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定义:对失水病人给予的水、电解质的补给
三、治疗性液体治疗
定义:纠正各种平衡失常或内环境紊乱;如水电解质、酸碱、渗透 平衡失常。
体液治疗的基础知识
补偿性液体治疗
根据病人失水量的多少和失水的性质来 补充。
失多少,补多少
需多少,补多少
大量晶体易导致水肿, 包括脑水肿、肺水肿、肠道水肿
体液治疗的基础知识
水平衡——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 组织、器官必需的灌注和氧合。
电解质平衡——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 要求: 1、熟悉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2、掌握围术期体液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3、了解体液治疗的实施与监测。
水平衡
体液治疗的基础知识 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的影响 围术期液体治疗
第三章
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operative hydroelectrolytic imbalance
水、电解质平衡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脏 器功能、乃至人体生命的必要条件。与机体 内环境稳定密切相关,是稳定危重机体病情 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
监测结果。
体液治疗的实施与监测
临床较为常用的判断容量方法
CVP BP 原因
处理
低 低 血容量不足
补充血容量
低 正常 心功能良好,容量轻度不 适当补充 足
高 低 心功能差
强心、利尿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渡收缩,肺循 控制补液,
环阻力增加
血管扩张药
正常 低
心排血功能降低,容量血 强心、补液 管过渡收缩,血容量不足 试验 或已足
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麻醉(anesthesia)的影响远较手术创伤的影响小。 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血容量的直接影响,但不明显; 2、通过内分泌系统影响体液调节(间接效应); 3、麻醉中呼吸管理可影响体液容量; ❖ 改变血管张力及其容积,是麻醉的主要影响方式。

ICU护理相关知识100问

ICU护理相关知识100问

ICU护理相关知识100问ICU相关知识100问题1、简述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答:中心静脉压:将导管插入右心房或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处所测得的压力,称中心静脉压。

正常值为5—12cmH2O。

是反映有效循环血量和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小于2—5cmH2O表示右心房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cmH2O表示右心房功能不良,但当病人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单纯监测CVP失去意义。

2、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

答:(1)气胸(2)血胸(3)血肿(4)液胸(5)空气栓塞(6)折管(7)感染3、使用CVP测压装置病人宜采取何种体位?当病人改变体位时应如何处理?答:以平卧位测压为宜,病人改变体位要重新调节零点。

4、补钾原则是什么?答:(1)见尿补钾,每日尿量500mL以上时可以补钾。

(2)补钾浓度为0.3%~0.45%。

(3)补钾速度不宜太快。

(4)每日静脉补钾量在8g以下。

(5)细胞内血钾恢复缓慢,一般血钾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钾4.0g左右才能巩固。

(6)顽固性低钾难以纠正时应注意是否有低血镁存在。

5、急性呼吸衰竭分几型?给氧原则?答:急性呼吸衰竭分二型:Ⅰ型呼衰:仅缺氧(PAO2<60mmHg),无二氧化碳潴留。

可给予高流量吸氧。

Ⅱ型呼衰: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6、肌力分几级?如何分级?答:肌力的分级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5级:正常肌力。

7、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常见气道高压、低压报警的原因?答:(1)气道高压报警:气管、支气管痉挛;气道内粘液潴留;气管套管位置不当;病人肌张力增加;刺激性咳嗽或肺部出现新合并症;气道高压报警上限设置过低。

(2)气道低压报警:病人与呼吸机的连接管道脱落;管道漏气;气囊漏气;气道低压报警下限设置过高;套管型号选择过小。

2020急救知识试题及答案(五)

2020急救知识试题及答案(五)

2020急救知识试题及答案(五)(word文档),小编在整理题目时顺序有变动,请认真核对,也可用快捷键Ctrl+F搜索,如有需要请下载支持!名词解释1.中心静脉压【答案】(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心功能、循环血容量及血管张力3个因素影响。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测定CVP对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功能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为 6-12cmH20。

2.中暑【答案】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3.发热【答案】由于致热原或疾病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又称为发烧。

4.心肺复苏术【答案】(CP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5.休克【答案】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

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A1型题:(共30题)1、心肺复苏时首选的药物是:(C)A.阿托品B.利多卡因C.肾上腺素D.多巴胺E.异丙肾上腺素2、紧急情况下可以靠摸脉搏来判断病人动脉血压,若能触及颈动脉,表明动脉压大于多少毫米汞柱:(C)A.80mmHgB.70mmHgC.60mmHgD.50mmHgE.40mmHg3、双侧瞳孔呈针尖样改变是(A)中毒的表现A.有机磷B.毒鼠强C.阿托品D.铅E.百草枯 4、心电图不能反应的是(E)A.心律失常B.心肌供血不足C.心肌坏死D.心肌受损E.瓣膜病变5、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中,最先受累的脏器是(E)A.心B.肺C.肝D.肾E.脑组织6、测中心静脉压时,测压玻璃管的零点应取平于(C)A.锁骨中点B.右心房中点C.右心室中点D.剑突E.胸骨柄7、普通光线下瞳孔正常直径为(C)A.2-3mmB.2-4mmC.2~5mmD.3-4mmE.4-5mm8、少尿是指24小时尿少于(D)A.100mlB.200mlC.300mlD.400mlE.500ml9、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引起窦性心率增快的原因:(C)A.咼热B.低血容量C.房颤伴快速心室反映D.低钾血症E.心力衰竭10、左心衰最严重的表现是(C)A.心悸、气短B.咳嗽咳痰增多C.肺水肿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心律失常11、抢救病人中护士进行的工作下列哪项不正确(B)A.口头医嘱复诵后再执行B.用完的空安甑应及时处理C.抢救后应及时请医生补写医嘱D.抢救记录字迹清晰及时准确E.医生未到时可先建立静脉通道12、正常血清K的值为(A)A.3. 5-5. 5mmol/LB.3. 2~5. 5mmol/LC.2. 25〜2. 75mmol/LD.2. 5~3. 5mmol/LE.4. 3~5. 8mmol/L13、如下心电图为:(B)[此处图片未下载成功]A.房颤B.室颤C.室早二联律D.阵发性室上速E.房扑14、当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前,应采取判断性的步骤是(D)A.检查病人有无知觉B.检查病人口中有无异物C.检查病人有无呼吸D.检查病人有无颈动脉搏动E.检查环境是否安全 15、成人上消化道出血每日出血量达多少毫升可出现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达多少毫升可出现黑便,短期内出血量达多少毫升,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C)A.50mL 100ml, 1000mlB.5mL 50ml, 500mlC.5mL 50ml, 1000mlD.50ml, 100ml, 500mlE.10ml, 50ml, 1000ml16、抢救青霉素过敏的首选的药物是什么(B)A.去甲肾上腺素B.盐酸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利多卡因E.阿托品17、急诊预检分诊护士遇有危重患者时应立即(C)A.实施抢救B.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C.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室护士D.报告医务部等上级有关部门E.通知科主任1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住院治疗,住院处护理人员首先应(D)A.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B.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及有关规章制度C,填写有关表格D.氧气吸入,立即用平车送患者入病区E.建立静脉通道,留血标本送检19、能消灭物品上一切微生物(含芽胞)的方法是(E)A.清洁B.防腐C.抑菌D.消毒E.灭菌20、为患者导尿时手套不慎破裂,正确的处理是(D)A.用乙醇消毒手套表面B.用无菌胶布将破裂处粘好C.用碘伏擦拭手套表面D.立即更换E.再加戴一双手套21、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最常见的原因是(A)A,针刺伤B,侵袭性操作C,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D,为传染病病人的污染伤口换药E,给传染病病人擦浴22、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测量脉搏,首选的动脉是(B)A.股动脉B.橈动脉C,颈动脉D.肱动脉E,足背动脉23、鼻饲插管中患者出现呛咳、发紺,护士正确的处置是(C)A.嘱患者深呼吸,休息片刻后再继续插管B.托起患者的头部插管C.拔出胃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管D.嘱患者做吞咽动作E.用注射器抽吸胃液24、心前区禁忌用冷是为了防止(C)A.心动过速B.体温骤降C.反射性心率减慢D.反射性心搏骤停E.心搏节律异常25、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常是(D) A,意识丧失B.血压下降C,抽搐D.胸闷,气促E,皮肤发紺26、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 A,气泡栓塞大脑中动脉B,气泡阻塞上腔静脉C,气泡阻塞主动脉口D,气泡阻塞肺动脉口E,气泡阻塞肺动脉口27、最严重的一种输血反应是(C)A,过敏反应B,发热反应C,溶血反应D,空气栓塞E,细菌污染反应28、呼吸中枢所在位置是(E)A.大脑B.小脑C.脑干D.脑桥E.延髓29、洋地黄与钙剂应避免同时使用,如有必要至少应间隔(B)A.2hB.4hC.7hD.8hE.lOh30、观察休克病情变化简便而有效的指标是(C)A.体温B.呼吸C.尿量D.中心静脉压E.血气分析A2型题:(共10题)1、患者,男性,39岁,因农药中毒急诊入院。

2014年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发布(中华麻醉学分会)(DOC)

2014年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发布(中华麻醉学分会)(DOC)

概述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防止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

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进行修订。

人体液体分布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

通过细胞膜上Na+/K+ATP 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细胞内液以K+ 为主,细胞外液以Na+ 为主,Na+ 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60% 的血浆和40% 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 分布于动脉系统,85% 分布于静脉系统。

血浆中含有无机离子〔主要是Na+ 和CI-〕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

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 和Cl- 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Starling-Lardis 公式表示:Jv=KhA[〔pmv-pt〕-δ〔COpmv-COpt〕],Jv 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 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 值较静脉端高 4 倍;A 为毛细血管外表积:pmv 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t 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

当δ为0 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 1 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损伤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大全

损伤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大全

损伤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1.下列哪项不是开放性损伤A擦伤B挫伤C刺伤D割伤E火器伤2.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的主要区别是A是锐器暴力还是钝器暴力所致B皮肤或粘膜是否保持完整C是否合并有内脏损伤D是否引起局部感染E是直接暴力还是间接暴力所致3.男,20岁,头颈及胸腹部烧伤,其烧伤面积是A 18%B 22%C 25%D 30%E 35%4.车祸现场有下列伤员,应先抢救的是A脑挫伤B张力性气胸C小腿挫裂伤D肠穿孔E上肢开放性骨折5.开放性损伤后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措施是A清创并注射青霉素B清创并破伤风抗毒素C破伤风类毒素D清创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E注射人体破伤风球蛋白6.8岁男孩,开水烫伤。

双下肢水泡,剧痛,胸腹部为红斑。

估计该患儿Ⅱ度烫伤面积是A 20%B 41%C 42%D 46%E 59%7.大面积烧伤病人24小时内主要的护理措施是A 镇静止痛B心理护理C预防感染D保持呼吸道通畅E保证液体输入8.输液护理中判断血容量已补足的简便、可靠依据是A脉搏在120次/min以下B收缩压在12kPa以上C中心静脉压在6cmH2O以上D安静,肢端温暖E尿量30ml/h以上9.男,28岁。

被沸水烫伤,右手掌焦痂呈皮革样,不痛,面部红斑,表面干燥,左上肢、颈部、胸腹部、双足和双小腿均为水泡,有剧痛。

并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估计该病人烧伤面积为A 54%B 49%C 58%D 45%E 39%10.男性,46岁。

体重60kg,Ⅱ度烧伤面积50%,医嘱大量补液,第一天补液总量应为A 4500mlB 5400mlC 6000mlD 6500mlE 8000ml11.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治疗常用的是A平衡盐溶液B碳酸氢钠等渗盐水C中分子右旋糖酐D低分子右旋糖酐E血浆12.烧伤病人的室内温度是A 26~28°B 28~32°C 30~32°D 24~26°E 22~24°13.防止烧伤脓毒症的关键是A 正确处理创面B 包扎疗法C 应用有效抗生素D 全身支持疗法E 暴露疗法14.烧伤病人的护理诊断为“体液不足”,其最主要的相关因素是A发热B创面渗出C疼痛D饮水不足E创面感染15.浅Ⅱ度烧伤的特点,不包括A深层真皮表层B剧痛C愈合后遗留瘢痕D薄壁大水疱E基底潮湿,均匀发红16.按急救顺序对机械性损伤病人最先采取的措施是A重点检查B抢救生命C包扎伤口D输血、止血E固定和搬运17.男性,20岁。

肾病综合征有效血容量的评估与每天利尿量的把握体会

肾病综合征有效血容量的评估与每天利尿量的把握体会

肾病综合征有效血容量的评估与每天利尿量的把握体会【摘要】肾病综合症患者不管是通过任何方法测得的BV(血液容量)均是可靠的,大多数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血浆容量以及血液容量正常或者上升。

机体具有稳定血液容量以及防御水肿形成保护性调节机制。

另外,肾病综合症血容量与利尿量之间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肾病综合;血容量;利尿量水肿是肾病综合症最为常见的症状,利尿治疗能够缓解因水钠潴留导致的病变,是肾病综合症水肿的主要方法。

肾病综合症患者水肿的处理措施大部分包括限制钠盐摄入、卧床休息以及合理应用利尿剂,其中利尿剂应用是最为广泛的手段,同时有效评估血容量与每天利尿量的情况息息相关[1]。

本文笔者就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查阅相关文献,对肾病综合征有效血容量的评估与每天利尿量的把握情况给予详细阐述,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1 血容量定义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2],肾病综合症患者的水肿是因为肾脏的蛋白大量丢失,造成低蛋白血症,COP(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血管当中的水和钠向组织间隙进行转移,使血容量明显降低,进而激活RAS,造成ADH分泌量明显增多,肾脏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多所致。

可是这些水和钠重吸收回到血液以后反而会稀释血管当中的白蛋白浓度,使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造成血管当中液体渗出,造成血容量持续性降低,水肿进一步加重,进而导致恶性循环。

但是,最近几年的相关实践研究当中[3],对这一说法提出严禁<谨》而科学的怀疑,其发现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血容量并不是都是明显降低,然而大部分均是正常或者升高,由于机体具有保持血容量稳定的调节机制。

所以,对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血容量的研究,在指导大家重新认知水肿的发病机制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 血容量变化的临床证据一旦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血容量明显降低,则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例如,晕厥、低血压以及休克,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但是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血压一般都不会明显降低,实际来说有10%-50%是由轻度到中度升高的,也没有相关实践研究表明晕厥是肾病综合症的常见症状。

第九章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九章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九章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选择题 A i 型题2. 止血带连续使用的时间不宜超过: ( ) 1. 属于闭合性损伤的是: A. 切伤 B. 挫伤 ) C.刺伤 D.裂伤 E. 擦伤 A.30 分钟 B.1 小时 C.2 小时 D.3 小时3. 损伤已经 12 小时,清创后仍可一期缝合的部位是: A. 面部 B. 背部 C. 足部 D. 上肢4. 创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 感染B. 休克C. 多系统器官衰竭5. 伤口清创的最佳时机在伤后: ( )A.6〜8小时内 D.12〜14小时内B.8〜10 小时内E.24 小时内 E.4 小时 )E. 下肢 D.应激性溃疡 C.10〜12小时内 E. 压疮 6. 头面部烧伤,应特别警惕: ( A. 眼部烧伤 B. 耳部烧伤 7. 烧伤休克期多发生在伤后: ( A.8小时以内 B.12〜24小时 8. 烧伤休克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创面剧烈疼痛 B. 大量血浆外渗 9.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急救,不妥的是: )C.鼻部烧伤)C.48〜 72 小时 )C .大量水分蒸发 ()D.呼吸道烧伤 D.72 小时以后D.大量坏死产物吸收E. 消化道烧伤 E.1 周以后 E. 精神刺激 A.速置烧伤肢体于凉水中 B.疑呼吸道烧伤可气管切开 C.为预防休克给大量饮水 D. 及时用镇静止痛药 E. 清洁布单包裹创面 10. 大面积烧伤急救,病人口渴应给予: ( ) A.糖开水 B.热开水 C.凉开水 D.纯净水 E.淡盐水 11. 大面积烧伤病人输液中判断血容量已补足的简便、可靠的依据是: ( ) A.尿量30ml/h 以上 B.脉搏120次/分以下 C.收缩压90mmH 以上 D.中心静脉压正常 E.病人安静,肢体温暖 12. 烧伤病人的急救转送,不正确的是: ( ) A. 先抗休克,平稳后再转送 B. 远途转送,途中持续输液 C. 为稳定病情,转送时给冬眠药物 D. 汽车转送时,病人头后足前卧位 E. 抬病人上下楼时,头朝下方 13. 引起冷伤的主要原因是: ( ) A. 低温 B. 潮湿 C. 营养不良 D.失血 E.长时间静止不动 14.有关n 度冻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损伤在表皮层 B. 水疱形成 )C.疼痛D.局部红肿E.愈合后可瘢痕 15. 冻僵病人复温的最好措施是: ( A. 迅速移至暖室 B. 大量饮热茶 16. 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正确的是: A. 患肢病抬高 B. 患肢宜低垂) C.置于40C 温水中浸泡 D.肌肉注射兴奋剂 E.快速输血()C.患肢宜平置D.患肢多活动E.患肢多按摩17.深度烧伤可引起“烧伤创面脓毒症”通常发生在伤后:A.1〜2天B.2〜3天C.1〜2周18.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损伤是:(A. 裂伤B. 挫伤C. 扭伤D. 挤压伤19. 换药用过的器械处理应:( )A. 先清洗后浸泡再灭菌B. 先清洗后灭菌20.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应安排下列哪一位病人首先换药:D.2〜3周E.3〜5周)E. 切伤C. 先浸泡后清洗再灭菌)A. 褥疮创面B. 下肢慢性溃疡C.脓肿切开引流D.清创缝合后拆线E.下肢开放性损伤21 .足外伤后 8 小时,伤口污染,处理方法为:( A.清创后1期缝合 B .只清创不缝合 22.有开放性伤口者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A. 12小时内 B. 24小时内 23.挤压综合征主要合并:( A.呼吸困难 B.休克 C. 24.1期缝合的伤口术后换药时间为: A .2〜3 天换药 1 次 B .2〜3 小时换药 D.每日换药1次或数次 E .每周换药1次 25.严重挤压伤病人应用下列何药可防止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A.碳酸氢钠及利尿剂D.低分子右旋糖酥 26.面颊部开放性损伤后 A.伤口不清创,换药 D.清创后一期缝合27.浅n 度烧伤的深度是: A.深至皮肤角质层 D.皮下组织浅层 C 36小时内 ) 心力衰竭 )C.单纯清洗伤口1500 单位,最佳时间为: D. 72小时内 D.伤口药物湿敷 E . ) 48 小时内 单纯换药E . 1次 D.肾功能衰竭 ) C . 每日或隔日换药 E . 昏迷 B .稀盐酸及利尿剂 E .白蛋白溶液 20 小时就诊,局部处理应: B .清创后不予缝合 E .以上都不对 ) B. 达真皮深层 C . C . 氯化胺及利尿剂 ) 清创后延期缝合 C.深至皮肤生发层 E .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 C. 心衰 D.败血症 E.肺炎 护理诊断的依据是:( ) B .创面有感染 C.创面渗出过多 E .皮肤屏障作用受到破坏 28.吸人性烧伤的最危险并发症是:( A.感染 A.窒息 29.烧伤病人“体液不足”A.创面有焦痴 D.创面组织坏死较多 30.烧伤病人输液时,判断有效循环血量的最简便的观察指标是:( E.神志 ) 双臂为 5% A 尿量 B 血压 C 脉搏 D 呼吸 31 中国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哪项是正确的:( A 头、颈、面各 4%B 躯干为 26%CD 双下肢为 46%E 成年女性双足为 9% 32 关于暴露疗法对病室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A病室温度以 C 病室温度以 E 病室温度以 28〜32 C 为宜,相对湿度 18〜22 C 为宜,相对湿度 18〜22 C 为宜,相对湿度 33 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 低血容量休克 34 重度烧伤后补液, A 一般为 1: 2 D 一般为 1: l 70%左右 40%左右70%左右) D.呼衰 )B.病室温度以28〜32 C 为宜,相对湿度D.病室温度以18〜32 C 为宜,相对湿度 B .感染 C. 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B . —般为 1: 1.5 C. 一般为 2: E 广泛深度烧伤为 0.5 : 1 肾衰 0.5 40%左右 30%左右E 高钾血症 ) 35 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电解质溶液扩充血容量,应首选:A 0 9%氯化钠溶液B 5%葡萄糖生理盐水D 平衡盐溶液E 低分子右旋糖酥36 男性, 1 岁小儿,两下肢烧伤,其烧伤面积为:( A 38% B 34% C 30% 37 成人面、颈、双手、前胸和前腹部约 A 16% ) C. 5 %碳酸氢钠溶液 B .18% C .20% D .41% 2/3 烧伤时, D .22% )40% E . 烧伤面积为:( E .21% 38 女性, 5 岁小儿,头、面、颈及双上臂烧伤,烧伤面积为:( A.17% B .19% C .21% D.23% E .25%A.疼痛B.烧伤创面脓毒症C.血容量不足D.心理因素 E 中枢神经病变40. 体重50kg 的成人,烧伤面积:1 °10 %,n °30%,川°20%,伤后第一天的前 8小时应补晶体和胶体液 的总量为:( )A .1775mlB .1975mlC .1875mlD .2975mlE . 3175ml41. 成人体重50kg ,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H 。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容量超负荷是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

心衰时,心输出量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导致代偿性液体潴留和再分布,中心静脉压和心室充盈压增高,组织间隙液体潴留,继而出现淤血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外周水肿等,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容量超负荷和淤血导致多器官生理功能异常:肺淤血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易继发肺部感染;心肌淤血可致心肌缺血和收缩力下降;肾脏淤血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不全;肝淤血致肝功能异常;肠道淤血致消化功能障碍、肠道菌群易位等。

因此,控制液体潴留,减轻容量超负荷,是缓解心衰症状、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治疗充血性心衰的基石之一。

尽管控制容量超负荷在心衰治疗中举足轻重,但心衰患者容量状态复杂且动态变化,心衰的容量管理含义更加广泛,容量管理的目的是使心衰患者达到个体化的最佳容量平衡状态。

目前国内外缺乏容量管理的专家共识或指南,专家组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意见制定了“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容量管理是急、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完整的容量管理流程为:(1)准确评估容量状态;(2)确定容量管理目标;(3)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4)制定个体化的容量管理方案。

容量状态评估容量状态评估是容量管理的基础。

心衰病因复杂,患者的疾病状态、体质、合并症不同,增加了容量评估的复杂性。

应多维度、多层面进行分析,首先判断总体容量状态,分为容量正常、容量超负荷、容量不足三种情况;其次判断容量分布,是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还是体循环淤血为主;最后分析血容量增加的组分,即红细胞和血浆容量各占比重。

评估容量状态及容量分布分3步。

第1步,根据症状、体征初步判断容量状态。

详细采集临床症状:典型心衰淤血症状包括左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肺淤血症状(劳力状态下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平卧后干咳、静息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等)和右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体循环淤血症状(水肿、腹胀、纳差等消化道症状)。

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有效循环血容量是否适当是临床各科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在急危重症患者尤其需要正确判断。

临床上有不少指标可以判断有效血容量的不足或过量, 但实际应用时出现误判的情况并不少见, 试举例如下。

1 尿量: 尿量是判断体液量是否充足的最常用指标。

在循环血容量不稳定的情况下, 于机体的代偿和体液的重分布, 肾脏血液循环首先受到影响,所以一般认为在无肾脏损害的情况下根据尿量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比较准确。

正常情况下至少需500 ml/ 24 h尿液才能将机体的代谢产物排出, 故将400~ 500 ml/ 24 h 作为少尿的标准, 1 500 ml/ 24 h 左右的尿量比较合适, 低于1 000 ml/ 24 h 多意味着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但在创伤或严重感染的患者, 由于应激反应, 肾脏吸收钠、水的能力显著增强, 尿量在1 000 ml/ 24 h 时也不一定真正存在血容量的不足, 甚至可能存在细胞外液量的增加。

然而在创伤情况下, 代谢产物增加, 排出代谢产物需要的尿量也相应增加, 故尿量在500 ml/ 24 h 以上也可能发生肾前性氮质血症, 因此适当应用利尿剂是必要的。

在合并糖尿病或应激性糖尿病的患者, 由于存在高渗性利尿, 尿量达到1 500 ml/ 24 h 也可能存在明显的血容量不足。

在老年患者, 由于肾脏的浓缩功能减退, 需要更多的尿量排出代谢产物, 因此尿量小于1 000 ml/ 24 h 容易发生氮质血症。

在急危重症患者, 血容量可以在数小时内出现显著的变化, 故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尿量更有价值, 而以24 h 为单位则不利于及时判断病情。

2 血压: 血压降低也常作为判断血容量不足的标准之一, 但临床应用时常常忽略了血压的实际意义。

血压降低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如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严重酸中毒、血管张力下降, 其中绝大多数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 这时多并发尿量的显著减少, 临床处理时习惯用升压药治疗, 在升压效果不好的情况下, 不断加大升压药的剂量和补液的速度, 随着病情的恶化, 常出现肢体水肿, 因此又出现一边升压, 一边利尿的情况, 结果病情进一步恶化。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及评分标准一、基本知识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禁忌症: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

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

前面是锁骨的侧缘,在锁骨中点稍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呈弓形而稍向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

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

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

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便可送管入静脉。

送管方法有两种: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

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有效循环血容量名词解释

有效循环血容量名词解释

有效循环血容量名词解释
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指维持正常心血管功能所需的血液容量。

它是指能够有效循环到组织和器官中的血液量,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供应足够氧气和养分至关重要。

有效循环血容量主要与心脏泵血功能、血管容量和血液稀释程度等因素相关。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维持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如果有效循环血容量过低,组织和器官将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导致缺血、坏死甚至器官功能衰竭。

而如果有效循环血容量过高,心脏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内分泌和肾脏等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出现失血时,神经系统会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和心率等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内分泌系统则通过分泌抗利尿激素来减少尿液排出,保持血液容量。

肾脏则起着滤过血液和排出多余水分和废物的重要作用。

血液容量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测量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血容量分布等。

通过这些测量手段可以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状态,并帮助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和调节。

总之,有效循环血容量是维持正常心血管功能所需的血液容量,对于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它的维持依赖于多个系统的相互调节,而血液容量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并进行相应的
治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77/28
用PAWP表示左室舒张未压(LVDEP),并深 入反应左室前负荷是基于两个基本前提: ①从肺动脉到左心室间无阻塞原因存在, 在心脏舒张期时为一通畅串联络统;②心 脏有足够舒张期,以使该期串联络统内液 体呈相正确“非流动”状态而取得各点 压力平衡。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1010/28
发生休克时,胃黏膜是出现灌注不足最早、 恢复最晚部位之一,所以,胃黏膜是测量局 部灌注情况理想部位。对灌注是否充分 最终评价是细胞水平组织氧合情况,组织 氧合水平是一项非常有前途参数,它在各 项技术中创伤最小,也含有吸引力。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1111/28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2323/28
2. 液体复苏终点
传统复苏最终目标是心率、血压、尿量恢复正 常。但在满足上述目标后,仍可发生低灌注,长时间低 灌注可造成MODS。当前很多研究对各种指标进行探 讨,寻求判定复苏终点最正确指标,包含CO和氧耗、 CI>4.5 ml/min/m2、DO2>670 ml/min/m2、 VO2>166 ml/min/m2、酸碱平衡、血乳酸值和特殊 器官监测等。显然,它们作用和不足都是并存,并不能 完全作为复苏最终目标。
②输红细胞比输全血好,③输去白细胞血比 不去白细胞血好。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2020/28
6. 羟乙基淀粉
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是从玉米中提取支链淀粉,经羟乙 基化而成,它来自绿色植物是一个环境保护型血浆 代用具。第三代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与第二代中 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均同属中分子量低取代级产品, 但因为第三代羟乙基淀粉在第二代基础上适当降 低了分子量和取代级(130/0.4),所以降解快,降低 了对凝血和肾功效影响,可用于肾功效不全病人。 有研究显示,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与其它胶体 制品及乳酸林格液相比,能够快速、较长时间提升 氧供(DO2)和氧耗(VO2),改进组织灌注和氧合。在 到达相同心脏指数(CI)时,其扩容效果最好。而白 蛋白、冻干血浆和明胶等制品,则不具备如此良好 扩容效果和改进血液动力学指标能力。

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名词解释

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名词解释

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名词解释有效循环血容量是一个重要的医学概念,它描述了循环系统中真正参与氧合作用的血液容量。

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对于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循环系统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有效循环血容量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1.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概念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指在正常生理活动下真正参与氧合作用的血液容量,它与整个循环系统的循环血容量不完全相同。

有效循环血容量包括真正通过动脉和毛细血管系统供应心脏、肌肉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量。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休克、失血或心脏功能不全等,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可能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

2.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评估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是诊断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生理参数监测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观察包括测量体征,如血压、心率、皮肤颜色和湿度等,以及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尿量等。

生理参数监测主要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和动脉血气等指标来间接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能提供更直观的血流状态和心脏收缩功能信息,从而帮助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是否正常。

3.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重要性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维持对于维持正常的氧供需平衡至关重要。

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机体会出现代谢紊乱、器官功能障碍乃至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准确评估和及时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异常对于救治危重患者、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预防并发症都具有重要意义。

4. 影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因素多种因素可影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大小。

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容量的变化,如出血、输液、输血等都会影响有效循环血容量。

此外,心脏泵功能的改变、血管扩张或收缩、血浆蛋白浓度的改变等也会对有效循环血容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5. 有效循环血容量与临床实践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ICU中液体管理问题

ICU中液体管理问题
▪ 实施EGDT,可使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率由46.5%降至 30.5%。 EGDT于2001年由Rivers提出后,至今已被广 大ICU医生所接受,并在临床实施
Rivers E. N Engl J Med. 2001 Nov 8;345(19):1368-77.
EGDT使Severe Sepsis的死亡率由 46.5%降至30.5%
主张限制输液者(干派)的观点
▪ 肠道手术病人总数172例,加入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 围术期液体治疗分成限制输液和常规输液组 ▪ 限制输液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心、肺并发症 7% vs 24% 组织愈合并发症 16% vs 31% 死亡率 0 vs 4.7% ▪ 结论:择期结直肠手术围术期限制输液有利
Intensive Care Med.2007;33(2):344-349.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07;21(5):636-643.
SVV(每搏量变异)
每搏量
SVV<13%
∆SV ∆P
SVV>13%
∆SV
∆P
呼吸导致每搏量的变化可判断
当前所处FS曲线的具体位点
线水平的基础上观察其动态变化则有一定意义
液体管理—动态化
▪ 推荐意见8:CVP 8-12mmHg、PAWP12-15mmHg可作为严重 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目标,但应连续、动态观察。 (E级)
▪ 推荐意见9:SvO2的变化趋势可反映组织灌注状态,对严重感 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级)
▪这种液体治疗称之为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本身就是救治生命的重要手段
▪应结合所获取的临床资料,及早地、适当地采 取液体复苏措施
▪ 即6小时内使病人的以下指标达标

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_概述说明

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_概述说明

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的制定与调整,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评估。

下腔静脉塌陷率是指人体下腔静脉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随着胸腹压差产生的变化情况。

近年来,关于下腔静脉塌陷率与补液需求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因此,进一步探讨该补液标准的制定与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补液标准的制定与调整、实施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结论。

首先,在引言中我们会概述本文的目的和研究背景,并对文章结构进行简要介绍。

其次,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

我们将回顾相关研究和理论探讨,以及当前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三部分将讨论补液标准的制定与调整。

我们首先对现有补液标准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然后阐述基于下腔静脉塌陷率制定新的补液标准的必要性,并介绍基于该指标制定新补液标准的方法和步骤。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下腔静脉塌陷率监测技术与手段选择,并给出操作流程说明。

随后,我们将探讨使用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最后,我们将评估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的效果,并进行潜在风险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研究的意义和未来推进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的制定与调整,并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评估。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的优化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下腔静脉塌陷率补液标准:2.1 下腔静脉塌陷率的定义和重要性:下腔静脉塌陷率是指在呼气末期,下腔静脉横截面积与吸气时相比的变化比率。

它是判断循环血容量状态以及估计患者补液需要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下腔静脉塌陷率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循环情况,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补液。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和休克专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和休克专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和休克专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A型题】1.平衡盐溶液的配方是()A.1/3复方氯化钠溶液和2/3的1.9%乳酸钠溶液B.1/3的1.9%乳酸钠溶液和2/3复方氯化钠溶液C.1/3的5%碳酸氢钠溶液和2/3生理盐水D.2/3的5%碳酸氢钠溶液和1/3生理盐水E.1/3的11.2%乳酸钠溶液和2/3生理盐水2.高血钾引起心律失常应立即()A.静脉注射1.2%乳酸钠溶液60mL.B.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60mL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D.静脉注射1.2%乳酸钠溶液120mLE.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100mL3.关于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哪项不正确()A.禁食病人应补液2000~2500mLB.中度出汗应多补低渗液体500~1000mLC.大量出汗应多补低渗液体1000~1500mLD.气管切开病人应多补低渗液体1000mLE.体温每升高1℃,每千克体重应多补低渗液体4~6mL4.代谢性酸中毒时()A.呼吸浅快B.呼吸深大C.对呼吸无影响D.钾离子进入细胞内E.尿液呈碱性5.高血钾最常见的病因是()A.急性肾衰竭多尿期B急性肠梗阻C.长期应用利尿药D.长期应用皮质激素E.挤压伤(严重)6.休克发生持续时间超过多少小时容易继发内脏器官的损害()A.8小时B.9小时C.10小时D.12小时E.14小时7.造成休克死亡的三大原因是()A.心、脑、肾功能衰竭B.心、肺、肾功能衰竭C.心、肝、肾功能衰竭D.肝、肺、肾衰竭E.心、肝、肺功能衰竭8.休克病人的体位一般应采取()A.头和躯干部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B.头和躯干部抬高15°~20°,下肢抬高20°~30C.头低躯干抬高位D.头和躯干部抬高25°30°,下肢拾高20°~30°E.头和躯干部及下肢都抬高20°~30°9.休克病人尿量稳定在每小时多少以上时,表示休克已纠正()A. 25 mlB. 30 mIC. 35 mID. 20 mIE. 50 mL【B型题】问题10~12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高钙血症10.胃癌合并幽门梗阻常发生()11.肾功能不全常发生()12.重度肺气肿病人常发生()问题13~14A.高钾血症B.高钙血症C.低钾血症D.低钙血症E.高镁血症13.长期应用盐皮质激素常发生()14.严重挤压伤常发生()【X型题】15.高钾血症的处理原则是()A.积极防治心律失常B.立即停止钾盐摄入C.降低血清钾浓度D原发病治疗E改善肾功能16.等渗性缺水常见的病因有()A.肠瘘B.大量呕吐C.大创面慢性渗液D.高热、大量出汗E.腹腔内感染17.引起等渗性缺水的原因有()A.急性消化道液体丧失B.大量出汗C.肠梗阻早期大量呕吐D.大面积烧伤48小时内E.十二指肠早期18.对休克病人的一般监测项目包括()A.中心静脉B肺动脉楔压C.血压D.心脏指数E.动脉血气分析19.有效循环血量主要依赖()A.有充足的血容量B.有良好的肺功能C.有效的心排血量D.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E.水、电解质平衡20.感染性休克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A.处理原发感染灶B.应用抗菌药物C.改善病人一般情况D.增强病人抵抗力E.应用大量激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治疗高渗性脱水时,应以________或________补充之。

医学基础知识问答

医学基础知识问答

医学基础知识问答神经共有多少对?说明其名称。

答: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有12对。

其顺序与名称如下: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2、小肠的起止点在哪里?总长度是多少?包括哪几部分?答: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起自胃的幽门,止于回盲瓣,成人总长度约5~7米;可分为非系膜部分的十二指肠和系膜部分的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分为非系膜部分的十二指肠和系膜部分的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3、病原微生物分哪几大类?答:病原微生物分八大类:(1)细菌;(2)病毒;(3)立克次氏体;(4)螺旋体;(5)支原体;(6)衣原体;(7)真菌;(8)放线菌。

放线菌。

4、什么叫病毒?答:病毒是颗粒很小、以毫微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5、什么叫抗原?什么叫抗体?答: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能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叫抗原。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能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叫抗原。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叫抗体。

在体液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叫抗体。

抗体同样具有特异性,抗体同样具有特异性,抗体同样具有特异性,只能只能和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

和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

没有抗原的刺激不会产生抗体;没有抗原的刺激不会产生抗体;没有抗原的刺激不会产生抗体;有了抗体,没有抗原,抗体也就不有了抗体,没有抗原,抗体也就不起作用了。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起作用了。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6、何谓免疫?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以维护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以维护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功能包括: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三种功能。

功能包括: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三种功能。

有效循环血量名词解释

有效循环血量名词解释

有效循环血量名词解释有效循环血量(EffectiveCirculatingVolume)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以流动的血液所填满的血容量。

其定义是机体每次心跳时能够从心脏向大血管输出的量。

它受机体的体积变化情况的影响,当体积发生变化时,有效循环血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有效循环血量是有以下特点的:第一,有效循环血量的大小是机体的整体出血状况的反映。

有效循环血量的大小有利于评估机体的血液消耗情况,从而预测机体未来的血液供应情况。

第二,有效循环血量与体液状况有关。

有效循环血量与体液消耗、脱水状况等有关,当体液消耗、脱水状况发生变化时,有效循环血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三,有效循环血量的大小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有效循环血量的大小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温、空气湿度、大气压力等。

第四,有效循环血量受到生理状况的影响。

有效循环血量受到机体自身生理状况的影响,如应激反应、病理反应等。

有效循环血量是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出机体处于什么样的血液供应状况,可以有效控制各类血液流变病毒的大小、稳定血液的酸碱度等。

此外,有效循环血量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机体能否正常运转,以及是否存在某种疾病等。

因此,有效循环血量的大小关系到机体的健康状况,应加以重视。

防治有效循环血量的变化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坚持运动。

运动有助于增进机体的血液量,锻炼肌肉,从而提升机体的循环系统,减少有效循环血量的变化。

第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不稳定会对有效循环血量产生影响,所以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三,控制饮食。

饮食结构不当会影响机体的各项血清指标,影响机体的血液供应能力,从而影响有效循环血量的变化。

第四,控制情绪。

情绪波动会对机体的各项状态产生影响,应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以流动的血液所填满的血容量,它是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有效控制各类血液流变病毒的大小、稳定血液的酸碱度等。

有效循环血量三因素量-泵-血管是生命的主干

有效循环血量三因素量-泵-血管是生命的主干

有效循环血量三因素量-泵-血管是生命的主干摘要】生命的最初形态是受精卵,受精卵得到母亲子宫的血液供应最先发育完全并工作的器官是心管,因为有了胎心的工作其他的一切器官才能继续孕育和发育。

所以生命是依赖血液、心脏和血管三个基础因素而逐渐形成的,即有效循环血量三因素量-泵-血管是生命的主干。

【关键词】解剖学;生命;受精卵;整体;局部;有效循环血量;量-泵-血管;主干【中图分类号】R33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214-03西医基础必修课程是解剖学,老师说解剖学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检查身体内部结构已经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赖手段。

如果我从事的是外科对于现有西医解剖学应该是深信不疑的,不幸的是从事内科,十多年来面对许许多多病症,让我深深体会到内科非常被动。

解剖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器官毫无生命气息毫无内在联系,而内科面对的是整体活生生的人,机体的局部某个器官或者整体出现病变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特别在慢性病和疑难病症面前更多的是挫折感,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连常见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更多的是控制和对症。

让我一次次的对于现有医学产生了怀疑和困惑,肯定在某个环节中疏漏了什么,生命是怎么了?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生命的最初形态是什么的?受精卵,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里奇迹般地会合后,形成一个受精卵,生命开始了。

卵子受精后,分裂为两个细胞,大约每隔12小时分裂一次。

这团细胞从输卵管进入子宫时,分泌出液体,于是膨胀成一个空心球,叫做胚泡。

这个空心球在几天内会变成两层,球内含有微量液体,细胞团堆在球的一侧。

球壁以后会变成胎盘和羊膜,里面的细胞则会变成胎儿。

人体的最初形态就是卵子受精后细胞不断的分裂分裂发育而来,中医的理论就是阴(卵子)和阳(精子)结合产生了生命,受精卵(阴阳合一)就是人体的最初形态。

提供其不停地发育是母亲的子宫血液(能量)供应,就如一颗种子着了地,吸收大地和太阳的能量而不停地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水肿, 因此又出现一边升压, 一边利尿的情况, 结果 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略 了以下情况: ($) 血压下降是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 表现, 尽管可能存在严重的水肿, 但仅仅意味着组织 间液增多, 有效血容量仍然严重不足。随着水肿加 重, 进一步影响循环功能, 导致恶性循环。此时的主 要处理措施不是升压和利尿, 而是迅速扩充血容量, 且以胶体为主, 白蛋白和血浆最好, 在暂时无条件补 充胶体液时, 应迅速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若存在 脱水的表现, 则同时补充生理盐水; 若存在水肿的表 现, 则补充胶体后适当使用利尿剂。 (!) 在血容量严 重不足的情况下, 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 此时利尿 常常是无效的; 若利尿有效, 则进一步降低有效循环 血容量, 导致恶性循环。 皮肤苍白多意味着血容量不足, #% 皮肤改变: 这对青壮年和无皮肤病变的患者价值较大, 但对老 年人价值有限, 因为老年人的皮肤比较苍老、 皱缩, 因此皮肤苍白对判断贫血和血容量不足并不可靠。 若出现皮肤的花斑样改变, 则多意味着周围循环的 严重障碍。若皮肤比较饱满、 发亮则往往是细胞外 液增多的指征。需强调皮肤发亮仅仅意味着细胞外 液增多, 有效血容量仍可能不足, 水肿明显的患者多 存在血容量的不足。 皮肤温度对循环状态的判断比较可靠, 四肢末 梢温暖表示循环血量充足, 四肢发凉则意味着循环 功能不良。检查手背部静脉也非常有价值, 如果手 下垂 * , & -, 而手背静脉不充盈, 表示循环血容量不 足; 相反, 若举手 * , & - 手背静脉不排空, 表示循环 血容量过多。 循环血容量过多常出现脉搏洪大, 循 *% 脉搏: 环血容量不足出现脉搏细弱、 增快, 但单纯脉搏增快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对判断血容量不足价值有限, 需 结合血压、 尿量等综合判断。 ( ./0) : &% 中心静脉压 ./0 是反映循环血容量 和心功能的综合指标, 一般认为在右心功能正常的 情况下, ./0 的变化对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非常可
著小于 #&&# 的变化幅度; 高水平的 #&&# 使肺容积 明显增大, 胸廓的限制作用增强, 即 !"# 明显增大, !"# 变化的幅度逐渐接近 #&&# 变化的幅度。在肺 组织顺应性减退的患者, #&&# 向胸腔传导显著下 降, 在胸廓顺应性减退的患 !"# 的变化幅度减小; 者, !"# 的变化幅度增大。肺容积显著增大时 #&&# 对 !"# 的影响增大, 但随病理状态的不同而异, 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 ( !’#() 患者存在气道陷闭和较高 水平的内源性 #&&# ( #&&#)) , 中低水平的 #&&# 不会 导致肺容积的增大和 !"# 的变化; 而哮喘患者存在 气道阻塞和高水平的 #&&#), 常导致 #&&# !"# 的明 显变化。 ( #!,#) : 常用来反映左心室的充 *+ 肺楔嵌压 盈量, 判断有无左心功能不全。但因肺毛细血管和 肺静脉 受 肺 泡 内 压 和 间 质 负 压 的 影 响 较 大, 故与 其大小显著受呼吸增强和机械通气压力 !"# 相似, 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 危重患者的血容量评估指标常常受到不 同疾病的不同病理生理特征的影响, 因此在临床上 应灵活运用, 综合评判, 才能对血容量作出尽可能准 确的判断。
(收稿日期: %--./-./%0)
・ 论著摘要 ・
气管插管后难置性胃管置入方法探讨
甄永强 滕琳 赵锦梅
%*$-1$) 的气管插管内移出, 如此胃管便留在了食道内, 再将胃管插 入预定的深度。 本组 %0 例中, %1 例一次置胃管成功, $ 例插至贲门位置 时, 因腹胀、 贲门痉挛而不能到达胃内, 换用长度为 .- 67 的 硅胶管后再次置入亦获成功。 讨论 通常情况下, 置胃管是比较容易的操作, 但由于 昏迷病人不能做吞咽动作或遇儿童及其他不配合插管的病 人时, 常常造成插管失败。以往多采用导丝导引置胃管, 既 存在损伤咽喉、 食道的危险, 操作又困难, 且常常不容易找到 合适的导丝。采用气管插管导引具有以下优点: ( $) 材料易 得到, 硬度适中; (%) 气管插管远端圆滑, 不易导致组织损伤; (.) 操作简单, 盲插很容易进入食道; (1) 成功率高。
・ .%1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8)9 : ;<=>)? !?)@ !A?< B<C, DEF<7G<? %--., "EH+%, DE+*
Hale Waihona Puke 靠。 !"# 下降, 血容量不足, 反之则血容量增加。但 实际上影响 !"# 的因素也较多, 特别是受胸腔负压 的影响较大, 其特异性也相应受到影响, 如机械通气 压力较高时, 或胸肺部手术后用固定带固定后, 或大 量腹水的患者, 胸腔负压显著下降, !"# 可明显升 高; 机械通气压力不足、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急性肺 组织病变、 大气道阻塞等原因导致呼吸增强、 增快 时, 胸腔负压显著升高, 在 !"# 可明显下降。因此, 病理状态下 !"# 的变异范围较大, 即 !"# 显著下降 不一定代表血容量不足, 而 !"# 上升也不一定意味 着血容量过多或心功能不全, 应结合具体临床情况 判断。此外, 心包积液、 三尖瓣返流也可引起 !"# 的升高, 但容易判断。以下两点常常容易忽视, 需特 别强调: ($) 急性肺水肿患者, 由于呼吸的代偿作用, (%) 机械通气的患者, !"# 多出现下降而不是升高; 呼气末正压 ( #&&#) 对 !"# 的影响无确定的关系, 随 肺组织和胸廓 (包括膈肌) 顺应性等因素的变化而变 化。正 常 情 况 下, 由 于 肺 组 织 本 身 阻 力 的 作 用, 而 #&&# 在向胸腔传导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渐递减, #&&# 导致的肺容积增大则使胸廓的限制作用增加, 两者共同影响胸腔内压和 !"# 的变化。中低水平 的 #&&# 向胸腔传导以及胸廓的限制作用有限, !"# 变化不大, 甚至基本无变化, 即 !"# 的变化幅度显
(收稿日期: %--./-*/$*)
潍坊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山东潍坊
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后, 置入胃管有时比较困难。我们 采用气管插管导引, 二步法置入难置性胃管 %0 例, 均获得成 功,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 %0 例, 男 $1 例, 女 $$ 例; 年龄 $2 3 4$ 岁, 均为气管插管后病人, 其中经口气管插管 5 例, 经鼻气管 插管 $* 例。有 $1 例病人昏迷, 不能配合置入胃管, $$ 例虽 神志清楚, 但配合差, 均经 . 3 0 次以上常规置胃管失败后采 用此方法。 用剪刀沿侧面剖开, 或选用内径大 *+0 或 2 号气管插管, 于胃管外径的硅胶管, 亦从侧面剖开。将胃管按常规方法插 入鼻腔, 直至口腔后将胃管从口腔内拉出口腔外, 再将准备 好的气管插管从口腔插入食道, 然后将口腔外的胃管插入侧 面剖开的气管插管内, 在退出气管插管的同时将胃管从侧切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1 期
.+23 4 56-728 .829 .:86 ;6<, =>?6’@68 !""#, />(%!, =>%1
・ #!# ・
・ 专题笔谈 ・
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朱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 (上海 !"""#!)
有效循环血容量是否适当是临床各科经常遇到 的问题之一, 在急危重症患者尤其需要正确判断。 临床上有不少指标可以判断有效血容量的不足或过 量, 但实际应用时出现误判的情况并不少见, 试举例 如下。 尿量是判断体液量是否充足的最常用 $% 尿量: 指标。在循环血容量不稳定的情况下, 由于机体的 代偿和体液的重分布, 肾脏血液循环首先受到影响, 所以一般认为在无肾脏损害的情况下根据尿量判断 血容量 是 否 充 足 比 较 准 确。 正 常 情 况 下 至 少 需 故将 &"" ’( ) !* +尿液才能将机体的代谢产物排出, *"" , &"" ’( ) !* + 作为少尿的标准, $ &"" ’( ) !* + 左 右的尿量比较合适, 低于 $ """ ’( ) !* + 多意味着细 胞外液量的减少。但在创伤或严重感染的患者, 由 于应激反应, 肾脏吸收钠、 水的能力显著增强, 尿量 在$ """ ’( ) !* + 时也不一定真正存在血容量的不 足, 甚至可能存在细胞外液量的增加。然而在创伤 情况下, 代谢产物增加, 排出代谢产物需要的尿量也 相应增加, 故尿量在 &"" ’( ) !* + 以上也可能发生肾 前性氮质血症, 因此适当应用利尿剂是必要的。在 合并糖尿病或应激性糖尿病的患者, 由于存在高渗 性利尿, 尿量达到 $ &"" ’( ) !* + 也可能存在明显的 血容量不足。在老年患者, 由于肾脏的浓缩功能减 退, 需要更多的尿量排出代谢产物, 因此尿量小于 $ """ ’( ) !* + 容易发生氮质血症。在急危重症患 者, 血容量可以在数小时内出现显著的变化, 故以小 时为单位计算尿量更有价值, 而以 !* + 为单位则不 利于及时判断病情。 血压降低也常作为判断血容量不足的 !% 血压: 标准之一, 但临床应用时常常忽略了血压的实际意 义。血压降低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如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不全、 呼吸功能不全、 严重酸中毒、 血管张力 下降, 其中绝大多数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 这 时多并发尿量的显著减少, 临床处理时习惯用升压 药治疗, 在升压效果不好的情况下, 不断加大升压药 万方数据 的剂量和补液的速度, 随着病情的恶化, 常出现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