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公开课

合集下载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介绍这份教学设计是一等奖级别的省级公开课实例,主题是《黄河》。

通过这堂公开课,学生将深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掌握黄河的水文特征和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性;- 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 黄河的水文特征和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性;3. 黄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4. 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当地人民的影响;5. 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水文特征等基本知识;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河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性以及黄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文化影响;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并讨论其对当地人民的影响;4. 环境保护宣传:组织学生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强调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重要性;5.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讨论和观察实践进行总结,并进行讲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实地考察的观察记录和讨论质量;3. 学生制作的环保宣传海报或小册子的质量;4. 学生对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环保意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黄河的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2.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黄河流域的适当地点进行观察实践;3. 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或小册子的材料。

教学时间安排本次公开课预计为90分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课堂讲授:20分钟- 小组讨论:20分钟- 观察实践:30分钟- 环境保护宣传:10分钟- 总结讲评:10分钟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观察记录、制作成果以及掌握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用于改进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一等奖级别的省级公开课实例《黄河》的教学设计文档,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等奖公开课《黄河》的教学策略

一等奖公开课《黄河》的教学策略

一等奖公开课《黄河》的教学策略1. 课程背景《黄河》是一篇描绘我国第二大河流的诗歌,通过对黄河的描写,展现了其雄浑壮丽的景象以及在我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态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本节课将通过分析《黄河》的文本特点、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黄河》;- 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河的雄浑壮丽,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诗歌的字词理解;- 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的分析。

2. 教学难点:-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 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浑壮丽;- 邀请当地的历史文化专家,为学生讲述黄河的故事和传说。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堂展示:- 鼓励学生主动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5. 教学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5.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黄河的主人》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的主人》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的主人》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如源头、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通过观察黄河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的相关知识。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源头与流经省份。

2. 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3. 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

4. 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5. 黄河的历史变迁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概况。

(2)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

(3)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2)黄河的历史变迁与中华民族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文化底蕴等知识点。

2.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黄河的基本概况,如源头、流经省份等。

3. 引导学生观察黄河图片,描述黄河的景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4. 讲解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如历史遗迹、传统文化等。

5. 分析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探讨其治理方法。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调整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等奖教学设计的省级公开课实例,主题为《黄河》。

该课程通过简单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的方法,以独立决策为基础,充分发挥法学硕士的优势,设计了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引言《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河,我们设计了这堂省级公开课,旨在提高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价值。

- 学生将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等工具,展示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

- 学生将学会分析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并能够进行相关讨论和思考。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2. 黄河的河源和主要支流。

3. 黄河的河道变迁和治理历史。

4. 黄河的文化价值和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授课与讨论相结合:教师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然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

3.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观和历史变迁。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黄河的文化价值,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黄河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黄河地图和图片。

2. 黄河相关的视频资料。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展示工具。

结论通过本省级公开课的设计,我们能够以简单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的方法,充分发挥法学硕士的优势,设计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该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黄河,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和文化素养。

同时,通过独立决策和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教案概述:本节地理公开课的主题是《黄河》。

通过对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发展历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流经的省份;2.了解黄河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了解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流域范围;2.黄河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PPT、教材《地理》第一册、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或展示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黄河的好奇心。

Step 2 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10分钟)通过PPT和地图展示,简单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流经的省份。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大致位置和覆盖的区域。

Step 3 介绍黄河的特点(10分钟)通过PPT,介绍黄河的特点,例如: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有“中华母亲”之称;黄河水流量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灌溉河流,被称为“黄金水道”等。

Step 4 介绍黄河的发展历程(15分钟)通过PPT,将黄河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介绍。

分别是黄河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的阶段、黄河中游地区的丘陵地带的阶段、黄河下游地区的平原的阶段和黄河所流经的五个省份的区域的阶段。

Step 5 介绍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5分钟)通过PPT,介绍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都与黄河有着密切的联系,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地等。

Step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通过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7 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思考题,巩固学生对黄河的了解,并将作业布置在下一次课堂上检查。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黄河的讨论和思考,以及对练习题的回答,检查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黄河》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研究

《黄河》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研究

《黄河》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研究1. 课程背景1.1 课程定位《黄河》是一篇描绘我国第二大河流的散文,通过对黄河的描述,展现了黄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本文为高中语文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我国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的认识。

1.2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黄河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3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感受黄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 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文本分析-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 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文学表现手法。

- 探讨课文主题,认识黄河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 难点:分析课文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文学表现手法。

3.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黄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情境。

-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印象?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有什么地位?4.2 自主研究-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 学生分享研究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4.3 课堂讨论-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黄河的魅力?-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享。

4.4 文本解析-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 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文学表现手法。

4.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研究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黄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结合图表、地图等工具,介绍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知道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吗?”2. 知识讲解:- 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引导学生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 分析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如灌溉农田、运输贸易等;- 讲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如黄河文明、黄河民歌等;-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水资源利用、旅游业等。

3. 案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分析黄河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黄河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小结与展望:-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展望黄河未来的发展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学生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在理解黄河重要性和案例分析上可能出现的困难,调整教学方法和提供更多辅助材料;- 对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回应,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视频或图片;- 图表和地图:用于讲解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实际案例:展示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湘教版《八年级中国的河流——黄河》公开课PPT

湘教版《八年级中国的河流——黄河》公开课PPT

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 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 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 谓为壮观 。
三 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 黄河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两岸的人 们,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母亲河”,然而 近些年来却有人称她为“害河”,这又是 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不妨给黄河作一个全身的X光拍照,请 在座的“治黄专家”,给她汇诊,看看母亲河到 底得了什么病?该怎么治?
凌 汛 荒漠化
河口
地上河
旧孟津
水土流失
断 流
[大家谈]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流经地区 上游 忧患
荒漠化、凌汛
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黄河决口、断流、 凌汛
中游 下游
三、忧患河
1、上游——荒漠化
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荒漠化?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各是什么?
自然因素:位于干旱区 和半干旱区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 滥垦草地
滔滔黄河
河流的分析方法:
河流概况 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海洋 长度、流域面积 主要支流、分段 上游、 中游、
河流特征
下游 治理保护
河流与人类关系
开发利用
一、黄河概况
渤海
5464千米 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流经地形区
高原高山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从图中读出黄河流经哪些气候区?
从图中读出黄河流经哪些干湿地区?
治理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关键在 于做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
课堂小结:我知道了什么?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一、概况: 1、发源地: 2、注入的海洋:
3、长度:
二、母亲河的贡献与隐患 三、黄河的综合治理 1、上、中游的水土保持 2、下游修堤筑坝 3、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公开课)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公开课)

母亲的贡献四: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环节三
救治母亲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 立方米的年平均含沙量约为35千克, 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入下 游的泥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是 “一石水,六斗泥”。如果把这些泥 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 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相当于绕地 球27圈)
环节三
救治母亲
中游黄土高原发生严 重的水土流失
环节三
救治母亲
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环节三
救治母亲
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因素
土 质 疏 松
支 流 多
夏 季 多 暴 雨
植 被 破 坏
环节三
救治母亲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 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环节三
救治母亲
活动四:小组合作,完成母亲河的病症报告单。
流经地区 上游 中游 下游
病症
荒漠化严重、凌汛 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洪水威胁、凌汛、断流
环节四
效果检测
1.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上”和“海”分别是指( ) A、喜马拉雅山、渤海 B、昆仑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冈底斯山、黄海 2.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反映的是黄河 _____ 季节的_____现象,主要分布在____、___ 和___境内的部分河段。
环节三
救治母亲
地上河
环节三
救治母亲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 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 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 均3年2次,下游改道26次,其中较 大而长时期的改道有9次,曾有7个 入海口。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 “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凄惨景 象。例如193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 决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 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 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 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介绍本文档为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黄河》的教学设计解析。

该课程以黄河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流经省份;2. 了解黄河的历史演变和对中国文明的影响;3. 掌握黄河的重要支流和主要水利工程;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5.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 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经的省份;3. 黄河的历史演变和对中国文明的影响;4. 黄河的水利工程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 黄河的治理和环境保护。

教学活动1. 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探究:通过地图和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并标出主要支流和流经的省份。

2. 黄河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影响的分析: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黄河的历史演变,让学生了解黄河对中国文明的重要贡献,并进行相关讨论。

3. 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的研究: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水利工程,如大禹治水、黄河水利委员会等,以及这些工程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并组织小组讨论。

4. 黄河的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讨论: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治理措施和环境保护工作,如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等,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黄河的环境。

5. 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关文献和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表达对黄河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要求学生分组,展示所学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阅读理解题目,考察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的文章,表达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资源1. 地图和多媒体资料:用于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黄河的历史演变和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3. 相关文献和文章:用于阅读理解和写作练。

参考文献(请在此处列出使用的参考文献)以上为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黄河》的教学设计解析。

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黄河》教学设计方法

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黄河》教学设计方法

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黄河》教学设计方法1. 课程概述本课程以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标准为依据,以《黄河》为主题,通过深入剖析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黄河的相关问题。

-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教学内容3.1 黄河的历史- 介绍黄河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发展历程。

- 分析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2 黄河文化- 深入剖析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

- 探讨黄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饮食、民俗、艺术等。

3.3 黄河地理与生态- 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 分析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教学过程4.1 导入- 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2 授课- 采用PPT、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黄河相关知识的教学。

- 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紧迫性。

4.3 互动环节-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黄河的相关问题。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4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紧迫性。

- 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研究黄河的相关问题。

5.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 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

黄河公开课教案

黄河公开课教案

《黄河》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入:播放黄河的景观图片+背景音乐《黄河颂》新课:一、自主学习:1、学生结合课文P36及黄河流域图,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一)①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②黄河的长度、地位、形状?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④黄河的分界点?⑤黄河主要的支流?⑥黄河流经的主要省区?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余同学纠错,教师随即用课件展示该内容。

师:大家说的都头头是道,是否都已经全部掌握了呢?进行第二个环节:画黄河生:把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主要支流、分界点填注在相应位置。

2名学生上台填注,完成过后全体同学进行纠错补充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中华儿女几千年,那黄河对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看视频《塞外江南》师:大家从视频中可以得知哪些信息?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体现了黄河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水源师:黄河给我们提供了水源,也塑造了物产富饶的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

除此之外,黄河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呢?阅读《小浪底水利枢纽》二、同桌合作找出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建在哪些游段?为什么?生: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中游:三门峡、小浪底等这些水电站都分布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转:但凡事物都有两面性,黄河既养育了我们,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忧患播放微课《凌汛》师:凌汛发生的条件?生:河流要结冰;从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师:因此,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地点?生:冬春和初冬季节,上游、下游转:黄河除了有特殊的凌汛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现象展示图片“泾渭分明”师:为何黄河会有这样的奇特景观呢?生:因为黄河的含沙量大师:黄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请展开小组合作,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三、小组合作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纠错、补充。

转: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及时去解决,否则将会后患无穷,我们应怎样去开发和治理黄河呢?学生一分钟思考时间师:针对黄河,我们要对症下药,分游段进行开发治理生: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固堤分流师:因此,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在于治什么?生:治沙师:换言之,也就是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五、能力检测六、教学反思: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一、课程背景1.1 课程来源《黄河》是一篇描绘我国第二大河流的诗歌,作者为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

本诗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黄河》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 理解《黄河》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 领悟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难点- 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 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黄河》诗歌的背景、内容和意境。

3.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播放相关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4.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余光中及其作品《黄河》,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3 诗歌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4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4.5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黄河》教学设计的一等奖省级公开课解析,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省公开课一等奖《黄河》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黄河》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黄河》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中国著名河流黄河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黄河,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基本认识和认同感。

- 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 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如起源、流经地区和重要支流等。

- 了解黄河的文化意义,并能描述黄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 了解黄河的环境问题,并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课:黄河的地理特点- 研究黄河的起源与流经地区。

- 了解黄河的水量和草地平原等地理特点。

第二课:黄河的文化意义- 研究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探索黄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如黄河文明的形成等。

第三课:黄河的环境问题和保护- 了解黄河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河道改道等。

- 研究黄河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个人应对环境问题的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展示,向学生传授相关地理和文化知识。

- 观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河,观察和记录黄河的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

-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黄河的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

教学资源- 电子地图和地理教科书:用于介绍黄河的地理特点。

- 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黄河的美景和文化遗址。

-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用于讨论黄河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和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地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

- 实地考察记录和报告:评估学生对黄河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 小组研究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黄河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探究能力。

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文化意义和环境问题,培养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

本教学设计符合简洁、有效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热爱。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1. 课程背景1.1 课程定位《黄河》是一篇描绘我国第二大河流的文学作品,旨在通过介绍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

本课程以一等奖教学设计为指导,结合省级公开课的要求,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提供一次深入浅出的学习体验。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分析并欣赏《黄河》这篇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培养对国家河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2.1 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地理位置: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历史变迁:讲述黄河流域的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黄河改道等;- 文化意义:探讨黄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成语、诗词等。

2.2 《黄河》文学作品分析- 作家介绍: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作品主题:剖析《黄河》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艺术特色:分析《黄河》的语言、形象、结构等艺术特点。

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黄河》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河》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与黄河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黄河治理、生态保护等,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考察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2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写作、调研等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4.3 课程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其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 教学资源- 教材:《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书籍和文章;- 网络资源:关于黄河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初中地理黄河公开课

初中地理黄河公开课

黄河的含沙量与输沙量
黄河含沙量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其含沙量居世界各大河之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输沙量达16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 37.7千克/立方米,一些支流的含沙量很高,如皇甫川多年平均含沙量达到328千克/立方米,清水河165千克/立 方米,孤山川135千克/立方米。
黄河输沙量
黄河输沙量和含沙量是世界大河中最高的。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 (1977年)。
湿地的重要性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 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 境之一,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 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
等多种生态功能。
湿地面临的问题
围垦、污染、过度开发等导致湿 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
保护与恢复措施
建立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湿、生 态补水、污染治理等。
黄河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现状
02
CATALOGUE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的水量与水质
黄河水量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 580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河川径 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 第4位。
黄河水质
黄河水质较差,劣五类水质占 39.5%,干流水质略好于支流。 支流几乎全部为劣五类水质,其 中40.9%的断面水质为劣V类,污 染严重。
黄河上游的峡谷地貌 以深切峡谷为主,如 龙羊峡、刘家峡等。
峡谷地貌的特点包括 陡峭的崖壁、狭窄的 河道和湍急的河流。
这些峡谷的形成主要 是由于地壳上升和河 流下切作用的结果。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这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深厚,土质疏 松,易于侵蚀,形成了独特的黄
水污染

黄河公开课课件精选全文

黄河公开课课件精选全文
B
B
B
7.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位于( ) A.宁夏 河南 B.山西 山东 C.内蒙古 山东 D.内蒙古 河南 8.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是( ) A.下游地区地势高造成 B.河水流速在下游变缓,泥沙沉积 C.下游河床太窄,造成河床抬高 D.河水流速太大 河床切割强烈
加固大堤
发源地、途经省份、流入海、 流经地形区、分界点、支流
当 堂 演 练
1、左图景观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 中游 C下游 D发源地 2、我国古籍中有“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句子,它最有可能描述的河流是(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3、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 A黄河水量小,常常断流 B黄河水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C黄河污染严重、河水黑臭 D黄河水势汹涌,跳进去出不来
5464千米(5500千米)
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青川 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汾河(山西) 渭河 (陕西)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第二站: 颂黄河
看图说话:为什么提到黄河,咱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 “母亲河”? 观察以下图片,你来说一下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奉献?
上游:修建水库
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黄的关键 )
黄 河
概况
奉献
忧患
治理
塑造平原、丰富水能、提供水源
课堂小结
上游: 中游: 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凌汛
凌汛
水土流失
水灾
断流
土地荒漠化
修水利枢纽工程
水土保持—关键
2.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天上”应该指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黄河献计策:
治理开发黄河,在上、中、下游可分别采取 哪些措施?
河口
凌汛
上游
土地荒漠化
中游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下游
桃花峪
34
治理开发黄河
保护植被 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 兴修水利
加固堤坝 疏通河道
第四站: 治黄河
治理开发黄河,在上、中、下游可分别采取 的措施有:
上游:修建水库
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黄的关键 )
30
“地上河”形成
水河 面床

地面 31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 中游流图经黄土高原 下游
土质疏松 夏季暴雨 植被破坏
地势
→ → 水土低平
流失
泥沙淤积河床
流速
地 上 河
减慢
32
第三站: 忧黄河
黄 上游:荒漠化、凌汛 河 的 忧 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 患
下游:地上河、洪灾、凌汛
33
第四站: 治黄河
河口
万家寨 天桥
小 浪 底
三桃花峪
门 峡
在它图们上主找要出建黄在河上干游流地的区主,要因水为电黄站河,上观游察流这经些我水国电地 站势主第要一建、在第哪二些阶河梯段,?穿为过什高么原?和山地,落差大,水能资 源十分丰富。
16
一、知黄河
巴颜喀拉山 (卡日曲) 渤海 5464千米(5500千米) 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青川 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黄河的奉献
3.提供水源
塞上江南
黄河的奉献
4.塑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千百年来
,黄河流域 的人民在黄 河的哺育之 下,创造了 灿烂的文化 。
黄河的奉献
母亲河的奉献(功) 1、提供了水能资源 2、提供了旅游资源。 3、提供了灌溉水源。 4、塑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第三站: 忧黄河
上游
土地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失
卡日曲
5464千米
渤海
黄河流经的省区

青海
宁 夏

四川

渤海
西 山东 陕
西 河南
青藏高原
华 北 平 原
14
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及支流
河口
湟水
中 游
渭河
桃花峪
1、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中、
下游的分界点:桃花峪
2、支流有:湟水、汾河、渭河
15


龙羊峡
锅 峡
李 家 峡
刘 家 峡

青铜峡 大峡
A.下游地区地势高造成 B.河水流速在下游变缓,泥沙沉积 C.下游河床太窄,造成河床抬高 D.河水流速太大 河床切割强烈
40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3、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因为( B )
A黄河水量小,常常断流
B黄河水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C黄河污染严重、河水黑臭 D黄河水势汹涌,跳进去出不来
38
4、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与哪一个水文因
A
素有关( 汛期短
B

B 含沙量大
C 有结冰期
D 水力资源丰富
5、治黄的根本在于( )
A 上游修建水库
BB 中游搞好水土保持
C 下游加固大堤
D 兴建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洪工
6.下列黄河没有流经的地形区是( B ) A.青藏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39
7.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位于(D)
A.宁夏 河南 B.山西 山东 C.内蒙古 山东 D.内蒙古 河南
8.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是( B )
汾河(山西) 渭河 (陕西)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 原 华北平原
17
第二站: 颂黄河
看图说话:为什么提到黄河,咱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 地称之为 “母亲河”? 观察以下图片,你来说一下 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奉献?
18
黄河的奉献
1.提供水能
19
黄河的奉献
2.提供旅游资源
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 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 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 谓为壮观 。
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6
课堂小结
概况 发源地、途经省份、流入海、 流经地形区、分界点、支流
奉献 塑造平原、丰富水能、提供水源

上游: 凌汛 土地荒漠化
河 忧患
中游: 水土流失 下游: 凌汛 水灾 断流
治理
上游:修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水土保持—关键 下游:加固大堤
当堂演练
1、左图景观位于黄河的(C ) A上游 B 中游 C下游 D发源地 2、我国古籍中有“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句子,它最有可 能描述的河流是( B)
1
2
学习目标
1、掌握黄河的基本概况; 2、了解黄河的奉献; 3、理解凌汛和“地上河”的成因; 4、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3
第一站: 知黄河 [来源:学_科_网] 4
可一定要答准确哟!
祝你成 功!
活动一:抢 答 题
5
1.请问:被人们称为“流的不是沙,而 是中华民族的血液”的河流是指哪一 条河?
黄河
中游
下游
地上河
24
活动三: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凌汛主要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它会产生什么危害? 解决的措施是什么?黄河凌 汛多发生在黄河上、中、下 游的那些河段?
1、凌汛:因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 。 2、危害: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3、措施:采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 4、黄河的凌汛多发生在上游和下游河段。
河口
渤海

孟津
黄河是世界上含 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流经哪一地段 后,产生的泥沙最
多?为什么?
27
最大黄 大量河 的入中 河河游 流,流
成经 为黄 世土 界高
上原 含, 沙泥
量 沙28
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1)土质疏松(2)夏季多暴雨且集中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29
2、分析地上河的成因
6
2.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 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天上” 应该指的是?
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7
3.黄河是我国第____长河。 第二
8
4.黄河干流全长____公里
A.6000公里 B.5464公里 C.7000公里
B.5464公里
9
5.黄河素有“九曲黄河”之称。从总的走势上 看,它又象一个 ( )形
黄河

10
活动二: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完成课本P37的活动
读第36页图2.24,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第20页图2.1,填写下表。
2、在图中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和桃花峪。 3、 在图上找出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建在 哪些河段?为什么?
11


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