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小剧场的发展之路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小剧场曲艺是一种地方戏曲艺术形式,以其贴近生活、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小剧场曲艺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问题分析:编剧水平不高。
小剧场曲艺的编剧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剧本创作往往不能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意识相契合,无法真正引起观众的共鸣。
缺乏新颖的剧本和独特的故事情节,使得小剧场曲艺的观众吸引力逐渐下降。
演员演技不够精湛。
小剧场曲艺的演员中,许多人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技艺水平参差不齐。
他们的表演技巧、肢体语言、声音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以传统的花脸为例,演员在变化表情和动作时往往不够流畅自然,节奏感较弱,缺乏对观众的有效沟通和吸引力。
缺乏市场宣传和推广。
小剧场曲艺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缺乏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目前,大众对小剧场曲艺的了解程度有限,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关注度。
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策略,导致小剧场曲艺的知名度和发展受限。
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小剧场曲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发生了变化,小剧场曲艺在年轻人中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
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对小剧场曲艺的兴趣和认可度逐渐下降。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小剧场曲艺的发展。
加强编剧和创作人才的培养,推动剧本创作的革新,挖掘和发展更多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题材和形式。
加大对演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表演技巧和艺术修养,提高小剧场曲艺的表演质量和观赏体验。
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工作,提升小剧场曲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
积极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宣传活动,推动小剧场曲艺与现代化娱乐方式的融合,以增加年轻人的参与度和兴趣。
应加强对小剧场曲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着编剧水平不高、演员演技不够精湛、缺乏市场宣传和推广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等问题。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小剧场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在艺术表演、创作、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小剧场曲艺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传承困难、市场萎缩、观众群体老化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剧场曲艺的发展与传播。
本文将从传承、市场、观众三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传承困难小剧场曲艺的传承困难主要表现在师承不易、人才匮乏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对小剧场曲艺的兴趣逐渐淡化,导致该领域的传承渐渐中断。
由于传统曲艺的表演形式较为复杂,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很难找到真正具备传统技艺的传承者。
针对传承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小剧场曲艺的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建立完善的师徒制度,让资深曲艺艺人传授技艺,培养新一代的曲艺人才,确保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二、市场萎缩小剧场曲艺的市场萎缩主要表现在演出场馆减少、观众数量下降等方面。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曲艺的演出市场受到了冲击。
由于小剧场曲艺的表演形式独特,受众群体相对狭窄,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为了应对市场萎缩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如下解决方案:加大对小剧场曲艺的推广力度,拓展演出市场,吸引更多的观众;加强演出场馆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演出设施的品质,创造更好的观赏环境,增加观众的舒适感和兴致。
三、观众群体老化小剧场曲艺的观众群体呈老龄化趋势,这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由于小剧场曲艺的特殊性,观众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中间,年轻人的兴趣较少,这导致了观众群体的老化现象。
为了改变观众群体老化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大对小剧场曲艺的推广力度,提高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参与;开展多样化的演出形式,例如结合现代舞台技术,创新曲艺表演形式,创造更多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小剧场曲艺在面临诸多问题的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演变与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无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戏曲艺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走过了不少曲折的道路。
本文将从演变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历史沿革、演出形式和今日现状。
一、历史沿革戏曲艺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约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戏曲艺术被认为是士大夫的娱乐,因此演员也多为士族阶层。
随着元代的到来,戏曲艺术逐渐向民间传播,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
到了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成为一种复杂多变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一时期的戏曲艺术更加注重舞台美术、音乐、编导等方面的表现,表演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
二、演出形式戏曲艺术的演出形式也有所变化。
最初的戏曲表演往往是在庙会、市场上进行的,没有一个固定的舞台和专业的演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艺术走进了剧场,形成了一种较为专业化的演出形式。
曲艺、杂技、马戏等形式也向戏曲艺术借鉴,使其表演形式更加多元化。
三、今日现状在当今社会,戏曲艺术仍然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
虽然受到了一些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但戏曲艺术仍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承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戏曲作品都经过了改编,结合了现代社会的元素,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增强了观赏的乐趣,比如《白蛇传》、《红楼梦》等经典戏曲均有改编作品面世。
戏曲艺术也走出国门,受到了越来越多外国观众的欣赏和认可。
同时,一些政府部门也加大了戏曲艺术的扶持力度,通过补贴、培训等途径,以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总之,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历经了千年的传承和演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族文化。
演出形式和表现方式不断变化,但戏曲艺术的内在精神和独特魅力却从未随时间流逝而消逝。
今天,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保护、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让更多的人走进这一文化的殿堂,领略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简述我国曲艺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曲艺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中国曲艺发展的简要历史进程:
古代起源:古代中国的曲艺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那时,曲艺是通过歌唱、吟唱、说唱等形式传承和表达民间文化。
著名的曲艺形式有鼓词、弹词、评话等。
唐宋鼎盛:在唐宋时期,曲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特别是宋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曲艺形式,如评弹、评话、弹词、笑话等,成为当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传承:明清时期,曲艺继续传承和发展。
各地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曲艺表演团体和艺人,曲艺作品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京剧、评剧等曲艺形式逐渐崭露头角。
现代发展:20世纪初,曲艺逐渐融入现代文化环境中。
戏曲电影的出现使得曲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而新型媒体如电视、互联网的普及,则为曲艺的推广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
保护和传承: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曲艺的保护力度,设立了许多曲艺研究机构和曲艺培训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护和传承曲艺。
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曲艺在面临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寻求创新与发展。
一些曲艺形式如相声、评书、快板等仍然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新的曲艺表演形式和新一代曲艺人才。
总的来说,中国曲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间智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
我国戏曲发展的总趋势
我国戏曲发展的总趋势我国戏曲发展的总趋势从多个方面来看,以下是一些主要趋势的探讨:1. 保护传统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为了继续传承和保护戏曲艺术,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戏曲文化的保护力度。
一些有关部门设立了专门的基金来支持戏曲演出和培训,同时推出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戏曲的发展,确保其传统和经典的特色得到更好的传承。
2. 创新与现代化:虽然戏曲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但它不会停留在过去。
现代戏曲作品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
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和创作者开始创作和演绎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同时,现代科技如舞台灯光、音响和舞美设计等也被应用于戏曲演出中,提升了整体的艺术效果。
3. 国际交流与影响力增强:中国戏曲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国际戏曲交流,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团体和演职人员进行交流合作。
同时,中国戏曲也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到认可和欢迎,国内一些出色的戏曲演员和剧团经常受邀到国外进行演出,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呈现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4.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保护传统艺术的同时,戏曲也在不断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一方面,传统戏曲剧目经过改编和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戏曲也吸收了一些现代表演艺术形式的元素,打破了传统戏曲的刻板形象,使其更加丰富多元化。
5. 多元的创作和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戏曲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也愈发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大型戏曲剧目和曲艺表演,短小精悍的小剧场演出和实验性的现代戏曲作品也在不断涌现。
戏曲演员们开始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以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
6. 戏曲教育的重视和提升:戏曲教育一直是戏曲传承的重要环节。
随着对戏曲艺术重视程度的提高,对戏曲教育质量和规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戏曲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推动戏曲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一些高校和艺术学院也相继设立了戏曲专业,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戏曲人才。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小剧场曲艺是指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主要表现形式为说唱、相声、评书等,常常以搞笑、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兴起和对民间文化的重视,小剧场曲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第一,传承和人才培养问题。
小剧场曲艺是一门口口相传的技艺,很多技能和技巧需要从老一辈曲艺人手中传承给后人。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地关注现代文化和流行艺术,对小剧场曲艺的兴趣和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曲艺人才的缺乏和传承的不顺畅。
因此,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培训机制,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培养曲艺人才,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推广小剧场曲艺,提高民众对它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第二,精品创作和生产机制问题。
小剧场曲艺的节目形式单一,许多节目的内容和水平无法满足新时代观众的需求,导致在市场上没有太大的竞争力,挣不到更多的收益。
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节目制作和生产机制,通过优秀的创作和精湛的表演打造更多的精品节目,以提高小剧场曲艺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场馆和场地缺乏问题。
小剧场曲艺的表演需要有良好的场地和场馆支持,但是现实中,小剧场和小馆子相对较少,很多地区的条件还很不成熟,导致小剧场曲艺的演出场地和演出条件十分有限。
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建设更多具备现代化设施和功能的小型文化场馆,以提供更好的条件支持小剧场曲艺的发展。
第四,市场化和商业化问题。
小剧场曲艺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把握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机会,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金和资源支持,推动小剧场曲艺的商业化转型。
同时,商业化的过程也可能会影响到小剧场曲艺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取向,因此需要更好地把握这个平衡点,在保持民间文化的特性和本质基础上,开展更多的商业化活动,扩大小剧场曲艺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综上所述,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适宜的措施和政策,以推动小剧场曲艺的发展和传承。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1. 引言1.1 小剧场曲艺发展现状小剧场曲艺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当前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小剧场曲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剧场曲艺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在剧场规模和数量方面,小剧场的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也较小,导致很多优质的曲艺作品无法得到展示和宣传。
小剧场曲艺的市场化发展也面临一定的困境。
传统曲艺表演往往受众有限,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导致市场化运作效果不佳。
曲艺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是小剧场曲艺发展的难题。
一方面,要传承曲艺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要不断进行创新,这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投入。
观众结构的变化和需求差异也给小剧场曲艺发展带来挑战,传统的曲艺表演方式难以吸引年轻人,观众结构单一,需求差异大,急需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创新。
演员培养和成长环境的不足也是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
优秀的演员是曲艺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目前演员培养体系不健全,缺乏长期稳定的培训机制。
小剧场曲艺发展现状虽然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加强剧场建设与规划,推动剧场市场化转型,促进曲艺传承与创新结合,是未来小剧场曲艺发展的重要方向。
【2000字】1.2 小剧场曲艺发展意义小剧场曲艺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小剧场曲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通过小剧场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的精髓。
小剧场曲艺是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人们对艺术和文化的需求,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小剧场曲艺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小剧场曲艺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还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小剧场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小剧场曲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小剧场曲艺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之道,以期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市场需求下降当前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小剧场曲艺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表演形式显得有些“老派”,无法完全融入新的市场需求中。
这导致了小剧场曲艺的市场需求下降,很多传统曲艺剧团面临着演出难、观众难等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曲艺剧团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的情况。
二、传承人才匮乏小剧场曲艺的传承人才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年轻人大多对传统曲艺缺乏兴趣,而传承人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很多曲艺大师逝世后,其所传承的艺术形式和技艺也随之失传,这对小剧场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观众群体减少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观众群体对传统曲艺的喜好程度逐渐降低。
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更喜欢追求新潮、时尚的文化活动,而传统曲艺的表演形式和主题内容与其需求不完全契合,这使得观众群体对小剧场曲艺的喜好程度不断下降。
四、文化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各类文化娱乐形式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与电影、电视等新媒体相比,小剧场曲艺的表演形式和表现方式显得有些单一,这使得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变得相对较弱。
五、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相比其他文化娱乐形式,小剧场曲艺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小剧场曲艺剧团在资金、场地、人才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也使得小剧场曲艺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六、社会认同感不足当前社会,对于小剧场曲艺的认同感逐渐降低。
很多人对于小剧场曲艺的概念模糊,甚至对其存在的意义产生怀疑。
这使得小剧场曲艺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接纳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发展史论
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发展史论一、引言小剧场戏剧是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起源小剧场戏剧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初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表达,小剧场戏剧因其低成本、灵活性和实验性而受到关注和推崇。
一些独立剧团和戏剧工作者开始聚集在小型剧场演出,他们通过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弱点等形式,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发展阶段1. 初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 80年代中)在小剧场戏剧的初探阶段,剧团和戏剧工作者主要依托于大学和文化机构,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进行创作和演出。
这一阶段以实验性和探索性为主,剧作内容多涉及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
代表性的剧作家有贾平凹、高行健、李昂等。
2. 兴盛阶段(80年代中 - 90年代末)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小剧场戏剧进入了兴盛期。
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市场逐渐开放,小剧场戏剧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剧团和戏剧工作者开始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兼收并蓄各种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3. 衰退与复兴阶段(21世纪初 - 至今)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化因素的影响,小剧场戏剧进入了一个衰退期。
剧团和戏剧工作者面临着来自商业剧种的竞争和市场观众的变化。
然而,随着社会对精神需求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小剧场戏剧再度复兴起来。
一些有实力的剧团通过与国外合作、引进优秀作品等方式,提高了戏剧的质量和影响力。
四、现状目前,中国当代大陆小剧场戏剧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一些知名剧团和戏剧工作者通过精良的制作和深入的思考,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和社会关怀的优秀作品。
另一方面,小剧场戏剧也面临着资源不足、票价较高等问题,市场发展相对困难。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1. 引言1.1 小剧场曲艺的定义小剧场曲艺是一种结合戏曲和曲艺艺术形式的表演形式,通常在小型场地进行演出。
它融合了戏曲的唱念做打、曲艺的相声评书等元素,有着较强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小剧场曲艺的表演形式多样,既可以是精彩的传统戏曲剧目,也可以是新颖的曲艺表演。
该形式具有互动性强、观赏性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小剧场曲艺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蓬勃但并不完善。
在当今社会,尽管小剧场曲艺有着一定的受众群体,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剧场曲艺的发展,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
1.2 小剧场曲艺的发展现状小剧场曲艺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小剧场曲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演出场地不足是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该艺术形式需要专门的小剧场来进行演出,而现有的演出场地却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许多优秀的曲艺作品无法得到展示和传播。
缺乏专业人才也是小剧场曲艺发展中的困难之一。
曲艺表演需要具备丰富经验和技能的演员和制作团队来保证演出质量,然而当前市场上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给小剧场曲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障碍。
剧目创新受限、市场宣传推广困难以及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小剧场曲艺的发展。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推动小剧场曲艺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2. 正文2.1 演出场地不足演出场地不足不仅影响了小剧场曲艺的演出质量,也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由于演出场地有限,小剧场曲艺往往难以保持固定的演出节奏和规模,导致演出计划无法有效实施。
演出场地紧缺也给艺人和剧组增加了巨大的排练和演出压力,难以保证演出质量和稳定性。
为解决演出场地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小剧场曲艺演出场地建设投入,鼓励私人企业和文化机构投资建设小剧场,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小剧场建设的支持力度。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发展路径之探讨
八音坐唱舞台展演发展路径之探讨八音坐唱是一种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八音坐唱舞台展演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发展路径,从历史传承、现状分析到未来展望,带领读者一起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与发展。
一、历史传承八音坐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
它融合了雅俗两种音乐体系,音乐和戏曲相互融合,以音为主、剧为辅,以唱为主、舞为辅,成为了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八音坐唱这一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既传承了古代音乐的精髓,又融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的八音坐唱舞台展演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升级。
传统的八音坐唱在一些地区已经渐渐式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
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也使得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八音坐唱舞台展演需要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寻求新的突破和转型。
三、发展路径探讨为了更好地推动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发展,有必要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探讨。
需要传承和挖掘八音坐唱的传统精髓。
八音坐唱作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需要得到尊重和传承的。
在挖掘传统精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的古老曲谱和传统戏曲剧目,以及挖掘传统的表演方式和技巧,保留和传承八音坐唱的传统魅力和韵味。
需要创新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八音坐唱在表演形式上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
可以借鉴现代舞台表演的手段和技巧,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和形式,使得八音坐唱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观赏习惯。
也可以尝试将八音坐唱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的舞台展演作品。
需要提高八音坐唱舞台展演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曲艺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国曲艺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国曲艺发展的历史进程自古以来,曲艺一直都是我国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曲艺是以方言为主要语言形式表演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讽刺、幽默、反映社会生活等特点,被誉为“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以下是我国曲艺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唐代曲艺的繁盛时期唐代是我国曲艺发展的繁荣时期。
当时,曲艺被视为低劣的艺术形式,并且属于庶民文化。
但这并没有阻止曲艺的繁盛发展。
在唐代,曲艺得到了皇家支持和贵族的青睐,民间艺人和曲艺团体获得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唐朝晚期,曲艺也开始发展为专业化、规模化的艺术形态。
二、元代曲艺的崛起元代是我国曲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元朝,曲艺在宫廷和民间都得到了许多的认同和支持。
曲艺的艺术表演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相声、评书、弹词、快板等,成为曲艺艺术的主流形态。
三、“文化大革命”对曲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我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曲艺表演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批判。
曲艺演员被打成“文化污染物”,大量曲艺作品被烧毁。
这对曲艺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四、改革开放后曲艺的复兴改革开放后,曲艺得到了新生。
曲艺界开始探索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相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声从单一的形式发展为了可以流派,优秀的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
同时,曲艺也开始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道路,曲艺文化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壮大。
五、现代曲艺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时代的变迁,曲艺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也成为了曲艺界关注的焦点。
现代曲艺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人才短缺、缺乏创新、受众群体的变化等。
但同时,也有许多的曲艺团体和艺人在保守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新,不断地扩大曲艺的影响力和文化魅力。
总之,曲艺作为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曲艺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条缩影。
在现今的社会中,曲艺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4年曲艺表演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曲艺表演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曲艺表演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
曲艺表演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投资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曲艺表演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曲艺表演的定义与特点曲艺表演是一种传统的戏曲和民间艺术形式,集音乐、舞蹈、戏剧、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
它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表达社会现实问题,同时也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曲艺表演具有以下特点: - 口头传承:曲艺表演没有固定的剧本,演员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学习和扮演各种角色。
- 综艺风格:曲艺表演经常结合歌舞、相声、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增加观赏性和娱乐性。
- 音乐伴奏:曲艺表演通常伴有各种乐器的音乐伴奏,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活泼。
2. 曲艺表演市场的发展历程曲艺表演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1 衰落期在上世纪初,由于新文化运动和戏剧改革的影响,曲艺表演市场进入了衰落期。
很多剧团纷纷解散,曲艺表演的观众也逐渐减少。
2.2 复兴期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曲艺表演市场逐渐复兴。
一些优秀的曲艺表演剧团如河南曲艺剧团、河北曲艺剧团等开始崭露头角,并且在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2.3 繁荣期近年来,曲艺表演市场进入了繁荣期。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曲艺表演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各地的曲艺表演剧团纷纷涌现,一些曲艺节目也成为大众喜爱的文化消费产品。
3. 曲艺表演市场的挑战与机遇曲艺表演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同时也有着巨大的机遇。
3.1 挑战•需求多样化:如今的观众对于曲艺表演的需求越发多样化,剧团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表演质量,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影视娱乐竞争:电影、电视剧等大众娱乐产品的崛起,给曲艺表演带来了激烈竞争。
•传承和培养人才:曲艺表演需要演员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传承和培养人才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2023年曲艺表演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曲艺表演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曲艺表演是指各种有音乐、歌唱、舞蹈、戏剧等基本要素的表演形式。
曲艺表演具有民众性、大众性和情感性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不断推广和中国娱乐市场的逐渐开放,曲艺表演行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
首先,曲艺表演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
曲艺表演作为一种独具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文艺形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市场上主要的曲艺表演形式有相声、评书、快板和戏曲等。
其中,相声作为曲艺表演的代表,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额,超过了其他曲艺表演的总和。
其次,曲艺表演的表演形式不断创新。
近年来,在曲艺表演的表演形式方面,人们逐渐开始了解和接受新颖的表达形式,如脱口秀、综艺节目等。
这些新的表现形式不仅吸引了新的观众,也为曲艺表演的流传提供了新的途径。
最后,曲艺表演的从业人员素质有所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曲艺表演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演出提供方对演出单位的选择和筛选也越来越严格。
这极大地提高了曲艺表演的质量,使曲艺表演逐渐成为了一种高雅艺术形式。
总之,曲艺表演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是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文化产业。
曲艺概述
曲艺概述曲艺的历史与发展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
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是以“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表演艺术门类。
曲艺作为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前期却一直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
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说唱艺术曾归于“宋代百戏”中,在瓦舍、勾栏中表演。
在近代,则归于“什样杂耍”中,大多在诸如天桥、夫子庙、庙会等民间娱乐场地进行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给发展成熟的众多说唱艺术确定了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名称,统称为“曲艺”,并进入了剧场进行表演,使曲艺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曲艺的历史渊源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我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就比较流行。
在宫廷中,有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叫俳优,他们弹唱的歌舞和滑稽的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到了唐代,讲说市人小说和向人们宣讲佛经故事的俗讲的出现,大曲和民间曲调的流行,使说话伎艺、歌唱伎艺兴盛起来,自此,曲艺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形成。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说唱表演有了专门的场所,也有了职业艺人和说话伎艺,鼓子词、诸宫调、唱赚等演唱形式极其昌盛。
在明清两代及近代,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城市数量猛增,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发展,即一方面是城市周边地带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说唱纷纷流向城市,它们在演出实践中日臻成熟,如道情、莲花落、凤阳花鼓、霸王鞭等;另一方面,一些老曲种在流传过程中,结合各地地域和方言的特点发生着变化,如散韵相间的元、明词话,逐渐演变为南方的弹词和北方的鼓词。
这一时期新的曲艺品种,新的曲目不断涌现,不少曲种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曲艺的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曲艺艺术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迅速地发展和繁荣起来,并自立于民族文艺之林了。
党和政府向戏曲、曲艺界发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号召,为曲艺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针、任务和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小剧场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小剧场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小剧场曲艺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内容创新、
传承问题、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剧场曲艺面临内容创新的问题。
由于观众们的审美需求逐渐变化,传统的曲艺形式
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欣赏要求。
小剧场曲艺需要通过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融入新的元素
和表现形式,提供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有吸引力的内容。
由于传统曲艺的内容传承和创新
相对滞后,加之曲艺艺术家数量不多,限制了内容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小剧场曲艺还面临着传承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曲艺传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传统的曲艺剧目和表演技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导致曲艺的艺术质量和水平
逐渐下降。
而传承曲艺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指导,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传承队伍,但目前曲艺
人才稀缺,传承的问题成为制约曲艺发展的一个瓶颈。
市场需求也是小剧场曲艺发展的一个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娱乐市场的多样化,观众的选择也越来越宽泛。
小剧场曲艺需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开发适应现代观众的曲艺
剧目和表演形式。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小剧场曲艺在市场推广和宣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小剧场曲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内容创新、传承问题、市场需求和人
才培养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艺术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小剧场曲艺
的扶持和保护,提供更好的舞台和培训机会,创造有利于曲艺艺术发展的环境,推动小剧
场曲艺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中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非遗保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1]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正从“抢救保护、建章立制”的基础工作阶段转入“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的纵深发展阶段。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也是抢救保护与提高传承并举,并且在非遗保护顶层设计的助推下,在提振文化自信观念的引领下,地方政府、民间机构、相关组织、社会民众对曲艺传承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意识逐步提高。
在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的矛盾也倒逼机制政策法规的健全完善,各方亟须总结经验、深度反思并寻找解决方案。
一 2016年度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概述2016年,重庆市、黑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曲艺类总计26项;上海市、黑龙江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曲艺类传承人共计15人。
截至2016年,国务院公布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曲艺类有127项;文化部命名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曲艺类有151人;各省区市公布1104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29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截至2016年底,300余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去世,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原就有40余项没有国家级传承人,2016年郭月英、胡正华、孟凡林等相继离世,国家级曲艺项目杭州评词和武宁打鼓歌也暂时没有了传承人。
在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曲艺项目共有21项(含扩展名录4项),在民族的分布上,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只有蒙古族、达斡尔族等12个少数民族有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在国家级曲艺类非遗传承人中,共有24位少数民族传承人,但有4位少数民族传承人对应的传承项目为汉族曲艺项目,分别是相声、四川扬琴和北京评书。
戏曲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戏曲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的背景下,戏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就戏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戏曲产业的现状1. 戏曲市场需求低迷: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艺术所扮演的角色在现代生活中逐渐边缘化,年轻人对于戏曲的兴趣和认可度也越来越低。
2. 演出市场不景气:由于戏曲艺术的特殊性,其演出需要较高的技巧,场地、演员、票价等方面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导致演出市场不景气,很多剧团难以持续运营下去。
3. 艺术承传问题:随着老一辈的戏曲艺术家逐渐减少,戏曲艺术的承传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适用,很多优秀的戏曲艺术无法有效地传承下去。
二、戏曲产业的发展趋势1. 融入现代元素: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戏曲艺术可以融入现代元素,如改编现代剧作、加入现代舞蹈等,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2.利用新媒体传播: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戏曲艺术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
通过在网络上进行直播、发布戏曲相关内容,将戏曲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3. 培养新一代戏曲艺术家:为了解决艺术承传问题,需要加强对年轻人的戏曲艺术培养,建立戏曲艺术专业培训机构,并通过奖学金、演出机会等方式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戏曲艺术。
4. 打造品牌演出:为了提高戏曲市场的竞争力,可以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演出,吸引更多观众。
可以选择戏曲名家演出、改编经典剧目等方式进行创新,提升演出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
三、戏曲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为了促进戏曲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1. 资金补贴:对于演出剧团、青年戏曲人才的培训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艺术创作和演出的质量。
2. 场地建设:鼓励文化场馆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以提供良好的演出条件,吸引更多的观众。
3. 税收减免:对于戏曲剧团等戏曲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减轻经营压力,提高产业的发展空间。
曲艺小剧场表演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曲艺小剧场表演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曲艺小剧场表演人才培训心得体会各位领导教师好:我叫,很快乐可以参加2023年中国曲协第三期全国曲艺小剧场表演人才网络培训班。
通过这些天的专业学习,我感受很深,收获颇丰。
我来自于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调曲子”传承保护单位〕,作为一名基层的曲艺工作者,我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演唱南阳的传统曲艺,如“大调曲子”、“三弦书”、“河南坠子”等。
这次参加咱们中国曲协举办的培训班,我能聆听到曲艺大家们的授课,如获至宝。
经常在基层工作,能和曲艺专家们接触的时机并不多,很多学习方法,学习思路都不太理解也不太清楚。
通过专家们的授课,我一点一点地知道了自己以前欠缺的地方,找准了以后补足的方法。
同时,我也可以认识到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按照教师们在课堂上所说的要点,结合自己情况,一步一步去进步。
虽然是网络课,但我仍然被教师们那种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折服,专家教师们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惟妙惟肖的表演形式,把曲艺课程完美地展如今眼前,如同身临其境。
曲艺是一门古老而优秀的中华艺术形式,在当今时代面临着许许多多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但曲艺以它独有的艺术特性和艺术魅力,仍然感染着群众,作为曲艺工作者,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充满信心,会以更加饱满地热情积极投身到今后的工作中。
在第十一届文代会上的讲话精神时时刻刻影响着我。
作为文艺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曲艺工作者,要时刻以在场者的细微观察为当代生活作证。
脚踩坚实的大地,为人民而演。
所以,需不断打破自身,永葆活力与敏感,去感受新时代脉搏,以表演出有浓郁人文关心与温暖人性底色的作品,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领悟生活与生命的真谛。
放飞艺术创新的翅膀,遵守恢弘与朴素之正道,积极表演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气直、辞盛、文工的优秀曲艺作品为己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艺小剧场的发展之路董耀鹏2012-12-5 17:40:11 来源:中国艺术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的一系列正确文艺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指引下,曲协工作和曲艺事业在改革创新中焕发生命力,在热情服务中提升凝聚力,在奋发有为中扩大影响力,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迎来一个繁荣兴盛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中国文联关于开展大调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中国曲协围绕大家普遍关注、反应热烈同时评价不一、也不可回避的“曲艺小剧场”这一重大问题,组织力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并作了深入思考和理论概括。
通过研讨,我们发现,曲艺小剧场的现实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当前曲艺呈现出的许多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和新挑战,曲艺小剧场的发展与曲艺研究、曲艺创作、曲艺表演、曲艺评论、曲艺生态、曲艺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事关曲协工作大局和曲艺事业全局的重要问题密切相关。
曲艺小剧场的由来和发展当前,曲艺界对“曲艺小剧场”的探讨和争论一直在继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曲艺是否存在“小剧场”之说?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和依据。
问题出在“小剧场”这个概念,特别是“小”、“剧”这两个字。
持否定观点的论者认为,曲艺从来就在比较小的空间里进行演出,不适合在大的地方作表演,“小”是针对“大”而言;曲艺不存在“剧”的问题,这里的“剧”是指戏剧、话剧。
在我看来,曲艺小剧场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只不过借用戏剧(话剧)“小剧场”的概念而已。
二者的区别在于:话剧小剧场经常演出一些先锋、新锐、实验、探索性的作品,而曲艺小剧场经常演出的曲(书)目是一些经典作品,但融入了现实生活的元素、社会时代的特点,表演方式更具现代性;话剧小剧场的观众基本上是年轻人和大学生,而曲艺小剧场的观众大多数是年轻人、大学生和喜欢曲艺的中老年爱好者以及部分旅游者;话剧小剧场和曲艺小剧场虽大多属民营性质,但前者似乎更强调演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后者似乎更强调演出作品的商业价值。
应当承认,20世纪80年代初肇始的小剧场话剧给同样处于困境的曲艺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0世纪90年代,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兴娱乐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于曲艺特别是相声“危机”、“滑坡”的议论不绝于耳。
90年代中期,姜昆、李金斗等曲艺名家提出了“相声回归剧场”的主张并开展了大量实践活动,对曲艺小剧场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当前曲艺小剧场在全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农村城镇遍地开花,丰富了曲艺演出市场,推动了曲艺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有益补充。
据了解,全国23个省区市大体上有400至500家曲艺小剧场(不包括自娱自乐的“票友社”、“私伙局”)。
由于小剧场曲艺工作者流动性强,准确数据较难统计,但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国小剧场曲艺从业人员大约在3万人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体制外曲艺工作者、自由职业者,而且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逐步深化,规模必然会进一步扩大,成为新时期曲艺工作者队伍当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当前曲艺小剧场存在的基本类型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曲艺小剧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特点,成为不同价值定位、艺术观念、管理方式、运作方式的实践平台。
目前,全国曲艺小剧场按照存在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经营性小剧场。
这类小剧场把从事曲艺演出作为谋生手段、以经常性演出作为主要经济来源、采取商业运作方式经营,以京津两地的相声小剧场最具代表性,如北京有嘻哈包袱铺、星夜相声会馆、德云社等民营社团30多家,从业人员近千人;天津有众友、哈哈笑、名流、高校相声社等民营社团十几家,有专营曲艺演出的谦祥益、和谐盛世、金乐茶楼等小剧场(茶馆)9家,从业人员200余人。
此外还有上海品欢会馆、东北三省二人转小剧场、江浙沪部分民营评弹书场、陕西的王木犊剧场、四川哈哈曲艺社、广东粤曲音乐茶座、重庆逗乐坊等。
经营性曲艺小剧场具有较强的商业性、灵活性和不稳定性,市场反应及时、管理相对松散、人员流动频繁,演员以中青年曲艺工作者为主,演出场次较多,收入与票房紧密挂钩,可以称得上是“职业”曲艺工作者。
据我们调查,凡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经营性小剧场,无一不是坚持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依规管理的结果,收到了演出收入公开透明、演员报酬分配合理、从业人员心情舒畅的效果。
第二类是公益性小剧场。
这类小剧场不以追求商业利益和经济价值为宗旨,采取免票或低票价的方式,为社会各界观众进行公益性曲艺演出,大体分三种:一是由专业曲艺演员自发组织形成的公益性演出团体,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长期在此演出的200多位曲艺演员多属专业艺术院团,但出于对曲艺艺术的强烈爱好和对艺术事业的不懈追求,每周六为观众进行一次低价位、非盈利性的公益演出,在管理体制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二是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由专业曲艺演员面向基层群众进行的公益性演出。
以苏州评弹为例,据统计,当前江浙沪地区苏州评弹长篇书场约有127家,其中江苏省68家,浙江省9家,上海市50家;不定期书场15家,开篇书场20家。
调研显示,评弹书场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公益性书场,即免票或低票价的书场,由政府根据相关规定,视演出场次给予一定的财力保障。
这部分公益性小剧场大多由社区、文化站开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设施环境比较完善。
三是曲艺专业院团开办的小剧场定期演出,如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彩虹曲苑、济南曲艺团的明湖居小剧场等,逐渐成为具有民族曲艺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剧场。
第三类是群众性小剧场。
这类小剧场以自娱为主、娱人为辅,不进行商业经营,主要存在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一些已经退休、衣食无忧、身体健康、闲暇充裕的人群当中。
在调研中发现,大量曲艺“票友”出于对曲艺的共同爱好自发组织的曲艺社团属于这一类别,如北京的子弟八角鼓票房、广东粤曲社团等。
自娱自乐是这类小剧场的显著特点,活动经费自筹、场所由个人提供、无商业目的,虽然其中不乏“80后”年轻“票友”,但人员构成还是以中老年曲艺爱好者为主体。
曲艺小剧场在当下文化改革发展格局中的价值全国曲艺小剧场的兴起、发展、壮大,在当下文化改革发展的大格局中,彰显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
曲艺小剧场低廉的票价、丰富的节目、融洽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审美需求。
这一点从演出场次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据调查,天津曲艺小剧场(茶馆)一年的演出场次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已经超过天津国有文艺院团的总和。
以2010年为例,天津全市民营曲艺(相声)演出4942场,观众达百万余人,比全市11个国有文艺院团的20多个演出团队的3075场,还多出1867场。
曲艺小剧场相对大型文化演出票价十分低廉,据了解,除少数曲艺演出团队外,当前大多数曲艺小剧场的票价,少则20元,多则五六十元,适应了广大工薪阶层和普通观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也满足了他们释放压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艺术鉴赏的需求。
在积极摸索与不断实践中,曲艺小剧场的不同定位与风格也逐渐明晰:或以大量的演出服务社会,或以时尚流行的样式吸引“80后”白领、大学生观众,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风格,带动了曲艺消费市场观众的进一步细分,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群体的欣赏要求。
为年轻演员提供展示机会和成长平台,促进曲艺后备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曲艺队伍的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人员流失是困扰和制约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由于各大专业曲艺团体的改革和编制限制,一大批毕业于专业院校的年轻演员都面临着生存难、从艺难的现实矛盾。
而日渐增多的民营曲艺演出场所,无疑为这些年轻专业演员提供了一个磨练技艺、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年轻演员的就业问题。
从调研中得知,活跃在天津经营性曲艺小剧场的演员中,90%以上来自北方曲校的历届毕业生。
值得重视的是,通过小剧场舞台的历练,走出校门的年轻演员们提高了技能、打磨了作品、增长了经验,与老艺术家同台交流演出,年轻演员也得到更多学习求教的机会,有利于曲艺的传承和发展。
突出曲艺艺术本体,丰富曲艺艺术表现形式,推出优秀曲艺作品。
观、演双方在近距离交流互动中共同完成一段作品的艺术创作表演,正是曲艺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独特之处。
曲艺小剧场的演出虽然使演员、观众之间能够有更多机会、更近距离地进行互动、沟通交流、产生共鸣,但这对表演者把握演出节奏、适应现场观众和特定场景要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节目内容选择上,小剧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既有传统、经典的曲目,也有紧跟潮流、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
经过挖掘、整理和创作的适合小剧场演出的作品能够立即搬上舞台,即时性强,经过观众的现场检验和舞台的长期打磨,正所谓“一遍拆洗一遍新”,这样的作品往往具有更好甚至意想不到的现场效果。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自开办之日起,演出的节目60%至70%都是改编或新创作品,明确规定上台的节目在半年内不得重复使用。
此外,它还通过举办相声创作讲习班、成立相声创作沙龙、出版相声作品集等有效举措,鼓励新作品新节目的创作。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小剧场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促进曲艺创作的繁荣和作品的推陈出新,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有利于实现专家评价、市场评价、群众评价的有机统一。
开拓曲艺演出市场、打造经营性文化产业,培养曲艺观众。
曲艺小剧场灵活的操作运营方式,已成为整个曲艺演出市场的排头兵,在当前整个文化演出市场中具有旺盛活力。
相对于大型演出,小剧场较低的运营成本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相应降低了潜在风险。
一些小剧场或采取网购、团购等多种方式大力拓展票房空间,或投拍影视剧、投资周边产业进行多种经营,由原先松散的“草台班子”逐步向公司化、股份制运作转型,不仅在整个演出市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在观众中的影响也日益提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些优秀的小剧场演出曲目描写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矛盾,提示人生哲理,以崭新的表现手法和演出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喜爱。
据天津曲艺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欣赏曲艺的观众年龄结构有着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职业结构向着更为多元化的方向扩展,知识学历结构朝着较高层次发展。
此外,一些地方的曲艺小剧场演出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适合旅游演出的节目,满足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在曲艺演出市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中创造出骄人的经济价值。
目前曲艺小剧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曲艺小剧场发展中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足够关注。
从内部而言,小剧场创作演出空前活跃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形。
小剧场曲艺工作者总体生存状态不佳,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