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文献综述_王虹

合集下载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家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许多家族企业中,职业经理人也逐渐成为了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情况,以及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家族企业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分配和控制。

传统上,家族企业通常由家族成员亲自管理,而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

职业经理人的加入使得企业管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的结合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职业经理人可能与家族企业所有者之间存在着权力、利益和文化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职业经理人的聘用和选拔也需要家族企业所有者进行审慎考虑,以确保他们的管理理念与家族企业的价值观相符合。

在家族企业治理中,职业经理人的加入能够为企业带来许多机遇。

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管理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

职业经理人的引入能够为家族企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从而帮助企业走出传统模式、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职业经理人的加入也为企业家族成员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企业发展战略和家族财富的长期传承。

在制定家族企业治理战略时,家族企业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需要共同努力,以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

一方面,家族企业所有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引入职业经理人,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职业经理人需要尊重家族企业的传统文化,融入企业团队,共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努力。

在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中,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家族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家族财富的传承。

在未来的研究中,也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所有者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企业治理机制;可以通过开展实证研究,深入分析职业经理人加入家族企业后对企业绩效和管理能力的影响,以找出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财经论坛Һ㊀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文献综述金晓楠摘㊀要:家族企业以其特殊的资本结构㊁组织结构㊁人员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㊂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将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丰富的研究㊂本文针对已有的关于国内外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整理,首先对家族企业的定义进行概述,其次对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进行综述,最终进行总结,指出已有研究的贡献和未来可研究的方向㊂关键词: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综述㊀㊀家族企业作为一种数量众多的普遍的企业形态,其经营管理一直为学者所关注㊂传统意义上的家族企业是家族所有和控制一切的封闭式管理,由家族集体所有和经营,到后来逐渐改变资本所有结构,引入科学管理方式,引入职业经理人等等㊂因此,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不再是单一的选择,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多元的选择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㊂如今,家族企业依旧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也被许多企业所采纳,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管理行为模式,因此对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㊂一㊁家族企业的定义研究在研究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家族企业究竟是什么㊂我们可以从家族企业的所有权,管理控制权和经营权来认识家族企业㊂Daily和Dollinger认为家族企业应至少有一个同姓担任企业CEO或者在企业管理层占据核心位置,而且他们与企业所有者的联系非常紧密㊂然而,也有的定义则指出家族企业应当同时拥有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㊂Church(1969)认为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应该百分百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家族成员应该掌握核心的管理职位㊂储小平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掌握,从全部掌握到家族成员要实现对家族企业控制权所需要的最低所有权和控制权比例㊂单独考虑所有权,虽然几乎每个学者都会提到所有权,但是对所有权的重视程度不同㊂Donckels和Frohlich(1991)认为家族成员至少需要掌握60%的所有权才能实现对家族企业的有效控制㊂ReyNolds(1995)认为可以从三个程度来认识家族企业:一是家族成员掌握的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都达到了50%以上;二是所有权达到了50%以上而管理控制权没有;三是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均低于50%㊂LaPorta等(1998)从控制权的角度进行定义,认为家族企业要想对家族企业保持有效控制,则需要保证其20%的临界控制权㊂但总的来说,学者们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都是以绝对控股即家族成员控制权达到50%为标准的㊂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家族企业掌握所有的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才是家族企业,这是不现实的,家族企业的定义应该是更宽泛的㊂二㊁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国内外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并不断深入,逐渐完善已有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成果㊂最初认为家族成员都有相同的价值追求,是一个利益集体,到后来研究家族成员内部关系是否和谐对企业治理的影响㊂近几年的研究开始将家族治理模式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模式,认为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不仅适用于家族企业,也可以放到其他企业中发挥作用㊂还有的研究把家族企业放到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认为家族企业要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模式,取决于其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㊂还有的研究指出了企业当时所处的发展决断不同,其选择的治理模式也会有所不同㊂李新春(1998)首先指出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探讨了家族企业的形成与中国的家族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恰恰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加速了改革开放㊂作者在研究中指出研究中国的企业组织,不可避免的要考虑中国的传统的家族制度,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㊂陈凌(1998)也肯定了家族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组织运行效率不一定都是低效率的㊂中国的社会信息规范程度普遍偏低,在这种具体的情境之下,家族企业的组织形式,甚至要比科层和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更有效率和竞争力,因此,家族式的组织形式在特定情况下,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㊂李新春(2001)指出家族企业都要经历一次 管理革命 ,从最初的家族闭环治理到后来引入职业经理人(此时,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㊂但同时作者又指出 管理革命 并不是以是否引入职业经理人作为唯一标准㊂作者指出在家族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中,职业经理人发挥的作用并不总是正向的,其中的机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㊂战冬梅等分析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出开放式治理是家族企业未来必然要进行的一项管理革命㊂家族企业需要改变以前的封闭式治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㊂家族企业要从所有权㊁控制权㊁经营权的合理分配,组织结构的科学合理㊁去除人员冗余㊁继承人的及早培养㊁企业文化的重塑这五个方面进行变革㊂这就涉及了家族企业中存在的组织结构冗杂㊁代替交际㊁关系较多然而科学管理弱化㊁管理效率低㊁资本结构单一等问题㊂李新春(2003)在后续研究中指出了职业经理人在家族企业治理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现象,并深刻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㊂家族企业应当引入职业经理人来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率,如果继续保持原先的治理模式不变,最终导致在15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家族企业也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改变:引入职业经理人㊂但是引入职业经理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需要考虑到在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后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㊂何轩等研究了引入职业经理人对家族企业决策质量的影响,通过搜集东莞㊁汕头两个城市的非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在中国这一特殊环境下,职业经理人持股不会直接影响到家族企业的决策效率,但是,职业经理人持股会增加家族成员的不公平感,从而导致决策效率低下㊂作者指出,在中国当前情境下,首先通过泛家族化建立了信任基础,然后再合理安排职业经理人的持股比例㊂李新春和陈灿对家族企业的关系契约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四种契约管理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结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会影响企业的效率,外部环境越是不确定,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大,越是需要将两种契约管理模式综合使用㊂有良好的信任作为基础,能够使家族企业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㊂陈凌和应丽芬指出 父业子承 仍然是当下最多见的继任模式,家族企业在继位过程中应该暂时先不考虑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继任过程中,保证家族仍然掌握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基础上,做好继任管理和实现企业创新㊂原惠群和张昭华以权变理论为基础,对复杂环境下的中国家族企业的多重均衡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㊂作者否定了一元化的治理模式,通过探讨内外部环境对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认为家族治理模式的选择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权变地选择㊂吕鸿江等通过构建企业网络仿真模型,对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进行了分类比较并揭示其演进规律㊂作者认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问题的根源在于信任机制的建立,在家族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信任机制匹配的治理模式㊂就在学者们都在将家族企业中的家族成员作为一个团队进行分析时,贺小刚等从全新的视角对家族企业治理进行了研究㊂已有的研究几乎都假设所有的家族成员都是利他主义者,出于道义家族成员很自然的团结在一起,同时假定,家族成员具有基本相同的价值观,目标没有什么冲突㊂这样一来,家族成员在管理家族企业时几乎可以像一个人那样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成本㊂实证结果表明:家族成员内部不和谐以及过分强调家族成员和谐所导致的形式上的和谐,都不利于提高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所以适当的和谐和相互抗衡将有利于家族治理效率的提高㊂三㊁结论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肯定了家族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家族企业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对家族企业治理过程中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比如:资本结构问题㊁组织结构问题㊁代际替换的问题㊁治理模式的选择问题等等,并得到了一些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结论;再次,在研究时,选择了社会学㊁管理学㊁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搜集上市和非上市家族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更有说服力和更有实践价值的结论㊂总的来说,现有的关于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的学术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也为以后学者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㊂在未来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家族企业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何选择科学合适的治理模式,提高企业治理效率和经营绩效,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继续研究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DailyCM,DollingerMJ.Alternativemethodologiesforiden⁃tifyingfamily-versusnonfamily-managedbusinesses[J].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1993,31(2).[2]储小平.社会关系资本与华人家族企业的创业及发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6):8-12.[3]李新春.中国的家族制度与企业组织[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8(香港秋季卷).[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5]李新春.家族化企业的 管理革命 [J].学术研究,2001(5):7-9.[6]战冬梅,周路路,傅瑞,等.家族企业从封闭式向开放式演变的治理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0):118-119.[7]李新春.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J].管理世界,2003(4):88-96+155-156.[8]何轩,陈文婷,李新春.赋予股权还是泛家族化: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5):109-119.[9]李新春,陈灿.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一个探索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107-115.[10]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6):90-98+156-157.[11]原惠群,张昭华.基于复杂环境下的中国家族企业多重均衡治理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2010(9):180-181.[12]吕鸿江,吴亮,周应堂.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分类比较与演进规律[J].中国工业经济,2016(12):125-141.[13]贺小刚,李新春,连燕玲,等.家族内部的权力偏离及其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对家族上市公司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0):98-108.作者简介:金晓楠,云南财经大学㊂25。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家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家族企业因为内部管理的不足,陷入重重困境。

因此有效的家族企业治理机制已经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针对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家族企业的特点家族企业是一种由家族成员拥有,家族成员控制管理的企业。

这类企业由于具有显著的家族性、特别性、非常规性等特点,因此其治理机制也有所不同。

家族企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管理和所有权始终集中在家族内部。

同时,家族企业也拥有较为稳定的管理层和长期发展的愿景,因此依赖性很强。

二、职业经理人在家族企业中的作用由于家族企业重视家族信任和家族价值观,往往采用家族成员组成的管理层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但是这样往往会导致诸如人员流动性差、固定化的产权、观点单一等问题。

因此,引入一批职业经理人可以有效地减少经营中产权、管理和所有权关系的复杂性。

职业经理人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利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他们通常不是家族成员,因此没有特殊的家族情感,能够全面考虑企业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具有特殊的治理模式。

首先,职业经理人有助于解决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

家族企业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很容易遇到传承问题。

而引入职业经理人,利用其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可以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减少老企业形态的出现。

其次,职业经理人有助于消化家族企业的产权与控制问题。

家族企业通常由家族成员共同持有,这容易造成各种产权冲突和控制争夺。

与家族成员相比,职业经理人有更强的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职业经理人可以使家族企业的治理更加专业化。

由于职业经理人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知识,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

五、结论职业经理人下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已经取得了广泛的认同。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家族企业作为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治理结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一、研究背景随着近年来家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也日益突显。

传统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主要以家族成员的权力与利益为中心,以家族成员间的信任与情感为基础,缺乏透明度、监管不足等风险,容易导致企业内部腐败、法律风险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建设和完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机制和实践方面,如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家族成员委员会等。

许多研究提出了以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机制为核心的完整治理模式,以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比如,Gómez-Mejía、Haynes和Núñez-Nickel等人研究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Gallo和Vitolla等人则研究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信任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家族企业中得到信任的成员能够发挥更多有效的治理作用。

国内研究则更多地关注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概念、现状和特点等方面,国内学者也积极探讨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建设和完善。

例如,张宁教授等人研究了家族企业中的“儒商型”治理结构,认为这种结构与家族企业家文化密切相关,有利于增强家族企业的凝聚力和比较优势;地方机构或金融机构也在探索完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方式和方法。

三、研究展望当前,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方面,需要探索更适宜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治理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监管和评估,进一步提高家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面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一脉相承的传统困境,也应尝试引入新的治理结构模式,如平衡计分卡、共同管理等,以促进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华人企业集团家族治理模式演进研究——以印尼哥伦比亚集团为例

华人企业集团家族治理模式演进研究——以印尼哥伦比亚集团为例

引言
二 战后 ,东南 亚各 国经 济开 始起 步 ,在其 发 展 过 程 中 ,华 人 资本起 到 了重要 的推动作 用 。海 外 华 人 经济 圈被 视 为 世 界 第 三 大 经 济 势 力 … 。这 一 庞 大 经济 圈 中最 引人 注 目的行 动 主体是 东南 亚各 国 的 华 人企 业集 团。华人 企业 集 团一 般指 在东 南 亚各 国 形 成和 发展 起来 的 ,由华 人 资本 家或其 家 族所 有 为 主 的核 心企 业及 其 相 关 企 业 所 组 成 的 企业 群 体 。 国 内外 诸 多 研 究 者 带 着 不 同 的 学 术 兴 趣 和分 析 工
So t e s i u h a tAsa Ab t a t Th c n mi uc e so v r e sChi s n So t e s i a d h o p r t o e n n e o v r sr c : e e o o c S c s fo e s a ne e i u h a tAsa h sma e t e c r o ae g v r a c fo e - s a e sChi e e f miy bu i s sa c d mi o us I h spa e ,t e a t r ee tCoumb a Gr u o I d n - n s a l sne s a n a a e c f c . n t i p r h uho ss l c l i o p f m n o e r sa,a 11 e r l n e rs i 0 y a sod e t r ie,a h e e r h s mp e p st e r s a c a l .Co mbi d wi h y miso e a l ne t t e d na c fL of miy,t e a t r n h h u ho sa - ay e t a e fo t e p r p c ie o h v l to ff miy g v r a e d in t r wt nd ty t u lz he c s r m h e s e tv fte e ou i n o a l o e n nc ur g isg o h a r o s mma z h i r ete c a a t rsis o t o e a c tu t r h r ce it fisg v r n e sr c u e,as he r l s o t itrc le ou in. c n lo t u e fi h so ia v l to s

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加深,我国家族企业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主要从家族企业的内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家族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以及家族企业组织创新方面的研究等方面来对关于家族企业的组织变革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家族企业,组织变革,动因一、家族企业的内涵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本身已经成为国内外家族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而理论界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争论之激烈与分歧之大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以至于有人专门撰文研究家族企业的内涵。

钱德勒(1977)认为,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

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重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层人员的选拔方面。

孙治本(1995)把家族企业定义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所谓直接掌握经营权是指家族成员亲自担任企业的主管;该家族或家族联盟可能拥有亦可能未拥有企业过半数的股份。

间接掌握则指企业主管由外来专业经理人担任,作为企业主要所有者的家族或家族联盟,透过外来专业经理人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

盖尔西克(1998)认为,不论是以家庭命名还是有几位亲属在企业的高层领导机构里,都不能由此确定某一企业是家族企业,能确定家族企业的,是家族拥有所有权的比例。

潘必胜(1998)给家族企业下的定义是: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企业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杰斯·H·查从行为的角度定义家族企业,他认为家族企业是由一个或几个家庭监控或管理的企业,目的在于通过强势主脑(所谓主脑指的是全面控制企业日常工作日程的权威行动者)去塑造和追求家族企业的愿景,并潜意识里希望企业能稳定地代代相传。

综合以上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的概念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控制程度来定义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两个核心变量,一家企业要为家族所有并控制才能算得上是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控制权安排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控制权安排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l 学i 动 综述 - 术j 态 u j l
家族企 业控 制权 安排 问题研 究 : 一个 文献综述
王春 秀
( 云南 民族 大学 管理学院 , 云南 昆明 60 0 ) 5 50
【 要 】 突破家族企业 的成长 与发展 困境 , } 商 需要 引进 外部 职业经理人 , 建立 两权分 离的现代企业制度 。权 力的
控制权与企业 所有权或产权 紧密相 联 , 为剩余控制权 的本 质 认 就是产权 。 企业 中的控制权 可以分 为特定 控制 权与剩余 控制 权 剩 致企业 管理危机 出现 , 形成企业成 长的障碍 。当家族 内的人力 两种 。他们把 特定控制权定义 为在合同 中明确界定 的权力 , 余 控制权 定义 为那种 事先没有 在合 同 中明确 界定如 何使用 的 和财力 资源无法满足企业成长 的需 要时 , 家族企业 的增 长就趋 即对 资产在合 同规定 的用途 之外 , 如何 被使 用的决 策 该 于滞缓甚 至陷入 困境 。要 突破 成长困境 , 就需要大力开 发企业 权力 , 人力 资源和对 企业进行 融资。 中人 力资 源的开发 可以从企业 权。国内学者也从类似 的角度分别定义 了特定控制权 和剩余控 其 但是 在职能上 更为具 体 : 特定控 制权是 可 以通 过契约授 内部 培养选拔 管理人才 , 可 以从 外部经 理人市 场引进 , 内 制权 , 也 但 包 t 销售 、 雇用 的权 力 ; 而剩余 部 培养选拔 机制具有 一定局 限性 ,因此家 族企业 的成长 与发 予经理 的经营权 , 括 E常 的生产 、 如聘 用和解 雇经理 、 定企业 决 展, 必然依 靠引进外 部职业 管理人 才 , 进而建 立两权 分离 的现 控 制权包 括战略性 的重大 决策 , 合并等重大 的战略性行 为。 代 企 业 制 度 。 权 力 的 分 离 将 带 来 如 何 界 定 权 力 、 力 如 何 影 响 的重大投 资 、 权 以往有学 者将 剩余控制权完全 等同于控制权 , 并不 区分 特 企业 经营 、 如何 实现权力最 优安排 等 问题 , 因此对权 力安排 相 关 问题 的探讨 是研 究家族企 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及其启示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及其启示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及其启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要】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作为东南亚各国经济的支柱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成功的实践充分说明了其企业治理结构一定意义上的成功,有学者称之为区别于美国模式和德日模式的“第三种企业治理结构模式”。通过对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家族企业在企业治理结构方面应该注意和借鉴的一些方面,以期促进我国民营经济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关键词】企业治理结构;华人家族企业;东南亚近年来,作为东南亚经济崛起的中坚力量,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家族企业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形式,一直是海外华人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的主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是由个人(家庭、家族或者合伙人)所有或控制的家族企业,很大一部分企业正处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传承阶段。相比较而言,东南亚的华人家族企业一般都创建于20世纪40至50年代,经过50至70的成长和80年代的迅速发展,一些成功的家族企业已经传承至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对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特征关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概念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斯坦福大学的钱颖一教授和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钱颖一教授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张维迎教授将公司企业治理结构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上是指有关公司董事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上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

华人家族企业的关系信任、利益互惠和差序式治理

华人家族企业的关系信任、利益互惠和差序式治理

华人家族企业的关系信任、利益互惠和差序式治理
杨光飞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差序式治理是华人家族企业组织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现象,这种治理并不能简单地视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其治理形式甚至是华人家族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这其中,关系信任是差序式治理的基石,在转型期制度信任缺失的情境下可以降低治理风险;利益互惠是维系差序式治理的重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企业的治理能力.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差序式治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视为制度信任的一种替代,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治理机制仍不利于华人家族企业的成长和生命周期的延续,华人家族企业要"家业长青",必须走向契约治理.
【总页数】5页(P123-127)
【作者】杨光飞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商人商会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F276.5
【相关文献】
1.中国式关系信任——关于中外家族企业发展分歧的思考 [J], 刘昊;高慎林
2.华人差序式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基于圈内人身份认知的视角 [J], 刘晓琴
3.关系嵌入和华人家族企业的制度演进——解析华人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一个视角[J], 杨光飞
4.利益相关者差序性与企业差序伦理 [J], 吕力
5.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中差序式领导对员工及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一个跨层次跟踪研究 [J], 王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解析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解析

摘要家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术界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还是相当欠缺的,而对于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更是亟待加强。

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和以英美企业为代表的股权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以及以德日企业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通过总结华人家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有关现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献,将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归纳为三大特点: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融合、家长式的领导风格以及关系网络式治理。

文章详细分析了三大特点的具体特征及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和背景,进而在此基础上剖析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优劣势,其优势包括产权明晰,交易成本低,代理和监督成本小等方面,而其劣势则体现在家族治理结构限制融资渠道,家长式领导使得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关系网络式治理不利于制度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文章最后在分析治理模式演变原因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华人家族企业在坚持家族治理为主的情况下,出现了经营管理权与控制权的逐渐分离,股权进一步公开化和社会化,改善家长式领导和强化制度管理的趋势。

【关键词】: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演变趋势东南亚华人AbstractFamilyfirmsplayaveryimportantroleineconomicdevelopmentofmanycountriesintheworld;however,ithasattractedonlylittleattentioninthepast,especiallytheChinesefamilyfirms.ThecorporategovernancemodeloftheChinesefamilyfirmshasmuchdifferencetotheEquityMarket-Basedcorporategovernancesystem(EMs),suchasenterprisesinU.S.A.andU.K.,andtheBank.Ledcorporategovernancesystem(BLS),suchasenterprisesinGermanyandJapan.Theydeservetomuchmoreattention.Thisdissertationaimstocontributetoresearchonfamilyfinngovernance.BysummarizingsomephenomenaofChinesefamilyfirmsinSoutheastAsia,referringtootherscholars’research,thepaperinducesSoutheastAsianChinesefamilyfirmgovemancemodeltothreecharacteristics,includinghighlycombiningofownershipandcontrol,paternalism,relationalnetworkgovernance.Thepaperanalysesthreecharacteristicsandtheinternalfactors,andexplainsthestrongandweakpoints.Thestrongpointsincludeclearpropertyright,lowtransactioncost,lowandSOon.Theweakpointsincludethatfamilygovernanceproxyandsupervisingcostlimitsfinancechannel,paternalismmayleadtocentralizationanddictatorialleadership,andthatrelationalnetworkgovernancehasbadinfluenceOilsystembuildingandmanagement.Inthelastpart,thepaperinvestigatestheevolutiontrendofSoutheastAsianChinesefamilybusiness,basedontheanalysisofthechangereasonsofgovernancesystem.Thepaperpointsoutthatthereisatrendthatoperationandmanagementrightisseparatingfromcontrol,equhyrightbecomemoresocializedandpublic,andthatpatemalismisimproving,systemmanagementisbeingstrengthened.[Keywords]:Familyfirm,corporategovernancemodel,evolutiontrend,SoutheastAsianChinese1引言1.1问题的提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经济奇迹(EconomicMiracle)。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家族企业是指由家族成员掌控和管理的企业,它在全球范围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家族企业更是占据了经济的重要位置。

对于家族企业的治理,长期以来都是业界和学术界广泛探讨的问题。

然而,在职业经理人参与家族企业治理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

这篇文献综述旨在对职业经理人参与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论框架、实践经验、问题和前景进行探讨。

一、理论框架家族企业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家族成员的经济利益和企业治理的最佳利益。

传统的家族企业治理方式是家族成员控制和管理企业,主要以家族成员的利益为导向。

然而,这种模式在面对市场化竞争压力时,容易存在利益冲突和治理不力等问题。

因此,职业经理人逐渐成为家族企业治理的重要力量。

职业经理人参与家族企业治理的核心理论是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

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意味着,家族成员放弃经营权,委托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日常经营,而家族成员则沿用所有权。

这样,职业经理人有了更大的决策权和专业管理能力,企业治理也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化。

同时,家族成员可以保留权益,继续享受企业收益,所以也可以更好地平衡家族成员的经济利益和企业治理的最佳利益。

二、实践经验职业经理人参与家族企业治理的实践经验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职业经理人的选拔和任用上,家族企业需要根据其特有的治理结构和家族文化来考虑。

这需要家族企业和职业经理人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其次,在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家族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治理需要和家族文化来平衡。

具体来说,职业经理人需要以商业逻辑为导向,而家族成员则需要以家族利益为导向。

因此,在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上,需要让两方理解和融合,以便形成一种共同的治理理念。

最后,在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引进方面,家族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并根据企业的特点引进和培训适合的职业经理人。

三、问题与前景尽管职业经理人参与家族企业治理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引言家族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族企业在管理和治理方面常常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尤其是在家族成员掌管企业的情况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以期提高企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本文将对关于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家族企业在引入职业经理人后的治理模式和效果。

一、家族企业的特点及治理难题家族企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家族成员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和重要地位,这使得家族企业在管理和治理方面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

由于家族成员往往对企业拥有情感认同和私人利益,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可能会出现情感化决策和私人化利益的问题。

家族企业在控制权方面可能存在严重的集中化倾向,而且传统的家族式经营和决策模式也容易导致企业发展的局限性。

家族企业的继任问题也是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挑战,如何平稳过渡企业控制权和管理权,是家族企业关注的焦点。

这些特点使得家族企业治理需要面临各种难题和挑战。

二、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鉴于家族企业在管理和治理中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

职业经理人往往具有更为专业的管理经验和决策能力,可以帮助家族企业减少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和私人利益,提高企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引入职业经理人也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

在这一模式下,职业经理人通常会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而家族成员则主要履行监督和战略规划的职能。

这一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家族企业的传统文化和专业管理的优势,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结论家族企业治理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问题,引入职业经理人为家族企业管理和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通过对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模式对家族企业的治理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之一,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顽强的生存和发展之中。

根据统计,全国大概有65%80%的商业实体是由家族经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40%的企业是由家族所有或经营。

而关于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

【关键词】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一、家族企业的定义由于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外众多学者对家族企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学者们对家族企业最基本的问题,即家族企业的定义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

最经典的定义就是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1977)提出的家族企业应是“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的企业股权”。

钱德勒认为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财务政策、资源分配、高级人员的选拔方面。

依照钱德勒的定义,是否是家族企业与企业存在的形式无多大关系。

与钱德勒的定义略有不同,Mike Burkart(2003)等人的定义是:“主要的所有权或者管控权由单一家族并且其中的两个或更多家族成员直接参与的企业。

”即一个企业的主要所有权或控制权,属于某一个家庭,而且这个家庭至少有一名以上的成员在实际经营管理这个企业,才是家族企业。

二、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相比存在的特点Jean McGuire(2012)通过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发现,家族企业面临比非家族企业更加复杂的治理结构问题。

非家族企业仅面临由所有者、董事会、管理者三个治理结构所组合成的不同角色,不同的机构之间存在权利制衡和约束。

W. Gibb Dyer(2009)研究表明,家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得引入职业经理人成为必然,他们能够利用自身职业化的管理来化解家族企业内部的危机,完善企业规范制度,提高内部运作效率。

三、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优点和弊端家族企业在所有企业组织形态中,有其特殊性。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引言家族企业作为全球经济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家族成员间的紧密关系和家族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常常面临一些独特的问题。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家族企业治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问题1. 家族成员参与度问题家族企业的特点之一是家族成员的参与度高。

然而,家族成员参与度的过高或不足都可能对企业的决策和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家族成员过分参与可能导致政治斗争、内部纷争等问题。

另一方面,家族成员不愿参与可能导致企业治理不力,决策效率降低等问题。

因此,如何平衡家族成员参与度成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 家族控制问题家族企业通常由家族成员掌握控制权,这种家族控制往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家族控制也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

例如,家族成员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决策的偏差;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分裂。

因此,如何在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中有效管理家族控制问题,实现家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3. 家族文化与企业文化冲突问题家族企业通常承载着丰富的家族文化,这种家族文化往往对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家族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和冲突。

一方面,家族文化可能导致企业在决策中偏袒家族成员,忽视其他股东的权益,影响企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另一方面,家族文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企业的传承和创新产生阻碍作用。

因此,如何在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中处理好家族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非家族成员管理问题在一些家族企业中,除了家族成员外,也会聘请非家族成员担任高级管理职位。

然而,非家族成员管理者与家族成员之间可能存在信任、合作等问题。

此外,家族成员对非家族成员管理者的绩效评价和晋升机制可能存在不公正和不透明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开始借助职业经理人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本文将就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动因、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合作模式。

一、动因1.1 传承问题家族企业的兴衰与家族传承息息相关,传承问题是所有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的一项难题。

在传承过程中,人们往往无法规避家族成员亲情情感、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冲突,导致企业管理不善,甚至引发企业内部冲突。

为了弥补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带来的影响,许多家族企业选择引入职业经理人,使企业经营有了科学性,开展有责任心和专业性的经营管理。

1.2 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职业经理人因其专业管理技能和流程化管理能力,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进入家族企业,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职业经理人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对企业的客观性分析能力,对于家族企业而言非常必要。

在人才竞争背景下,家族企业理应紧跟市场,及时推进管理改革,提高经营水平,以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1.3 发展需求家族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拓展市场、拓宽业务范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等,这就要求其至少具备一位具有职业管理经验的经理人,以更好地完成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问题2.1 社会技能问题职业经理人以其专业的管理技能为企业做出贡献,但同时,他们与家族企业之间经常存在一些困难。

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社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使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更丰富的多视角沟通能力,及更优秀的替代管理方式备选。

2.2 信息不透明问题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合作的一个障碍是信息不透明问题。

由于家族企业的性质,它们通常不会公开自己的商业信息,引发了职业经理人感到疑虑和不信任。

家族企业需要缩小信息不对称,也需要与职业经理人合作,共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断合作创新。

2.3 经营哲学认识的不统一家族企业和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经营哲学上的认识往往存在不统一的情况。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家族企业是指由一个家族拥有、控制和经营的企业。

在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通常被任命为高层管理人员,这就涉及到家族企业治理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开始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综述一些相关文献,探讨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的问题。

一、家族企业治理的挑战家族企业在管理上面临许多挑战。

家族企业往往缺乏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即缺乏独立的董事会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家族成员往往在企业中拥有特权地位,往往会进行权力滥用。

家族企业在领导交替和继承上也面临困难,家族成员之间的争斗可能导致企业无法顺利传承。

二、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职业经理人是指独立于家族企业的拥有者和家族成员,被聘请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思路和管理方式。

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是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职业经理人治理下的家族企业相比传统的家族企业,具有以下特点:1. 专业化管理:职业经理人能够为企业带来更专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2. 提升企业治理:职业经理人可以引入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降低家族成员的权力滥用。

3. 提高股东回报:职业经理人在管理企业时,通常更注重股东利益,追求企业的长期发展,从而提高股东回报率。

4. 管理层稳定性:相比于家族成员之间的争斗和领导交替问题,职业经理人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加稳定的管理层。

虽然职业经理人治理下的家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家族企业的一些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之间的冲突: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可能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和决策产生质疑和冲突。

2. 企业文化的传承问题:职业经理人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和传承家族企业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

3. 激励机制的设计:职业经理人在管理企业时,需要有适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企业长期发展问题:职业经理人通常更注重企业的短期利益,可能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一个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关于家族企业主“传给谁”的主题成为研究热点,究竟是保持家族控制还是转交给职业经理人?本文将对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文献综述一、引言“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在全世界内家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也高达65%-80%”。

Amit et al.(2009)对2007年底我国A股市场统计发现,家族控制企业达到33.8%,到2014年,这一比例达到53.8%(姜付秀等,2017)。

家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2015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整体概括了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的走向,家族企业正面临着从传统型到制度化、专业化的转型。

报告中提到的两个明显特征是二代传承速度变快以及职业经理人开始走上专业管理舞台,应运而生便是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家族企业主“传给谁”的话题并进行研究,究竟是该继续保持家族控制,传给自己的子女还是顺应经济市场变化,开始转型寻求外部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对于该话题,已有文献对二代传承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但尚未有研究对职业经理人如何影响家族企业治理这一话题进行回顾。

本文将基于此目的,对职业经理人下的家族企业治理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二、研究回顾(1)引入职业经理人是否必要?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到当前,是否有需要引入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专业管理,目前学术界还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家族企业相对于非家族企业,特点之一是家族成员参与家族企业的管理。

认为中国家族企业需要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研究认为,当家族企业处于初创期时,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家族企业主的独特眼光和不畏的勇气,而企业进入成长期后,职业经理人作为特殊的人力资本,对于企业寻求更长远的发展不可或缺。

家族企业不能永远封闭在家族内部内运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内部资源的有限和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会造成企业竞争力低下,家族后代成员数量的日渐庞大使得他们的平均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家族管理:是耶非耶?

民营企业家族管理:是耶非耶?

民营企业家族管理:是耶非耶?
王虹
【期刊名称】《中国工商》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民营企业家族管理:是耶非耶?王虹家族管理是民营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是耶非耶,还需作些理性的分析。

所谓家族管理是指企业以“家族”(或“家庭”)为经营单位,企业雇员以“家族”(或“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管理方式。

概括起...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王虹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3
【相关文献】
1.再生资源进口是耶非耶? [J], 周宏春
2."童星制造":是耶?非耶? [J], 韩延明
3.四大耶?五行耶?四行耶?——杨廷筠辨儒释耶元素论 [J], 张晓林
4.卡巴耶和卡巴耶美声唱法——以卡巴耶国际声乐大赛与卡巴耶大师班为视角 [J], 温建珍
5.校园里大办圣诞节是耶非耶 [J], 陈宝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摘要】华人家族企业传承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思想内涵,保留了华人治理的风格,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国内外商界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就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进行综述,发现国外学者相对走在了研究的前沿,国内学者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偏向于将理论结合到国内家族企业这一具体情景中,并提出了修正式、验证式的结论。

研究的不足表现在成果中缺乏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理论新体系。

【关键词】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综述一、引言目前对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性研究为主,研究范围也较为广泛。

主要有:定义的研究;华人家族企业管理与儒家文化;华人家族企业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家族企业间的比较性研究;局部地域范围内的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

本文主要定位于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对前人所做的研究以及目前现阶段有关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华人家族企业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学者主要有英国学者雷丁,美国学者Silin,台湾学者郑伯壎、杨国枢、黄光国,国内学者有储小平、李新春、陈凌、胡军、薛天山等。

二、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研究的论证1、境外学者研究英国学者雷丁(G.R edding)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华人家族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作风。

他采用访谈的实证方法,长期有系统地从事香港、台湾、东南亚的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

在《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文化背景与风格》中,将华人经济文化具有的特殊风貌称为“华人资本主义”,并将中国人的资本主义精神总结为三大要素:父权主义、人际关系和寻求安全。

他对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而且涵盖较多的华人社会与不同类型的企业,样本数也较多。

因此,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肯定。

雷丁(1991)根据对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华人企业的长期观察,得出了华人企业组织行为“弱组织和强网络”的重要结论。

雷丁(1993)采用访谈的方法系统研究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华人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作风后发现,海外华人企业组织具有家长式管理、灵活性、注重关系网络的特点,具体分析说明了华人家族企业10点“标准特征”。

美国学者Silin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的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台湾大型民营企业的企业主、经理及员工上下级之间的互动关系,描述了华人家族企业领导的6个特征:教诲式领导,德行领导,中央集权,刻意与下属保持距离,不明确表明意图,施展控制手段。

Silin是对华人企业领导进行实证研究的第一人。

台湾学者郑伯壎对华人企业组织的领导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把华人企业组织的领导归结为家长式领导作风和差序式领导作风(郑伯壎、董敏萍,2000)。

根据他的研究,华人企业组织普遍存在家长式领导作风。

这种领导作风包含了以下三个重要的方面:权威领导;仁慈领导;德行领导。

郑伯壎还分析了华人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尊尊”法则和“亲亲”法则的对领导绩效的影响。

2、国内学者研究国内学者对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重新获得了学术研究的正视。

国内学界尝试以客观、理性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并希望能够对其成长发展提出自己的分析和建议。

储小平的研究重点是华人家族企业社会资本,包括人力资本(人力关系、社会关系资本)和资金资本,其中主要还在于人力资本的研究。

家族企业在中国虽然曾经一度消失,但是“家族主义”、“泛家族主义”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即使在计划经济体制鼎盛的时期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以一种变相的或潜伏的形态存在(储小平,2000)。

储小平(2003)指出私营家族企业的成长瓶颈主要不是金融资本,而是管理资源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本。

并通过相关论证证实了:私营家族企业主突破家族人力资本封闭性的动机和行为正日益增强;信息分享的风险和企业主的“集权情结”成为家族企业融合经理人力资本的主要障碍;家族企业内部的特殊主义的用人规则会发生蜕变,并与“能力至上”的普遍主义规则相融合。

《社会关系资本与华人家族企业的创业及发展》(储小平,2003)从社会关系资本的角度对华人家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华人家族企业主所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本状况对其创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网对融合金融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作用;私营(家族)企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与政府之间形成的双重路径依赖关系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

中山大学管理教授李新春也是该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从上世纪末开始他一直致力于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的研究。

他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家族企业治理问题有着自己相对深刻的见解。

李新春(1998)探讨了中国家族制度与现代企业组织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家庭制度不是限制,而是大大地加速了改革开放。

他强调,研究中国的经济组织,必须重视对传统家族制度的研究,摆正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后主要集中于职业经理人在家族企业关系治理中的作用、治理模式与绩效等研究。

在《家族化企业的“管理革命”》(李新春,2001)中作者指出家族企业都要经历从家族治理结构到职业经理人的交接班的“管理革命”。

他指出“管理革命”并非全部以两权分离和引入职业经理人为标准,可以将家族化治理结构改造成“家族-管理型”企业。

作者一再强调职业经理人在家族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管理中经理人在家族企业中的作用又表现出不一致性。

《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文献综述○王虹王立君(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理论探索148《当代经济》2009年12月(下)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李新春,2003)深刻分析了在家族企业治理中经理人市场失灵的原因,同时又指出应当继续保持家族化治理降低企业的组织效率,出现竞争市场上的劣势时要求家族企业进行改造,但对于如何引进经理人仍持有一种较为谨慎的态度,即:折中治理,家族和经理人共同分割企业的控制权。

《赋予股权还是泛家族化—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的实证研究》(何轩,陈文婷,李新春;2008)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汕头、东莞两地的非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探讨了职业经理人治理模式对家族企业决策质量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职业经理人持股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在中国情境下与家族企业决策质量并无直接关系;相反可能因为导致家族成员产生的不公平感而降低家族成员决策承诺,影响家族企业的决策质量。

在中国现有情境下,通过泛家族化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基础之后,再将股权向职业经理人进行合理配置,是较为理想的途径。

《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一个探索性研究》(李新春,陈灿;2006)以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家族企业关系契约管理,对其中的8个变量进行测量,分析了四种模式的契约管理形式,得出结论竞争压力越大、环境越不确定,越需要两种治理手段的结合使用;同时又指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绩效水平。

家族企业只有采用强关系治理强契约治理的“双强”治理模式才能却得好的经济绩效。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李新春、苏琦、董文卓;2006)通过对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逻辑分析,提出公司治理实质上包含着朝向企业家精神的保健机制与激励机制,其共同作用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从而决定了公司治理的绩效。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上市家族、国有企业的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就家族企业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保健机制则表现为不作为或失灵。

陈凌(1998)在分析信息特征与治理结构的关系后认为家族式经济组织不一定是低效率的,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比市场和科层更有效率和竞争力,在我国社会信息规范程度低的情况下,家族式经济组织是一种有效的治理结构。

《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陈凌,应丽芬;2003)指出继任管理和创新中国家族企业在继任过程中不宜过急考虑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子承父业”模式仍然是主流继任模式,目前应着重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继续由家族控制的前提下,讨论如何顺利完成企业权杖交接和管理的延续和创新。

家族企业要成功实现“子承父业”换代模式,必须在家族换代中认真思考权威转换、企业文化重新营造和企业“分家”等问题。

胡军、王霄、钟永平(2002)通过对港、台、大陆家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实证研究的方式研究了华人企业的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

文章的结论是管理行为和管理作风的5个独立的因素(差序式治理、家长式领导、两权合一、依赖网络和子承父业)构成华人企业管理模式。

因素模型家族文化取向的4个独立的因素(家族取向、人情取向、中庸取向及恩威取向)构成华人企业管理模式文化基础的因素模型,这两模型的因素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通过细分华人企业管理模式及华人企业主“家族文化取向”的因素,初步建立起家族文化对华人企业管理影响关系的分析框架。

战冬梅、周路路等(2008)探讨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的问题。

通过剖析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家族企业要突破“长不大”的困境必须从封闭式治理模式向开放式的治理模式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的需要在产权结构多元化、组织结构规范化、人员有效配置、接班人的及早培养、企业文化的培育五个方面进行变革。

变革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家族控制带来的组织结构、代替交际、管理弱化、资本结构单一等问题。

三、结论国内外的众多学者的研究已经给我们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关注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肯定了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并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家族企业治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尝试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还有待深化。

第二,把一些已经成熟的理论运用到国内家族企业的具体环境中,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并修正相关理论,得出不同环境下具体的理论形式或结论,使其更有针对性。

总体而说国内学者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为具体和深刻的理论体系,修正式、具体化、论证性的研究是主要的特点,但引入数量统计方法的研究使得结论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

目前也有一些学者逐渐开始探究具体领域的细化问题,但相对缺乏成熟和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1]G.Redding:Weak Organization and Strong Linkages:Manage-rial Ideology and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Networks in G.Hamil-ton(ed),Business Network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Z].Centr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1.[2]Si1in.R.H:Leadership and value:The organization of large-scale Taiwan enterprise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3]郑伯壎、董敏萍:华人企业组织中的领导:一项文化价值的分析[J].中山管理评论,2000(4).[4]李新春: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J].管理世界,2003(4).[5]李新春、陈灿: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一个探索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李新春:家族化企业的“管理革命”[J].学术研究,2001(5).[7]李新春、苏琦、董文卓: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J].经济研究,2006(2).[8]储小平:职业经理与家族企业成长[J].管理世界(月刊),2002(4).[9]储小平:社会关系资本与华人家族企业的创业及发展[J].管理世界,2003(6).[10]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1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6).[12]胡军、王霄、钟永平:华人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以港、台及大陆为例实证研究的初步结果[J].管理世界,2002(12).[13]战冬梅、周路路、傅瑞、于欣君:家族企业从封闭式向开放式演变的治理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0).[14]何轩、陈文婷、李新春:赋予股权还是泛家族化———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5).理论探索149《当代经济》2009年12月(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