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9课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前练习]2.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方式(2)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①自然条件对交通方式的影响:河流、海洋适于发展水上运输(内河运输、海洋运输)陆地上适于发展陆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案例:“南船北马”②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大致走向社会经济条件(产品的产销分布及相应的运输联系)起决定性作用。
但它的具体走向,经常受到各地自然条件的影响。
在各种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最为突出。
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制约较小,山区的交通线路一般在陡坡采用“之”字型等复杂形状。
③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交通线路在没有特别需求的情况下,线路往往都有选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如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垭口等处。
而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较多。
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时期变暖,而有的时期又变冷。
通过阅读教材“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气候等自然条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变化的。
通过阅读教材楼兰古城的案例,可知气候变化不一定都变暖,也可以变干。
通过楼兰古城灭亡的例子也可以了解到,气候的变化虽然缓慢,但其对人类的影响却是非常显著的。
(2)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此时人类活动受自然条件影响特别大。
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与气候的变迁有关,气候对古代人类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而表现出来。
气候的变化影响其它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而导致动植物带的迁移。
(3)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近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对人类活动影响两个方面。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观察兰州遥感图,回答兰州的城市形态有何特征?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兰州地形特征:兰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的黄河河谷 盆地内,周围群山环绕,北有白塔山,南有皋兰山 麓,中间有一条黄河蜿蜒流过,犹如一条黄色的丝 带。市中心海拔约1520m,南北两山相对高度为 600m,形成了一个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2~ 8km的带形哑铃状的河谷盆地。
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也很明显,靠近河流和海 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上运输,而陆地上则适于发展铁路运 输和公路运输。
海岸情况、水深条件、泥沙运动、河流水文情况是影响水 运发展的重要条件。
阅读“南船北马”
以上线路的走向和形态有什么 差别?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盘山公路
中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湿润半湿润地区
400毫米
9.2%
400毫米
90.8%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大城市分布的关系
读图思考: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降 水量多少毫米之间的地区?500mm
世界特大城市与降水量的关系
看图例
读图思考:世界主要大城市分布在什么纬度地带?
世界城市人口 的纬度分布
60° 50° 40° 30° 20°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 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由乡村向城市发展)
说说以上两种景观在建筑规模、人口密度、交通网密 度等方面有何差异?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地形
自 然 条
气候 水
影响 城市
件
矿产
读图思考:地形种类? 五种基本地形图
巴西利亚
热带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主要是因为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而高原则气候较为凉爽。
高中地理《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认识到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的形成条件2. 城市的区位因素3. 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5.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 难点:分析城市区位因素,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城市的发展实例,了解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城市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述城市的形成条件,让学生了解城市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
3. 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具体了解自然条件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
5. 总结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6. 探讨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查所在城市的发展状况,分析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其中地理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它们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与城市规模自然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和发展的方向。
首先,地理条件影响城市的定位与规模。
举例来说,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城市往往具有独特的交通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因此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扩大。
而位于山区的城市则受限于地形条件,规模相对较小。
其次,自然环境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位于海滨的城市,受益于优美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二、地形地貌与城市布局地形地貌对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模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山地和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通常会形成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结构,如梯田式的城市布局,这种布局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城市的防御。
而平原地区则更容易形成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如沿海城市的线型布局,这种布局有利于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地形地貌还会影响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和交通方式的选择。
例如,山区城市通常会选择建设蜿蜒曲折的山路,而平原城市则更容易发展起密集的道路网和轨道交通系统。
三、气候与城市经济气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粮食供应。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城市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粮食供应。
其次,气候条件还会影响城市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
如温暖的气候有利于发展度假村和海滨旅游,而寒冷的气候则适宜发展滑雪和冰雪旅游。
因此,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规划产业结构。
四、水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引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
居住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与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同样久远。
人类聚居(集中居住在某一区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新授]一、聚落及其分类[结合武清区聚落的形成,分析理解聚落的定义及分类]1、聚落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2、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过去我国乡村居民几乎全是农民,所以乡村又称农村。
乡村和城市的差别,除规模、形态之外,还有很多方面,本质差别在于,乡村聚落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同时,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城市对地域经济发展作用更大,因为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聚落,尤其是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最强的区域。
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
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它的形式与规模,既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也要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聚落的形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规划、建设并管理好聚居环境。
城市的区位因素用投影仪打出课本图“4-1-3 中国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和图4-1-4分布示意”,让学生阅读图例,提出思考问题:这些地区为什么大城市特别多,而城市分布又比较密集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纠正、归纳)这些地区大城市较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密集,从自然条件来分析,处于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再加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等因素,所以就导致了人口集中(或人口密度大)、城市分布也比较密集。
可见,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二、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气温
——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2.降水
——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湿润
半湿润地区
中国特大城市与气候分布的关系
北回归线
中国城市分布和气候的关系
城市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图
世界上大城市主要分布中低纬的沿海地区 ——气候温和湿润。
温度适中:中低纬度
矿 产
匹兹堡
矿产与城市
匹兹堡
课时小结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地形与城市
气候与城市 水与城市 矿产与城市
1、江浙地区多盖尖顶瓦房,与其相关的自然地 理原因是 B A.尖顶瓦房比较美观 B.当地降水多,雨期长,尖顶有利于排水 C.当地常有台风,尖顶有利于减少对风的阻力 D.南方雨天多,光照不足,尖顶有利于屋内的热 量聚集 B 2、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A.水运的起点 B.河流的汇合处 C.处于水道的天然障碍处,货物集散地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建桥和码头的地点
3、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
B ①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②河流为城
市运送废水,加速净化③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 水运条件④河流为城市增加一条风景线,并有利 于防卫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4、巴黎最早建在塞纳河中的小岛上,主要因为 ( ) D A.位于两河汇合处,交通便利 B. 位于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是货物中转地 C.有充足的水源,用水方便 D.有利于军事防卫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 城市分布 形 特点 沿河、沿 平 海的平原 原 地区 影 响 分 布 的 原 因
典例 地形平坦利于建筑物、 上海,广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州,成都 减少投资;土地平坦, 利于农耕 沿谷地或 谷地或低地海拔低,地 西安,太 原、兰州 山 低地分布 形平坦,利于农耕 区 高 热带地区 地势地处湿热,不适于 巴西利亚, 原 的城市 居住,高原上凉爽
地理环境对城市规模与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城市规模与发展的影响在城市规模和发展的过程中,地理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理条件的多样性和特点,决定了城市的位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城市功能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城市规模和发展的影响,从自然环境、交通网络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
地形对城市规模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位于平原地区的城市,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适合农业和工业发展,因此往往可以拥有较大的规模。
相比之下,位于山区的城市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发展受限。
另外,气候也会对城市规模产生影响。
例如,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城市,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因此在旅游资源和人口吸引力方面更有优势。
而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城市则受到寒冷气候的限制,规模较小,人口密度较低。
二、交通网络的影响交通网络是城市规模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便利性可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例如,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城市,拥有水路交通便利,可以作为贸易中心发展。
而交通节点的形成往往促进了城市的规模扩大。
此外,交通发展也使得城市对外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三、资源利用的影响资源利用也是地理环境对城市规模和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等。
城市规模与就业机会密切相关,因此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的城市往往有更大的规模。
自然资源的分布也决定了城市的经济特色和发展方向。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资源,可以发展渔业、航运业等相关产业。
经济资源的分布也决定了城市的繁荣程度。
例如,位于经济中心地带的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产业和市场,因此具有更大的规模和发展潜力。
地理环境对城市规模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地理环境对城市规模和发展的限制也在逐渐减弱。
例如,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跨地域合作的频繁发生。
中图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4.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课件(共22张PPT)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降水 两方面的影响。城市主要选址于 气温 和_____ (1)影响城市的区位:主要受_____ 沿海地区 。 中低纬度 地带,尤其是条件更为优越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内部结构 和_______ 布局 。 (2)影响城市的__________
过河点位置 河流弯曲 度较大处 河心岛上 半岛上 河流两岸
陆上交通与河流交通 的交会点
南京位于京沪铁路与长江的交会点 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
可以利用天然的河面 进行防卫
曲流处 法国的巴黎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 岛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形态多呈狭长型或被 兰州位于黄河两岸,城市沿河延伸, 河流分割成组团状 呈条带状
●考向 3 气候对聚落的影响分布在( A.半山腰 C.三角洲平原
B)
B.狭窄河漫滩平原 D.高山顶部
6.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 A ) 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C.半山腰降水丰富 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 5.B 6.A [ 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A)
B.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
1. C 2.A [ 第 1 题,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在各海拔段中, 海拔 1 550~1 70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海拔< 1 25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故选 C,不选 A 。 阅读图 2,找出聚落数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各坡度段中, 坡度< 2° 的区域聚落数量少,坡度 15° ~20° 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故不选 B、D。 第 2 题,三江平原海拔在 200 m 以下,且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地上,故不选 B。塔 里木盆地虽然海拔较高,但聚落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坡 度也较小,故不选 C。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的地势起伏较大,聚落集聚区的坡度 也较大,但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江南丘陵海拔较低,故选 A ,不选 D。]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典型案例,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线网密度和线路走向的影响。
3.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表形态对城市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结合材料、案例研究以及当地实际,发现规律,剖析原因。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阅读教材P77~P80“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填写下列知识。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1)平原地形(2)山区地形(3)热带地区【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4-1-4中国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据图分析:(1)为何我国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2)为何我国西部地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稀疏?提示 (1)一方面,平原地区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还可减少投资;另一方面,平坦的土地有利于耕种,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2)一方面,西部地区多山地和盆地,城市建设成本高;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2.读教材图4-1-5兰州地形与城市发展,据图分析, (1)兰州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2)为何兰州呈东西向的带状分布? 提示 (1)水源。
(2)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南北为山地,受地形影响,呈东西向发展。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特别是气候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寒冷、干旱、湿热的地区城市相对较少(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与布局:风向和风速对城市用地有很大影响。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4-1-7世界特大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据图分析: 世界上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区?为什么?提示 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等。
地理环境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城市化的进程受到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首先,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对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势高低、水资源、气候特点等自然因素不同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地势高低方面,丘陵、山脉等地形限制了城市的扩展和布局,使得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例如,中国的丘陵地带和西南山区,由于地势复杂,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
而相比之下,平原地区相对容易形成大规模城市,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北平盆地地区。
水资源是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可提供农业、工业和生活的需要。
地理环境中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例如,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使得南方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
气候特点对城市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些地理环境中的恶劣气候条件,如高温、寒冷、干旱等,对于城市的吸引力较小,使得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
其次,地理环境中的资源分布对城市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各地的资源分布差异导致城市化进程的不平衡发展。
例如,煤矿、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各地的城市化进程受到资源条件的制约。
地理环境中具备丰富资源的地区往往能够迅速发展城市,而缺乏资源的地区则相对落后。
这种不平衡的资源分布也会导致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形成城市群和城市等级。
另外,地理环境中的交通条件也对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交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区域联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中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影响着城市化进程的快慢。
交通条件好的地区,更有利于资源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也更容易形成交通枢纽城市。
而交通条件差的地区,由于区域联系的不便,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
最后,地理环境中的生态环境也对城市化进程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环境污染。
地理环境中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影响
②具体走向:自然条件——地形 山区公路:沿等高线修建,过低矮的山口 山区铁路:沿河谷中的等高线修建
总之,交通道路建设要经济合理、技术可行、自然条件有利
(三)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网的密度大于山区: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 技术条件
4.沿线地区拥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石油、煤、铁、钨、铜等 5.沿线经过了哪些主要的山区和丘陵区:
大别山、井冈山、江南丘陵、两广丘陵
影响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
1.社会经济条件 (1) 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活跃了整个铁路网 (2) 经过粮棉油的重要产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南来北往 (3) 经过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地区 (4) 革命老区 (5)有利于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地形:地势平坦,减少基础设施投资、便于农耕、交通 便利、城市扩展空间大 河谷:城市发展受地形条件制约 高原:热带地区,地势高的地方较凉爽
气候:降水和气温适中的地区:中低纬度沿海 河流:供水:城市大多依水而建
交通:河流交汇处、水运起点与终点、转运点 矿产:因矿产开发而兴起,在后期要注意城市的转型
三种铁路选线方案中,A方 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 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 修建和运营带来极大困难; B方案线路较长,基本沿山 谷修建,但中间也需要穿越 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 大;C方案尽管线路也较长, 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 相比而言C方案相对合理。
中国铁路网
美国铁路网
影响厦深铁路的主 要因素:
2.自然条件仍然非常重要
3.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高中地理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原因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 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
带;
向。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有利自然条件。
两城市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山 前冲积扇,地形平坦;河流提供水 源和水运;西面、北面背靠高山高 原,可减弱冬季风的侵袭(相对提升 冬季气温);夏季处于东南季风(夏季 风)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土壤 肥沃,农业发达,提供丰富的农副 产品。
西成高铁从西安到成都,中间穿越的山脉
有秦岭和大巴山,从米仓山穿出,到达成 都平原,全程地形条件复杂,因此93%以 上的是隧道和高架桥,因此坐在西成高铁
3.图中,①②③处铁路路面平均海拔由高到低排序最可能的 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1.(2019·全国Ⅲ,9~10,8分,难度★★★)我国某公路长 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 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 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 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2)题
2.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 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 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 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 图。读图回答(1)~(2)题。
(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影响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
影响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气候、地理环境、水资源和能源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气候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条件。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北方地区的寒冷冬季和炎热夏季,要求城市建设有良好的保温、供暖和空调设施;南方地区的湿热气候,要求城市建设有良好的通风和排水系统。
气候的变化也会对城市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带来挑战。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洪涝等)会对城市的水利、交通和电力设施造成破坏,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地理环境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自然条件。
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地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规模和布局。
地势高低、地貌起伏、水系分布等因素会对城市的交通、排水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求。
一些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等也会对城市的建设和人口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水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活用水、灌溉、工业用水等方面。
一些地区缺水,需要依赖远距离输水或者开发新水源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另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剩,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水灾的发生。
此外,水质的优劣也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不合格的水质会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同地区的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例如,沿海地区临近海洋,可以利用潮汐、海浪和海风等海洋能源;内陆地区可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城市积极发展新能源,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有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另外,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靠性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确保能源供应的充足和可持续性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自然条件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气候、地理环境、水资源和能源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面对自然条件的挑战,城市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综合防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
3、通过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学
的学习,认识世界万物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事物发展变化是
目
有规律的,树立正确地认识自 然、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
标
观念,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 协调统一。
精品课件
1、利用景观图、政区图、地形
图、资源分布图等进行分析观
察,把握聚落分布的规律并分
学
析成因;
法
2、采用个案分析法进行学习; 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中中图版必修课程1的第四章《自
教
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的
材 分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 响”;作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的内 容,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
析
差异”和“水循环”知识的进一步
印证,也是必修课程2的人文地理
部分的必要知识基础,具有承前启
后的作用。
精品课件
新课标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这要
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设计 大寺中学 袁桂春
精品课件
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 分布的影响。”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本
标
教学内容的要求。
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的重点是了
要
解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 矿产)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形成科
求
学的人地观。
精品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课程标准
形
与
城
市
精品课件
地形与城市
平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理想
地
地形
形 山地、丘陵地区城市发展常
与
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
城 地处热带湿热的气候条件下,
市
城市则会选择高原地区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影响人类的居住、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居住和生存条件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决定了一个地区的适宜居住程度。
例如,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和人类居住;而山区地形陡峭、气候严寒,限制了农业发展,同时也塑造了山区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其次,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条件决定了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例如,地理位置靠近海岸的地区容易发展渔业和海洋经济;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则有利于发展矿产资源产业。
自然地理环境还影响着交通和物流的发展,例如河流和海洋可以提供水路交通,山脉和高原则限制了陆路交通的畅通。
另外,自然地理环境也对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例如,沿海地区人们经常从事海洋活动,形成了渔民文化;而内陆地区人们依赖农业,形成了农耕文化。
自然地理条件还影响着社会组织形式和人口密度,例如地势平坦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城市,而地势复杂的地区则更适合发展农村社区。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它不仅直接影响人类的居住和生存条件,还塑造了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格局。
因此,科学合理地认识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对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摘要: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一座平原城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她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
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土、石英沙等 34 种。
而这些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都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城市发展引言: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但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郑州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九州之中,十省通衢。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黄淮平原。
全区介于东经112°42′~114°14′和北纬34°16′~34°58′之间;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
2地质条件及地形地貌在太古代至元古代的近20亿年间郑州地区经历了7次大的造山、造陆运动,曾多次成为高山、丘陵、平原和海洋,元古代末期,郑州地区古老的结晶基地之基本轮廓已形成。
大致在距今1.4万到1.2万年期间,由于黄河淤积,海水后退,东部露出海面成为平原。
其后,又经过1万余年的地壳演变与发展,不仅造就了郑州地区可供人类生息繁衍的优美地貌环境,同时,也形成了郑州地区优越的地质条件和丰富矿产资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就全区地形总趋势看,西南高东北低,近似于西高东低,由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
西南部山地丘陵区是黄河与淮河的分水岭,面积为1239.6平方千米。
地形起伏很大,高程在海拔300~1000米之间,该区土质复杂,荒山薄岭,大部不能作耕地,植被很少,水土流失严重。
北部黄土丘陵台地区东西绵延起伏66千米,南北宽1~5千米。
整个地势北陡南缓。
在黄土台地和倾斜平原上除发育有冲沟外,还可见到低矮的黄土质孤峰、陷穴、竖井等黄土喀斯特地形。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地理分析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地理分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的集聚地。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许多地理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地理分析进行探讨,提供一些观点和思考。
一、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自然地理因素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举例来说,河流的存在使得城市可以顺应水运的需求,并带来了贸易和交流的机会。
比如中国的杭州市,几条河流交汇于城市中心,这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便利。
另外,气候条件也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居住和定居,因为农业生产更加丰富,而农业则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基础。
举例来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地处热带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二、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人文地理因素也对城市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历史文化和交通网络等因素都会影响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首先,人口分布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关系着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
一般来说,人口稠密的区域更容易形成大城市,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
举例来说,印度的孟买市被认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其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为城市的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次,历史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通常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这些特色会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经济和人口增长。
例如,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其拥有的历史与文化遗产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艺术和时尚中心。
最后,交通网络的健全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
便捷的交通系统可以促进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相反,缺乏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可能因此受制于发展。
例如,中国的拉萨市地处高原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交通不便,直接影响了其经济的繁荣程度。
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内容概述(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地形、气候、水、矿产分别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对交通方式的影响2、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3、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三)全球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的气候(从距今22亿年—1万年):反复出现3次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2、历史时期的气候(近1万年左右):有时为温暖期,有时为寒冷期。
3、近代的气候(近一二百年):世界气温出现明显波动上升。
(四)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二、重难点内容讲解(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与城市平原地形平坦,便于城市扩大,利于交通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农业。
世界上重要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谷地或在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与城市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大城市多位于适宜人类生活的温带地区。
城市的小气候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例如西欧城市多受西风影响,大城市扩展时多向西方发展,使其处于“上风带”,不易受工业烟尘和污染物的影响。
3、水与城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
世界上的城市很多都受到河流的影响。
如河流水运的起点与终点;两条河流的交汇处;过河点的位置;河口位置等。
4、矿产与城市矿产资源的丰欠程度,决定着以工矿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矿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工矿业的发展与工矿业城市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共求发展。
产业革命以后,某些大的矿物产地逐渐成为新建工业城市的最重要因素,但在矿产资源开采的后期,要考虑这些城市的转型,否则城市会走向衰退。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对交通方式的影响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
山岳地区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
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河流和海洋适合发展水上运输,陆地上适合发展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河流
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课后探究:
结合本节所学,课后搜集
课 后 探 究
天津地理的相关资料,综 合分析天津市的形成和发 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如: 气候、地形、河流)之间 的关系。
地 形 与 城 市
说出甘肃的省会兰州市分布在 什么地形上,兰州市的空间分布 呈什么形状。
探究:读“巴西地形图”,分
地 形 与 城 市
析巴西的城市为何大多分布在 南部的巴西高原上,而北部的 亚马孙平原上却很少呢?
地形与城市
平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理想
地 形 与 城 市
地形 山地、丘陵地区城市发展常 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 地处热带湿热的气候条件下, 城市则会选择高原地区
教 学 设 计 思 想
新课标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这要 求广大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 观念,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动手 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设计本节课时,笔者坚持以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发 展为中心,引导学习主体主动参与,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 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重 视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 学资源,以达到“知地—明理—说 理—析事”的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 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对 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学习难点] 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是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而发生的; 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教 学 方 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生互动、合作学 习法 读图分析法 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 学 用 图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 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 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 产的场所。
乡村 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
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 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观察这四个地形区的特点,如果让 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定居呢?说说你的理由。
气候与城市
气 候 与 城 市
1、世界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2、中国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降 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
气 候 与 城 市
思索: 南北极圈内无特大城市分布,为什么? 赤道横穿的地区特大城市也很少,为什么?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何?
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和 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 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 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突 出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使学生在 学习中进一步形成读图、用图、综 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学以致用的 习惯。 3、通过从不同侧面分析自然环境对 城市的影响,培养、发展学生创新 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和能力]
1、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 理要素和自然资源因素对城市的影 响; 2、结合课文插图及资料理城市分布 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 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3、结合天津市或所居住的村镇的形 成进行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城市的 影响; 4、能运用、结合文字或图像资料, 综合分析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河流
地形与城市区位
1、世界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2、中国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探究:分析我国城市在地
形三级阶梯上的分布情况。
地 形 与 城 市
所占面积 比例
城市 数目
所占城市 数目比例
第一级阶梯
25% 强
6
1%
第二级阶梯Leabharlann 125>40%
32%
第三级阶梯
25% 强
气 候 与 城 市
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原因: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人 口稠密,所以城市很多。相反, 气候恶劣地带的城市很少,如: 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加拿大北 部、撒哈拉沙漠区以及我国西 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 等。
探究: 我国分布在400毫米等降水 量线西北的百万人口城市有哪些。为什 么大部分城市分布在该线的东南地区?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身 边世界的兴趣和热情; 2、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 合作; 3、通过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的学习,认识世界万物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事物发展变化是 有规律的,树立正确地认识自 然、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 观念,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 协调统一。
学 法 指 引
1、利用景观图、政区图、地形 图、资源分布图等进行分析观 察,把握聚落分布的规律并分 析成因; 2、采用个案分析法进行学习; 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分析当地聚落分布与自然条件 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 解释成因; 4、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习。
学 习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设计
大寺中学
袁桂春
课 标 的 要 求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 分布的影响。”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本 教学内容的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的重点是了 解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 矿产)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形成科 学的人地观。
教材分析
教 材 分 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课程标准中 中图版必修课程1的第四章《自然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的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 影响”;作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 的内容,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和区域差异”和“水循环”知识 的进一步印证,也是必修课程2的 人文地理部分的必要知识基础,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中国地形图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分 布图 世界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 图 中国南方主要沿河分布的 城市图 兰州城市鸟瞰图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教材 多媒体课件 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 课外资源(网络、书籍)
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设计
大寺中学
袁桂春
教 学 过 程
地形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进而 影响城市的分布。
探究:读“世界特大城市分布
与地形的关系图”,说明世界上 的大城市多数位于什么地形区?
地 形 与 城 市
学生分组讨论:
地 形 与 城 市
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城市 分布在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 便利,人口集中,是城市 发育的理想环境。
读“兰州地形与城市发展”图,
336
67%
地 形 与 城 市
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 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势平坦的 地区,形成了我国的四大城市群;(辽中南城市 群、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 角洲城市群) 山地、高原等地形崎岖海拔高的地区城市稀疏。
读 图 分 析
中国人口分布与主要城市分布之间有何关 系?
气 候 与 城 市
乌鲁木齐
包头
兰州
嘉 岷 江 陵 江
长
江
北 东 江
西 江
江
巴黎城市变化与河流的关系
塞
纳 河
重庆的位置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 的影响 1、地形
小 结
平原是设城的理想条件 山区—城市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的谷 地 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2、气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 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