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
捐赠所得税扣除标准
捐赠所得税扣除标准捐赠所得税扣除标准是指在个人或者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时,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我国,捐赠所得税扣除标准是指符合条件的捐赠可以在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予以扣除。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首先,个人捐赠所得税扣除标准是指个人捐赠给公益慈善组织的捐赠款项可以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予以扣除。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捐赠给公益慈善组织的捐赠款项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具体扣除标准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慈善捐赠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的规定执行,捐赠所得税扣除标准为捐赠金额不超过年度收入的30%。
其次,企业捐赠所得税扣除标准是指企业进行公益慈善捐赠时,可以在企业所得税计算中享受扣除优惠。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进行公益慈善捐赠的捐赠款项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具体扣除标准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捐赠慈善公益事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的规定执行,捐赠所得税扣除标准为捐赠金额不超过年度利润的12%。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进行捐赠,都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享受捐赠所得税扣除的优惠政策。
首先,捐赠款项必须捐赠给符合资格的公益慈善组织,捐赠方需取得相应的捐赠证明。
其次,捐赠款项必须用于公益慈善事业,不能用于个人或企业的其他用途。
最后,捐赠款项的数额不能超过规定的扣除标准,超出部分不予扣除。
在实际操作中,个人和企业在进行捐赠时,应当注意保存好相关的捐赠证明和捐赠凭证,以便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此外,还应当了解捐赠所得税扣除的具体政策和标准,避免因为不了解规定而导致捐赠款项无法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总的来说,捐赠所得税扣除标准是我国税收政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个人和企业在进行捐赠时,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合法合规地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财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
财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在当今社会,财产捐赠不仅是一种爱心的传递,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为了鼓励更多的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捐赠活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减轻捐赠者的负担,同时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财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有哪些。
首先,对于个人捐赠,根据我国相关税法规定,如果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比如说,一位纳税人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是 10 万元,如果他向符合条件的公益组织捐赠了 2 万元,而这 2 万元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即 3 万元),那么这 2 万元就可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扣除。
这意味着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将减少为 8 万元,从而减轻了纳税负担。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捐赠项目,国家实行全额税前扣除。
比如,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对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对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以及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
对于企业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假设一家企业年度利润总额为 1000 万元,当年向符合条件的公益组织捐赠了 100 万元。
由于 100 万元未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 12%(即120 万元),所以这 100 万元可以在当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捐赠必须通过符合条件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进行。
同时,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合法的、用于公益慈善目的的。
公益捐赠享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公益捐赠享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许多市民十分乐于参与公益捐款,国家为了鼓励个人和机构的慈善行为,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但力度与国外相比明显不够。
据国家出台的政策规定,企业和个人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都能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前者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后者可减免个人所得税。
其中,个人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3%,超额部分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就有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而根据中国现行的税制设定,减免的所得税本应为地方财政所有。
因此,地方政府往往并不愿意企业捐赠,因为每次捐赠,都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势必不会鼓励甚至是会采取措施抑制企业的慈善捐款。
此外,捐赠实物也不享受税收减免的政策。
第三,目前,我国有资格接受税收减免捐赠的社会团体数量只有20多家,这个数字相对于全国几十万家公益性、救济性社会机构而言相去甚远。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民政部自2001年倡导经常性社会捐赠活动以来,日常发生的大批量、小金额、社区性的企业捐赠难以获得减免税凭证,这直接对个人、中小企业和社区性公益机构的捐赠和募捐行为产生了一定制约。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国家出台更为优惠和详细的政策,只有优惠足够大,我们或许就会发现中国的富人也是有同情心的。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最新汇总)
增值 税
有权人
权所有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将房屋产 权、土地使用权赠与教育、民政和其他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的不 征土地增值税。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最新汇总)
涉及税种
所得 税类
企业 所得 税
个人 所得 税
进口 环节 增值 税Fra bibliotek流转 税类
关税
受惠 主体 企业
慈善组 织
个人
境外捐 赠人、 慈善组
织
优惠内容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慈善捐赠支出,在年度 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 过年度利润总额 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 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 其他不征税收入。 《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 122 号)规定,非营利组织(包括慈善组织)的下列收入为免税 收入:①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②除企业所得税法 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 服务取得的收入;③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 费;④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⑤财政 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 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 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 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 进口物资和设备,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慈善法》第八十条规定,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 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规定,对于外国政府、国际 组织向我国政府或者境内企业无偿赠送的物资,免征关税。 《慈善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规定,对境外捐赠人无 偿向受赠人捐赠的直接用于扶贫济困、促进教科文卫体等事业发 展、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等慈善事业的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 口环节增值税。
企业公益性捐赠扣除标准
企业公益性捐赠扣除标准企业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为社会公益事业无偿捐赠资金、物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行为。
在我国,企业公益性捐赠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即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一定比例的捐赠额。
那么,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呢?首先,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具体来说,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指的是企业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公益性组织捐赠资金、物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行为。
这些公益性组织包括慈善组织、教育组织、科技文化组织等。
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时,必须向受赠单位出具捐赠证明,并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其次,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标准是根据捐赠额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的。
一般来说,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标准有两种,一是按照企业实际利润的百分比确定扣除额度;二是按照法定盈余分配比例确定扣除额度。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选择按照其上一年度的实际利润的百分比确定扣除额度,但扣除额度不得超过企业当年实际捐赠额的30%。
另外,企业也可以选择按照法定盈余分配比例确定扣除额度,但扣除额度不得超过企业当年实际捐赠额的12%。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标准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具体来说,企业在进行公益性捐赠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捐赠行为必须合法合规,捐赠资金、物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用途必须符合公益性质,且必须经受赠单位确认并出具捐赠证明。
此外,企业还需要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提交相关的捐赠证明和申报材料,以便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总的来说,企业公益性捐赠扣除标准是对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规定。
企业在进行公益性捐赠时,应当了解相关的扣除标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捐赠,以便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捐赠行为,确保捐赠资金、物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用途符合公益性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慈善捐赠税收减免
慈善捐赠税收减免慈善捐赠是一种向慈善事业或慈善组织捐赠财产或款项的行为。
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政府对慈善捐赠提供税收减免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本文将从税收减免的角度探讨慈善捐赠的优势以及它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
首先,慈善捐赠税收减免对个人来说有多种优势。
捐赠者可以通过向合格的慈善组织捐赠资产或款项来减少自己的纳税义务。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向慈善事业捐赠的同时减少个人财务负担。
税收减免还可以增加捐赠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慈善捐赠也可以起到财务规划的作用。
通过捐赠财产或款项,个人可以合法地转移财富并降低继承税等遗产税的负担。
其次,对国家而言,慈善捐赠税收减免政策也有急需的优势。
这一政策鼓励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发展。
慈善组织通过接受捐赠资产或款项,可以拓宽其事业的发展空间,提高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水平。
慈善组织的活动还可以缓解政府负担,减轻财政压力。
此外,慈善事业的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实施慈善捐赠税收减免政策时,对于捐赠资产或款项的收益来源和用途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中国规定,捐赠者只能向一些合格的慈善组织捐赠,并且捐赠资产或款项必须来自合法收入。
此外,捐赠者捐赠的资产或款项必须用于慈善事业,不能转作他用。
这些限制的出台旨在确保慈善捐赠真正用于慈善事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慈善捐赠税收减免政策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对个人而言,税收减免可以减轻财务负担、提高可支配收入,并起到财务规划的作用。
对国家而言,慈善捐赠可以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缓解政府负担,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政府在实施慈善捐赠税收减免政策时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慈善资金真正用于慈善事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扩展分析】慈善捐赠税收减免政策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和规定。
以中国为例,捐赠者在享受税收减免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现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政策汇总解析
现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政策汇总解析为了鼓励纳税人进行公益、救济性捐赠,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减轻负担,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为使广大纳税人进一步了解我国公益慈善捐赠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将历年来我国出台的有关公益救济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
一、公益性捐赠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1.一般性税收规定:按12%比例税前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所谓公益性捐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五十二条的规定,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公益性社会团体,应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一)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三)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四)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五)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六)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七)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八)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九)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捐赠行为应税范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非公益性的捐赠,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二是纳税人未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直接向受捐人进行的捐赠,不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三是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比例的公益性捐赠,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特殊税收规定:允许100%全额扣除除了按照12%的扣除比例税前列支公益性捐赠外,针对特定事项的捐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如企业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向玉树地震灾区的捐赠、支持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等特定事项的捐赠。
企业捐款优惠方案
企业捐款优惠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上越来越积极。
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捐款的方式来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例如教育、环保、扶贫等领域。
然而,企业捐款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最大化社会利益,同时确保捐赠带来的税收优惠。
企业捐款的税务优惠政策在中国,企业可以根据税收优惠政策来享受企业捐款的相应税务减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规,企业捐赠公益事业可以享受以下税务优惠:1.应税所得额的10%以内捐赠公益事业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2.捐赠公益事业的所得税减免问题,应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优惠税收政策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税务优惠政策予以解决。
企业捐款的优惠方案为了帮助企业最大化享受税收优惠,以下是一些企业捐款的优惠方案:1. 捐款到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是指由政府批准、登记的非营利性基金会。
企业捐赠到公募基金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和企业所得税税后减免等政策优惠。
此外,公募基金会的捐款目标和使用情况都非常透明,可以让企业更加放心。
2. 与供应商等合作进行捐赠企业可以选择与自身供应商、业务合作伙伴等进行合作捐赠,共同资助和支持特定的公益项目。
这种方式可以让多方共同分担捐赠的经济负担,提高捐赠效益。
同时,企业捐赠的额度可以最大化,以此来享受税收优惠。
3. 将劳动力或物资捐赠给公益机构企业可以将其劳动力或物资免费提供给公益机构,以达到资助公益事业的目的。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选择正规的公益机构,避免盲目捐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论企业捐款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通过适当的捐款方案,既可以实现企业的社会贡献,又可以最大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扶贫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扶贫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将自己的财富用于慈善活动,扶贫事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鼓励企业家及其他富人为慈善机构捐赠财物,多个国家政府都出台了不同的政策来激励企业家,其中一条政策是扶贫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旨在为企业捐赠带来更多税收优惠。
扶贫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是指企业在捐赠财物时,可以从总所得中扣除捐赠额,然后缴纳企业所得税。
比如,企业总所得为100万元,捐赠金额为20万元,那么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只需缴纳80万元。
而捐赠的20万元全部可以扣除,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另外,政府还出台了“实物捐赠获得税收优惠”的政策,该政策指企业在捐赠实物,如设备、原材料等时,可以申请税收减免。
捐赠政策必须由税务机关审核同意,方能享受税收优惠。
扶贫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有助于企业发展,减少企业税收负担,也有助于促进扶贫事业。
由于政府出台了这一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其他富有的个人开始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他们不仅证明了他们的对社会的感恩之情,还证明了他们的责任心,这对扶贫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落实此政策方面,政府也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定,既要鼓励企业捐赠,又要规范捐赠流程,以防止捐赠被滥用。
另外,税务机关也应该开展更多监督活动,以确保捐赠款项最终能够用于扶贫事业当中。
综上所述,扶贫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及其相关政策,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励企业参与慈善活动,而且还能促进企业发展,带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落实扶贫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地政府及税务机关应该密切关注此政策,加大对此政策的宣传与推广力度,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以期真正达到用它来促进扶贫事业发展和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慈善捐赠与税务优惠政策
慈善捐赠与税务优惠政策近年来,慈善事业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慈善捐赠是社会爱心的具体体现,而税务优惠政策则为慈善捐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动力。
本文将以慈善捐赠与税务优惠政策为题,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
慈善捐赠是指个人或组织将财物或服务无偿地提供给社会福利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慈善组织的行为。
它既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而税务优惠政策则是为了激励和引导捐赠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充分发挥慈善资源的作用而设立的政策。
中国的税务优惠政策对慈善捐赠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
首先,个人或企业的捐赠款项可以在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中享受税前扣除。
这意味着捐赠人可以减少应纳税额,实现减税的目的。
其次,对于捐赠给公益慈善组织的财物,可以免征契税和印花税。
此外,一些地方还给予慈善捐赠者不同程度的地方税收优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捐赠的积极性。
税务优惠政策的实施,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税前扣除政策可以减轻个人和企业的负担,使更多人愿意参与到捐赠中来。
其次,税前扣除措施也提高了捐赠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了慈善资金的滥用。
此外,税前扣除政策还有助于吸引更多组织参与慈善活动,推动慈善事业的多元发展。
然而,与税务优惠政策相对应地,慈善捐赠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人仍然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不高,担心捐赠的款项不会被用于公益事业。
其次,税前扣除政策对于高收入者和大型企业的吸引力更大,而对于低收入人群的激励力度相对较小。
再次,税务优惠政策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执行机制,导致一些捐赠人和慈善组织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
为了进一步促进慈善捐赠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和评估,提高公益组织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消除公众的疑虑。
其次,税务部门应加强对税前扣除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增加人们对政策的了解和信任,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再次,应建立统一的慈善捐赠标准和评估机制,使税务优惠政策更加公正和有效。
财产捐赠的税收优惠如何最大化
财产捐赠的税收优惠如何最大化在当今社会,财产捐赠不仅是一种善举,能够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还能在税收方面获得一定的优惠。
然而,要想最大化这些税收优惠,需要了解相关的法规政策,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操作。
首先,我们要清楚了解我国对于财产捐赠的税收政策框架。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 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为了最大化财产捐赠的税收优惠,选择合适的捐赠对象至关重要。
捐赠对象必须是符合税法规定的公益慈善组织。
这些组织通常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认定和登记,具备合法的资质和良好的信誉。
在选择捐赠对象时,要仔细核实其资质,确保捐赠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
合理安排捐赠的时间节点也是关键。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预计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较高,可以考虑在年内尽早进行捐赠,以便及时在当年的个人所得税申报中扣除。
对于企业而言,由于捐赠支出的扣除有年度利润总额的限制,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捐赠时间。
比如,如果企业预计当年的利润较高,可以适当增加捐赠额度;而如果当年利润有限,可以考虑将捐赠安排在未来几年,以充分利用结转扣除的政策。
捐赠财产的形式也会影响税收优惠的程度。
常见的捐赠财产形式包括现金、实物资产、股权等。
一般来说,现金捐赠的税收处理相对简单。
实物资产捐赠需要对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并按照公允价值计算捐赠额。
股权捐赠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且在税务处理上较为复杂。
在选择捐赠形式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财产状况和税收政策的要求。
此外,保存好相关的捐赠凭证和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解读
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解读企业所得税法修正近期成为税收领域的关注重点。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与车船税是目前18个税种中, 仅有的3个通过人大立法的税种。
此次修正是该法自2008年正式施行以来迎来的首次修正, 其变动内容自然倍受关注。
虽然之前传闻降低税率、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增加多边税收征管合约及反避税都是本次修正案涉及内容, 但2月22日提交审议的草案, 仅提出允许企业捐赠超出12%的部分在以后三年内继续在税前扣除, 并于2月24日通过了表决。
此次修正将企业公益捐赠税收扣除期限延长3年, 扩大了公益性捐赠扣除优惠政策, 较大程度解决了部分大额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税负较重问题, 有效衔接了2016年新颁布慈善法的税收相关内容。
这不但反映了公益性捐赠税收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之高, 也体现了国家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公益性捐赠是国际惯例, 我们也不例外。
关于公益性捐赠有哪些税收优惠呢?慈善法规定, 相关税收优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2.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 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 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 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3.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或者慈善服务, 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4.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 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以上表述分别从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不同层面作了原则性规定, 具体执行的税收规定如下:一、关于慈善组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收入列入免税收入。
非营利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两方面都必须“符合条件”才可享受优惠。
(一)非营利组织的免税资格条件并非经民政等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就自然获取免税资格,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依法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2.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3.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 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4.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5.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 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 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 并向社会公告;6.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7.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 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
慈善捐赠的税务优惠政策
慈善捐赠的税务优惠政策慈善事业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和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实施了慈善捐赠的税务优惠政策。
本文将介绍慈善捐赠的税务优惠政策,包括捐赠所得税的减免、捐赠物品的免税以及其他相关税收优惠等方面。
一、捐赠所得税的减免许多国家为了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慈善捐赠,对捐赠所得税给予一定的减免政策。
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个人和企业对于向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捐赠的财产或者资金,可以在缴纳所得税时进行相应的减免。
具体的减免比例和条件会根据不同的法规和规定而有所不同。
二、捐赠物品的免税除了对于捐赠所得税给予减免以外,许多国家还对个人和企业捐赠的物品给予免税政策。
捐赠物品的免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便利捐赠者,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
比如美国的慈善捐赠免税政策中,个人可以享受将物品捐赠给合格的慈善组织时不交纳拥有物品的税额。
这样一来,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捐赠自身所拥有的财产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减少了捐赠者的税务负担。
三、其他相关税收优惠除了上述的捐赠所得税减免和捐赠物品免税的政策之外,许多国家还通过其他相关税收优惠来鼓励慈善捐赠。
例如,一些国家为了鼓励捐赠者长期和持续地参与慈善捐赠,会对捐赠者提供可延续多年的税收优惠政策。
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慈善项目和区域,政府也可能制定特殊的税务优惠政策,以便更好地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享受税务优惠政策时,慈善组织也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和要求,比如合法合规、公开透明、资金使用合理等方面的要求。
这既是对于捐赠者的保障,也是对于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只有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慈善捐赠的税务优惠政策作为一种激励措施,对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降低捐赠者的税收负担,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当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慈善捐赠的税务优惠政策也会有所差异。
《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
《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发表日期:202x年11月3日【编辑录入:靳骞】截至202x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下发文件,先后批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共计60个社会团体接受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后,捐赠人可以在缴纳所得税前享受全部或部分扣除优惠,其中可全额扣除的受捐团体有23个。
具体的扣税情况如下:一、通过向下列社会团体捐赠,可享受税前全额扣除:1.中国红十字会(见注释)2.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3.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4.中华慈善总会5.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6.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7.宋庆龄基金会8.中国福利会9.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0.中国扶贫基金会11.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12.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13.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14.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15.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16.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17.中国绿化基金会18.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19.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20.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21.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22.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23.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个人捐赠的暂无规定)注。
(1)中国红十字会指一个系统,包括中国红十字总会和(部分)县级及以上红十字会;(2)地方财政和税务部门对地方性社会团体享受的优惠作出了具体规定的,参照具体规定执行;(3)以捐赠方向分类(相对于接收捐赠的社团而言),享受全额免税规定的还有红十字事业、农村义务教育、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以及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几个方面的捐赠。
二、向下列社会团体捐赠,捐赠人为企业的可在企业年度所得税应纳税额3%以内据实扣除;捐赠人为个人的,可在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30%以内据实扣除:1.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2.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3.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明确企业3%)4.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5.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6.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企业10%、个人30%)7.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8.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明确企业3%)9.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10.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11.阎宝航教育基金会12.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明确企业3%)13.中国高级检察官教育基金会14.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15.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16.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17.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18.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19.陈嘉庚科学基金会20.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21.中国文学基金会22.中国农业科教基金会23.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24.中国公安英烈基金会25.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6.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27.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28.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29.第四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筹委会和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筹委会30.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明确企业3%)31.希望工程基金会(明确企业3%)32.宋庆龄基金会(明确企业3%)33.减灾委员会(明确企业3%)3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明确企业3%)35.全国老年基金会(明确企业3%)36.老区促进会(明确企业3%)37.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明确企业3%)第二篇: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截至202x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下发文件,先后批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共计60个社会团体接受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后,捐赠人可以在缴纳所得税前享受全部或部分扣除优惠,其中可全额扣除的受捐团体有23个。
捐赠支出扣除标准
捐赠支出扣除标准捐赠支出扣除标准是指对个人或企业进行的慈善捐赠支出,在税收方面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我国,捐赠支出扣除标准是指符合条件的慈善捐赠支出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比例和金额的规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捐赠支出扣除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对于个人捐赠支出扣除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的慈善捐赠支出不超过其收入的30%。
具体来说,个人在进行慈善捐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捐赠支出金额,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将捐赠支出金额扣除后再计算个人所得税。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更多的个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其次,对于企业捐赠支出扣除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的慈善捐赠支出不超过其利润总额的12%。
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时,可以按照实际捐赠支出金额,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将捐赠支出金额扣除后再计算企业所得税。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对于符合条件的慈善捐赠支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享受扣除优惠政策。
个人和企业在进行捐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捐赠支出必须是自愿行为,不能以牟利为目的;其次,捐赠支出必须是合法的,不能违反法律法规;最后,捐赠支出必须是真实的,需提供相关的捐赠凭证和资料。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慈善捐赠支出,才能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总之,捐赠支出扣除标准是对个人和企业进行的慈善捐赠支出在税收方面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个人和企业在进行捐赠时,应当遵守相应的规定,合法合规地进行捐赠活动,并及时准备相关的捐赠凭证和资料,以便在年度纳税申报时享受相应的扣除优惠政策。
同时,税收部门也应加强对捐赠支出扣除标准的宣传和解释,促进更多的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企业对外捐赠企业所得税扣除政策实务解读
企业对外捐赠企业所得税扣除政策实务解读企业对外捐赠是指企业主动向社会公益事业、慈善组织或者教育、科技、文化等行业捐赠财产或者提供公益服务的行为。
对外捐赠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能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捐赠还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政策优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企业所得税的扣除。
一、企业对外捐赠的基本要求企业对外捐赠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才能够享受企业所得税的扣除政策。
具体要求如下:1.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对外捐赠条件和程序,且应当公开透明。
2.捐赠应当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或者教育、科技、文化等行业。
3.捐赠的财产应当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
4.捐赠的公益性质应当符合相关税收法律的规定。
5.企业应提供相关捐赠材料和证明,包括捐赠协议、社会组织登记证书、捐赠机构公示信息等。
6.企业应当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且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享受相应的税收政策优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对外捐赠,可以享受相应的企业所得税扣除政策。
具体政策如下:1. 捐赠额度企业对外捐赠额度的扣除范围为企业捐赠额度的规定上限。
具体规定如下:(1)捐赠额度的税前扣除限额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10%。
这意味着企业对外捐赠金额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以先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10%的限额,然后再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
(2)企业实际上可以按照实际捐赠额度享受扣除。
如果企业实际捐赠的金额高于上述的10%限额,可以按照实际捐赠的金额计算企业所得税扣除。
2. 捐赠对象企业对外捐赠的扣除政策适用范围包括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或者教育、科技、文化等行业。
具体包括老年人福利机构、贫困学生资助项目、自然灾害救济等公益性项目,以及学校、科研院所、文化艺术机构等。
1. 企业应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通过内部决策程序或者股东会议等形式制定捐赠计划。
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依据哪些政策
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依据哪些政策【问题】公益性捐赠,税收有优惠吗?【答案】政策一: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慈善事业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支出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曾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政策二:企业再次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政策依据:《大韩民国企业所得税法》政策三: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社保全额扣除。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政策四: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事业的捐赠,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政策依据:《财政部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政策五: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弱势群体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无偿和个人所得税前彭衍堂全额扣除。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税青年关于对青少年活动场所、电子游戏厅有关所得税和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1号)政策六: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小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科学知识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捐赠,准予在缴交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等5家单位的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204号)筹组实务畅学卡会员,无线连接在线提问,多名数百名财税专家免费极速答疑,马上享权益>>。
企业捐款优惠方案
企业捐款优惠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是其中重要的形式之一。
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许多政府、组织和机构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捐款优惠政策和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企业捐款优惠方案,希望能对企业在捐款时有所帮助。
1. 税收优惠在许多国家,企业捐款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例如,在中国,企业捐款可以抵扣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具体的抵扣比例由当地税务机关规定。
这种税收优惠可以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并激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2. 双倍捐赠双倍捐赠是指政府或慈善机构在企业捐款的基础上再加码捐赠,让企业的捐款价值得到倍增。
例如,如果一个企业捐款1万元,政府或慈善机构可以再捐赠1万元,让实际的捐款价值为2万元。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企业捐款的效果,并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公益事业。
3. 名称命名权某些公益项目可以为捐款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名称命名权,让捐款者的名字永久的留在公益项目中。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形象,并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品牌效应。
4. 额外的广告和宣传机会某些公益项目会为捐款的企业提供额外的广告和宣传机会,例如合作机构的宣传广告或名单上的标示等等。
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的捐款更有价值,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品牌曝光率和公众形象。
5. 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一些公益机构会为捐赠企业和个人提供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例如慈善义卖和志愿者活动。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让企业员工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总之,企业捐款有很多优惠政策和方案,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多价值和机会。
希望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挥企业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及缺陷1.企业慈善捐赠中税收优惠政策。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了解到企业追求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相互促动的,这种促动就体现政策的支持上面。
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捐赠扣除政策中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其当年利润总额的12%的部分免予征税”。
用含义更广泛的“公益”一词取代原来狭义意义上的“公益、救济”二词,统一扣除比例并且提升到12%,同时将扣除基数由原来的“应纳税所得额”改为更为偏松的“利润总额”,这说明政府开始增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视,增强了对企业实行慈善捐赠的鼓励,这项政策的出台会对企业的慈善捐助活动产生更强的推动作用。
而纳税人向特定组织展开公益性捐赠,准予100%的税前扣除。
房产所有人、土地使用权所有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赠与教育、民政和其他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的不征土地增值税。
此外,我国还有针对慈善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契税方面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的免征契税,享受免征契税的纳税人改变相关土地、房屋的用途,不再符合减免契税规定的,理应补缴税款。
2.存有的缺陷。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慈善组织有限。
当前我国有28.9万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慈善组织,有300多万家未登记的慈善组织。
在登记的慈善组织中,仅有20多家享有减免税的资格。
虽然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捐赠支出的可扣除比例及计算基础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企业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是存有“瓶颈”的———来自于捐赠渠道的限制。
因为能够享受优惠政策的公益性捐赠必须是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来实行的,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
慈善捐赠扣除不存有递延扣除不合理。
所得税的扣除原则是与生产相关、合理的、确定的支出。
不允许结转扣除的支出理应是违背了合理性这个原则如超标的业务招待费。
慈善捐赠支出虽与生产不相关但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考虑,仍能够扣除。
企业做出的非避税动机的慈善捐赠支出往往是符合经济人理性行为的,因而是通常是合理的、确定的。
因而不允许慈善捐赠递延扣除是不符合所得税的扣除原则的。
从当前要过渡到全额扣除最好的办法是允许以后年度递延扣除。
这样也不会使企业在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大的年度才选择捐赠,或者选择今年捐一部分,明年捐一部分。
税收优惠政策不统一。
税收活动调节着经济社会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影响着其经济活动。
只有当企业慈善行为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时,企业慈善行为才能与经济目标兼容。
绝大多数的企业对于捐赠能够带来税收的抵免这样的直接经济利益是比较在意的,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捐赠决策,尤其是在确定捐赠额的时候。
但是现在我国在企业公益性捐助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够健全,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百分之十二,超额部分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就形成企业捐赠越多,纳税就越多的矛盾,自然抑制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而在影响着企业捐赠的各种因素中,享受全额免税的仅仅捐给国家特许慈善机构的捐款这个项,对它们的影响最大。
当前,企业捐赠只有投向规定的几家公益组织,才能获得减免税的优惠,这种有限制的优惠和很多企业的捐赠初衷并不一致。
即使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下发文件,批准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实行公益、救济性捐赠,能够在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
但是,部分扣除规定属于国家的大政策,对于多数民间慈善团体适用,而后面的全额扣除制度,则只对规定的社会团体有效。
这些社会团体绝绝大多数为中央的团体,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
慈善捐赠的减免税管理不合理。
企业或个人想申请捐赠税前扣除必须取得慈善组织开出的发票,这是慈善行为发生的证据。
但当前能够开出发票的慈善组织少之又少,就我国经济发达水准非常高的上海来看,各种基金会有56家,非基金会社团2840家,真正出具免税证书的慈善中介仅为10家左右,而且发票的形式不统一,企业和个人在申请减免税程序时非常复杂。
既然我国当前在企业慈善事业方面的税收政策还不够完善,那么什么样的税收政策才能承载我国慈善事业欣欣向荣的历史使命,这仍然是我们应该持续的实行研究的。
1.美国之鉴。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探寻美国慈善事业繁荣发展背后良好的税收政策,对于研究我国相关的税收政策,促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美国能够说是世界上慈善事业最发达的国家而且发展的历史悠久。
早在殖民时期的1657年,美国就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慈善组织———苏格兰人慈善协会。
美国不但慈善组织机构量多面广、资金雄厚,而且他们特别注重基金会的建设和完善。
其基金会是服务于公共利益、资助慈善(公益)事业的机构。
当前全美国有各类基金会近四万个,拥有资产约1900亿元,其中1740亿美元为7300家较大的基金会所有。
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于个人、家庭或公司的捐赠资产。
除了这些之外,税收政策也是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他们实行慈善捐赠税前扣除和递延扣除政策,公司所得税允许税前扣除的慈善捐赠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10%,超过限额部分能够向后结转5年,接转来的捐赠优先于当年的捐赠扣除。
2.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税收政策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设计,优良的税收优惠政策。
美国发达的慈善事业与其对慈善组织有利的法律架构特别是税法密切相关。
美国慈善税法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税收法规大力鼓励个人和组织向慈善组织捐赠财物。
这些法律、法规以减免税收的形式保证了捐助者的经济利益;对非营利部门的活动起规范作用,保证其将各种资产用于公益事业。
国家对基金会的运作也有大量的免税减税优惠,使得慈善基金会能够获得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回报。
严格的监管机制。
美国每年都会通过专门机构对慈善机构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审计,审计对象每年会有不同侧重。
美国税务局通过评估,对违规的慈善机构给予处罚或罚金,其中最严厉的处罚是取消一个组织的免税资格。
3.我国应采取的完善措施。
通过度析美国比较完善的企业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结合我国实际存有的问题,我们能够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捐赠税收优惠制度:扩大享受捐赠优惠政策的非营利组织范围。
凡是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通过申请都可享受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这样企业慈善捐助的渠道宽了,减少了企业想实行捐赠活动的彷徨,同时也使得税收优惠政策趋于统一,让更多的捐赠行为得到优惠,便能极大的推动我国企业慈善捐助事业的发展。
允许递延扣除。
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中除规定税前扣除限额外不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对于合法合理的确定的慈善支出本应在捐赠当年全额扣除,但考虑到当年全额扣除影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而采用限额扣除,如果在限额扣除的前提下允许以后年度扣除,仍能够实现慈善捐赠成本的补偿,唯一不同的仅仅货币的时间成本,但这个成本与超出限额的部分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我们应该设置一个合理的递延期,对于当年超过扣除限额的捐赠支出允许在递延期内结转。
这样就使得捐赠支出在税前得到补偿,避免了对捐赠支出实行征税,防止使纳税人感觉慈善捐赠是第二次征税,有利于鼓励纳税人实行捐赠,促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制定专门的法律。
中国需要制定专门的慈善机构法,以确立慈善机构独立的法人地位,并明确慈善机构的性质、使命及其管理、运行的基本准则和监督机制,通过法律及制度的完善,增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管,以提升慈善机关自身的公信力,让企业对自己捐出的善款交由他们的处置放下心来。
当然我们还应增大慈善机构对善款的使用的透明度,籍以增强公众对他们的信任,让企业在实行捐赠时不再因信不过慈善机构而大费周折的选择慈善机构。
低税率政策。
在借鉴他国经验之时我们也必须认清我国的特殊之处。
美国在私人捐赠方面有个“一疏二堵”的政策,即“企业和个人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能够获得免税待遇”“用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对资产转移实行限制”。
所以美国的善款多来自个人的捐赠。
但是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的主体还是企业,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发展的民营企业。
所以我国的优惠政策还应偏向于企业。
我们能够对经常实行慈善捐助的企业授予特殊证书,除了12%的可抵扣比例外,对他们的企业所得税再设置一个稍低的税率,这对年利润越大的企业越有诱惑力,这将大大促动他们实行社会捐赠的积极性,也将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强大的助推器。
开征遗产税鼓励慈善捐赠。
很多发达国家已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来调节贫富差别局面,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调整收入差别成为我国税收的主要职能时,财产税便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美国、日本等一些设有遗产税的国家都对把积累的财富捐赠给慈善组织给予减免税的优惠,真正实现了慈善组织是公共信托机构的使命。
我国通过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对个人和企业捐赠给慈善组织给予免税,解决当前我国对用累积财富捐赠无明确规定的制度缺陷。
发展企业捐赠事业的配套措施1.建立慈善组织的评估制度。
定期对慈善组织实行评估,并向公众公开评估结果,这样让慈善机构的管理状况更加透明化,也便于公众对各个组织实行相互对比,通过他们的评论促使管理状况不佳的慈善组织增强自身的管理,提升社会公益组织的整体水平。
2.提升公众的注重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我们有必要利用各种媒介来宣传与企业慈善捐赠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只有纳税人了解税收法律,知道用税法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时,税收才能真正的发挥效用。
2005年4月11日的上海,以注重中国民营经济和编撰《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而闻名的英国人胡润发布了“慈善企业排行榜”,首次以“慈善”为指标来评价中国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注重水准。
排行榜作为公益领域的一件盛事,也吸引了平面、网络、电视媒体的广泛注重。
慈善家和慈善企业等,因中国慈善排行榜的隆重推出,以及各种媒体给予的相关报道和宣传,现在已成为聚光灯下最耀眼的明星,相信在众多媒体的注重下,企业们将会越来越热衷于慈善活动。
3.建立捐赠声誉制度。
中国企业家比较看重捐赠的社会声誉,我们有必要建立,或者给予他们的产品以特殊的标志,以此提升企业的荣誉感,让企业家意识到慈善捐赠获得的良好社会形象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促使企业乐于从事慈善活动。
(本文企业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