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17课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3c8c64647d27284a735101.png)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学习目标: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学习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乔的笑1971年,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1.时间: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中美、中日建交3.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过程:A、“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B、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C、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
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在他们离开机场时,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4.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时间: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交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八下历史第17课学案
![八下历史第17课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021b2d1f34693dbef3e03.png)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意义;3、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事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学习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学习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1.______年____月____日,第一颗_________爆炸成功。
2.影响:______________ __,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也打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3.在使用核武器方面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
4.导弹:______年____月,我国设计的_____________导弹试飞成功;______年____月,中近程地地导弹携带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爆炸,标志着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
5.____年,我国用__________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一箭多星技术和发射返回式卫星。
)6.______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____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____________”往返成功。
______年,我国成功发射“____________”载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1、_______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______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_________,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46771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2.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材,主要围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展开,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有所了解。
但针对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学生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外交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外交事业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外交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17课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17课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79544c69eae009581bec84.png)
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学习目标】1、掌握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 成就、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分析科技发展 的原因和意义;3、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事 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 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 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学习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 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学习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 因
【合作探究】 1、原子弹杀伤力极强,中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并拥有它?对此,你如何 看待? 2.本课提到的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科学家,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谈谈你如何看待。
3、看图回答问题 :
上图是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图片。请回答:它成功爆炸于何 时?有什么意义? 在对它的使用上,中国政府持什么态度?
13、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 有的革命是( ) A 星球大战 B 信息技术 C 新技术革命 D 政治革命 14、863计划的批示是由 做出的 ( ) A 周恩来 B 李鹏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15、1996年又列为《863计划纲要》的科技领域是 ( ) A 生物技术 B 航天技术 C 新材料 D 海洋高技术 16、在2000多万上网人数中,其中青少年占 ( ) A 60%以上 B 70%以上 C 80%以上 D 90%以上 17、“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现今是通过 ( )形 式变成现实 A 计算机网络 B 看书 C 听新闻 D 借助信息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601d5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9.png)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夕卜交事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rnl>第1题【单选题】19世纪70年代,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的《中美联合公报》签署于()A、北京B、上海C、华盛顿D、广州【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中美联合公报》"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弄冠华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文件.1972年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暑《中美联台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建交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孰练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第2题【单选题】下列图片中,可以证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的是()①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②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③中国重返联合国④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A、①②B、①③C、③④D、【答案】:D【解析】:[分折】根据题干信息:"2她纪7蜂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②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③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④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是在2001年;因此只有选项②©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f,考查的是2瞠纪7咋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的知识.>第3题【单选题】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以此说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11月8日、中国人来了和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信息可知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曰,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选C.【点评】本题H了中国联合国的时间与意义.>第4题【单选题】2018年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37235cf524ccbff021842c.png)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 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2.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3. 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组成的国际组织,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由集团占据。
(2)1971年,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美、中日建交(1)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
(2)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3.全方位外交(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我国形成、、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中国举办首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二、合作学习1.简述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2.进入21世纪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三、复习巩固1. 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于2021年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州与奥巴马总统“庄园会晤”,规划中美关系未来发展。
新中国历史上,结束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的是()A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C .1978年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D .202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 1969年尼克松访问法国时,戴高乐总统对他说:“你现在承认中国要比你将来由于中国强大起来而被迫承认它更好一些。
八下历史第17课学案及答案
![八下历史第17课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8014210066f5335a812162.png)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标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能力目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学习,启发学生学习他们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学习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一)、材料一:邓稼先,中国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
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
1958年他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
由于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被誉为“两弹元勋”。
材料二:袁隆平,一位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产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目前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300亿公斤。
籼型杂交稻技术,已被推广到美国、日本、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请你结合材料概括出邓稼先、袁隆平最主要的贡献?2、通过学习两位科学家的事迹,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值得我们学习?(二)、看图片,谈感受(建国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何感想?2、你能说说这些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吗?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神七”腾飞,我们倍感自豪,自主创新,成就飞天梦想。
请你谈谈你的感想?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感人故事,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应是()A.1945年B.1946年C.1964年D.1970年2、早在建国初,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长城1号B.长征1号C.神舟1号D.东方红1号3、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A.邓稼先B.焦裕禄C.贾思勰D.袁隆平4、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导弹的时间是在()A.1964年6月B.1966年10月C.1964年10月D.1966年6月六、学习感悟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一)、1、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爱国和奉献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不断创新的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b968d1dd3383c4ba4cd25e.png)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由来、时间及意义;2.了解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发展及其形成原因;3.掌握中美建交的过程;4.掌握中日建交的的时间、标志及意义。
5.知道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特点、表现和意义。
【学习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美建交【学习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到相关问题答案,有疑问的的做好标注,可向同组成员寻求帮助(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为什么用“恢复”一词?(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主要阻力是什么?阻力是如何冲破的呢?(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时间、标志及意义?(二)、中美、中日建交(1)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有何变化?原因有哪些?(2)中美建交的时间、标志及意义分别是什么?(3)中日建交的时间、标志及意义分别是什么?(三)、全方位外交(1)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全方位外交有哪些表现?(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全方位外交取得的具体成就有哪些?◆合作探究:(各小组成员就探究问题展开讨论,以小组形式共同解决,注意辩证思考,结合史实分析作答,要点清晰语言精练)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改善的原因有哪些?◆课堂小结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小结,完成知识梳理。
◆达标检测1.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
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
”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3.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a540d94693daef5ef73d3c.png)
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时间和内容;知道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②了解中美关系从敌对到走向正常化的过程,理解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的重大影响,了解中日建交。
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全方位外交,掌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课本86页图)图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多国代表欢呼庆祝的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何时?这一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1.背景: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
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
2.概况:________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____________、包围威胁的政策。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1)原因:中国____________的提高和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过程①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
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__。
③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教育资料】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案(含答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案(含答案)学习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3068ad05087632311212ef.png)
2019-2019学年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时间和会议是什么?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有何意义?3).中美两国是通过什么方式首次接触的呢?4).中美两国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如何?5).中日两国结束了近百年来的不正常状态,为两国关系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日是在何时建交?6).你认为现如今应当怎样看待中日关系,我们对日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中国不仅要有大国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还要具备怎样的大国心态呢?7).我国是如何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的?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一)、如今我国已与多少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请你评价一下我国的外交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327af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1.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新课 (10分)1.放映课前导语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总结《外交事业的发展》的主要内容:(1)近代以来,中国外交事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2)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坚持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
(3)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张公正合理、平等互利、广泛受益、平衡相互的国际关系。
(4)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和大国外交赢得了国际声誉。
二、展示新课 (15分)1.利用课件和图片,展示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发展成果。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和成果对中国外交的发展有何影响?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外交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三、合作探究 (30分)1.学生小组合作,给出每个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三个要点。
(10分)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些事件中,中国外交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0分)3.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用PPT形式进行展示。
(10分)四、归纳总结 (5分)1.学生归纳中国外交近代以来的发展特点,形成表格。
(5分)五、展示评价 (10分)1.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PPT,并得到集体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展示和表现,进行个别评价。
六、课后作业 (5分)1.写一篇短文,总结中国外交近代以来的发展成就和经验。
(5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以来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给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中国外交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始终坚持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崇高的道义立场,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推动者和维护者。
中国积极倡导尊重国家的独立和自主选择,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尊重各国的意愿和利益,积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3146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a.png)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2.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增强。
经过中国长期的外交努力,在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为什么能建交?①国际形势的变化。
越南战争,美国军事、经济实力受到削弱。
美苏争霸,美国当时处于劣势。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陈兵百万在中苏边境。
中美为对抗共同的敌人---苏联,开始改善两国关系。
②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达标训练】1.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2. 下列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中美建交③周恩来总理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①②③④B. ③①④②C. ②①③④D. ①③②④3.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
该社论评述的是()A. “求同存异”方针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4.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5847ddad51f01dc281f146.png)
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编写:史渭辉审核:高一历史组【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什么说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知识梳理】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1)国: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2)共: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
(3)美:扶蒋反共的政策。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结合以上材料,阅读课文序言,回答下列问题:1、课文序言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较场口惨案2、该事件反映了蒋介石有何企图?“假和平,真内战”一、内战的爆发1、为什么要进行重庆谈判?国: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
共:揭露美蒋阴谋,争取最大和平。
2、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成果:国共双方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6 年初,地点重庆结果: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被国民党撕毁。
人教历史八年级下册及答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人教历史八年级下册及答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96acd1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5.png)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巩固·限时达标1.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会上说:“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
”这件事发生在()。
A.19世纪70年代初B.19世纪7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2.下面表格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3.1971年11月,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步入会场时,受到热烈欢迎。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日邦交正常化4.1971年,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深有体会地说:“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的政治意义大于体育意义!”这次活动的“政治意义”是()。
A.推动了中美关系向正常化迈进B.加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C.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D.打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的新局面5.下图所示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6.2020年以来,中国向很多国家捐赠医疗物资,展现危机中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B.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C.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D.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数量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改善③中日两国建交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是()。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学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学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e6f7b4dd3383c4bb4cd29a.png)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3.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学习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学习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__________,恢复中国安理会_______________的席位。
2.20世纪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1)1971年,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
(2)1972年,_________访华,会见了_________,并与________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____》。
(3)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5.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6.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
7.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稳定与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三、练习巩固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的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2.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采取的政策有()①封锁②禁运③包围④威胁⑤武装进攻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3.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下图中两位巨人的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8f272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a.png)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讲述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2.了解中日建交的史实。
掌握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2.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自主学习】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影响:中日建交: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提高和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1)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与周恩来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了《》。
(2)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三、全方位外交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中国多次举办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合作探究】1.简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显著成就?2.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显著成就?为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本世纪初我国做出了怎样重大的战略举措?3.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当堂达标】1.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小球转动大球”的故事反映了我国与哪个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变?()A.英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4.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4bed764b35eefdc8d333e8.png)
D.祖国统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2、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图。据此分析,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关系恢复正常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
根据视频和课本,总结: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
【拓展延伸】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当堂检测】
1、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外交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预习指导】(仔细阅自主学习
【学习模块】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观看视频,阅读课本第一框题,回答:中国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
①中美关系不断地深化发展②我国的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
③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
A、B层:P70达标闯关1-10
C层:P70达标闯关1-9
2、预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ABC)
【课堂小结】
八年级(下)历史科教学案
班级:姓名:学习小组:教学案编号:初历八下17号
课题:17、《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部编版八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部编版八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98599fd0a79563c1e72c9.png)
学习过程: 七律·长征 导入: 毛泽东 左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 ,概括了二万五千 红军不怕远征难, 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 五岭逶迤腾细浪, 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工农红军的伟大征程! 乌蒙磅礴走泥丸。 新授课: 金沙水拍云崖暖,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大渡桥横铁索寒。 阅读课本 81 页的内容结合下图,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 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 进行了 380 余次战斗, 攻占 700 多座县城,红 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 多达 430 余人,平均年 龄不到 30 岁,共击溃 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 间共经过 14 个省,翻 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走过荒草地, 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 五千里。
教学随笔 今天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是新的长 征, 我们应当继 承和发扬当年 红军长征的精 神, 把这份宝贵 的精神财富变 成推动我国各 项事业前进的 巨大力量。
【课后反思】
长 征
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原因
转危为安 中共的正确领 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八年级历史学科学案(附页)
教学随笔
三、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原因
当堂检测: 1.1934 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B ) 1、阅读课本 84 页说说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D)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2、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合作探究) ③冲破四道封锁线 ④强渡大渡河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红军坚定的信念、艰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奋斗的精神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3.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 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进行实地考察。 板书: 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B ) A.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红军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 中 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完整无损,其军心 国 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 路线 工 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埃德加斯诺这 红军长征的经过 遵义会议 农 段描述反映了红军( C ) 红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紧密团结的精神 长征精神 军 C.坚定的理想信念 D.独立自主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7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7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38c33a26fff705cd170a00.png)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7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部编历史八下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四、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影响: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②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③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2.中美建交1971年“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3.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五、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注: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部编历史八下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将中国排斥在外。
▶恢复合法席位3、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两国建交。
这些都体现了()A.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国同欧美国家正式建交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4、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
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A.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C.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5、“小球转动大球”的故事反映了我国与哪个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变()A.英国B.日本C.印度D.美国6、2019年5月,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包括40多名儿童在内的100多名平民遭到了屠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标要求: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能力目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学习,启发学生学习他们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
材料一:邓稼先,中国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
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
1958年他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
由于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被誉为“两弹元勋”。
材料二:袁隆平,一位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产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目前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300亿公斤。
籼型杂交稻技术,已被推广到美国、日本、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请你结合材料概括出邓稼先、袁隆平最主要的贡献?
2、通过学习两位科学家的事迹,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值得我们学习?
(二)、看图片,谈感受(建国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何感想?
2、你能说说这些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吗?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神七”腾飞,我们倍感自豪,自主创新,成就飞天梦想。
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感人故事,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应是()
A.1945年B.1946年C.1964年D.1970年
2、早在建国初,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发射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长城1号B.长征1号C.神舟1号D.东方红1号
3、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这位发明者是()
A.邓稼先B.焦裕禄C.贾思勰D.袁隆平
4、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导弹的时间是在()
A.1964年6月B.1966年10月C.1964年10月D.1966年6月
六、学习感悟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
1、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爱国和奉献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不断创新的
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二)、看图片,谈感受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极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一跃成为科技强国为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言之有理即可)
2、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②党的正确政策指导;
③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感想:我们应树立为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而学习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将来为推动我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
五、巩固练习(C、D、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