐斑,肝藏血~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藏于肝脏~肝“主疏泄~性喜条达”。
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怒则肝气犯胃~挟胃经上犯于面~。
肝与妇女的经、带、导致面部生“怒斑”~也称“肝斑”,黄褐斑,胎、产关系密切~故治疗妇科病~多用疏调肝气的方药如逍遥散、四物汤等。
1/3页脾生血。
五谷入胃~经脾传化入心变赤而为血。
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脾伤则气血不旺~生化无源~导致面色枯黄~为生黄。
褐斑打下基础肺主气~司降气。
人体气血~升在肝~降在肺。
肺气不足~则降泄无力~浊气留于面而生黄褐斑。
肺在志为“忧”~忧甚则伤肺。
在色为“白”又“肺主皮毛”~面部皮肤色白而无泽者属肺气不足。
肾藏精~居下焦~为先天之本~人有此身~肾为根本。
明朝名医张景岳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肾中元气是其它脏气运行的原始动力。
肾主水~其色黑~肾中精气不足~肾水挟浊气上犯则面生“黑斑”,黄。
褐斑,综上~五脏以心为君主之官~行君主之事。
以喜为善~喜则五脏运行正常~面色红润而有光泽。
七情中怒、忧、思、悲、恐、惊皆伤心也。
心伤则面色光泽皆失而生斑。
当今社会~改革开放主流虽好~但可喜之事甚稀~可怒、可忧、可思、可悲、可恐、可惊之事何其多也。
肝藏血补血先养肝
肝藏血补血先养肝肝藏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贮藏血液。
肝如同'血库'一般,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作用。
《灵枢·本神》提到:'肝藏血,血舍魂。
'《素问·五脏生成》亦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② ②调节血量。
肝除藏有一定的血液外,还具有依据机体之需,调节循环血量作用:当机体处于安静休息,或睡眠状态时,机体所需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入肝,并贮藏起来;而当人体在工作,或剧烈活动时,机体所需血量增加,血液则由肝脏输送到经脉,以供全身各组织器官所需。
即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肝藏血,心行之。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也?肝主血海故也。
''血海'之名,除指任脉中一穴位外,一般是指冲脉而言。
《灵枢·海论》曰:'冲为血海',强调冲脉气血充足对人体的重要性。
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相反相成,共同维持肝的贮藏血液与调节血量的作用,故又有'肝主血海'之称。
实际上,'冲为血海'的作用是通过肝的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作用而实现的。
③收摄血液,防止出血。
肝藏血能使血液收摄于经脉之中,不致溢出脉外而出血的作用。
通过简单的思考,可以得知在肺肝气血共识的背后,或许存在这样的基础:通过对尸体或动物尸体的解剖,古人可以比较容易的发现,在肺脏中存在大量孔洞,而肝脏则充满大量血液。
这种实的基础,是不容臆想的,不容否认的,也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肝主藏血”的功能,其本义是非常简单明了的:肝脏中储藏有大量血液。
不过,中医对“肝主藏血”的认识远不止于此。
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上的演绎与推理,是中医理论形成的重要过程。
这一点在《零起点》中已有一定论述,可以参考。
论中医五脏生血_麻丽萍 (1)
5第11卷 第8期 2009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8 Aug . ,2009在祖国古籍医学文献中,没有“血液”一词的记载,《内经》最早记载了“血”与“液”两种不同概念,《灵枢·决气》篇云: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灵枢·邪客》篇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阐述“营”即血,营气通过泌津液化血,说明血与液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用“血”概指“血液”。
中医认为,血液是在心气的推动下循行于脉道中的的红色液体,由营气和津液组成,有着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它内注于五脏六腑,外滋于四肢百骸,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中医学认为精是生命的本原物质,血液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精所化生的。
人出生以后,其血液的生成则与五脏密切相关,是五脏协同作用的结果。
肝藏血,能调节循环血量,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上奉造血的水谷精微,并且脾主统血,与心脉协同共同完成血液正常运行,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化生血液,肺朝百脉,主宗气,布血于周身[1]。
以下就中医五脏生血理论作一探讨。
1 心主血祖国医学认为“心”在血液生成上起着主导作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曰:“心生血”。
心之所以生血,是于它能取中焦之精汁变化而赤为血,如《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2]。
心在生血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化赤功能,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辨》中云:“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具体地明确了“心生血”是参与了“化赤”的过程;二是协调他脏生血,古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乃“五脏六腑之大主”除本身具有生血功能以外,还能协调、激发其它脏腑的生血功能,故有“心主血”、“诸血者,皆属于心”之说。
肝藏血,主疏泄,肝气郁、气血虚致失眠!葛根煮茶补肝气,静心神
肝藏血,主疏泄,肝气郁、气血虚致失眠!葛根煮茶补肝气,静心神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有失眠的现象,有的人是因为压力太大,有的人是因为长期精神紧张,而有的人则是因为饱受病痛折磨。
它的到来不但使得大家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第二天的正常生活,所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才是明智之举。
那么你的睡眠质量怎么样?来自测一下1.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2. 每晚的睡眠时间<6小时3. 总是思绪飞转4、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5. 觉醒次数≥2次6. 一旦醒来很难再次入睡7. 总是在担心一些事情,很难放松8. 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9. 醒来之后还是感到没有睡够10. 经常感到忧愁、焦虑和沮丧如果全部选择「否」,说明当前的睡眠质量良好,不必为此担心。
如果只有1~2题的答案选择「是」,就需要重视自己的睡眠健康了,可以自我调适。
有3题及以上选择「是」,就说明当前已经出现了睡眠障碍问题。
为什么会经常失眠呢?中医看来失眠多数因肝火旺盛所致,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肝气郁结就会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两虚,进而导致肝火过旺无法排解,而血归功于肝,气血失衡必然就会导致夜晚失眠。
除了失眠早醒,肝火旺盛还常伴有以下表现:1、情绪差,脾气暴;2、头脑发昏,肢体发软;3、口干,口苦,舌苔厚;4、脸上冒油,长痘;5、心情焦虑、抑郁6、月经不调,痛经7、头发爱出油,掉发严重8、便秘、小便发黄9、眼睛红肿,有眼屎失眠的天敌找到了中医认为:治疗失眠,药补不如食补。
对于失眠,推荐大家可以试试酸枣仁百合茶:酸枣仁百合茶,主要是由百合、酸枣仁、枸杞、桑葚、山楂、大麦、红枣、葛根、桂花制成。
主要作用是宁心安神、对于虚烦失眠,心悸不安也有比较好的调理作用。
主要成分功效酸枣仁:平肝理气、润肺养阴百合:清心安神,补中益气桂花: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桑葚:补益肝肾,滋阴养血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大麦:补脾益气,镇心补虚葛根:补肝益气,静心宁神原理:酸枣仁百合茶的主要功效是清心静眠,针对性的调理部分由失眠引起的神经衰弱、偏头痛、更年期综合症。
五脏-肝主藏血(“血液”相关文档)共7张
》:“肝受血而能视,掌
受血而能握,足受血而解步。” 肝阳上亢 急躁易恕
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血瘀。 А肝为血海,濡养全身:
В濡养肝体,制约肝阳:
В濡养肝体,制约肝阳: В濡养肝体,制约肝阳:
В濡养肝体,制约肝阳:
保持肝体阴而用阳,肝阳不亢,肝之阴阳协调。
保持肝体阴而用阳,肝阳不亢,肝之阴阳协 生理:相互为用,相互制约 。
生理:相互为用,相互制约 。
А肝为血海,濡养全身:
生理:相互为用,相互制约 。
面红目赤 保持肝体阴而用阳,肝阳不亢,肝之阴阳协调。
目视昏花、干涩夜盲
В濡养肝体,制约肝阳:
肝阳上亢 急躁易恕 筋肉挛急、屈伸不利
筋肉挛急、屈伸不利
头痛头胀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
调。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病理方面:
目视昏花、干涩夜盲
①肝藏血不足、肝不藏血:肝血不足,
肝血不足 肝血不足
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
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血瘀。
肝阳上亢 急躁易恕 (3)肝藏血与肝主疏泄的关系: 肝藏血是肝疏泄功能的物质基础
筋肉挛急、屈伸不利
А肝为血海,濡养全身: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肝主藏血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 )作用表现: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2
①贮藏血液 : 生理方面:
А肝为血海,濡养全身: 肝阳上亢 急躁易恕
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 面红目赤
В濡养肝体,制约肝阳:
.五藏生成篇 《素问 А肝为血海,务藏与管血理专与业教肝学资主源库疏泄的关系: 生理:相互为用,相互制约 。 肝藏血是肝疏泄功能的物质基础 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医学对肝的认识更深刻地解释了.肝生血气& 的功能和涵义%现代医学认为!肝细胞中含有 &"" 多种 酶!肝脏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立体交叉式&酶促反应!对 血液中的蛋白质0脂质0葡萄糖0维生素0激素等营养物 质的合成和代谢起着.中转站&0.加工厂&的作用% 如 1’2自肠道吸收的葡萄糖0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通过门静 脉入肝!肝脏按适合于机体利用的.搭配比例&通过血 液输送给其它组织+ 1!2肝脏能根据人体需要!通过分 解或合成糖元来调节血糖+ 1(2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中 心+ 当供能物质充足时!肝脏能将糖转变为脂肪!而当 空腹或饥饿状态时!可动员脂肪组织合成酮体!以供其 它组织利用+ 3)4临床慢性肝病患者因以上功能障碍!往 往会出现蛋白质0脂质0葡萄糖0维生素等的合成和代 谢不足+ 因此!在饮食方面提倡以高热量0高蛋白质和 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并补充多种维生素! 以及注意补钾0补镁0补锌等+ 3!4
肝脏能够顺利进行血液的物质交换! 维持血液生 新和排浊的平衡! 与肝脏解剖结构的两个特征有密切 关系+其一!肝脏具有双重血液供应01%2门静脉输送营 养物$ 门静脉血流量占肝内总血流量的 4"-!4#-!主 要收集来自消化道的血液中的营养物质$1!2肝动脉输 送 5! 和代谢物$ 肝动脉血液中含丰富的氧气!其血流 量占肝内血流总量的 !#-!*"-$其二!两条输出通道0 1%2肝静脉体循环$1!2胆道系统至肠道$肝脏的这两条 输入输出通道! 为血气化生过程中同时进行纳新与排 浊提供了重要保障$
3.#3
行血液新陈物质的交换与输泄+ 人身五脏六腑无时不 在吐故纳新!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肝则为血液物质交 换和代谢的场所!正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肝只 有及时排出血中浊气!才能保证新血的化生与交换+现 代生理学也认为!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肝脏将 血中的有毒物质转变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或溶解度较 大易于排泄的物质!最终从肾或胆道经粪便排出!如氨 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 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 及由体外吸收进入血液的毒物等!均需肝脏解毒+肝脏 还能分泌胆汁!胆汁注于肠以助消化!肝在分泌疏泄胆 汁的同时!也向胆排泄了(浊气*+ 若胆汁排泄不畅!则 易变生他病! 如胆汁郁积性黄疸病以及胆汁郁积性肝 硬化等即属此类+尤其是肝硬化病人!临床常可出现中 医 的 血 虚 ,血 瘀 和 出 血 等 综 合 性 病 证 过 程 !%!3.&甚 至 由 于许多毒素和代谢产物未被肝解毒和清除! 而进一步 引起肝性脑病+ %#&
和 医 科 大 学 出 版 社 !&$$!"&’( &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 ’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刘卫民!韩艳欣"血虚证病因学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 !++’,!-&."#/ # 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0"&($ ’ 陈灏珠!主编%内科学%第 #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0#’0"-00&&-0"
肝为藏血之脏!能够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然而肝 藏血不是一个简单的贮与泄的过程! 即肝不仅仅为血 之库府!更重要的是血气化生之所"如叶天士认为#$肝 者!敢也!以生血气之脏也% &那么!肝脏是如何化生血 气’ 其实质意义又为何’ 肝藏血与肝生血气又有何关 系’笔者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谈一点粗 浅的认识% ! 肝为血气化生之所的涵义
现代研究已发现! 肝对血液的调节不仅仅是量的 调节!更重要的是质的化生和调节+ 从生化角度来看! 肝脏除了是物质合成和交换的 (中转站*,(加工厂*以 外!对物质代谢还起着重要的(调节器*作用+ %%&肝可以 根据人体的需要! 对通过门静脉入肝的营养物的水平 进行调节+ 比如!肝能够通过调节糖元的合成,分解以 及糖的异生!来调节血糖的浓度’能够合成与分泌血浆 蛋白!对内源性和外源性氨基酸进行代谢!将其一部分 氨基酸合成蛋白! 将蛋白代谢的最终产物合成尿素等 等+ 肝脏通过上述系列反应! 来调节血浆中的能源物 质!维持血的功能!以保证生理需求+ 肝脏对血液质的 调节!还表现在能及时排泄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及时进
作者简介 叶蕾1女!!+0+ 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中
药合理应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向# 收稿日期"!"".6"76!#
编辑"冯广清
)++)
江苏中医 !""# 年第 !$ 卷第 ! 期
试论肝生血气与肝藏血
叶蕾秦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
提 要 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进一步阐明肝为血气化生之所的实质及其与肝藏血的关系!为 正确认识诸多肝病的病理特点和进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肝 血气化生 肝藏血
江苏中医药 !""# 年第 !$ 卷第 ! 期
不仅仅为血之库府!更重要的是"肝藏之血#有利于血 气化生!为血液营养物质合成交换的物质基础$肝的解 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进一步解释肝的这一功能$ %%& 其一!肝脏含有丰富的血窦!肝血窦中血流速度缓慢! 为血液的物质交换创造时间条件’其二!肝血窦由内皮 细胞和星形细胞所构成!而内皮细胞具有众多的小孔! 血窦间隙粗大!血浆通过足够的空间环境!自由地进入 &’(() 腔内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其三!肝脏的血流 量大!%*&经过肝脏的血流量每分钟为 %#""+,!占心排血 量的 !#-!*"-!每 !./ 肝 血 流 量 约 为 !""0’另 外 !腹 腔内 消 化 系 器 官 及 脾 脏 的 静 脉 血 约 1#-经 门 静 脉 流 进肝脏! 为血中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交换提供了丰富的 血量基础$
由上述认识可以得知! 中医认为的肝为血气化生 之所! 实质是指肝为合成补充和代谢交换血液营养物 质的重要场所之一! 与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相比较有 一定的差别+ " 肝生血气与肝藏血的关系
肝具有藏血功能!能够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故又 有.肝为血海&之称+ 肝藏血的功能与肝化生血气有着 密切的关系!是血气化生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 血气化生与肝贮藏血液的关系 徐彦纯在(玉机 微义*中认为.血受藏于肝&!严用和在(严氏济生方*言 .肝为血之库府&!后世还将肝喻为.血库&0.血府&0.血 室&等!这些都是对.肝贮藏血液&生理功能的形象描 述+随着中医和西医对肝脏功能的深入认识!已发现肝
总之!肝为藏血之脏!是血之库府!更是血气化生 之所$传统中医对肝脏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由此取 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肝 脏功能的本质! 对我们更好的认识肝生血气的实质意 义及其与肝藏血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深刻理解血 液营养物质的合成与代谢的生理与病理特点!正确指导 肝血虚以及其他诸多肝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 朱雅琪!朱权!金振锋"消化内科主治医生 #$$ 问%北京"中国协
由此可知!中医(肝贮藏血液#之说!蕴含着以充足 的血量以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保证血液营养物质的 合成储存和代谢交换的意义$因此!)肝藏之血*是血气 化生的物质基础+若肝藏血功能失常!营养物质不能合 成储存并根据需要交换至血液!并及时输送至全身!则 可出现头晕心悸,两目干涩或昏花,肢体麻木,失眠多 梦,面色苍白,爪甲不荣等肝血虚证+ 现代临床调查也 发现!各种肝病患者常有轻度贫血,血细胞减少!血小 板减少!有时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溶 血性贫血等症状+ %!& !2! 血气化生与肝调节血量的关系 肝调节血量 的 生 理 功 能 ! 最 早 见 于 - 素 问.五 脏 生 成 篇 / 的 " 故 人 卧 血 归于肝!肝受血而能摄*+王冰在-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 问/中进一步注释说0(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 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指出 了肝对血液的调节作用+中医学认为!肝对血液的调节 作用主要是血量的调节+当人劳动和工作!对血液的需 要量相对增加时!肝就排出血液!以供机体活动之需’ 当人休息和睡眠!对人体血液的需要量相应减少时!多 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