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小剧场的发展之路

曲艺小剧场的发展之路
曲艺小剧场的发展之路

曲艺小剧场的发展之路

董耀鹏

2012-12-5 17:40:11 来源:中国艺术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的一系列正确文艺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指引下,曲协工作和曲艺事业在改革创新中焕发生命力,在热情服务中提升凝聚力,在奋发有为中扩大影响力,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迎来一个繁荣兴盛的黄金发展期。根据中国文联关于开展大调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中国曲协围绕大家普遍关注、反应热烈同时评价不一、也不可回避的“曲艺小剧场”这一重大问题,组织力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并作了深入思考和理论概括。通过研讨,我们发现,曲艺小剧场的现实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当前曲艺呈现出的许多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和新挑战,曲艺小剧场的发展与曲艺研究、曲艺创作、曲艺表演、曲艺评论、曲艺生态、曲艺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事关曲协工作大局和曲艺事业全局的重要问题密切相关。

曲艺小剧场的由来和发展

当前,曲艺界对“曲艺小剧场”的探讨和争论一直在继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曲艺是否存在“小剧场”之说?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和依据。问题出在“小剧场”这个概念,特别是“小”、“剧”这两个字。持否定观点的论者认为,曲艺从来就在比较小的空间里进行演出,不适合在大的地方作表演,“小”是针对“大”而言;曲艺不存在“剧”的问题,这里的“剧”是指戏剧、话剧。在我看来,曲艺小剧场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只不过借用戏剧(话剧)“小剧场”的概念而已。二者的区别在于:话剧小剧场经常演出一些先锋、新锐、实验、探索性的作品,而曲艺小剧场经常演出的曲(书)目是一些经典作品,但融入了现实生活的元素、社会时代的特点,表演方式更具现代性;

话剧小剧场的观众基本上是年轻人和大学生,而曲艺小剧场的观众大多数是年轻人、大学生和喜欢曲艺的中老年爱好者以及部分旅游者;话剧小剧场和曲艺小剧场虽大多属民营性质,但前者似乎更强调演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后者似乎更强调演出作品的商业价值。

应当承认,20世纪80年代初肇始的小剧场话剧给同样处于困境的曲艺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20世纪90年代,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兴娱乐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于曲艺特别是相声“危机”、“滑坡”的议论不绝于耳。90年代中期,姜昆、李金斗等曲艺名家提出了“相声回归剧场”的主张并开展了大量实践活动,对曲艺小剧场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当前曲艺小剧场在全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农村城镇遍地开花,丰富了曲艺演出市场,推动了曲艺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有益补充。据了解,全国23个省区市大体上有400至500家曲艺小剧场(不包括自娱自乐的“票友社”、“私伙局”)。由于小剧场曲艺工作者流动性强,准确数据较难统计,但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国小剧场曲艺从业人员大约在3万人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体制外曲艺工作者、自由职业者,而且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逐步深化,规模必然会进一步扩大,成为新时期曲艺工作者队伍当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当前曲艺小剧场存在的基本类型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曲艺小剧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特点,成为不同价值定位、艺术观念、管理方式、运作方式的实践平台。目前,全国曲艺小剧场按照存在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经营性小剧场。这类小剧场把从事曲艺演出作为谋生手段、以经常性演出作为主要经济来源、采取商业运作方式

经营,以京津两地的相声小剧场最具代表性,如北京有嘻哈包袱铺、星夜相声会馆、德云社等民营社团30多家,从业人员近千人;天津有众友、哈哈笑、名流、高校相声社等民营社团十几家,有专营曲艺演出的谦祥益、和谐盛世、金乐茶楼等小剧场(茶馆)9家,从业人员200余人。此外还有上海品欢会馆、东北三省二人转小剧场、江浙沪部分民营评弹书场、陕西的王木犊剧场、四川哈哈曲艺社、广东粤曲音乐茶座、重庆逗乐坊等。经营性曲艺小剧场具有较强的商业性、灵活性和不稳定性,市场反应及时、管理相对松散、人员流动频繁,演员以中青年曲艺工作者为主,演出场次较多,收入与票房紧密挂钩,可以称得上是“职业”曲艺工作者。据我们调查,凡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经营性小剧场,无一不是坚持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依规管理的结果,收到了演出收入公开透明、演员报酬分配合理、从业人员心情舒畅的效果。第二类是公益性小剧场。这类小剧场不以追求商业利益和经济价值为宗旨,采取免票或低票价的方式,为社会各界观众进行公益性曲艺演出,大体分三种:一是由专业曲艺演员自发组织形成的公益性演出团体,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长期在此演出的200

多位曲艺演员多属专业艺术院团,但出于对曲艺艺术的强烈爱好和对艺术事业的不懈追求,每周六为观众进行一次低价位、非盈利性的公益演出,在管理体制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二是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由专业曲艺演员面向基层群众进行的公益性演出。以苏州评弹为例,据统计,当前江浙沪地区苏州评弹长篇书场约有127家,其中江苏省68家,浙江省9家,上海市50家;不定期书场15家,开篇书场20家。调研显示,评弹书场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公益性书场,即免票或低票价的书场,由政府根据相关规定,视演出场次给予一定的财力保障。这部分公益性小剧场大多由社区、文化站开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设施环境比较完善。三是曲艺专业院团开办的小剧场定期演出,如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彩虹曲苑、济南曲艺团的明湖居小剧场等,逐渐成为具有民族曲艺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剧场。第三类是群众性小剧场。这类小剧场以自娱为主、娱人

为辅,不进行商业经营,主要存在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一些已经退休、衣食无忧、身体健康、闲暇充裕的人群当中。在调研中发现,大量曲艺“票友”出于对曲艺的共同爱好自发组织的曲艺社团属于这一类别,如北京的子弟八角鼓票房、广东粤曲社团等。自娱自乐是这类小剧场的显著特点,活动经费自筹、场所由个人提供、无商业目的,虽然其中不乏“80后”年轻“票友”,但人员构成还是以中老年曲艺爱好者为主体。

曲艺小剧场在当下文化改革发展格局中的价值

全国曲艺小剧场的兴起、发展、壮大,在当下文化改革发展的大格局中,彰显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曲艺小剧场低廉的票价、丰富的节目、融洽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审美需求。这一点从演出场次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据调查,天津曲艺小剧场(茶馆)一年的演出场次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已经超过天津国有文艺院团的总和。以2010年为例,天津全市民营曲艺(相声)演出4942场,观众达百万余人,比全市11个国有文艺院团的20多个演出团队的3075场,还多出1867场。曲艺小剧场相对大型文化演出票价十分低廉,据了解,除少数曲艺演出团队外,当前大多数曲艺小剧场的票价,少则20元,多则五六十元,适应了广大工薪阶层和普通观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也满足了他们释放压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艺术鉴赏的需求。在积极摸索与不断实践中,曲艺小剧场的不同定位与风格也逐渐明晰:或以大量的演出服务社会,或以时尚流行的样式吸引“80后”白领、大学生观众,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风格,带动了曲艺消费市场观众的进一步细分,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群体的欣赏要求。

为年轻演员提供展示机会和成长平台,促进曲艺后备人才培养。长期以来,曲艺队伍的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人员流失是困扰和制约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由于各大专业曲艺团体的改革和编制限制,一大批毕业于专业院校的年轻演员都面临着生存难、从艺难的现实矛盾。而日渐增多的民营曲艺演出场所,无疑为这些年轻专业演员提供了一个磨练技艺、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年轻演员的就业问题。从调研中得知,活跃在天津经营性曲艺小剧场的演员中,90%以上来自北方曲校的历届毕业生。值得重视的是,通过小剧场舞台的历练,走出校门的年轻演员们提高了技能、打磨了作品、增长了经验,与老艺术家同台交流演出,年轻演员也得到更多学习求教的机会,有利于曲艺的传承和发展。

突出曲艺艺术本体,丰富曲艺艺术表现形式,推出优秀曲艺作品。观、演双方在近距离交流互动中共同完成一段作品的艺术创作表演,正是曲艺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独特之处。曲艺小剧场的演出虽然使演员、观众之间能够有更多机会、更近距离地进行互动、沟通交流、产生共鸣,但这对表演者把握演出节奏、适应现场观众和特定场景要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节目内容选择上,小剧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既有传统、经典的曲目,也有紧跟潮流、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经过挖掘、整理和创作的适合小剧场演出的作品能够立即搬上舞台,即时性强,经过观众的现场检验和舞台的长期打磨,正所谓“一遍拆洗一遍新”,这样的作品往往具有更好甚至意想不到的现场效果。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自开办之日起,演出的节目60%至70%都是改编或新创作品,明确规定上台的节目在半年内不得重复使用。此外,它还通过举办相声创作讲习班、成立相声创作沙龙、出版相声作品集等有效举措,鼓励新作品新节目的创作。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小剧场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促进曲艺创作的繁荣和作品的推陈出新,有利于“双百”

方针的落实,有利于实现专家评价、市场评价、群众评价的有机统一。

开拓曲艺演出市场、打造经营性文化产业,培养曲艺观众。曲艺小剧场灵活的操作运营方式,已成为整个曲艺演出市场的排头兵,在当前整个文化演出市场中具有旺盛活力。相对于大型演出,小剧场较低的运营成本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相应降低了潜在风险。一些小剧场或采取网购、团购等多种方式大力拓展票房空间,或投拍影视剧、投资周边产业进行多种经营,由原先松散的“草台班子”逐步向公司化、股份制运作转型,不仅在整个演出市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在观众中的影响也日益提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一些优秀的小剧场演出曲目描写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矛盾,提示人生哲理,以崭新的表现手法和演出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喜爱。据天津曲艺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欣赏曲艺的观众年龄结构有着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职业结构向着更为多元化的方向扩展,知识学历结构朝着较高层次发展。此外,一些地方的曲艺小剧场演出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适合旅游演出的节目,满足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在曲艺演出市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中创造出骄人的经济价值。

目前曲艺小剧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曲艺小剧场发展中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足够关注。

从内部而言,小剧场创作演出空前活跃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形。小剧场曲艺工作者总体生存状态不佳,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虽有部分曲艺小剧场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消费市场,形成了属于他们的观众群体,成立了演员义助会,经营者和表演者的收入比较稳定,但从整体上看,绝大部分从业人员仍然面临着

条件简陋、收入较低、社会保障不落实等现实问题。而一些团队旧社会“帮社式”、“班主制”的经营管理方式,也阻碍了曲艺小剧场的健康发展。当前,曲艺小剧场演员中能够和所在团体签下一纸长期合同的不足两成,缴纳四险一金等社会福利保障的社团少之又少。小剧场曲艺工作者整体艺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演出团体出于制作成本的考虑和尽快占领市场的目的,片面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有的创作者放弃深入生活,奉行“拿来主义”,从而影响了艺术水准的提升。片面追求“娱乐功能”,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有的小剧场把“娱乐性”放在首位,以赚钱为目的;有的以“恶搞”为手段,迎合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用“伦理哏”、“脏口”、“荤口”、“暗臭”换取廉价笑声,为低俗庸俗恶俗的作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传播的渠道,从而降低了曲艺艺术的品质和格调。

从外部环境看,有利于曲艺小剧场健康发展的文化生态不够良好。社会各方面对曲艺小剧场的认识还不到位,甚至在曲艺界内部依然存在诸多争论。如何充分发挥曲艺小剧场的积极作用,正确评估曲艺小剧场的价值,给予曲艺小剧场应有的合理定位,还有待社会各界包括广大曲艺同仁的共同探讨。对曲艺小剧场的重视和扶持不够。随着人们文化消费方式的日益丰富和多样选择,许多传统曲种的市场日益狭窄,观众群日益老化,致使小剧场曲艺工作者收入较低,艺术传承后继乏人。相当一部分小剧场基本上处于“单兵作战”、“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包括经济利益在内的各方面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有效保障。对曲艺小剧场缺乏有效引导和规范管理。曲艺小剧场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从业资格无人认定,“零门槛”导致从业者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缺乏艺术上的正确指导,许多从业者“自学成材”、水平参差不一;缺乏相应的奖励和淘汰制度,导致了从业者之间的恶性竞争甚至艺术上的畸形发展。

当前曲艺小剧场出现的上述问题和挑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

改革中的问题,我们不应该采取简单的方式予以待之,而应当放到时代的大背景和社会的大环境中来加以综合分析和辩证看待。

推动曲艺小剧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曲艺小剧场是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剧场曲艺工作者是曲艺队伍中的一支有生力量。中国曲协是党领导下的曲艺界人民团体,在团结广大曲艺工作者、推动曲艺事业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担负着重大历史责任。根据中国曲协的职能、作用和任务,结合曲艺小剧场的现实意义,针对曲艺小剧场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推动曲艺小剧场未来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切实将曲艺小剧场纳入中国曲协的工作视野和业务范畴,把小剧场的体制外曲艺工作者作为联络、协调、服务的对象,给予关注和扶持。2010年,中国曲协组织“中华情——曲艺小剧场节目专场晚会”。2011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节上,举办“笑语欢歌——小剧场曲艺专场演出”,在第二届中国曲艺高峰论坛上,曲艺小剧场被列为专题进行研讨。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办节展演、展示交流、对外交往等活动,为曲艺小剧场提供展示舞台;通过中国曲艺牡丹奖等重大评奖活动,吸纳体制外曲艺工作者积极参与,为他们创造施展艺术才华和实现人生抱负的条件;通过实施全国曲艺精品创作工程、全国曲艺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等举措,为他们提供交流、培训、学习的机会。

切实发挥曲协行业组织的方向引导、价值引领的作用,用优秀作品和优秀团队引导曲艺小剧场的健康发展。中国曲协将着力发挥各个专业艺术委员会和专家名家大家的作用,邀请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担任艺术指导和艺术顾问,发现和推出优秀小剧场作品,推动小剧场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通过研讨、比赛、会演、

奖励、表彰等有效手段,给予小剧场曲艺工作者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充分发挥优秀民间曲艺团体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小剧场曲艺工作者自觉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神圣使命,承担起培育青年观众、推动艺术创新、促进曲艺繁荣发展的光荣职责。

努力促进曲艺小剧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曲艺艺术水平、扩大曲艺的社会影响力。当前,曲艺小剧场从业者大多是以自发、自愿的方式组织在一起,人员来源广泛,情况千差万别,各团队间关系较松散,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中国曲协将定期举办相关座谈会、发展论坛、作品改稿会等,为小剧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推动民营曲艺社团由单纯的“卖乐子”向“学金点子”转变,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侵蚀,以实现各团体之间的协同式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尝试在中国曲协的统筹协调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曲艺小剧场联盟,实现演员、节目资源和理论成果共享和综合效益共赢。创造条件,采取举措,加强专业艺术院团与体制外曲艺从业人员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艺术水平,促进曲艺界的大团结和曲艺事业的大发展。

大力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中国曲协将进一步加强对曲艺小剧场的经验总结、学术研究、理论支持,开展积极的曲艺评论,为小剧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因为,只有观众喜欢、产生较强的文化消费意识,才能吸引观众走得进、坐得住、入耳入脑入心,推动小剧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曲协将广泛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加大对有艺术品位、有艺术质量、有创新精神的曲艺小剧场的密切关注和宣传力度,大力推介优秀的小剧场曲艺作品,发挥这些作品的娱乐、认识、教育、审美功能,使其在不断演出磨练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社会影

响,培养更多热爱曲艺、欣赏曲艺的观众群体,为小剧场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与生活关系

龙源期刊网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与生活关系 作者:王萍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10期 摘要: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演员的手、眼、身、步的运用,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的舞 台动作,就是有这些属于舞蹈性的基本动作所构成的。它们的主要特点为、集中、锻炼、夸张、属于象征性和程式化。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的性格和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都要通过相应的舞蹈形式来表现它、刻画它。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生活 中图分类号:J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55-01 一、真和假 和生活对照,戏,本来是假的,何必怕假,但要假里透真,不过这个真并非要求和生活一模一样,而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常言道:“两三人千军万马,五六步万水千山”。舞台上就要这样表现。人们从来也没说这样的表现不真实。对于观众来说:“明知是假,偏作真看,真见到真,反而觉假”。在演员是:“基础与真,提炼于假,假如真假,必然害真”。这是艺术作品与生活之间有血缘,但是又必尽然相同的关系。演员做虚拟动作,要想叫人家相信,做出来就像那么回事。怎么就真象那么回事了呢?首先得虚拟的合理。还说做针线活吧,谁都知道认上线缝衣服,线是越做越短,绝不会越做越长。但是有时演员在台上只顾唱了,忘了一点,她唱第一句时缝衣服的线只拉到胳膊肘那么长,唱了几句,一使劲一下把线拉到肩膀哪儿去了,先越做越长,无怪乎有人说她是用“猴皮筋”做衣服了。再说开门吧,有的演员走到台上,拔开门插关,两手一比划,随便往后一拽,就算开了门了。殊不知门是木头做的,不能打弯,要真有两扇门在那儿摆着,她这样开始开不开的,因为身子挡着呢!观众看了这种表演,绝不相信她是在开门,那得说她是扯碎布头呢!戏中表示真开门,演员应该脚底下向后退一步,闪身,把门让过去,同时双手平着向两边推,交代清楚了,才能真像开门了。演员做派,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得动作一切合理,而一切又像真的。艺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决不能离开生活根据,但必须把它舞台化,不能把生活中的原貌,一成不变地搬上舞台,生活中的动作经过艺术加工,夸大、美化、集中而有力地表现出来,才能强烈地感染人,让人产生真实感。舞台上是以假作真,这是一种辩证关系。 二、内和外 体验与表现:无论是什么任务,头一件事就是研究他是谁? 演员在台上每一个表情都要让观众看清楚,不光是看的见,而且要看得懂,不如:演员在台上昂首看着远处,台下观众心里就再想:“他在看什么?”如果这个观众说你在看太阳,那个

戏曲表演与服饰艺术赏析

戏曲表演与服饰艺术赏析课试题壹 自选2~3幅代表性的(了解,喜爱的)东方戏曲的截图。 试题贰 写三个以上与戏曲相关的成语。 粉墨登场,锣鼓喧天,有板有眼 试题叁 自绘2~3幅戏曲脸谱

试题肆 浅论戏曲的 1主要分类 2艺术特征 3表现方法 4神韵寓意 我国273个戏曲剧种中, 有5个戏曲剧种脱颖而去,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1954年的日内瓦 会议上,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用来招待外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是影响最广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剧,中国汉族戏曲剧种、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二黄”,又有“楚剧”、“汉调”两种叫法。它为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 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粤剧名列于 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

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我根据新课改的有关精神组织学生成立语文兴趣小组,一是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有助于第一课堂的教学。语文组兴趣小组实际是第二课堂教育。本着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理念,第二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热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和技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我特制定兴趣小组计划如下: 二.目标要求 1、培养阅读兴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能够自觉读书。 2、学会读中思考,学会边读边想,能在读中渐渐习的读书方法。读中获得个人体验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3、学会欣赏,能够初步知道作者的写作风格、会摘录文中的佳句。 4、学会读中质疑,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5、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语言,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为学生提高学生语 文水平打好基础。 6、激发学生写字兴趣,规范写字姿势,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三活动对象四年级一班部分学生四.活动时间及安排每周周二、周三及周四课外活动时活动。周二、周三,单周写字,双周读书,周四为艺术活动。 五.活动地点 四年级教室 六.预期达到的效果通过本学期的这次兴趣小组活动,我相信一定能让各班小组内的每位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方面等都有一个大的提高,并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诵读兴趣小组活动9 书法兴趣小组活动10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 “疒、巾、足,车 ”这四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四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二 、教学过程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 “疒、巾、足,车 ”这四个偏旁的书 写要领。 病字旁:横不要过长,撇为竖斜撇,左点与提画靠在撇画上。 足字旁:口字短小,竖居口下,左竖略短,提斜↗ 巾字旁:做旁形窄,做底略高。 车子旁:上横略短,下横变提,字形窄长。 2.描描写写。 指导时,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然后再进行范写。 3.写字指导 痕:盖住下方,笔画舒展。 踮,左窄右宽。头脚不齐。 幅,左窄右宽。头齐脚也齐。 斩:左右均等,头齐脚也齐。 活动 内容 练习 偏旁 辅导 老师 官真真 参加 人数 36 人 活动 时间 18 周 活动 地点 小多媒体 记录人 教室 官真真 活 动 过 程

戏剧社团校本课程教案

戏剧社团校本课程教案戏剧社团校本课程 活动时间第一周活动地点四(1)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回顾课本剧的相关环节和内容。复习上一 学期的表演。 活动意义:巩固课本剧知识,为这一学期的表演做铺垫。活 过程设计: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课本剧的相关内容, 播放上学期的剧本,让大家回顾表演内动 容。 活动效果:学生们对课本剧的兴致依然很高,对于新过剧的角色都十分想尝试。 程 活动时间第二周活动地点四(1) 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回顾上一学期的表演内容,让学生们复习 校园话剧的环节和方式。 活动意义:让同学们进行热身,为这学期的表演做准备。活 过程设计:播放剧本,同学各就各位,按顺序表演剧 本情节。动 活动效果:同学们的表演欲望还是很强,对于课本剧 仍然很感兴趣。过 程

活动时间第三周活动地点四(1)班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继续进行上节课的表演内容,借助媒体播放剧本。 活动意义:通过对比表演让同学们发现自己表演上的不足,帮助提高同学们的演技,为这学期活 的剧本表演做铺垫。 过程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表演,指出学生们表演的动不足之处。 活动效果:仍然是积极性很高,但是学生的表演技巧过还是略显生硬。稍显不会变通。 程 活动时间第四周活动地点四(1)班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与学生讨论本学期的表演内容,确定剧本,进行人物角色的分配。 活动意义:在表演中学习话剧的技巧和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评价开展互动,让大家各抒己见,活 从而提高话剧表演的多方面参与和认识。 过程设计:角色就为,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和设计,由动老师设计对白和指挥,安排同学们按步骤 进行演练。过 活动效果:表演比较投入,但是由于剧本内容的原因,有些同学容易笑场,表演不能放开。程 活动时间第五周活动地点教室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按照分配的角色进行第一次试演,指出问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武术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了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元杂剧在表演上已有简单的武打。明代弋阳、昆山诸腔勃兴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趋完善。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与汉调合流,继承昆、弋的传统,吸收各种地方戏的优点,逐步向京剧演变,大致到了同治、光绪前后,一个以唱念做打多样统一的完整艺术形式才臻成熟。 戏曲剧种为数众多,表演上运用的艺术手段各有侧重。大抵搬演生活小戏的花鼓、采茶等系统的剧种,载歌载舞;由坐唱形式搬上舞台的滩簧、曲子等系统的剧种,侧重说唱;昆曲、高腔、皮簧、梆子系统的剧种,唱念做打四功并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剧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上述差别已逐渐缩小。目前,各剧种大都具备了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 戏曲演员按照传统的规程,从小就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充分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和程式,熟悉了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戏曲谚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是指口传身授的传艺,“靠个人”则指个人的揣摩、发挥与创造。戏曲演员幼时一面苦练基本功,一面拍曲学戏,学会几出或十几出传统折子戏后,就开始登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学会体验角色,熟悉并发挥唱念做打的艺术功能。缺少基本功,就失去创作的手段;仅擅基本功的技法和程式,也是难于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 基本功之一:唱 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当演员掌握了这一切时,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与精神状态。几百年来,戏曲美学中一直有传声与传情的分歧,有的演员侧重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讲究唱出韵味;有的演员则着重中气充沛、字正腔圆,主张首先要唱出感情。卓越的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心曲。

戏曲社团活动记录

“粉墨”戏曲社团活动记录 时间第一周地点教室 学生人数19 辅导教师 活动主题使学生学会基本发声、演唱方法,能较完整地、有一定乐感地演唱戏曲 活动过程及内容 1、点名 2、提出要求 3、发声练习 4、讲述唱戏要领,发声练习 5、小结 时间第二周地点教室 学生人数19 辅导教师活动主题了解豫剧的历史,欣赏豫剧片段 活动过程及内容1、基本功训练. 2、教师教学生基本吐字,咬字、小跳练习、大跳练习 3、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 4、训练学生声音的高位置,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 5、整体掌握本首歌曲

龚店乡实验学校“粉墨”戏曲社团活动记录时间第三周地点教室学生人数19 辅导教师 活动主题欣赏豫剧花木兰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活动过程及内容 1、以欣赏为主,调动学生积极性 2、静心欣赏,共同探讨,取长补短 3、让学生自己体会声音的高位置,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 4、训练学生声音的高位置,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 5、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 时间第四周地点教室 学生人数19 辅导教师活动主题学习《谁说女子不如男》 活动过程及内容1、点名 2、提出要求 3、发声练习 4、感受戏曲所表达的情绪。 5、老师分句教唱

龚店乡实验学校“粉墨”戏曲社团活动记录时间第五周地点教室学生人数19 辅导教师 活动主题学习《谁说女子不如男》 活动过程及内容 1、进一步培养兴趣 2、以欣赏为主,调动学生积极性 3、继续学习《谁说女子不如男》 时间第六周地点教室 学生人数19 辅导教师活动主题学习《谁说女子不如男》 活动过程及内容1、基本功训练. 2、教师教学生基本吐字,咬字。 3、进一步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4、讲述唱豫剧的要领,并加些动作表演 5、小结

戏曲表演的艺术特征(资料)

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历史上首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元代的陶宗仪,他在《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中写道:“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但这里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元杂剧产生以前的宋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通称。 戏曲的艺术特征主要有: 1、综合性 戏曲作为表演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 各种不同的艺术在戏曲中是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例如戏曲中的服装和化妆,除用以刻画人物外,还成了帮助和加强表演的有力手段。水袖、帽翅、翎子以及水发、髯口等,都不仅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是戏曲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戏曲的这种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高度综合性的特点,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从艺术因素的构成看,戏曲的发展来源主要有 3个:歌舞、滑稽戏和说唱。由于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有把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演出的传统习惯,这就促进了各种艺术的交流和结合。它的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唱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如昆曲、高腔等;一为板腔体,如京剧、评剧、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方音大致相同。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之分,前者用湖广音、中州韵,后者用北京方音稍加变化。昆曲则用韵白或苏白。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舞台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戏曲的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意。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戏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戏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2、写意性 “写意”这个词在绘画中是与“工笔”相对的,用于戏曲则应与“写实”相对。据此,可以说中国戏曲是一种写意的舞台艺术,它不是写实的。戏曲把无限丰富的生活内容凝炼成为极其有限的舞台形象,把实境升华为意境,让观众见一叶而知秋,这是中国戏曲的内在美学规律。许多生活内容,戏曲并不赋与舞台形象,却在观众的想象中展露。“目见”极少,“想见”极多,而“想见”却来自“目见”,戏曲就是在这种虚与实的统一中显现出一幅幅的生活图画。戏曲的音乐、表演、舞美,无不具有写意性。仅从面部化妆看,花脸中的“碎脸”,像个花鸡蛋;马武的胡子是红的;窦尔墩的脸是蓝的;青面虎的脸是绿的。在实际生活中谁也没见过那幅面容,但它却能显现性格特征,这就是戏曲造型的“意象”,而非“实象”。观众决不会说“他不像人” 因为“意象”是从“实象”来的,是“实象”的高度提炼与夸张。它比“实象”更为鲜

诗歌朗诵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培训]

诗歌朗诵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培训] 申都乡中心小学经典诗歌朗诵会实施方案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诗歌精神,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和朗诵能力,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彰显我校少年儿童风采,贯彻落实岷县《关于开展“一十百”经典看背读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特举办此次经典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参赛人员 本次诗歌朗诵比赛由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组成,分为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个年级组,每班参赛人数为3—5名。 二、比赛时间:2013年6月20日下午2时。 三、评分标准 1、比赛采用10分制,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最后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成绩,对照每条标准,评分精确到小数点保留两位小数。 2、具体评分办法 (1)服装整洁,衣着得体(参赛学生须穿校服、戴红领巾), 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1分) (2)精神饱满,仪表大方,表情自然,肢体语言丰富得体, 能展现选手良好的个人素养与形象。(1.5分) (3)组织形式。朗诵形式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灵活多样;上下场迅速有序、有礼貌。(1.5分) (4)普通话标准,节奏准确、协调,声情并茂;(4) (5)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感染力,抑扬顿挫,停顿、语速等适当,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 四、奖项设置

每个年级组以成绩分数的高低评出5名同学进行奖励。 按朗诵成绩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 1名,优秀奖2名;每个组评出一名优秀辅导教师奖。赛后对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 五、评委及统计 1、评委:后松千后卫国常卫红高小芳包雪琴 包潭霞胡艳丽 2、统计、名次整理:包雪琴六、活动主持:后卫国 七、报幕员: 李林花 八、奖状整理:洪江包建国包录忠包永赴岳国民 九、赛场布置:洪江 附件:申都乡中心小学经典诗歌朗诵学生名单及 朗诵题目 申都乡中心小学 2013年6月19日 申都乡中心小学经典诗歌朗诵学生 名单及朗诵题目六年级 后军霞《羽毛》何文霞《做最好的自己》 包芳霞《我是一粒砂砾》罗蕊春《我们上路了》 罗蕊芳《永远爱您母校》五年级 尚娟娟《我们就从这里出发》常冬霞《浪花里的一滴水》 吕娜娜《繁星春水》卢冰丽《六一节在拉萨》 包芙蓉《赞歌唱给党》 四年级

计划生育协会活动记录3篇

计划生育协会活动记录3篇导语:以下内容是本人为大家收集整理“计生协会活动记录”,欢迎阅读。 时间:**年3月13日 地点: 参加人员: 今天,我村的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在会长_________的组织下,开展了一项关爱女孩行动宣传活动。 一、在村人口计生学校进行集体学习《流峰镇**年度关爱女孩行动工作方案》,对文件的精神,________会长进行了讲解。 二、________会长把参加人员分成2个组,要求把“关爱女孩”宣传资料发放到家、到人。宣传发放重点对象是新婚夫妇、待孕夫妇以及她们的父母亲,并向她们讲清,关爱女孩的重要性,生男生女一样好,儿女都是传后人,关爱女孩从怀孕开始,生男生女顺其自然。 三、通过这次活动,我村村民的关爱女孩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时间:**年4月29日 地点: 参加人员: 主持人:

记录人: 主要内容:分析讨论上半年我村人口计生工作情况。 一、主任________就上半年人口计生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兄弟村进行了比较。 女扎____ 上环_____ 引流产____ 取环_____ 出生____人,其中一孩____,二孩____,男___女___ 与兄弟村比较,有一定差距。 二、大家一起讨论,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活动时间:2月15日活动地点:人口文化大院活动负责人: 活动参加人员:村两委成员、协会常务理事会全体成员、全体协会会员、育龄群众。 活动内容:强抓娱乐好时机广泛宣传计划生育工作 结合春节与元宵节期间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宣传,首先分组开展了送宣传品进村入户活动,为本村育龄群众免费送避孕药具、发放宣传品、计划生育宣传年历;其次“送一份温馨,留一个电话、签一份合同”活动,分组为流动人口送去了年历和流动人口明白纸,与流出和流入人员逐人签订了合同,对证明到期或持无效证明的及时换发了新证,留下每一位流动人口的联系电话便于日后及时服务;三是结合传统春节扮玩,与计划生育宣传相结合,成立了村计划生育业余宣传队,

戏剧艺术名词解释

戏剧艺术名词解释(中戏) 风姿花传 《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着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书中最早的作品。此书以亡父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着述而成。《风姿花传》相关编辑本段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书。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它是最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作品。 意大利即兴喜剧 即兴喜剧,指没有写好的剧本、台词,也不经排练就向观众演出的一种戏剧表演。从希腊、罗马时代就在民间开始产生并流传。至17世纪时,形成意大利即兴喜剧,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一个剧种,深为当时民众喜爱,对戏剧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戏剧演出中,任何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每次演出都会有不同程度、不同量的即兴表演要素在起作用,处理得当,会使角色更加生动、丰满。但是不能离开角色去随意发挥。 莎士比亚戏剧特点 他第一个用写史诗的规模写了九个历史剧,生动地叙述了也评论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的三百年英国历史。莎士比亚的剧本的主要情节几乎全部来自别人,然而经他加工之后,这些情节获得了新的深刻的意义。他的剧本总是情节生动,比别人的更能利用当时舞台的特点,发挥当时演员的潜力。他在戏剧的情节安排上显示了卓越的比例感和节奏感。他创造的人物总是比当时别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更全面、更深刻,更容易使我们同情。他在描写性格方面让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同别的人物的接触往来里丰满他们的形象。他总是力图在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里注入重大的思想内容,在冲突和冲突的解决里人物显示他们性格的更多方面,给予观众以新的震撼和新的了解。 浪漫主义戏剧: 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有积极与消极两大类。浪漫主义戏剧反对古典主义,破除了剧坛陈腐规则,以奇突瑰丽的想象、鲜明强烈的个性、大开大阖的传奇性情节、多彩多姿的民间或异国情调和生动有力的通俗语言,使剧坛面貌焕然一新,为濒于僵死的戏剧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同时,浪漫主义戏剧打破古典主义桎梏的成就为此后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浪漫主义流派的演员把舞台体验作为演员创作的基础,为角色灌注激情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形象。 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深受下层民众所欢迎,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在乡村山区及小城稹流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戏剧社团校本课程教案

戏剧社团校本课程 活动时间第一周活动地点四(1)指导教师 活动过程活动内容:回顾课本剧的相关环节和内容。复习上一学期的表演。 活动意义:巩固课本剧知识,为这一学期的表演做铺垫。 过程设计: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课本剧的相关内容,播放上学期的剧本,让大家回顾表演内 容。 活动效果:学生们对课本剧的兴致依然很高,对于新剧的角色都十分想尝试。 活动时间第二周活动地点四(1)指导教师

活动过程活动内容:回顾上一学期的表演内容,让学生们复习校园话剧的环节和方式。 活动意义:让同学们进行热身,为这学期的表演做准备。 过程设计:播放剧本,同学各就各位,按顺序表演剧本情节。 活动效果:同学们的表演欲望还是很强,对于课本剧仍然很感兴趣。 活动时间第三周活动地点四(1)班指导教师

活动过程活动内容:继续进行上节课的表演内容,借助媒体播放剧本。 活动意义:通过对比表演让同学们发现自己表演上的不足,帮助提高同学们的演技,为这学期 的剧本表演做铺垫。 过程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表演,指出学生们表演的 不足之处。 活动效果:仍然是积极性很高,但是学生的表演技巧还是略显生硬。稍显不会变通。 活动时间第四周活动地点四(1)班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与学生讨论本学期的表演内容,确定剧本,

活动过程 进行人物角色的分配。 活动意义:在表演中学习话剧的技巧和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评价开展互动,让大家各抒己见, 从而提高话剧表演的多方面参与和认识。过程设计:角色就为,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和设计,由老师设计对白和指挥,安排同学们按步骤 进行演练。 活动效果:表演比较投入,但是由于剧本内容的原因,有些同学容易笑场,表演不能放开。 活动时间第五周活动地点教室指导教师 活动内容:按照分配的角色进行第一次试演,指出问 题和闪光处,指导同学们进一步演练。

传统戏曲的舞美艺术分析

传统戏曲的舞美艺术分析 〔摘要〕中国戏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项民族艺术像一樽美酒,清香甜美、浓烈醇厚、意蕴无穷。中国古代戏曲舞台美术传承着戏曲艺术的精髓,观众们能够充分地感触过去的人与事,去品评古代的美;而当代戏曲舞台美术推动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积极性,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及文化素养,将戏曲舞台美术中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关键词〕舞台美术;民族文化;人物造型;艺术服装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的精神理念。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唱、念、做、打的程式化表演,曲牌流派的深厚韵味,道白韵白的地域特色,像一樽美酒,清香甜美、浓烈醇厚、意蕴无穷。戏曲舞台美术是一种非凡的艺术创作,以其独有的特性区别于一般的美术。戏曲舞台美术是戏曲舞台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地说,它指的是一场戏曲表演所用的场地及布景;广义地说,它包含了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多种戏曲舞台元素,这些整体的设计被称之为戏曲舞台设计。设计者会依据表演的需要、导演的要求和剧本的内容,再加上个人的构思创造出剧中的环境和角色的外在造型,从而渲染着舞台氛围。戏曲舞台美术属于二次创造的艺术,它是在剧本、导演构思形成的基础上再融入舞美设计者的想法而产生的再一次艺术创作。一切舞台美术创作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以剧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景

为依据,再将布景、灯光、化妆、服装等多种造型因素实行综合;从而增强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化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并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一、传统戏曲舞台美术 传统戏曲舞台美术包括人物服饰、人物化妆、灯光、舞台布景、道具(切末)等。传统戏曲舞台服饰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可舞性和程式化特点。戏曲服装主要分为蟒、帔、靠、褶、衣五大类,服装强调等级、阶层以及程式化、民族化。服饰色彩上的等级性,主要分为上五色(红、黄、绿、黑、白)和下五色(紫、粉、湖、蓝、香),上下五色是有很强的等级性和阶层性的。从服装的纹样上也能够看出等级性和人物自身性格状况,团花代表已婚,自由花代表未婚等。盔帽包括冠、盔、帽、巾,其也有一套程式化的搭配方式。传统戏的人物化妆也是具有程式性的,分可为俊扮和勾脸。俊扮一般用在生、旦行所扮演的人物角色中,指的是在演员面部底色的基础上打底,略施粉彩,勾勒眉眼,突出眉、眼、唇、腮等部位的视觉色彩,并通过勒头、贴片子的形式来修饰人物脸型,从而体现出人物英俊美丽的形象。勾勒的脸谱中也有很多的寓意,如破眉代表性格多变,寿字脸代表短命,螳螂眉代表好斗等等。传统戏曲舞台在一般情况下是挂底幕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有出将入相的上下场门,这样的底幕适合所有的演出。有的传统戏中因为表演的需要也会用一些切末、门帘、旗、景片等道具,这些景片非常轻便,使用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在舞台上不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能够想用时就用,不用时便可收起来。使用这种布景

2020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锦集8篇【精品】

不知不觉中一个精彩的活动结束了,我们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进步,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活动情况做一下总结。你所见过的活动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年9月7日,我州召开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会,传达贯彻落实全省“戏曲进校园”工作xx片区推进会精神,总结交流前阶段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借开学之际,掀起全州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新高潮。 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各县市根据自身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会上,xx市教育局、xx县委宣传部、xx县教育局、xx市非遗中心作为基层单位代表,作交流发言。 xx市文联、市非遗中心整合,将一批老专家、老艺人纳入戏曲教学库,积极开展戏曲讲座和培训,为各中小学校派去戏曲辅导员,充实专业教学力量。 xx市在中小学校秋季学期课程中开设戏曲课,并将戏曲进校园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学校艺术实验县”工作评价体系、“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评价内容,积极开展“戏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xx县结合实际,制定了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明确“既普及戏曲知识,又培养后继人才”的工作目标,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等多种工作手段相结合,实现县域全覆盖,乡镇有示范,县里有样板,剧目有特色。 xxx县选取京剧、豫剧、黄梅戏、咸丰南戏等经典剧目名家唱段,制作成光盘光碟,供学校在大课间、主题班会及课余时间播放。利用音乐课、选修课开设戏曲课程。县南剧团结合送戏下乡,将《女儿寨》《土司夫人》等南剧剧目送进中小学校。 7月15日至8月13日,xx县举办了一次戏曲夏令营活动,向学生普及南剧的唱腔特色、起源发展、戏曲音乐、表演等基础知识。如今,xx县实小、二实小、县民中、县一中、中等职校等已建立22个戏曲社团组织,为校园戏曲群体和个人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 xx县还在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表演,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长期跟踪培养。目前,全县共25人被纳入培养计划。 此外,来xx县戏曲进校园的方案和思路,在全省戏曲进校园启动会上作现场交流发言;利川戏曲进校园工作在师资培训上取得了突破。 xx市、xx县开展的戏曲夏令营,既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滋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为引导广大学生度过安全、文明的暑期作出了贡献。全州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20xx年,xx区集中组织戏曲表演团体和当地戏曲名家以小分队形式,通过“2+X”方式,即为所到学校组织1场戏曲经典唱段(或折子戏)演出、开展1次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互动表演),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全年安排展演展示活动800场,覆盖全区30%以上各类学校,并建成一批戏曲传承基地,深入推进京剧、秦腔、眉户、道情、花儿等xx现存戏曲剧种以及非遗传承项目进校园。

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性分析

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08T15:02:47.480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1月作者:韩永会[导读] 本文作者主要叙述了外部技巧、内部技巧、唱、气息技巧和做的技巧。 青海省平弦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810012 摘要:戏曲表演由戏曲演员通过扮演技巧来表现出剧中人物形象,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作者主要叙述了外部技巧、内部技巧、唱、气息技巧和做的技巧。在表演时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让观众感受人物心情,喜欢表演者。笔者主要探讨了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性。 关键词:戏曲演员;戏曲表演;技巧 戏曲表演是通过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其狭义定义:演员表演过程中所展示的一些难度技术较高的技能。广义的表演技巧则是指戏曲表演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情节、舞蹈编排、语言动作的展示等。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者最基本的表演技巧。戏曲表演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 一、戏曲表演技巧是外部技巧与内部技巧的统一 中国戏曲表演从生发到演进,形成唱、念、做、打综合性的艺术技巧,并被规范为程式,因此戏曲的表演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严格的规范性。如果仅仅依赖于自身所具备的自然条件,是很难成为戏曲艺术家的。对于一名戏曲演员而言,形象、身段和嗓音是最基本的条件,戏曲演员同时还需要具备创造才能。当一部戏被搬上舞台后,事实上就是演员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戏曲演员要通过自身的领悟力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都通过表演技巧呈现出来。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除了需要舞台表演技巧之外,还需要演员具备自身技巧才能够将人物塑造好。内部技巧即为自我修养。如果戏曲演员仅仅依赖于戏曲的基本功,可以将戏曲内容在舞台上表演得非常完善,这源于戏曲程式化的表演规范;但是,戏曲属于歌舞艺术。以歌唱为主,通过表演渲染舞台氛围,通过各种表情表达戏曲人物的内心世界,仅仅依赖于基本功塑造戏曲人物是不够完善的。在表演过程中,如果仅仅凭借机械的模仿,就会导致戏曲表演成为内容空洞的表演技巧展示。戏曲演员具有较高的自我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对剧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戏曲人物加以理解,从戏剧所塑造的情境感受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动以及与戏剧冲突之间的关联,以便在表演中能够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和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挖掘进行表演,使得语言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演唱声色结合以恰当地表达情感。 二、“唱”的技巧性 所谓的唱, 就是唱腔, 它在戏曲表演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唱” 是戏曲表演者特别是主角在舞台上的主要表演动作之一,是戏曲表演者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戏曲情节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它和别的表演手段一起,共同推动剧情的发展。唱腔可以体现一个演员的吐气习惯,不同的演员具有不同的唱腔,唱腔技巧掌握得好的演员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个演员想要具有自己独特的唱腔,除了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自身具有一副比较好的嗓子之外,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刻苦训练, 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 三、戏曲演员的气息技巧 戏曲演员掌握气息技巧对表演极为重要。戏曲演唱通常会运用小腹呼吸,以使演唱中能够调用充足的气息,使得气息量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得以提升。戏曲演员演唱中的呼吸,当吸人的空气已经超出了肺部可承受的最大限度,就会导致音调呆板而缺乏韵律之感,还会使得演员脸通红,不利于塑造良好的演出形象。反之,如果肺部吸人较少的空气量,当演唱到高音部位时,就会增加喉咙的压力,而很难对戏曲演唱的力度准确把握。因此,戏曲演唱要接受专业的演唱训练,以运用科学的呼吸方式确保演唱效果。戏曲演唱中的呼吸是全身运动,在自然呼吸的同时,还要使口、鼻、胸、腹、腰同时发挥吸气作用,处于静止的气息状态下发出声音。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对吸气和呼气自我调节,使得吸气与呼气能够处于较高的协调性。为了确保戏曲演员在演唱的过程中声音自然而流畅,当气息处于运动状态时,就要依赖于吸气肌肉扩大胸廓,使腹部的气息通过喉咙呼气并发出声音。采用这种技巧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有持久性。要很好地控制呼吸,就要使吸气肌肉群用劲。在运用气息技巧的时候,要注意将呼吸与演唱者的情感相结合,以在调动演唱情感的同时,使得呼吸根据发声需要而有所改变。 四、戏曲表演中“打”的技巧 戏曲中的“打”包括的主要技艺是武术和翻跌,它们是形体动作的关键组成部分,提炼出了生活中格斗的场面,同时对其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也实现了对传统武术的舞蹈化创新。“打”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两个种类:一是毯子功,二是把子功。毯子功的主要动作技巧是在毯子上翻、滚、扑、跌等;把子功的主要动作技巧是手拿兵器对打或者独舞。这一表演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是提升戏曲表演效果的重要技巧。另外,耍花枪、拿顶、旋子等是戏曲演员“打”这一表演技巧的基本功,同样是在勤学苦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对这一表演技巧的使用过程中,戏曲演员要认识到技巧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者难度系数越高越好,只有对表演技巧进行灵活使用,才能够更加突出人物的形象。戏曲演员的表演技巧在阐述戏曲这门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戏剧演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表演技巧水平,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戏曲演员要对戏剧作品的角色和剧情进行分析,在掌握相应特征的基础之上,运用扎实灵活的表演技巧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从而更加逼真地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性格,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参考文献: [1] 李玲 . 浅谈戏曲表演的技巧性 [J]. 戏剧文学,2015,(7):80-81. [2] 詹俊芬 . 关于戏曲表演艺术技巧 [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17.

戏剧社团活动总结

戏剧社团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院第二课堂活动,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开展得日益火爆,成为孩子们眼中色彩斑斓的万花筒。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弥补课时少的缺憾,而且能更好的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较好的育人效果,为了该项活动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开展得更具成效,下面将本学年度的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戏剧能力和表演能力。是为培养未来世纪所需的创造人才打基础。因此,本学期,我院把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重视创造教育,不断发展创造教育成果。我院注重营造活动氛围,突出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成立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兴趣课堂活动,我们戏剧社为大学生朋友提供了良好的戏剧氛围,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启迪了孩子们的潜在戏剧和表演能力,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让他们不但能学习到专业知识也能了解社会事实等方面的内容。 二、开扩视野、重点培养 本学期活动内容较有创意,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尤其是和英语相关的戏剧、电影等方面,同时也包含哲理性、知识性、趣味性。 三、课堂活动方式

我们的课堂不拘泥于原始的讲课方式,不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讨论、汇报演出、益智游戏、看电影、演唱英文歌曲等方式进行课堂讲解。这样的形式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也大大提升了大家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同学也十分期待下次上课会有什么样的惊喜,还可以学会什么样的新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讲师们的专业素质。 四、完善设备,提高活动质量。 我院在办学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舍得花钱添置各类器具,还精心安排较有经验的老师担任各活动项目的负责人,并为担任讲师和助教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这些措施都为我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每星期第二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学生学有所长,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五、下学期活动计划 下学期戏剧社预计开展以下活动(具体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待定)1、纳新继而会有新社员见面会 2、经典剧情创新戏剧社的社员会将经典的戏剧形象重塑在大家眼前。会选定一些优秀剧本里的经典剧情重演一次,并融入一些我们的创新。 3、戏剧配音我们将选定一个广泛流传的剧本的一部分,由戏剧社社员为里面的人物配音。剩下的同学根据我们的配音随机应变,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演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为使活动清晰不杂乱,每一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地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地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地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地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地“歌”.做指舞蹈化地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地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地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地“舞”. 戏曲在长期发展地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地节目,通过武术和杂技,表演简单地故事.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了相互影响和融合地作用.元杂剧在表演上已有简单地武打.明代弋阳、昆山诸腔勃兴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地结合方面渐趋完善.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与汉调合流,继承昆、弋地传统,吸收各种地方戏地优点,逐步向京剧演变,大致到了同治、光绪前后,一个以唱念做打多样统一地完整艺术形式才臻成熟. 戏曲剧种为数众多,表演上运用地艺术手段各有侧重.大抵搬演生活小戏地花鼓、采茶等系统地剧种,载歌载舞;由坐唱形式搬上舞台地滩簧、曲子等系统地剧种,侧重说唱;昆曲、高腔、皮簧、梆子系统地剧种,唱念做打四功并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剧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上述差别已逐渐缩小.目前,各剧种大都具备了唱念做打地艺术手段. 戏曲演员按照传统地规程,从小就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接受严格地基础训练,充分掌握了基本地技法和程式,熟悉了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戏曲谚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是指口传身授地传艺,“靠个人”则指个人地揣摩、发挥与创造.戏曲演员幼时一面苦练基本功,一面拍曲学戏,学会几出或十几出传统折子戏后,就开始登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学会体验角色,熟悉并发挥唱念做打地艺术功能.缺少基本功,就失去创作地手段;仅擅基本功地技法和程式,也是难于创造鲜明地艺术形象地. 基本功之一:唱 学习唱功地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地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别字音地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当演员掌握了这一切时,更重要地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地性格、感情与精神状态.几百年来,戏曲美学中一直有传声与传情地分歧,有地演员侧重音色和唱腔旋律地美,讲究唱出韵味;有地演员则着重中气充沛、字正腔圆,主张首先要唱出感情.卓越地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地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地心曲. 戏曲地唱,从来不是穿插在戏里地独立地声乐表演,而是塑造人物地重要手段之一.一些优秀剧目,安排唱段是根据剧情地需要,人物性格、思想、情绪发展地需要.通过优美地音乐形象来丰富和加强文学形象,诉诸观众地听觉感官,正象做和打通过优美地舞蹈形象诉诸观众地视觉感官一样.因而戏曲地唱,演员地技巧和修养都是决定艺术创造得失、高下地重要因素.对同一剧目地同一角色,由于演员地体验、理解不同,也由于唱腔唱法不同,逐渐形成了演唱上各种意趣不同地艺术风格. 不同地剧种,对唱地运用也有所不同.有地唱得多,动辄三五十句,甚至超过百句.有地唱得较少,在剧中人动情地时刻才设置大段地唱腔.唱得多地剧种,往往以唱代念,或介乎唱与念之间,润腔较少.唱得少地剧种,大都在声乐艺术上刻意求工,对行腔度曲,进行高度地提炼. 从戏曲发展地过程来看,唱腔地伴奏是由简到繁地.古老剧种弋阳腔,采用一唱众和地帮腔形式,仅用简单地打击乐伴奏.明嘉靖年间正式形成地昆山腔,发展为兼用笙、箫、笛、琵琶等管弦乐器伴奏,音乐效果大为增强.近代戏曲更加重视伴奏地衬托作用,逐渐增多了乐器地种类,并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