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法的应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学习法在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陈伟兰1谷昀2陈菲3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行动学习是一个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 在同事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学习的过程。行动学习法不仅是一种通过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有用工具。该方法自上世纪90 年代介绍到我国后在一些省中高级公务员的培训实践中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的公务员培训机构开展行动学习培训项目时,应该从增强学员单位领导的重视、问题的选择和有效地组织几个方面入手,保证学习效果。

关键词:行动学习法; 公务员;培训

一、背景

公务员承担着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如何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培训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是当前公务员培训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行动学习法”所倡导的“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的学习理念与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相一致。它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我们提高当前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效途径。“行动学习法”是行动学习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和配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是有效利用时间,通过项目解决问题,促进个人和组织共同成长的工具。行动学习这一概念由英国的雷文斯教授于1971

作者简介:陈伟兰(1949-),女,上海人,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谷昀(1950-),男,国家行政学院合作部主任。

陈菲(1972-),女,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青干处副调研员

年首度提出,并运用于企业培训课程中。此后,行动学习开始在一些组织,尤其是企业中得以尝试和发展,受到了管理培训与发展领域专业人士的重视,随着公共管理理念的发展变化,逐渐被引入到公务员培训领域。

近些年来,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已经为各国的教育、培训机构接受和应用,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行动学习法的内涵、应用规则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行动学习的理论起源、内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行动学习法在国内、外培训领域的实践,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和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方法、步骤,以推进行动学习法在我国公务员培训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的理论概述

(一)雷文斯的行动学习模型及发展

行动学习法的创始人是英国管理学思想家雷格·雷文斯教授(Reg Revans 1907–2003)。1971年,他在《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行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雷文斯使用学习方程式“L=P+Q ”说明行动学习法的含义:

L=Learning,学习

P=Programmed Knowledge,“结构化的知识”是指人们通过接受指导,学习的那些储存于书本的知识。

Q=Questioning insight,即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提出深刻问题的能力。

“P”是行动学习的基础,在开展行动学习前,人们需要吸收必要的知识。但是仅靠专家教授的结构化的知识“P”并不能帮助人们解决在现实中所遇到问题与挑战。只有提高在“不确定环境下提出具有洞察力的问题”的能力(Q)才是更有效的学习方法。1对问题或环境的不确知,没有满意的答案是行动学习的起点。只有将“结构化知识”与“质疑”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有效的学习。2当人们不知道答案,但又面临必须解决问题的压力时,学习才真正开始。

在雷文斯的行动学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后人对其学习公式进行了发展:

L=P+Q+I……马夸特(Marquardt)加入了“实施(implementation)”

L=P+Q+C+I……戴维(Davies)加入了”文化(culture) ”

(二)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行动学习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系统学等领域的成果,不断完善自己的体系。行动学习过程是以“在小组支持下通过行动与反思不断循环来学习”为理念构建起来的。行动学习的一个理论基石是美国心理学家库博(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循环圈理论”( Experiential learning)。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四个环节的循环。(见图1)

图1 经验学习循环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有实际的体验,通过对这些体验系统的反思,可以形成高于体验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在这样一个理论高度上,再积极应用理论进行实践,实践的过程又是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提升能力的过程。学习循环圈理论强调经验和体验的意义,其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学习过程源于经验的获取;

•学习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学习要求学习者与环境之间能够互动;

•学习应导致知识创新。

行动学习法的另一个理论基石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传统的学习理论中,教师是知识发送者,学员是知识接收器,他们会正确地将知识存储在头脑中,并在需要时应用。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发送”与“接收”的过程。学习需要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学习发生的标准是行为的改变,而获取新知识对于改变行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持续的行为改变更多的是来自于人们对自己过去经历的重新认识或重新建构。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行动学习的过程是由小组成员参加到一个实际、真实的项目中,分享团队成员的体验(体验的丰富性),在催化师的组织下进行集体质疑和反思(反思的高效性),形成对具体问题的共同认识(认识的系统性),然后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去验证和进一步提升能力(验证

的有效性)3。行动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步的行动,并提出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启一个新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循环。

(三)行动学习的特性

行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现实问题或项目为主题,在催化师的引导下,将结构化的深度对话渗透在“问题-反思-总结-计划-行动-发现新问题-再反思”的循环过程。它能够使学习者及时将行动体验上升到认识水平,并将新认识及时转化为行动,继而在行动中检验认识,并产生新的学习体验。行动学习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反思性。行动学习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从以往经验中进行学习,具有反思性。反思的质量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2、行动性。行动学习是学习与行动不断循环的过程,注重在行动中学习。行动学习小组更关注于学员个体及其将要采取的行动上。

3、合作性。行动学习强调学习是一个团体活动的过程,行动学习小组是有效的学习媒介。小组具有学习交流、激发思考、澄清问题、提供支持和批评意见等多项功能。成员在小组内向其他人陈述问题并寻求反馈,其他成员作为支持者、倾听者、观察者、协商者和提问者,帮助陈述者探索问题和形成新的行动要点。催化师会帮助小组成员之间形成有效互动。

4、主体性。行动学习小组的成员是学习的主体,它强调个人的主动学习,而并非依赖教师灌输知识。团队各成员间的经验和理性的发散、碰撞、整合,是一个生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对学习者个人沟通能力的提高和改进组织行为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