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师生情谊 《论语》教案

合集下载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教案:《论语》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论语》中的经典章节进行教学,包括“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等。

通过学习这些章节,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目标:1. 能够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章节;2. 理解《论语》中的基本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章节,理解基本思想。

难点: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科书《论语》;2. 《论语》注解书籍;3. PPT课件;4.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问题。

例如,讲述一个同学在班级中遇到矛盾,如何通过《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化解矛盾的故事。

二、章节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论语》中的经典章节;2. 讲解章节中的重点字词,如“学而”、“政”等;3. 解释章节中的意思,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示学习并实践,不也很快乐吗?;4. 通过例句讲解章节中的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示对待他人要仁慈。

三、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给出与章节相关的问题,如“《论语》中提到的仁是什么?”;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3. 教师点评并解答问题。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处理人际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意见;五、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并标注重点字词。

六、作业设计(5分钟)2. 作业答案:仁、义、礼、智、信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理解了《论语》中的基本思想,学会了如何运用智慧处理问题等;2. 教师提出拓展延伸问题,如“你认为《论语》中的思想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3.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初中论语的教案

初中论语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论语》选段,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内涵,学会品味古文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论语》选段。

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选段中的古文表达。

2. 深入领会孔子及其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选段及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论语》选段,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论语》选段,理解文意,体会孔子思想。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论语》选段,分析孔子思想,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论语》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孔子思想。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论语》选段,做好笔记,深入思考孔子思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11篇)《论语》教案(通⽤11篇) 作为⼀名⽼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的教学能⼒。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 【教学⽬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

2、理解课⽂思想,对照反省⾃⼰。

3、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1、介绍孔⼦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导⼊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明历史,产⽣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了巨⼤的凝聚⼒,⽽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献中的⼀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遗产,对我国⼏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化产⽣了巨⼤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则》。

⼆、朗读课⽂ 1、孔⼦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公认的世界⽂化名⼈。

政治上,孔⼦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征伐,同情⼈民疾苦,俗话说“孔⽈成仁,孟⽈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学说成为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被尊为“圣⼈”、“⾄圣”。

教育⽅⾯,他是我国历史上致⼒于教育事业的第⼀⼈,所以也有⼈呼吁要以孔⼦诞⾠为中国教师节。

他⾸创私⼈讲学之风,主张“有教⽆类”(⼀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三千,贤⼈七⼗⼆。

《论语》是记录孔⼦及其弟⼦⾔⾏的⼀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也是研究孔⼦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直是学童们的⼀本必读书,影响很⼤,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互动式《论语》课堂教案设计

互动式《论语》课堂教案设计

互动式《论语》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思想。

2.掌握《论语》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3.培养学生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论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思想。

2.《论语》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3.学生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论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思想。

2.如何准确掌握《论语》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3.如何培养学生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论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思想。

2.对话式讨论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话的方式深入探讨《论语》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论语》的思想和原则。

4.角色扮演法。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讨论《论语》中的观点和匡正错误的行为。

五、教学内容与活动:1.《论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思想a.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比较。

活动:组织学生看老子的相关片段,深入探讨他的思想和哲学;然后对照孔子的思想,进行讨论和比较。

b.《论语》的基本概念。

活动:通过将《论语》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对《论语》的初步认识。

2.《论语》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a.《论语》中关于仁爱和好学的观点。

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论语》中仁爱和好学的重要性。

b.《论语》中关于礼与文化的要求。

活动: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掌握《论语》中对礼和文化的要求,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3.学生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a.“我能扮演出一个好公民”的角色扮演。

活动: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让每个学生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从而识别行为上的错误并实践正确道德规范。

b.“寻找真理”的案例分析。

活动:通过上网找到一个类似的案例,以课堂上的讨论方式,让学生分析该案例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理解《论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思想。

2.学生是否清楚《论语》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七年级语文教案:论语教学活动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论语教学活动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论语教学活动设计论语教学活动设计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一,其包含了大量的哲理思想和智慧,是我们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论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和探讨。

下面是一份论语教学活动设计,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的主要教材为《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广泛而丰富,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和他们的思想。

《论语》在我国古代教育中极具影响力,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论语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字词、语法结构和句式;(2)学习和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理解经典语句。

2、能力目标(1)通过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参与讨论和演讲,提高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思考和探讨,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3)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内容:1、《论语》中的核心思想2、《论语》中的经典语句3、学习和掌握论语经典语句的方法4、演讲和讨论论语经典语句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经典语句2、理解和解释经典语句的意义教学难点:1、对经典语句进行解释和理解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演讲和答疑法3、实践与探究法第二单元:论语影视欣赏内容:1、电影《论语》的引入2、电视剧《论语》的欣赏3、学习和掌握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技巧和特点4、对比和分析电影和电视剧对于传统文化的贡献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电影和电视剧的特点2、对比分析电影和电视剧对《论语》的表现形式教学难点:1、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能力教学方法:1、导入法2、观察法3、对比法四、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

如:为矣罔殆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

(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

(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选用诵读课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字音: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方法一:译文背诵法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论语》教案(通用

《论语》教案(通用

《论语》教案(通用教案:《论语》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详细内容:1. 第一篇:学而时习之2. 第二篇:为政以德3. 第三篇:八佾舞兮歌农田4. 第四篇:里仁为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儒家思想的内涵。

重点:熟读《论语》篇章,领会儒家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论语》注解、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人在困境中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集体诵读《论语》篇章,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每一篇篇章的内容,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练习:随堂练习,翻译《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解释其中的儒家思想。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篇章结构2. 儒家核心思想3. 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背诵其中经典句子。

答案:1. 《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的经典句子。

2. 心得体会(具体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儒家思想,提升自身修养。

3.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儒家经典著作,如《孟子》、《大学》等,加深对儒家思想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中的详细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其中的语句和思想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解读每一篇篇章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

七年级《论语》教学案例设计

七年级《论语》教学案例设计

本文将围绕七年级《论语》教学案例设计展开讨论。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人生哲理、礼仪道德、政治伦理等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论语》内容,掌握其思想内涵,提高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下面将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能够正确地阅读、理解、解释和运用其中的名言警句。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论语》,自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3.情感目标:通过深入学习《论语》的思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教师全面叙述《论语》的背景、内容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对话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其涵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阅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论语》,通过翻译、注释等方式,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其中的各种含义和理念。

4.课外拓展法: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论语》与历史文化的联系。

三、教学资源1.教材:可以选用《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或者其他相关版本的教材。

2.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

3.文化资源:可以邀请历史文化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讲解,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

四、评价方式1.个人口头评价:通过对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表达等进行口头评价,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2.小组讨论评价: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讨论,多角度分析和解读《论语》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写作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和思考,撰写个人文章或评论,以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论语》教学设计精品4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品4篇

《论语》教学设计11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教学难点】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全文,2.研读并背诵前四章。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

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作品简介1.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

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发愤忘食,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直道而行。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

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

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

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论语》教学设计15篇

《论语》教学设计15篇

《论语》教学设计15篇《论语》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论语》教学设计1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论语》和孔⼦,掌握常⽤的⽂⾔词语 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3、感受古⼈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教学过程 ⼀、导⼊激趣 由《论语》和孔⼦直接导⼊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诵读感知 1、学⽣范读,读毕师⽣评点,明确⽂⾔⽂的朗诵要求 2、教师范读 3、学⽣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只懂道理⾏吗? 不⾏,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则》简案,初中⼀年级语⽂教案《《〈论语〉⼗则》简案》。

拖得太久也不⾏,还要经常、按时练习。

这⾥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有门徒三千,来⾃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样,有早的有晚的,孔⼦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意? (3)“君⼦”指的什么⼈?孔⼦认为,什么样的⼈才配称作君⼦? (4)这段话都⽤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是什么⼈? (2)曾⼦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下吗?(有不懂的地⽅可以提出来) (3)学⽣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致能照应哪句话?《论语》教学设计2 ⼀、教学⽬标 1、了解相关的⽂学常识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教师如何运用《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师如何运用《论语》十二章教案

优秀教师如何运用《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作为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论语》这个宝贵的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介绍《论语》十二章教学案例,旨在探讨如何运用《论语》这一优秀文化资源来进行教学。

一、本文旨在介绍《论语》十二章教学案例的构成,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案例来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论语》。

1.《论语》十二章教学案例的结构1.1.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帮助学生深入体验中华文化,了解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提升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1.2.教学内容:《论语》十二章的解析和阐述。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思考反思、作业讲评。

1.4.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整体把握:对《论语》十二章进行整体把握,了解主要内容和思想。

(3)重点解析:针对十二章的每一篇详细解读,分析其主旨、重点和中心思想。

(4)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5)思考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精神。

(6)作业辅导:根据教学要求,布置相应的作业并进行讲评。

1.5.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体验中华文化,了解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提升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2.如何运用《论语》十二章教学案例进行教学2.1.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

通过教学案例的讲解和解析,建立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对文化自信的自豪感。

2.2.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论语》十二章,需要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把握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

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阐述《论语》十二章的核心思想,同时通过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考能力。

《论语》教案(通用

《论语》教案(通用

《论语》教案(通用教案:《论语》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论语》一书作为教学文本,针对高中语文课程进行设计。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一,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本次教学内容选取《论语》中的“学而”篇,重点解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经典语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论语》中“学而”篇的核心思想,领悟孔子关于学习、友谊和品德的教育理念。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准确解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解读《论语》中“学而”篇的核心思想,理解孔子关于学习、友谊和品德的教育理念。

难点: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汇和句式,以及将其应用到实际阅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学生课本、《论语》相关注释读物、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儒家思想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文本阅读与解析(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论语》中“学而”篇的相关内容,边读边解析文言文中的词汇和句式。

2. 引导学生关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经典语句,解读其内涵。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学习观?”,“如何看待友谊与距离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出自己在理解和应用儒家思想方面遇到的困难。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例如:“学而”篇核心思想、孔子教育理念等。

《论语》教学设计精品3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品3篇

《论语》教学设计4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

2.背诵全文。

B类。

3.默写全文。

C类。

[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教案:《论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论语》第一篇“学而”中的第一至第五章。

主要内容包括:孔子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世原则、仁爱思想、孝道观念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观念,领悟其中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论语》第一篇的前五章。

2. 理解并掌握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患无位、恭而无礼则劳、敬以直内等思想。

3. 学会运用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世原则,提升自身品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熟读并背诵《论语》第一篇的前五章,理解孔子的重要思想。

2. 难点:深入理解孔子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论语》原文、注释、译文、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故事引入,讲述孔子在陈国断粮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孔子对学习的执着和敬业精神。

2. 读原文:让学生齐读《论语》第一篇的前五章,感受原文的语言魅力。

3. 解释字词: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译文理解: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体会孔子思想的实际应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论语》第一篇的前五章,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孔子思想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论语》第一篇——学而2. 板书内容: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人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思想:恭而无礼则劳,敬以直内孝道观念: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论语》第一篇的前五章。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孔子思想的感悟。

2. 答案:背诵答案:《论语》第一篇的前五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拓展延伸,阅读《论语》的其他篇章,深入研究孔子的思想,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注重情感教育,实现全面育人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注重情感教育,实现全面育人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例:注重情感教育,实现全面育人。

第一- 第二则主题: 尊敬师长/亲人教学目标:1.学生们应能够了解尊敬和关心家长和老师的重要性。

2.学生们应能够理解尊重,体谅,支持家人和助教师长的重要性。

3.学生们应能够写出一个感谢家长或老师的信或短文。

教学步骤个人/小组阅读 - 学生可以分别阅读第一、第二则。

通过理解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尊敬家长和老师的重要性。

学生小组互动 -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家长和老师的情感和经验。

这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小组讨论 - 学生们可以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尊敬父母和师长?我们是如何尊敬他们的?我们可以通过做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写一封感谢家长或老师的短文或信。

此外,学生需要按照他们想象中的情绪来对家长或者老师进行写作。

学生分享 -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他们写的文章和写作经验。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互相学习中更好的发掘自己。

第三-第四则主题: 应对困难/刻苦学习教学目标:1.学生要求能够理解,发现并适合于解决生活中的困难2.学生要求能够克服困难和刻苦努力学习教学步骤:个人/小组阅读 - 学生可以分别阅读第三和第四则内容。

通过故事的体验,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困难和克服的重要性。

分组或者个人讨论 - 学生可以按小组或者个人讨论以下问题:我们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展示活动 - 学生们可以向其他学生展示他们的刻苦学习和克服困难的经验,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分享。

认知活动 - 学生要求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了解克服困难和刻苦学习的方法,并记录于自己的学习笔记中以便日后参考。

课堂小结 - 课堂结束时,归纳总结本次体验活动,点明学习的经验和发现,同时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激励因素的人。

第五-第六则主题: 知行合一/道德常识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论语》中所谓的“知行合一”是什么。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前言《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论语》成为了教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论语》教案,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和作者孔子的生平事迹;2.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并能够正确运用;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论语》中的经典语录;2.孔子的生平事迹。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录;2.如何将《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式教学法;3.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论语》的基本情况1.《论语》的概述;2.《论语》的作者孔子的生平事迹。

第二节:《论语》中的经典语录1.《论语》中的经典语录;2.《论语》中的经典语录的含义和运用。

第三节:如何将《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1.案例分析;2.互动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节:《论语》的基本情况1.讲授《论语》的概述;2.讲授孔子的生平事迹。

第二节:《论语》中的经典语录1.讲授《论语》中的经典语录;2.分组讨论,让学生理解经典语录的含义;3.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运用经典语录。

第三节:如何将《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1.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经典语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2.学生的理解程度;3.学生的运用能力。

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份优秀的《论语》教案,通过讲授、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论语》。

同时,本教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人的师生情谊——孔子与子路亲密无间(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孔子与子路亲密无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阅读,理解并背诵此节内容2、感受孔子与子路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3、通过对话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习惯,从文本中寻找依据,概括信息、表达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一、导入:老师:孟子说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伟大的老师如果没有杰出的学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名师出高徒,高徒也出名师。

孔子号称有三千学徒,高徒有72人(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国际人才),良好的师徒关系意味着一种传承,对于师生都是一种幸福。

我们今天,来学习《论语》分主题阅读第二章——动人的师生情谊。

下面请同学们先朗读一遍。

二、学生朗读三、老师抽背检测,使用《论语》分主题默写本默写部分语段四、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自己在阅读这一章节时候遇到的问题,然后,我们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五、学生质疑:学生:孔子和子路之间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老师:你们讨论的结果?学生:我们觉得孔子和子路的关系应该不错。

因为这一节里面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孔子要跑到海上去,跟着他的是子路,说明二人关系很好。

但是,我们由觉得子路又老师被骂。

特别是第七条孔子生病可能要去世了,子路担当治丧委员会的会长,准备给老师办一个浓重的商事,却遭到了老师的“痛骂”,这是子路对孔子好呀,孔子为何那么生气?老师:同学们怎么看?学生:我们觉得孔子和子路的关系是很好的。

正因为关系好,老师才骂得多,骂得狠。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

老师:这话说得不错,我们班被我骂得多的、骂得狠的同学,明白了吗?那是爱!很好!学生:我们也觉得关系不错。

题目不是“孔子与子路,亲密无间”吗?那么这些内容都应该是说明二者关系很好的!老师:善于从题目来看,学会提纲挈领,很好。

学生:孔子骂子路,一是二人关系确实很好,才能痛快地说。

之前也听老师讲过子路的故事,子路这个人性格是比较直的。

孔子呢又是一个很会因材施教的老师,加上二者关系好,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也就很直接了,毫不留情了。

老师:我们上学期学习了《智子疑邻》,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说话要注意跟人的亲疏关系。

亲疏关系不同,说话的方式就要有所不同,不然同样的话,最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学生:孔子骂子路。

确实是因为子路做错了。

书本P21下面的解说已经说了。

子路违反了礼制给孔子孔子治丧。

这是孔子所反对的。

学生:为什么不行呢?孔子那么伟大,为什么不能厚葬呢?子路也是出于好心。

老师:你们怎么看?学生:这是违礼的。

“礼”规定了孔子没有那种身份不能厚葬。

学生:我觉得这有点拘泥,过于僵化,事情需要灵活处理。

学生:我同意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事情应该灵活处理。

但是,既然制定了“礼”就要遵守,不然制定出来干嘛?学生:那要是这个“礼”不合理呢?学生:那可以去修改,“礼”难道不能修改吗?老师:同学们争论得很激烈,各抒己见,非常好。

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孔子非常重视“礼”,颜回问仁,孔子给颜回的答案就是“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周朝,周公制定的“礼”是非常完美的,孔子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就是因为“礼崩乐坏”大家都不遵守“礼”了。

孔子非常想恢复“周礼”,“礼“是行“仁”的外在保证,“周礼”讲求的是规范,是“等差的规范”。

孔子认为这个社会的人是有差别的,君王跟大臣不一样,大臣跟老百姓不一样,每种身份的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使命。

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身份的事,履行好了自己的责任。

那么这个世界也就好了。

当君王的做好君王,爱民;当大臣的做好大臣,忠心;老百姓做好自己的事,孝悌、朋友间信任,这个世界不就是美好了吗?而“礼”作为规范,相当于今天的法律、规章、制度制定出来是要人遵守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比无法可依更为严重。

孔子自己推崇周礼,自己就以身作则,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我们要看到“周礼”是基于一定时代制定的,时代变化了,周围的条件变了,这样的制度必然有存在的问题。

因此“礼”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但是怎样变化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今天,我们的法律是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人民代表大会”来审核的,过去没有这个东西,时代的局限在那里,此外,那些“违礼”的人大多都不是想去改善“礼”而是去破坏,去图“私利”,孔子讲“礼”并非为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和谐,由此也可以见像孔子这样的“君子”“仁者”和“小人”的区别。

其实,中国的另一个文化源头《周易》里面就是要讲“变”,孔子也是讲要“变”的,当然,也有不变的,对于孔子根本不变的是“仁”,什么是“仁”,简单的说是“人生的正路”,追求,走在“人生的正路”上,这一点是不变的。

从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坚持,如果从更广的角度看,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的“灵活”,随着《论语》的深入学习,我们会更加全面的了解孔子的思想,我们也可以看到,后来被近现代人呢批评的“儒家文化”很多都不是孔子的原本主张,在历史的长河中,太多东西走样,我们必须檫亮眼睛,思辨地去看到问题。

其他组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我们这组讨论,子路是一个很直爽的人。

有时子路这么直率过了头,孔子为什么还这么喜爱他呢?老师:能举个例子吗?学生:例如第四则。

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听到老师这样表扬颜回,不高兴了对孔子说:要是去打仗谁能够去?虽然,孔子也狠狠地骂了他,但是,从其他方面看,孔子还是很喜欢他的。

例如子路弹琴不好,子路的同学就有点看不起他了,孔子马上解释“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可以看出,孔子还是很维护子路的。

老师:例子找得不错,那大家觉得孔子为何喜欢子路呢?学生:子路性格直爽,有话就说,不忸怩,这样的人内心是很坦诚的。

学生:子路有话明里说,不在背后乱说。

这样的人可以交朋友。

学生:子路对孔子很忠心,孔子才说到海外去只有子路跟着去。

老师:大家交朋友都喜欢坦诚的人。

人的感情基本原则是真诚,你对人真诚,人才能对你真诚。

大家还喜欢有一个跟自己关系很铁的人,对自己很忠心,就像张飞之于刘备;李逵之于宋江。

我们很多多人还喜欢很有侠客风范的人。

子路年轻的时候,很有侠客的风范。

《史记》是这样写的子路“冠雄鸡,,佩豭豚”这个打扮给人印象很深,我们对人的了解刚开始首先是从外貌开始的。

今天,很多年轻人也把自己的外貌打扮得很新奇,以彰显个性,吸引关注(特别是异性的关注)。

据说孔子看到了子路,觉得这个人不错,于是想收他为徒。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两位的见面,他们会说什么?学生:年轻人,我是孔丘,跟我做徒弟吧,你会名扬天下的。

老师:开章明义,这个说法给了子路“诱惑”“好处”跟着我你会名扬天下。

学生:我觉得孔子不会这样说,孔子不会把名扬天下作为一种炫耀,一种交换的条件。

老师:那怎么说?学生:子路,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吗?你想想吧,有问题来找我。

学生:这种说法也一点不谦虚,不像孔子的话。

老师:这个说法称呼有点问题,大家看《论语》孔子怎么称呼子路的,一般说是“由”当然,初次见面,直接叫名字更正常,但是,孔子会自己说我是孔子吗?孔子怎么称呼自己的?学生:孔丘。

老师:子是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人自己不这样说,我是孔子,我是老子,我是孙子……现在,我们再看看孔子与子路的对话。

子路看见孔子,我们可以想象以子路的性格一开始对孔子应该是不太感冒的,《孔子家语》这样记录他们见面的(出示电子板书)“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

”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孔子见到子路先对子路提出一番赞扬““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我们老师也经常这样激励学生:某某以你的能力,只要好好学差不多可以拿个诺贝尔什么奖,不然就只有买个诺贝尔瓷砖了。

(学生笑)但是,子路不买账,子路说学习有什么用?孔子继续诱导,但是子路还是不买账,说““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这句话什么意思,子路怎么说到南山的竹子了?学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比喻,子路把自己比喻成南山的竹子,可以射穿犀牛皮,自己很厉害,不用跟孔子学习。

老师:很好。

你看,我们说子路性格直爽,做事可能不太细腻。

但是,你看他跟孔子说的话,很有意思,都不直接说,要用个比喻的说法。

我们说文化人说话都要含蓄一点,特别是写作,不要太直白,当然也不要太含蓄,说了半天人家听不懂你的意思。

孔子的对招也很厉害。

你说你是南山的好竹子,可以用来做箭,射穿犀牛皮,要是你把竹子的尾部安上羽毛,不是可以射得更远吗?子路还是很聪明的,听懂了孔子的话,于是拜师于孔子。

《史记》中,还有一句话说子路“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

怎么陵暴的,怎么诱的,没有具体讲。

有故事这么说:说子路遇见老虎,子路空说抓住老虎的尾巴,最后打死了老虎。

子路很得意,问孔子:“你知道士怎么杀老虎的吗?”孔子说:上士杀虎打头,中士捉耳朵,下士抓尾巴。

子路的自我炫耀被孔子泼了冷水,子路怀恨在心,去外面找了一块石头,想杀孔子。

子路问孔子:你知道上士杀人用什么?孔子说:用笔尖。

“中士呢?”子路接着问,“用语言”,“下士呢?“用石头”子路听完,拜师孔子,从此无二心。

《金楼子》里的故事未必可信,但是,这个民间的故事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

子路直爽,生猛,甚至有点粗鄙,但是淳朴、耿直、忠诚。

孔子说自从子路标做了他的学生,他就没有听到说他孔丘的坏话了,子路非常维护自己的老师。

因此,子路死的时候,孔子非常悲伤,子路的死对孔子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学生:子路怎么死的?老师:子路的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下节课专门讲。

我总结一下这节课的要点,我们了解了子路的一些性格特点,知道了子路拜师的故事,我们从子路的故事中了解了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可以批评,敢于批评的,批评是爱,当然也是艺术,所以,以后老师批评你们,你们要当成爱来看到,要闻批评而喜欢,因为这是爱的表现,没有了批评,而是冷漠那才是更可怕的。

下节课,我们讲子路的死,讲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写作文。

教学反思:《论语》的学习,以及整个文言文的学习,第一个层次首先是文意的疏通。

而文意的疏通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

文言文的教学关键还是在文意背后的主旨与思想。

我的做法是教师少讲,学生多背。

学生的背诵记忆比老师的讲解更为重要。

老师要讲的是学生看完注释不懂的地方,还有疑惑的地方;要讲的是规律性的总结性的东西,其余的则学生自行背诵则好。

当然,这需要学生的支持,如果学生生源不好,自行背诵的效果就会打折,那么老师的主动性就要多些,如果是好的生源,那么就要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