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合作育人:家庭与学校的成功案例
合作育人:家庭与学校的成功案例合作育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提供孩子全面发展的机会。
以下是一些家庭与学校成功合作的案例:案例一:家校共同规划课程在这个案例中,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规划课程。
学校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与家长开展了深入的沟通。
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个性化的研究计划,既满足了学校的教学要求,又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
这种合作使得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研究更加连贯和有针对性。
案例二: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社交能力在这个案例中,学校和家庭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社交活动,鼓励学生与同学互动,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培训。
同时,家长也在家庭中给予学生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使得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案例三: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个案例中,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与家长分享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
家长在家庭中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学校保持沟通,共同解决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这种合作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研究效果。
案例四: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这个案例中,学校和家庭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学校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培养其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家长在家庭中鼓励孩子承担家务和义务,培养其自律和责任心。
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使得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感,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案例表明,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合作育人,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的案例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的案例《家校合作,共促成长》嘿,咱就说,孩子的成长那可不是小事儿啊!这就好比是一艘小船在大海中航行,家庭和学校就是那两边的桨,少了哪边都不行!就说我邻居家那小孩小明吧,他爸妈工作都特别忙,以前总觉得把孩子扔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结果呢,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性格也有点内向。
后来老师找家长谈话,跟他们说,孩子们就像小树苗,家长和老师得一起悉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呀!这句话可把小明爸妈给点醒了。
从那以后,小明爸妈开始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
学校的亲子运动会,他们从不缺席,和小明一起在赛场上拼搏,那欢乐的笑声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小明,加油!超过他们!”这种鼓励声不绝于耳。
而且啊,每天晚上,他们也会陪着小明一起做作业,遇到问题就一起讨论,“哎呀,这道题应该这样想嘛!”家里的氛围变得特别温馨。
老师呢,也经常给家长反馈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好的就表扬,不好的就一起想办法改正。
这不就是家校合作的完美体现吗?再看看隔壁班的小红,她的爸妈就特别重视和老师的沟通。
有一次开家长会,小红妈妈就和老师聊了好久,了解小红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回家后,小红妈妈就根据老师的建议调整了对小红的教育方式。
“咱得听老师的呀,他们专业!”小红妈妈总是这么说。
真的,家校合作就像是一场接力赛,家庭跑好这一棒,学校接过下一棒,紧密配合,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顺顺利利。
咱可别小看了这家校合作的力量,它真的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啊!我觉得,只有家庭和学校齐心协力,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最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让他们成为健康快乐、有出息的人!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所有人努力的方向吗?。
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一个普通的初中生,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他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小明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这种情况引起了学校和家庭的关注,他们决定携手合作,共同为小明的成长提供帮助。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指导。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对小明的关注不足,没有及时发现他的心理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3. 人际关系障碍: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导致他在学校中缺乏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
三、家校协同育人方案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2. 开展家长培训: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课程,帮助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小明解决心理问题。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文学社等,让小明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5. 家校共育:小明的父母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始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每天晚上陪他一起做作业,周末带他参加户外活动。
四、实施过程1. 家校沟通:学校通过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小明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向家长反馈小明的在校表现。
2. 家长培训: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
4. 课外活动:小明参加了学校的篮球社团,在活动中结识了新朋友,性格逐渐开朗。
5. 家校共育:小明的父母开始关注他的学习,每天晚上陪他一起复习功课,周末带他参加户外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五、效果评估1. 学习成绩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从班级中游逐渐上升到前列。
家校携手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某小学五年级三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家校携手,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案例描述1. 学生基本情况某小学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
班级整体学习成绩较好,但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小明(化名)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小丽(化名)学习成绩一般,但过于依赖家长,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2. 家校合作情况(1)成立家校合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代表为成员的家校合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家校合作工作。
(2)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教育理念、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建立班级微信群。
班级建立了微信群,方便家长与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4)开展家访活动。
班主任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三、案例实施1. 针对小明的情况(1)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
(2)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其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
(3)在课堂上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针对小丽的情况(1)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了解小丽的家庭教育方式。
(2)指导家长培养小丽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她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完成作业。
(3)在课堂上关注小丽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她的错误。
(4)鼓励小丽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提高她的学习积极性。
四、案例效果1. 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2. 学生性格得到改善。
通过家校合作,学生的性格得到改善,自信心增强,更加开朗、自信。
3. 家长教育观念转变。
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案例
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案例案例一:家庭与学校的联合阅读活动在北京的一所小学,学校倡导家庭与学校的联合阅读活动。
学校每月会提供一份阅读清单,列出推荐的书籍,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研究情况,增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
而学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形成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
案例二:"家庭作业"的创新在深圳的一所中学,学校进行了"家庭作业"的创新。
传统上,家庭作业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的研究任务。
但在这所学校,"家庭作业"有了新的含义。
学校会定期布置一些需要家长参与的任务,比如让家长陪孩子一起做科学实验,或者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
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也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研究和生活。
案例三: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在上海的一所幼儿园,家长被邀请参与课程设计。
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建议和意见。
学校会根据家长的反馈,对课程进行调整。
这种方式让家长有更多的参与感,也让学校能更好地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求。
案例四:家长志愿者在广州的一所初中,学校开展了家长志愿者活动。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选择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比如协助组织校园活动,或者参与学校的教学研究。
这种方式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也让学校能更好地了解家长的期望和需求。
在家庭学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享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同时,也需要尊重家长的教育权利,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果,也可以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
家校共育教育故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家校共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某小学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旨在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展示家校共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小明的父母是典型的“工作狂”,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与同学关系也较为紧张。
在学校,小明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甚至与同学发生争执。
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与家长沟通,共同为小明创造一个阳光的成长环境。
1. 班主任老师与小明父母的第一次沟通班主任老师首先与小明父母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
在谈话中,班主任了解到小明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向小明父母阐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建议他们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
2. 班主任老师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计划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班主任老师与家长共同制定了一份教育计划。
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家长每周至少陪伴小明一次,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2)家长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小明的在校表现;(3)家长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4)家长引导小明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与同学的关系。
3. 家校共育成果在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变化:(1)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愿意与人沟通交流;(2)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学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3)与同学的关系得到改善,不再轻易发生争执;(4)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了良好的兴趣爱好。
4. 案例总结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校共育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小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逐渐摆脱了过去的困境,实现了阳光下的成长。
三、启示1. 家校共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家长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家校合作教育系列案例(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
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家校合作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赢。
案例一:家校共筑阅读习惯背景: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明,自入学以来,阅读兴趣不高,课余时间更喜欢玩耍。
家长对此感到担忧,希望学校能够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行动:1. 举办“书香校园”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营造阅读氛围。
2. 设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互相借阅,分享阅读心得。
3. 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交流阅读体会。
家长行动:1.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阅读活动,与孩子共同阅读。
2. 在家中设立阅读角,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3. 与孩子共同制定阅读计划,监督孩子按时完成阅读任务。
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合作,小明的阅读兴趣逐渐提高,阅读成绩也有所提升。
家长和老师都为他感到高兴。
案例二:家校携手助力学生心理健康背景:某中学一名学生小华,因家庭变故,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滑。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关心小华的心理健康。
学校行动: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2. 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 定期开展家校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家长行动:1. 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习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
3. 如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及时与学校沟通,寻求帮助。
成果: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小华的心理状况逐渐好转,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
家长和老师为他的转变感到欣慰。
案例三:家校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背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李,学习成绩优秀,但缺乏团队协作能力。
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帮助小李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行动:1.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育案例家校合作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案例以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明为例,探讨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12岁,六年级学生。
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尤其在数学和英语方面较为薄弱。
在班级中,他很少主动发言,与同学交流也较为谨慎。
此外,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较少。
在了解到小明的家庭背景后,班主任老师决定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帮助小明改善学习状况,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1. 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小明父母参加。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向家长反馈小明的学习情况和在班级中的表现,并针对小明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同时,班主任也鼓励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
2. 建立家校沟通渠道为了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建立了家校沟通渠道,包括微信群、电话等。
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向班主任反映小明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班主任也会及时给予回应和指导。
3. 开展亲子活动班主任组织了一系列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等,旨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这些活动中,小明的父母逐渐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优点,并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4. 家长辅导针对小明的学习困难,班主任建议家长在家中辅导孩子的学习。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巩固知识点。
此外,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5. 个性化教育针对小明的性格特点,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制定了个性化教育方案。
在课堂上,班主任适当降低难度,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课后,班主任和家长一起关注小明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四、家校合作的效果通过家校合作,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家长育德案例四篇】家长家校共育案例
【家长育德案例四篇】家长家校共育案例家长育德案例四篇:家长家校共育案例案例一:家校合作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背景在某小学,教师发现学生小明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且态度漫不经心。
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小明的父母经常加班繁忙,无法关注孩子的研究情况。
为了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和责任感,学校与家长进行了积极的合作。
家庭行动1. 家长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小明的研究情况和问题所在。
2. 家长配合学校制定了一个研究计划,包括每天的作业时间和研究目标。
3. 家长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陪伴小明完成作业,并认真监督他的研究进度。
学校支持1. 学校老师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分享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
2. 学校提供研究资源和辅导,帮助小明克服研究难题。
3. 学校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效果经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小明逐渐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惯,态度也变得认真起来。
他的研究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案例二:家庭亲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背景某中学发现许多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对阅读缺乏兴趣。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阅读兴趣,学校积极与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合作。
家庭行动1. 家长定期陪伴孩子阅读有趣的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 家长与孩子互相推荐好书,分享阅读心得。
3. 家长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阅读活动和书评比赛。
学校支持1. 学校推荐优秀的绘本和青少年文学作品给家长。
2. 学校定期组织阅读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参与。
3. 学校设立阅读角落,提供多样化的图书资源。
效果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他们对阅读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学生们参加了许多阅读比赛和活动,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三:家长充实学校教育孩子获得全面发展背景某初中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科学素养,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并提供支持。
家校合作案例
家校合作案例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和教育学生。
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个家校合作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某小学为了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全面素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家校合作活动。
首先,学校定期举行家长会,邀请家长们来学校参观,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家长会上,学校还会组织家长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成长需求。
通过这样的家长会,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
其次,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
学校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如植树、环境整治等,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拉近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家长们参与到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中,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更好地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家校互动的文化活动。
比如,学校举办家庭日活动,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文艺表演、手工制作、文化体验等活动。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这样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入,也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通过以上的家校合作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校合作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模式,它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好关系,共同关心和教育学生。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长需要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更多的学校和家庭带来一些启发,共同为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家校合作,为学生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XX小学位于我国某城市,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XX小学为例,探讨家校合作教育的成功案例。
二、案例概述小张是XX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在进入六年级之前,他的家长与老师沟通较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
进入六年级后,小张的成绩下滑,性格也变得孤僻。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意识到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三、家校合作过程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学校成立了家校合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同时,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沟通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 家长培训与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校还推荐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书籍,引导家长自主学习和提高。
3. 共同制定教育方案针对小张的情况,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1)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学校心理老师定期与小张沟通,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2)提高学习成绩。
学校教师针对小张的学习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并要求家长在家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
(3)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学校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和社团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4. 定期反馈与调整学校和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定期反馈小张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方案,确保教育效果。
四、案例成效1. 小张的性格变得开朗,自信心逐渐增强。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张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2. 小张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在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下,小张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 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信任和支持。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家校合作优秀教育案例(3篇)
第1篇在当今社会,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展示家校合作在促进孩子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一、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明,学习成绩中等,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流。
在家庭中,小明的生活习惯良好,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校,小明在课堂上表现不佳,经常走神,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十分担忧,希望能够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二、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1. 建立沟通渠道为了加强家校联系,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学生在校情况。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和学校活动。
2. 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在了解小明的情况后,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宽视野。
(2)关注学习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等。
(3)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家长要定期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和家长共同组织了多种课外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旨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4. 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三、案例实施效果通过家校合作,小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 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从班级中等水平上升到了前列。
2. 性格变得开朗:在课外活动中,小明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性格变得开朗,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兴趣爱好广泛:小明在参加课外活动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绘画、篮球等。
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的典型案例
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的典型案例
一、案例一:双方合力塑造孩子的团队精神
小明是班上的研究委员,每次担任集体活动的组织者。
然而,他的父母发现他在家中的行为和在学校中的行为有所不同,更偏向于个人主义,不愿意和家人分享。
小明的父母就与老师沟通了这一情况。
老师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团队协作项目,家长则在家中安排一些需要全家合力完成的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团队精神有了显著提高。
二、案例二: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惯
小红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女孩,她喜欢户外活动,但她的饮食惯和作息时间却不规律。
学校和家庭决定共同行动,帮助小红养成健康的生活惯。
学校在课程中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家长则在家中严格执行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
经过半年的努力,小红的生活惯有了明显的改变。
三、案例三: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孩子的阅读教育
小华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然而,他的阅读兴趣仅限于漫画书。
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共同制定了阅读计划,旨在拓宽小华的阅读范围。
学校安排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让小华接触到了各种类型的书籍。
家长则在家中设立了定期阅读时间,并鼓励小华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
一年后,小华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阅读范围也得到了拓宽。
以上三个案例都展示了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教育的两大重要环节,他们的协同能够使孩子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家庭与学校合作共育优秀案例
家庭与学校合作共育优秀案例引言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中两个重要的社会环境,两者的合作共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家庭和学校合作共育的优秀案例,以启发更多家长和教育者关注并实践这一合作模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案例一:家校合作促进学业发展在这个案例中,一所小学与孩子的家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学校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研究情况和成绩表现。
家长也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例如志愿者讲座和课堂观摩。
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了孩子的研究计划,并定期沟通和评估。
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得到了更关注和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学校与家庭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确保孩子的研究需求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满足。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进一步增强了孩子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案例二:家校合作促进品德培养在这个案例中,一所中学通过与家庭的合作共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学校通过定期家长会、班级讨论和社区活动等形式,与家长分享学校的品德教育理念和策略。
家长被鼓励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品德培养,并与学校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表现得到了一致的关注和指导。
学校和家庭共同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三:家校合作促进兴趣发展这个案例中,一所艺术学校与学生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
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作品展览和演出,与家长分享学生的艺术成果。
家长也积极参与学校的艺术活动和工作坊,与孩子共同参与艺术创作。
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艺术指导和支持,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论家庭与学校合作共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优秀的家校合作案例可以启发更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关注并实践这种合作模式。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业、品德和兴趣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家校共同教育家长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学校与家长携手共育,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探讨家校共同教育的成功案例。
某小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公立小学,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家校合作,积极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以该校为例,分析家校共同教育的成功经验。
二、案例实施1. 成立家长学校某小学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家长授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家长学校开设了《家庭教育心理学》、《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亲子沟通技巧》等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2. 开展家长会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此外,学校还邀请优秀家长分享育儿经验,让其他家长借鉴学习。
3. 家访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状况。
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4. 建立家校联系群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群,方便家长与教师实时沟通。
家长可以在群里咨询孩子的学习、生活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
家校联系群成为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
5. 举办亲子活动学校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亲子手工等,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三、案例成效1. 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活动,家长的教育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 促进家校合作家校共同教育使家长与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 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家校共同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使孩子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中茁壮成长。
学校与家庭合作共育优秀案例
学校与家庭合作共育优秀案例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学校与家庭合作共育的一些优秀案例,以帮助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合作,共同培养优秀的下一代。
案例一:家校互动平台某小学在校园内建立了一个家校互动平台,通过该平台,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孩子在学校的功课、考试成绩和学业表现。
学校也会定期发布孩子在学校的活动照片和教育资讯,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研究和成长情况。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学校的老师进行线上沟通,及时交流孩子的问题和困惑。
这样的家校互动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效率,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案例二:家访活动一所中学每学年都会组织家访活动,邀请教师去学生家中,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家访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
同时,家长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这种密切的家校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
案例三:家庭作业指导一所初中开设了家庭作业指导班,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研究中来,帮助他们解决作业上的问题。
每月,学校会组织家长与教师一同参加家庭作业指导班,教师会就常见的学科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
这种家庭作业指导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效果,也增进了家校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结论以上所列的案例都是学校与家庭合作共育的优秀实践案例,它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帮助学校和家庭更好地培养孩子。
我们鼓励更多的学校和家庭采取这些方法,共同努力,为下一代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家校共育家长的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共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陪伴者,其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探讨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
二、案例描述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显得有些孤僻。
在与同学相处时,小明总是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
这让小明家长十分担忧,他们意识到,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家校共育,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三、家长教育措施1. 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小明的家长深知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他们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
通过老师的反馈,家长发现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如在家里那么活跃,他上课时总是低头不语,很少主动回答问题。
家长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小明在课堂上缺乏自信,害怕出错。
2.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为了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家长采取了以下措施:(1)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运动会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而获得成就感。
(2)家长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3)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3.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为此,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流,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2)邀请同学到家中做客,让孩子学会待人接物。
(3)参加家长会,与其他家长交流教育心得,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关注到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可能源于心理压力。
为此,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
(2)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3)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四、家校共育成果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小明的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小明的自信心逐渐增强,他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与同学互动。
家校合作方式的案例
家校合作方式的案例1. 学习习惯培养案例案例背景:某小学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如做作业拖延、粗心大意等。
学校决定与家长合作,共同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习惯。
合作方式:学校组织了“学习习惯养成”家长学校系列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讲座内容包括如何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等。
教师和家长建立了一对一的沟通机制。
教师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注意力集中时间、完成作业的情况等详细记录下来,定期与家长沟通。
家长则反馈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安排等。
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了“21天学习习惯养成计划”。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每个学生设定了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目标,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检查作业等。
家长在家中监督孩子执行计划,教师在学校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成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大部分参与计划的学生学习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善。
例如,有一位学生原来做作业经常拖延,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设定合理的作业时间和奖励机制,该学生逐渐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2. 心理健康支持案例案例背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
某中学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于是加强了与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合作。
合作方式: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家长热线,由专业的心理教师接听。
家长可以随时拨打热线,咨询孩子的心理问题或寻求帮助。
心理教师会根据家长提供的情况,给予初步的心理疏导建议,并安排必要的心理辅导。
学校组织了“青春期心理健康亲子工作坊”。
工作坊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通过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在工作坊中,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青春期心理知识,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困惑。
教师和家长建立了心理健康观察档案。
教师在学校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等,家长在家中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睡眠情况等。
“家长,让我们携起手来”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家长,让我们一起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凤凰中心小学家校协作教育案例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走入学生的心灵中,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
”又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也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
”一、典型事例:记得那年的9月,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迎来了一批和自己一样带着懵懂与憧憬的新生。
新生报到前,在与一小部分学生的预先见面中我了解到,有个叫陈洋的学生,其他同学没有不知道他的,而且是众口一词地说他如何如何不遵守纪律,如何如何地让老师头疼。
我不由暗暗担心:遇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呢?第二天新生报到,陈洋倒是准时来了,他个子不高,长得虎头虎脑,大大的眼睛,倒有几分可爱。
一进教室就一屁股坐在了我事先给他安排的座位上,并不断向周围的同学高声叫嚷。
不过看得出,周围的同学对他没有什么好感,而他似乎并不介意。
依然是大大咧咧,甚至还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喊叫,打断我的话,我很生气,责备了他几句,他倒是马上就停住了。
果然,在正式进入学习后,我发现陈洋成绩很不理想,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
他在班上的表现也不佳,常常和同学说不了几句就打起来。
他尤其喜欢在别的同学在一起玩时凑过去,但是动作总是很粗鲁,同学们都躲着他。
和他一起坐的女生哭哭啼啼来找我,说没法再和他做同桌……二、案例分析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另一方面还应大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与沟通策略,让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彰显重要的作用。
当然,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还有很多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中有来自于教师、学生方面的,也有来自于家庭方面的。
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家庭原因,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研究》教育案例“家长,让我们携起手来转变孩子”————家校合作引导学生转化案例贵州省兴义市红星路小学教师戴玲[摘要]目的:探讨问题学生行为纠正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行为规范。
方法:通过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家庭教育讲座教材《家庭教育》、《家教周报》为依据,制订辅导计划。
结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较好地纠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规范行为。
结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的教育是转化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问题个案研究一、个案的基本情况学生汤某,属再婚重组家庭后所生子,10岁。
性格直爽、好冲动,较聪明,讲义气。
母亲在家,父亲开煤矿。
父母特别宠爱孩子,孩子要求什么都满足,对孩子期望极大。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1、汤某从读一年级起经常跟其他同学打架,在全班53人中,从一年级到读三年级,就有50人被汤某打过。
2、学习兴趣不大,有在校外抽烟的现象、偶尔偷偷带上有安全隐患的玩具到学校,不交作业现象也很严重。
各科成绩经常亮红灯,每次单元测试在班级总是后几名。
几乎每天都有同学告他的状。
3、思考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绝对化的要求。
执拗、偏激,对矛盾归因时只看对方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出抵触情绪,经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印象都不好,我在三年级接到这个班时,对他,有点头痛,各任课教师和我一样,也很头痛。
从以上行为中,可以判断汤某品行存在恶习,急需矫正。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1、父母与家庭治疗(主要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矫正母亲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
汤某母亲很溺爱汤,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爱护汤某,呵护过度,孩子有时候违反了校规,她就到老师那里讲个不停,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如何如何的乖,或者为孩子开脱责任。
通过《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及多次跟汤某母亲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是不利于正常教育的。
矫正汤某的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
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缺点。
孩子有问题后,推卸责任、埋怨、责备都只能事与愿违。
其次,是合理运用奖励技术。
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其好的行为及时得到强化。
奖惩结合,奖为主,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一次因为汤某考试达到了母亲的目标,于是给他很多的钱,又是吃又是玩,表扬到天上)。
再次,是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
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汤某对当时情境的评价、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在特定事件中做出的自我陈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知治疗的第一途径。
转变汤某的道德意识,主要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
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
改变了原来一味的批评教育。
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汤某喜欢的方式,谈话地点也尽量不选择在办公室,这样汤某可以放松与我交流。
每次谈心之前,我先确定谈话主题,设计一些问题,逐渐了解汤某的道德水平。
一次,课堂上一同学递纸条给汤某,请他帮忙打某某同学出气。
在这件事情上,我例举了很多例子,让汤某认识到,不管自己再要好的朋友,自己多义气,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并告诉汤某这样不理智的做法的后果。
从他眼神和不断的点头中,我看到了希望,他已经在逐步接受了我的观点。
其次,问题训练是认知治疗的必由之路。
心理学认为,孩子对于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
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是坚决的排斥和强烈的拒绝,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
这是错误归因引起的。
因此,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考虑问题的所有可能性?我需要评价我是如何去做的?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来训练,我在训练汤某时,就应用这些步骤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训练题目来自于汤某的生活实际。
如你在生活学习中,同学对你说话不礼貌、或者别人不经意踩了你一下,你会怎么办?你不写作业不交作业,同学或者老师批评你,你该怎么办?让汤某谈自己的做法,我一边肯定,一边正确疏导,仍然是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初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三,激发动机是认知治疗的最佳方略。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追求的影响。
情绪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中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
汤某由于经常不完成作业,经常受到批评,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对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抵制态度。
汤某是我最关注的学生之一,只要稍微留意,会经常看见汤某在课间常常怯生生的远远看着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我。
于是我考虑对他的教育是否少了什么,我就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是对他。
对汤某来说,缺少的正是以上这些。
通过这种方式,他的行为发生了一定的改观。
四、治疗与辅导过程中的问题1、耐心疏导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中,课上课下,我尽量找机会给汤某表现,让汤某体验成功的感觉。
开始我是把课堂上最简单的问题给他,给他被表扬的机会、学习上有一点细微的变化及时表扬、当值日生认真表扬、积极回答问题表扬、考试成绩进步表扬等等,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
有时候汤某的一些小毛病,如作业没做完的时候,借口上厕所去外面溜达一圈再回到教室,或者当别人做了让自己心生怒气的事的时候。
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是指责,而是积极地去跟汤某交流,了解其中原因,再下结论。
事情过去后,我让汤某冷静思考,把当时事情全过程再回忆一遍,自己找到出错的原由,强化他正确认清问题。
2、允许反复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
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
所以急于求成,或者遇到问题就灰心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认识到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
一次,汤某与潘某开始是开玩笑,而后,汤某对潘某的说话不满,自己感到恼火就动手打人,结果把潘某的脸颊抓出深深几道抓痕。
通过我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他慢慢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通过治疗与教育,汤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支持与鼓励,求知的需要随之产生。
表现在汤某上课开始听讲,参与课堂问题讨论,作业积极完成。
我不断积极鼓励,使其成功感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
对汤某的教育已然见成效。
后来半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不良行为。
学科测试中汤某的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数学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最后一节数学课上,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一年来的收获、缺憾或者自己一直想对老师、同学说的心里话。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汤某勇敢的走上讲台,对着老师和同学们深深的鞠躬,哽咽着说:“老师,同学们,给您们添麻烦了,对不起!请原谅过去的我带给你们的伤害……”他的话赢得了同学和老师阵阵热烈的掌声。
从他的爱出状况,从他律再到能自律,再到思想觉悟的提高,主动走上讲台谈自己的过去,那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在同学和老师眼里,如今的汤某已经脱胎换骨,还会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学期结束我为了鼓励他,特地给他颁发了“行为规范小标兵”的奖状。
五、个案小结1、辅导方法在辅导过程中,我始终尊重汤某,理解汤某的行为,信任汤某的行为,和汤某真实地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汤某进行对自己行为的独立思考;减少汤某对我的戒备心理,能够听我的话,这就为我的教育奠定的很好的基础,我在此基础上,帮助汤某解开了一些心底的“结”;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汤某自己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2、经验与教训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
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3、反思现在,由于家庭教育问题,给孩子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这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学校过多的承担了教育的重任,承担了许多本属于家庭教育的责任,在问题学生教育上遇到前所没有的困难。
《家庭教育》教材的及时引入和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的开展,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班上问题学生的转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效果,像汤某这样特殊的孩子,如果不矫正母亲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改变汤某的性格的话,对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会有好处的。
教育和转变孩子,需要家校合力,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
面对转化汤某的成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作用和诸多家庭的迫切需求。
因而,针对类似汤某这样的特殊学生,更需要的是学校老师的循循善诱,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孩子多元评价,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结,逐步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当然,汤某的问题主要是由家庭教育严重偏差引起的,更需要给予其家庭的关爱。
他的成功,也是其家庭教育的成功,是家长转变观念,与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成功。
作为家长,更多的是要从自己做起,在孩子身上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多接受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给予孩子家庭的温暖,最终消除孩子与家人之间的隔阂,消除孩子与他人之间的隔阂,敞开心灵的芳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加强家长对家庭教育观的学习,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率,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