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

3.冰川地貌 (1)概念:冰川作用导致地__表__形__态__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2)常见的冰川地貌:冰斗、冰川槽谷(U 形谷)、角峰和刃__脊__等。 (3)现代冰川地貌 ①分布: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特别是_欧__亚_大陆、北美 大陆等地区。 ②典型地貌:冰蚀湖、峡__湾__等。 ③作用:研究环__境__演__变__的依据。
溶洞 钙华
富含 CO2 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__解__后随 水带走形成的,内有石__钟__乳__、石笋、石柱等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 Ca(HCO3)2 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 露于地表时,因_C__O_2__大量逸出,导致__C_a_C_O__3___沉积, 形成钙华
[微思考] 一般情况下,温度每升高 10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 加到原来的 2~4 倍。据此判断,我国什么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典型? 说明你的理由。
―侵海―蚀浪→
海 蚀 穴
―扩 加―大 深→
海 蚀 拱 桥
上 石――部 垮→岩 塌
海 蚀 崖
―后不―退断→
海 蚀 平 台
―残 其―留 上→
海 蚀 柱
2.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 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 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1)~(2)题。
冰川地貌
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 204 千米,最深处达 1 308 米。两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 上长,直到 1 500 米的峰顶。两岸山峦起伏,层林叠翠,忽而云雾缭 绕虚无缥缈,忽而白雪皑皑寒气逼人,峡湾的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镜。 坐船行驶在峡湾里,如入仙境。
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图像,识别常见的喀斯特地 观的主要特点。

第三单元第三节__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第三单元第三节__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沉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3、喀斯特作用及化学方程式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溶蚀作用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CaCO3是碳酸盐,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被溶蚀成 Ca(HCO3)2。 淀积作用化学方程式: Ca(HCO3)2 =CaCO3 +CO2 +H2O Ca(HCO3)2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为CaCO3。
`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 因
天 坑
桂林山水 ——喀斯特地貌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是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一个 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 特的地貌。 2、喀斯特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 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孤峰
落水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 柱
溶洞
天坑
四、从圈层相互作用剖析桂林 “山水”的成因
1.桂林山水的自然环境特征
环境要素 气候 所属圈层 大气圈 环境特征表现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水文
植被 地貌 岩石
水 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岩石圈
水圈 水文
整体性
植被 生物圈
岩石
地貌
桂林山水,是四大圈 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碳酸岩可溶性、 岩石圈 透水性强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 因
•岩石条件 ——岩石圈
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 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第三节岩溶喀斯特地貌

第三节岩溶喀斯特地貌

(三)水动力条件
岩溶作用主要取决于水的溶蚀能力和岩石的化学性质及透水性。 因此,水流的活动与岩溶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流动的水饱和 度低,溶蚀能力强。在湿热气候区,雨量丰富,地表水和地 下水流量大,流动快,故岩溶作用强烈。相反,在干旱和寒 冷地区,水流的活动性差,岩溶作用减弱。
二、喀斯特地貌
(一)地表岩溶地貌
岩溶湖
鼓楼岩溶峰丛 及溶蚀洼地地 貌景观
5.岩溶盆地与岩溶平原
岩溶盆地是大型的岩溶洼地,又名坡立谷。其面积约十余至 上百平方公里,边缘较陡并有峰林分布,底部平坦,地表覆盖 溶蚀残留的红土,有少数孤峰残丘,并有泉水和暗河出没。岩 溶盆地多分布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 如向斜、断陷及可溶性和非可溶性岩层接触地带,经流水长期 溶蚀、侵蚀而成。我国云南的砚山、罗平,贵州的安顺等都是 较大的岩溶盆地。
2.温带岩溶
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低,有一定量的降水但较集中,因而 不利于地表岩溶发育。地表水渗入地下,有利于地下岩溶发 育,故又称为隐伏岩溶。 温带干旱区降水量小,地面植物稀少,所以地表岩溶不发育, 但地下岩溶作用较强烈。
易北河沙岩山脉国家公园喀斯特地 貌上有茂密森林,在中国很少见
3.寒带岩溶
喀斯特地貌地域分异
喀斯特作用及喀斯特形态受自然地带环境条件的 制约表现出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1. 喀斯特发育受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十 分明显,在不同气候带常有不同的喀斯特现象。 在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喀斯特作用强度 大,速度快,喀斯特峰林地貌发育并成为热带 喀斯特的突出标志,石芽、溶斗、落水洞、溶 蚀盆、溶蚀谷和地下喀斯特形态广泛发育,常 形成庞大的地下洞穴系统。
喀斯特一词取自南斯拉夫西北部喀尔斯高原地名,19世 纪中叶被引进为喀斯特区一系列作用与现象的总称,现已成为 国际通用术语。中国喀斯特现象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2400 年前。距今约300多年前徐霞客已专门研究并记述了南方喀斯 特地形与洞穴。 喀斯特地地貌特别受岩性为主的地质背景及气候为主导的地 理环境的控制。其基本类型,按岩性分为碳酸盐岩喀斯特、石 膏和盐喀斯特;按存在形式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和埋藏型喀斯 特;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按气 候地貌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喀斯特;按垂直动力带 分为渗流(充气)带、浅潜带(饱水)带和深部喀斯特。

高中地理学案第二章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高中地理学案第二章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二、海岸地貌1.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3.类型及特点:(1)海蚀地貌。

(2)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三、冰川地貌1.冰川及分类:(1)概念: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分类。

①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

②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3)冰川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2.冰川地貌及分布:(1)概念: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

(2)类型: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刃脊和冰蚀湖、峡湾等。

(3)分布: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

( √ )2.溶洞为地上喀斯特地貌。

( × )3.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

( √ )4.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

( × )5.植被茂密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 √ )1.填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名称。

提示:A:孤峰,B:峰林(峰丛),C:溶蚀洼地,D:地下河,E:石钟乳,F:石笋,G:石柱。

2.填写图中海岸地貌的名称。

提示:甲海蚀崖;乙海蚀平台;丙海蚀柱;丁海滩。

填写图中冰川地貌的名称。

能力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1.发育过程:2.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特点,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流水 溶蚀 水平方向: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垂直方向:岩溶溶斗→落水洞→地下河流水沉积 【知识拓展】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喀斯特作用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含有CO 2的水对碳酸岩的溶蚀作用。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地貌特点和地理分布;2.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和发展过程;3.了解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如中国南岭喀斯特、斯洛文尼亚的普兰地貌等;4.理解海岸带的定义、发育条件、分类和地理分布;5.了解海岸带的地貌特征和形成机制;6.掌握几种海岸带的应用,如海岸防御、沿海经济、旅游业等;7.了解冰川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8.掌握冰川运动的类型、特征和影响;9.了解几种著名的冰川地貌,如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谷、挪威峡湾的冰川峡湾等。

二、教学内容1. 喀斯特地貌(1)概念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溶蚀作用在岩石中形成了地表的凹凸不平的地貌类型。

通常表现为含有洞穴、石柱、溶洞、天坑等地表形态。

(2)形成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岩石可溶性很大;2.大气水和地下水流量大;3.水冲刷和剥蚀作用能够侵蚀岩体表面。

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态主要有:1. 地表凹凸不平,呈现出群峰、群洞和群峪;2. 溶蚀痕迹尤为明显,如岩石表面上裸露出的地质剖面,叠层状的溶洞等;3. 表现出喀斯特地区充沛的水文景观。

(4)地理分布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斯洛文尼亚、法国、美国等地。

(5)发育阶段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初级喀斯特,由于溶蚀作用较弱所形成的地表形态;2.成熟喀斯特,由于溶蚀作用的强烈所形成的丰富多样的地表形态。

(6)发育过程喀斯特地貌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两个过程:1.物理风化,指岩层本身的和水相作用,引起龟裂、剥落、颗粒分解和与岩体的物理作用,加速了溶蚀作用的进程;2.化学风化,是指水中化学物质和空气成分长期作用下,发生溶解、碳酸反应等化学作用的过程。

2. 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是海洋和陆地交界的地方,包括陆地和近海浅滩、礁石、岛屿和水域。

海岸带是指海洋和陆地的交界线上,受海洋动力及地壳变动作用影响,形成的一系列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越好, 岩石的溶解速度越快,喀斯特地貌发育就 越典型。
• 3、水的溶蚀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 所含CO2,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 水的流动性强弱。
• 4、水的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 坡度、岩石的裂隙类型与连通性
小组讨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 岩石(地质) • 气候 • 地形 • 植被 • 水文
一、喀斯特地貌概况
• 1、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 2、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最为典型
• 1、喀斯特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2、小组实验 • 3、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 • 4、探究“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原因
三、喀斯特地貌的开发利用
• 利:
• 弊:
高考链接:
喀斯特作用的化学实验
• CaCO3+2HCL=CaCl2+H20+CO2 盐酸是强酸
• Ca(OH)2+CO2=CaCO3+H2O • 2CaCO3+H2O+CO2=Ca(HCO3)2 • Ca(HCO3)2=CaCO3+H2O+2CO2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
• 1、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 最基本条件
问题思考?
• 思考:在各个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 植被越茂盛的地区,喀斯特地貌是否 越明显,为什么?
思考:喀斯特地貌的开发
材料:喀斯特地貌的意义: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 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 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 利用。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 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 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 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 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湖南张家界桑植县 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 龙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 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下喀斯 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 四十。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 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容易“产出” 类型各异的风景区。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1、岩石可溶性
岩石可溶性取决于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 (1)成分
卤盐类岩石(石盐、钾盐)
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
碳酸盐类岩石(石灰石、白云石、硅质灰岩、泥质灰岩) 石灰石>白云石>硅质灰岩>泥质灰岩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对岩石的溶蚀速度和地下岩溶 的发育有着重大影响。透水性不良的岩石,溶 蚀作用只限于岩石表面,很难深入岩石内部; 透水性好的岩石,地表和地下溶蚀都很强,地 貌发育也好。 ◆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大小和 多少。一般石灰岩的原生孔隙度都很小<3%, 透水性较弱;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受由构造运动 形成的各种裂隙所控制。 ◆总之,岩石构造越破碎、岩石纯度越高、岩 层越厚,则透水性就越好;
云南罗平
坝子2
云南罗平
喀斯特平原
岩溶丘陵
云南罗平
云南罗平
云南罗平
喀斯特丘陵罗平
云南罗平
广东连山
阳朔的月亮山
阳朔
桂林骆驼山
桂林象鼻山
贵州威宁的草海,46.6 km2
草海
广东肇庆的七星岩
广东肇庆
肇庆市
地表“石灰华” /华钙/泉华
泉华:溶解有矿物质和矿物盐的地热水和蒸汽在 岩石裂隙和地表面上的化学沉淀物。常见的有硫 华、硅华、钙华、盐华和金属矿物五类。
黄石公园
喀斯特热泉(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喀斯特泉眼
侧洞
地下河1
地下河2
地下河3
七星岩地下河
七星岩双源洞
地下河英西1
广 东 英 德
地下河英西2
广 东 英 德
地下河连州
广 东 连 州
银狐洞地下河
北京郊区
地下河出口1

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同步33):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 化学方程式
• CaCO3+CO2+H2O=Ca(HCO3)2

溶蚀作用
• Ca(HCO3)2 =CaCO3 ↓+CO2↑ +H2O
沉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易溶如碳酸盐
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空隙、裂隙大
波浪的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较为明显。
崖壁破碎、海岸崩坍,形成侵蚀海岸
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掏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 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称为海蚀崖。
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 海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为海蚀平台。
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 下来,成为海蚀柱。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 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 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 等。
冰川地貌
1、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面上多年存在并沿 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 岳冰川。
3、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 和格陵兰岛上。
4、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 中低纬高海拔地区。 5、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 为冰川作用。 6、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称为冰川地貌。一般冰川地貌可以分为冰川侵蚀 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两类。
当沉积物来自悬崖或附近的沿岸山脉时,海滩主要由这些岩石矿物 颗粒组成,粒度相对较粗,多为砾石。
当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远距离搬运时,海滩沉积物质较细,是因为 只有颗粒较小的粉砂与黏土粒级的沉积物才容易输运入海。(干燥 的沙子组成,阳光浴、烧烤、沙滩排球等) (3)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会加剧海浪对海岸带的侵蚀和破坏 作用,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毁损以及海水倒灌现象,还会加剧风 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3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3
说 课 人 : 潘 倩
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的 喀斯特地貌特征判断其发育的阶段;能明确 在不同气候影响下分布有不同的喀斯特地貌 类型;能简要分析不同的地貌类型的成因、 特征。此要求是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 学依据。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喀斯 特地貌的发育阶段和喀斯 特地貌的地带性两部分, 属于自然地理范畴,是基 于前面两节知识的延伸。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技能
a、知道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有早、中、晚三个阶 段,并明确各个阶段的地貌特征。
b、知道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具有地带性的特征。
识记五个地貌类型,知道每个地带类型的成因、 特点、分布。
2、过程与方法
本节采用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 图片形象生动的地向学生讲解 相关知识点,同时对于难点知 识采取结合所学的知识详细的 讲解和分析的方的成因分析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看图获取知识
3 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
( 3’)
( 20’)
(2 ’)
1、阐述热带及亚
热带季风型喀斯 特地貌的的成因 和特点
第三节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一、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
a、早期:溶洞,石芽,溶斗,落水洞;地表水流占优势 b、中期:溶蚀洼地、干谷、盲谷;地貌发育最盛,地下水作用占优势。 c、晚期:地表河流作用占上风
二、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纲目式板书
a、热带及亚热带季风型(喀斯特化程度 最强烈) ( 成因、特点、分布) b、地中海型(代表、特点、分布) c、温带型(代表、特点、分布) d、寒带及高山型(特点、实例:青藏高原上的残余峰 林) e、干燥型(特点,代表)
The end,thank you!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 和冰川地貌
教学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新课讲解-探究1
我国山川壮美,地表形态多姿多彩。有的地区石灰岩广布,发育出喀斯特地貌;有的地①喀斯特地貌
1.说一说,上述地表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主
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①喀斯特地貌:奇峰林立、有溶洞,地下河
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
4 冰川地貌分布
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入侵,成为狭长的 海湾,称为峡湾。峡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
百千米,海水很深,两侧陡崖巍然,景色
(1)现代冰川地貌分布
壮丽。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
(1)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冰川的“力量”
当冰川厚达100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90吨
的压力。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 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 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
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漂移”的砾石,大的直 径可达30余米。在波罗的海南岸平原上,曾发现冰川 搬运而来的巨大岩块,其体积是4千米×2千米×0.2千 米,体积之大,令人惊叹!
二、 海岸地貌
1 概念: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奠定地貌基础)、海水运动(侵
蚀、搬运、沉积等)、生物作用(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和气候因素(风化作用的 形式和强度各异)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2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分类: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二、 海岸地貌
3 海蚀地貌
波浪作用
砂质海岸
一、喀斯特地貌
4 喀斯特溶蚀地貌
(5)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 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 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 (6)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 被粘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 (7)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左图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二章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2.分类山岳冰川:发育在高山上,主要分布在
中低纬高海拔 地区
3.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地貌类型 冰川侵 冰斗 、冰川槽谷U形谷、 角峰 和刃脊等
(1)蚀地貌冰蚀湖、 峡湾 等为冰川遗迹地貌 (2)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消融后,由其运动过程中侵蚀携带的大量物质堆积而成,往往 杂乱无章。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3.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由海浪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岩石 岩石的可溶性 条件 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分 条件
水的 酸性
水的流 动性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思考] 海滩按沉积物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提示:砾滩、沙滩、泥滩。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三、冰川地貌
1.冰川含义:极地或高山地区地面上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 运动 的 天然冰体 。
冰川大陆冰川:面积 大 、冰层 厚 ,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 格陵兰岛 上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探究三 冰川地貌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挪威的松恩峡湾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204公里,最深处达1 308米,其两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向上,直到海拔1 500米的峰 顶,峡湾两岸岩层坚硬,主要由花岗岩构成。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喀斯特地貌海浪冰川地貌(共16张PPT)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喀斯特地貌海浪冰川地貌(共16张PPT)

地壳抬升 石灰岩形成
溶蚀、容 积和流水 机械作用
湘教版( 必2修01一9第) 二必章修第一 三第节二喀章 斯第特三地节 貌喀海斯浪特冰地川貌地海貌浪(冰共川1 地6张貌P(PT 共)16张 PPT)
湘教版( 必2修01一9第) 二必章修第一 三第节二喀章 斯第特三地节 貌喀海斯浪特冰地川貌地海貌浪(冰共川1 地6张貌P(PT 共)16张 PPT)
湘教版( 必2修01一9第) 二必章修第一 三第节二喀章 斯第特三地节 貌喀海斯浪特冰地川貌地海貌浪(冰共川1 地6张貌P(PT 共)16张 PPT) 湘教版( 必2修01一9第) 二必章修第一 三第节二喀章 斯第特三地节 貌喀海斯浪特冰地川貌地海貌浪(冰共川1 地6张貌P(PT 共)16张 PPT)
湘教版( 必2修01一9第) 二必章修第一 三第节二喀章 斯第特三地节 貌喀海斯浪特冰地川貌地海貌浪(冰共川1 地6张貌P(PT 共)16张 PPT)
海蚀柱
湘教版( 必2修01一9第) 二必章修第一 三第节二喀章 斯第特三地节 貌喀海斯浪特冰地川貌地海貌浪(冰共川1 地6张貌P(PT 共)16张 PPT)
湘教版( 必2修01一9第) 二必章修第一 三第节二喀章 斯第特三地节 貌喀海斯浪特冰地川貌地海貌浪(冰共川1 地6张貌P(PT 共)16张 PPT)
角峰
冰斗 峡湾
U形谷
湘教版( 必2修01一9第) 二必章修第一 三第节二喀章 斯第特三地节 貌喀海斯浪特冰地川貌地海貌浪(冰共川1 地6张貌P(PT 共)16张 PPT)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 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江西环江。主要分布在湿润地 区,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 1、石灰岩广布 • 2、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湿润半湿润地区)

新教材. 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新教材. 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类型都与 “水”的作用有关,但又各具特点。
一、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 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 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 各种地貌。
2、分类: (1)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和石芽,峰林 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
①溶沟:是指在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 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 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小结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石芽、峰林、孤峰、溶斗(天坑)、 地下溶洞等。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化等。
地表景观: 石林、峰林、天生桥、钙化坝、钙化湖等。
地下景观: 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海岸地貌:
1.海岸带:
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
就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 2005年,挪威西峡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 和纳柔依峡湾,具有壮观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美 学价值。
挪威峡湾的是怎样形成的?
北欧(高纬度)厚重的冰川向海洋流动 过程中,刨蚀海岸形成槽谷,冰川融化后退, 槽谷被海水侵入,形成峡湾。
三、冰川地貌
1.冰川
(1)冰川:是指多年存在于极地或高山地区多
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分类:
分类
特点
分布地区
大陆冰川 面积大,冰层厚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 发育在高山上的 中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
冰川,面积较小
2.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 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
3.冰川地貌: (1)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 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 貌。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湘教版江苏专版)第二章04-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湘教版江苏专版)第二章04-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两极
欧亚
峡湾
环境演变
知识拓展
喀斯特作用
化学反应方程式
作用
溶蚀作用
沉积作用
思维提升
是不是所有的水都可对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
提示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与石灰岩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从而使石灰岩被溶蚀。溶蚀力的强弱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关。
连线生活
在一篇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古以来桂林就有着‘山水甲天下’的美誉,那么桂林的风景到底有多么美呢?在这里有平地拔起、千姿百态的山峰,还有蜿蜒曲折、明洁如镜的漓江……”文字中所说的“平地拔起、千姿百态的山峰”属于何种喀斯特地貌?为什么?
2. 关于图2所示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A.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B.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C.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D.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解析] 第2题,图2所示地貌分布在海岸地区,为海岸地貌——沙滩,主要受波浪堆积作用形成,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A错误,C正确;图示区域没有河流、冰川,因此与河流作用和冰川作用无关,B、D错误。
应用体验
[2023·宿迁期末]喀斯特石林景观是地表水顺石灰岩裂缝渗入地下,地下水在石灰岩裂缝中运动,溶解石灰岩而形成的。下图示意某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 形成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D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解析] 第1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溶解于水而形成的,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故选D。
提示 喀斯特溶蚀地貌(峰林或孤峰)。周围为地势平坦的洼地,才有平地拔起之感;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高山。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41、2-42,完成以下问题。
(1) 形成海蚀崖、海蚀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育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育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喀斯特地貌是世界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中南半岛、欧洲和美洲等地区。

在喀斯特地貌区,形成了众多的岩溶地形和地貌地貌,如山峦、山洼、溶洞、地下河、断崖、峰塔、岩柱、喀斯特塌陷等。

这些地貌具有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背后的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多与石灰岩有关,石灰岩是一种碳酸盐岩,具有易溶的性质。

石灰岩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有弱的亲水性和酸性,容易被空气、水和有机酸侵蚀。

天然界中,大象、石灰岩、雨水、河流等因素的作用,使得隆起的石灰岩地层最终被溶解或侵蚀而形成坑洞、天坑、溶洞和地下河等岩溶地貌。

当石灰岩地层中部分被雨水侵蚀时,形成高低不平的地貌,这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第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坑洞逐渐扩大,形成比较大的天坑和深度深的溶洞,有些天坑内干枯的地表水可以通过了天坑壁裂隙,由其底部的溶洞转化成地下河流。

很多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还与古地貌的发展有关,如喀斯特塌陷等,它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巨大地形变,导致石灰岩地层从内部塌陷,形成山洼和其它特殊地形。

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是一个有机体系,包括几个重要环节:表层地貌、水文地质和生态环境。

表层地貌是指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形态和组合,它包括天坑、溶洞、地下河、断崖、峰塔、岩柱和山洼等。

这些地貌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和研究人员的一个主要原因。

水文地质是喀斯特地貌产生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石灰岩的高度透水性和碳酸氢根离子携带能力,使得水能够在土壤层或地下岩石中形成流动体系,即喀斯特地下水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地下河流、地下湖泊、地下水洞和水帘洞等。

喀斯特地下水系统是喀斯特地貌的心脏,它不仅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还承载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生态环境是喀斯特地貌的生命之源。

这个环境包括地表植被、地下生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群落相互合作,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维持着喀斯特地貌生态的平衡。

地貌学课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地貌学课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一)熱帶的岩溶地貌(tropical karst)
1、熱帶岩溶地貌發育環境 氣溫高, 雨量多, 地表水量多、水流迴圈快, 生物化學作用活躍和土壤中富含
CO2氣體。
2、熱帶岩溶地貌發育特點
岩溶作用具有速度快、強度大的特點;地 貌發育遠比其他氣候帶好,地表和地下喀斯 特地貌都非常發育。具體表現為:
5、陳偉海等著.奉節天坑地縫岩溶景觀及世界自然遺產價值研 究.北京:地質出版社,2003.
6、中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主編. 中國西南地區岩溶地下水資源開發與利用.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6.
第六章 復習預習提示
(一)復習提示
風沙地貌是在乾旱或半乾旱氣候環境中,主要 由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的範疇。為了學好 風沙地貌和黃土地貌,有必要復習有關乾旱與半乾 旱氣候方面的知識。
溫帶濕潤氣候,溫度和降水不及熱帶氣 候,喀斯特作用較弱。
2、喀斯特地貌特點
地表喀斯特地貌發育較差,以溶丘為主; 地下喀斯特地貌較發育,可形成大型溶洞以 及多種多樣的次生碳酸岩沉積地貌。
山東臨朐地表的溶溝和石牙
北京石花洞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 鎮與佛子莊鄉境內的大石河岸。 石花洞洞體為多層 多枝的層樓式結構,有上下七層洞口海拔高程25l米, 距離區內潛水面160米,屬於近潛水面洞穴。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
一、岩溶地貌發育的階段性
在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不變的情 況下,由上升的石灰岩高地開始,岩 溶地貌發育可按“幼年期”階段、 “青年期”階段、“壯年期”階段和 “老年期”階段順序發展,各個階段 有一定的地貌組合。
1.幼年期階段
非可溶性岩石 被剝蝕後,可溶 性岩石裸露,地 表流水開始對可 溶性岩石進行溶 蝕作用,地面常 出現石芽和溶溝, 以及少數漏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老年期阶段
当不透水岩层广泛出露地面时,地表水重新出 露,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平面上残留着一些孤峰和 残丘。
二、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带性
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 律,是地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
地带性(zonality)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 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在 地表近于带状分布,按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地更 迭现象。
因低温减弱了化学反应速度,所以总的溶蚀强度低
于热带,但高于干旱带。
(六)干燥型(arid region karst)
1、发育环境
在干旱区,年降水量很少,风力强蒸发大,地表径流几乎 绝迹,地下水深埋,地下径流微弱,地面植被和土壤缺乏,这 种环境很不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 2、喀斯特地貌特点 岩溶地貌发育很差,不但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形态极不 完全。但一些规模较大的古岩溶地貌,却能在干燥环境下得到 长久保存。 此外,在干旱热带区,在易溶的石盐、石膏层上,由短暂 暴雨作用而成的溶沟、溶槽和溶洞,亦能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下 得到较好的保存。
地带性的起因是由于地球球形、地轴倾角 以及由此引起的太阳能随纬度的不均匀分布。
气候对岩溶地貌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如 大气降水、蒸发、日照和气温等气象要素不但直
接地影响地表的岩溶作用,而且还通过水文、土
壤及生物等间接地影响岩溶过程。这些影响集中
地反映在水的径流量和溶解性两个方面上。
气候对岩溶作用影响的结果使全球岩溶地貌 景观具有强烈的气候分带色彩。近20年来对这些 气候带的石灰岩溶解剥蚀率都作了较多的实测与 理论计算。
明显。高原地面干旱,岩石裸露。呈现一片荒凉景色。这种类 型,又称为“裸露喀斯特”。
(三)湿润亚热带岩溶(subtropical karst)
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岩溶。我国亚热 带气候具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年降雨量一般大 于800mm,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在这种湿热 气候条件下,岩溶发育以各种岩溶洼地、溶蚀盆 地、漏斗和岩溶丘陵为其特征,并有一些大型的 溶洞和地下河。
400 650 1132 1690 1258 1215 1505 1600
10.7 29.9 60.0 51.5 36.1 33.9-55.2 122.8 120-300
目前可明显分出的有五个气候地貌带: 即热带、亚热带、温带、干旱带和寒带等 喀斯特地貌带。
(一)热带的岩溶地貌(tropical karst) 1、热带岩溶地貌发育环境 气温高 雨量多 地表水量多、水流循环快 生物化学作用活跃和土壤中富含CO2气体
1、地中海型喀斯特地貌发育环境
本类型以前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为代表,有厚层的石灰岩, 该地夏季干热,冬季湿冷,水热条件不及热带 。
2、地中海型喀斯特地貌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
地表或地下喀斯特地貌仍相当发育。高原上以溶斗、落水 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及干谷等为多见,还有少数河流
切割高原,造成槽形峡谷,尤其在地下河崩塌地段,峡谷更为
(四)温带型岩溶(temperate karst)
1、喀斯特地貌发育环境 温带湿润气候,温度和降水不及热带气候,喀斯 特作用较弱。 2、喀斯特地貌特点
地表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以溶丘为主;地下喀
斯特地貌较发育,可形成大型溶洞以及多种多样的次 生碳酸岩沉积地貌。
(五)寒带的岩溶地貌(frigid karst) 寒带气温低,结冰期长和冻土分布,都极大地 限制了地表水的活动和地下水的补给,从而削弱了 岩溶作用的进行。虽然没冻结的低温水能溶入较多 的CO2,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石灰岩的溶解量,但
中国不同气候区溶蚀速度表
地区 晋北 济南 三峡 滇东 黔北 黔中 桂北 桂中 气候带
暖温带半干旱区 年均温 年降雨量 溶蚀速度 (°c) (mm) (mm/千年)
暖温带半湿润区
中亚热带湿润区 中亚热带湿润区
中亚热带湿润区
中亚热带湿润区 南亚热带湿润区 南亚热带湿润区
8.5 14.5 17.5 15.1 13.9 14.0 19.0 21.0
2.青年期阶段 河流进一步下切, 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 均衡剖面,地表水绝 大部分转为地下水。 这时,漏斗、落水洞、 干谷、盲谷、溶蚀洼 地广泛发育,地下溶 洞也很发育,有许多 地下河。
3.中年期阶段
地表河流受下部不 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 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 溶洞进一步扩大,洞穴 发生坍陷;许多地下河 又转为地面河,同时发 育许多溶蚀洼地、溶蚀 盆地和峰林。
2、热带岩溶地貌发育特点 岩溶作用具有速度快、强度大的特点;地貌发育远 比其他气候带好,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都非常发育。 具体表现为: (1)峰林发育得很好,石林高大。以峰林或峰林 洼地为显著特征。 (2)地表漏陷地貌、溶蚀洼地和谷地广泛发育。 (3)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达,形成广大的洞穴系统。
(二)地中海型(mediterranean karst)
第三节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一、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在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上 升的石灰岩高地开始,岩溶地貌发育可按“幼 年期”阶段、“青年期”阶段、“壮年期”阶 段和“老年期”阶段顺序发展,各个阶段有一 定的地貌组合。
1.幼年期阶段
非可溶性岩石被 剥蚀后,可溶性岩石 裸露,地表流水开始 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 蚀作用,地面常出现 石芽和溶沟,以及少 数漏斗。
第五章
复习思考题
1、概念: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石林、漏 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峰 丛、峰林、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 2、分析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和喀斯特作用的 基本条件。 3、试述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影响。 4、试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5、试述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