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游的仕隐心态与词作主体风格形成之关系_徐拥军
浅析南宋诗人陆游的诗风
浅析南宋诗人陆游的诗风陆游的诗风陆游是大家都知道的南宋著名诗人,在他的一生中所创作的诗词不胜枚举。
有的人写的词狂放不羁,有的人写的词温文尔雅,陆游创作的这么多首诗词中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呢?属于陆游自己的风格有哪些呢?陆游画像诗词上最出名的莫过于李白和杜甫二人了,李白的诗歌是放荡不羁的,用字用词随性而至,陆游的一些词就像李白的一样洒脱随性。
不仅如此陆游的一些词更像杜甫的,这种悲凉的情绪也很容易在陆游的诗中察觉,让人莫名的感触。
陆游整体的诗词风格是很奔放豪迈的,而且最多的就是他的爱国诗词,写的不卑不亢,将其中的爱国情怀发挥的淋漓尽致。
还有就是陆游阶段性的诗风,十八岁的陆游是意气风发的,他对诗词的理解是崇拜韩愈和杜甫的,是典型的江西诗派,认为对待每一个文字都要做到精雕细琢。
这种诗派的缺点就是容易借鉴前人的诗句,太过于局限性,导致陆游早期的诗歌写的是比较松散的,而且对人生的感悟不是很足,整首诗词都是悲伤又软弱无力的。
人到了中年的时候,加上为了保护国家去了前线,对事情的感悟都不一样了,后来他的诗风变得有力很多,自在中带着苍凉的感觉,整个作品看起来比较完整了。
晚年的陆游隐居但还是忧心国家,但心态放缓了很多,也创作了很多的田园类型诗歌。
忆昔陆游《忆昔》这首词是陆游回忆自己在前线军旅生活的写照,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流传给后世欣赏的将近一万首。
就像这首诗的名字一样,回忆的是往昔的岁月,而《忆昔》陆游写的又是什么呢?陆游画像第一句就写到“忆昔从戎出渭滨”,这句就是想起自己随着军队渡过渭水的那时。
“壶浆马首泣遗民”指的是在马背上就听见了遗民对我们的哭诉。
“夜栖高冢占星象”这句写到夜晚的时候站在高处看着天空中的繁星,“昼上巢车望虏尘”是说白天在战车上面看着胡虏逃跑时扬起的硝烟和灰尘。
后两句十分对账,写出了在战场之上的反差感和心中的落寞之情。
就算这样陆游也不曾对自己的国家失望,而是一直想着如何更好的抗金。
“共道功名方迫逐”这句是指世人都认为功名是最好得到的东西,但是老了之后就只能自己独身一人四处徘徊,就像他写的“岂知老病只逡巡”。
陆游作品风格及人生态度的影响因1 - 副本
陆游作品风格及人生态度的影响因素【摘要】:陆游生活在南宋战乱年间,不管是爱情还是做官生涯都经历了几经波折,尽管如此,他的一生一直为国家尽忠,爱国主义贯穿诗词始终,实在让人敬佩,其作品风格及人生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社会环境,爱情经历,做官生涯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字】:陆游,家庭、社会环境,爱情经历,做官生涯陆游,南宋著名诗人,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就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诗坛的一代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虽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然而纵观陆游的一生,在后人看来光芒万丈的陆游在那个时代却是郁郁终生,无论是个人抱负还是感情生活都相当不顺,所爱之人被生生拆散,一生立志抗金但是就在他去世以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愿望也没有实现,还不能不说是他的遗憾与悲剧,同样的苦难铸造人生,同样的这些经历也促成了他在文学反方面的伟大成就。
家庭、社会环境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并且文化修养很高的家庭,其父陆宰很喜欢读书,是一个藏书家艺术成就颇高,早年做过官,但因迫害被罢免,家庭逐渐没落,但是陆宰虽不在仕途却仍关心国家大事,再者陆宰声望很高,又喜好交友,当时有很多名人拜访,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陆游喜欢读书,爱好诗词就顺理成章了。
提起陆游,还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曾几,曾几对陆游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诗词方面,曾指点陆游写诗,可以说是他的老师。
当时,曾几是一名爱国志士,主张春秋的“尊王攘夷”即拥戴封建君主作为一面旗帜,抗拒异族的侵略者,在当时那样外族不断侵扰的环境中,他的主张是深受欢迎的,陆游平时深受父亲爱国主义思想熏陶,对曾几崇拜之情可想而知。
再说一下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从陆游一出生,南宋就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中,不断受到外族侵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别是在金攻陷开封以后,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也被金人掳走,直到三年后,赵构建都临安,政局才稍作安定,在这三年中,到处都是逃难的人群,陆游的家人也不例外,陆游亲身经历了这一切,当时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朝廷之上又是奸臣当道,主和派一直占有上风,奸臣内外勾结不断向女真低头割地、赔钱了事,面对一个这样奸臣当道的社会,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会愤慨,陆游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给他今后的人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寻词诗人陆游,处于理性和感性之间抉择,陆游作词的爱恨交织
寻词诗人陆游,处于理性和感性之间抉择,陆游作词的爱恨交织前言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之中,耳熟能详的诗人有李白和陆游,这两位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泰斗级人物,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熟悉陆游的读者们可能会知道,陆游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虽有着创作优质诗词的能力,但在一生的进程之中,创作的词却没有达到诗的总量零头,有着近万首诗的陆游,一生之中仅仅创作了143首词,诗和词的相对比,可见陆游对词的灵感远比诗歌的少。
处于矛盾两端的陆游在文学历史上作为泰斗级人物的陆游,在宋淳熙十六年之时,整理总结了自己的词集,并写下了一篇《长短句序》,在序中称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今绝笔已数年,今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
'综序可见,陆游对于词可谓是爱恨交加。
在陆游的思想观念之中,词作为长篇的文化展现,是不能登上文化的大雅之堂的,诗作为引领风范的存在,是自己心中向往的存在,但是词的魅力却趋势陆游去创作,序中节选第一句就直言,年少时喜欢创作词,并有一定的见解。
但是到了晚年的陆游,却后悔创作了那么多篇诗词,但是创作诗词途中的陆游却是乐词不倦的。
到了晚年,站在士大夫的角度来批判词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可以看出陆游固步自封的落后思想。
在序中,陆游展现了一个矛盾诗人的存在,自己爱词、写词,年少兴起作词,老年虽然站在批判的调度,但是却又默默的整理自己的词集还出版,处于两极分化却思想矛盾的陆游,展现了理性和感性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这种对词的爱恨情愁,陆游全都油然而生发泄在作品之中。
《剑南诗稿》在欧明俊的《陆游研究》之中,做出了对陆游诗词的初步统计,在陆游创作的历史之中早期的作品《剑南诗稿》凡八十五卷计九千多首,但是到了晚期的陆游,晚期作品竟占65卷,近六千五百首。
在书籍的记载之中,早期的陆游才华横溢创作了不少词,但是到了晚期,理论上对于词的偏见和感性的灵感相互冲突,词的数量大幅度下滑,在晚年仅创作了一首词。
论陆游词的“太白之风”
论陆游词的“太白之风”作者:胡鹏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10期摘要:陆游词风格研究的重点历来只集中在其与宋词诸大家的比较上。
清人尤侗在为徐釚《词苑丛谈》作序时,提出了陆词有“太白之风”的观点,惜乎未在学界引起广泛注意。
陆游通过“师其辞”“师其意”的手法对太白诗歌进行熔铸檃栝,使得豪放悲慨成为其词的主导风格,这正是尤氏所谓“太白之风”的真正含义。
而产生这种风格的原因,一是在于放翁对李白诗歌的接受,二是巴蜀特色地域文化熏染的结果。
关键词:陆游李白词风格历来评价陆游词之风格者,多关注其与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秦观等人词风的比较,如年代稍后的刘克庄在《后村大全集》卷九十七《翁应星乐府序》中评放翁词:“至于酒酣耳热,忧时愤激之作,又如阮籍、唐衢之哭也。
近世唯辛、陆二公有此气魄。
”[1](P199)明代杨慎则在《跋》中评曰:“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毛晋在此基础上又添一句“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
”[1](P19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八《放翁词提要》云:“平心而论,游之本意,盖欲驿骑于二家(苏、秦)之间,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
”[1](P195)虽然对放翁词评价不算太高,但仍在实际上将之归入苏辛一派。
王士禛《倚声集序》在缕述词体演变时说:“有英雄之词,苏、陆、辛、刘是也。
”[1](P201-202)也是把陆游归入苏辛一派词人的。
而同时期的尤侗在为徐釚《词苑丛谈》作序时,提出“唐诗以李、杜为宗,而宋词苏、陆、辛、刘有太白之风”[2]的观点。
论放翁词而称其有“太白之风”,可谓独具慧眼。
一李白诗歌在传播接受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雄豪奔放的刻板印象,而其诗歌文本又确实呈现出悲怆激愤的风貌,甚至有研究者提出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悲怆”而非豪放[13]。
实际上,后世文人对李白的接受,几乎都会受到其豪放而又悲怆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内在有机统一的诗歌风格的影响。
陆游醉心于太白诗歌,研读揣摩,结合自身经历,书写出众多慷慨激昂、汪洋肆恣、间杂悲慨凄怆风格的诗词作品,以致毛晋跋《剑南诗稿》记载宋孝宗问周必大:“今代诗人,亦有如唐李太白者乎?”必大以放翁对,由是人竞呼陆游为“小李白”[3](P4546)。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意境研究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意境研究一、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同归,号放翁,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诗歌创作以自然写景、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批评为主要特点,并且在表达中常常突出了理性和悲观情绪。
本文将对陆游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意境进行研究。
二、陆游的诗歌创作风格1. 自然写景陆游喜欢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进行描写,他深入观察自然界,将山水之美表现得深入细腻。
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他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细腻之处。
示例:"舞鸿影稳金波逐,辞花遥落白云间。
樱颊露凝春睡浅,古木寒衣雨初还。
" (《春夜洛城闻笛》)2. 抒发个人情感陆游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丰富而深入的个人情感,通常包含对人生、爱情、友谊和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抒发。
他能够通过精妙的词句表达出内心的矛盾、忧愁和希望。
示例:"白首行春不计年华,风花雪月皆倚斜。
平生道义千般弃,片痕不洗纵然赊。
" (《题乐天三首》)3. 对时事批评陆游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批评是他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他经历了宋室南渡和金朝统治,对于弱国沦陷和贪官污吏等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以诗歌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呼吁。
示例:"胸肺留全宋帝都,江山自具解先愁。
聚仇非尽廖张手,东蜀堤青乞雨浮。
" (《即事·上杭有感》)三、陆游诗歌意境研究陆游通过运用独特的写作方式和语言技巧,创造了诗歌中深邃的意境。
他能够通过凝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词句,唤起读者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共鸣。
1. 冥想与虚幻陆游常常以冥想和虚幻的手法来描述自然景物和人事物。
他运用借景抒发情感的方式,使得读者在诗歌中产生强烈而美丽的联想,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示例:"推窗微露白云满,山色江声一碧天。
含情欲向天涯去,故郭巴连渡细烟。
" (《登楼望远》)2. 忧愁与无奈陆游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忧愁和无奈之情。
陆游的诗词创作风格剖析
陆游的诗词创作风格剖析陆游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陆游的诗词创作风格进行剖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1. 厚重而真实的情感表达陆游的诗词作品以其深沉、真实而又充满情感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他常常直面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并通过文字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
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他都能够用简练而又准确地语言描绘出复杂的情感状态,使读者产生共鸣。
2. 清新自然的写景手法尽管陆游经历了战乱和动荡时期,但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多数选择了清新自然之风格。
他善于运用具体而生动的细节来描述大自然中细微变化,并通过这种独特而优美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恢弘与壮丽之美、变幻无穷之意象。
3. 独特并且富有变化的韵律手法陆游在创作中也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的韵律手法,为他的诗词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他既能运用雅致细腻的律诗形式,又能够自由地运用绝句、律诗以及豪放洒脱的乐府风格。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节奏感和音韵上更加多样化,并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4. 寓言故事与哲学思考陆游在一些作品中经常会穿插寓言故事和精妙的比喻,以传达自己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这种方式将个体经验与普遍真理相结合,使读者在欣赏诗词之余也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思考。
5. 思辨与反思意味浓厚陆游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在他的诗词中常常忧国忧民,思考人生、社会和政治问题。
他善于利用文字来表达个人看法和见解,并引起读者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思考。
他的作品通常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使读者不仅在艺术欣赏中获得快乐,同时也能获得颇具启发性的思考。
综上所述,陆游的诗词创作风格深沉真实、情感丰富,并且运用清新自然的写景手法、独特韵律以及寓言故事与哲学思考。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向读者传达出他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陆游以其卓越才华和深邃思想成为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化名人,他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陆游诗歌风格
陆游诗歌风格
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真挚感怀:陆游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怀见称。
他常常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的挂念,同时也以自身遭遇和感受为题材,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2. 抒发抑郁情怀:陆游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抒发抑郁情怀的特色,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坎坷遭遇。
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感伤。
3. 豪放清丽的艺术风格:陆游的诗歌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清丽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中既有雄浑豪放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篇章,风格多样,且兼具韵律之美。
4. 崇尚自然与写景:陆游的诗歌中也体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描绘,他善于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借景抒怀,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总的来说,陆游的诗歌风格以真挚感怀、抒发抑郁情怀、豪放清丽的艺术风格和崇尚自然与写景为主要特征。
他的诗歌在南宋时期影响深远,对后世诗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老却英雄似等闲——从陆游词中“闲”字看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与不平之思
呼声 ,隐 ” “ ” “ 与 仕 的矛盾 也 已经有所 显 露 ; 一方 面作 者 的心境基 本上 比较 平和 , 另 对外 部 的事 物有所关 照 , “ ” 在使 用上 有 指 向他 人 的 , 闲 字 也有 指 向 自己的 ; 有指 向外部 的 , 也有指 向 内心 的。作 为对 比 , 东归后 的词 作 中前 三 种用法 的 “ ” 就极 少 , 至不 存在 了 , 闲 字 甚 而后 两 种用 法 则得 到 强化 。 究其 原 因 , 了作者 东 归后 除
不允许 他 有所作 为 , 在这 种情 况下 , 者渐 渐滋 生 了对 官 场 的厌 恶 和失 望 , 了“ 途 自厌 ” 《 天乐 》 之 作 有 征 (齐 ) 感, 有些 “ 字 就体 现 了其 渐 生 的归 乡 之意 和 隐逸 之思 。如 “ 闲” 何妨 在 , 花海 里 , 歌 闲送 流 年 ” 《 宫 莺 行 (汉 春》 , 即“ 字在 前期 词作 中的第 五种 含义 。 )此 闲” 分 析 陆游前 期 词作 中“ 字 的多种 含义 , 以发现 一方 面陆 游 的蜀 中生 活未尽 人 意 , 闲” 可 有着 抑郁不 平 的
陆游的人生态度与诗歌创作风格
陆游的人生态度与诗歌创作风格
1. 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东篱,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沉内敛、刚毅坚强的个性和独特风格而著称。
本文将重点探讨陆游的人生态度以及在诗歌创作中所展现出的风格。
2. 人生态度
•悲观主义:陆游对于世事常怀忧虑和悲感,他眼中的世界充满了苦难和无常。
•孤独与自省:他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常常寄情于孤单的思考和反思,并用自省来寻找人生中的真相。
•坚持追求理想:尽管身世多艰辛,陆游仍保持着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并不断追求自己的信念。
3. 诗歌创作风格
a) 写实主义
•讲述实际事物:陆游善于通过描绘具体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凸显真实生活。
•真实感受:他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观察为基础,创作出生动的诗歌形象。
b) 内省抒怀
•表达个人情感:陆游倾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反思人生:他常常通过反思来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c) 唤起读者共鸣
•深刻意境:陆游在诗歌中展现了对世事苦难和人类命运的揭示,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抒发普遍心声:他以个体经历去触动读者共鸣,凝聚了普遍存在的情感和体验。
4. 总结
陆游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既有着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又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了独特风格。
他所写下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写实性和内省性,更能唤起读者对于共同人生命运和情感体验的共鸣。
陆游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其所处困境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们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陆游的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风格,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引言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深切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诗词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陆游的家国情怀和诗词风格,为读者全面展现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
一、家国情怀1.战乱动荡下的坚定爱国心:南宋时期处于北方金朝和西方党项族吐蕃之间夹击下,战乱不断。
在这个背景下,陆游对祖国深深地忧虑和挂念。
2.忧愤时局的抨击与呼吁:陆游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时局不公和社会弊端的愤慨,同时呼吁社会要有所改变,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对亲友故土的眷恋:在流亡生涯中,陆游对家族乡里和亲友们展现了极度眷恋之情,作品常有追忆旧日、思亲思友之意。
二、诗词风格1.运用典故与比喻手法:陆游的诗词中经常运用典故和比喻,使作品深入人心,展现出他出色的写作功底。
2.深入人心的抒发情感:陆游以其独到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情感通过简练而又引人共鸣的语言表达出来。
3.清新俊逸的写景描写:陆游在描写自然和风景时,常常以清新、俊逸之笔,展示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三、代表作品分析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此篇以抒发家国之恨为主题,通过揭示战乱给祖国带来的苦难和伤痛来表达作者对孤寂、丧失与难忍的愤怒。
2.《钗头凤·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从家族生活和个人命运角度出发,表达了对曾经辉煌但已经逝去年月的怀念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国幽怨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诗中抒发了对消逝岁月的感叹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渴望改变现状、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
结论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以及扎实的写作功底使他成为伟大诗人,他通过自己写作表达了极度眷恋故土、关注时局和体验人生的情感和感慨。
陆游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永流传的佳作,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游词的豪放风骨与人生态度分析》
陆游词的豪放风骨与人生态度分析陆游(1125年-1210年)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豪放的词风和独特的人生态度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陆游词作品中的豪放风骨和他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陆游词的豪放风骨1.背景介绍在南宋时期,封建礼教为主导思想,文人多沉浸在忧国忧民之中。
然而,陆游与众不同,他以直指人心、抒发真情实感而脱颖而出。
2.阳刚豪迈陆游的词作充满了阳刚之气,他用雄浑有力、质朴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
借助象征性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他展示了男儿志向和正义感。
3.抒怀畅叙陆游在词中常常倾泻个人情感、抒发自己对时代困境和命运压迫的不满。
这种豪放不羁的情感表达代表了他个人独特的气质。
4.咏史抒怀陆游以历史为背景,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命运的思考融入其中。
他对昔日英雄豪杰的赞颂、对兴亡和苦难的反思展现了他不畏世俗压力,坚持真实而勇敢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勇气。
二、陆游词的人生态度1.失意与自省陆游的一生经历了政治挫折、家庭剧变等多次打击。
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倒,而是通过词作进行自我反省和情感宣泄。
他提出了“身世即空”、“人生无常”等观念来面对挫折,展现了乐观坚韧的精神。
2.追求真理陆游在词中对封建礼教和时弊进行尖锐批判,并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伦理、人性和安身立命之道的思考。
他强调追求真理、推崇个性和独立精神,揭示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哲学思索陆游对生命的短暂性、宿命论和虚无感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通过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以上是对陆游词作品中豪放风骨与人生态度的详细分析。
通过他豪迈奔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内心表达,陆游成为南宋文学史上一位独特而有影响力的词人。
他以批评现实、追求真理和探索人生意义等方面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思想境界,成为后世文学家所推崇和研究的对象。
《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对南宋文学的影响》
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对南宋文学的影响引言陆游(1125年-1210年)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在南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陆游的词作风格,探讨其对南宋文学的影响。
一. 陆游的词作风格1. 按情感流露方式划分•抒发爱国情怀:陆游时代正值北方金朝侵略南方,他在一些词中表达了对祖国沦陷、人民苦难的伤感和愤怒。
•表达个人思想感受:陆游通过他独特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词牌死板的规则,更加注重传达个人真实内心所想所感。
•具备激昂奔放之势:与其他词派相比,陆游的词作风格更加激昂豪放,富有力量感,并透露出他积极进取和不屈不挠精神。
2. 嵌入时代背景与社会思潮•对政争时事的关注:陆游在词中经常反映当时的政治现实,表达对朝廷腐败、社会乱象的不满与忧虑。
•弘扬儒家价值观:陆游倡导儒家道德伦理,他的词作中强调礼义廉耻、孝道忠诚等传统价值观。
•探讨人生哲学:陆游的词作还涉及到人生哲学的探索,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存在境遇的思考。
二. 陆游对南宋文学的影响1. 影响他人创作风格•突破传统形式束缚:陆游打破词牌固定模式,开拓了后世文人自由发挥、创新手法的空间,使得南宋词更加多样化。
•激发文人写作活力:陆游独特的情感流露方式和奔放豪放之势激发了后世文人写作激情,推动了南宋晚期地方派兴起。
2. 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开创抒情词先河:陆游的词作以其真实而自由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创了后来抒情词的新路线,并对明代的文化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传承南宋文学传统:陆游对南宋文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词坛的突出地位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结论陆游是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独特的词作风格展示了他对个人、社会和祖国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他在南宋文学中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鉴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结论:陆游的词作风格无疑对南宋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丰富了当时文坛,也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
《词人之雅:南宋陆游的词作风格与文化内核分析》
词人之雅:南宋陆游的词作风格与文化内核分析简介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宋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繁盛阶段。
陆游作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品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词坛发展,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将对陆游的词作风格和文化内核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陆游的词作风格陆游的词作注重真实感和情感表达,在形式上与北宋以律绝字优势的七言绝句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意境和抒情。
他擅长运用对比手法、景物描写和自然意象等技巧,使他的词作充满着深邃而独特的韵味。
•对比手法:陆游善于使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表达情感或强调思想观点。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殷勤映日荷,别有幽愁暗恨生”便是通过对比荷花映衬夕阳与自身情感的对比,来表达孤独与无助的心情。
•景物描写:陆游经常运用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方式来刻画景物,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所描绘的画面。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露华如珠颗,卧雁不回声”通过描写露水和倦鸟来展示秋夜的寂静与无奈。
•自然意象:陆游善于运用自然景物作为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钗头凤·世情薄》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便是通过花开花落、人生起伏变化等自然意象,寄托了作者对功名利禄虚幻和真实人生境界的思考。
二、陆游词作背后的文化内核陆游的词作不仅代表一种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和他个人的价值观念。
他以淡泊名利、关注民生百姓、崇尚道德修养为主要特点。
•淡泊名利:陆游以文学为生,但他却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真实,而非追逐功名和物质利益。
他的词作中常表达对功名利禄空虚的思考,主张清心寡欲、安于奋斗并忠于自己的信仰。
•关注民生百姓:陆游时代正值南宋政权频繁更迭、战乱不断。
他关注社会民生,声慢骂时弊,批评统治者对人民苦难无动于衷。
他通过词作抒发对国家命运与人民命运相通的关怀之情。
•崇尚道德修养:陆游崇尚道德修养,并倡导个人修身养性,在其词作中常出现对于忠义、廉洁、勤俭等传统美德的赞美与呼吁。
论陆游词风之变
、
绍 兴 至 开 禧 时 期 词 坛 状 况
从高宗绍 兴到孝 宗淳 熙长 达5 年的 时期 , 南宋 9 是
Vo . No. 15 2 F b. 2 6 e o0
论 陆 游 词 风 之 变
刘 军 政
( 南大 学 文 学 院 ,河 南 开 封 4 5 0 ) 河 7 0 1
摘 要 : 游 词 风 在 他 的 中年 时期 发 生 了 重要 变 化 , 的 词逐 渐摆 脱 纤 艳 华 丽 而 趋 向清 新 平 淡 , 词 开 始 陆 他 其 具 有 了 明显 “ 化 ” 向 , 也 显 示 出 南 宋词 坛 词 风 变化 的 趋 势 。 诗 倾 这 关键词 : 游; 风 ; 宋; 陆 词 南 变 中图 分 类 号 : 0 . 3 I 7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12 20 )2—0 4 0 17 —6 3 (0 6 0 0 5— 4
常活跃 的一个 时期 , 陆游一 生 中最 重要的 阶段就是 在
从《 剑南诗 稿》 以看到 , 可 陆游所 提到 的乾道二 年 以前的诗 只保 留下来 了9 首 , 4 由此可 以推知 , 此前 陆游 的诗歌 作品当在 10 0 80 首左右 , 可见 陆游几乎 删去 了 自
己早年所写 的所有作 品 。
全部销毁 。 但是词 以歌曲流行 , 陆游无法阻止其在社会 上 的传 唱。 正是 由于陆游的这种对待作 品的态度 , 他的 词大 多还是 没有保 留下来 。 从 陆游对 待词 的态度 , 以看 出南宋 前期词 坛孕 可 育着词学 观念 的变化 , 种变化最 终影 响 了南宋词 的 这 发展 , 使南宋词形成 了不 同于北宋词 的新 面貌 。
陆游的诗歌风格与社会背景关系探究
陆游的诗歌风格与社会背景关系探究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中,陆游是一个备受推崇的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的诗歌风格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对于我们研究他的作品来说,了解这种关系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究陆游的诗歌风格与他所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陆游的生平与社会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陆游的诗歌风格,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的生平和所处的社会背景。
陆游生于宋朝末年,正值南宋政权垮台之际。
他亲历了混乱的战乱岁月,认识到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困境,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1. 个人经历陆游的生平经历可以简述如下:他出生于1125年,熙宁四年,父亲曾经是一位官员。
后来,他成为了一位官员,但很快因为政治斗争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乡宦。
这段个人经历使得他对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2. 宋末社会背景宋朝末年,蒙古帝国的入侵使得南宋政权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战乱、灾荒、贫穷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
同时,官员的腐败和社会阶级的固化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
这种社会背景为陆游的反思提供了现实基础。
陆游的诗歌风格现在我们来探究陆游的诗歌风格以及这种风格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陆游的诗歌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怀由于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的影响,陆游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他通过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苦难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贪官污吏的愤懑之情。
2. 婉约而充满激情的表达陆游的诗歌风格婉约而充满激情,既柔中带刚,又刚中有柔。
他借用典故、比喻和象征,通过诗歌精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命运的苦闷和对希望的追求。
3. 塑造形象的独特手法陆游在诗歌中善于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塑造形象,以达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他运用独特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化。
与社会背景的关系陆游的诗歌风格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论柳永的归家意识与隐逸词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论柳永的归家意识与隐逸词徐拥军【摘要】柳永是北宋词史上第一个非隐士隐逸词作者,从他的隐逸词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他从浪子性文人向士大夫文人的转变轨迹以及从俗到雅的转变过程.在宋词中那些表达看淡人生和隐逸思想的词作,实际上是由他开端的,这对后代隐逸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1【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柳永;归家意识;隐逸词【作者】徐拥军【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而对那些表现归隐思想的词作缺少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除了北宋初年的潘阆,柳永是北宋最早用词来表达归隐思想的作者,虽然他的隐逸词只有八首,占总的作品的百分之三左右,但是研究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柳永思想的变化轨迹,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柳永在词的雅化中的作用,以及在隐逸词发展史上的意义。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分而论之。
柳永是个风流自负,多才多艺的文人,他在他的词中常以宋玉自许,“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击悟桐》),说自己“平生自负,风流才调”(《传花枝》),向往一种“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玉女摇仙佩》)的风流生活。
虽然他出生于诗礼簪缨之家,如他的祖父柳崇是地方名儒,柳永的父辈六人皆为南唐宋初的官员,到柳永这一辈兄弟二人先后进士及弟。
但由于他的这种风流自许的生活理想和浪漫的天性,当他游学时便顺理成章地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具有浪子性人格的词人,过着风流快活的浪荡生活。
罗烨《醉翁谈录》说他:“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1]《避暑录话》卷三说他:“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式,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2]123他的那首作于落第时的《鹤冲天》颇有不以功名为念的意味。
虽然科举失意,然而很快便能从这种不振中解脱出来,要去过狂荡的生活,他把自己的这种才子词人的生活比作是白衣卿相,仕途生活的失意很快便能从温柔乡里找到补偿。
两宋之交辞赋中的仕与隐
两宋之交辞赋中的仕与隐
佚名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早在靖难之前,北宋长期以来的各种问题已使得士人们的仕途变得非常艰难,靖难之后,南宋偏安一隅的现状更让他们失望。
面对山河的摇摇欲坠,文人们的赋作中体现着“仕”与“隐”两种不同的心态,然而,在这两种不同心态的矛盾下,文人们更多的关注着自身的内心世界,对国运大计的考虑相对显得无力,使得这一时期的赋作呈现出消极避世的倾向。
【总页数】5页(P26-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2.4
【相关文献】
1.一部宋代辞赋研究的力作——刘培先生《两宋辞赋史》读后 [J], 樊庆彦
2.先秦两汉的\"太一\"崇拜与屈宋辞赋中\"太一\"的考释(上) [J], 刘刚;金宝
3.先秦两汉的“太一”崇拜与屈宋辞赋中“太一”的考释(上) [J], 刘刚;金宝;;
4.先秦两汉的\"太一\"崇拜与屈宋辞赋中\"太一\"的考释(下) [J], 刘刚;金宝
5.先秦两汉的“太一”崇拜与屈宋辞赋中“太一”的考释(下) [J], 刘刚; 金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5-05-12作者简介:徐拥军(1976-),男,江西万年人,文学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唐宋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 .9,2015论陆游的仕隐心态与词作主体风格形成之关系徐拥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65)摘要:陆游隐逸词为数众多,占了近一半的份量。
这些隐逸词,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他仕隐交织的心态。
陆游的词学思想向来被认为表达了他对于词的矛盾的看法,其实他采取的是双重的评价标准,他的目的是欲以诗人之雅以救词人之冶荡,而这一切又根源于他思想中徘徊于儒道之间的矛盾心态。
从这个角度看,他最有特色的词是那些既不同于苏轼的清雄超旷,也不同于秦观的纤丽,更不同于辛弃疾的浑灏莽苍、沉郁顿挫,而是自成一格,逋峭沉郁的词作。
关键词:陆游;词风;个性;隐逸词中图分类号:I 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 (2015)09-0001-07陆游为数不多的140多首词中,大体如刘克庄所言:“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后村诗话续集》),可分为三类,一为激昂慷慨,二为飘逸高妙,三为流丽绵密。
此三类词中,尤以隐逸词为多,共有70首,占了一半的份量,其他的如爱国词只有20余首,艳情词约50首,这种现象在两宋词史上是鲜有其匹的。
按照一般的逻辑,既然放翁词中有如此多的隐逸词,应该呈现出一般隐逸词所特有的诸如闲淡、飘逸、旷达的主体风格。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先看几则前人的评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刘克庄《后村诗话》谓其‘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病’。
杨慎《词品》则谓其‘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
平心而论,游之本意,盖欲驿骑于二家之间,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
”[1](P2795)这实际上是撇开他的隐逸词,只就他的爱国词和艳情词立论,因此这种评论似是而非,以偏概全,并未触及到放翁词的本质特征。
所以冯煦《蒿庵论词》驳之曰:“剑南屏除纤艳,独来独往,其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
《提要》以为‘诗人之言,终为近雅,与词人之冶荡有殊’,是也。
至谓游‘驿骑东坡、淮海之间,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则或非放翁之本意欤。
”[2](P3593)盖陆游的词,既不同于苏轼的清雄超旷,也不同于秦观的纤丽,更不同于辛弃疾的浑灏莽苍、沉郁顿挫,而是自成一格,形成了一种逋峭沉郁的词风,这才是他对于词的独特贡献。
当然,这并非是冯煦的一家之言。
如陈廷焯《云韶集》卷六:“读先生词,不当观其奔放横逸处,当观其一片流离颠沛之思,哀而不伤,深得风人之旨。
”[3](P2017)又如刘师培《论文杂记》:“剑南之词屏除纤艳,清真绝俗,逋峭沉郁,而出之以平淡之词,例以古诗,亦元亮、右丞之匹,此道家之词也。
”[3](P2019)这里更指出他的词受道家影响的一面。
从这些评论我们可以看出,陆游的词作,最有特色的应当是他的逋峭沉郁的词作,而这又大多是通过“道家之词”即隐逸词表现出来的。
这是陆游儒家与道家思想两种合力作用的结果,而他的表现方式却是以诗人之雅救词人之冶荡,这在他的词学思想中有明确的体现。
一、陆游词中仕隐交织的矛盾心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云:“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又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可DOI:10.13408/ki.gjsxb.2015.09.001见在陆游的诗作里,表现“从军乐”“千行泪”“意不平”的作品占了极大的份量,而且他这种爱国的热情和忧国的情怀至死不渝,直至临终之时仍不忘收复失地,嘱托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诗中占有极大份量的“从军乐”“意不平”主题,在词中也有反映。
写从军乐题材的,如隆兴二年(1164),陆游因斥责主和派曾觌、龙大渊“招权植党”而被贬镇江通判。
同年秋天,他与镇江府事方滋登北固山的名胜多景楼,作了一首《水调歌头》: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耀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作者登临远眺,想起古徐州连山如画,高楼缥缈,但现实所见却是鼓角悲壮、烽火连空,不由想起三国时的孙刘,曾在此联手抗曹,何其壮哉,欲以此激发抗御强敌的勇气。
正片引出“襄阳登览”的羊祜,并以“名与江汉流”劝勉方滋,可谓感慨遥深。
又如四十六岁时到南郑任职登高兴亭所写的《秋波媚》,上片写登楼所见“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下片写期待收复失地的胸心“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当然此类词作更多的是写“意不平”的作品。
陆游虽抱有极强的爱国情怀,但现实并未给他多少上前线杀敌的机会。
到南郑王炎幕上任职不过短短数月,此后随着王炎被免,不久改除成都安抚司参议官,辗转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多陷于文书及地方事务。
此后,或曾邀入范成大镇蜀时的幕中,或任职于福建、江西、浙江等地,而更多是在农村闲居,再难伸抗敌之志。
所以相比于“从军乐”更多的是流着“爱国之泪”的“意不平”的作品。
如《谢池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鬃,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上片回忆南郑抗敌前线的幕府生活,下片写梦断吴越、流年虚度的现实生活,欲报效祖国而不得的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此词为其晚年在山阴闲居时的作品,过的是泛舟隐居的生活,但内心却又如此不能平静。
而最能表现陆游仕隐交织的矛盾心态的是他的隐逸词。
在他的一些隐逸词中好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闲适恬然的精神家园。
如他有时把自己当作一个渔父,过着拥蓑而眠、不求名利的生活:镜湖俯仰两青天。
万顷玻璃一叶船。
拈棹舞,拥蓑眠。
不作天仙作水仙。
(《渔父》)有时候他像一个隐士,在山水田园里享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快乐: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馀寒犹,帘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谿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破阵子》)有时又像个求仙的道士:挥袖别人间,飞蹑峭崖苍壁。
寻见古仙丹灶,有白云成积。
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
夜半忽惊奇事,看鲸波暾日。
(《好事近》)其实并非如此,在他的隐逸词里一直贯串着仕、隐矛盾的内心纠结。
早在他任福州县主簿时与朱景参在北岭相会,写了一首《青玉案》词相赠,词中说:“老惯人间齐得丧。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
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此词流露出非常浓厚的归隐意识。
但作为一个只有二十八岁、且以爱国为己任的青年志士,这种消极的心态是不很正常的,也不是陆游内心的真实意图。
归隐只不过是这首词的表征。
陆游真实的内心是通过对“故人小驻平戎壮”,“白羽腰间气何壮”的描写简接地表现出来。
我们再看他乾道二年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4](P12058),归居山阴时所作的一首《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词的前半阕描绘了一个超尘脱俗的居住环境。
词人在竹林中喝酒,看道书。
累了躺下来看看山景。
但说他丝毫尘事不相关,显然是假的,结尾“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就明显表露出他因关心国事而被罢的愤懑。
这首词给我们的感觉便是一个失意的英雄加悠闲的道人的形象,体现的正是儒道两种思想不能调和的情感。
再看他在蜀地所作的《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
萧条病骥。
向暗里。
消尽当年豪气。
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
身万里。
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
清愁自醉。
念此际。
付与何人心事。
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
空怅望,脍美菰香,秋风又起。
词人感叹自己此身如寄的命运,头发也长出了斑斑华发,像一只在立于萧瑟西风之中的病马,已不复有当年的豪气。
成都虽繁华,自己却是官闲昼永,柴门高卧,已经没有纵欢的兴趣。
秋风兴起,词人于是动了思归故里的情思。
词中的“壮志”显然是其杀敌许国的豪情。
当时从京城不远万里,来此偏远之地,至少也还是抱着“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
覆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设梁参政》)的期待而来的;可如今是“官闲昼永,柴荆添睡”、心事无人付,怎不能令人思归怀乡呢!正所谓“去国怀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冯金伯《词苑萃编》引《词统》语)[2](P1875)。
这种张力正是强烈的爱国思想与归隐思想相互冲撞的结果。
但是真正从蜀地东归,他又为自己的闲人身份担心了,怕在故乡不如他乡:“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南乡子》)又如淳熙五年从蜀地归来,写有一首《风入松》:“十年裘马锦江滨。
酒隐红尘。
万金选胜莺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
吹笛鱼龙尽出,题诗风月俱新。
自怜华髮满纱巾。
犹是官身。
凤楼常记当年语,问浮名、何似身亲。
欲寄吴笺说与,这回真个闲人。
”在蜀地过了近十年的裘马轻狂的生活,感叹浮名不似身亲,但是真正从蜀地回来真个做了闲人却又觉得尽管那时虚度了年光,赢得满头白发,但毕竟还是“官身”,转而留恋起以前的出仕为官的日子来了。
这说明他心里并不想做个闲人,在仕与隐之间,他一直在交战着。
此时,词人还作了几首词,貌似旷达,但旷达的背后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内涵却很复杂,给人一种辽鹤归来,山川尽变的悲凉之感。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流年改,叹园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谿友为邻。
(《沁园春》)词人如从梦境醒来,好像是看透了世事,要躲尽危机,消残壮志,去过渔翁共醉、谿友为邻的生活。
但往事如烟却又并不如烟,往往会让词人想起,甚至泪流如泻。
如:叹半纪,跨万里秦吴,顿觉衰谢。
回首鹓行,英俊并游,咫尺玉堂金马。
气凌嵩华。
负壮略、纵横王霸。
梦经洛浦梁园,觉来泪流如泻。
山林定去也。
却自恐说著,少年时话。
静院焚香,闲倚素屏,今古总成虚假。
趁时婚嫁。
幸自有、湖边茅舍。
燕归应笑,客中又还过社。
(《绣停针》)到晚年时,词人在山阴过了近二十年的闲居生活,这时他的内心并不平静,而且经常想起过去的那段从戎的历史,为胡虏未灭,国家未统一,自己却闲居而痛苦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