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马嵬》分析
《马嵬》古诗鉴赏
《马嵬》古诗鉴赏【导读】再美的爱情也有凋零的时刻。
自古帝王将相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不是你死就死我死,做为帝王又有什么爱情呢。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李商隐—《马嵬》。
年代:唐作者: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赏析:《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
李商隐—《马嵬》赏析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同驻马”指禁*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
“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诗人把六*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
“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
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马嵬》古诗鉴赏]相关文章:。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813-858)是唐朝一位著名的文人。
他擅长小说、诗歌、书画,其文学作品极为丰富。
在其诗歌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是著
名的“马嵬李赏析”,它是以比较精炼而又直观的形式来塑造出一种
诗歌专属的美学观念,并发挥了语言艺术上极大的精妙作用。
马嵬李商隐要求赏析应该将诗歌中不仅包含内容,还包括形式上
的文学性,以及有意义的情感表达。
他认为,诗歌遣词应当清晰,叧
語抒情,循序有序,精辟有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诗歌有温度与感染力,使诗歌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别性。
马嵬李商隐认为,“三平和四绝”
是完成一首好诗的关键因素。
“三平”是指声音的平、间调的平、气
势的平;而“四绝”是指押韵的绝、押字的绝、调式的绝、意境的绝。
基于以上特点,马嵬李商隐提出了赏析三原则:即“审领细考”、“思想内心”以及“几何完整”。
其中,“审领细考”是指根据诗歌
的结构和内容,仔细推敲诗歌的内涵和隐喻;“思想内心”是指追寻
诗歌背后深处传达的思想;“几何完整”是指要把押韵、押字、气势
等完美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美学效果,来获取诗歌中的韵
味和文字艺术。
马嵬李商隐的赏析,令后人有了一套新的诗歌赏析标准。
他把赏
析重点放在诗歌形式和情感上,把诗歌在文学性、美学性上更多地充实、丰富起来,从而使诗歌更多地具有时代性、中国性、季节性等,
令诗歌更具共鸣性。
可以说,马嵬李商隐的赏析,对后世的诗词研究
乃至文学研究,都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前言】《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言绝句,一为七言律诗,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注释】⑴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
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翻译】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鉴赏】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
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
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
李商隐《马嵬》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马嵬》译文及赏析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马嵬》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③,无复鸡人报晓筹④。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⑤。
如何四纪为天子⑥,不及卢家有莫愁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马嵬》共二首,此首原列第二。
马嵬,在今西安兴平县,唐置驿站。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玄宗、贵妃等西奔,至马嵬,军变,诛杨国忠,玄宗被迫将贵妃缢死于佛室。
②更九州,更有九州。
《史记·邹衍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
”③虎旅,此指扈从玄宗的禁卫军。
柝,军中器具,晚上用来报更。
④鸡人,皇宫中负责报晓的人。
《汉官仪》:“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⑤据陈鸿《长恨歌传》载,玄宗、贵妃曾“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见之日。
⑥四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此举其成数。
一纪为十二年。
⑦莫愁,南朝民歌中经常提到的美女,无名氏《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侯。
”〔解析〕这是一首以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为题材的咏史诗。
诗题为“马嵬”,已点世上闻名的“马嵬之变”的题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首联劈空而起,夹叙夹议,精警的语句,饱含着感情色彩。
相传杨贵妃死后,玄宗思念不已,曾派方士前去寻觅其魂,方士声称在海外蓬莱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并带回昔日订情信物及“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此诗首联高度概括了这类故事传说,意思是说:他生之约,渺茫难信;此生一死,相会无期。
其中“徒闻”二字,说明这是道听途说,是空想而非真实,因此就否定了方士的胡说八道,把读者从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中,逐渐引入苦难的人寰尘世。
下句“未卜”一词,表明作者对“他生”之说不以为然的态度,由此引申,对唐玄宗的悲切“思念”与杨贵妃的坚订来生婚约,隐含讥讽之意。
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
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又名金,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眉马前死。
李商隐诗《马嵬》赏析
李商隐诗《马嵬》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马嵬》原文及诗词鉴赏
《马嵬》原文及诗词鉴赏一、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鉴赏。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是宋代伟大的文人,其著名的一首诗——《李将军》,抒
发的是他对民族的热情、爱国的思想,表达了他渴望报国的志向,使
他成为一位爱国者和历史上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政治上,马嵬李在宋代实行了廉洁政治。
他反对腐败,抵制情色
文学,倡导道德准则,弘扬正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帮助维护了
当时的社会秩序,被尊为“李将军”。
马嵬李的文学作品也是宋代文学中的一大杰作。
他一生创作了许
多著名的诗文,如《水调歌头》《望洞庭》《渔父》《登金陵驿》等,这些作品处处充满了他的爱国之心,传道他的崇高理想,用实际行动
实践了他的爱国教化。
马嵬李的文字也是当时文学作品中最出色的,他特有的文学语言,折衷而流畅,充满超然的奥义,发挥出不一般的想象力,被誉为“宋
代精英文学家”。
在文学形式方面,马嵬李采用连句文、章回小说等形式,创作了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开拓出了一条新的文学道路。
总结起来,马嵬李的作品既传统又新颖,文字折衷朴实,具有独
特的抒情风格,把国之悲歌、英雄之歌娓娓呈现在读者眼前,是宋代
文学中的珍宝,深受读者的喜爱。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马嵬李商隐赏析《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共有四句,但它以简单的语言和细腻的笔墨,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哀思,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
下面从字面、语句、而后包括基调和整体,逐一进行了解析和赏析。
字面解析:马嵬即指马陵道长李白死后在马嵬驿被发现的墓碑,是李白逝世后的沉痛悼念,李商隐用“马嵬”一词,抛开具象像征,只从音义上象征出李白逝世后,他的霸气与才华仍全然在心中的表达。
这个词在这首诗中只出现了一次,但非常精准、传神。
语句解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篇两句虽与“马嵬”二字并不相干,但这两句却为全篇的基调和感情打下了基础。
诗人使用对偶的方式,描绘秋景中雁飞九天,松柏苍翠,秋色和谐优美之景象。
然而,此景如同诗人内心备感沉痛的现实,外表看似美好,然而内心却充满了无限的寂寥。
“牧童骑牛追羊去,足音荡荡妨我耳。
”这两句话为此诗的核心所在。
牧童留下的这些“足音”呈现出颓废和失落的气息。
「牧童骑牛追羊去」,既描绘了大自然中自由奔放的生死纷争,也隐约表现出其它,内心痛楚的无奈。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这两句诗,以最簇新鲜明显的方式来表现出“别离和新相知”之感情。
这相称于作者寄情于「马嵬」之意,但既非直接表述,而极像隐喻的方式,其含义更为深远而神秘。
而“悲莫悲”,则暗喻走进别离后又为新的相逢所愉悦,而前路遥无期。
基调和整体:整篇诗的基调悲凉且压抑,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孤独和不安。
虽然没有出现刻意营造的忧愁气氛,但是在诗人所描绘的他的内心世界,有一种视今日物色出来而颓废的痛苦的感觉,也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失望。
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色彩,从开头的描绘到中间的瞻仰,再到最后的相悉,沉重、精细,贯穿全篇,非常明显。
总之,“马嵬”这首诗,通过李商隐细腻、精到的表现手法,将诗人对李白的追思和哀思融入我们心灵深处。
它是一首既具象又抽象的诗,语言简约但内涵丰富,浓缩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的阐述,其文化与艺术价值不可磨灭。
《马嵬》李商隐唐诗鉴赏
《马嵬》李商隐唐诗鉴赏【作品介绍】《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原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注释】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马嵬》(其一)李商隐 赏析
杨妃死后,安葬于马鬼释道西侧。玄宗自蜀回,命中使改葬,肌肤已坏。
自埋红粉,指玄宗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红颜知己。自成灰,指任其尸身在马嵬成冢成灰。用两个自,写出了玄宗的无奈和杨贵妃的凄惨命运,写出了佳人逝的凄凉,国亡的惨淡,强调了作者的悲切之情,暗示了玄宗爱之实为害之。
前两句叙述史实,即事抒怀。
后两句运用反问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对唐玄宗的沉溺女色,荒淫吴国的嘲讽。
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翻译: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题解:马嵬即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昇的《长生殿》都是千古名篇。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罪责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玄宗开脱。
李商隐生在已经走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痛心。
他的这首诗便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句解: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说海外另有神仙世界,那不过是虚幻无凭的事罢了;来生究竟怎样,不可预知,而这一世的夫妇关系则肯定完结了。
古代将中国分为九州。
战国时邹衍创“大九州”之说,认为中国的九个州总合为一大州,名赤县神州,在海内;而海外另有像赤县神州这样的大州共九个。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及文学家,其诗歌以“现实主义”
风格闻名于当时。
他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使用了具体的细节,传递出
浓厚的情感,透过诗中的人物、事件,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人本
人的生命实践经验。
其中最著名的鸿篇巨作是《马嵬李赋》,也被称
为《马赋》。
马嵬李的诗歌赏析,首先必须要说的就是他创作《马赋》的基本
思想:即要让自然界的生命动物以及对自然界的描写具有精神深度,
赋予自然界一种崇高的审美意义,营造象征意义。
在《马赋》中,作
者通过描写马的形象,把马视作人类活动的一种象征,以它为符号表
达出自己活生生的情感,用来表达一种宏大的气魄和意志。
另外,马嵬李的诗歌还与形象、对比、对比的对立、社会显著人
物的描写相结合,使得整个作品具有极强的叙事性和诗意。
例如,他
在《马赋》中提到的“吴越双虎”,是他用来比喻自己精神上的双重
属性,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同时也象征着他追求自由、勇于反抗
压迫的精神。
此外,他还使用象征手法,对比的对立和强烈的叙事,
来表现出自然界的不同动植物的自然美,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来展现自然的神奇,而有时也暗示着某种社会现实的意义。
总的来说,马嵬李的诗歌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叙事性极强,涵
盖了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概念,更加深入地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精神感悟。
正是由于这种诗歌独特的风格特质,《马赋》在历史上声名显赫,留存至今。
简要赏析李商隐的马嵬 马嵬李商隐其一原文赏析
简要赏析李商隐的马嵬马嵬李商隐其一原文赏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唐代:李商隐《马嵬》唐玄宗大肆挥霍前半生所创造的太平盛世时,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不可一世时,旁边已经不知有着多少双觊觎的眼睛,又有多少双怨恨而盼望其灭亡的眼睛。
十年后,“渔阳鼙鼓动地来”,唐玄宗携着杨贵妃从长安仓皇出逃蜀中,行至马嵬,“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他们荒唐的爱情,终于以意想不到的悲惨方式结束。
当他们坐拥天下,穷奢极欲时,何曾想过会有那么一天?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至一身,大至一国,无不如此。
由于唐玄宗后半生的荒淫废政,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盛极一时的大唐,从此一落万丈,再没有恢复过来,直到灭亡。
“红颜祸国”的说法,古已有之,如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吴之西施。
唐朝的极盛而衰,则有杨贵妃背锅。
然而杨贵妃又能做什么?根本还是唐玄宗一手造成的。
昔日卫懿公好鹤而亡国,难道能说是鹤导致国家灭亡的吗?且不管国家兴衰吧,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也挺令后世为之唏嘘的。
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倾力赞颂将他们的爱情,后面又产生许多关于他们故事的诗、词、戏曲、文章、影视。
大多是围绕他们的爱情,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变得人尽皆知。
在故事里,也许听起来比实际要美好!当他们行至马嵬,六军驻马不前时,唐玄宗毅然挥泪舍弃了所爱。
后世有诗称其事:“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事后,唐玄宗对杨贵妃充满怀念,可见他还是不忘情的,这一点也是令后世人感动的愿因,多少原谅了他的昏聩误国。
后世更多的也是把他们的故事当成教训来宣传,但是须知道人们从历史上学到的最大教训就是,后世从来不会历史的教训中吸取教训。
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代代重蹈覆辙,兴亡轮番上演,没有止尽。
正如隋炀帝没从陈的灭亡吸收教训,最终导致国灭身死。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是我国南朝宋代诗人,他的诗作被誉为“动物形象诗派”的典范。
他的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
首先,马嵬李商隐的诗作以流畅自然的笔调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了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
他采用细腻、精致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物种丰富的形象描绘出来,不仅使诗歌充满生机,而且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悦和欢乐。
其次,马嵬李商隐的诗作注重平衡与美感,将诗的语言及内容的表现得到完美的结合。
他的诗歌能够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氛围,令人耳目一新。
在他的诗作中,读者能够感受到生命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文之美。
最后,马嵬李商隐的诗作富有哲理性。
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对人生道理的深刻思考,他提出了“忍耐”、“平和”、“友善”、“慈悲”等哲理,弘扬了宋代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总之,马嵬李商隐的诗作在文学创作的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丰富了汉语文学的表现形式,又为世人熟知了宋代优秀文化思想。
李商隐诗鉴赏 《马嵬》(其二)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是:君王掩 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 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马 嵬(其二)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 此生/休。 •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 报/晓筹。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 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 有/莫愁。
倒叙
从整体上避免叙事平直, 造成一波三折之效果; 从局部上看强调结果。
艺术特色
1、对比:暗含讽刺;
2、倒叙:一波三折、 曲折幽深。
课后作业
1、自读《马嵬》(其 一); 2、背诵并默写本诗。
问题探究
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 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 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 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 系? • ——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 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 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 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 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
二、杨妃“赐”死后,玄 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 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 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 “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 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 “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但今生 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 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 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 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 其讥讽之意愈明。
马嵬李商隐赏析
马嵬李商隐赏析《马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马嵬山的景色和历史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变迁的感慨和忧虑。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与悲怆的情感,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马嵬山的壮丽景色,将读者带入一幅瑰丽而悲壮的画面。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如“连峰拔地起”、“云垂两岸青”、“翠嵩应雨接”等,将山势的高耸和云雾的笼罩描绘得十分鲜活。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以巧妙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诗中出现的“迟缓”,“临木阪”等诗句,也很好地体现了马嵬山的险峻和雄伟。
其次,诗人通过马嵬山的历史背景,展示了他对国家变迁的忧虑之情。
诗中提到了马嵬山是乾陵的陵墓所在地,乾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墓地。
通过与乾陵的联系,诗人把马嵬山与帝王之墓联系在了一起,暗示了帝国的起承转合。
诗中分别提到了“唐帝室离亡”,“自天桥东走”,“人人顾盼只佳境,那堪骢马减朱轮”。
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暗含了自己对唐朝的忧虑,他对于唐帝室衰败的现实感到痛心疾首。
此外,《马嵬》中也体现了李商隐的个人情感与抒发。
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逝去的年代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例如:“入夜徧青灯,孤眠怯似江鸥”。
在这句诗中,诗人透露出一种孤独、寂寥的心境,表达了对已逝时光的无尽思念。
通过运用意象的手法,诗人勾勒出一幅无尽的夜晚,夜幕下的诗人思绪万千,流连于往昔的美好时光。
总体而言,李商隐的《马嵬》以深厚的艺术功底诠释了他对国家衰败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的描写,诗人以悲凉的笔触展示了壮丽的马嵬山和国家的退让。
而通过对感叹生命之短暂、思念过去的描写,诗人又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内敛和忧伤。
诗人通过这首诗,以独特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使读者在诗歌的世界中体验到浓厚的情感与思考。
李商隐马嵬赏析
李商隐马嵬赏析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家传阔达,自幼得到优秀的教育,所以文学造诣深厚,尤其是唐诗,更是其代表作之一。
《马嵬》是李商隐的一首佳作,通过对“马嵬石”传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国沉默的悲愤之情和对往事的怅惘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气势磅礴,有很强的史诗感。
首节“馬嵬坡上垂楊散,漢水如天絳霧間。
”诗人把马嵬坡的景致塑造得如同画面一般浓郁,迷离。
垂柳随风摇曳,映衬着轻轻的霞光,使得马嵬坡上弥散着一种优美淡雅的气息。
这里的“漢水如天”形容的是流水潺潺的动态,而“絳霧”则使得整个画面清澈如水,华丽通透。
中节“上階紫陌椒煙末,東際青樓雨霧間。
”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扑鼻而来的香气。
那处“紫陌”通向王侯将相,凭着血汗换得权势的豪门。
在这里满身华服、佩戴金银首饰的人们向来聚集。
此时,椒煙朦胧的气息在这里流传,仿佛整个坡上都被香气环绕。
而在东面的青楼里,一阵绵绵细雨密密麻麻,直如针刺。
雨雾透过了透明的窗户,透过纸糊,散发着浓浓的清新之气。
尾节“南陽回日橫江遠,石麟遗蹤越嶺關。
”这里是诗人对历史的回味和想象。
南阳精神上的太阳和马嵬坡的静谧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说明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而“石麟”是指傍水而居的神兽,这里用来寓意神迹的失落。
而诗人一定要提到越岭关,说明了历史的壮丽景象。
李商隐用这样的一句诗,把过去与现在联系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交错起来,形成了贯穿全诗的主题。
总之,李商隐的《马嵬》题材新颖,语言生动形象,情感深邃绵长,是经久不息的艺术珍品,值得读者一再体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嵬之变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 年)初夏,安禄山 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 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 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 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 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 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 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 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 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具体研读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 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
五、六两句也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 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 而先说。 2、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
今
倒 叙
昔
寻仙为妄 对 死别是实
(此日) 比 (当时)
军中逃难
宫里安乐
马嵬驿赐死 长生殿盟誓
• 内容:咏怀古迹、品评古事、缅怀古人 • 目的:怀古伤今、借古讽今、以古抒怀
咏
• 思想情感:1、感叹昔盛今衰 2、评价历史是非 3、抒发个人抱负 4、
史
感慨壮志难酬 5、讽谏当朝统治
• 写作方法:常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
怀
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古
• 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
诗 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
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咏史怀古诗 鉴赏
方法步骤:
1、弄清史实:了解作品做涉及的史实 和人物 2、揣摩意图:探究诗人发思古幽情的 缘起 3、体悟感情: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表达 的情感 4、分析技巧:分析作品采用的艺术手 法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 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 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 “徒闻”加以否定。玄宗听 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 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
• 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 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有何用意?
——用典。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也写出了 唐玄宗之悲。
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有了颈联的六军不
发。
对比,反衬。
颈联“此日”指哪一日?“当时”又 指哪一时?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意思? “此日” 杨贵妃赐死之日 “当时” 七夕相约之时
对比、倒叙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 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 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 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 “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 “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 之“此日”!
者怎样的观点? 了批判内容。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 手法,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对比。对比强烈,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 却能给莫愁幸福,讽刺辛辣而深刻。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 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 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主旨 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美色,荒淫误国,致使国家 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对《马嵬》一诗,前人评论 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讽意至深”: 1、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 ; 2、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3、结尾通过问句深化主题。 “用笔至细” : 1、倒叙的叙事手法;
马
李 商 隐
嵬 ( 其 二
)
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他初登上 帝位时,励精求治,使得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 展到了顶峰,(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 杜甫都生活在开元年代。)史称“开元盛世”。
玄宗取得了成就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变得骄傲 怠惰,追求起享乐生活。51岁时,夺儿媳杨玉环。整天 寻欢作乐,懒得上朝,用人不当,国内腐败空虚,终于 爆发了“安史之乱”。
颔联: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 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 就适得其反。意思是:“虎旅” 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 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 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 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 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 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 音有什么不同?
空闻/虎旅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牛郎织 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 愁。
前者为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 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空闻”有苦今之意,“不复”有乐昔之情,只是 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 晓”声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逃 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然而希 望已经破灭。 “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 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虎旅”虽“传 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 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
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
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
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
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
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
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
呢?
尾联运用了什么
需要用许多探索才能做出全
手法,表达了作 面回答,用这种疑问作结,丰富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 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 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 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 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 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天子不保
百姓可全
讽:荒淫误国
倒叙的手法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 折,曲折幽深。
对比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一种手法,作 者常常借它来抒发盛衰之情、兴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