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2 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2. 实验原理2.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2.2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意义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3.2 进行实验操作3.3 记录实验数据4. 实验结果分析4.1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4.2 结果的分析和解读5. 实验结论5.1 总结实验结果5.2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意义和启示6. 实验中的困难与挑战6.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2 如何克服实验中的困难7. 改进建议7.1 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改进建议7.2 对实验结果的改进建议8. 参考文献1. 实验目的1.1 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应机制。
1.2 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技巧。
2. 实验原理2.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病理生理学是病理学和生理学的结合,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机制,旨在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2.2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意义通过病理生理学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1. 准备实验所需的生物样本、试剂和仪器设备。
2. 确保实验环境清洁、安全。
3.2 进行实验操作1.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操作。
2. 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3.3 记录实验数据1. 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2. 保持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实验结果分析4.1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1.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结果的特点和规律。
2. 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4.2 结果的分析和解读1. 分析实验结果可能出现的原因。
2. 解读实验结果对病理生理学的意义。
5. 实验结论5.1 总结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发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绪论1.病理学的定义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患病的人体,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和转归。
3.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病理学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理解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和应用。
二、疾病概论1.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生命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历不同的病程和发展过程。
2.疾病的基本特征:疾病具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等基本特征。
3.疾病的分类与命名:疾病的分类与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如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等。
三、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的概念及类型:适应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适应的类型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2.损伤的概念及类型: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适应性应答反应,包括可逆性损伤和不可逆性损伤。
3.修复的概念及类型:修复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损伤的修复过程,包括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或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及类型: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包括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2.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在某些部位发生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包括血栓的类型(血栓的主要成分)和血栓的结局。
3.栓塞的概念及类型:栓塞是指血液循环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和细菌栓塞等。
4.梗死的原因及类型:梗死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包括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病程,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发展过程以及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科学。
它通过分析异常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来揭示疾病的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1.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可以分为常规病理学、特殊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常规病理学主要针对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
特殊病理学则是对特定器官和系统的病理学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心脏病理学、肿瘤病理学等。
实验病理学是将病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模型中,以研究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2.1 细胞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基础,研究细胞发生异常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对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的观察,可以发现细胞内的病变和病理生理过程。
2.2 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器官和组织发生异常的病理学分支。
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可以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和组织结构的异常,从而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3 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病理学的新兴领域,主要研究疾病与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
通过对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
三、病理学的常见病变3.1 炎症炎症是病理学中常见的病变,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炎症的病理特征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3.2 肿瘤肿瘤是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组织或器官中由于细胞失控增殖而形成的一个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前者具有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后者则局限于原发部位。
3.3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病理学中常见的病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这些疾病常常与机体代谢功能障碍有关,导致一系列的组织和器官损伤。
病理学概述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则分为总论、病理过程和各论三部分。其中总论即疾病 概论,主要阐述疾病的概念、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病理过程主要包 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发热、 缺氧等;各论是指各系统器官疾病中出现的常见而具有共性的病理过 程,包括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等。总论 和各论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病理学概述
第1节 病理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 1.病理学的概念 •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和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
• 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患病机体所发生的形态
结构、功能和代谢的病理变化。
• 2.病理学的任务 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对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研究,来认识 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和揭示疾病的 本质,为临床防治疾病,更好地护理病人提供必 要的理论基础。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利用化学试剂与组织细利用化学试剂与组织细胞中某种化学成分发生特异性化学反应的特性以显示病胞中某种化学成分发生特异性化学反应的特性以显示病变组织细胞所含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类糖类等变组织细胞所含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类糖类等对疾病进一步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过碘酸对疾病进一步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过碘酸雪雪夫paspas染色奥新蓝染色奥新蓝abab染色等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简称活检,是指用切取、 钳取、搔刮和针吸等方法,从病人身上取出病变 组织,通过大体和显微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做出 疾病诊断的一种病理检查方法。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涉及疾病的病理变化、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就病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学科的核心内容。
一、病理学的定义和分支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通过研究病理变化来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病理学可分为基础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两个分支。
基础病理学是病理学的基础和核心,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为临床病理学提供依据。
临床病理学是病理学的应用学科,主要通过对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等。
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是病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对组织切片的染色和观察,可以揭示组织细胞的异常变化和病理损伤。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是深入了解疾病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等,可以揭示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三、常见病理学术语了解常见病理学术语对于病理学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学术语及其定义:1. 肿瘤:指由体内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组织,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局限、不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肿瘤则具有快速生长、浸润和转移的特点。
2. 炎症:是机体对组织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其特点是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 坏死:组织细胞在受到严重损伤或死亡的过程,通常伴有组织液化、干燥、凝固或酶解等特点。
常见的坏死类型包括坏死、凝固坏死、干酪样坏死等。
4. 纤维化:是指受损组织的功能和结构逐渐丧失,由纤维组织取代正常组织的过程。
四、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疾病。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结果。
病理特征包括心肌细胞的凝固坏死、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变化。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物学基础,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以下是病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可以分为常规病理学和特殊病理学。
常规病理学是指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的方法,对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进行研究,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殊病理学则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学、遗传学等进一步的实验室技术,用于对疾病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特征进行研究。
2. 病理学的疾病分类:病理学可以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包括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每种疾病有其特定的形态学和生理学改变,通过对这些改变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进展。
3. 病理标本的取材和处理:病理学的研究离不开病理标本的取材和处理。
取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足够的信息来进行病理诊断,常见的取材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标本、活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等。
取材后,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完整性,方便观察和分析。
4. 病理学的诊断:病理学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家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并提供诊断意见。
病理诊断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也可以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和疾病预防的建议。
5.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学、细胞学、光学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学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也可以通过染色、抗体染色、基因检测等技术来分析疾病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特征。
6. 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策略的制定、预后评估等。
临床医生通过病理学的帮助,可以准确诊断疾病,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总之,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病理学资料保管管理制度
病理学资料保管管理制度1. 前言病理学资料是医院紧要的医疗信息资源之一,对于医院的科研、诊疗及质量掌控具有紧要意义。
为了保证病理学资料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相关人员,包含医院管理层、病理科医生、护士、文书员等。
3. 病理学资料保管责任3.1 医院管理层—设立病理学资料保管部门,并委派特地人员负责管理和监督病理学资料的保管工作。
—供应必需的设备、设施和资金支持,确保病理学资料的安全保管。
3.2 病理科医生—负责诊断、鉴定和报告病理学检查结果,确保病理学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定期整理、归档病理学资料,并交由病理学资料保管部门负责保管。
3.3 护士—负责帮助医生进行病理学检查,确保病理标本的完整性。
—妥当保管病理标本,依照规定的程序交由病理学资料保管部门。
3.4 文书员—负责记录和归档病理学报告及相关资料,并交由病理学资料保管部门负责保管。
4. 病理学资料保管措施4.1 病理学资料保管部门—设立特地的保管室,配备适当的存储设备和安全措施。
—建立病理学资料的存档系统,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易查阅性。
—订立病理学资料保管流程和操作规范。
4.2 病理学资料的编码和标识—对每份病理学资料进行编号,并在文件上标明病理学资料的种类、编号和日期。
—在病理学资料上粘贴标签,标明病人姓名、病历号、标本类型和取样部位等紧要信息。
4.3 病理学资料的存档和归档—依照肯定的时间规定,对病理学资料进行存档和归档。
—存档后,病理学资料应依照肯定的分类规定和时间次序进行整理和归档。
4.4 病理学资料的保密措施—医院全部涉及病理学资料的工作人员都应签署保密协议,并接受相关培训。
—病理学资料保管部门应加强对病理学资料的保密管理,防止泄露和滥用。
4.5 病理学资料的备份和灾难恢复—病理学资料保管部门应定期进行病理学资料的备份,并保管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在发生意外事故或灾难时,及时启动恢复计划,确保病理学资料的安全和可恢复性。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均配图)
结缔组织染色法1.1 Mallory三色染色法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橘红色:髓鞘、红细胞图表 A 1.1.Mallory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1.2. Masson三色染色法绿色:胶原纤维红色:肌纤维橘红色:红细胞图表 B 1.2 Mssson三色法图表 C 1.2.Masson三色染色胃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1.3. 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红色:胶原纤维黑色:网状纤维绿色:弹性纤维淡黄色:肌肉、红细胞图表 D 4.Weigert间苯二酚法二、胶原纤维染色法2.2. 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蓝褐色:胞核图表 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图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 染色, 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2.1 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绿色:细胞核黄色:其他三、网状纤维染色3.1 Gordon-Sweets银氨染色法(梅花开枝图,金色伴树枝)黑色:网状纤维红色:胞核(核固红复染)黄棕色:胶原纤维淡红色:细胞质(红液复染)图表 F 3.Gordon-Sweets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3.2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图表 G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四、弹性纤维染色Gomori醛复红染色法*甲醛生理盐水液固定的染色效果最佳图表 H 4.GOMORI醛复红染色法五、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蓝绿色:弹性纤维红色:胶原纤维黄色:背景图表 I 4.Weigert间苯二酚法六、肌肉组织染色△横纹肌组织染色Mallory磷钨酸木精染色法(PTAH)蓝色:胞核、纤维、肌肉、神经胶质纤维、纤维蛋白、横纹肌黄色或枚红色: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软骨基质、骨微紫色:粗弹性纤维(有时)紫蓝色或棕黄色:缺血缺氧早期病变的心肌图表 J 6.1.磷钨酸木素法图表 K 6.1.磷钨酸木素染色液△早期心肌病变组织染色1.Nagar-Olsen染色法(1974年)红色:缺氧心肌、红细胞黄色或黄棕色:正常心肌蓝色:细胞核图各组小鼠心肌组织Nagar-Olsen染色(光学显微镜, ×200)2.Poley显示缺氧心肌染色法(1964年)红色:缺氧心肌紫色:胞核七、糖类染色过碘酸-Schiff(PAS)染色法红色:糖原及其他PAS反应阳性物质蓝色:细胞核图表 L 7.胃贲门腺体胞浆呈PAS阳性八、黏液物质(黏多糖)染色1.Mowry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1956)红色:中性黏液物质蓝色:酸性黏液物质紫红色:混合性黏液物质图表 M 8.1.AB-PAS染色结肠粘膜图表 N 8.1.胃粘膜组织 AB-PAS染色 40×:2.爱先蓝(PH2.5)法蓝色:唾液酸、弱硫酸化黏液物质、一般粘液红色:胞核不着色:强硫酸化黏液物质图表 O 8.2.爱先蓝(PH2.5)染色液图表 P 8.2.爱先蓝法图表 Q 8.2.爱先蓝法—3、爱先蓝(PH1.0)法蓝色:含硫酸黏液物质不着色:非硫酸化酸性黏液物质红色:复染后的胞核九、黑色素染色1.Masson-Fontana黑色素银浸染色法黑色:黑色素及嗜银细胞颗粒红色:胶原纤维浅黄色:背景图表 R 9.1.Melanin pigment in cells of9.1. malignant melanoma, Fontana-Masson stain.2.Lillie亚铁染色法暗绿色:黑色素浅绿或不着色:背景黄色:肌纤维和背景十、含铁血黄素染色Perls blue(普鲁士蓝)反应显示三价铁蓝色:含铁血黄素浅红色:其他组织图表 S 10.普鲁士蓝染色肝脏普鲁士蓝染色呈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大量沉着在肝实质细胞和库普弗细胞。
《病理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是病理学课程的进阶部分,侧重于探索更深入的疾病机制和相关的实验室技术。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正文:一、病理学原理与方法1.细胞和组织学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组织学染色技术及其应用2.病理学与免疫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分子病理学技术和应用分子病理学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4.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病理生理学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病理生理学与药物治疗的关系5.实验室病理学技术组织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在实验室病理学中的应用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1.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2.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过敏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特征3.代谢疾病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学变化遗传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相关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其他系统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5.肿瘤病理学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病理学特征常见肿瘤类型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病理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病理学的原理、方法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深入学习该课程,学生将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有更全面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实验室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的医学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病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凋亡和异型等。
-组织学:研究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及修复。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2. 疾病分类与诊断: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将疾病进行分类,如遗传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病理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分析病变特点,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3. 炎症与免疫病理: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管变化、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损伤等。
-免疫病理: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或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
4. 肿瘤病理学: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
-癌症病理学:研究癌细胞的形态特征、遗传变异和治疗靶点等。
5. 器官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呼吸系统病理学:研究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病理学:研究消化道器官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泌尿系统病理学:研究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如肾炎、膀胱癌等。
以上只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和器官的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在病理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释。
1.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化学、病理免疫学、病理遗传学和病理统计学等多个分支。
2. 病理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是研究疾病相关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的学科。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改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对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生理功能、代谢和生化过程等的影响和改变。
4. 病理化学病理化学是研究疾病相关物质代谢和分子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对生化代谢过程的影响和改变,包括代谢物的合成、分解、转运和储存等。
5. 病理免疫学病理免疫学是研究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改变,包括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和肿瘤免疫反应等。
6. 病理遗传学病理遗传学是研究疾病与遗传因素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遗传基础、遗传模式和遗传变异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7. 病理统计学病理统计学是研究疾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统计学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病因、病理类型和地理分布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8. 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的过程。
它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9. 病理标本病理标本是指从病人身体中取得的组织、细胞、液体等样本。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0. 病理报告病理报告是病理学家对病理标本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所做的书面报告。
病理报告中包括病理诊断、病理类型、病变范围和程度、组织学结构、细胞学特征等内容,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病理学基础知识总结
病理学基础知识总结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原因、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它为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持,通过对疾病发展和变化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病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了解病理学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
1. 病理学定义和目的病理学是对疾病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在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异常变化,并探索与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过程。
病理学的目的是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病理学分类病理学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人体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本科学科,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描述和解释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
实验病理学是利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模拟人类疾病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3. 病理学的发展历程病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源远流长。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尸体解剖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到18世纪,病理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
现代病理学则在20世纪得到了蓬勃发展,病理学技术的进步,如组织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使得病理学的研究更为精细和准确。
(1)病因学:病因学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疾病的发生通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2)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生理变化和机制。
这些变化可以是细胞代谢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等。
(3)病理形态学:病理形态学研究疾病引起的形态学改变。
例如,肿瘤的增生、炎症的渗出和纤维化等。
(4)病理诊断学:病理诊断学通过对组织标本的检查和分析,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它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5. 病理学的实践方法病理学的实践方法包括病理标本的制备、观察和分析。
病理标本通常是手术切除的组织或病变物,通过组织固定、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制备成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
病理学家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染色反应和免疫组化标记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医学课件《病理学》精品课程授课课件全篇
肿瘤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肿瘤病理学研究涉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细胞 生物学特性,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包括新型分子标记物、基因治疗和免疫 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肿瘤干细胞和微环境在肿 瘤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
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
肝炎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循环系统病理学
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原因、危险因素 和危害。
心绞痛
心绞痛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 疗。
泌尿系统病理学
肾小球肾炎
医学课件《病理学》精品课 程授课课件全篇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病理学概述 • 病理学基础知识 • 病理学基本技能 • 各系统病理学 • 病理学前沿进展 • 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01
病理学概述
病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病理学定义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以及机体在疾病 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病理生理和病理病因等变 化的学科。
06
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病理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病理学在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患者症状、体 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临床医生 提供诊断依据。
病理学诊断已成为许多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如肿瘤、炎 症、代谢性疾病等,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力支 持。
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
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研究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为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依据。
病理学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病理学各章节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细胞和组织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器的功能。
2.组织学基础:包括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其结构特点、功能及其病理变化。
二、炎症和修复1.炎症概述:包括炎症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变化。
2.炎症的类型: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特点及其病理变化。
3.细胞损伤与修复:包括细胞损伤的类型、损伤机制及细胞的修复过程。
三、血管和淋巴系统病理学1.血管和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
2.血管病理学: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影响。
3.淋巴组织病理学:包括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的疾病等的病理变化和影响。
四、新生物学与肿瘤学1.细胞增殖与分化:包括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
2.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肿瘤的发生原因、不同类型的肿瘤的发生机制。
3.肿瘤的分类和分级:包括肿瘤的分类方式、肿瘤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4.肿瘤的病理变化和影响: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
五、器官系统病理学1.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包括心脏病、动脉病、静脉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2.呼吸系统病理学:包括肺炎、肺结核、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3.消化系统病理学: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4.泌尿系统病理学:包括肾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5.生殖系统病理学:包括妇科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6.神经系统病理学: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六、免疫病理学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及其功能。
2.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免疫反应的类型、机制、免疫系统的病理变化。
电大病理学考试答案(简答题)
最新电大病理学考试答案小抄(简答题)简答题目录1.1.病理学的任务是什么?1.2.病理学人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有何意义?2.1.肾盂积水严重时,肉眼观肾脏体积明显增大,为什么不说它是肥大?2.2.简述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
2.3.细胞水肿的机理是什么?病理变化有哪些?2.4.简述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常见发生部位。
2.5.简述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2.6.试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的异同;2.7.简述肉芽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和转归。
2.8.简述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
2.9.简述骨折的愈合过程。
2.10.比较增生与化生的病理学区别。
3.1.简述淤血发生的常见原因。
3.2.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各有何特点?3.3.为什么DIC病人常有广泛的出血?3.4.DIC发生休克及低血压的机制。
3.5.试述DIC的发病机制。
3.6.简述栓子的种类及其运行途径。
3.7.简述血栓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8.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导致水肿的机理是什么?3.9.何为水肿?简述水肿的发生机理。
4.1.炎症的原因有哪些?4.2.简述白细胞渗出的过程。
4.3.简述白细胞在炎症中的作用。
4.4.炎症的基本病变有哪些?哪些是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4.5.简述渗出液的作用。
4.6.简述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4.7.何谓炎症介质,简述炎症介质的类型及其作用。
4.8.炎症时机体主要的吞噬细胞有哪些?4.9.简述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的特点。
4.10.慢性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11.炎性增生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有何防御作用?4.12.简述炎症蔓延播散的规律。
4.13.何谓肉芽肿性炎?其常见原因有哪些?试以结核结节为例谈谈炎性肉芽肿的结构特点。
4.14.简述白细胞的杀伤和降解功能的机制。
4.15.何为炎症的典型局部表现?其发生机制是什么?4.16.简述慢性炎症中肉芽组织和肉芽肿的区别。
5.1.简述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参考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1病理学(pathology).1.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1.3病因学(etiology).1.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1.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1.6尸体解剖(autopsy).1.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1.8细胞学(cytology).1.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1.1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四、问答题.4.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4.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4.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1.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1.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1.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1.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1.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1.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病理学重点知识
病理学重点知识
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2. 组织学和细胞学:组织学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病变分类:病理学将疾病分为结构性病变、功能性病变和代谢性病变。
结构性病变指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功能性病变指器官或系统功能异常,代谢性病变指细胞代谢异常。
4. 疾病发生与发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和病理形态变化组成的过程。
5. 病理变化的特点: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炎症反应、增生和变性、坏死和修复等。
6. 病理检查方法:病理学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分子病理学检查等。
7. 疾病的分类: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疾病可以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根据病变机制,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8. 常见疾病的病理特点:常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癌症等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特点,熟悉这些特点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9. 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病理学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起到关键的作用。
病理学概述
谢谢观看!
• 在病理解剖学方面,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通过对大量尸体解剖材料的观察和研究,认为疾 病常在一定器官形成相应的病变,并对其作了较为精确的描述,从而创始了器官病理学,奠定 了病理解剖学的基础。这个分支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和病理变化。
四、病理学的发展
• 在病理解剖学方面,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通过对大量尸体解剖材料的观察和研究,认为疾 病常在一定器官形成相应的病变,并对其作了较为精确的描述,从而创始了器官病理学,奠定 了病理解剖学的基础。这个分支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和病理变化。
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病理学的概念
• 在古代时期,病理学已经有了体液病理学说和固体病理学说这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其中, 体液病理学说认为外界因素促使人体内四种基本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液)发生质和 量的某种改变,四液之间的比例失衡而引起疾病。
• 而固体病理学说则认为人体由原子构成,血液是携带固体的介质,原子的结构决定了人的健康 和疾病。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病理学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医学学科,并形成了多个 分支。
四、病理学的发展
➢ 器官病理学的提出奠定了医学及病理学发展的基础 ➢ 细胞病理学的创立 ➢ 病理学学科体系的形成 ➢ 分子水平的研究 ➢ 数字病理学的发展
四、病理学的发展
• 实验病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病理学的发展,这个分支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疾病的动态变 化、病因和发病机理,揭示了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此外,亚细胞病理学也随着电子显微 镜的诞生和生物组织超薄切片技术的建立而发展起来,它主要研究生物组织的超微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疾病的概论第一节健康和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
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相关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
病理状态是指发展极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变发展的后果。
第二节病因学病因,又称致病因素,指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各种因素。
疾病的发生条件主要是指那些影响疾病发生的机体内外因素。
能加强病因作用并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死亡一般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脑死亡是指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一、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1、生理性萎缩:青春期胸腺开始萎缩,更年期性腺发生萎缩。
2、病理性萎缩:合成代谢小于分解代谢。
①营养不良性萎缩:(1)全身性萎缩: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2)局部性萎缩:局部缺血②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脑积水。
③废用性萎缩:顾着长期固定后,患侧肌肉及骨组织逐渐萎缩④内分泌性萎缩:腺垂体肿瘤或缺血坏死等引发的肾上腺,甲状腺及性腺的萎缩。
⑤神经性萎缩:脊髓灰质炎。
病理变化: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和(或)细胞数目减少,黄褐色颗粒(脂褐素)积聚。
二、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举例)1、代偿性肥大(1)生理状态:骨骼肌增大(2)病理状态:心急代偿性肥大2、内分泌性肥大(1)生理状态:哺乳期的乳腺肥大,妊娠期子宫平滑肌肥大(2)病理状态:甲状腺素分泌增多而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肥大三、增生:由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致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举例)1、内分泌增生: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乳腺增生。
2、代偿性增生:低血钙引起甲状旁腺增生。
3、再生性增生:四、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过程称化生。
化生常发生于同源的、性质相似的细胞之间。
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
1、上皮组织的化生:最常见为鳞状上皮化生(鳞化)2、间叶组织成分之间的化生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损伤的发生机制1、细胞膜的破坏是细胞损伤的关键环节。
2、缺氧的损伤缺氧是引起细胞损伤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3、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活性氧类物质的强氧化作用是细胞损伤的基本环节。
4、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是许多因素损伤细胞的终末环节。
5、化学性损伤6、遗传变异二、形态学变化1、变性:是指由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加的一系列形态改变,常伴有组织器官的功能降低。
(1)细胞水肿,也称水变性,好发于心脏,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原因:缺血、缺氧、感染、中毒病理变化:细胞肿胀,胞质淡染,胞质出现红染细胞颗粒状物,称为颗粒变性。
严重者,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称为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是指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
肝脂肪变性最为常见,亦可见于心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心肌脂肪变性常出现在严重贫血、缺氧或中毒时,又称之为“虎斑心”。
肝脂肪变性机制:①肝细胞内脂肪酸增加②脂肪酸氧化障碍③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合成障碍④甘油三酯合成过多(3)玻璃性变性:指纤维结缔组织简直、细动脉壁或细胞内在HE(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切片中呈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
①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是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②细动脉壁玻璃样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下并沉积于动脉管壁。
是细动脉壁增厚、变硬,管壁狭窄甚至闭塞。
③细胞内玻璃样变(4)病理性钙化(5)黏液样变性2、细胞死亡(1)坏死(被动):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基本病变:主要的形态标志是细胞核的改变,表现为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此外,坏死细胞胞质红染,胞膜破裂,坏死区可并发炎症反应。
类型:①凝固性坏死:常发生于心、脾、肾等实质性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肉眼观:蛋白质凝固周围可形成暗红色出血带充血带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镜下观: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基本轮廓可保存一段时间。
干酪样坏死属于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②液化性坏死:溶解液化(坏死组织)脑和脊髓因蛋白质少而磷脂和水分多,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又称脑软化。
化脓性炎症:坏死灶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
脂肪坏死:形成灰白色固体团块,属于特殊类型的液化性坏死。
③纤维素样坏死:旧称纤维素样变性,常见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亦常见于某些超敏反应性疾病。
④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以致坏死组织成黑褐色。
干性坏疽:多发生于肢体末端(动脉阻塞,静脉回流仍通常)常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引起的。
湿性坏疽:多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子宫、肺、肠,也可发生于四肢末端(动脉受阻同事有淤血的体表组织)气性坏疽:特殊类型的湿性坏疽,厌氧菌感染(厌氧的产气荚膜杆菌)坏死的结局: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体表的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的缺损,称为溃疡。
③机化:坏死组织由肉芽组织从周围长入,并将其取代,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④包裹⑤钙化(2)凋亡(主动):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凋亡小体第三节损伤的修复修复的形成:1、完全再生2、不完全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修复一、再生:按再生能力强弱,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种:1、不稳定细胞,2、稳定细胞,3、永久性细胞1、上皮组织再生:基膜未被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而完全再生,结构完全破坏,难以完全再生。
2、纤维组织再生:纤维细胞或间叶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3、血管的再生:毛细血管再生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以生芽的方式,形成毛细血管,新的毛细血管通透性高。
4、神经组织的再生:再生的轴突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成团,称为创伤性神经瘤,可引起顽固性疼痛。
二、纤维性修复(一)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1、肉芽组织的结构:(1)毛细血管垂直生长(2)成纤维细胞(3)炎细胞2、肉芽组织的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炎细胞)(2)填补伤口及局部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二)瘢痕:灰白色、半透明、质地坚韧(1)对机体有利方面:填补伤口或缺损,保持组织的完整性(2)对机体不利的方面:瘢痕收缩如胃溃疡瘢痕收缩可致幽门梗阻第四节创伤愈合一、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创伤)1、伤口早期的炎症反应2、伤口收缩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4、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如果肉芽组织生长延缓或过度生长以及伤过大,需要植皮)二、创伤愈合的常见类型:(1)一期愈合(好)(2)二期愈合(差)三、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1、细胞外基质2、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增生,参与损伤组织的重建3、抑素与接触抑制四、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1、全身性因素(1)年龄(2)营养(3)药物(4)疾病的影响2、局部因素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1、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心力衰竭、休克2、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1)局部血管内血量异常,包括充血和缺血(2)局部血管内容物异常,包括血栓形成,栓塞、梗死(3)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异常,包括水肿和出血第一节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分为静脉性充血和动脉性充血一、动脉性充血(主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一)生理性充血:运动时骨骼肌充血,进食后的胃肠道充血。
病理性充血:炎性充血,减压后充血(二)病理变化: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二、静脉性充血(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一)原因1、静脉受压,2、静脉腔阻塞,3、心力衰竭(左心衰竭时常发生肺淤血,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二)病理变化:体表淤血区温度降低,局部组织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显著扩张(三)影响和结局1、淤血性水肿------局部形成水肿,积聚在体腔造成积液2、淤血性出血------出血3、实质细胞病变----发生萎缩,变性及坏死4、淤血性硬化(四)器官淤血举例1、慢性肺淤血:左心衰竭所致。
(吞噬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肺褐色硬化-------含铁血黄素的沉积2、慢性肝淤血:右心衰竭引起,槟榔肝第二节出血一、类型: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二、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
第三节血栓形成(好发于静脉)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物质块形成血栓。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一)心血管内膜的损伤(二)血液缓慢或漩涡形成(三)血液凝固性增高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静脉顺着血流形成血栓,动脉逆着血流形成血栓)(一)、白色血栓(血小板血栓):即延续性血栓的头部(二)、混合血栓(层状血栓):构成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三)、红色血栓:构成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尾部(四)、透明血栓:(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三、血栓的结局1、溶解、吸收或脱落2、机化与再通(机化:当血栓不能软化吸收或脱落时,由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新生的肉芽组织,逐渐取代血栓,这个过程叫做血栓机化)3、血栓的钙化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有利:(1)止血作用(2)防止出血和组织局部感染蔓延的作用不利:(1)阻塞血管(2)栓塞(3)心瓣膜变形(4)出血或休克第四节栓塞(好发于动脉)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造成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一、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一)、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塞: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血栓栓子约95%来自下肢深部静脉,肺动脉栓塞的影响与栓子大小、多少及栓塞的部位有关。
(二)、脂肪栓塞:多发生于长骨粉碎性骨折、脂肪组织的严重创伤,还可见于非创伤性的疾病:糖尿病血脂过高,酗酒,慢性胰腺炎。
进入肺动脉的脂肪量达9---20g时,可造成肺部血管广泛受阻或痉挛,肺循环总面积可丧失0.75,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肺泡腔内出现大量液体,影响气体交换,可见于窒息或急性右心衰竭。
(三)气体栓塞1、空气栓塞:多由于接近胸腔的静脉损伤破裂,外界空气由静脉缺损处进入血流所致。
2、氮气栓塞:指体外大气压力骤然降低时,原来溶解于血中的大量气体(主要是氮气)迅速游离成小气泡而引起的气体栓塞,又称减压病。
(四)、羊水栓塞:发病低,死亡率高,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五节梗死(梗死属于坏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其形成过程称为梗死形成。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一)原因:1、血栓形成和栓塞是引起梗死最常见的原因。
2、动脉痉挛3、血管受压闭塞(二)影响梗死形成的因素:1、供血血管的类型2、血流阻断的速度3、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及血液的氧含量(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最低)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一)贫血性梗死:常发生在组织结构较致密并由终末动脉供血的器官,如心、肾、脾、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