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文化生态学

合集下载

第4章 文化生态学

第4章 文化生态学

第4章文化生态学第1节文化中的环境印记一、文化生态学的概念1、概念的提出19世纪7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了“文化生态”的概念;1955年,美国学者斯图尔德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

2、理论的借鉴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探讨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早先的生态学不将人类作为研究的主体,随着“人类生态系统”的提法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生态学理论被引入人类社会中,最后形成了文化生态学理论。

3、概念归结起来说,文化生态学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指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诸多自然要素的综合体,是人类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背景条件。

4、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是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化生态学主张将文化放到一定区域的整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探究它的生长规律,特别是探讨人类为适应环境而创造的具有特殊形貌的文化模式。

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二是人类文化对环境的反作用。

5、以哈尼族梯田文化为例的分析云南元江位于哀牢山南部的末端,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海拔高下悬殊2000多米,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了云南亚热带山区典型的气候垂直性分布特征。

这是孕育梯田文化的自然环境。

哈尼族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高山地带气候寒冷阴湿,保存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既是天然的绿色水库,也是梯田农业的水源;中半山腰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既无高山的阴湿和多野兽,又无低谷的炎热潮湿和多毒蛇、昆虫以及瘴疠流行,是哈尼族村落的主要分布地。

既方便上山打猎,又易于下山种田。

下半山位于从村寨边至山脚河谷,气候暖湿,适于稻谷生长,是梯田所在。

人们还根据不同位置梯田的肥力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选取不同的谷种。

上述土地利用格局既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关,又反映出人类认识、利用自然规律以及适应、改造自然的能力。

研究表明,只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地方文化,才能得到最优的持续发展道路。

第四章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1)

第四章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1)

第四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一、历史时期人口总数与空间分布的变迁1、历史时期(过去两千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增长缓慢根据公元二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 年)以来近两千年的人口增长来看,即从近6000 万增加到4.3 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平均年增长率仅约1‰。

原因是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国生产力发展方式变革缓慢和水平不高,制约着人口的增长。

具体讲,出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增长模式有以下一些原因:如初婚年龄比较早、妇女的真正有偶率及净生育率、家庭规模很小、传统文化观念(如迷信、守节、修养等)的影响、制度,如赋役制度、赋税制度、刑罚制度的不利影响、战争、天灾如旱灾、传染病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尽管出生率比较高、但是最后的死亡率也高,这就造成了人口长期的低增长率。

(2)大起大落和人口变化的阶段性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虽然总体上是增长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大落指短时期之内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

如一遇动乱(战乱、灾荒等),人口则急剧减少,即有的阶段增长较快,有的阶段则急剧减少。

中国人口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体来讲,人口倍增的时间缩短了,增长的幅度在增加。

原因一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二是中国人口的发展又实现了一个转变,由高高低向高低高转变,原因一是医药公共卫生取得了一些进展,二是出现了新式接生方法,降低了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三是物质条件的改变降低了灾害发生时人口的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阶级、阶层、民族的不平衡性从汉到清,构成人口大多数的是地主与农民这两个阶级,两者的人口增长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生率及人口增长率差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包括汉族与其它民族的差异和其它民族之间的不平衡性。

少数民族的生育率比较低,增长率也比较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民族之间人口增长的不平衡,生产方式、宗教等也会对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化生态定义分类

文化生态定义分类

一、文化生态概念文化社会学,第一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化,1987:23-27认为文化生态是指各民族的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有关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各种认识、经验和技能,它通常包含在宗教信仰、道德法律、禁忌习俗、社会风尚、生产技能、生活方式之中。

StewardH.J.斯图尔德认为, 文化生态学是要“解释具有地域性差别的一些特别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文化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与环境的交互关系;文化群落和环境的组成、结构、分布以及发育变化的情况。

其中心概念是文化生态系统, 即在特定的文化地理环境内一切交互作用的文化体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

1①著名社会学家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一书中对文化生态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阐述了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分析方法等。

认为“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说,主要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顾卫国认为文化生态学关注的主要是特定地域的文化特征与其根植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观点包括共生观、多样平衡观、动态开放观、层次结构观等。

③秭归龙舟文化就是指‘湖北秭归地区的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龙舟文化,在各个时期所处的状态与相关的环境关系,以及未来发展的情况总和”。

本文选取历史悠久的秭归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同时采用文献法和实地调查、个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及融合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学科,对秭归龙舟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

分析了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地域文化背景和人文环境背景,并在此作用下分析了秭归龙舟文化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又对龙舟文化文化生态结构与内涵进行详细解析。

基于对文化生态系统认识的基础上,对秭归龙舟特征进行解读,深刻认识地区文化的根基与特质。

独特的秭归龙舟文化特征拥有蕴藏着秭归民众对自己生活与经历的集体记忆和广阔的文化需求。

从文化生态角度开拓地区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对目前龙舟面临的危机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促进区域龙舟文化可持续发展。

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评介

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评介

作者: 谢立中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韶关学院学报
页码: 169-170页
主题词: 文化生态学;文化研究;戢斗勇;社会科学研究;人民出版社;评介;文化人类学家;珠江三角洲
摘要:文化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而文化生态学则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自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以来,文化生态学就纳入了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中,成为不少人辛勤耕耘的一块园地。

戢斗勇先生的新著《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2006年6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8万多字),就是该园地里的一朵新葩。

(完整word版)《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 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文化地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文化地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文化地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参考答案:人文地理学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参考答案:埃拉托色尼3.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参考答案:德国学派4.文化地理学中的文化结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参考答案:制度文化5.文化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没有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对1.中国的八大菜系里面,请问下列哪种菜品属于鲁菜()。

参考答案:糖醋鲤鱼2.哥特式建筑起源于()。

参考答案:法国3.属于东方岁时文化的是:()。

参考答案:腊八节;清明节;春节4.可以将物质文化分为生产性物质文化(简称生产文化)、生活性物质文化(简称生活文化)。

()参考答案:对5.服装文化的地域性,可以从衣着方式、制衣布料、服装色彩、服装形态等方面来揭示。

()参考答案:对1.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

参考答案:客家方言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参考答案:汉--藏语系3.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

参考答案:日本语4.以下()属于闪--含语系。

参考答案:希伯来语;索马里语;阿拉伯语5.粤方言又叫“广东话”,其地域分布与广东省行政界线并不一致。

()参考答案:对1.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

参考答案:沙特阿拉伯2.伊斯兰教为公元7世纪初由()于阿拉伯半岛创建的神教。

参考答案:穆罕默德3.宗教既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参考答案:意识形态4.发源于中国的宗教有()。

参考答案:儒教;道教5.基督教由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

()参考答案:对1.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反应哪一时期风俗的画作?()。

参考答案:北宋2.中国绘画强调的是?()。

参考答案:神韵3.山东的地方戏曲是()。

参考答案:吕剧4.中国人物画的鼻祖是?()。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
文化生态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它将文化和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文化生态学研究的是人类在不同地域、环境和历史时期下对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以及对文化实践和表达方式的影响。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包括文化和生态的相互作用、文化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变、以及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以探究文化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环境的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

这种研究方法对于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 1 -。

大学人文地理 期末考试重点内容,独家

大学人文地理 期末考试重点内容,独家

第一章绪论1、论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是什么?对象:1、注重区域和空间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例如人文现象的时间序列、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

从作为一门空间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只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2、人地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变化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学科特征:1、地域性(区域性)——地理学科的灵魂2、社会性——学科研究对象所决定3、综合性——学科属性所决定2、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研究任务:1、建立正确的人地观2、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3、增强学科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预测性4、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地位:?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的外动力是什么?促使近代人文地理学科产生的主要外在动力:1、通过地理大发现和一系列探险活动2、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3、其它学科的进步对地理学的推动4、国外现代人文地理学发展有什么特征?特征: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5、了解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状况。

人类生态学与文化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与文化生态学

人类已进入21世纪, 21世纪的人类将更加关心 地球的命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了当代人和世世代代的人拥有一个美丽的地球, 为了中国的天长蓝、山常绿、水常清,我 总结,需要反思,需要纠正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 式,与自然和谐共进。 当今世界,学科交叉是必然趋势,人类生态学 与文化生态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需要更 多的人关心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同学们对这门课 程的重视和欢迎,主要是关注人和地球环境的关系, 关心自己生存家园的命运。
人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的人,既具有生 物生态属性又具有社会社会生态属性。人类之 所以成为世界最广布的一个生物钟,就因为人 类具有文化。作为生物的人,人对环境的生物 生态适应使人类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体 质形态;作为社会的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 适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由于环境的多样化, 人类的文化也是多样化的,环境与文化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为了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文 明进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文化 来 修复 由于 旧文化的不适应 而造成的环境 退化,创造新的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共进,实现可 持续发展。
197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 国际环境专家讨论会,会议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宪章》。这是指导世 界环境教育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贝尔格莱德宪章》指出:为了 能够觉察环境及有关环境问题,人们不但要关心它,而且要着手解决 它,并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防患于未然。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暑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 斯召开了68个国家参加的世界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 的《第比利斯宣言》和关于如何开展环境教育的建议书。这两个文件 全面阐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还对教材、教具、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作了规范。《第比利斯宣言》明确指出,接受 环境教育应该是世界各国每一个公民的一项权利,环境教育是全民教 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第比利斯宣言》还强调,在进行环境教 育时,要特别重视环境道德和环境价值的影响和作用。 《贝尔格莱德宪章》和《第比利斯宣言》,无疑是世界生态教育 的两部宣言书,在它们的推动下,世界生态教育蓬勃兴起。主要从专 业性教育,中小学生、中专生一直到大学生的全程普及性教育,社会 公众教育和公众参与导向等方面全面展开。

《文化生态学》课件

《文化生态学》课件

02
CHAPTER
文化生态学的主要理论
文化生态适应理论强调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适应,认为文化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总结词
文化生态适应理论认为,人类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文化以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适应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通过适应环境,人类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了环境。
概念
理解文化多样性
文化生态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产生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多样性。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研究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发展
在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问题和全球化的加剧,文化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研究。
起源
文化生态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人类学研究,当时的人类学家开始关注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现状
如今,文化生态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旅游、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化生态学》ppt课件
目录
文化生态学概述文化生态学的主要理论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文化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文化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CHAPTER
文化生态学概述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文化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文化如何适应环境,同时又如何影响环境。
定义
文化生态学关注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

2012年第9期山东社会科学No.9总第205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5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朱以青(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文化的多样性源于生态的多样性。

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但20世纪末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文化的同质化。

多样性文化是文化生态系统生命力的体现,是文化生态平衡的保障。

对此问题的关注表明人类已开始反思原有发展模式,为了人类的普世价值,尊重他者文化,尊重文化差异,保护各种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文化多样性;文化生态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9-0038-05文化生态、文化多样性问题的提出,是传统文化在危机中寻求保护的一种内在诉求。

在全球化的冲击之下,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面临生存危机,文化差异减小,文化趋同加剧,文化多样性锐减,文化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在新千年到来的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通过了《保护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

文化多样性由此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有关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及实践中,无论是学术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生态环境不但塑造了人类不同的体质,也塑造了人类不同的文化模式,由此形成了人类多元的文化。

犹如生物多样性之于自然界,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文化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多样性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来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文化模式”,相反,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阿拉伯文化和非洲文化,尽管它们的起源不同,种族载体不同,但却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

用文化生态学主要观点解释海口规划的社会发展方向一、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主要观点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是“适应环境”与“文化生态系统”。

适应,不是消极的顺从,而是利用自然,改造环境,通过一定的调适,变化以适应环境,实现一定功能和目标的过程。

适应有文化总体对环境总体的适应,有在环境影响下各文化之间的相互适应。

有生理的适应、心理的适应,社会文化的适应。

要适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学艺术,风俗礼仪等文化,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是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其它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文化的环境,其他文化要素、特质,是该文化要素、特质的环境)。

人们长期在一定环境中生活,形成一定的适应性:当他们迁到另一环境中,便产生不适应,这就需要重新适应。

重新适应往往是个痛苦的过程。

文化生态系统即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内一切交互作用的文化体系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

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互相作用并受环境制约而达到平衡。

二、文化生态学与海口规划的社会发展方向浅析首先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和对理论的理解我认为用文化生态学理论来解释海口规划的社会发展方向是再合适不过的,虽然海口的发展严格来说应该属于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从迅速的崛起到各种问题的显现,再到现今对于未来规划的完善和对过去产生问题的解决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海口的规划如果从最初来看并未按照一个完整的理论来进行。

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都对其发展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加之发展中外来文化的加入与其同本地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直至未来的走向平衡的过程都与文化生态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

因此用文化生态学来解释海口规划的社会发展方向是非常适合的。

下面我们分几方面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对海口规划的社会发展方向进行解释1.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虽然地换环境不能起到绝对的作用,但是却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对文化发展的速度、方向、特点和类型的影响。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Cultural Geography课程编号:412011180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专业学时数:33 学分数:2 执笔者:吴黎军一、考试总体要求本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文化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国内外发展过程、趋势及有关理论,掌握有关专业术语,明晰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及空间规律,初步学会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进行案例分析并在实际中指导地方文化建设。

二、考试内容章节掌握内容理解内容了解内容第一章绪论1、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性质2、文化特质和文化结构的概念1、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2、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1、西方文化地理学近、现代发展三个阶段2、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第二章物质文化地理1、物质文化释义及分类2、生产文化的地域性3、生活文化的地域性1、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2、生活文化的地域性1、建筑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2、物质文化的分类第三章精神文化地理1、语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地名的主要性能及地名景观的种类4、常见的几种艺术地理1、宗教景观的分布2、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书法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绘画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戏曲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章文化生态学1、文化生态学的概念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的概念及与环境的关系3、常见几种自然观的分类1、文化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之间的关系1、不同文化的自然观在文化发展中的意义2、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3、不同地方文化景观的环境映射第五章 文化源地1、文化特质和文化综合体2、 文化源地的概念和种类3、文化创新源地 1、文化源地的地理背景2、 文化创新源地形成的影响因素1、早期人类文明源地2、 文化与自然的关系3、文化创新及其特征第六章 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类型2、文化扩散的分类3、文化传播的规律 1、文化传播与文化扩散的异同 2、 文化传播的规律 1、文化扩散与大众传媒第七章 文化区1、 文化区的概念和类型2、文化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1、 文化区划 1、世界文化区 2、中国文化区第八章 空间、地方与文化1、空间与地方的区别和联系2、空间感应的概念及研究意义3、地方文化认同及其意义4、地方文化建设1、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转化中的意义 2、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作用1、企业文化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2、社区文化第九章 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的概念2、文化景观的特性3、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程序1、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3、文化景观研究与文化生态学研究的区别和联系1、文化景观野外考察应注意的问题2、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必要性第十章 文化产品1、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商品2、文化产品的特性1、文化产品开发1、文化产品开发对地方原有文化的影响难易度分布:容易 20-25% ,中等难度 65-70% ,较难 10-15%四、考试形式与时间闭卷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考试时间120分钟。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探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生态缺失及对策——以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探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生态缺失及对策——以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 的重点和难点。


文化生态学 的 内涵及 其 民族 文化 的
生态学特征
2 世纪 5 年代 , 国文化人类学家 J・ ・ 0 0 美 H 斯
图尔德最先把研究 自然生态环境多样性、 系统性 、
[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立项课J (0 100 )  ̄ 21C 15 . ①文化场域: 美国学者戴雏 ・ 斯沃茨在其专著《 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 对文化场域作这样的定义和解 中,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理性认识红水河流域文化产
从人、 然、 自 社会、 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
究文化产生 、 发展的规律 , 以寻求不 同民族文化 用 发展的特殊模式 。正如斯 图尔德认 为的:如果只 “
孤立地考虑文化诸因子的内部联系, 那么会导致研
究的片面化 , 只有把文化因子 中各种复杂因素联系
动态平衡性的生态学理论延伸到社会科学有关 民
红水 河 横 贯 广 西 , 经 广 西境 内 3 流 2个 县 ( , 市) 在红水河流域世居 汉族 及 1 个少数 民族 , 1 人 口超过 20 00万 , 堪称 广西 各族 人 民的母 亲河。
红水河流域各民族文化特征突出, 民族文化色彩丰
在一起 , 进行整合研究 , 才可能弄清楚文化在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l
文化生态学是 自 然生态学理论从 自然领域向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的迁移 , 它是一门 自 然科学与社
业资源优势 , 既保 护好 民族 文化 又利用好 民族 文
化, 避免对 民族文化造成生态性破 坏 , 是当前研究
传 统信仰 和 生态 道 德
断深化 , 认识视角也得到了相应 的拓展。人们逐渐 认识到 , 文化产生与发展所赖 以生存的时空环境 ,

电大《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电大《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合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

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6、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8、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1、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性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客观条件。

3、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可分为三种:一是柔性授权,二是模糊授权,三是惰性授权。

第七组—文化生态学 1407

第七组—文化生态学 1407



文化生态理论注重文化和生态环境对人类行为
的影响,同时也注重个体行为对人不文化和生 态环境关系的重塑作用。对于幼儿来说,家庭、 社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最大。


就家庭来说:1.儿童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2.父母向儿童传授行为规范会使儿童获得社会性发展,在这 个过程中,家长应该直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指导,如以惩 罚威胁儿童作出某一行为、运用直接的丌赞成的言语、引 导儿童注意父母传递的行为标准等; 3.家长要有意识无意识地使幼儿发现父母的行为能给自己带
文化生态学的核心观点
2.斯图尔德认为一个文化内部总会有一组较其它 文化特征具有更重要功能的文化特征,它们是 该文化系统戒文化类型的决定因素。为此,他 用“文化核心”和“次级特征”的概念来加以 界定。
文化生态学的核心观点
3. 斯图尔德将文化类型分为有代表性的三个 层次:家庭、群落和国家。在上述三种文化 类型中家庭的文化整合水平最低而国家的整 合水平最高。
来满足,增强儿童对父母的认同感。


大众传媒是社会文化的直接载体,儿童一出生就处在大
众传媒营运的环境中,因此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利用大
众传媒帮助幼儿开阔视野、认识社会角色。
社区环境是儿童早期生活的重要环境,因此家长要带幼 儿多参不社区活动,增强幼儿的归属感。


1
发达地区的幼儿可以用IPAD玩角色扮演类的模 拟游戏,如经营餐厅、理发师等,这可以发展 幼儿的社会角色认识。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 却没有条件,他们获得这方面知识的途径比较 少,会影响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文化生态学
小组成员:周喆卉 朱柯丹 宗艳玲 金霞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类通过学习获得了那些指导和 确定思想与行为的模式。(敬山神) (2)虽然许多文化成分处于意识知觉 的水平以下,但它们仍然决定着个体 的思想和行为。(咖啡豆) (3)文化模式既构造了思想,也构造 感知。(高脚屋)
其他代表人物:
B.纽戈登和G .O .哈格斯太德文化决定论 (社会时钟理论)
以及经济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人地关系分析的案例 Learning Local knowledge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imar, March 5, 2011
28
Local knowledge and its environment
• It is a term coined by the English philosopher Gilbert Ryle, and popularized by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Clifford Geertz (1983).It refers to the double idea: • (1) all knowledge is geographically and historically bounded. • (2) the local conditions of its manufacture affect the nature of the knowledge produced.
6)挑战-应战理论 Challenge-Response Theory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 Arnold Joseph Toynbee • 文明源地的出现
7)马克思主义人地关系论特征
• • • • • 1)整体的观点 2)深入的微观探索 3)动态分析的观点 4)立足于进取的研究 5)辨证的观点
• 物质的结构: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克土,土克水
1) 地理环境决定论 p114
•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 代表人物: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 F. Ratzel • 美国地理学家森普尔 E. Semple 《地理环境之影响》
2) 文化决定论
• (cultural determinism) 代表人物之一: E .哈奇
第四章 文化生态学 cultural ecology
文化生态学
• 定义:教材第98页
• 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 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 • 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 (社会文化地理学)
由复活节岛说起
1722年荷兰航海 家登岛那天恰逢 复活节,故命名 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简介
45
46
Locals know how to keep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47
Local knowledge is more proper for local practice than universal knowledge
48
The global consequences of local human actions
35
Mountainous region in Taiwan ( N Lademan M.)
36
The local knowledge helps to protect local environment
37
Local knowledge is facing challenge
38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environment was destroyed
51
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52
EPA of USA
53
MEP of China
54
• 思考题:
• 你家乡有哪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地方性 知识?
• 上述地方性知识分布的自然界线是什么?
Thanks for your comments
贝都因文化中的环境痕迹
• 物质文化:牧业为主——气候干旱 骆驼(肉、奶、毛、皮、粪)
• 制度文化:族长制,父系社会, 族内婚和一夫多妻家庭。 • 意识形态文化:豪侠行为是游牧部落衡量每个人道 德的最高标准。阿拉伯语“姆鲁族”一词的意思极 勇敢、好义、为氏族利益勇于冲锋陷阵,不惜牺牲 性命。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热情好客、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32
Geographer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n USA published a report: •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Planet: 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0)
3) 或然论 (possibilism) p116
代表人物:法国地理学家 白兰士 P. Vidal dela Blache 白吕纳 Jean Brunhes
4) 二元论(dualism)
代表人物:德国的O · 佩舍尔
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不 包括研究人类活动。他运用发生学的观点 对地表特征进行分类和解释。
• 巨石像建造时间约于公元1000年前,
• 农业文化的象征:拉帕努伊人将这些石像 视为守护神,以保佑作物丰收及好运,因 此每个部落都拥有自己的石像。 该文化鼎盛时期:15世纪, 石像最多为 800多(零散物)
复活节岛文明的衰退
• 大约在公元13世纪,波利尼西亚进入该岛。 • 种子、老鼠(非原生地的) • 18世纪初欧洲人来到该岛。 • 疾病造成人口锐减(病因) • 伐木造成植被减少(花粉)
• 名称含义:“拉 帕努伊岛”,意 即“石像之乡”。 • 位置: • 太平洋东南部 南纬27°10 ' 西经109°31‘
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简介
• 面积:包括复活 节岛和周围一些 小岛组成的陆地 面积120平方公里。 • 人口:约 2,000, 主要是波利尼西 亚人。
石像代表的文化
封闭系统下的生态系统 “地球之脐”
第一节 文化中的环境印记
• 矿工群体文化(英国、德国、中国之例)
• 物质文化中的环境痕迹——挖煤为生、 • 制度文化中的环境痕迹——工会、俱乐部 • 意识形态文化中的环境痕迹——集体节庆
1922年9月14日的安源罢工
世界上被印刷最多的油画------九亿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
33
Strategic Research Questions
• 2 )How Can We Best Preserv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Protect Endangered Ecosystems? (p31-40) • 3 )How Are Climate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Changes Affecting the Vulnerabilities of Coupled Human– Environment Systems? (p41-48) • 5) How Will We Sustainably Feed Everyone in the Coming Decade and Beyond? (p59-66)
民族文化中的环境痕迹
• 贝都因人(Bedouin)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 位在沙漠旷野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
• 已故阿联酋总统扎耶德 (贝都因人)
贝都因人分类
• (1)骆驼游牧人,在撒哈拉、叙利亚、阿拉 伯沙漠地区组成一些大部落。骆驼游牧人 最有声望,他们占有大片土地。
• (2)山羊绵羊游牧人,主要生活在约旦、叙 利亚和伊拉克附近的游牧地带。 • (3)牛群游牧人,主要生活在南阿拉伯及苏 丹。当地称他们为巴加拉人(Baqqarah)。
第二节 不同文化的自然观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观定义:
•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 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 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 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 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 系统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 五行的自然观: • 本原为五行(五种要素) • 物质的演变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 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56
34
An example of local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mountain areas of China, protecting soil erosion is a heavy task for the local farmers.
39
Do Scientists know local knowledge well?
Gravity and rainfall cause soil erosion.
40
A case in China
Loess Plateau
41
42
The engineering projects for protecting soil erosion
5) 适应论(adaptation theory or adjustment theory ) p117
• 代表人物: • 英国地理学家罗士培 (Percy Maude Roxby) 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向: 1)人群对其周围自然环境的适应。 2)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与其 他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Fish- scale pits
43
The engineering projects for protecting soil ero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