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 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 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在教 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既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将抽象 的知识直观化,更加直观地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本课我将采取“引导 ——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根据实情进行二次 加工的农远资源课件,更加优化本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 模式,能促使学生学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得。
轻松,记得牢固。整个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应用资 源合理组织学生求知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理念。
板块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积30平方厘米,高5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3分米。 (3)底面直径12厘米,高是10厘米。 (4)底面周长31.4厘米,高6厘米。
为了巩固圆锥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问学生:“在生活中, 你还见过那些圆锥形的物体?”想一想、说一说。 并开展小游戏:学生抢答出屏幕上圆锥形物体的名称。 揭示课题,板题:圆锥的认识
2、认识圆锥的特征 我先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圆锥形实物,再让学生观看动画,在生动 有趣的氛围中轻松掌握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接着让学生拿起圆锥模型,小组同学相互说说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在脑中建立圆锥的模 型。
2.求下面各物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题:把一个体积是60立方厘米的圆柱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 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通过讨论,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2.1圆锥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2.1 圆锥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2.1 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包括圆锥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圆锥图形,并理解圆锥与球、圆柱等几何体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这种特殊的立体图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模型观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圆锥的空间形象。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圆锥图形,理解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能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2.教学难点:圆锥的空间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圆锥与球、圆柱等几何体的关系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圆锥的空间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锥物体,如雪糕、话筒等,引导学生认识圆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锥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圆锥与球、圆柱等几何体的关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圆锥的特征,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圆锥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步骤地建立图形与相应实物、模型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参与圆锥概念的形成过程。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实践与操作中感悟圆锥的特征。
从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迁移,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细化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突出在立体几何知识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根据几何学的发展史,课标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使我感到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远比平面几何的学习要困难许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会正确进行下面(如图)两两之间的六种转化。
即文字表述与立体实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中以不会正确进行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由为突出。
我认为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细化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度,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通过案例研究,我认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半抽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此有必要将“半抽象”做进一步的解释:( 1 )能够看懂或识别学过的立体实物的平面示意图;( 2 )能够根据立体实物的名称或文字的描述,展示出相应的平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看就会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选择教学的时机,使平面示意图起到帮助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设计了教师示范画圆锥的平面示意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圆锥、从圆锥实物上剥下侧面、为一个圆锥侧面配底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关注圆锥实物、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思维的外化,帮助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二)设计不同层面的各种活动,突出学生从感悟体验逐步到建立表象的过程。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体验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做、用身体体验、用心灵感悟。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圆锥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掌握圆锥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圆锥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圆锥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新课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使用引入圆锥的实际问题,如城市建筑中的建筑物、火山的喷发等。
2. 知识讲解与探究(1)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在黑板上,写下“圆锥”的定义,即通过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定义:圆锥是由一个顶点和一条与该点不在一平面上的射线构成的几何体。
接着,教师通过绘制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圆锥的性质,如底面为圆、侧面为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的性质。
•性质: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或多个三角形,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为高。
(2)圆锥的分类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侧面形状对圆锥进行分类。
•圆锥的分类:根据侧面形状可分为直圆锥和斜圆锥。
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直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斜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圆锥模型找出答案。
•直圆锥:侧面是直角三角形。
•斜圆锥:侧面是斜角三角形。
3. 计算公式的引入和运用(1)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师给出直圆锥和斜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
•直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 = 1/3 * π * r^2 * h,其中 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
•斜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 = 1/3 * π * r^2 * h cosα,其中 r 为底面半径,h为高,α 为斜边与底面的夹角。
(2)圆锥的侧面积计算教师给出直圆锥和斜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31-32页说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用具:课件圆锥体模型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3、练习六的第二题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33-34页说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说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圆锥的认识简介该说课稿将介绍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圆锥。
教学目标- 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学会识别圆锥的不同部分- 掌握圆锥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探讨圆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圆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圆锥的三要素:底面、侧面、顶点- 圆锥的测量方法和性质- 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圆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从底面上的每一点到同一点的直线段(母线)所围成的几何体。
- 圆锥的特点是有一个尖的顶点和一个底面,底面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等。
2. 圆锥的三要素- 底面:圆锥的底部,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平面。
- 侧面:连接底面上每一点到圆锥顶点的曲面。
- 顶点:圆锥的尖顶,位于圆锥的顶部。
3. 圆锥的测量方法和性质- 圆锥的高:从底面上某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表示为h。
- 圆锥的侧面积:圆锥的侧面覆盖的面积,表示为S。
- 圆锥的体积:圆锥所占的空间大小,表示为V。
- 圆锥的性质:圆锥的侧面积和体积与其底面积和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4. 圆锥的应用- 圆锥在建筑和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圆锥形的建筑物或雕塑物。
- 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圆锥形的冰淇淋、帽子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圆锥的定义、特性和应用案例,以增强学生的视觉理解和研究兴趣。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形状的圆锥,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圆锥性质的理解。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促进思维交流和合作研究。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圆锥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测量圆锥的准确性和对性质关系的理解-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参考资料- 请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准备相关参考资料。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圆锥及其特点;2. 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圆锥;3. 掌握圆锥的部件名称;4. 能够运用圆锥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圆锥的定义和特点;2. 教学难点:区分圆锥的不同种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有何相似之处。
2. 感知圆锥的特点(10分钟)- 告诉学生这些物体都属于圆锥;- 通过观察和比较,指出圆锥的主要特点;- 展示不同种类的圆锥,要求学生分辨出它们。
3. 研究圆锥的部件名称(15分钟)- 将圆锥的截面展示给学生,指出不同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根据图示进行命名练。
4. 圆锥的性质与应用(20分钟)- 介绍圆锥的性质,如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圆锥的性质解决。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小结圆锥的定义、特点和部件名称;-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圆锥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圆锥和其部件名称的图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圆锥的特点和不同种类。
五、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1. 圆锥模型;2. 圆锥部件名称图示;3. 实际问题练题。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互动表现;2. 学生课堂练的成绩。
七、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题并写下对圆锥的认识。
以上为《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研究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圆锥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难点是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测一测等活动,感知圆锥的特征,体验圆锥由面成体的过程,明确圆锥体和面之间的关系,学会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认识圆锥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圆锥模型 *板直尺学生准备圆锥形实物说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的?预设生1:先研究它们有几个面,再研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生2:先研究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3:先研究它们的组成,再研究它们的特征。
2.导入新知。
师: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个立体图形吗?(出示圆锥模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探究新知1.探究圆锥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3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生1:都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圆,一个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个顶点。
明确:图中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引导学生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削过的铅笔头、铅锤等)(2)初步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①结合圆锥形物体和圆锥模型认识圆锥的各组成部分。
交流明确:a.底面:圆锥的圆面是圆锥的底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锥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之后安排的。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在动手操作后,能认识和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与圆柱的知识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对比圆柱的特征来学习圆锥,同时为后面圆锥体积的学习做铺垫。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锥,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圆锥的基本特征。
2、理解圆锥高的概念,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圆锥高的测量过程,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3、在探究操作中养成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我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拟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难点是圆锥的高的认识和测量。
为了更好的展开教学,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到圆锥的特征),直尺,两块木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量一量圆锥的高),三角形硬纸板和一根小木棍(为了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用直角三角形旋转出来的圆锥与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二、说学情从心理特征来说,六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逐渐建立,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大大提高,能够有意识的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表现和发表意见,希望被老师关注和表扬,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具体的圆锥模型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实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再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学习圆锥的基本特征,将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参与课堂中;另一个方面,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创造条件和机会,学生通过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的参与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圆锥的形状、底面、高、斜高、体积和表面积等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
但是,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圆锥,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圆锥的主要特征。
2.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使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锥的概念和性质。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思考和互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锥形的雪糕、圆锥形的漏斗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圆锥的概念。
2.基本概念:介绍圆锥的定义、底面、高、斜高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3.性质探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性质,如底面圆的半径与斜高的关系等。
4.计算方法:介绍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公式和实际例子来进行计算和理解。
5.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锥的主要特征和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定义:顶点在底面的垂直平面上的几何体•高: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斜高: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体积:V = (1/3)πr²h•表面积:S = πr² + πrl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 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白小李变爱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5、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二、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流程1、复习提问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2、导入新课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生观察感知。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31~32例1,完成教科书P35“练习六”中第1、2题。
说教学目标1.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
2.经历观察、想象、猜想、操作、讨论、分析、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在认识圆锥的过程中掌握其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说教学难点圆锥高的认识及测量方法。
说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做好的圆锥,学生准备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一个圆锥形物体。
说教学过程一、操作想象,导入新课1.学生动手操作。
师:我们在研究圆柱时,曾发现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圆柱。
如果给你一个直角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还会是圆柱吗?学生猜想,可以利用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硬纸进行操作验证。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
(播放微课:圆锥的认识)师:想一想,绕直角三角形的哪条边旋转也能得到圆锥?【教学提示】学生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加强操作指导,引导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绕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也是圆锥,但绕着斜边旋转不能得到圆锥。
2.寻找生活中的圆锥。
课件出示教科书P31有关圆锥的图片,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学生发言后,课件再展示一组图片)3.揭示课题。
师: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
(说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猜想,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图形,在操作、想象中获取对圆锥的初步认识。
观看微课,让头脑中抽象的图形变得具体,进一步验证了猜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圆锥的认识》教案篇一【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23-24页内容,相应的练习。
【目标】1、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测量圆锥的高2、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新课标第一网【教学难点】:会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圆柱有什么特征?2、说出下面立体图形的名称。
3、通过自学,你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哪些知识?二、关键点拨1、圆锥的特征师:哪个小组来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圆锥大小的研究(1)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①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②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3、圆锥高的认识(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5)画高,标上字母h。
4、圆锥高的测量(1)如果圆锥的高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五、相应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难点:⑴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⑶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具准备:⑴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⑵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准备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圆锥的相关量。
3.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圆锥的相关量。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圆锥的相关量。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圆锥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呈现一张圆锥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圆锥的了解。
•引导学生给出圆锥的定义,并讲解定义的关键词。
•介绍圆锥的性质,包括底面、侧面和顶点。
2. 圆锥的元素及其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圆锥的底面、顶点、母线和轴线等元素。
•解释圆锥的轴线、母线和高的定义和性质。
•讲解圆锥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圆锥的问题解答(25分钟)•提供一些圆锥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相关量。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使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4. 实践活动(20分钟)•分发一些小圆锥模型和软尺、量角器等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量取模型的相关量,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资源和条件•圆锥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小圆锥模型和测量工具。
•教学PPT和活动手册。
五、教学评价方式1.教师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结果评估。
3.课堂讨论中学生的问题解答和思维能力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了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虽然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学生的困惑,但通过及时的提问和解答,学生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练习和思考能力。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圆锥的认识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中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圆锥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两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有了圆柱的知识后再认识圆锥问题不大。
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感受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体会旋转直角三角形的边所成立体图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胶带。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看、摸、想、剪、量、转等实际操作掌握圆锥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下面说一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情境导入:由圆柱变换成圆锥,并举例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来感知圆锥的形态,使学生激起认识圆锥的欲望。
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圆锥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剪一剪、量一量、转一转的实际操作掌握圆锥侧面展开图特点,深刻体会到圆锥的高定义和明确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轴旋转所成立体图形的半径和高。
课堂小结:通过填表课堂提问和回顾旧知相结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3-圆锥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
2.2.1圆锥的认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实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 同在一片蓝天下,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
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 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课堂教学更加实效。
今天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 通过《圆锥的认识》说说我是如何应用农远资源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下面从以下八点进行说课: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预测。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圆锥的认识》。
2.教材简析:《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而安排的。
认识圆锥, 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 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 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说学情我所教学班级的学生是山区的孩子, 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 能够有意识地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 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支持, 加上他们生活在山区, 对新生事物的见识面相对较窄,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既能创设教学情境, 又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更加直观地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意图、教材特点以及学情,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 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旨在引导学生对圆锥的认识,包括圆锥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的应用场景。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圆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圆锥的定义:介绍圆锥是由一个平面内的一条封闭曲线和不与该平面相交的一个点所围成的几何图形,重点强调圆锥与圆柱的关系。
2. 圆锥的特点:从几何形状、表面特征以及体积等方面介绍圆锥的特点,包括尖顶、底面、侧面、母线长度等。
3. 圆锥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圆锥的应用场景,如圆锥形的糖果、冰淇淋筒、灯塔等,引导学生思考圆锥的实际应用及其优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锥形的物体照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圆锥的认知。
2. 引导: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圆锥的形状、特点和应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本次课的主题。
3. 教学:分阶段介绍圆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锥的概念。
4. 拓展:与学生一起探讨更多圆锥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其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5. 总结:归纳整理圆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通过总结自己的所得,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运用练: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练题,考察学生对圆锥的理解程度。
2. 互动讨论: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 个人评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对圆锥认识的理解程度进行个别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圆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几何概念的教学。
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应用问题。
通过反思和不断改进,我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
2024最新-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秀4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如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圆锥的认识》课件教程篇一有关圆锥体积教学课件有关圆锥体积教学课件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5题。
教学要求: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八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认识》。
(下面是我说课的流程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不用说)
《圆锥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内容。
圆锥是小学阶段所认识的立体图形之一。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学习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不用读)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与操作、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4、(目标已经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和测量圆锥的高。
(难关就在前面,如何克服呢,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圆锥型实物,两把直尺或三角板,制作圆锥的材料、直角三角形和学习卡。
(当然除了在教具和学具上做充分的准备还是不够的,在教法学法上同样要下一番功夫)。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法,操作法、交流法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
新课标也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视为“转的”过程,推广学习的实践性。
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幷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的架起一座求知的桥梁。
学法将渗透在教学活动当中,而学习活动也是学生掌握学法的唯一途径。
因此,在教学上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转动的陀的陀螺导入新课,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着这三种学习方法,积极实施了新课标中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
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把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在课堂结构上我设计了4个步骤的教学过程。
它们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为实现新课标中所提到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教学理念提供了真正的发展空间。
接下来我就具体谈一谈这4个步骤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我首先出示一个旋转的陀螺,问学生,你们玩过这个玩具吗?学生自由的回答,玩过。
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玩,玩具虽好玩,但是学习重要,前途更重要,今天以数学的眼光来对待像这个陀螺形的物体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接着出示图片,问:图片中的物体有陀螺形状的物体吗?学生自由的回答:有。
请同学上来描一描。
问:上图中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上图中这些物体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学生自由的回答,帽子铅垂,铃铛,谷堆。
研究一个图形我们得先研究它的什么呢?学生自由的回答,特征。
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它的特征呢?学生自由的回答,看,摸,想。
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圆锥的特征。
谁来说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我设计出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练习。
(1)出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圆锥。
(2)指出下面各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我们对圆锥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你能测量出圆锥的高吗?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合作测量圆锥的高。
谁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为进一步的验证学生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用多媒体播放了测量方法。
为了让学生正确的读出圆锥的高,我多媒体出示课件让学生读出圆锥的高。
为了进一步的认识圆锥的特征,我是浓墨重彩,层层推推进都是为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圆锥的特征。
从而形成了较强的知识迁移,圆锥的侧面展开做好铺垫。
学生做好了圆锥,我们用什么做侧面,学生抢答,扇形,从而知道了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对圆锥已经有了理性的认识,如何把这一理性的认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呢?我让学生拿出直角三角形,转一转,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学生自由的转动,得到一个圆锥。
让学生上来把不同的转法演示给同学们看。
你觉得在转动的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吗?学生抢答,一定要以直角边为轴。
学生对圆锥的认识已经有了深刻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像呢,这有赖于教学过程的第三步巩固练习。
首先我出示了一道说一说哪些是圆锥?检查一下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的掌握情况。
下一题判断题加深对圆锥的认识的理解。
第三道,下面图形以红色线为轴快速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连一连。
这一题材的引入,有机的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事实体验到学习圆锥的价值。
教学的最后一步反馈总结,提高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我请学生回答了三个问题,让他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不仅关注了学习的结果,还反思了学习的过程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力求简单明了,突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的发展过程,重难点突出。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