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课后练习答案-最新最全内部资料自己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答案解析优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30分)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不包括()。
A、认识世界有助于改造世界B、改造世界能够深化和拓展对世界的认识C、改造世界能够独立于认识世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正确答案: C解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统一2、实践的内涵是指()。
A、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B、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C、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D、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正确答案: B解析: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3、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意识形态中去寻找C、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生产方式中去寻找正确答案: D解析: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是由货币的流通手段和( )职能引起的A、贮藏手段B、价值尺度C、世界货币D、支付手段正确答案: D解析:考察货币职能对经济危机的影响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A、青年黑格尔派B、社会民主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国际工人协会正确答案: C解析: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6、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不包括()。
A、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B、真理尺度推动真理的不断发展C、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互对立正确答案: D解析: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辩证统一的7、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 )A、不断减少B、不断增加C、不变D、骤然下降正确答案: B解析:考察大企业走向垄断的前史8、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可以称之为( )A、剩余价值率B、剥削率C、利润率D、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 D解析:考察平均利润率9、以下哪个论点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A、“实事求是论”B、“天才论”C、“精神万能论”D、“上层建筑决定论”正确答案: A解析:10、“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马克思课后习题整理答案
第一章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XX年修订版(修正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XX年修订版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5 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原理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供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唯物辩证法。
对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不仅仅限于德国古典哲学,还包含其他一些思想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对古希腊罗马哲学有深入研究,对欧洲近代哲学,特别是英国哲学和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哲学也有研究。
2)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期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整理(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整理(全)目录绪论 (6)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6)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第一章 (7)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7)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8)3、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8)4、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9)5、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要意义。
(10)6、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7、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 118、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矛盾和和谐的关系 . 12第二章 (1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2)2.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123.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13)4.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5.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13)6.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 14第三章 (14)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 14 2.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5)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15)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15)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目及解答一、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全册知识点及练习题(完整版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全册知识点及练习题(完整版附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导论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论重要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练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A.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哲学和社会科学D.哲学和经济学2.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4.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是()。
A.科学社会主义和认识论B.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C.辩证法和唯物史观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B.帝国主义殖民活动C.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D.原始资本积累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
A.产业革命B.周期性经济危机C.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D.贩卖黑奴活动7.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包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那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将这种辩证法思想称作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
A.唯心主义本质8.欺骗性外壳C.合理内核D.基本内核8.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由于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最终也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很完整
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臶,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答: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停止对自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他们的后继者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D) A. 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 以上都是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 矛盾斗争 B. 社会革命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土地革命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是从哪个方面阐述的(A) A.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B. 人们的经验和直观认识C. 归纳和演绎推理 D. 逻辑分析和思辨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B)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唯心主义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和规定。
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科学理论基础,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斗争所引起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转变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科学原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习题的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A)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C. 阶级斗争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D.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答案: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C)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理论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B)A. 公有制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无产阶级专政答案:B. 阶级斗争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A)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B.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C. 公有制经济体制D. 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5.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D)A. 实现社会公正B. 无产阶级的解放C. 社会主义的建设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答案: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原 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5)和重要意义?(P2-3)(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A.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课后答案--整理版
绪论: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第一次将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答案
绪论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经济社会条件、阶级基础、理论来源)经济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里叶、欧文)马克思主义的特征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世界本原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
2、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
物质的定义、特点、存在方式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特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意识的起源、结构(知、情、意,理性和非理性)、本质意识的起源:意识从其起源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结构:根据意识的主体的不同,可以把人类意识区分为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
个体意识是个人或社会个体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个体意识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知”,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其结果,即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情”即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它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遗憾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的体验;“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坚韧不屈等的精神状态。
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总体反映。
它主要表现为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形式。
所谓理性部分,是指客观事物在个人头脑中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基础的概念、推理、判断为基本形式的反映。
所谓非理性部分,是指客观事物以潜意识、直觉、情感、意志、信仰、本能、欲望、灵感等等形式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本质:意识是人脑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世界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除了物质的各种状态、属性、表现和关系外,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其他东西。
意识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发挥能动性也不能脱离物质,因此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
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首先,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是无限多样化的。
其次,物质世界又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统一体。
再次,物质世界还包括着许多不同的领域。
)实践是世界统一的基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原理)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身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同一性、斗争性关系及其应用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应用: 1.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的特征辩证否定观: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否定之否定规律特征: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上一周期和下一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第二章认识本质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立场、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因素(认识结构,非理性因素)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及应用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级,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胫骨理性思考的作用,将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特点。
它是以直接生动的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和特征,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及应用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4.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整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辩证统一):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2.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他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及时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4.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的。
应用:绝对行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
价值及其特点哲学上的价值观念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的关系范畴。
使之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特点:1.价值具有客观性。
2.价值具有主体性。
3.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4.价值具有多维性。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即坚持崇尚理性,有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
要求人们是可以符合人民利益和发展的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第三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其构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