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原理第2章地震信号频谱分析课件

地震勘探原理第2章地震信号频谱分析课件
掌握干扰波出现的规律,在野外采集时选择仪器上合适的滤 波档,将其拒之门外。在室内处理时,有针对性地设计滤波 器,将其滤除,提高信噪比s/n。
三、采样定理和假频问题
1、采样定理
若采样频率为fs时,信号频率为f,则满足这样的条 件,即当采样频率fs大于信号频率f的2倍时,采集到的 离散信号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
20
a
10
第二节 傅立叶展式的重要性质
四、时延定理
设τ是一个实值常量,而
则有 u(t) S()
u(t ) S ( )e jt
五、褶积定理
u1 (t) S1 () u2 (t) S2 ()
则有
u1(t) *u2 (t) S1() S2 ()
其中,褶积定义为:
u1 (t) * u2 (t) u1 ( )u2 (t )d
若输入信号和相应的频谱为:
x(t) X ()
系统的时间响应和频率响应为: h(t) H ()
通过系统后输出信号和相应的频谱为:
y(t) Y ()
则有
y(t) x(t) h(t)
Y ()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
19
第三节 地震波频谱的特征和应用
五、频率滤波参数的选择
有效波与干扰波频谱不重叠时,滤波器中心频率应与 有效波主频相同; 通频带越窄,选择性越好,但分辨能力降低,只适用 于厚层的研究,反之亦成立; 地层变深,地震波主频降低,因此应采取时变滤波器; 应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做频率扫描,了解 有效波和干扰波的频谱规律,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滤 波器。
1
信号的合成和分解
• 一个复杂的信号可以分解成不同 频率的正弦信号。
• 不是所有的信号都可以分解(哪 怕无限多个)简谐振动的。数学 上确立了确切的条件,即狄利克 莱(Dirichlet)条件。

地震如何利用地震波频谱分析震级

地震如何利用地震波频谱分析震级

地震如何利用地震波频谱分析震级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了解地震的强度和规模是地震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地震波频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地震的震级。

本文将介绍地震波频谱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并说明它在地震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

一、地震波频谱的概念地震波频谱是描述地震波能量随频率变化的图像,可以反映地震的频率特征。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地质构造,地震波会以不同频率和振幅传播,形成地震波频谱。

地震波频谱通常是以频率为横坐标、能量或振幅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图。

二、地震波频谱分析方法地震波频谱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时域分析是指通过观测地震波的时域振幅变化,直接计算地震的震级。

频域分析则是通过对地震波在频域上的分解,计算地震波的频谱特征并评估地震的震级。

时域分析方法包括震级矩法和震源谱法。

震级矩法是根据地震波振幅的时间积分值,直接估计地震的总释放能量。

该方法需要对地震波形进行多次积分,计算复杂而耗时,但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震级估计。

震源谱法则是通过测量地震波振幅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衰减情况,进行频谱拟合,进而估算地震的震级。

频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功率谱法和频谱比较法。

功率谱法是通过地震波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得到地震波的频谱密度函数,计算地震波在各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情况。

频谱比较法则是将地震波的频谱与已知震级的标准地震波进行比较,找到最佳匹配的标准地震波,从而推断地震的震级。

三、地震波频谱分析的应用地震波频谱分析在地震监测和预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震波频谱分析可以提供准确的地震震级估计,为地震研究和防灾准备提供重要依据。

震级是描述地震强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地震的能量释放量和破坏规模。

地震波频谱分析能够通过分析地震波的频谱特征,计算出地震的震级,为灾害预警和紧急救援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

其次,地震波频谱分析可以对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进行研究。

通过对不同地震事件的频谱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地震活动的规律和模式,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产生机理。

大跨度悬索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响应规律探讨

大跨度悬索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响应规律探讨
21 年 5 02 月第 5 期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桥梁结பைடு நூலகம்
8 7
大跨 度悬索桥 非线性 地 震反 应响 应规 律探讨
李 硕 娇 1, 玉梅 2, 雷 , 利 英 ,殷 3 ,张 3 聂
( . 海市水 利工程 设计 研究 院 , 1上 上海市 2 6 ; . 坊市公 路局 ,  ̄0 1 2潍 山东潍坊 2 1 6  ̄0; . 海大 学 , 苏南 京 2 0 9 ) 3河 江 10 8
桥 抗 震 设 计 中选 择合 理 设 计 指 标 的基 础 I。 2 】 悬 索 桥 是 由 主缆 、 劲 梁 、 加 主塔 、 座 、 锭 、 鞍 锚 吊索 等 构 件 构 成 的柔 性 悬 吊组 合 体 系 ,主缆 是 结 构体 系中的主要承重构 件 , 是几何可变体系 , 主要 承 受 张 力 作 用 ;主塔 是悬 索桥 抵 抗 竖 向荷 载 的主 要 承重 构 件 。因此 , 两 大 承 重 构 件 在 地震 过 程 这 中 的安 全 可 靠 性 对 悬 索 桥 至关 重 要 。相 关 研 究 表 明 ,结 构 的非 线 性 特性 的考 虑 与 否 将 对 其 地 震 反 应 结 果 存 在 一 定 的影 响 ll且 主 缆 和桥 塔 的振 动 , 4 I 5
摘 要 :以简支单 跨体 系 的润 扬悬 索桥 和双塔 双跨 的舟 山西侯 门大桥 为工 程背 景 , 立 了非 线性 动力分 析有 限元模 型 。以悬 建 索 桥 的主要 承重构 件主缆 与主 塔的 响应为研 究对 象 , 选取 四类场 地共 3 条地 震 波对 不 同类型 悬索桥 进行 非线 性 地震 反应分 1 析 。分 析表 明 , 索桥桥 塔在 不 同地 震作 用下 的位移 曲线 以及弯 矩响应 具有 良好 的一致 性 , 悬 与悬 索桥桥 型 、 地震 震级 无关 ; 地

导管架平台动力性能及安全性分析

导管架平台动力性能及安全性分析

导管架平台动力性能及安全性分析作为常见的海上结构,导管架平台在完成钻井、采油、储油等作业的同时,由于长期暴露在海洋环境当中,会受到恶劣的天气环境以及其他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有时还会受到爆炸、撞击等偶然载荷的作用,因此平台倒塌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保证结构在恶劣环境下的抗倒塌能力,延长结构的服役期,有必要从整体结构层面出发,研究平台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

目前导管架平台的整体安全水平研究主要围绕在静力载荷作用分析的阶段,由动力载荷造成的整体倒塌以及所体现的安全储备方面研究较少。

同时,对于导管架的倒塌过程,很少进行结构内部杆件的屈服过程与塑性发展特性相关探讨。

本文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探究了非线性方法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实施手段。

对于常见的倒塌分析,一般要求考虑材料、几何非线性,从而能够模拟更为反映实际情况的倒塌过程,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非线性在结构分析中的实施过程与分析手段。

将推导二维梁单元的几何、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结合Newton-Raphson方法编制程序,研究非线性在结构分析中对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

研究了导管架平台的静力倒塌安全性。

采用某冰工况下的环境要素,以及基于提高重现期的载荷增量方法,对平台进行了Pushover分析,得到了不同方向的结构承载力与杆件塑性发展过程,进而根据其储备强度(RSR)探讨了结构整体安全性能;编制了逐步回归响应面程序,该方法不需提前给出功能函数,且计算效率较高。

然后,计算了结构的整体可靠度,并通过给定拟合方程的JC法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

研究表明,尽管两类指标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但两类指标均能很好地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描述。

在地震作用下,对导管架平台进行了动力性能研究。

选择了26条具备不同频谱特性的三向地震记录,采用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动力增量分析,在分析中记录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全过程响应信息与杆件状态信息,以及塑性点、倒塌点对应的载荷水平。

震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震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震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地震波则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方式。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对于地震研究和地震防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震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包括震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频谱特性。

一、震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与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中位置有关。

震源是地震能量释放的位置,震中是地震波到达地表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越近,地震波传播路径越短。

震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可以分为直达波路径和反射、折射波路径。

直达波路径是指地震波从震源直接到达震中的路径。

在地球的外部核和地幔中,直达波的传播速度较高,因此直达波是最先到达震中的波。

反射、折射波路径是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发生反射、折射后到达震中的路径。

地球内部的不同介质密度和速度不同,使得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反射和折射。

通过观测和分析反射、折射波的传播路径,科学家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二、震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地球内部介质的性质。

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主要有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纵波是一种沿着传播方向振动的波,它的传播速度比较高。

在地球内部的固体介质中,纵波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纵波沿着传播方向的振动使得介质的粒子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来回振动,形成了介质中的压缩和膨胀。

横波是一种沿着垂直于传播方向振动的波,它的传播速度较低。

在地球内部的液态介质和表层地壳中,横波相对于纵波传播速度较低。

横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介质的粒子只沿着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振动。

三、震中地震波的频谱特性频谱特性是指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减情况。

地震波的频谱特性与传播距离和介质性质有关。

在传播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地震波的频谱一般呈现较宽的频带特性。

这是因为传播距离较短时,频率较高的波分量被较少吸收和衰减,能够较好地保持传播的能量。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地震波的高频分量逐渐被衰减,频谱特性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在当今的建筑工程领域,结构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建筑结构的日益复杂和对地震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非线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线性分析。

简单来说,非线性分析就是考虑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材料和几何特性不再遵循线性规律的分析方法。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状态往往非常复杂,会出现材料的屈服、裂缝开展、构件的屈曲等非线性现象。

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就可能会低估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导致设计的不安全。

那么,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常见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有哪些呢?一种是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也称为推覆分析。

这种方法通过逐步增加水平荷载,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性能水平或倒塌,来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推覆分析中,通常将结构简化为等效的单自由度体系,通过计算结构在不同加载阶段的基底剪力和顶点位移,得到结构的能力曲线。

通过与需求曲线(如地震反应谱转化得到的需求曲线)进行对比,可以判断结构是否满足抗震要求。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相对简单,能够直观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它不能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和结构的动力特性。

另一种重要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是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

这种方法直接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通过数值积分求解结构的动力方程,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时程。

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地震动的特性和结构的动力响应,但计算量较大,对计算资源和时间要求较高。

在进行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时,需要合理选择地震波,通常要选择多条具有不同频谱特性和强度的地震波进行计算,以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

此外,还有基于性能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以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性能目标为导向,通过非线性分析来评估结构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水平。

性能目标可以包括结构的变形、损伤程度、构件的承载力等。

基于性能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建筑的抗震需求,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的设计。

高层建筑与桩土共同作用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与桩土共同作用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与桩土共同作用的抗震性能探讨摘要:地震作用的本质是土体-结构物在地震激励下产生的响应问题。

由于上覆土层对来自基岩的地震激励具有放大或过滤的双重效应,使得结构产生的地震响应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

研究表明,对于地基地表反应或基岩地震动,根据上覆土层性质反演或正演得到土层中每点处的地震动,对基础或桩基础进行多点输入更为合理。

关键词: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共同作用,抗震一、结构模型某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总高度31.5m,共10层,底层层高4.5m,2~10层层高为3m,柱网尺寸为6m×6m,承台板厚为800mm,采用柱下桩基,共12根桩,桩长17.5m。

柱网及剪力墙布置见图1。

以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平台,建立框架剪力墙上部结构-桩-土耦合有限元模型,以时域有限元方法进行框架剪力墙上部结构-桩-土耦合模型的水平地震响应分析。

场地土采用有限元模型,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地震能量向远场的耗散效应,横向每3m划分一个单元,纵向每3m划分一个单元;框架梁、柱以及桩采用beam188单元模拟,梁、柱延长度方向每1.5m划分一个单元,桩沿长度方向每3m划分一个单元;楼板、剪力墙及承台板采用shell单元模拟,楼板、剪力墙以及承台板均沿边长每3m划分一个单元。

土-桩-框剪上部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如图图2所示。

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对土-桩-框架剪力墙上部结构耦合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输入三条天然地震动记录,分别为天津波、el-cento 波和汶川波,本文按基本烈度为7度对三条天然地震动进行峰值修正,修正后最大加速度值为122.625cm/s2。

不同地震动输入情况下,土-桩-框剪上部结构耦合系统的顶层加速度时程响应以及1、7层的位移时程响应分别见图3和图4。

同理分析并对比上部为框架结构可得到,当上部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时,考虑相互作用与不考虑相互作用情况下的结构顶层峰值加速度响应差异较上部结构采用框架情况下要明显,由此可以推断,考虑相互作用与否对刚性较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要比对刚性较小的框架结构显著。

第2章地震勘探频谱分析

第2章地震勘探频谱分析

地震勘探原理主讲人:王守东地震勘探原理第2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第3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第5章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23第2+章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频谱分析的数学基础是付立叶(Fourier)分析。

第2+章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第二节傅里叶展式的重要性质第四节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5第一节频谱分析概述二、频谱图6一、信号的合成与分解一、信号的合成与分解一、信号的合成与分解一、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利用付立叶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进而对它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过程。

9一、信号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振动信号,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那许多简谐分量及其各自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就叫做那复杂振动的频谱11狄利克莱(Dirichlet)条件狄利克莱(Dirichlet)条件,任意一个区段内,1)信号f(t)除有限个间断点外都连续,2)仅有有限个极大和极小值。

这是傅里叶级数展开的充分必要条件。

能分解的振动曲线不能分解的振动曲线12第一节频谱分析概述二、频谱图13二、频谱图2、频谱的描述141、函数的傅里叶展开ωωπωd e S t u t j )(21)(∫∞∞−=dte t u S t j ∫∞∞−−=ωω)()(注意:S(ω)是复值函数1、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5 1、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71、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82、频谱的描述频宽Δω= ω2-ω1二、频谱图2、频谱的描述19第一节频谱分析概述二、频谱图2021第2+章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第二节傅里叶展示的重要性质第四节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22第二节傅里叶展示的重要性质二、线性叠加定理四、时延定理23一、唯一性定理所谓唯一性是说u (t )和S (ω)是一一对应的。

给定了u (t ),只能求出一种展式,而不可能求出互不相等的两种展式,反过来,给了一个展式,也只能定出一种u (t ),而不可能得到两个不同的u (t )。

用符号表示出来就是)()(ωS t u ↔24二、线性叠加定理设有N 个函数以及N 个常数(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21t u t u t u N L L Na a a L L ,,21)()()()()(22112211ωωωN N N N S a S a S a u a t u a t u a +++↔↔+++L L L L 则有)(,)(),(21ωωωN S S S L L )()(),(21t u t u t u N L L 的频谱分别是25三、时标变换定理)()/(ωa aS a t u ↔)()(ωS t u ↔)/(1)(a S aat u ω↔设则或26四、时延定理设τ是一个实值常量,而则有)()(ωS t u ↔()()j u t S e ωττω±±↔U(t-τ)和u(t)的关系定理的含意:1)在时间曲线上,两者差τ。

地震资料的处理

地震资料的处理

地震资料的一般处理过程分三个阶段:预处理、参数提取和分析、资料处理。

处理的最终结果是得到供解释用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或叠加偏移时间剖面。

1.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一U,以满足计算机及操作系统中各处理方法的要求。

一、数据解编野外磁带记录数据是按时序排列的,即依次记一F每道的第一个采样值,各道记完后,再依次记下各道的第二个采样值,依此类推。

在数据处理中,时序排列的形式很不方便,必须转换为道序排列,即第一道的所有数据都排在第二道之前,使同一道数据都排放在一起,这种预处理称为数据解编或重排。

二、编辑在浅层地震数据采集中,由于施工现场复杂,外界干扰大,难免出现一些不正常道和共炮点记录,这些记录信噪比低,如果参与叠加处理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在止式处理之前,需要对这些不正常的记录进行编辑处理,例如对信噪比很低的不正常道进行充零处理,发现极性反转的工作道对它们进行改正等。

另外,还要显示有代表性的记录并观察初至同相轴,以便进行初至切除。

切除是为了消除包括噪声的记录开始部分所存在的高振幅,这样做对避免以后处理时出现的叠加噪声有好处。

切除的方法就是用零乘需要切除的记录段。

三、抽道集抽道集也叫共深度点选排,是把具有相同共反射点的记录道排成一组,按共深度点号次序排在一起。

抽道集处理后,磁带上记录的次序是以共深度点号为次序的记录,以后所有的处理都将方便地以共深度点格式进行。

四、真振幅恢复处理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为了使来自不同深度信号的能量能够以一定的水平记录在磁带上,数字地震仪采用了增益控制,对浅层信号放大倍数低,深层信号放大倍数高。

对经过增益控制的地震记录恢复到地面检波器接收到的振幅值的处理称为增益恢复。

数字仪对信号进行增益控制时的增益指数己记录在记录格式的阶码上,因此增益恢复的公式为:A=AO/2”其中A。

为记录到的采样值,A为地面检波器接收到的增益控制前的振幅值,n为阶码(即增益指数)。

2参数提取与分析参数提取与分析的目的是为寻找在常规处理或其他处理中常用的最佳处理参数,以及有用的地震信息,如频谱分析、速度分析、相关分析等。

地震对建筑物结构安全的要求

地震对建筑物结构安全的要求

地震对建筑物结构安全的要求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必须按照地震的特点和要求来设计和建造。

本文将从地震特征、建筑物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探讨地震对建筑物结构安全的要求。

一、地震特征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其特点主要包括地震波传播、震源及震中位置以及地震波的频谱特性等。

1. 地震波传播:地震波会在地球内部以体波和面波的形式传播。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它们的传播速度较快,但能量传播有限;而面波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但能量传播范围广,对建筑物的破坏更严重。

2. 震源及震中位置:地震的发生源称为震源,而地震的发生地点称为震中。

震源越接近地表,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性就越大。

3. 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地震波频谱是地震波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情况。

不同频率的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地震波的频谱特性。

二、建筑物结构设计为了满足地震对建筑物结构安全的要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抗震设计:建筑物的结构需要能够承受地震作用产生的力,有效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一般采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加固结构、设置防震支撑和减震器等。

2. 结构刚度:建筑物的结构刚度越大,对地震的响应越小。

因此,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增加结构的刚度。

3. 结构抗侧移设计: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会受到横向地震力的作用,因此建筑物的结构需要具备抗侧移的能力。

常见的抗侧移设计方法包括设置剪力墙、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4. 结构的正交性:建筑物的结构在平面布置上应尽量保持正交性,即结构的各个方向应尽量相等。

这样可以减小地震力的作用,并降低地震对结构产生的不均匀破坏。

三、材料选用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地震对建筑物结构安全的要求下,常用的材料选择包括:1. 钢材:钢材的抗震能力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强度,可以在地震时吸收地震能量,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地震波频率划分

地震波频率划分

地震波频率划分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极其破坏性的现象,它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还给人们的心灵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地震波是地震产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具有不同的频率,从而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低频地震波是地震中最重要的一种波动形式。

低频地震波的频率较低,它们的波动周期长,振幅大,能够传播较远。

当低频地震波传播到人类居住的地区时,会引起建筑物的严重损坏,甚至导致倒塌。

此外,低频地震波还可以引起地面的沉降和地面液化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

中频地震波是地震中的另一种重要波动形式。

中频地震波的频率介于低频地震波和高频地震波之间,它们的波动周期适中,振幅适中,能够传播一定的距离。

当中频地震波传播到人类居住的地区时,会引起建筑物的一定损坏,但通常不会导致倒塌。

中频地震波还可以引起地面的震动和地面裂缝的形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高频地震波是地震中的一种较为次要的波动形式。

高频地震波的频率较高,它们的波动周期短,振幅小,只能传播很短的距离。

当高频地震波传播到人类居住的地区时,一般只会引起建筑物的轻微损坏,不会导致倒塌。

高频地震波还可以引起地面的颤动和地面的微小位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震感。

在地震中,不同频率的地震波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低频地震波具有较大的破坏力,中频地震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而高频地震波的破坏力较小。

因此,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应该根据地震波的频率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地震波的频率对人类的生活影响重大。

低频地震波具有较大的破坏力,中频地震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而高频地震波的破坏力较小。

人们应该根据地震波的频率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减小地震的影响,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波传播与地震波形分析

地震波传播与地震波形分析

地震波传播与地震波形分析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其中地震波的传播是地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震波以固有的振动模式传播,通过地球内部的岩石与土壤,向外辐射能量。

地震波形分析是对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振动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对地震的发生机制和地壳结构提供重要线索。

一、地震波传播过程地震波能够在地球的各个层次中传播,包括体波和面波两种类型。

1. 体波传播体波是沿着地震发生的直线路径传播,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 波)。

P波是最快的地震波,速度一般为6-8km/s,具有压缩性质,可以传播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介质中。

S波是次快的地震波,速度一般为3-6km/s,具有横向振动性质,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2. 面波传播面波主要包括Rayleigh波和Love波。

Rayleigh波是一种沿地表面传播的波动,振幅较大且具有椭圆形轨迹,传播速度介于体波和Love波之间。

Love波是一种横向振动的波动,只能在地表面传播。

二、地震波形分析方法地震波形分析是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解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评估地震活动和地壳结构。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地震波形分析方法:1.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对地震波的时间和振动幅度进行分析,常见的方法包括绘制震源到接收站的波形图、绘制震源到接收站的地震图等。

通过时域分析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地震波的 arrival time、振幅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2.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通过将地震波记录转换到频率域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波形的频率特征、频谱特性和能量分布等信息。

常用的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和功率谱密度分析等。

3. 反射地震波形分析反射地震波形分析是通过地震波在不同介质界面反射的特性,研究地壳和岩石的结构与性质。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多层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可以确定地下地层的分布、厚度和性质,对勘探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4. 震源机制分析震源机制分析是通过对地震波形的振动特征进行反演,推断地震的发生机制。

如何应用理论力学分析地震荷载?

如何应用理论力学分析地震荷载?

如何应用理论力学分析地震荷载?地震是一种极其复杂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震的影响,我们可以应用理论力学的知识来分析地震荷载。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地震荷载。

地震荷载是指由于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对建筑物、结构物等产生的作用力。

这些作用力包括水平方向的惯性力、竖向的压力以及可能的扭转力等。

在理论力学中,我们通常将地震荷载视为一种动态荷载,其特点是作用时间短、强度大且具有随机性。

理论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是分析地震荷载的基础。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地震情况下,建筑物或结构的质量是固定的,而地震引起的地面加速度则是不断变化的。

通过测量或模拟地震时的地面加速度时程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地震荷载,我们需要考虑结构的振动特性。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振动,其振动频率、振型等特性对地震响应有着重要影响。

在理论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结构的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其振动行为。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单自由度系统(如一个质点通过弹簧和阻尼器连接在固定点上),其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m\ddot{x} + c\dot{x} + kx = m\ddot{x}_g$其中,$m$ 是质量,$\ddot{x}$是加速度,$\dot{x}$是速度,$x$ 是位移,$c$ 是阻尼系数,$k$ 是刚度系数,$\ddot{x}_g$ 是地面加速度。

通过求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

对于更复杂的多自由度系统,我们可以采用模态分析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多个单自由度系统的组合来进行分析。

在应用理论力学分析地震荷载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屈服、断裂等现象,这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在动态荷载下的力学行为。

另外,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也对地震响应有着重要影响。

地震数据的频谱分析与波形滤波研究

地震数据的频谱分析与波形滤波研究

地震数据的频谱分析与波形滤波研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地震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地震数据的频谱分析与波形滤波研究是地震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频谱分析是指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通过对频域信号的分析来研究信号的特性和规律。

在地震学中,频谱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地震波的频率分布情况。

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后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动现象,其包括P波、S波、L波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因此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可以研究不同类型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特性。

在进行频谱分析时,需要先将地震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的数学工具,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地震数据转换为频域数据。

得到频域数据后,可以通过对频率分量的分析来研究地震波的特性。

例如,可以计算出不同频率分量所占的比例,进而了解地震波的频率分布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频域数据进行滤波来去除某些频率分量,从而实现对地震数据的降噪处理。

波形滤波是指对地震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噪声成分或者强化某些信号成分。

在地震学中,由于地震数据中常常包含着大量的噪声成分,因此波形滤波是地震数据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常用的滤波方法包括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等。

低通滤波是指只允许低于某个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滤波器,而高于该截止频率的信号则被滤除。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低通滤波可以用来去除高频噪声成分,从而实现降噪处理。

高通滤波则是指只允许高于某个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滤波器,而低于该截止频率的信号则被滤除。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高通滤波可以用来去除低频噪声成分,从而实现降噪处理。

带通滤波是指只允许某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滤波器,而其他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则被滤除。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带通滤波可以用来强化某些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

总之,地震数据的频谱分析与波形滤波研究是地震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小波调整地震动输入对高层混合结构影响

小波调整地震动输入对高层混合结构影响

颖 等: 小波调整地震动输入对高层混合结 构影响
6 5
小 波调 整 地 震 动 输 入 对 高 层 混合 结构 影 响
徐 颖 郭 秀敏 谢异 同 , ,
7 00 10 5; 2 .西安市蓝 田县城关中学 。 西安
705) 1 0 4
( .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西安 1
70 0 10 5
表 1
振型序 号 1 2 3
结构 的 自振 周 期
4 5 6 7 8 9 1 1 0 1
以解决 。小波分析作 为处理非 平稳信 号的 , 来解 决地
震动加速度过 程模 拟 , 通过小 波变化提供 一种 时间和
自 振周期 2 7 . 31 2 .8 .2 .8 03102102901 .6 . 421 . 7057057033 .2 .2 .0 .9 01 7 5 8 8 5
自 振周期 01 .2 .1 .0 00800600100800400 .3 01 01 01 .9 .8 .8 .7 .7 . 9 2 9 9 3 6
谱成分 随时间 的变化 , 对频谱和振 幅进行详细 的描述 , 结构 自振特性 分析 : 前三 阶振型 比较正常 。 第四振 型 向平动 , 具有较大的扭转成分 , 五振 型分 别是沿 第 为工程 设计地震动输入选取扩大了范围。通过小波分
用 为数不多 的几条 典 型记 录和无 视场 地 的差 别和人 为差异造成结构时程分 析计算结果 相差较 大 , 无法进
后的地震动只能满足加速度峰值 、 特征周期 、 场地类别
和持续时问的要求 , 改变了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 无法产
生具有相同地震 动统计特性 地震动 的共 性特 征 , 不能
3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 西 安

大学抗震实验报告

大学抗震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设施日益增多,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本研究针对大学教学楼进行了抗震实验,旨在探讨建筑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破坏规律,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性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 分析大学教学楼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3. 探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破坏规律。

4. 为大学教学楼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采用1:100的大学教学楼模型,材料为木质,模型尺寸为长×宽×高=1.0m×0.8m×0.6m。

2. 实验设备:地震模拟仪、数据采集系统、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片等。

3. 实验步骤:(1)将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模型的关键部位,如柱顶、梁端、楼板等。

(2)将应变片安装在柱、梁、板等构件上,用于测量构件的应变。

(3)将地震模拟仪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设置不同地震波参数。

(4)启动地震模拟仪,模拟地震波对模型的作用。

(5)实时采集加速度、位移、应变等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震波特性分析实验采用了几种常见的地震波,如El Centro波、Taft波等。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发现地震波具有以下特性:(1)具有明显的频谱特性,频谱宽度较宽。

(2)具有明显的脉冲特性,脉冲持续时间较短。

(3)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振幅随时间变化较大。

2. 动力响应分析通过对加速度、位移、应变等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地震作用下,大学教学楼模型的加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呈非线性增长,且随地震波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2)在地震作用下,大学教学楼模型的应变随时间呈非线性增长,且随地震波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在地震作用下,大学教学楼模型的振动响应与地震波频率、振幅等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
对单塔悬索桥响应的影响分析
林瑞良(福州市建设委员会 350005)
[提要]根据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混合结构形式,以某市单塔悬索桥为研究对
象,运用时程分析法,探讨了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单塔悬索桥响应的影响
问题。

[关键词]单塔悬索桥时程分析地震波
现行公路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是以反
应谱理论为基础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某市悬索桥为工程实例,采用动力时程分
析法,探讨了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单塔悬索桥横向、纵向和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一、动力计算模型的基本假设
(1) 缆索在纵向分析中取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两个自由度,横向分析中取水平位移
一个自由度,竖向分析中取竖向位移一个自由度;(2)吊杆为柔性索,考虑变形;
(3)
主塔在纵向和横向分析中均取水平位移和转动两个自由度;(4)加劲桁架在纵向分析
中取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转动三个自由度,横向分析中取水平位移和转动两个自由
度,竖向分析中取竖向位移和转动两个自由度;(5)作用于全桥纵向、横向上的地震
输入波,均取与基础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作用于全桥竖直方向上的输入波取水平向输
入波的65%加速度值[1]。

二、刚度矩阵与质量矩阵
由于悬索桥结构是由不同类型的构件组成,本文在有限元计算中采用混合结构
形式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2],将结构划分为如下三类单元:(1)空间梁单元,用
于加劲梁及塔架。

(2)空间索单元,用于主缆。

(3)杆面单元,由两根吊杆和一个虚
拟刚片组成,用来反映加劲梁与主缆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元质量矩阵采用集中(堆聚)
质量矩阵[2]。

将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质量矩阵经座标变换,组成总刚度矩阵和总质
量矩阵,再利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出结构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即可得到所需的各
阶频率和振型。

三、动力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当结构在地面运动加速度X¨g作用下,结构动力方程为
[M]*{U
1}+[C]*{U
1
}+[K]*{U
1
}=-[M]+*{I}X¨g(1)
式中:[M]*和[K]*分别为缩聚后的等效质量矩阵和等效刚度矩阵;
U
1
有惯性力的位移;X¨g为输入地震加速度;[C]为阻尼矩阵,按瑞雷阻尼确定。

对于微分方程式(1),可采用逐步积分的数值解法,即求得各节点的位移量,本
文采用的是威尔逊θ法,用SAP5软件进行计算。

四、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单塔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实例
某市悬索桥是福建省已建成跨径最大的钢筋砼加劲桁架单塔悬索桥(见图1所示),
该桥桥长为2×112m,桥宽为10.3m,垂跨比1/10;主索截面积0.05954m2,吊索截面积
0.00397m2。

钢筋砼加劲桁架及桥面系单位长度的质量为5528kg/m。

加劲桁架的竖
向抗弯惯矩1.045m4,横向抗弯惯矩5.743m4,抗扭惯矩3.0684,截面积1.2232m2。

塔底
嵌固于基岩层,计算时按一类场地处理。

主索锚固于两岸的墩台上。

计算中全桥共
分为189个结点,242个单元(其中76个梁单元,54个杆面单元,112个索单元)。

动力
计算模式见图2所示。

对于地震波的输入,本文根据文献[3]合成了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

这里
选取了四条地震记录,分别相应于四类场地土条件的地震输入(记为
No.1,No.2,No.3,
No.4),同时,另选一条长周期分量较少的地震记录(记为No.0)。

为了便于计算结果
的比较,输入的地震波都规则化为最大峰值134gal的标准波,并以No.0地震波作用
下的内力响应为基本单位,其它地震波作用下的同内力响应均为与No.0响应值比较
的相对值。

对图2所示的单塔悬索桥模型进行动力响应计算,取结构阻尼比为5%,得
到了在这五种地震波作用下,桥上主要控制截面上位移、弯矩等各参量的动力响应
曲线。

表1列出了主要控制截面上的响应相对峰值。

虽然各地震波的最大峰值相同,
但由于各自的频谱差异,含长周期分量较多的地震波激起的响应较大,由表1
看出,
在No.0波作用下,塔顶位移响应的幅值很小,而在No.1-No.4波作用下,其相对幅值
大大增加,最多的高达2.835倍。

同时,桥上控制截面的弯矩响应最大值也随不同地
震波输入而相差很大,最高可达3 32倍。

因此,对于单塔悬索桥这类独特的桥型,
在抗震设计时,对具有各种不同频谱特性(尤其与该桥基本周期较接近的)地震波作
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是必要的。

单塔悬索桥在不同频谱
特性地震波作用下的的响应相对峰值比较
结构位置方向地震波
No.0 No.1 No.2 No.3 No.4
塔顶位移横
向 1 1.703 1.426 2.089 2.307

向 1 1.188 2.835 2.835 1.659

向 1 1.760 2.221 2.214 1.86
跨中弯矩纵
向 1 1.344 1.767 2.109 2.101

向 1 1.610 1.782 2.267 1.695
塔底位移横
向 1 1.670 1.403 2.080 2.303

向 1 3.289 2.384 2.490 3.323
参考文献
[1]西山启伸著,易建国等译,桥梁抗震计算,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
[2]廖海黎、沈锐利,全国索结构学校流会论文集,1991年
[3]黄朝光、彭大文,福州大学学报,199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