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下新农村建设探究论文
循环经济下新农村建设探究论文1循环经济概述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内涵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科学性、合理性,一经提出,随即风靡全球,获得了包括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
我国经过反复研讨、论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该部法律必将大大促进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广泛开展。
根据循环经济的概念来看,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按照生态系统的能量守恒转换的循环规律,将经济活动纳入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不断循环反复的闭合系统,以实现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与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
循环经济实质上包含三项主要原则,被归纳为3R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Reduce),属输入端方法,即商品生产者与服务提供者在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应尽可能减少资源的使用量,简化包装,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消费者在消费时应优先选择包装简洁、耐用、可循环的产品,减少生活废品的产生和排放。
二是再使用原则(Reuse),属过程性方法,即商品生产者与服务提供者在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应尽可能以多种方式多次使用资源,避免资源过早成为废弃品。
消费者在消费时亦应如此,并尽量避免、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
三是再循环原则(Recycle),即资源化原则,属输出端方法,是指将生产、生活废物变为其他形式的资源(如热能),再生利用。
循环经济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企业内部层次,即企业内部自身通过物质循环,以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二是企业间层次,即企业相互之间通过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将对方所谓的“废物”为我所用,实现废物利用最大化;三是社会层次,即整个社会,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生活(消费)领域共同努力,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农村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现代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并实现循环经济。
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是当前农村发展的热点话题,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
资源综合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材料等。
其中,土地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可以用于农作物种植、畜牧业等农业生产活动。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水资源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因此,农村需要采取措施,如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开展雨水收集利用等,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同时,农村地区还可以通过发展水产养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能源资源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然而,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且污染严重,因此需要农村地区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利用清洁能源,农村可以实现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材料资源是农村经济生产的重要支撑,如木材、竹材等。
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发展林业、提倡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材料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农村还可以通过生物质能利用、废物再生产等手段,实现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环境保护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
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农村地区需要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措施,实现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村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农村地区应该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等新型产业,推动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思考论文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思考论文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思考论文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法的必然之路,虽然近些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于市场对新农业的要求来说,还存在不足,本文就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进行一番探讨。
一、前言农业作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业,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第一产业,其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状况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资源严重浪费、环境质量下降、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偏低等,因而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
二、循环农业经济的概论循环农业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上的具体实践。
也就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等基本理论,采用循环生产模式,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其实质是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把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去。
三、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在实践中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农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但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乃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还有许多障碍性因素亟待破解。
1、思想上认识不足,观念陈旧,循环经济意识淡漠。
浅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及措施
浅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及措施【摘要】农村循环经济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循环经济的意义和背景,随后探讨了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农业和循环能源利用等方面。
为了推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强社会宣传等。
文章强调了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其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农村循环经济将持续发展,并为农村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农业、农村能源利用、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农村循环经济的意义农村循环经济的意义,首先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
传统农村经济模式中存在很多资源浪费和排放问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而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压力。
农村循环经济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循环利用农村资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农村循环经济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推广循环农业和循环能源利用模式,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农民从传统的一次性农业生产向循环农业转变,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经济收入。
农村循环经济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上,还能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2 农村循环经济的背景农村循环经济的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农村地区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迫使人们不得不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地区的发展愈发受到重视。
新兴的生态农业和绿色能源产业的崛起,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了解农村循环经济的背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型产业,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走农业循环经济这一条道路。
因此,本文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个对策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资源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1.何谓“农业循环经济”上世纪60年代,全球人口激增,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状况日益严重。
社会现实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一词便是这个背景的产物。
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最早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它实际上是把生态学规律引入到经济活动之中,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尽可能的低排放,以达到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正确运用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运用循环经济学的具体方法来组织农业生产活动,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来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满足我国人民的温饱到农业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循环农业论文15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循环农业论文15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循环农业论文摘要: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部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的自然生长以获得收成。
传统农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掠夺性的,往往形成“先掠夺、再补充、再掠夺”的恶性循环,造成农田肥力下降,降低产品品质,并形成大面积污染。
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耦合效应,有效利用不同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互补、互利因素。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论文农业循环农业论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
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
它不仅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对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起指导作用。
如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可以解决很多农业问题,例如治理环境污染、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合理利用各地乡镇农村企业留下的不良资产等。
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此,笔者提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七点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
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强烈意识,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使他们尽快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其在我国的发展。
具体的建议如下: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论文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论文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农业经济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循环农业经济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并提出在未来如何加强和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方法。
一、循环农业经济的概念及重要性循环农业经济的核心理念是从一开始就将农业发展视为一个循环过程。
这种经济模式通过优化种植和养殖、土壤管理和废物回收,并将这些过程糅合在一起,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可持续和高效。
循环农业经济不仅将有机废料转化为肥料和能源,还能减少对化肥、农药和能源等输入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成本。
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循环农业经济中,废弃物被再次利用,作为肥料和能源,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同时,循环农业经济模式中的农作物和养殖基地的组合也可以最大化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2. 保护环境:传统的农业模式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和能源等,这些化学品不仅污染了土壤、水和空气,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而循环农业经济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
通过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
3. 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也将加速推动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的提升,改进商品质量和提高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
这些都将建立新的职业和商机,促进当地社区和经济的繁荣。
二、推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1. 法律和政策支持:为了鼓励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将使得循环农业经济更具市场竞争力,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机会进行农业经营。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可以帮助农民改进他们的农业技术和依赖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
3. 建立循环农业经济基础设施:为了推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起相关的基础设施。
循环经济毕业论文
循环经济毕业论文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它与知识经济共同组成了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它的产生被看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循环经济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循环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下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探究[摘要]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是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的构建要求充分挖掘区域各产业间副产品和废物资源的共生耦合关系,并通过信息、物流、服务平台等渠道构建起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的联合体。
以依托型、平等型和混合型三种产业共生耦合类型为切入点,利用物质流动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出跨行业综合利用冶金废物的依托型共生耦合模式、协同处理多种固废的平等型共生耦合模式和资源再生利用、多产业共生的混合型耦合模式,并探索建立起产业共生耦合模式的要素集成系统。
[关键词]循环经济;依托型共生耦合;平等型共生耦合;混合型共生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
这将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对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是指在各产业系统之间形成资源配置合理、能量高效使用、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生态网络,即通过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的平台体系,某个产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资源能够作为另外一个产业生产所需的能量或原辅材料,使多个产业之间构成集成共生的生态网络[1],它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门。
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一批循环型城市、园区、企业,逐步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产业链和产业间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但从产业共生耦合能力的角度上看,还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协同性较低、集成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现实问题。
加大对产业共生耦合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课题研究论文: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104534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农村的循环经济主要倡导的是,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是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组成的循环系统。
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理论研究,对实际的发展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一、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发展原则分析(一)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发展的循环性,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得以实现。
通过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就能够对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得以转变优化,从而有效的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需求得以解决。
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为传统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发展的范式,能促进农村物质循环以及能量的转化能,从而能将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不仅如此,也能够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对能源的节约以及消耗问题得以缓解。
再者,农村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够对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以提升。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下,实施的是走出去战略,能够对我国的产品出口技术障碍,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下得以扫清。
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也能对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得到有效满足。
(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分析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有助于循环经济得以良好的实现。
对减量化的原则要能充分的遵循,减少进入生产以及消费中物质以及能量流量的减少,还要能够在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利用率方面的提高,要能对废物产生加以积极的预防。
再有就是要能充分注重再利用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方面就要能够在消费活动过程中,对物品过早成为废品要能得到有效的避免。
除此之外,就要在再循环的原则方面加以遵循,可通过原级的资源化以及次级的资源化方式来进行实现。
只有在这些相关的原则方面得以遵循,才能有助于农村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和优化策略探究(一)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分析从当前我国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受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比较严重。
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机制[论文]
试论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摘要】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本文揭示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是机制滞后,因而,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就是进行机制创新,它主要包括: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对策研究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
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
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日趋减少。
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论文
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摘要:随着国家开始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规模扩大,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本文首先科学的分析了农村整治的潜力,以及目前农村改造面临的困难,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土地整治相应的建议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循环经济措施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 began to promote land treatme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hortage problem. china’s urbanization to speed up, enlarging the scal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farmers is urgent desire, this paper first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of regul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current rural reform,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to l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key words: the rural land circulation economic regulation measures中图分类号: g81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据记载韩国“新村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2004年,韩国人均gdp已跃升至1.5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为l:0.84,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探析论文
聚丙烯酸引发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特性研究1. 引言水凝胶是一种由水和高分子物质构成的具有网络结构的材料。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渗透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组织工程和生物传感等领域。
聚丙烯酸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通过与壳聚糖的交联反应形成水凝胶材料。
本文旨在研究聚丙烯酸引发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特性。
2. 制备方法(此部分需保持详细准确,可参考实际研究方法)首先,将壳聚糖溶解在醋酸溶液中,使其形成透明溶液。
接着,加入适量的聚丙烯酸和引发剂,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引发聚丙烯酸和壳聚糖之间的交联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合理调控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使反应达到理想的程度。
最后,将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凝胶化处理,形成聚丙烯酸引发壳聚糖水凝胶。
3. 特性分析(此部分需根据实际研究结果进行对应描述)3.1 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通过对聚丙烯酸引发壳聚糖水凝胶的拉伸实验,得到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实验结果显示,水凝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延展性。
这些特性使得水凝胶在应用中能够承受一定的拉伸和变形,符合生物组织和器官的物理性能要求。
3.2 水凝胶的结构形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聚丙烯酸引发壳聚糖水凝胶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水凝胶具有致密的网络结构,结构中有丰富的孔隙分布。
这种孔隙结构有助于水凝胶的药物输送与释放,并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增强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3.3 水凝胶的溶胀性能研究了聚丙烯酸引发壳聚糖水凝胶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胀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水凝胶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溶胀率均随介质变化而变化。
这种溶胀性能可针对不同应用需求进行调控,以达到理想的药物释放速率和控制释放效果。
4. 应用展望聚丙烯酸引发壳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可控释放性能,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4.1 药物输送水凝胶可以作为药物载体,通过调控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和药物的包载量,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制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循环利用经济论文2200字_循环利用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循环利用经济论文2200字_循环利用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循环利用经济论文2200字(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摘要:农作物秸秆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当前农业农村非常棘手的首要问题。
秸秆科学合理转化利用对于促进新时期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和作用重大,节省农村能源消耗,减少燃烧污染环境,其作用和利用渠道较多。
综合利用好秸秆以及机械化还田技术,其目的是减少农村能源消耗,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还田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农村经济水平提升及生活条件改善,推动资源节约利用。
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生物质资源,玉米秸秆富含营养和可利用成分,除了供作饲料以外,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资源。
有关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4%蛋白质和1%脂肪,可青贮,也可直接饲喂。
就食草动物而言,2千克玉米秸秆净增重能相当于1千克玉米籽粒,经各种处理后,利用率提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物秸秆作为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既可提高各种农业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1农业循环经济内涵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促进低排放、低投入及高效率。
切实调节现代农业生产及资源配置关系,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农业产出与收入间的良性循环。
2秸秆综合利用形态与效能2.1秸秆肥料通过直接还田和堆沤还田及过腹还田,辅以特殊工艺及科学配比,可以加工制造成优质高效的有机复合肥。
直接粉碎还田翻耕掩埋,农作物植株相互间铺上碎秸秆,发挥增肥保温效果;粉碎秸秆与畜粪混合发酵成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燃烧生成草木灰作钾肥施入农田,提升肥力。
2.2秸秆饲料秸秆富含矿物质、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可作为饲料。
农作物秸秆作为畜牧业饲料的主要利用途径,利用率较高。
使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秸秆,经过一系列转化,秸秆含有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质分解,营养价值显著提升,变成适口性极强的秸秆饲料,蛋白质增加50%以上,作为畜禽精饲料使用效果好。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论文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论文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和资源的日益紧缺,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亦应该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农业领域,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出发,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资源的利用率仍较低,大量农业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农业生产方式以大规模化的化肥农药使用为主,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农产品的运输和包装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发展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首先需要加强农业生产的绿色化。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使用过多,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退化和农产品的质量下降。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在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上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模式,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如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等方式,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其次,我国应该加强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普遍存在中间环节过多、流通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将农产品从生产者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
同时,通过改进农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推广环保的包装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我国应该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农业废弃物不仅包括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还包括农药废弃物、兽药残留等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
我们应该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农药残留处理技术等,将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
同时,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监管和管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我们应该加强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循环经济农业经济论文(全文)
循环经济农业经济论文1、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进展模式分析1.1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从根本来讲,基塘生态农业进展的循环模式主要是由陆地的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相结合,这种科学的生态系统是基于高效益以及低消耗的前提下,是一种农业循环经济进展的可利用的模式,也是在农村比较容易实现循环进展和推广的模式之一。
原因在于,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资源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资源,基塘生态农业进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并且可以做到有效的推广,经济进展又得到提高,可以说整体效果相对中意。
1.2“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是首先由辽宁省提出来的,具体是指以沼气为纽带来带动整体生态综合的工程。
四位一体模式能够很好的与农业资源循环模式结合起来,这点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全方位进展,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是农业经济进展模式的创新典型的代表。
由于农村地理优势明显,平原的农林牧符合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资源的合理运用,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进展,更为主要的是,为其他农村地区的农业循环模式进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
2、农业循环经济进展模式的策略农业循环经济进展策略的提出是切实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贯彻的方式,所以需要根据我国农业经济进展的实际状况来提出相关的策略,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的全面进展和全面贯彻,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进展的效果,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首先要加强农业循环经济进展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使得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才能够切实的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应用效果,强化农业循环经济的主题的作用,在具体的农业经济进展过程中对农民进行大力宣传和大力推广,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优点,让农民切实看到农业循环经济进展的益处才能够转变农业经济进展的模式,摒弃过去传统的掠夺式的进展模式,推崇现在和谐式的进展模式,将两者进行对比之后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之前粗放型的经济进展模式,才能够做到可持续进展,让农业经济进展模式得到创新,惠及三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循环经济论文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与必要性(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造福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它是通过将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并以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为基本原则。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与必要性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资源相对匮乏的形势,若要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健康发展这一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逐渐增多。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对推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形势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湖南、安徽等农业省长期以来因一些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资源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化肥、农药、重金属对地表水污染等影响,农村的发展基础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同时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长治久安,对打造“三个强省”及构建和谐美好和富强安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资源节约与循环能解决农业大省农村贫困的紧迫问题安徽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根据201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98元,低于全国8896元的平均水平,安徽省的农民居民纯收入排在第20位,处在中等偏下的收入水平。
安徽省农业人口较多,是农民工输出大省,农民在省内就业难,据统计,2012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49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外出打工,而非在本地就业。
若通过循环经济重新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改变农村的传统生产方式,既可以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又能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
而安徽省农村状况不容乐观,与浙江、江西、山东相比,差距较大,如高科技农产品开发水平相当落后。
(四)循环经济能加快减轻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季风明显、夏雨集中。
再加上安徽中南部地貌起伏不平、坡陡沟多,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易被流水冲刷。
北部平原为河流冲积形成,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易流失。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矿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扩延,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深入推进,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开矿、修路,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仍较严重。
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003—2012年)》中的相关数据发现,10年来,全省各类土地数量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农用地中,耕地净减少151265公顷,新增林地513231公顷。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了7903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增加了4194公顷,交通用地面积减少154912公顷,未利用地减少1363693公顷[2]。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森林破坏、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原因导致洪涝、干旱和病虫草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有限的农业资源变得更加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五)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根本出路在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能源、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耕地、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以大量资源消耗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难以维持,农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潜能已接近极限。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合理利用农业能源资源,既是缓解农村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安徽省通过财政、政策、立法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但宏观来看,仍处在发展的初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农村能源利用水平低安徽省农村能源在消费结构、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第一,消费结构不合理。
生产用能水平较低,生活用能中生物质能仍占有很大比重,薪柴、秸秆约占农村用能的32.5%,清洁能源消费量较小,农村用能设施的热效率较低,浪费严重。
农牧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及其直接燃烧排放的有害气体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第二,能源利用率低。
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约50%的生物质能是直接燃烧的;全省仍有近60%农户炉灶未改造,热效率在20%以下;太阳能的利用率仍然较低,仅占总农户的23%;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普及面小,综合利用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安徽省沼气产业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
安徽省适宜发展沼气的农户约800万户,到目前也仅累计推广40万户,仅占5%,与其他省份推广力度(广西350万户、云南200万户、湖南140万户、贵州80万户)存在明显差距[4]。
第三,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缺乏正确的指引。
特别是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种植业与畜牧养殖未形成新的产业链,因使用化肥而导致土壤矿化,降低土壤增长潜力。
(二)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导致丘陵山区农田水利失护,水土严重流失,生态遭到破坏为了摆脱贫困,改变农业收入低的状况,自80年代以来,大量中青年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致使农村土地荒芜、沟渠塘坝年久失修,土地荒漠化严重,如湖南、云南、江西、贵州、安徽等省,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直接排放畜禽粪便造成农村水环境恶化。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指出,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化肥利用率仅为33%,农药利用率为35%左右,年使用地膜约130万吨,回收率不足60%,年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有效处理率仅为42%;农业年均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2,低于发达国家约20个百分点。
(三)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比较薄弱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科技素质还不是很高,造成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薄弱。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只有老年人和儿童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在我们所调查的1000名农民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为18.5%,其中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0.9%,其中30岁以上的妇女占7.9%;初中文化程度占45.8%,高中文化程度占14.2%,大专及以上占0.6%。
受教育程度高、年轻人、能人中相当多的人长年在外打工或者已移居城市,留在农村本地的那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劳动力,生产观念落后,循环经济意识薄弱,如任由当前生产生活方式延续下去,我国的粮食安全可能会受到严重威胁。
(四)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始实施,这就确立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框架。
但是,各个省、市县仍需要配套的适合于本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以保证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安徽是全国较早开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省份之一。
安徽省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徽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安徽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将解决农村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纳入政府的重点工作。
但是,目前,我省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多采取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阶段,某些条款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难以满足安徽循环经济建设的战略需要。
(五)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科技是循环农业发展的支撑,而且循环链越长,所需的技术就越复杂、越精细。
总体看,安徽、贵州及广东东部地区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推广应用效率低。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缺乏,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和应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技术储备不足,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企业创新主体能力较弱,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较少,产、学、研脱节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县域科技能力薄弱,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不强。
三、借鉴国外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经验,走中国式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起步较早,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它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经验和启示。
美国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
1900年美国制定了有关有机食品的法规,明确规定有机食品的栽培条件为“收获前3年内农田不得使用化肥和农药”。
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普遍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目前整个灌溉面积中有50%的农业灌溉采用喷灌和滴灌方式,在采用多种节水灌溉方式的同时,又广泛应用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农作物实行精量按需灌溉。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始终在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
利用休闲轮作、残茬还田免耕法、覆盖作物轮作、农牧结合等手段保障土壤的肥力;通过天敌昆虫、污水回用工程有效解决了农业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问题49-53。
日本是循环经济发展较早且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循环农业是其农业的典型模式,也是循环经济在社会层面上的重要实践。
日本的循环农业是将居民消费过程产生的有机垃圾进行发酵后变成农业生产所需的有机肥料,及时补充土壤养分,使农业能够生产出更加安全、美味的有机食品提供给普通的消费者。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宫崎县菱镇制定了《发展自然农业条例》,该条例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做了明确的要求,从而有效地阻断了毒素向粮食作物传播的途径,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
日本注重对民众进行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社会的意识的培养。
并通过教育、培训、宣传、推行环境友好产品标志和循环利用产品标志等方式,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鼓励居民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分拣,国家对没有利用价值而且危害性强的废弃物,进行有偿回收或对回收行为进行奖励。
该模式既解决了工业有机固体废物和农业的家禽粪便问题,还有效地处理了下水道污泥,资源得到充分的再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必须的肥料和能源,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49-53。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德国从立法入手,先后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包装条例》《限制废车条例》《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并建立了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为了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综合型农业模式实施提供保障,德国政府还出台、规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