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海报设计(摘抄)

合集下载

区域性在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体现——以《黄金时代》为例

区域性在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体现——以《黄金时代》为例

设计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Design Art87作者简介:曾帅君,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区域性在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体现——以《黄金时代》为例曾帅君(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摘要:电影海报除了艺术价值之外,还有对电影做宣传推广的商业性价值。

尤其在电影面临激烈竞争的今天,电影海报的作用和价值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许多观众都是在目睹了海报的风采后,才走进电影院的,电影海报是电影商业推广的重要手段,但商业价值的功利性常会冲淡或掩盖电影海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文艺性。

黄海设计的《黄金时代》电影海报,由于根据不同区域的文化背景,受众心理所设计出的7款海报,给不同地域的人们呈现出新的视觉体验,同时突显了东方视角下的电影海报设计美学。

关键词:区域性;电影海报;海报设计构成电影海报的基本视觉元素包括图形、文字、色彩、摄影等等,同时一幅海报还要配有相应影片的名称和主要演员,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名单、电影制片厂名等要素。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主题鲜明,画面引人注意,引用的元素准确贴近影片内容,突出电影的主旨,视觉上吸引观影群众,引导观众对影片产生更多联想。

一、区域性在电影海报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的背景都按照各自不同的区域划分,他们都有各自的文明以及独特的审美意识。

这些他们独有的文明以及审美受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区域历史文化沉淀的影响,基于这个地区人民的自我审美取向以及哲学的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产生了许多艺术形式,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通过用音乐、绘画、文学、电影等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艺术情感。

例如德·契里柯画作中始终没有露面的主体——一个被寂静、空旷和阴影吓坏了的人,正是卡夫卡所塑造的角色。

电影海报设计是电影艺术发展的一个生动记录,一些年代久远的海报,可以让人回想起那些曾经熟悉的经典电影,既亲切又温馨,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观点,不同国家区域有着各自对电影海报设计不同的理解。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以设计师黄海作品《影》为例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以设计师黄海作品《影》为例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 以设计师黄海作品《影》为例摘要:黄海被BBC称作是“把中国电影海报送上世界之巅的天才设计师”,是国内电影海报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以黄海创作的《影》电影海报为例,通过剖析中国传统元素中太极及“竹”元素、书法艺术和水墨元素的运用,阐述其创作方法的价值及意义,并试图通过此文为电影海报设计的发展进步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黄海;中国传统元素;电影海报设计;创作方法一、电影海报的作用及《影》的简介1.电影海报的作用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名片”,是电影展示电影内涵,激发观众审美情趣与审美欲望的艺术作品。

它作为电影宣传的视觉媒介,通过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这些基本的符号语言,向观众传达明确的电影主题与内涵。

文字符号承担传达电影信息的关键性作用,包括影片名称、宣传语、导演信息、演员信息、上映时间等说明性信息;图形符号包括人物肖像、人造物形象、自然景观等,图形符号起到阐释电影主题通过视知觉感知迅速传达电影信息的作用。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应当具有明确的主题,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这往往令观者难以忘怀。

海报是我们最先了解电影一切信息的来源。

2.《影》的简介《影》的电影故事及人物原型来自著名编剧、作家朱苏进的原创小说《三国·荆州》。

该片讲述了一个从八岁就被秘密囚禁的小人物,不甘心被当成傀儡替身即“影子”,历经磨难,努力寻回自由的人性故事。

二、太极及“竹”元素的巧妙应用1.太极元素的学习研究在黄海的海报《影》中,通过黑白的两条鱼相互缠绕、相互转换的艺术形象揭示出万事万物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阴阳互补、阴阳相对的哲学思想。

剧照一眼看去,便知道展现的是男子阳刚、女子阴柔。

海报上人物脚下的巨型太极图,明示着《影》根植于道家文化,阴阳的概念。

太极同阴阳的关系紧密,阴阳具有转换性、创生性、差异性、互补性、有序性、互化性等特点,太极通过“一阴一阳”彼此互补、交合、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构建起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有机世界。

探讨中西融合创意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

探讨中西融合创意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

探讨中西融合创意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经济文化的交流势在必行,大融合的趋势日益显著。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名片,是在商业需求下的产物,是为了传递电影信息并广而告之,所以应具备吸引大众注意力以刺激票房收入的作用。

中西融合电影海报创意设计是在全球化大趋势下,为了中西文化更好的交流与传承而演变出来的设计手段,通过各种中西视觉元素或视觉意境进行融合的途径,促使电影海报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人群,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一、中西融合创意设计在电影海报中运用的背景“电影海报具有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电影的‘名片’。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作品的视觉推销方式,需要通过表现方式的创新,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电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电影海报作为抛砖引玉的“名片”,必须要能引起国内外消费者共鸣又不失本国文化特色的方式传达出电影内容,这并不是简单的人物罗列所能做到的,尤其是在国外大众并不熟悉国内演员的情况下,不存在名人效应,这就要求电影海报设计与时俱进顺应发展需求,因此逐渐衍生出中西融合创意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

本文所讲的中西融合创意设计是将中西视觉元素或视觉意境进行融合的途径,促使电影海报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人群,使电影海报实现其应有价值,并以最佳的视觉方式呈现给大众,真正实现中西融合。

二、中西融合创意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具体运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风格,涌现出了一批颇有远见的导演和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师,他们为中国电影史和电影海报设计史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其中,设计师黄海和他的团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队伍,为中国电影设计了许多十分优秀的电影海报,如《黄金时代》、《功夫》、《太极》、《一代宗师》等等。

1、简约却不简单的元素组合――文艺婉约如图1,是国内设计师黄海设计的《黄金时代》美国版的电影海报,《黄金时代》这部电影是许鞍华导演执导,由汤唯、冯绍峰等知名演员主演的,但电影海报中却没有出现任何明星的正脸,内容只有一个人的剪影、一支钢笔和一枝桠的梅花。

中国传统风格的电影海报设计分析——以黄海《黄金时代》为例

中国传统风格的电影海报设计分析——以黄海《黄金时代》为例

摘要:黄海的《黄金时代》中对民族元素的分析和解读,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意境之美,以及深远悠长的民族精神,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和其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

本文旨在讲述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的故事,那些具有民族元素的冲击力、意境之美的表现手法,还有文化元素的搭配,都是黄海设计的核心。

聚焦这些传统元素的海报,不仅表现着冲击力、感染力和不为人知的多样组合,更令人大开眼界。

表现意境之美的手法,造就了不可替代的中国意境;语言的魅力和元素的多样搭配,是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每一张海报都应拥有这样的“特色”。

关键词:海报设计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中国意境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1-0050-03Abstract: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thnic elements in “the golden age” of the Huang Hai fully shows the beauty of China's artistic conception,as well as the long and long national spirit,the unique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intriguing cultural implication,and highly infectiou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ell the story of the excellent film poster design,which are the core of the Huang Hai 's design with the impact of national elements,the expressive techniques of the beauty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and the colloc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The poster focusing on these traditional elements not only shows the combination of impact,infection and unknown knowledge,but also gives us an eye open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beauty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has created an irreplaceable Chinese artistic conception;the charm of language and the diversity of element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Every poster should have such a feature.Keywords:Poster design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elements Chinese artistic concep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s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范唯绪论一张海报就像一个人的面容,是我们最先了解到电影的一切信息来源。

“文化菱形”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电影海报研究——以“黄海现象”为例

“文化菱形”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电影海报研究——以“黄海现象”为例

38FILM THEORY电影理论设计师黄海和他的海报艺术以极具个人特色的审美风格获得国内外一致赞誉,“设计明星备受追捧”形成的“黄海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反映并不是单纯线性镜像的关系,维多利亚的“文化菱形”所建构的五个点六条线,给了我们新的启发。

本文通过探讨海报作为艺术美学、社会文脉、受众反馈、创作者背景与传播途径共同作用下的深层映射,对“黄海现象”进行更加客观和全面的研究。

一、“黄海现象”与“文化菱形”黄海受到业内关注是从2007年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海报设计开始的,这是他第一次设计电影海报,却在戛纳电影节上惊艳四座。

随后他的设计才能受到大量知名导演的青睐,如《让子弹飞》《太极》《一代宗师》等一系列风格多变但越发成熟的作品。

然而真正让他从设计界走向大众成为“设计明星”“网红设计师”的契机,则是2014年一组《黄金时代》的电影海报在微博、微信上被疯狂转发开始的。

2015年开始,他的优秀作品开始井喷式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网友对他最高的评价则是“中国海报第一人”[1]“他的魅力在于很多人仅仅因为他设计的海报而去看相关电影”以及“把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水平拉升至世界级别”[2]等。

通过对知网进行“黄海”并含“海报设计”的关键词搜索发现,从2015年以来,学者们针对黄海海报的艺术风格进行研究的文献有13篇。

以同样的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可查找相关结果1240000条。

可以说,“黄海现象”是由导演、大众和业内学者的共同关注而引发的。

艺术反映社会,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反映,何况这样复杂的独特的引发大众“追捧设计明星”的现象在中国近代设计史上是罕见的。

这种现象背后必然包含着社会多个方面的现实。

根据温迪•葛瑞斯伍德(WendyGriswold)1986年提出的“文化菱形”(cultural diamond)理论认为:从艺术产品、艺术创作者、艺术消费者以及更广阔的社会这四要素来分析艺术作品或现象是较为客观理智和全面的。

电影海报设计的民族文化体现

电影海报设计的民族文化体现

电影海报设计的民族文化体现电影海报,又称为电影宣传画,是一种主要用于展现电影主要信息的招贴画,被看做是推销和介绍电影的名片,是电影宣传方和海报设计师创意的成果、智慧的结晶。

优秀的电影海报应当浓缩电影中的精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

自1895年诞生之日起,电影已走过了百年历史。

其间,《爵士歌王》使电影跨越了从无声到有声的界限,《浮华世界》使电影迈过了从黑白到彩色的鸿沟。

电影海报设计,从大的方面讲,是平面广告设计的一种,从小的方面讲,是大电影工业体系下颇为重要的一环。

不仅审美品位对艺术形式的要求千差万别,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海报也处处体现着民族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民族风格,因此,它也充当了不同时期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人。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网络冲击和视觉爆炸带来的多重感官刺激,如何去粗取精,在保证高质量视觉传达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无疑成了电影海报设计中又一国际化新命题。

一、电影海报的平面视觉设计(一)电影海报的特征与原则电影海报有着自己独特的制作流程和传播途径。

当一部电影摄制完成后,制片方会请影视公司的宣传部门或者广告设计公司根据影片的主题和内容创作电影海报,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设计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可以说,这是通向票房成功的第一步。

首先,从构图的角度看,海报设计的基本方式分为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根据电影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设计师需要灵活掌握各种构图方式和着色技巧,做到有的放矢。

具象图形具有亲和感和直观性,在突出故事内容和背景的前提下,以渲染主要人物和情节为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如电影《英雄》就有多款海报问世,内容大多以六位国际巨星为主,不仅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了观众眼球,同时人物服饰和美术背景也突出了"武侠";的主题,传达出了悠长的意境,可谓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2024年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影海报设计与应用》范文

《2024年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影海报设计与应用》范文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影海报设计与应用》篇一一、引言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电影产业的宣传与推广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海报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影海报设计特点、设计要素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重要宣传工具。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影海报设计特点1. 多样性:新媒体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更加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海报,还涵盖了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等各类媒介的海报设计。

2. 互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海报的互动性越来越强,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点击链接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3. 视觉冲击力: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电影海报需要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以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电影海报设计要素1. 主题与风格:电影海报的设计应紧密围绕电影的主题和风格,以体现电影的内涵和特色。

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电影的情节、人物、背景等信息,以确定海报的视觉风格和表现手法。

2. 色彩运用:色彩是电影海报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设计师需要根据电影的主题和风格,合理运用色彩,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3. 图像与文字:图像和文字是电影海报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

图像应具有代表性,能够直观地反映电影的内容和主题;文字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传达电影的核心信息。

设计师需要巧妙地将图像和文字结合起来,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4. 品牌与宣传语:在电影海报中,品牌和宣传语也是重要的设计元素。

品牌能够体现电影的制作团队和出品方,而宣传语则能够概括电影的核心卖点,吸引观众的关注。

设计师需要在海报纸质空间有限、视觉元素繁多的情况下,合理布置品牌和宣传语,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四、电影海报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1. 传统媒介:在传统媒介中,电影海报主要用于纸质宣传、户外广告等。

黄海电影海报中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对当代海报设计的启发

黄海电影海报中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对当代海报设计的启发

黄海电影海报中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对当代海报设计的启发黄海电影海报中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对当代海报设计的启发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其中传统审美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当代海报设计中,中国传统审美意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索。

而以黄海电影海报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从而对当代海报设计起到了启发作用。

黄海电影海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在黄海电影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渗透着中国传统审美意象的元素,如中国传统建筑、传统戏剧形象、传统绘画和书法等。

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让海报具有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还使得海报的设计更具有艺术性和传达力。

首先,黄海电影海报中运用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为海报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美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在海报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可以用来塑造特定的景观和背景,为观者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场景。

例如,在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海报中,常常可以看到皇宫、古城墙等传统建筑的出现,它们为海报增添了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气息。

其次,黄海电影海报中运用的中国传统戏剧形象为海报注入了戏剧性和表演性。

中国传统戏剧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服饰造型,这些元素可以很好地用在电影海报中,以增加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

例如,在一些历史剧情片的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武将、花旦等戏剧形象的出现,它们带给观者一种瞬间的戏剧性和强烈的叙事性。

此外,黄海电影海报中运用的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元素为海报增添了诗意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丰富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

在海报设计中,传统绘画元素可以用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为观者带来一种静谧而思考的氛围。

同时,传统书法的运用也为海报增添了一种古朴和优雅的气息。

例如,在一些文艺片的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抽象的水墨画和优美的篆书字体,它们为海报增添了一种雅致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可以说,黄海电影海报中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给了当代海报设计以深远的启发。

电影海报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研究

电影海报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研究

电影海报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研究电影海报是一种用来宣传电影的重要媒介,设计一个吸引人的海报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进而提高电影的曝光和票房。

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可以为电影海报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就电影海报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进行研究。

首先,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为电影海报增加独特的视觉元素。

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图案和符号,如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古代字画的纹饰等。

这些元素可以被运用到电影海报的设计中,通过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

例如,如果电影海报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可以使用传统中国画的山水作为背景,突出电影的中国风格和古老的气息。

这种运用可以使电影海报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另外,传统文化元素还可以用来制造神秘感和浪漫氛围,让观众对电影产生兴趣。

其次,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可以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这些思想和观念可以通过电影海报的设计来传达。

例如,如果电影是一部关于友情和坚持的故事,可以在海报中运用中国古代文人的形象,传达忠诚、友情等主题。

另外,传统文化元素也可以表达电影中的情感状态,如喜怒哀乐等。

例如,可以在电影海报中使用传统文人画的花鸟来表达电影的浪漫情调和快乐氛围。

最后,传统文化元素还可以用来强调电影的中国性和文化价值。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无数的传统文化遗产。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辨识度,可以使电影海报更富有中国特色,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例如,可以在海报中加入中国的传统建筑、服饰、器物等元素,突出中国的独特文化和艺术价值。

这样的运用不仅可以彰显中国电影的地域特色,还可以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电影海报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可以为海报增添独特的视觉元素和文化内涵,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强调电影的中国性和文化价值。

因此,在设计电影海报时,设计师可以积极考虑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使海报更加出彩,吸引观众的注意,提高电影的曝光和票房。

40张最具创意电影海报

40张最具创意电影海报
40 张最具创意电影海报(1/40)
上一张 开始 停止下一张
2011-04-19 16:54 新华网 我要评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国某网站在前不久相应的推出了“40 张最佳海报”以襄读者。考虑到影史漫漫,审 美各异,我们无法笃定以下海报可以与你心目中最佳名单画上等号,但何不放松心态单纯 欣赏,就像小丑所说的“WHY SO SERIOUS?”
《无耻混蛋》2009 年 又是一款绝妙的预告海报,棒子与爆头,多么经典的经典元素。
《活埋》2010 年 去年最令影迷印象深刻的海报之一,本片另外一张向《眩晕》致敬的 海报同样不错。
《怪形》1982 年 地表裂痕勾勒出片名,仔细看那些不规则的细小裂痕,似乎在暗示事 情不会就此结束
《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 2008 年 why so serious?描绘出这张海报的精髓,同样也 是片中小丑性格的点睛之笔,血迹书写的字样彰显出这个人物的偏执与可怕。
《罗丝玛丽的婴儿》1968 年 一张成功的惊悚片海报应该让你感到压抑的同时还被其吸 引。
《星球大战前传一:魅影危机》1999 年 这是一款经典的预告海报,没有复杂的构图和 混乱的文字排版,主题明确的图像向我们展现了阿纳金的变化前后。
《美国丽人》1999 年 充满诱惑却不低俗,过目不忘。
《乱世佳人》1939 年 想要在静态图像中传达出那种原始的激情本是一件难事,但它却做到 了。
《我不在那儿》2007 年 单就海报底图来说就已经是幅可圈可点的摄影作品了
《大都会》深褐底色,很少会有海报选择这样的方式。
《七年之痒》 既然梦露遮住裙摆的动作成为了影片最出名的标志,那海报自然要有所体现 了
《风流老板俏秘书》2002 年 中文译名显然“美化”了影片内容,再加上这张充满挑逗 意味的海报,不过看过影片的人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一部轻松爱情小品。

这25张海报代表了好莱坞的电影欣赏水平

这25张海报代表了好莱坞的电影欣赏水平

这25张海报代表了好莱坞的电影欣赏水平这25张海报代表了好莱坞的电影欣赏水平海报是观众对一部电影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影片主题的精华元素体现。

就像是CD封面一样,好的海报能够大大提升观众对影片的期待度,为首映成功做好铺垫。

因此,影视公司往往也会精心设计每一款海报,力求一眼抓住观众的心。

这是《帝国》杂志今年评选出的年度最佳25张电影海报。

这些海报的质量体现出了电影的气质,也是直接体现出了创作者的审美水平。

1,《火星救援》2,《荒野猎人》3,《西部慢调》4,《我们是你的朋友》5,《摩天大楼》6,《蚁人》7,《叫我幸运》8,《龙虾》9,《机械姬》10,《恐龙当家》11,《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12,《梦深缘浅》13,《墨与钢》14,《分歧者2:绝地反击》15,《时尚女王:Iris 的华丽传奇》16,《它在身后》17,《侏罗纪世界》18,《宝藏猎人久美子》19,《洛城屠手》20,《爱恋》21,《麦克白》22,《移动迷宫2:烧痕审判》23,《边境杀手》24,《女间谍》25,《橘色》========================人物鉴赏========================匠师李安:匠人其表,大师其心光影,一明一暗,构塑世界;音乐,一快一慢,震荡心灵;故事,一横一竖,描绘百态……然而电影却没法像这般简单的描绘。

有些人说,电影是光影的艺术;有些人说,电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影像艺术;有些人说,电影是一部压缩的微世界……电影如此复杂,如此让人难以下定义:满是特效的异世之旅的《阿凡达》是电影,开着一部出租车满大街采访别人的《伊朗司机笑看人生》也是电影;一部充满声色享受的《海上钢琴师》低电影,除了钢琴声只能见到表演的默片《寻子遇仙记》也是电影;高大上的神话史诗《宾虚》是电影,遭人诟病的两两青春男女的《小时代》也是电影…… 电影的定义是如此的丰富而广阔,那主导一部电影的电影导演又该是如何?我认为电影导演首先是一个手艺人,是一个熟练工种;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像木匠、鞋匠与铁匠一样的手艺人,有着非常精妙的导演艺术,将对影片的见解传达给演员与观众,构建一部从无到有的影像艺术。

精彩的画面时代的记忆——电影海报的鉴赏与收藏

精彩的画面时代的记忆——电影海报的鉴赏与收藏

精彩的画面时代的记忆——电影海报的鉴赏与收藏晓菁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已走过了110多年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发展与进一步、苦难与辉煌。

我们为中国电影感到骄傲和自豪。

而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一张“名片”,历经百年仍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

电影海报的由来电影海报俗称电影宣传画(也叫招贴画)。

每当一部电影制作完成后,制片商为了宣传和吸引观众,会邀请名画家们设计电影海报,而海报设计得好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电影的票房。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浓缩了电影中的精华,电影还没看,它或许就给观众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印象,有的甚至刻骨铭心。

从印色上看,有彩色海报和黑白海报之分;从电影种类上分,有故事片海报、戏曲片海报、美术片海报、纪录片海报、科教片海报等等;从类别上分,有剧情式海报和非剧情式海报。

非剧情式海报一般以单幅为多,画面以剧中主人公的特写镜头或精彩瞬间为主,一般不配剧情介绍。

电影海报的规格大小很多,有一开、二开、四开、八开、十六开等等。

早期的海报由于设计和绘制多以手工为主,并且形式和大小不一。

建国后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电影海报最常见的要数一开和二开。

从电影海报版本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按发行商分,由电影公司直接发行的第一版海报为头版海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再一次放映时印刷的海报,可称为第二版,七八十年代放影时再印刷的海报,则为第三版。

按版式分,有横式和竖式。

按版籍分,有的制片商为了扩大电影海报的宣传,满足不同地区和国家观众的欣赏口味,会印刷不同地区版的电影海报。

如今,电影海报在艺术设计、色彩选用、潮流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涌现出大批既有鲜活艺术形象,又能雅俗共赏的好海报,吸引了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电影海报的历史价值电影海报作为电影附属品,是电影史的形象载体,它记载了中国百年电影的历史,它以特有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续写着中国电影的辉煌;记录中国人民走过的艰难岁月、光辉历程,未来发展。

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以《天书奇谭》为例

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以《天书奇谭》为例

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以《天书奇谭》为例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以《天书奇谭》为例1.引言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吸引观众的眼球,还要能够准确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氛围。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元素和符号。

如何将这些传统元素巧妙融入电影海报的设计中,成为了中国电影行业探索的方向。

本文以电影《天书奇谭》为例,将探讨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2.电影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探讨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之前,先来了解下电影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影海报设计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氛围。

为此,电影海报设计需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简洁明了:电影海报需要用简练的图像和文字来传达信息,避免冗余和复杂的设计。

(2)突出主题:电影海报要能够准确表达电影的主题,通过视觉元素引起观众的共鸣。

(3)突出差异:电影海报要能够和其他电影海报产生区别,突出影片的独特性。

3.《天书奇谭》电影海报设计分析电影《天书奇谭》是一部以中国古代传说和神话为背景的奇幻冒险片。

该片通过巧妙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技术,呈现了一个神秘而有趣的世界。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该片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元素,以下为该片电影海报设计的分析:(1)色彩运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颜色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天书奇谭》电影海报运用了鲜艳的红色和金色作为主要色调,红色代表吉祥、热情和喜庆,金色代表豪华和权力。

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让海报更加抢眼,还能向观众传达片中的神话色彩和特色。

(2)图像元素《天书奇谭》电影海报中的图像元素主要是一只神秘的凤凰,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凤凰翱翔于云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并与电影的奇幻冒险主题相呼应。

同时,电影海报还运用了一些其他的传统图案,如云纹、莲花等,进一步突出了电影的中国特色。

(3)字体运用电影海报的字体选择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融合探析

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融合探析

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融合探析随着2022年《黄金时代》海报的名声大噪,设计师黄海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以独具东方色彩及现代美学的设计风格,在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行业游刃有余,且作品受到一致好评,并将中国海报原创设计带入了国际市场。

近年他的电影海报设计将美学与商业结合,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民族性特征,具有较高的识别性,能够通过情感共鸣来引导、影响观众。

科班出生的黄海,在其海报设计作品中,除了很好地将电影内容主旨、艺术风格特征与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表现能力、想象力结合起来,还赋予了作品深刻的中国化特征。

所谓中国化特征,是指具有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的中国元素。

而中国元素不仅仅只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包含了中国固有元素(地理风貌、人种肤色等等)及现代文化元素(人文精神、企业文化等等)。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特定元素的形式在设计作品中表现出来。

因此,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以及体现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设计,即本文所指的中国化特征。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包含了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

它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既是物质的、制度化的、也是精神的。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较强的中华民族审美情趣,较西方文化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更为“含蓄”。

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与时代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彰显民族特色与具有典型文化特质的文化元素。

黄海设计的电影海报正是受到相关要素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和主观思维,再结合电影剧本、导演风格、电影人物角色以及剧照来进行的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体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诉求。

要在多变且有着强烈竞争力的市场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而通过这种特有的风格去影响观众更是难上加难。

《黄金时代》电影海报设计赏析

《黄金时代》电影海报设计赏析

256《黄金时代》电影海报设计赏析孙颖 张慨 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摘要:在现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业电影海报设计,应立足于不同地区的人文文化上进行设计,本文以《黄金时代》电影海报设计为分析对象,分析其设计形式和设计方法,对其不同地区的海报设计进行赏析。

关键词:黄金时代;电影海报设计;设计形式电影的全球推广,就势必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上要立足于不同地区的人文文化。

电影《黄金时代》在宣传方式上非常细分化,电影全球上映,海报紧扣电影主题,结合不同国家地区的审美文化进行设计,使不同国家地区的影迷接收到电影海报所传达出的精准的信息。

美版海报朴素简约大气,符合现今流行的极简主义,而这样的排版正是现下各个国家地区的观众所能接受的风格。

海报整体的意象“钢笔”直呼主题,金笔中萧红的剪影是孤独的,她不干平庸,她挣脱封建的牢笼,寻找自由。

而自由正是美国精神的核心。

海报亮点在于采用好莱坞海报模式,炼出极简的传统中式符号,金色和黑色的使用一贯符合美国观众对时代片海报恢宏时代感的色彩认知,最后以自由主题,将中美文化融合为一体,使受众产生共鸣。

中国大陆版的这款海报(如图1)也被称之为《黄金时代》“笔锋”版海报,海报呈16:9的横版构图,仿佛一帧被截下的影片。

片名置于黄金分割点上,左边是坐着的低头吸烟沉思的女主角萧红,暗示人物在整个影片中的基调,孤独、阴暗和无奈的悲剧命运。

影片里她的一生坎坷,总是在选择,可不管她如何,她总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她注定走向悲剧。

片名的右边是鲁迅,他并不是男主角,可他是萧红的精神导师,他让更多人认识她,这也成了萧红和萧军悲剧的原因,鲁迅作为剧情的推动者和女主角的精神导师,胜似男主角。

接着鲁迅的后方依偎着点烟的萧军。

萧军对于萧红来说是浪子,一如他在海报上的设计形式,他潇洒点烟的侧影,暗示着他的风流与不羁。

萧军的右前方是梅志,对于萧红他是过客一般的存在,更是旁观者,在剧中他也是叙述者。

海报最右边是丁玲,她不是主角却犹如主角一般存在。

2021基于电影类型和审美本质的电影海报设计范文3

2021基于电影类型和审美本质的电影海报设计范文3

2021基于电影类型和审美本质的电影海报设计范文 从19 世纪末开始,随着摄像机和放映机的发明,电影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经历了天翻地覆的重大变化。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吸收并借鉴了多种艺术积累,融合了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摄影等艺术为一体,发挥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电影海报是电影整体制作运行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既是附属于电影经营宣传策略增加收视率的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美化环境和提供视觉“糖果”的视觉传达艺术表现行为。

电影海报从当初的手绘到文字印刷再到平面媒介的多种参与,逐渐丰富了表现力,增加了其视觉的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电影既是视听艺术同时又是时空艺术,具有元素丰富和形式多样等综合艺术特征。

如果要宣传表述电影,相比当下艺术大融合总体态势下的视听艺术,海报作为一种单一的视觉形式表现显然具有自身不可逾越的局限性。

但海报宣传的优势就在于其独特的尺寸,独特的视觉冲击力,灵活多变的形式以及与电影内容的紧密契合。

纵观历史,经典的电影海报设计就其自身独立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而言并不逊色于一部电影。

电影海报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一直都是不可撼动的,是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平面设计。

它经常用直观的视觉表现手法,充分调动构图、色彩、形象等多种元素有创意地把剧情中的人物或场景展示在观众面前,往往凭借自身的美好设计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从基于电影类型和基于审美本质两个方面对海报进行了详尽的分类,以探求其多种的表现和强大的视觉传达优势。

这种研究意在对未来电影海报宣传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一、基于电影类型的海报设计 在电影宣传中,电影海报所扮演的角色是极为重要的。

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根据电影题材的不同,适当调整和选择海报的版式和内容。

下面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类型的电影进行的海报设计,它们以简洁的形式语言来展现电影的内在精神风貌,传递给观者直观的视觉有效信息,达到了很好的推销和宣传作用。

1.战争题材的海报。

此类电影海报需要传达战争背景及意义等综合性信息,因此与影片表现的战争相关的时间、事件、人物、典型场景及道具等都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设计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美学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影海报设计必定带有民族性特质。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设计理念的民族性差异,他的作品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电影海报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相反,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才是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因为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否则电影海报设计的国际化将成为空洞的说谈。以德国为例,它是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发祥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欧洲传统文化对冈特·兰勃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存有显而易见的影响。源于同一文化土壤的设计师,必定具备相似的设计观,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差异,在提升电影主题的过程中,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参考文献:
1、朱浩云,《激情岁月的典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年
2、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4、索理、齐霞,《论电影海报设计》,《装饰》,2006年11期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工艺美术中的版画和剪纸艺术,也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们在理论上吸收了了来自欧洲版画界诸如麦绥莱勒和珂勒惠支的艺术思想,以及当时苏联版画界的革命主义精神,于是中国版画界成为“左联”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抗日宣传中,他们将版画视作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因而版画艺术与民族情感相融合,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电影海报《红色娘子军》以木刻版画的形式,着力刻画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八十年代电《聂耳》和《早春二月》的电影海报设计,也都取得了木刻版画的艺术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直至九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多采用电脑三维技术与摄影图片结合的方式,这一阶段的时代创新仍在积极探索中。告别了传统手绘的设计方法,设计师需要在国际性图像语汇中找到自身的民族性内涵,正如七八十年代的努力探索一样,在新世纪中以民族性姿态走向世界影坛。
纵观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从手绘阶段到电脑设计时代,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需要设计师具备专业性知识。电影海报设计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设计门类,文化的差异性注定其具备显著的民族性特征。电影海报设计师只有立足文化传统并冲破其束缚,方能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逐渐达到完善自身的最终目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而民族装饰类图案也经常出现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成为一个亮点。由于地域广阔,各地民族风俗习惯亦有差异,于是别具风情的民族性装饰类图案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并发挥艺术审美的功用。在电影海报《金银滩》中,设计师手绘了少数民族典型服饰,不但符合剧情需要,也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电影海报《相约在凤尾竹下》传递出浓郁的苗族风情,不仅适合少数民族影片的内容宣传,在艺术审美上更是获得了相当成功。
早期的手绘海报多出自画家之手,之后为专业设计师,无论其何种身份,电影海报制作者的文化修养对设计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方文化内部,包括中华民族、大和民族以及朝鲜民族,他们秉持着传统的儒教思想,却又各具特色,这种细微的文化差异对电影海报设计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斯皮尔博格执导的《艺妓回忆录》中,它的海报设计将目光聚焦在一张苍白的脸上,搭配鲜艳的红唇、翠绿的眼珠、飘动的黑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黑白的眀暗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平静的表情与舞动的头发,这些设计元素如同剧情一般,在中西文化间以及儒家文化圈内得到了莫衷一是的反响。在文化禁忌中,东方文化享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历来忌讳“流星”以及数字“四”,韩国人忌讳“菊花”,而日本人却忌讳“白手帕”。三国都对红墨水书写的名字表示反感,因为这也代表了“死亡”的意义。东方文化中的民族传统也各具特点:中国的“阴阳”学说在现实中对应着相应的象征物,如日、月对应着“阳”与“阴”;在日本和服礼仪中,只有死者的头部右侧方能佩戴头饰……中日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中国人在设计中注重平衡性理念,推崇中庸思想,而日本人却崇尚简约的设计风格,反映出大和民族平和、细腻的文化风貌。另外,中国的汉字不仅成为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也成为一种审美性图案,它们或行云流水,或万马奔腾,只因字体的变化即可完成语义之外的情感表述。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呼唤着设计师必须具备专业性知识,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传统,方能在设计中显示出超越文化形态的包容性。
可以说,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于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八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当然,出于电影内容的实际需要,在电脑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仍会出现若干手绘海报,这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怀旧的经典性回归。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中国电影发展而逐步成熟,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性风格。在更早的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业已出现,但那时并未形成规模,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差距较大。建国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者借鉴多种艺术手法,在手绘海报时期,他们多采用水粉,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艺术形式,可以说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丰富的文景,民族性
世界电影自诞生之日已有百余年历史,“电影海报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电影海报属于平面广告设计,其作用在于推销电影内容,在颇具审美性的艺术形式下,电影海报因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强烈的民族性艺术风格,因而也成为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剪纸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至今仍在民众中拥有影响力。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以及祭祀仪式,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产生广泛影响的民俗艺术。剪纸讲究图案式构图,虚实相间以及明暗的强烈对比,这一艺术形式被电影海报所借鉴,设计的民族性愈发强烈。基于民间故事拍摄而成的电影《白蛇传》,它的电影海报采用民间剪纸设计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一方面,剪纸艺术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为受众接受;另一方面,剪纸与民间故事在审美上具有相通性,民俗艺术赋予民间故事以更多传奇性因素,颇具吸引力。
5、戴晓玲,《小议电影海报的设计》,《电影评介》,2006年15期
6、张文波,《“先声夺人”“喜闻乐见”——浅谈电影海报的两个功能》,《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曹原,《浅议海报设计的艺术与文化》,《美与时代》,2004年07期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此时的设计要求在于着力刻画影片内容,多写实性描绘,如影片的主人公以及重要场景皆成为手绘对象。1939年由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人》成为影坛经典,电影海报以剧中亚特兰大的火光冲天为背景,配合火红的暖色调,夸张而鲜明地表达出英雄怀抱美人的浓烈爱意。1941年由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成为划时代的一部影片,它的一款海报(西班牙)采用写实性手法描绘出男主角的半身像,在色彩处理上因降低了纯度造成偏灰的效果,与电影所要阐发的深刻内涵相符合。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文化中的国画、工艺美术以及少数民族装饰艺术,对电影海报的民族性颇具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粗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类,前者重在意境,用极简笔墨勾勒出物象的形神;后者运用工整、缜密、细致的技法来描绘物象。1959年出品的电影《林则徐》,邀请国画大师程十发进行海报创作,他用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林则徐的英雄气势,成为手绘海报中难得的精品。电影海报的作用在于吸引眼球、传递信息,同时也要具备艺术审美。中国写意绘画要求笔墨简单且形神兼备,寥寥数笔便表现出物象特点以及现场氛围状况。电影《小街》海报即是此例,一个人物头像仅用去些许笔墨,简单、醒目的笔墨语言,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种传统绘画方式也易于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因为受众在迅速接受电影内容的宣传中,容易产生审美性共鸣。对于中国戏曲电影,借鉴传统绘画方式进行电影海报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皆为中国传统艺术珍品,讲求简约以及意境悠远,在设计中通过国画笔墨的“气韵生动”,可以达到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取向上的精神性共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摄影加工器材的应用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普及,世界电影海报逐渐步入电脑设计时代。设计师采用先进的电脑合成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写实性描绘,丰富了电影海报的象征性寓意以及文化的多义性表达,成为电影商业化运作中的一个亮点。萨姆·门德斯 (Sam Mendes) 导演、Alan Ball编剧的《美国丽人》为一部家庭伦理片,海报以少女性感、美丽的腹部为背景,一朵玫瑰花尽显青春的甜美,画面呈现粉红色娇嫩的绘画色调,温暖、鲜艳的色彩与深刻、复杂的故事内容形成鲜明对比。它没有任何写实性描绘,暧昧的电影主题通过人体的肌肤得以表达,含蓄而深刻。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的经典之作《外星人E·T》为一部科幻片,海报以一轮明月为背景,一个穿雨衣的小男孩正骑着单车向月亮奔去。画面前方男孩和外星人用食指相通,温情的友谊成为这部科幻片的感情基调。海报选取湛蓝的色调,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秘,正如影片内容注重电脑特效的运用,海报设计在奇幻性的视觉语言中向受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孩童之梦。导演韦斯·克莱文于2000年制作的《惊声尖叫·3》为一部喜剧类惊悚片,电影海报选取黑色调造成了某种视觉压迫感,左边从黑暗中飘来一张变性的骷髅脸,右边为一个白色数字“3”,其中透出一个女子惊恐的眼睛。海报以黑白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营造出恐怖的画面视觉效果,它在设计理念中摒除了叙事性概念,抓住“惊悚”这一核心元素,为电影做出了较好的市场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