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论

合集下载

浅论企业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浅论企业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浅论企业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捐赠是指企业将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企业捐赠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一、企业捐赠的意义和目的1. 社会价值。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捐赠,企业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维护企业形象。

捐赠是企业建立和维护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捐赠,企业可以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提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塑造良好的社会品牌。

3. 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众支持。

通过捐赠,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企业捐赠的方式和途径企业捐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

1. 资金捐赠。

企业可以将一定的财力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中,支持教育、医疗、扶贫、环保等领域的项目,改善社会民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 物资捐赠。

企业可以向需要帮助的群体捐赠生活必需品、教育器材、医疗设备等物资,提供实际帮助,解决他们的需求。

3. 技术支持。

企业可以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无偿提供给社会,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4. 志愿者服务。

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传递温暖和关爱。

5. 建立基金会。

企业可以设立自己的基金会,通过捐赠和投资等方式,专注于解决社会问题,开展慈善事业。

企业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包括捐赠,还涉及到其他多个方面。

1. 尊重法律法规。

企业应当以合法合规的方式经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活动。

2. 关心员工福利。

企业应当关心员工的生活和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保障员工的权益和福利。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也能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本文将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包括经济利益动机、道德责任动机和行业影响动机。

经济利益动机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或减少税负而进行慈善捐赠;道德责任动机是指企业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对弱势群体或公益事业进行帮助和支持;行业影响动机是指企业为了提升行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而进行捐赠。

二、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方式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方式包括现金捐赠、物资捐赠、公益项目投资等。

现金捐赠是最常见的捐赠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向慈善组织或公益机构捐款的方式来支持其活动;物资捐赠包括物品和服务,如企业为慈善机构提供办公用品或技术支持等;公益项目投资是一种更为长期性的捐赠方式,企业可以选择投资公益项目,如医疗卫生、教育等。

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对企业社会形象、员工满意度和社会公益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

其次,企业慈善捐赠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企业慈善捐赠有助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选择应当坚持以道德责任为核心,兼顾经济利益和行业影响,灵活运用现金捐赠、物资捐赠和公益项目投资等方式,取得积极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溯源与研究进路

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溯源与研究进路

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溯源与研究进路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溯源与研究进路一、引言企业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回馈社会、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企业慈善捐赠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追溯到非常早期的时候。

本文将从理论溯源和研究进路的角度探讨企业慈善捐赠的发展。

二、理论溯源1. 慈善的起源与发展慈善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古代文明中,慈善主要以宗教信仰为基础,诸如佛教、基督教等使慈善行为受到了极高的重视。

慈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贫困人口的痛苦,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慈善行为逐渐进入到了现代社会。

2. 企业慈善捐赠的出现企业慈善捐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在那个时期,一些富有的企业家开始将他们的财富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目的既是满足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这一现象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三、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进路1. 捐赠对象与方式的研究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中,捐赠对象与方式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者通过分析企业选择的捐赠对象,可以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观。

同时,研究企业慈善捐赠的方式,可以探讨不同捐赠方式对企业声誉和形象的影响。

2. 动机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理解企业为何进行慈善捐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者常常探讨企业慈善捐赠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社会压力、公众舆论等因素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

3. 捐赠效果与社会价值的研究研究企业慈善捐赠的效果和社会价值,可以衡量企业慈善活动对于社会的实际影响。

这包括评估企业慈善捐赠的成果与效果,以及对接受捐赠者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四、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其次,对于企业慈善捐赠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仍然不够完善。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理念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理念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理念迟爱敏王琪(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摘要:现代企业除了追求利润外,还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捐赠活动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

本文在诠释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捐赠的涵义之后,对我国企业捐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深刻指出:培育企业内在驱动力,把捐赠作为一种营销战略、完善慈善捐赠制度,优化企业捐赠环境、改进税收优惠法,为企业捐赠注入活力等是实现企业和社会共赢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捐赠社会责任企业公民市场经济Compani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ir charitable giving ideasChi Aimin Wang Qi(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Law,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266510)【Abstrct】Current companies should not only chase profits but also share more social resposibilities, which especially being embodied in corporate dona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orporate donations systemically after interpreting the meanings of c ompani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ir charitable gi ving ideas. The auther pointed out: cultivating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companies, taking donation as a marketing strategy, refining donation system, Optimizing donor environment, Improving tax incentives laws and energizing the enterprise donation are ways in which companies and sociaty win both.【Key words】Corporate don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citizen, Market economy注:本文为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我国捐赠文化缺失的创生机制研究”(项目号:08cshj0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慈善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日益普遍。

为了探讨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模式及特点,本文以中文版为主题进行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包括直接捐赠、设立基金会和社会公益项目的开展等形式。

直接捐赠是最常见的模式,企业通过捐款、物资等形式直接向受益方提供帮助。

设立基金会则是将慈善捐赠资金集中起来,成立专门的慈善基金会,通过投资和运营,实现资金的长期稳定运作,以帮助更多的受益人。

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公益项目来参与慈善事业,如捐资助学、帮助灾区等。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具有自愿性和无偿性。

企业自愿参与慈善捐赠,并且没有利益回报的要求。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具有积极性和创新性。

企业积极参与慈善捐赠,不断创新捐赠模式和方式,增强慈善活动的影响力和效果。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公益性。

企业在捐赠行为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捐赠的公益性和真实性。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具有社会性和可持续性。

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是为了回馈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等。

企业文化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基础,企业在文化层面上有关慈善的价值和理念决定了企业的捐赠行为。

企业形象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外在表现,企业的慈善形象将直接影响捐赠行为的效果和受益方的认可度。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并形成特定的捐赠模式和行为。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是一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特点。

企业应加强对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研究,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捐赠方式和形式,以实现更好地回馈社会的目标。

浅论企业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浅论企业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浅论企业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需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

在当今社会,企业捐赠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了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论企业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探讨企业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捐赠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企业捐赠。

企业捐赠是指企业将部分盈利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这些捐赠可以是金钱、物资、劳动力等形式。

企业捐赠不仅有助于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捐赠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并将捐赠纳入到企业战略规划中。

一些大型企业会成立专门的公益基金会,用于进行慈善捐助和社会公益项目。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企业不仅要创造财富,还要履行对社会的责任,推动社会进步。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应当尊重员工的权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扶持贫困地区和薄弱群体,开展慈善捐助和社会福利活动。

企业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有着密切的关系。

企业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是企业对社会的回馈和奉献。

通过捐赠,企业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企业捐赠也是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体现,能够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认同感。

企业捐赠应当被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

企业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企业的机遇。

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不仅符合社会期望,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在捐赠活动中,企业应当注重捐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确保捐赠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并取得预期效果。

浅议企业的社会责任——慈善捐赠

浅议企业的社会责任——慈善捐赠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穆阿娟(3),女,陕西兴平人,西安欧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2008年12月第30卷 专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 i a l Sc iences )Dec.2008Vol 130 Spec ial sec .浅议企业的社会责任———慈善捐赠穆阿娟(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摘 要:“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属于道德责任的范畴,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由于我国部分企业领导缺乏慈善意识,不能积极地参与慈善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自身收益。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相关制度,尤其是建立长效的捐赠机制,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及社会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慈善捐赠; 对策中图分类号:F 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专辑-0131-02 2008年,牵动了中国13亿人心的里氏8.0级汶川特大地震,再一次把“企业社会责任”(CSR )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推到了大众和媒体的聚光灯下。

企业捐款的多少,一度成了公众评价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的标准。

作为企业,无疑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但是,慈善捐赠是否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是否参与慈善捐赠究竟与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略要探讨。

一、“慈善捐赠”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界定11慈善捐赠“慈善”一词,据《汉语大词典》意思,指的是慈爱、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

在英语中,“慈善”一词有两个对应的词,一是charity,另一个是philanthropy 。

Cha rity 强调针对穷人或困难群体的帮助和救济,而philanthropy 除了帮助穷人,还有博爱的意思。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展开研究,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分析、模式探讨、影响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展示和发展趋势预测,深入探讨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结论部分提出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给予的启示。

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慈善捐赠,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行为分析,慈善捐赠模式,影响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也日渐增强。

企业不仅仅要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更要考虑到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的探讨和分析,为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模式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以及揭示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优劣势,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慈善捐赠策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探讨不同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优劣势;探讨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总结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最佳实践案例,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展望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最终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慈善捐赠策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1.3 研究意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论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05-12 16:49:00 ] 作者:江希和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健词:慈善捐赠行为理论
论文摘要:慈善捐赠行为的理论依据影响着捐赠人的捐赠行为,同时对国家有关政策(如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的制定也有较大影响。

本文对影响企业捐赠行为的三种主要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来说明和解释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主要有三种理论,即利益相关者理论、利润最大化理论和经济人效用最大化理论。

第一种理论认为,企业是社会团体公民,它对于整个的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体社会都负有责任,而慈善捐赠行为则是这些责任的具体表现,因此赞成将捐赠支出作为费用以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第二种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的前提假设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捐赠行为也应遵循此一前提假设.要将其作为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整体决策的一部分;第三种理论则认为捐赠行为对股东权益并没有帮助.如将捐赠支出作为所得税的扣减因素,无疑是鼓励企业资源的不当使用,所以企业的捐赠行为是企业经理人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所做的决策不符合股东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本文对这三种理论进行简要剖析,期望有益于有关政策和募捐策略制定。

一、企业相关利益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实际上就是能够影响企业并受企业决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Freeman , 1984 )。

相关利益者论与传统‟…股权至上‟…论具有根本的区别。

股权至上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应无条件地维护股东利益。

而利益相关者论则认为企业是一个由众多投入了一定专用性资产的参与者所组成的组织(Clarkson, 1994)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
者的投入与参与,管理者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形成”多元信托”(multi-fiduciary )关系(Goodpaster, 1991)。

换言之企业是各种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利益协调和均衡机制管理者应该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是某个主体的权益。

利益相关者,根据与企业的不同关系类型将学者们一般将其区分为‟…一级”和”二级”利益相关者(Post, 1996; Trevino, 1999)。

前者指与企业形成正式契约关系的市场交易主体.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而后者则是指与企业形成非正式契约关系的非市场交易主体如政府、居民、社区、媒体、自然环境以及非人物种等。

一般而言,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来得到满足,如股东通过分红、资本和经理市场来获得收益和控制权。

非市场交易主体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一方面要通过强制方式来得到满足,如政府和环保主义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企业慈善捐赠是其权益得以满足的重要方式.如企业对社区、环境、生态等问题的关注等。

Jones (1995)还令人信服地证明企业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回应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要求,有利于企业与其建立长期互信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体现为缔约、监督、搜寻等方面费用的交易成本.并因此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显然,企业慈善行为能够有效兼容社会公益与企业商业利益。

二、企业利润最大化
厂商行为无论人们对它赋予怎样的解释,但从长期和根本上看,还是利润最大化。

实际上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生产目的,其意义并不仅止于工具理性层面,而且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生产目的.国民财富增长等问题。

在现代经济中,企业生产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一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

只有每一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资源才能更有效地被利用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被满足。

所以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
企业越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由于企业慈善捐赠在“利他”的同时更利于“利己”因此企业将慈善捐赠行为视为是企业追求“企利润最大化”整
体政策之一。

而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解释。

1在收入方面
无论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目的动机如何其捐赠行为的结果无疑对于企业的形象有正面效应所以.不少企业常被视捐赠为广告策略的一部份。

企业进行广告的目的在于增加产品销售收入或降低顾客对于产品的需求弹性而捐赠亦被视为是达成上述目的策略之一因此企业进行捐赠行为乃成为增加营业收入的具体活动之一。

2.在成本方面
除了需求面外,捐赠行为也会导致企业成本的节省.包括职工的雇佣、培训成本,企业的运作成本和政治成本等。

员工求职时所考虑的问题.并非以薪酬为惟一因素.还会考虑其他环境属性.如空气质量、治安环境等。

由于企业的捐赠能提升当地环境质量或生活水平同时亦可改善教育环境及质量.故从长期而言.将提高劳动力的供给质量因此亦间接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再者当企业的捐赠用于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时,就有可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等。

3.在税收方面
政府对企业征税将影响其净利润.但并不会影响其捐赠金额.这可由下列算式说明:
n=(l一t) (R一C一G)
其中n为企业利润.t为税率.R为收入,C为除了捐赠以外的成本,G为捐赠。

由上式可知,企业税前利润决定于收入、成本以及捐赠等三项因素,而税后利润则是将税前利润乘上(1
一t)。

当企业捐赠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将上式对G微分后的一阶导函应等于0.此时.税率对企业捐赠水平的影响不再存在。

此种关系即利润极大化下税率变动对捐赠水准的影响,用图形解释如下:
如图所示,由于税率与捐赠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税率的提高使利润/捐赠曲线往下移动时,水平的效用无异曲线仍会与利润/捐赠曲线相切于利润最高点,而使捐赠的金额不变(均衡点由原先的A点移至日点)。

图中水平的效用曲线指的是经理人的效用曲线,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假设下.经理人的效用只会因为利润的提高而提高,并不受捐赠金额的影响,因此,效用曲线仍然是呈现水平的状态。

三、经理人效用最大化
经理人”效用最大化”是企业‟…两权分离…‟的产物。

在‟…两权分离…‟下公司基本上是由与企业赢利关系不大的经营者所控制公司追求的目标不过是保持能使股东满意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投资回报一旦超过了这一限度,就要牺牲利润来提高经营者的效用.经营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要求利用企业资源来提供工作乐趣。

譬如当企业的利润已经超过了股东所要求之最低限额时,超出该限额部份即属于经理人的可控制利润,由于经理人对公司并无剩余价值请求权,因此可控制利润即成为经理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工具之一,当他们把可控性利润用以增加自身效用时.此部分即是经理人的特惠性支出,这种行为与股东追求企业利润最大的目标明显相违背,于是产生了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

就企业捐赠行为方面观察此种代理问题亦存在.即经理人将利用可控性利润增加企业的捐赠金额.使得捐赠水平大于在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下应有的捐赠金额.藉以满足经理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目的。

在此情况下追求企业利润的动机系包含于经理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的动机之中,而捐赠金额的某一部分系属于追求利润的动机而高于此一金额部分即成为经理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下的工具。

当经理人将捐赠行为视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工具时,税率的考虑将产生正的替代效果以及负的所得效果。

此乃因捐赠费用可用以降低企业的税前利润而减少所得税费用.当税率提高时.为了减少所得税支出,捐赠与利润之间将产生「交换」的情形,亦即增加捐赠以减少所
得.故税率的提高对于企业捐赠水平产生了正的替代效果”。

但由于税率提高,公司利润下降.将使经理人的可控性性利润降低.则必将减少企业捐赠的金额,此即所谓”负的所得效果”。

本文认为企业之所以进行慈善捐赠本质上还是利益驱动,是源于”互惠理论。

因为,无论对企业怎样定义,都无法改变它是一个只有盈利才能生存的“经济动物”事实。

作为一个经济体.场机制对它的行为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只有不断地赚取经济利益,企业才能够生存、发展、壮大,利润最大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但企业又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

作为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经营主体.他们需要维护自己的形象,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有“公司公民”意识,要照顾相关者的利益,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但无论是对相关者的利益照顾,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并没有改变其作为‟…经济动物”的性质,企业履行上述责任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即利他的目的是利己。

美国权威性的公司调查组织“交流会议“对463家美国公司的捐赠策略与收益的调查结果就是很好的证明。

调查组织在问到‟…捐赠会为公司带来什么利益?”时,这400多家公司的答案是:有75%的回答是改善公司的形象,公司形象的改善最终必是带来经济利益的提高。

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作为经济法人的企业也好.还是作为纯自然人也好,其任何经济行为,严格意义上说既没有纯粹的”自利”.也没有纯粹的”他利”有的只是“互利”,是‟“互利交换”或”互惠交换…‟。

也正因为”互惠”理论的存在,慈善捐赠才有其生命力。

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说得好‟…利人利己的活动是最有益于社会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