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合集下载

客家人的祭祀

客家人的祭祀

客家人的祭祀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从小就生活在具有浓厚的客家气息的祭祀氛围中,客家人祭神,比如:土地神、门神、灶神、农神,但客家人祭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的祖先,对自己祖先的祭拜成了客家人宗教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据说,客家人之所以如此祭拜自己的祖先,是因为客家人数千年来,历经丧乱,艰困播迁、仍能团结相亲,守望相助,子孙繁衍,靠的是对祖先的敬仰。

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用这种对祖先的崇拜的信仰,维系着一个民系的特质。

“把根留住”的情节和炎黄子孙的意识,是客家人血脉相传的重要内容。

客家人把祭祀祖先叫做“敬神”,在客家人心中,他们的神就是他们的祖先。

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至日常生活,大至逢年过节的大祭。

日常生活的祭拜:每年的夏收、秋收吃新粮的时候,蒸出的第一碗米饭总要在天井对着天一拜,然后对着自己姓氏祖先的坟墓的方向一拜,最好对着自己家的祖先一拜,三拜意味着让祖先先吃,三拜拜完后全家人才能开始吃新米饭。

除此之外,大部分客家人都有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有烧香的习惯。

更有意思的是,在家里的某个角落发现有蟾蜍、蟋蟀、壁虎、小蛇、蜻蜓等之类的小动物的时候,客家人认为那是自家的祖先的化身,是祖先回家了,客家老人就会嘱咐自家的小孩,千万不能去动它们,让它们静静地呆在那里。

对祖先的崇敬和不可冒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除此之外,四时八节的祭祀在客家地区是比较正式的,主要体现在鬼节、祭祖、春节以及客家人的丧、喜事。

鬼节,客家地区一般叫七月半,在鬼节那天,客家人每家都会杀一只鸭,把鸭血滴在草纸上,草纸做成钱币状,然后再自家的祠堂门前烧带有鸭血的草纸,意味给在阴间的祖先送钱,而且必须烧完整,如果没有烧完整就意味着祖先们拿到的钱是缺的,他们在下面也是用不了了。

每年的清明节也要去祖先的坟墓上上香,给他们少点钱。

春节,春节的祭祀是客家人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祭祀。

先在自己家祭自家的灶神、天神,然后去自家的老屋祭拜祖先,祭祀的祭品包括:一只完整的公鸡、一条鱼、一盘肉、糖果饼干、茶烟酒、鞭炮、冥币等,这种祭祀自家的孩子是要求参加的,特别是男孩,一般小孩要下跪,拜三次,每拜一次就插一次香,祈求祖先保佑。

身份识别、家族记忆与族群历史:客家神榜的人类学阐释

身份识别、家族记忆与族群历史:客家神榜的人类学阐释
的物 质 表 达 符 号 系 统 的研 究 和 梳 理 ,可 以 看 出 客 家 族 群 本 性 中 对 于 “我 是 谁 ”、 “我 来 自 于 哪
所 以本文试 图用
“ 描 ” 的 方 法 从 神 榜 表 象 所 深
隐 含 的身 份 识 别 、家 族 记 忆 与 族 群 历 史 的 角 度 来
22 第5 第3卷№ 522 。3 0 年 期 8 ., 1vl8 1 0
身份 识别 、 家族记忆与族群 历史 : 客家 神 榜 的 人类 学 阐释
杨 丽 娟
摘 要 :客 家地 区广 为 流 传 的 神 榜 ,是 客 家 日常 生 活 中 “ 先 崇拜 ” 的 重 要 “ 质 表 达 ” 祖 物
客家族群的不断迁徙传有一种黄道的算法分为大黄道和小黄道大也形成了语言文化事象的各种在地化展演而黄道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小黄道每一次展演均是客家族群融入新乡的挑战和调是生老病死苦而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适也积累了对传统进行选择调整或保留的生存大小尺寸时间都要能与物 象 征 ’ ( smb lv h ce 和 器 y o e il ) ‘ 质 表达 ’ 物 ( be t ee p eso ) 也 自 然 而 然 地 成 为 人 类 赖 o jci x r sin v
码 ; 以及 在 同 定 格 式 中 渗 透 书 写 的 客 家 “ 体 集
无 意 识 ” 的 族 群 历 史 。 从 身 份 辨 识 到 家 族 记 忆
再 到族群 历 史 ,这 一进 程 又 体 现 了个 体 、家族 、
族 群 的三 级 身 份 依 赖 和 归 属 。 而 这 一 切 都 已浓 缩
在 构 建 神 榜 的 体 例 、文 字 、字 数 的 系 列 表 象 中 ,

第四章 第二节 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第四章  第二节  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第二节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一、自然崇拜客家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南方山区,身处群山环绕的的小盆地中,到处是连绵不断的青山,因此对大自然充满敬畏。

要在这里生存发展,必然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客家人心中,有许多对大自然的崇拜。

1.天公崇拜天公崇拜是客家地区普遍流行的习俗。

客家人称天为“天公”、“天神”、“天老爷”,是至高无上的神明。

客家人“当天烧香”“当天发誓”,意味求老天保佑、老天作证。

客家人发誓中最毒的就是“天打五雷轰”,将被雷电击死的人和事件视为极大的不详。

中原汉人传统上也是敬天的。

周代就有春祈秋报。

清代北京的天坛。

汉代董仲舒的天命观,皇帝是天子,天会感应人间的兴衰、善恶。

元代关汉卿《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拜天公”多在露天举行,比如家门口、庭院、天井等处,摆一个香炉,一个供桌。

没有天公的神像,因为天空太高了,人们无法一睹其真容,画不好就是大不敬。

客家人无论拜什么神灵,都必须先拜天公,到庙堂拜神、到土地伯公庙、扫墓,都要先拜天公,才拜这些神灵。

结婚拜堂,也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每年除夕零时开始拜天公,正月初九是“天公生日”,正月十五是“许天神”,正月二十是“天穿日”(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十月十五日要“还天神”。

2.土地崇拜:土地神,客家人称“社公”、“土地伯公”、“福德正神”,潮汕地区则称为“福德老爷”,是人们对土地的崇拜而人格化的神明,社公管一方土地,每个村庄必然有一个社公庙,尽管这个社公庙很小,仅用三四块石板搭起来的。

有些客家地区还把土地神称为“土地伯公”“土地爷”,是颇有人情色彩的尊称。

一个村庄里,除了社公,还有许多“伯公”。

有庄头伯公、庄尾伯公、水尾伯公、榕树伯公、石头伯公、桥头伯公),成为社公管理整个村庄的得力助手。

但土地庙只有一个。

土地、伯公的关系:村长、小队长。

村长1个,小队长可以许多个。

土地神也是台湾客家人最亲近的神祇(qí)。

客家人为何“多神崇拜”

客家人为何“多神崇拜”

客家人为何“多神崇拜”客家民间传统信仰的对象范围的很广泛。

既有日月、风雨、雷电、山川、土地、水火、城隍等自然神,也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天兵天将、八仙等人格神;有君、亲为代表祖宗神灵系统,也有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师)神灵系统,以及圣贤、英雄为代表的伦理政治神和社区保护神;既有佛家的菩萨也有道家的天师、真人,还有巫术、风水、八字,等等。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他们奉行“多神崇拜”,首先就是由汉民族这种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均质性、普同性所决定的。

他们无法摒弃与生俱来的信仰习惯,并非是出于宗教教主的教导,也不是出于教典和教义的规定,而是因为他们从小习见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原本就是如此,其中既有身份认同,也有心理依附,更有精神完善和自我升华的需要。

何况,客家人面对新的“流寓”之地,生存环境的险恶和种种不可预知性,决定了他们要开基创业、繁衍子孙、生存发展,就必然在心理上更多地祈求各路神明的保佑,相关的神明祭祀、祖先祭祀和鬼魂祭祀就更有现实存在的理由。

客家民间的多神崇拜功利趋向十分明显。

客家人祭拜神明、祖先、鬼魂,无不是和特定的目的、需要连在一起的。

这种特性不光隐含着客家人的宗教心理,同时也制约和影响客家人在宗教行为方面的行事方式,并被摄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系当中,构成了人们的惯例行为和生活信条。

客家人祭拜神明、祖先、鬼魂,无不是和特定的目的、需要连在一起的。

不论是求健康长寿、求婚姻子嗣、求升官发财、求风调雨顺、求人丁兴旺,还是为了应对一些即时的困难、疾病、灾祸,都是服从和服务于现世与来世的生活总体目标。

客家人把祭祀礼仪和祠庙建造简单地当作“民俗”来对待。

其功利性、现实性的特点,与汉民族民间传统宗教信仰的功利性、现实性特点也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汉民族民间信仰还有世俗性的传统,无论宗教心理还是宗教行为,都是偏向实用主义的。

表现在态度上,讲求的是一个“用”字,即对神灵的工具化、伦理化;表现在程度上,则有一个“淡”字,宗教观念淡薄,不虔诚(有时、有事才拜神),不专一(见神就磕头,见庙就烧香)。

论客家民间多神信仰及其文化源头

论客家民间多神信仰及其文化源头

论客家民间多神信仰及其文化源头客家民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主要民族。

客家人信仰的多神信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民间信仰由原始野蛮、图腾信仰、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元素组成。

在客家人的信仰体系中,神的种类非常多样,主要有五位神祇,书信神、土地公、水仙姑、月神和星神,他们被认为是守护客家乡土、人民和周边自然环境的神灵。

客家人会为他们举行各种祭祀活动,表达对神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客家民间信仰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野蛮信仰时期。

客家人最早信仰一些动物、自然现象、祖先等元素,这种信仰是原始人类的信仰内容。

在儒教成为中国主流宗教后,客家人逐渐接受了儒教的思想体系和宗教仪式。

在《礼记》和《周礼》中,可以看到一些与客家民间信仰相似的观念。

儒教中的“祖先崇拜”、“礼仪观念”、“忠孝信义”等,在客家人的信仰中有具体的实践。

佛教是客家信仰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客家人渐渐接受了佛教思想和信仰。

在客家地区,佛教寺庙的建筑和教义的传播对当地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土地公是客家人信仰的另一个神祇,他们认为土地公能够掌控大地万物与众生的命运和生死。

客家人在农业社会中对土地的依赖非常重要,因此,土地公也被视为重要的保护神。

道教是客家信仰体系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人相信的一些神灵和道士,能够帮助人们消除邪恶和疾病,而道家的修行和炼丹术也深深地影响了当地地区。

因此,在客家人的信仰中,道教也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督教是近代入侵客家地区的一个外来宗教。

在19世纪中期,基督教传入中国,客家地区也开始接受了这种信仰。

基督教对客家人民间信仰的影响和改变极大,改变了当地神灵的性质和职能,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综上所述,客家民间信仰的多神信仰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当代,客家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文化振兴的重要任务,也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

客家人的祭祀

客家人的祭祀

客家人的祭祀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从小就生活在具有浓厚的客家气息的祭祀氛围中,客家人祭神,比如:土地神、门神、灶神、农神,但客家人祭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的祖先,对自己祖先的祭拜成了客家人宗教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据说,客家人之所以如此祭拜自己的祖先,是因为客家人数千年来,历经丧乱,艰困播迁、仍能团结相亲,守望相助,子孙繁衍,靠的是对祖先的敬仰。

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用这种对祖先的崇拜的信仰,维系着一个民系的特质。

“把根留住”的情节和炎黄子孙的意识,是客家人血脉相传的重要内容。

客家人把祭祀祖先叫做“敬神”,在客家人心中,他们的神就是他们的祖先。

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至日常生活,大至逢年过节的大祭。

日常生活的祭拜:每年的夏收、秋收吃新粮的时候,蒸出的第一碗米饭总要在天井对着天一拜,然后对着自己姓氏祖先的坟墓的方向一拜,最好对着自己家的祖先一拜,三拜意味着让祖先先吃,三拜拜完后全家人才能开始吃新米饭。

除此之外,大部分客家人都有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有烧香的习惯。

更有意思的是,在家里的某个角落发现有蟾蜍、蟋蟀、壁虎、小蛇、蜻蜓等之类的小动物的时候,客家人认为那是自家的祖先的化身,是祖先回家了,客家老人就会嘱咐自家的小孩,千万不能去动它们,让它们静静地呆在那里。

对祖先的崇敬和不可冒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除此之外,四时八节的祭祀在客家地区是比较正式的,主要体现在鬼节、祭祖、春节以及客家人的丧、喜事。

鬼节,客家地区一般叫七月半,在鬼节那天,客家人每家都会杀一只鸭,把鸭血滴在草纸上,草纸做成钱币状,然后再自家的祠堂门前烧带有鸭血的草纸,意味给在阴间的祖先送钱,而且必须烧完整,如果没有烧完整就意味着祖先们拿到的钱是缺的,他们在下面也是用不了了。

每年的清明节也要去祖先的坟墓上上香,给他们少点钱。

春节,春节的祭祀是客家人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祭祀。

先在自己家祭自家的灶神、天神,然后去自家的老屋祭拜祖先,祭祀的祭品包括:一只完整的公鸡、一条鱼、一盘肉、糖果饼干、茶烟酒、鞭炮、冥币等,这种祭祀自家的孩子是要求参加的,特别是男孩,一般小孩要下跪,拜三次,每拜一次就插一次香,祈求祖先保佑。

四川春节祭祖祭神的传统习俗

四川春节祭祖祭神的传统习俗

四川春节祭祖祭神的传统习俗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四川,春节祭祖祭神的传统习俗更是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下面将为您介绍四川春节祭祖祭神的传统习俗。

一、家族祭祖春节期间,四川人民通常会以家庭为单位,集体进行家族祭祖仪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祭祖方式,旨在表达对先祖们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家族祭祀仪式中,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水果和烧纸钱等祭品,摆放在祭祀台上,然后整个家族围绕祭品合唱祭歌,并向先祖们行三鞠躬的礼节,以表达对祖先的尊崇和敬仰。

二、拜神庙在四川,人们还会前往当地的神庙,向神明祈福。

寺庙、道观和其他宗教场所都会吸引大量的信众前来祈祷。

在神庙里,信众们会烧香、献花、跪拜,表达对神明的虔诚和祈愿。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游客和信众们可以观看传统表演、品尝特色美食和购买手工艺品等。

三、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在四川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表演艺术。

在春节期间,各个乡镇和城市都会举办舞龙舞狮表演。

舞龙舞狮队伍由舞狮队和舞龙队组成,队员们身穿五彩斑斓的龙袍,舞动着巨大的龙和灵活的狮子模型,伴随着锣鼓喧天的音乐,为民众送上喜庆和祝福。

这种表演形式既表达了对龙和狮子的崇拜,也寓意着四川人民对新年的期盼和美好祝愿。

四、灯谜和贴春联春节期间,四川的街道巷陌上处处可见色彩斑斓的灯笼和门前贴满春联的景象。

灯谜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四川人民通常会在大街小巷悬挂各种谜面,供游客和居民猜解。

而在春联方面,人们会在自家门上、窗户上贴上写有祝福和吉利话语的红纸。

这些传统的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氛围,也促进了社区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民俗游艺四川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游艺也备受欢迎。

踩高跷、打柿子、掷果子、斗鸡等游戏是当地人民传承的古老娱乐方式。

这些游戏既考验了参与者的身手和技巧,又增加了人们的欢乐和团结。

此外,四川还有独特的舞蹈表演,如彝族舞蹈、藏族舞蹈等,展现了四川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成都祭拜祖先习俗

成都祭拜祖先习俗

成都祭拜祖先习俗成都的祭拜祖先习俗非常丰富和讲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祭:在老成都,几乎家家都有一块用红纸和木牌做的祖宗神位,以示为人不忘根本。

家祭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每天清晨,家中的男性成员会给祖宗神位上一炷香。

在七月十二日或七月十四日,全家老小齐聚,举行家祭。

重头戏是晚上的祭祖仪式,摆好桌椅碗筷,煞有介事地请先人“入席”。

由一家之长点上香烛,带领全家老少向祖宗牌位行礼,磕头作揖。

之后开始吃饭。

2.烧袱纸: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

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然后端到屋外焚化。

3.放河灯:家祭赏孤结束后,夜也逐渐深沉,老成都的中元节也迎来最后的高潮——放河灯。

放荷灯亦称放河灯,其含意是导引鬼魂进入极乐世界或及早托生转世。

荷灯之样式,其上半部皆为彩纸叠成之莲花儿,下半部之载体各异,或西瓜或冬瓜或南瓜或倭瓜,取其半并掏空瓤肉,中插点燃之蜡烛,于夜幕初降时放入河湖。

4.城隍出驾:在老成都还有一项习俗,叫城隍出驾,也是中元节的风俗之一。

民间认为阴曹地府的假期结束时,城隍老爷要亲自出驾巡街来收鬼魂归地府了。

5.祭拜祖坟、祠堂:这是成都人祭拜祖先的重要仪式之一。

人们会准备酒、肉、香、蜡等物品,以及刀头肉和公鸡等贡品。

在祭拜过程中,要烧纸钱、蜡烛和香。

长辈带领男女老幼,向祖宗神位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等。

此外还有烧袱纸、放河灯等习俗。

6.其他习俗:在春节期间,人们还要放鞭炮、吃汤圆、拜访亲戚等。

在春节前,人们还会准备各种腌腊品、年画、对联等物品来迎接新年。

总之,成都的祭拜祖先习俗非常丰富和讲究,各种仪式和习俗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通过这些仪式和习俗的实践和传承,人们可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

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

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客家人祭祖是客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祖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祭祖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传承和弘扬。

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丰富多彩,包括祭品准备、祭祀仪式、祭祖祈福等环节。

通过祭祖活动,客家人传承着先辈的智慧和精神,弘扬着客家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凝聚了家族、乡亲之间的情感和凝聚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json"1.2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客家人祭祖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祭祖在客家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接着将详细讨论祭祖的基本规矩,包括严肃性、尊重性和仪式性等方面。

最后将深入探讨祭祖仪式的流程,从准备祭品到进行祭祖仪式的整个过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以及祭祖活动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价值。

"}1.3 目的祭祖是客家人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祭祖活动,人们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也可以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以期加深人们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祭祖活动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了解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客家人的信仰和价值观,进而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繁荣。

2.正文2.1 客家人祭祖的重要性2.2 祭祖的基本规矩祭祖是客家人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仪式,而在进行祭祖活动时,客家人会遵循一系列基本规矩。

这些规矩体现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首先,祭祖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的春秋两季,通常是在农历的清明节、重阳节、祭祖节等特定日子。

这些日子被认为是祖先的生日或忌日,是最适合进行祭祖仪式的时机。

客家人敬祖祭祀的习俗

客家人敬祖祭祀的习俗

客家人敬祖祭祀的习俗客家人敬祖祭祀的习俗“水有源,树有根”。

崇拜祖宗观念最初源于古代的神灵鬼魂观念,视祖先为神灵,亦为后来儒学所推崇的崇先报本、尊祖敬宗观念相一致的。

人们以缔造姓氏的始祖、对族姓有功业或是移民的开基祖,作为崇拜对象,饮水思源,长期祭祀。

客家人的远祖来自中原汉族,长期以来,客家人重亲情,宗族血缘关系观念强,敬祖祭祀是他们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崇敬先祖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

客家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加留恋。

对家乡的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密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

因而,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

客家人“敬神不如祭祖”的观念,开始产生于客家先祖为避战祸而长途逃荒、辗转南迁的路上和初到定居地之后。

遥望中原祖居地归不得,最初的客家人只能在新居住地建祀祭拜,怀念先祖;为了缅怀祖先千万里跋涉以及定居后的艰苦创业,其后人又代代相传,重视祭祖活动,祈望先祖庇荫后世子孙安居乐业、发家致富,村村户户对祖先无不虔诚崇敬,同时也通过祭祖以凝聚全族子孙的向心力。

客家人这种崇先报本、尊祖敬宗的意识,本属儒家文化范畴。

江西赣江、广东梅江、东江、福建汀江流域等地客家人受传统文化的直接影响,其崇本敬祖意识源于中原,而又比中原人更强烈。

特别是这种崇本敬祖意识在旅外侨胞、台港澳同胞中尤为突出。

他们千里迢迢回到桑梓,第一件重要之事就是拜祭祖先,把爱国爱乡与纪念上代祖宗融为一体,表达情系乡邦,不忘桑梓和祖宗的虔敬情怀。

因此,崇敬先祖成为客家人的传统美德。

客家人敬祖祭祀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在祭祀上并不局限于“五服”之内,而是把祭祀的对象一直上溯至始祖。

按照古代的祭祀,一般汉族祭祀的祖先多为“五服”之内,即由己辈上推四代——父辈、祖辈、曾祖辈、高祖辈。

由下已推也是四辈——子辈、孙辈、曾孙辈、玄孙辈。

二是妇女也参与宗祠祭祀。

这说明了客家妇女在宗族中的地位。

弛们和男人一样参加繁重的农耕劳作,同时还肩负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重任,因此在宗族中受到应有的敬重,同样可以享有敬祖祭祀的权利。

客家人祭祀祖先

客家人祭祀祖先

客家人祭祀祖先祠堂正中神龛,供奉着写有祖宗名讳的牌位,这是祖先灵魂柄息之所,是列祖列宗的象征。

逢年过节,特别是除夕下午,家家户户都要挑着鸡、猪肉、鱼等=牲和干鲜果品及茶、酒等,在祠。

袭设案摆供,焚香燃烛,虔诚献祭。

此外,有世家户还会在自己的厅堂,对着本房祖先牌位摆供祭祀。

这是家祭。

晟有客家特色的还是墓祭。

簋祭多枉农历正月初九至清明前次第进行。

一般先祭升基租墓地,其次祭各房祖先,最后祭小家庭祖先墓地最隆晕的是若1年才一次的祭扫"基祖墓地。

进失,各地嗣宗旗人,贴片钽电容擎着旗帜,举着灯笼,抬着全猪、全羊,挑着一应供品,敲锣打鼓,讲究的还有腱狮队,从四八方齐聚祖坟前。

大家摆好供舳,焚香燃烛,丰祭人诵读祭文,随后按辈分|苛低,顺叩首,醒狮耍舞参拜…待祭仪结束,旗人在附近埋锅炊事,围聚野盘餐。

最后再挑上各自的供品,江日何凡开基粗暮敲锣打鼓同去。

不论家祭、祠祭还是墓祭,客家人通过祭祖,一来念祖先恩德,不忘根本,二来敬宗睦旗,增进凝聚力,则激励孙艰苫奋斗,不断进取。

编修族谱:族谱是记录宗族世系及历代重要成员事迹的谱表文书中国族谱历史悠久,汉代司马迁《史记》已为王室诸侯写世系。

魏晋南北朝崇尚门第,豪门望族修谱渐成风气唐宋时期,谱牒广为流行。

到了明清,各KEMET钽电容地民间更是大;修谱之风。

客家宗族注重修谱。

福建上杭客家族谱馆,便收藏闺、粤、赣、台、川等地126姓氏的1 800多部族谱。

各族谱大同小异,普遍记载远近祖宗姓名、婚配、于尉。

26培育子弟读l5成才,许多宗族都在旅产中没市“儒资’,以其收人兴学助考:建立私塾、学堂,延聘师资,资助穷家子弟读书,提供号试路费,发放奖学金等。

宗旗还用族产收入,孝敬老人,绗岁以老人分发祭肉和粮食补助;扶助旅中蜊寡孤独和残疾者。

此外,还川旗产收入帮助族巾贫用者结婚戍家、料理丧莽等宗族组织还联络村内村外其他姓氏宗旗,共同绀纵利实施修桥、贴片钽电容铺路、建学校、设凉亭和挖水渠、筑水坝等乡村公益事业。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二)神匾与神联
神匾与神联体现了“清源正本”的原则。客家神匾多书堂号,一般是一姓一堂号,但也有少数族姓因对始祖的传说不一而产生多堂号。堂号或源于祖先的生息地(发祥郡号和望出郡号);或纪念先祖的官衔业绩德行著述等而自立的堂号,这反映客家人趋向于对祖先文化的敬重,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正统观念。
由于写神榜的要求高,其报酬也较丰厚。现年70岁的范学中先生回忆,他18岁就开始为人家写神榜、做礼生,写神榜每天可得半斗米,几天功夫就可把私塾一年的学费赚到,就是现在一年单写神榜也有上千元的收入。目前写神榜的价格,若是在场上交易往往是26元或48元,若别人请到他家里去写则获得的报酬更高,据说写一封神榜最高可得报酬80多元。不过这里也有一些行规禁忌,即书写神榜的报酬一般不收整数,多带二、六、八或九等尾数,意思是要有点出头。原先尾数是四元也可,意思是四季发财,但现在又忌“四”;客家人最忌“五”,“五”客家话发音是“唔”,表示不顺利,仵孽不孝。而对数字“七”也很禁忌。因为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禁忌之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对于“七”的忌讳。
安放神榜的场所也有讲究。四川客家民居的最显著特色是体现尊祖敬宗观念。即以祖堂为中心的二堂屋建筑格局,进大门间为下堂屋,正房中为上堂屋,上下堂屋间为天井,与堂屋在同一中轴线上,左右为厢房,四周封闭。客家祖堂一般设于安静清洁的正厅内。若正厅做商业性用房则不作祖堂。如三圣乡万福村张华友家的神龛摆设于房屋后面的专厅,理由是这里环境清静,祖宗供奉于此不受外界干扰。[6]
学术界把祖先神榜的写法看成识别四川客家文化的三大标志之一,[2]可见神榜文化是客家文化的典型。客家神龛是祭祀祖先的祭坛,作为祭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的客家神榜(或称龙榜)包括祖先牌位、神匾和神联三部分,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和客家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其文化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内涵的全部,是研究客家祖先崇拜的切入点。由于四川客家以成都东山地区为主要聚居区,为此,本文以成都东山客家地区的神榜进行重点考察,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内涵和区域特色。

四川春节祭拜祖先的敬仰之日

四川春节祭拜祖先的敬仰之日

四川春节祭拜祖先的敬仰之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共度的日子。

在四川的农村地区,春节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活动,那就是祭拜祖先。

这个仪式是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的方式,也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环节。

一、祭拜祖先的由来祭拜祖先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祭祀活动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人将祖先视为尊贵的存在,认为他们会保佑后代子孙平安幸福。

为了感谢祖先对家族的恩德,人们开始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二、祭祀仪式的准备在四川的农村地区,祭拜祖先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家族成员会提前精心准备,确保一切准备工作都井井有条。

首先,他们会清理家族的祖坟和家谱,使其整洁无瑕。

然后,准备祭品,包括水果、糕点、酒和香烟等。

家族的年长者还会准备一些烧纸和烛花,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三、祭拜仪式的进行祭拜祖先的仪式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二进行。

当天,家族的成员会集合在祖坟前,整齐排列成行。

一位年长的家族成员会担任主祭,在家族成员的陪同下,依次献上祭品和祷告。

在祭拜的过程中,家族成员会默默地表达对祖先的感谢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子孙平安健康。

四、祭拜仪式的意义祭拜祖先是四川农村文化中的珍贵传统,它是传承家族血脉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祭拜祖先,家族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根源,并将这些传统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同时,祭祀仪式还能够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五、春节祭拜祖先的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祭拜祖先的仪式仍然保持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祭拜祖先,我们不仅向祖先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也是提醒自己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此外,祭拜祖先还能够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六、结语四川春节祭拜祖先的敬仰之日,是一个家族团聚、表达敬意和感恩的重要时刻。

通过祭拜祖先,我们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也增进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

客家人的信仰

客家人的信仰

客家人的信仰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表率或指南。

本文对客家人的信仰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加以研究,意在抛砖引玉。

一、客家人多种信仰的民俗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种信仰的民族,其中较突出的就是把天地君亲师奉为圭臬,而客家人是源于中原汉族的一个民系,堪称其中的代表。

由于世界具多极化、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民系有着多种信仰是并不奇怪的。

客家人既崇儒教,又重佛教,也信神鬼。

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儒佛道,还是神仙,只要能祈福免灾,保佑老少安康,子孙兴旺便供奉,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

因此,客家人敬神态度明显表现出随意性和实用性。

记得以前对我母亲也是客家人中多神信仰的普通一员,逢年过节,对各路神仙无不殷勤相请。

客家人为何会出现这种多神崇拜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二。

一是客家人沿袭了中原汉族人信仰神鬼的观念,定居南方后生活条件差,时常受到天灾人祸,疾病兽害等威胁,因此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至于那是什么神?并不讲究。

二是客家人对于祖宗的高度崇敬,认为先人死后的灵魂尚在,由敬生畏,便有了祖宗死后化为神仙的观念,他们把崇拜祖先,信仰神仙作为精神上的安慰,藉以避祸消灾,减轻内心的痛苦。

二、客家人的几种主要信仰客家民系是一种多种信仰的民系,奉行多神崇拜,下面特以世界客都梅州市中的侨乡大埔县为例,其信仰基本上以儒教为主,佛教次之,基督教、天主教为少数,还有神仙及民间崇拜等。

儒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一。

客家人尚存正统思想,重视儒教。

在客家地区从前受教育的学堂或私塾就挂有“孔夫子先师之位”每位启蒙“破学”的孩子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朝拜。

儒教传统的礼乐诗书及其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及温、良、恭、谦、让等形成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体现了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和人们的心灵一致。

客家人信仰的儒家思想与宗族观念,历来明礼尚义,尊祖敬宗,秉忠重孝,爱国爱乡,突出表现在正当国家民族受到侵略危险的时刻,把祖先崇拜和宗族观念扩展为与民族思想、爱国思想相统一,挺身而出,移孝作忠,毁家抒难,舍生取义,愿为祖国和民族贡献出一切。

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客家人敬祖甚于拜神

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客家人敬祖甚于拜神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同时汉族又分为七大民系。

不同的民系之间有汉族的共同的文化特点,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

这七大民系分别是:南汉民系(又称广府民系)、北汉民系(又称北方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又称为八闽民系)、江浙民系(又称吴越民系)、赣江民系和湖湘民系。

今天要讲的客家民系。

客家是南迁汉人,这一点毫无疑问,主要在唐末至明朝中叶聚集在赣闽粤交界地带,并经过迁移连成片,客家人其继承了汉族的文化传统。

其中,客家人的祭祀和宗族文化亦是客家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

为什么客家人有那么强的宗族观念,对祖宗的敬重甚至超过对神的崇拜。

可以说,和潮汕地区拜老爷(各路神都拜)相比,客家人对人的崇拜更甚于神,这里说的人,是指祖宗。

那为什么客家人对祖宗如此敬重甚至崇拜呢?这就要从客家这一民系形成的历史说起了。

客家人为何称之为客家人,和客家人的几次大迁徙是息息相关的,客家人最早从中原南迁,溯赣江至赣南,之后再前闽西粤北粤东,乃至广西。

因而,这些新住民,相比老住民而言,便被视为客人,后为了方便管理,编入客籍,这也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可以说,客家人说七大民系中最漂泊的一个,他们不仅经历了南迁,还经历了南迁后的再次迁徙,乃至回迁。

在赣南的三南和寻乌一带,很多客家人称为新客家,和老客家作为区别的依据是他们是从粤东、粤北回迁赣南的客家人,以定南、寻乌的刘姓为例,他们很多人的总宗在梅州兴宁市。

正是因为迁徙,因为漂泊,客家人对自己来自哪里的观念愈发强烈,他们崇尚自己的祖先曾经的辉煌以鞭笞自己。

对祖宗的敬重,一方面是把对故土的思念,对曾经家族历史的怀念,融入到祭祀宗先中去;另一方面,祭祀祖先,修族谱,也是为了团结族亲。

这也是客家人之所以这么团结的原因之一。

客家人修的民居,粤北称为围龙屋,闽西称为土楼,赣南称为围屋,靠珠三角一带的客家人民居为碉楼。

这些民居,大的一般可以容纳百来人,几百人,除了防止山林匪患外,还具有维系宗族文化的作用。

在这些民居内,都会说我有一个祭祀的祠堂。

客家祭祖习俗中的“中原之风”(原创)

客家祭祖习俗中的“中原之风”(原创)

客家祭祖习俗中的“中原之风”(原创)发表于《梅州日报》2017.6.24《客家》版客家人来自中原,是中原古文化的传承者。

即便是在千百年的迁徙过程中,与世推移与时俱进,和外界文化有所交融,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在生活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的因素。

而祭祖等习俗,就是这一特点的明证。

古人认为,神包括自然之神,天神,鬼神,祖先等内容。

祖先死后化而为鬼神,敬祖祭祖也就是礼敬神明的表现。

商朝人“尚鬼”,《礼记﹒表记》认为,“殷人重神,率民以事神”。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古发掘发现,甲骨中有大量祭祀祖先后占卜的记录。

人们用丰盛的肉食(牺牲)、谷物(粢盛)奉侍祖先,来达到“致敬于鬼神而上下达矣”的目的——直到现在,客家人祭祀祖先的祭品仍然变化不大。

《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商汤问邻居葛伯,为什么不祭祀祖先?葛伯回答说,“无以供牺牲(祭肉)”“无以供粢盛(谷物)”商汤就派人送给他们牛羊,让老年人和小孩送饭,还帮助他们耕地播种五谷。

很显然,祭祀祖先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就算是天子,守护宗庙,祭祀祖先,也是他们重要职责。

后来商汤之所以征伐葛伯,除了他的暴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祀”。

就在现在,祭祀祖先仍然有内在和外在的要求。

古人如此看重祭祀祖先,还与他们的认知水平不高有关。

人们认为,祖先逝去后,他们的鬼魂仍然需要享用祭品。

所以在先秦时期,即使是灭掉了对方的国家,往往也是“灭国不灭祀”,划出一小块地给他们建立祭祀祖先的场所,但大夫之家灭亡后很可能没有那么幸运。

《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楚国令尹子文的弟弟子良生了个儿子,有“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

子文认为,将来毁灭若敖氏家族的,必定是这个斗越椒。

故而在临死前哭着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意思是若敖氏祖先的鬼神将会没有人祭祀而饿肚子。

后来,执政的令尹斗越椒因为率兵造反被楚庄王打败,整个家族被消灭。

而古代的祭文往往以“呜呼哀哉,尚飨”作结,就是在表达哀伤之后,让死者鬼魂“赶快出来吃祭品”。

客家传统社会与神明崇拜

客家传统社会与神明崇拜

・客家研究・客家传统社会与神明崇拜Ξ罗 勇 邬开荷摘 要 客家传统社会是指血缘和地缘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宗族小社会。

它有两个明显特征:即以拓荒、种植为基础的小盆地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在这方式之上的“聚族而居”的家族制度。

客家传统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神明崇拜。

一方面,对祖宗的崇拜维系着“聚族而居”的姓氏宗族的延续和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在单个姓氏宗族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不免在婚姻、风水、土地、山林、水利等问题上与其他的姓氏宗族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时,便需要有共同的神明崇拜以化解矛盾,求得在同一地域内的各个姓氏宗族的共同发展,因此,要理解客家传统社会,就必须理解客家人的神明崇拜。

关键词 客家传统社会 姓氏宗族 祖宗崇拜 神明崇拜 我们在翻检客家地区的老方志、老家谱族谱时,大量神庙、神坛以及祭神祀神的记载便跃然纸上;我们在进行客家民俗田野调查时,也处处感觉到客家传统社会的踪影和客家人对神明崇拜的遗风犹存。

换言之,不管过去和现在,神明崇拜总是伴随着客家传统社会。

这是为什么呢?或者说,神明崇拜对于客家传统社会有什么关系,又具有怎样的调节功能呢?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理解客家传统社会有所裨益。

一、客家传统社会的特征及其成因客家传统社会是指血缘和地缘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宗族小社会。

其经济上是以拓荒、种植为基础的小盆地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其政治上则是建立在这方式之上的“聚族而居”的家族制度。

客家传统社会的上述特征,是受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诸多因素影响而逐渐形式的。

作为汉民族的一个独特支系,客家民系的主体成份是北方汉族。

北方汉人迁到南方,主要原因是躲避战乱。

这一迁徙过程,根据罗香林先生的意见,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就开始了。

但是,直至唐末以前,客家先民还大多滞息于河南西南部、安徽南部西部和江西中部北部,迁入赣闽边区的总的说来是零散的,且“人数无多”。

①我们细检现存于客家地区民间的旧姓氏族谱,也发现,客家先民的大批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带,主要是从唐中叶安史之乱开始,特别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带来的。

客家民间崇拜

客家民间崇拜

客家民间崇拜作者:肖大庆来源:《寻根》2019年第03期崇信神明,是客家民间的普遍现象,除了大大小小的寺庙,各家也都置有神案佛龛。

客家人外出,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因而客家人的信仰崇拜显得多而杂,反映在客地寺庙供奉上,佛门的菩萨罗汉、道家的仙师鬼神、地方的神明英雄、祖先的灵坛牌位,共安一厅,和平共处,共享香火。

客家人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至于是什么神,他们并不去考究。

客家社会民间崇拜的多元性,展现了其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客家人的祖宗崇拜客家人是个极看重宗族的民系。

客家先民自中原辗转南迁,他们行进中背负着祖宗的遗骸和祖先的牌位。

初来乍到时的土著强悍、土匪强占和污吏强压,更加强了客家人通过尊祖敬宗、祭祀祖先的形式强化宗族内部的团结,凝聚力量,以应付新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

因此客家人的崇祖意识普遍强烈。

在赣闽粤接合部区域定居下来后,客家人便开始寻找风水宝地安葬祖宗遗骸,大兴土木建造祠堂安放祖先牌位。

客家人认为,祠堂是一族祖先灵魂的栖息之所,是一个家族共同祭祀祖先的神圣地方,有了祠堂,客家人才算是有了真正的家。

因此,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不管大姓小姓,也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必建宗族祠堂。

祠堂是思亲崇祖、慎终追远的重要活动场所,是族人心目中的神圣殿堂,也是体现本族人孝心、面子和势力的地方。

兴建祠堂,需要全族人合力凑钱,尽力将祠堂建得气派。

祠堂必定位于建筑物主轴线的中心位置上,其他建筑则以此为中轴线向左右对称扩展。

祠堂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常见的祠堂神主,正位为始祖,其余的按世辈排列。

每年的清明、冬至,都会在祠堂集体祭祖,向祖先神位敬献香火,祭品丰盛,祭礼隆重庄严。

客家人每家每户建房,也必会先建厅,因为先建厅,可以先安放好祖宗灵位,依礼祭祀供奉。

客家围屋的堂屋里,也设有祖宗牌位,体现出客家人报本追源、长幼有序、聚心合力的秉性。

与建祠堂意义相关联的,是修族谱。

族谱是一种记录氏族迁徙、发展事迹和宗族人物、世系传承的文字。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严奇岩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研究》
【年(卷),期】2009(020)002
【摘要】作为祭祀祖先的象征物,四川的客家神榜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全部内涵,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对四川成都东山客家区的神榜考察表明,四川客家神榜从书写、张贴到祖堂的设置等各环节存在一套严格的禁忌体系,反映了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客家神榜在祖先崇拜中体现出尊宗报本、宗族文化认同教育、祈福和预兆等各种功能.
【总页数】5页(P108-112)
【作者】严奇岩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26
【相关文献】
1.身份识别、家族记忆与族群历史:客家神榜的人类学阐释 [J], 杨丽娟
2.四川客家文化品牌传播及媒介策略——以成都东山客家文化为例 [J], 谢明香
3.四川客家文化研究的先行者--记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钟禄元先生[J], 谢惠祥
4.试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探索客家“门榜”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 [J], 朱璐
璐;周黎
5.四川的客家人暨客家文化与特色旅游开发 [J], 孙晓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东山的客家人及客家文化简介

成都东山的客家人及客家文化简介

清泉镇客家人及客家文化简介——张静一、客家人由来及分布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民系,其先民是古代中原地区汉族。

自东晋南北朝、唐末、两宋期间,因战乱(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大量中原地区的居民渡过黄河南下,而迁至南方各省,主要分布在闽、粤、赣等省,为有别于当地土著居民,从而称为客家人。

明末清初,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四川人口锐减,而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地客家人因人口繁衍,居处山多地少,在清朝政府“湖广填川”移民政策的鼓励下,大规模向川、湘、桂等内地迁移。

清末民初,闽粤许多客家人迫于生存压力,远涉海外谋生。

现在我国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总人口约5000万。

海外约有客家人3000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四川客家人主要为赣、粤客家人在明末清初时迁入,以成都东山地区最为集中。

成都东山,即成都市区东部龙泉山脉与成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

现客家人东山聚居地大致范围为:东三环路以东,老成渝路以北,成环路(赵镇—龙泉)以西,龙赵路(龙潭寺—赵镇)以南。

主要包括龙泉驿区北部,新都区、青白江区毗河以南地区,约20余个乡镇50余万人。

二、客家精神及文化传统客家人的历史实际上是迁徙史,在这种流徙不定的生活中,形成了客家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传统。

客家精神是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创业史打造出来的。

长期的迁徙、颠沛流离,客家人树立起“四海为家”的思想,以及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坚定信念。

客家人受到儒学的传统教育影响很深,加之背井离乡,长期的流浪生活,更体会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于是敬祖睦宗的思想观念十分突出,聚族而后、修族谱、修宗祠的宗族意识根深蒂固。

客家人先民在饱尝长期离乡背井痛苦之后,更加戚恋家乡,并深刻体会到家、乡、国命运一体,荣辱与共的关系,使爱国爱乡的思想强烈地表现在各个方面。

客家精神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四海为家,冒险进取,敬祖睦宗,爱国爱乡”十六个字,其核心为团结奋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txt其实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话,不过是一起度过柴米油盐的岁月。

一个人愿意等待,另一个人才愿意出现。

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和任何人无关。

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客家人由于地处偏僻山区,祖先崇拜观念较为浓厚,且成了客家族群最典型的人文特征。

四川客家(“广东人”)也是如此,如成都东山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观念要比其他的成都人强烈。

[1]目前关于客家祖先崇拜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田野考察个案和相关论著。

但研究主要局限于粤、闽、赣等主要客家地区,由于客家各地区的祖先崇拜形式和内容都有区别,因此粤闽赣客家大本营以外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学术界把祖先神榜的写法看成识别四川客家文化的三大标志之一,[2]可见神榜文化是客家文化的典型。

客家神龛是祭祀祖先的祭坛,作为祭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的客家神榜(或称龙榜)包括祖先牌位、神匾和神联三部分,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和客家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其文化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内涵的全部,是研究客家祖先崇拜的切入点。

由于四川客家以成都东山地区为主要聚居区,为此,本文以成都东山客家地区的神榜进行重点考察,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内涵和区域特色。

一、四川的客家神榜祭祀祖先要有祖先的象征物。

文字出现以来,人们用书写死者代号的木牌作神主,为了祭祀时神主能直立,木牌下端加上较宽的底座,这就是“木主”,亦称“神主”、“牌位”、“灵位”或“灵牌”等,代表祖先的存在。

中国人的祖宗牌位,是一块长方形的木片,就是“且”字,甲骨文是象形的阴茎。

牌位的运用正好与传统的生殖器崇拜关联。

祖先崇拜观念源于古代的鬼魂观念,视祖先为神灵而祭祀,想得到祖先的保佑。

武王伐商是用车载着他祖先的牌位战斗的。

即《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兴兵伐商纣王,为文王木主,载车中,置于中军。

”客家移民的祖先崇拜文化心理中,亡故祖先的神灵具有巨大的赐福和作崇功能,人生的生死祸福与祖先神灵有密切的关系,祖先在客家祖先崇拜中有强大的宗教信仰力量。

(一)客家祖先牌位祖先牌位是汉族各民系家庭奉行祖先崇拜的特有标志,是祖堂必供之物。

其质料分木牌和红纸两类,木牌多为篆刻,红纸则为墨书。

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堂屋上供奉祖先牌位的差异。

即湖广人神榜正中是“天地君亲师”,旁小字书先祖、观音及其它神位,神匾也多为“祖德流芳”,神联多为“忠孝传家远,诗书处世长。

”而四川客家人的牌位很少有“天地君亲师”作抬头,而是直书“某氏堂上历代高曾远祖考妣神位”或“某氏堂上历代先祖考妣香位”,两边的神匾、神联反映客家历史渊源和祖宗功德。

如十陵镇千弓村朱氏是理学家朱熹后裔,其牌位是:“沛国堂上始高曾祖考妣神位”;神匾为“理学传家”,神联为“恩承博士名重五经,德配先贤典隆十哲”。

湖广人的神匾、神联可以用于任何家族,不像客家人的神榜那样个性突出。

[3]牌位的木料,高度,宽度,厚度,顶部及底座的修饰等都有讲究。

牌位多用樟木、柏木、檀香木等芳香型常青树木料做成,象征万古长青、祖德流芳;其规格是呈长方形牌状,上圆下方,顶部多作宝盖状,上圆象征天,下方象征地;高一尺二,代表十二月;阔四寸整,以代表四季;厚一寸二,代表十二时。

下有垫座,底座亦阔四寸,便于安插。

两侧饰有各类花纹,雕工精细,通体描金,光彩耀人。

正面题写考妣官职,背面是祖先的姓名、字号、排行及生卒年月。

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四川客家的祖牌分为总牌、特牌和普通灵牌三类。

总牌是每个祠堂或祖堂陈列一块,在家族祠堂和家庭祖堂都很常见。

特牌上书先代亡灵,多为本家族历史上的开基祖或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及历代先祖。

如龙潭乡范氏家族神牌的一面写有范氏入川始祖对扬公与妣曾氏的生辰和忌辰日期,另一面写有入粤一世祖法茂公至十二世祖对扬公的姓名,皆为范家史上的突出人物。

特牌多陈于祠堂中,家庭的祖堂则多不陈设。

普通灵牌多陈放于家庭中的堂屋里,祠堂则少见。

(二)神匾与神联神匾与神联体现了“清源正本”的原则。

客家神匾多书堂号,一般是一姓一堂号,但也有少数族姓因对始祖的传说不一而产生多堂号。

堂号或源于祖先的生息地(发祥郡号和望出郡号);或纪念先祖的官衔业绩德行著述等而自立的堂号,这反映客家人趋向于对祖先文化的敬重,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正统观念。

神联的内容分三种情况:或表现家族的历史,或源于本族先祖名人的字号或官职;或是家训、警句。

其中以反映家族历史渊源的为多,如金堂赖氏神榜祖联为“迹发颖川绵百代,支分蜀郡焕千秋”。

以家族名人为内容的神联如东山范氏神联,为“晋国大夫第,宋朝宰相家”或“晋乡隋会传文子,宋朝忠宣绍魏公”。

隋会即春秋晋国公乡士会采邑于“范”,为范氏得姓始祖,其子为文子。

北宋宰相范仲淹,谥文正,于靖康元年追封为魏国公。

其子纯仁继承父业,谥忠宣。

家训式神联比较少见,如牛市口的林家院子的神联为“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3]表达了客家耕读传家、艰苦创业的理念。

客家人的神匾、堂联,实际是该族姓族谱的缩写,折射对祖先发源地的怀念。

记住神匾和神联便记住了家族历史。

客家人的神匾、堂联是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作为祖先崇拜的特殊的文化载体,浓缩了客家人的家族史,是研究客家迁徙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二、四川客家神榜的禁忌文化禁忌的东西被一种恐怖和危险的气氛所环绕,禁忌体系强加给人无数的责任和义务,支配禁忌体系的正是这种恐惧,而恐惧唯一知道的只是如何去禁止。

[5]客家对祖先崇拜的虔诚而又敬畏,以致衍生出许多禁忌习俗。

四川客家神榜从书写、张贴到祖堂的设置等各环节存在一套严格的禁忌体系,反映了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

为了深化对神榜文化的理解,笔者对客家神榜中相关禁忌进行专题考察,采访客家区专门写神榜的民间人士。

客家神榜的诸多禁忌文化展现了客家祖先崇拜的丰富内涵。

在传统的“天地君亲师位”的牌位写法中,行文有比较严格的讲究。

如“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谓一言九鼎,口不乱开;“亲”(親)字的“目”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師)字不写上面的短撇,谓师不当撇开。

此外,还有所谓“人不夺天,地不离土,君不离口,亲不闭目,师不掉巾的说法。

”正如“天地君亲师位”的行文讲究一样,四川客家对于神榜的行文更为讲究。

首先,东山客家地区把专门为人家写神榜的人泛称“礼生”。

在书写时间上,写神榜要选黄道吉日,日子选好后再把写神榜的礼生请到家里写;而且只能是上午写,意味蒸蒸日上;一般下午不写,因为下午象征日薄西山。

书写的地点要在正堂屋中写,正堂屋是客家人神圣的场所,如客家人引客人到堂屋坐,是对客人的最大尊敬。

写之前,写神榜的人必须穿着规范、整洁,先要洗脸、洗手、沐浴净身,有些主人家不放心,把礼生请到家里去,吃茶后,主动要求礼生再用热水沐浴,以示郑重。

客家人对写神榜的礼生的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等非常讲究。

要求写神榜的必须是夫妻双全,子孙满堂、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

用当地人话说,要看写的人的根基,即看其人品如何,人丁是否兴旺,是否有儿子,家庭是否健全,年龄是否合适。

这是因为客家人希望像写神榜的人一样有福气,这是思维深处“相似原则”的反映。

为了使书写伸展,一般要求有人牵拉红纸。

但牵神榜的人最好是童子,尤其是写神榜的礼生的亲生儿子更好。

黄土镇大同村的刘生平告诉笔者,每逢寒假赶场就带着幼小的儿子去写神榜。

由此看来,写神榜的人都是地方上德高望重、儿孙满堂、家庭完美的人,客家人认为请一个家庭残缺的人写神榜会玷污自己的祖宗,因而写神榜成了少数人的专利。

即使是文化程度高,字写得好的人也不一定能写神榜。

笔者打听到东山地区西河镇正街的魏岳英民国时期曾任军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90多岁了,但因为无后代,且年龄大了,几十年来无人请他写神榜。

民国时期成都谢俊德先生相信写神榜应请年轻人,所以特意请了四川大学学生赖家传写。

[5]客家神榜要根据各姓氏的源流和祖宗功德以及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写。

客家礼生写神联,一般是顾主自述本家神榜写法,如果记不清,则对照《百家神联》查阅后再写。

由于客家人把神榜看成是祖先的象征,对书写神榜的材料有讲究。

毛笔一般是主人专门买的好笔,墨也是专门磨的香墨,红纸要选好的,必须是完好无损。

裁纸不用刀,只能用篾条裁纸,意思是祖先不能挨刀。

最值得一提的是神牌的字数是有规矩的。

神牌的字数很有讲究,即要过大黄道、小黄道。

所谓“大黄道”指“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时还乡”的一种所谓黄道的规律,将一行祖牌的字按“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时还乡”这12字的顺序反复念,最后一个字,凡是走之底的字就合道而吉利。

若没遇到,则添或减一个字就可;所谓“小黄道”是五个字的黑道即“生老病死苦”,逢“生”、“老”两字则吉利,遇到“病、死、苦”则不吉,就要添或减一个字。

所有牌位的字既要通“黄道”,也要通“黑道”。

一般祖先牌位多书11个字,如“林氏堂上历代先祖考妣神位”,其中“考妣”两字并列书写只占一个空格,算一个字,这11个字的牌位过大黄道的“还”和小黄道的“生”字。

书写的礼生要严肃、端坐,寓意后代的端正;写的时候要一笔一画,不能潦草,不能回锋,中间不能停笔,要一口气写完牌位的11个字,不得中途停顿;牌位上的“位”字一定要端坐写,绝对不能站着写,坐下写表示祖先有座位,写的字该封口的一定要封口,若是留口,则意味财留不住;钩要提回锋笔,字体用繁体字,不能简写。

写好的字是不能用火烤干,因为火曾烤过尿布等妇女的赃物,对祖先不敬,而且祖先不能火烧;摆在地上的神榜是不能从上面跨过,要绕开走。

写的时候女性要回避,尤其是经期和妇科病的女性,更是大忌。

为了预防犯忌,礼生写的时候,主人常守在旁边监视。

假如礼生出现犯忌行为,不但拿不到报酬,反而要遭一阵唾骂。

所以,礼生在写神榜时格外谨慎。

由于写神榜的要求高,其报酬也较丰厚。

现年70岁的范学中先生回忆,他18岁就开始为人家写神榜、做礼生,写神榜每天可得半斗米,几天功夫就可把私塾一年的学费赚到,就是现在一年单写神榜也有上千元的收入。

目前写神榜的价格,若是在场上交易往往是26元或48元,若别人请到他家里去写则获得的报酬更高,据说写一封神榜最高可得报酬80多元。

不过这里也有一些行规禁忌,即书写神榜的报酬一般不收整数,多带二、六、八或九等尾数,意思是要有点出头。

原先尾数是四元也可,意思是四季发财,但现在又忌“四”;客家人最忌“五”,“五”客家话发音是“唔”,表示不顺利,仵孽不孝。

而对数字“七”也很禁忌。

因为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禁忌之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对于“七”的忌讳。

神榜写完,主人会额外给点小费即喜封,十年前喜封是1.2元,现在是6元、8元、9元,或多达12元,而且喜封要包得扎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