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课后练习答案-最新最全内部资料自己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经济社会条件、阶级基础、理论来源)

经济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

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世界本原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2、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

物质的定义、特点、存在方式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特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意识的起源、结构(知、情、意,理性和非理性)、本质

意识的起源:意识从其起源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结构:根据意识的主体的不同,可以把人类意识区分为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个体意识是个人或社会个体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个体意识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知”,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其结果,即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情”即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它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遗憾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的体验;“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坚韧不屈等的精神状态。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总体反映。它主要表现为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形式。所谓理性部分,是指客观事物在个人头脑中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基础的概念、推理、判断为基本形式的反映。所谓非理性部分,是指客观事物以潜意识、直觉、情感、意志、信仰、本能、欲望、灵感等等形式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本质:意识是人脑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世界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除了物质的各种状态、属性、表现和关系外,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其他东西。意识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发挥能动性也不能脱离物质,因此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

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首先,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是无限多样化的。其次,物质世界又是不同形态

的物质统一体。再次,物质世界还包括着许多不同的领域。)实践是世界统一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原理)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2、联系具有普遍性。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身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同一性、斗争性关系及其应用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应用: 1.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的特征

辩证否定观: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否定之否定规律特征: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上一周期和下一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第二章

认识本质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立场、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因素(认识结构,非理性因素)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及应用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级,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胫骨理性思考的作用,将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特点。它是以直接生动的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和特征,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联系。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