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散文阅读(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2015年散文高考真题

2015年散文高考真题

2015年高考真题:散文一.[2015·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纸上故乡邓 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2015年高考散文阅读

2015年高考散文阅读

[考题感悟]
【提升演练十九T1】 3.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 便有了歌唱。听见鸟唱,但看不见乌。鸟躲在绿荫里。它 旁边可能还有一只。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每天黄昏, 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 着霞光,每一片叶子轮廓分明。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 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 碧绿。
命题类型
典型题目要求 [2014· 全国大纲卷T17] “雨”给作者留下 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
探 究 类
探究 丰富 意蕴
个性 化解 读
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 [2012· 安徽卷T14]文章结尾部分写
“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 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 梦 ”,“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 你的理解。
第二步,明确类型,套用模板 ①判断使用了什么技巧 ②分析该表达技巧写出的具体内容 ③结合文本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或主旨等方面分析这 样写的好处(表达效果)
[考题感悟]
[2012· 安徽卷T13] “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
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深化文意。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②为后文作铺垫。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 的铺垫。③凸显父亲形象。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感 受。
[考题感悟]
[2013· 安徽卷T1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参考答案】①转入对樱桃寓意的阐发。②为樱桃新的寓 意做衬托。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考题感悟]
[2013· 江西高考T19] 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1.(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⑪—⑯题。

(24分)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2015 《世纪金榜》高考 散文(一)

2015  《世纪金榜》高考 散文(一)

《古渡》
• 1.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农家人生活 的特点。(不超过10字)(2分)
• 辛劳、平和(或“纯朴”)、快乐 • (“辛劳”1分,“平和”“快乐”1分)
• 2.第三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 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对 农家人生活场景的描写,引出下文对多 年以后的生活的描写、议论(1分); 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 (或“对过去生活流逝的怅惘之情”) (1分)。
开头
中间
1.过渡:物-人,景-情,事-理,实-虚 2.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 则考虑拓展思路 丰富内涵、 具体展示 或照应前文
结尾
1.总结全文, 点明题旨, 升华感情, 深化中心, 呼应开头, 或兼而有之。 (跟开头的作用正好一一对应)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特殊段落
单独成段。 或倒装, 或运用特殊语气, 或省略。 (为了强调某些内容)
写景咏物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 ①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②情景交融 ③细腻 描写 抒情性散文——直抒胸臆,朴实自然
• 表意类散文:既不是要抒情,也不是要说 理,而是在情与理的世界中捕捉那份情趣、 理趣、意趣。如梁实秋《雅舍》 鲁迅《立 论》余光中:“表意的散文展示的正是敏 锐的观察力和活泼的想象力,也就是一个 健康的心灵发乎自然的好奇心。”
• 15.文章的题目是“村庄如风”,请结合阅 读谈谈你对于文中“村庄”和“风”之间 的联系的理解。(5分)
• ①村庄如风一样自然而起。②村庄的生活 如风一样简单不拘。③村庄的生活如风一 样包容。④村中的年轻人如风中的蒲公英, 乘风飘向不可知的未来。
《千年一叹读韩愈》
• 1.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有 什么作用?(3分)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二)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二)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

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

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

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

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

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

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

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

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

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

2015年北京高考一模、二模试题散文分类汇编1解析

2015年北京高考一模、二模试题散文分类汇编1解析

2015届各城区一模试题散文阅读海淀区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9~24题。

纸上思量①把一张六尺宣纸徐徐展开,铺在宽大的案上。

两边用厚重的镇纸压住,纸面一下子就平整起来。

我的心情也随之渐渐平静,眼前宛若出现一片素淡的旷野、一片晴朗的天幕、一片水波不兴的宽阔河面。

②真的要下笔,我反而谨慎了。

对如此精良的雪一般的宣纸我一直心存郑重。

有好几次,柔软的羊毫在砚边濡染了润泽的墨汁,我提了起来,踌躇再三,还是把笔搁下了,那个时刻似乎还未到来。

③通常我不是这样。

平时用廉价的宣纸练字,废纸千万,每一张都在线条的纵横交错中默契淋漓,写到密不容针方才放弃。

无数的廉价宣纸训练出了一个人的胆量,还有手上准确精到的技巧。

那些附庸风雅的人,他们对于宣纸轻慢、漠视的眼神,我是一直【耿耿于怀】的。

上乘(chéng)的宣纸,遭逢了没有技巧储备、没有性情濡养的拙(zhuó)劣书手。

他们不管不顾,一笔下去,肯定不行,揉搓丢弃;再来一张,还是不行。

结局是可望而知的。

这种人永远都无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他们不惜纸,更不善用纸,只是以蹂躏糟蹋纸为快意。

④少年学书,成年以后把笔挥毫成为我的专业,更成为精神上的倚重。

我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内,把玩古帖,独自书写。

书法给予我的快乐就是这种独立性,可以避免受人牵绊(pàn),也不必迁就他人,享受孤独之趣,因此才得笔无凝滞、圆融无痕。

琴师抚琴与书法家动笔极为相似。

白居易在《夜琴》中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正是在自弄自罢中,深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忘怀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

抚琴和挥毫都有一种萧疏感,他们甚至【相辅相成】。

秋风黄叶,林壑清肃,这边琴师弹的是《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清逸的琴声汨汨而出,冲和疏淡。

那边的书家静听中凝神绝虑,墨香氤氲,填词抒怀,笔底清旷飘逸。

秋色点染,琴音笔调都附着了萧疏淡远的韵味。

琴声随风而逝,而形于纸上的晕化之痕,却可以留存下来,成为一次雅集的印迹。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攻略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攻略

散文作品阅读攻略分类讲解题型透视:思路类考点3: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说明】文本的结构、思路主要指作者对材料主次、详略、前后等方面的有心安排;文本中段与段间的关系会呈现出一些特点,如并列、承接、因果、总分以及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等。

题干:“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题要点】①将文本内容划分出段落层次。

②根据题干要求,依序写出相关内容,必要时写明段间关系。

作者思路题示例【17海一】《吟唱》(6.3 第92页)2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22.(6分)参考答案:先是忧虑(“忧虑袭上了心头”),吟唱是那么美好,而老一代的骚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作者为传承问题担忧。

再是感动(“我心里一热”),听到徐正端嘱咐把他师传的宝贝《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了。

最后是高兴(“我的心特别爽快”),看到卢琼有热情和能力继承吟唱事业,作者感到吟唱也是人之天性,传承大有希望。

示例【18西城一模】《枪挑紫金冠》22.文章写了作者看过的三出戏《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请分别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识。

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7分)【答案要点】认识:①《罗成带箭》: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

②《白蛇传》:戏剧与人生一样漫长真实、内涵丰富。

(借小青与法海的戏表达了“戏如人生”的道理;借白素贞与许仙的戏说明优秀的表演能引人入胜,让观众觉得戏剧与生活似乎没有分别。

)③《单刀会》: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人性。

匠心:作者以这三出戏与新编戏剧的胆大妄为与匮乏形成对比,表达了戏剧要遵守戒律、内涵丰富的观点,从而表达了对那些胡编乱造的新编戏的批判。

【评分参考】“认识”4分,“匠心”3分。

意思对即可。

题型透视:解释类考点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1)要求解释的是文中词。

题干中有“指出文中某词语的含意”“说说某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等。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独木舟之道[美] 西格德·F.奥尔森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

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得。

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

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

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

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狂风暴雨抗争。

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

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

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

2015届江苏高考散文 考前指导(超好)

2015届江苏高考散文 考前指导(超好)

搬经中学语文考前指导(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答题基本要领:阅读理解并不难,把握文脉是关键;叙述介绍一带过,议论抒情主旨现;读罢原文审题干,回归原文定区间;重点词句需整合,文从字顺得满分。

1.阅读:整体阅读,抓三个方面:文体特征意识;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答题重点、答题角度(答案要点)以及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3.答题:三个原则:⑴答案源自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整合);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跟据分值分点分条作答(阅卷采点给分)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1、记叙①记叙详略。

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描写手法;略写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为了在详略中突出一点。

②记叙人称。

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③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

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的好处是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三种叙述方法很可能成为高考新考点。

2、描写景物(场面)描写: 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c、动静结合;d、正侧描写;e、虚实结合;f、细节描写。

整体与局部、点面结合、视角的变换、选取典型画面(材料、场景)也要留意。

人物的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细节等描写。

3、议论它是在记叙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故形成了夹叙夹议、叙议水乳交融、抒情议论相结合等考试中也会涉及。

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上饶市2015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全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把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在答题卷里按题号书写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

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

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

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

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

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

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

寿,即上酒。

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

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

釂,尽爵也。

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

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1期 专题11 散文阅读(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冲刺之名校试题精选百题精练系列 第1期 专题11 散文阅读(含解析)

备战2015年高考百题精炼系列(一)一、(15届湖南长郡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8题。

空巢朱以撒南方很难看到空巢。

茂密的枝条浓郁的绿色,总是把内部遮盖得严严实实,让人的目光难以穿透绿色进入内部,因此弄不清绿色的内部隐藏着什么秘密。

这种遮蔽是没有季节性的,无论是春夏或者秋冬,一概如此。

但如果冬日去北方,空巢就很清晰的进入眼帘了。

夏日过了秋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

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大雪压下,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

空巢是没有什么实用意又的,空巢能让人回味,让人感到淡淡的怅惘。

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

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

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

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

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

朋友说不少房子没人住,只是每月请人打扫打扫罢了。

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

这使我想起了空巢。

只不过在这里,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

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

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

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

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

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

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

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往行人的目光。

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

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一)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一)

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月关东黄文山关东三月,一个非常的季节。

尽管冬天即将过去,但春天并未到来。

这是季候中的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

看不到鲜花,也听不到鸟啼,大自然显得冷清而平淡。

平淡得有些空荡,甚至有些无奈。

河面上依然结着冰,凝脂一般冻着一艘孑然无助的小船;树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的动静。

虽说冰雪的生命很短,但三月还是它们的世界。

不仅背阴的山坡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是路两旁的堆雪,也在发着耀眼的白光。

阳光照在它们身上,就像照在被褥上,它们只是报以安详的一笑,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在三月的阳光下融化。

冬睡的山,此时大约醒来了吧。

那是一场太过漫长的浓睡,慵懒的阳光从它们身上拂过,反而让它们睁不开眼睛,它们似醒非醒的样子,就像稚童般憨态可掬。

不过,脱去了繁盛的绿装,山反而现出它们真实的面貌。

它们裸露的筋骨肌肉,让人想到关东汉子敦实的身躯;它们不用修饰的神态,也像关东汉子般爽朗。

穿过了辽河平原一路向南,便有一列列大山迎面驰来,这是天山山脉南行的步伐,雄壮、威严。

看这一重又一重的山脊在山边勾勒出一幅天然的关山行路图,总不禁让人想到宋琬的一首《关山道中》:“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

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

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

”在少数写北地风情的诗人中,宋琬最见功力。

从车窗望去,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

尽管时届冬残,山坡上却看不到树叶凋零的景象。

映入眼帘的则是满山遍野的柞树,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们从来都是顶着满头黄叶,经受着寒冬的考验,无论厉风冻雨乃至严霜重雪,在新芽吐翠之前,决不肯轻易落下。

那树叶的颜色,不是华丽的金黄,也不是灿烂的红艳,而是土地那样厚重的赭黄,透着坚忍和从容。

于是,它们在关东漫漫的长冬里,坚持着,等待着。

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孤零零地看一棵棵柞树,实在不起眼。

它既没有挺拔伟岸的树干,也没有婆娑秀逸的枝叶,普通得就像一个个质朴的庄稼汉。

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高三语文试题_带答案解析

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高三语文试题_带答案解析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364)青岛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364)青岛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364)青岛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高考模拟试卷0401 21:53::青岛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自评试卷语文试题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凑合端详甘拜下风有志者事竞成B.沉湎贸然和衷共济万变不离其宗C.诙谐诡秘生杀与夺不费吹灰之力D.姿式炫目明察暗访百密未免一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重点的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5390亿元,比2015届高考模拟春节期间增长14.7%。

②在“除火患、保平安”冬春专项行动中,市科技馆与消防总队市南区支队的消防官兵联合进行了消防实地。

③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实用规定》除“校车驾驶人管理”章节外,其他条例已于2015高考模拟年1月1日起正式。

A.监测演练实行 B.检测演练施行C.监测演习施行 D.检测演习实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从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来看,许多考生能够结合自己耳濡目染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谈自己的感想,读来亲切生动。

B.中国文化在欧洲广受欢迎,让世界另眼相看,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以及当今中国的地位与影响力。

C.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但其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迫不及待。

D.汪曾祺的散文有以下两点值得学习:文字不求矫揉造作,文风平易近人;能懂得以包容之心话“家常人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剪纸以其别具一格的审美思维和造型语言,显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遗产”之一。

B.书籍的出现好处是,把文字的传播力量做到最大的扩散;坏处是,我们容易贬低甚至疏忽书籍以外的知识来源。

C.巨星云集的湖人队一败再败,不仅与总冠军渐行渐远,甚至连季后赛都成为了难以企及的奢望,这与霍华德没能统治内线不是不无关系。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社科文汇编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

(9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201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6 散文阅读

201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6  散文阅读

考点16 散文阅读一、(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与解析_2015年陕西高考语文模拟题与解析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与解析_2015年陕西高考语文模拟题与解析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 分)甲必考题(共45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 3 题。

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的功能进行了高度概括:“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在孔子时代,所谓“诗”通常指的是“诗三百”,即汉代以后所说的《诗经》,而“诗”的涵义要远远大于我们今天的文体概念,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首” 。

因此,《诗经》称得上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百科全书”。

从总体上看,“兴”“观”“群”“怨”说充分体现了孔子诗学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道德伦理相统一的特色。

其中的“兴”和“怨”偏重创作者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

“兴”是指眼前景物或者人事对主观情感的触动生发,“怨”则是不满情绪的宣泄。

“观”与“群”取自不同的视角,主要关注诗的作用和意义。

“观”是俯视或置身局外的观察;“群”则关涉人与人之间的共处、互动与交流等诸多方面,是社会、心理、伦理及情感等各种关系的多维聚合。

汉代孔安国将其解释为“群居相切磋” 。

孔安国注意到了人的社会属性,人若在社会丛林里生存,就一定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磨合、切磋制约的关系。

宋代朱熹则将“群”注为“和而不流”。

朱熹关注到了“群”的另一面,即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又不苛求自己与别人完全一致,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意义相近。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6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6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6 散文阅读一、(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散文阅读高考二轮复习0202 10:47::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

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

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

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

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清的思路和倾向。

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

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

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

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对于简答题,除了应该采用上面介绍过的答题方法来答题之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整体观念,应把全文看做一个大的语言场,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不要只取一点,不及其余。

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往往有最明确的提示性与暗示性,有些文句就是答题的基本语言材料。

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去鉴赏表达技巧;依据表达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以联想与想象去体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去体味作品语言的精妙。

4.抓住文体特点,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体知识,巧妙答题。

5.注意突破思维定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损。

(一)命题特点1.词语理解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

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

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2)体现情感的词语;(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4)体现文章主旨及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句子理解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3.筛选整合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技巧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4)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5.物象分析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

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人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意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形象分析散文是以写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等。

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感知散文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

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是归纳概括散文中的意象或形象,二是考查形象的作用。

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2.)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

(3.)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

(4.)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

7.语言修辞常见的设题方式是:(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8.布局谋篇常见的设题方式是:(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首段(末段)的作用。

(或:文章主要写……,却又从……写起,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或:文章末尾引用某某的诗句,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或: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9.内容要点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需要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

即要求学生能真正读懂文章。

能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在完成这思维行为之后,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原话”)变成自己的话。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2)“……”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0.有关探究设题重实际: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

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现成的答案。

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

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对文本内容中的疑点、难点提出,提出问题,深入研讨。

(评析)(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臵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

(辨析)(3)质疑某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

(质疑)(4)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回答问题。

(往社会拓展)(5)根据文本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分析文本以外的作品。

(往文学拓展)(6)对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假设而作答。

(往假设拓展)(二)方法技巧1.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句子理解(1)在原文寻找关键信息。

具体步骤如下:①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②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2)答案表述的原则:①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②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是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从文中找。

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③忠实于语言规则。

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3)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①截。

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②改。

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椰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③写。

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全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

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

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二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3.筛选整合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回答此类问题时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

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具体步奏如下:(1)读懂暗示语。

散文写景、抒情或叙事,为了表情达意总是对人物或事件、时间或空间、景物或感情作某些暗示、标识,或明或暗地给读者传递阅读信息。

(2)悟透概括句(或总结句)。

散文的一些概括句(或总结句)是感情的升华或表意的集中体现,隐含诸多阅读信息,对它应深入解读。

(3)关注过渡句。

.过渡句不仅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同时还常常隐含上下文诸多主要信息。

(4)此外散文阅读还应注意一些指示语(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如此”等)、情态语(表明人、物情态)、感情句、主旨句所隐含的信息,对其正确地辨别、筛选有助于我们阅读作品,解答试题。

4.技巧分析散文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地表述。

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