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报告规范ppt

传染病报告规范ppt
传染病报告规范ppt
目录
• 介绍 • 传染病报告的基本信息 • 传染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 传染病报告的质量控制 • 传染病报告的信息化发展 • 总结和展望
01
介绍
报告的目的和背景
目的
规范传染病报告的程序、内容、时限和方式,提高传染病报 告的质量和效率。
背景
传染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疾病,及 时、准确地报告传染病疫情对于控制疫情传播和减少危害具 有重要意义。
报告地点
一般为当地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或其他指定的传染病报告机构。
报告的对象和内容
报告对象
一般为当地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或其他指定 的传染病报告机构。
报告内容
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暴露史、 防控措施等。
报告的分类和特点
1 2
报告分类
根据疫情情况和相关规定,传染病报告分为特 定疫情报告和常规疫情报告。
未来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01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提高报告的及时 性和准确性。
02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新发和再现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03
在研究方向上,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于传染病发病机制、传播规律、防控措施等 方面的研究,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支持。
THANKS
和水平。
05
传染病报告的信息化发展
报告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
包括建立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系统,实现传染病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 输,以及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强化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
包括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队伍,提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以及定期进行 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ppt课件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ppt课件
2023
REPORTING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ppt课件
2023
目录
• 传染病报告概述 •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 常见传染病识别与诊断 • 实验室检测在传染病报告中的作用 • 现场调查与处置策略 • 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建立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传染病报告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对传染病报告 进行自动分析、预警和 预测,提高防控效果。
标准化
制定更加完善的传染病 报告管理规范和技术标 准,推动全国范围内报 告管理的标准化、规范 化。
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的建议
加强培训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人员的培 训,提高其传染病报告意识和能力。
完善制度
加强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等途径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 高公众防控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
倡导公众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如接种疫苗、 保持个人卫生等。
开展公众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 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2023
PART 07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报告不及时
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建立
REPORTING
信息沟通渠道建设
建立和完善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
通过电子网络直报、电话报告等方式,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沟通
建立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各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
强化与疾控机构的信息沟通
医疗机构应定期向疾控机构报告传染病疫情,疾控机构应及时反馈疫情分析结果。
数据收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流行病 学史等。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ppt课件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ppt课件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内容简介
一、组织机构职责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三、资料保存
ppt课件
5
一、组织机构职责
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 (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 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 者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 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肺结核患者必须填写。 (特别是要流调的传染病必须填写)。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 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12
2、其他传染病
(1)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 的其他地 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2)性病网络直报增加的病种: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ppt课件
13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等重点监测疾病。
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决定开展监测的疾病。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 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 职责:
ppt课件
6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 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
2、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 染病信息报告培训;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 疫情的调查。
ppt课件
7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 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传染病报告管理ppt

传染病报告管理ppt

3
传染病报告对于控制疫情、指导医疗资源分配 、制定预防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的范围和使用对象
报告范围
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包括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
使用对象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
02
传染病报告制度的现状
报告制度的发展历程
1 2 3
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传染病报告制度以地方性法规的形 式出现,主要规定了对传染病的发现、报告和 处理的程序和方法。
03
本次研究介绍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 期为更好地控制疫情和保护公众健康提供参考。
展望
加强和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卫生部门、医 疗机构、公众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 。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 探索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有效措施,不 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管 理水平和效果。
02
发病信息
包括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情况、诊断结果等。
03
流行病学史
包括发病前活动范围、密切接触史、群体发病情况等。
报告管理流程
1 2
报告的程序
包括报告的流程和要求,如何填写报告卡和上 报数据等。
数据审核和管理
包括对报告数据的审核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
3
信息反馈和利用
包括对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反馈,为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提供参考依据。
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发展,传染病报告制度逐渐发展成为 全国性的制度,规定了对传染病报告的时限、 内步建立起完善 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加强了对传染病报告 的监督和考核。
报告制度的现状
报告对象
传染病报告制度规定的报告对象包括责任报告人、义务报告人、自愿报告人等,涵盖了医 疗机构、疾控机构、公安、海关等相关单位和人员。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PPT课件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PPT课件
★2015年10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 于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 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 (2016年征求意7 见稿)(中国疾控中心)
小结
与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 理办法》 (卫生部第37号令)
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方各级疾控: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 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 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 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 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 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 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2004年1月1日
2006 2004 2004
2003 2003 1991
1989
1978
1955
卫生部: 《传染病 管理办法》
卫生部: 《急性传染病管 理条例》
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 实施办法》
卫生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
联合教育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
(39部)
施办法》
地方性卫生法规
卫生行政规章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136部)
(2015年版)
地方性卫生规章
其他
5
传染病报告法制建设历史
沿革
七届人大审议通过
十届人大修订通过:《传 染病防治法》(主席令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ppt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ppt
报告内容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发病情况、诊断信息、治 疗措施、疫情调查和处置情况等。
报告流程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如24小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 告;地方疾控中心对报告进行审核和处理,并进行疫情研判和预测;如发现异常 疫情,需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02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建立原则
及时性
建立快速、准确的传染病报告制度 ,确保信息及时收集、处理和反馈 。
保密性
保护患者隐私,对报告内容进行严 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完整性
确保报告内容全面、准确,不遗漏 任何重要信息。
规范性
制定统一的报告标准和流程,确保 报告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组织构架及职责
国家疾控中心
03
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
疫情发现与报告
疫情发现
在诊疗、监督、监测等卫生工作中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立 即进行疫情报告。
报告程序
疫情发现者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渠道进行报告,包括及时电 话报告和填写疫情报告卡。
核实与调查
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对疫情进行核实,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调查
对核实后的疫情进行调查,了解疫情的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等情况,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地方疾控中心
制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指导 地方开展报告管理和培训。
组织开展辖区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审核、分 析报告数据,对疫情进行研判和预测。
医疗机构
其他机构
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 对报告内容负责。
如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应协助开展传染 病报告管理和宣传工作。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含内容课件PPT讲座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含内容课件PPT讲座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PPT课件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PPT课件

Ⅱ.对新发现的、经规范治疗治愈后再次复发的病例需要报告。
Ⅲ.诊断为耐多药结核需要报告,并在备注栏中填写“MDRTB”。
.
2019/11/1
13
•梅毒
Ⅰ.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
Ⅱ.年度内或跨年度的梅毒血清随访检测阳性病例不需要报告。
Ⅲ.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而未做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按疑似 病例填报。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 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 种。
• 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需要开
展应急监测的其他传染病:包括新发、境外输入的传染病,如人感染猪 链球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 合征、寨卡病毒病等。
Ⅳ.对于血清学检查阳性,有居住在流行区只能按照“临床诊断病例”+“慢性”上报,不
能报作“确. 诊病例”+“慢性”。
• 排除的法定传染病可订正为“其它疾病” .
2019/11/1
5
• 报告原则: • 属地化管理 • 首诊负责制: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 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
.
2019/11/1
6
• 报告时限:录入时间-诊断时间 • 2小时内报告: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
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乙肝、丙肝、梅毒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 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 报告。
.
2019/11/1
12
•重点传染病报告原则 •肺结核
Ⅰ.治疗失败病例、返回病例、未完成疗程病例、中断治疗后重新治疗的既 往肺结核病例,不需报告,可在门诊日志等登记册中记录为复诊病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信息报告---诊断与分类
诊断分类: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没有阳性检测、实验室诊断改为确诊病例)
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
霍乱、脊髓灰质炎(剔除了艾滋病)以及国家 卫生计生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报告---登记与报告
(2015版新增): 1、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
5、采供血机构职责: 2015版:按《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
断标准》对最终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进行 网络报告。
2006版: 发现HIV 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 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 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报告。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5版)
2015年12月29日
主要内容
一、修订背景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修订过程 四、主要修订内容 五、贯彻要求
一、修订背景
2004年,全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 报告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传染病个案信息的网络 直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 整性和监测的敏感性。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新增):
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 检查,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处置,
建督部门执法的联动工作机制,落实传染病报告要 求。
4、 医疗机构职责:
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 求的落实。
(1)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中的职责。
(2)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 (3)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二级以下医疗机构 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 (4)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 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
四、主要修订内容
(一)组织机构职责
1、中国疾控中心: 负责国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应用性能的
改进与完善,并为省级相关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县区疾控: 新增:指导本辖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 信息进行网络报告
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 和放射登记。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 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 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见附件)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 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
(5)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 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6)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 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 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 调查和信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评估。
(7)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履行以 上职责的同时,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并在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 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
2006年,原卫生部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 范》,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提 高报告质量,全国传染病报告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 范化管理的轨道。
随着传染病防控形势的变化和工作推进, 现有规范中关于慢性传染病的管理、信息 交换和共享、系统和信息安全等部分的内 容亟待更新
随着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发展,也对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015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 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 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006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 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
法定传染病(39)
2013.7专家研讨 2014.3九个省调研
2013.6组织起草
2013.4专家咨询
2013.3确立要点
征求
确立 要点
研讨 起草
调研
意见
2014.09-2015.06
过程
2013.03-05
2013.06-2014.02 2014.03-04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大疫情”系统和各专病管理系统数据一致性 慢性传染病管理 电子病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传染病报告信
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交换 传染病数据共享与信息利用 系统及数据的信息安全
三、修订过程
2015.6专家论证
2015.4合法性审查
2013.10-2014.2局内征求意见
2014.10各省CDC 2014.9各司局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
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 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 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2013年新增)。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 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 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新 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