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2)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朝代、诗歌类型等;(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运用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 诗歌主题思想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3.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 利用图像、音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4. 赏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分享自己的感悟;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3. 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4. 在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5. 作业布置要合理,既要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也要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孔雀东南飞·2课时 课堂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2课时 课堂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2课时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汉乐府诗发展的高峰。

故事情节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从故事当中延伸出来为问题探讨以及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则稍微抽象一些,需要以课文为依据,发散思维去想象、研究。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前面已经学习了《诗经》两篇,再学习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孩子们的精神状态不一定会十分饱满,需要教师时刻关注。

而就《孔雀东南飞》文章来说,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会存在多大的问题,难的则是从文章中延伸出来的问题探讨和研究。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2.梳理文章大意,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3.归纳人物形象四教学准备收集与《孔雀东南飞》相关的文本、视频资料;准备好研究探讨的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鲁迅先生对“悲剧”的阐释语导入新课“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且是永远的生活。

”师:鲁迅先生是是如此来定义“悲剧”,究竟它是不是一种“毁灭的美”,今天我们通过庐江小吏和他的妻子的故事看见证一番。

(二)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大意梳理(以问题解决方式理清故事情节)(1)“刘兰芝”的“美”师:从“焦、刘殉情”的故事传说我们可以知道,焦仲卿对“刘兰芝”是始终没有变心的,那么究竟“刘兰芝”拥有什么样的品行吸引着他?以文章语言阐述刘兰芝有哪些品质?(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完成导学练习)生:······明确: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果断坚决: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美丽贤淑: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善良友爱:却与小姑别······(二)故事情节师:兰芝是如此的勤劳美丽贤淑,却依然无法讨得婆婆欢心,最终被休掉,作为丈夫的焦仲卿呢?他做了什么?生:······(明确为了孝道而隐忍,休掉自己美好的妻子,但是却也立下誓言“誓天不相负”,刘兰芝回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枯荷听雨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在自主诵读、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欣赏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这是大家发现的第一个美点。

诗歌洋溢着美,同学们有一双双发现的眼睛。

下面请同学接着谈自己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并简单说说欣赏的理由。

[探究]一.本诗主要靠人物对话发展情节,塑造性格,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一般的言行描写,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思考,就能自得其妙。

而研讨探究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学生阅读鉴赏不无裨益。

(一)1.生: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P36)(理由略)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

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倾听范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

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先背会的同学举一下手。

背诵很流畅。

(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齐来背一遍。

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人教版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4.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设想]1.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2.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

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授课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整体把握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兰芝被遣——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告诫后人——故事的尾声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的成因。

2、体会诗歌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认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罪恶。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诗歌的主题,认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

2、难点(1)探讨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2)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3 分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的初步印象,以及对故事梗概的掌握情况。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2、人物形象分析(20 分钟)(1)刘兰芝①请学生找出描写刘兰芝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多才多艺“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勤劳能干“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自尊刚强“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善良重情②引导学生讨论刘兰芝被遣归的原因,除了焦母的刁难,是否还有自身性格的因素。

(2)焦仲卿①让学生分析焦仲卿在面对母亲的压力和妻子的被遣时的表现,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例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忠贞“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软弱无奈②思考焦仲卿的软弱是否是导致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3、悲剧根源探讨(15 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

(2)引导学生从社会制度、封建礼教、家庭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明确: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是造成他们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子女的婚姻往往由父母决定,个人的意愿得不到尊重。

教案《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教案《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2)坐具:床、塌(3)七夕:乞巧节。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4)交通工具:牛车三、整体感知1、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故事情节(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小序(内容介绍):时间、地点、成诗经过东汉末年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

2、理清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引子(1)托物起兴开端:第一部分(2):兰芝对夫诉说第一层(3---6)仲卿求情发展:第二部分(3---12)被遣回家,两情依依第二层(7---9)兰芝话别第三层(10---12)被遣回家第一层(13---19)刘母态度再发展:第三部分(13---22)回家遭遇第二层(20---21)刘兄逼嫁第三层(22)媒人回禀高潮:第四部分(23---32)以死抗争,双双殉情尾声:第五部分(33):合葬化鸟四、背诵:9-12段;完成之后分角色朗读。

五、作业设计完成练习册相关作业六、板书设计(同故事情节)【教学后反思】附:文学常识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文档 (2)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文档 (2)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授课人王二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偏义复词的特点,掌握”相”“见”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语境分析”相”“见”意思及偏义复词意思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偏义复词的特点,掌握”相”“见”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教学难点⑴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结合语境分析”相”“见”意思及偏义复词意思的能力。

教学方法⑴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思及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⑵讨论法:学生借助工具书,相互讨论解决课文中的字词意义。

教具准备印发《游褒禅山记》学案。

课前检测:第一节所学知识点检测课文字词1、划线字标音:公姥伶俜腰襦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泰赍钱踯躅冥冥摧藏奄奄仕宦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府吏见丁宁摧藏马悲哀蒲苇纫如丝槌床便大怒教授新课: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和探究本文的一些重要文言现象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整理文言知识(一)1、小组长给组员讲析偏义复词的概念有些词语两字(近义词或反义词)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

2、小组长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案上的偏义复词的解释(结合文句所在语境探讨词义)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其日牛马嘶3、学生展示成果,其他生质疑,老师明确答案。

4、学生整理笔记。

(二)1、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案上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义的解释词类活用(要求:整理出词类活用类型、找出活用的字并翻译)(1)孔雀东南飞。

(2)誓天不相负。

(3)以此下心意。

(4)足以荣汝身。

(5)仕宦于台阁。

(6)何敢助妇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6、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6、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的词语,理清情节和矛盾冲突;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因本诗很长,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分析内容,理清情节和矛盾冲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பைடு நூலகம்点
教学重点:
1、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找出并理解本文的偏义复词及其特点;“相”字的不同用法。
教学难点:
“相”字的不同用法。
提炼的课题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的理解。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新新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教与学生学
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
解读课件中出示的通假字
出示课件,抽学生在黑板完成,并有学生评判。
单元(章节)课题
先秦南北朝诗歌
本节课题
孔雀东南飞
课标要求
1、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
帮助学生完成重点字词的解读、完成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词语的归纳和识记。
课堂检测内容
课件中“相”的解读。
课后作业布置
1、改正《新新学案》阶段一“2、3、4、5、6”的错误。
2、梳理文中的“相”。
预习内容布置
找出诗文中运用“赋、比、兴”的句子,试分析作用。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熟读课文,正确朗读音标和生词。

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课文,熟悉音标和生词。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课文。

2.学生课本、笔、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入课文:向学生简单介绍《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孔雀的特点和飞行的方式。

5.2. 阅读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默读。

2.集体朗读:全班带着读音纠正的角色进行课文朗读。

5.3. 课文讲解1.对生词进行解释:学生遇到不懂的生词,老师给予解释,并让学生跟读。

2.解析重点句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5.4. 综合训练1.合作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下课文中孔雀为什么只飞到东南而不飞到其他方向。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就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全班共同讨论。

5.5. 拓展活动1.分角色朗读:将课文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2.创作故事: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类似的故事情节,并进行口头表达。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努力,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此篇“孔雀东南飞”高一语文教案为秀洲区2014年双高课评比参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三、教学时数:2教时(总第课时)四、教学日期:五、课前预习: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诗歌的赋比兴的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形象。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

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

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

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

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

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

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

孔雀东南飞2 教师案

孔雀东南飞2  教师案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能说出乐府诗歌的大致特点。

2. 能理清文章情节结构,复述故事情节,熟悉内容。

3.能够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并能客观评价主要人物形象。

4.感受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领会本文的悲剧色彩。

【学习重点】1.能够理清文章思路并复述故事梗概。

2.能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考纲要求】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品内容。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译文,弄懂故事梗概并复述,然后划分情节结构。

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人物活动,包括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分析人物的方法:1.以事析人法:即通过分析叙事文本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发生在我们要分析的人物形象身上的故事情节,来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精神特征等。

2.具体的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过程】(一)基础学习读完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与小组的同学们分享一下。

(学法指导:可以从内容上来谈,亦可从乐府诗的特点上来谈,并联系古今著作,找相似故事)个性笔记(二)学习探究1.诵读课文,划分情节结构并复述故事。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引子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2.人物形象分析(1)找出诗中女主人公言行的语段,并揣摩人物心理,说说她是一位怎样的女子。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324 次) 时间:2004/11/23 02:17pm来源:边城[这个贴子最后由边城在2004/11/23 07:43pm 第1 次编辑]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正如小燕子所言,这一首诗的内涵太多。

如何让学生品出其中的味道,很难操作。

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想了很多,但还是和第一课时一样,不得要领。

我只在心中想了想大概要怎么上,还是没有教案,预计先要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从学生谈感受中阐述开去,顺势引导。

但是这中间有太多的不可预料性,不知道会上成什么样子。

在这种忐忑中开始上课。

师生相互问候。

师:昨天我们自由朗读了课文,并且谈了读后感受,跟着朗读磁带把全文读了一遍,熟悉了课文内容。

我想请问大家,对诗歌的内容都了解了吗?生答都了解了。

师:好的,只有在大家都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深入地研究文本。

下面我想请大家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把自己读完全文的感想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生开始交流,讨论比较热烈。

师走下讲台,倾听生交流,并回答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了好十来分钟,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展得很开,已经深入到文本中去了,心中甚是高兴。

对下面的教学,也有点底了。

师停止讨论。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听了一些同学的看法,觉得很好,那么,就请大家畅所欲言,把你心中所想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过了几秒钟,无人举手。

我观察到一位学生想举手,但又不敢,于是微笑着点出他的姓名,请他回答。

生:我觉得古代的人都不能自主自己的婚姻,都要听父母的,这很可悲。

我顺势问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翻书找到相关句子进行了回答。

生:焦母要焦仲卿把刘兰芝赶回去,焦仲卿就顺从了。

接着又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想。

几秒钟后,一生举手。

生:我觉得他们两人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他们两个不可以私奔吗?他们完全可以逃出去,找个地方隐居,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任何准备,我相信自己对这个问题可能会不知道处理,幸亏在开始与学生交流时,听到了这个学生的疑问,所以我才不致惊慌失措。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淄博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必修5 前置作业编写人:王秀芝审核人:田永丽使用日期:2014年9月日总编号:1《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二课时姓名组别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熟读文章,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了解兰芝母亲和兄长的性格特点,并进一步把握兰芝这一人物形象。

【文本探究】一、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将加点字词含义写在课本上。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料想)子(你)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才)十八九,便言(善于言辞,很会说话)多令(美好)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放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好,合适)。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再)谓之。

”阿母白(告诉)媒人:“贫贱有此女,始(才)适(女子出嫁)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希望)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不久)遣(派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谢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注音:liáng)!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注音:pǐ 释义:坏运气)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辞别)家事(侍奉)夫婿,中道还兄门,处(注音:chǔ)分适(适合,依照)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注音:yāo 释义:约),渠(他)会永无缘。

登即(立刻)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doc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doc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324次)时间:2004/11/2302:17pm 来源:边城[这个贴子最后由边城在2004/11/23 07:43pm第1次编辑]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正如小燕子所言,这一首诗的内涵太多。

如何让学生品出其中的味道,很难操作。

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想了很多, 但还是和第一课时一样,不得要领。

我只在心中想了想大概要怎么上,还是没有教案,预计先要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从学生谈感受中阐述开去,顺势引导。

但是这中间有太多的不可预料性,不知道会上成什么样子。

在这种忐忑中开始上课。

师生相互问候。

师:昨天我们自由朗读了课文,并且谈了读后感受,跟着朗读磁带把全文读了一遍,熟悉了课文内容。

我想请问大家,对诗歌的内容都了解了吗?生答都了解了。

师:好的,只有在大家都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深入地研究文本。

下面我想请大家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把自己读完全文的感想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生开始交流,讨论比较热烈。

师走下讲台,倾听生交流,并回答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了好十来分钟,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展得很开,已经深入到文本中去了,心中甚是高兴。

对下面的教学,也有点底了。

师停止讨论。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听了一些同学的看法,觉得很好,那么,就请大家畅所欲言,把你心中所想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过了几秒钟,无人举手。

我观察到一位学生想举手,但又不敢,于是微笑着点出他的姓名,请他回答。

生:我觉得古代的人都不能自主自己的婚姻,都要听父母的,这很可悲。

我顺势问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翻书找到相关句子进行了回答。

生:焦母要焦仲卿把刘兰芝赶回去,焦仲卿就顺从了。

接着又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想。

几秒钟后,一生举手。

生:我觉得他们两人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他们两个不可以私奔吗?他们完全可以逃出去,找个地方隐居,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任何准备,我相信自己对这个问题可能会不知道处理,幸亏在开始与学生交流时,听到了这个学生的疑问,所以我才不致惊慌失措。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文档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文档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说课稿《孔雀东南飞》我执教不止一次,每教一次都有一次新的收获。

下面谈谈我执教《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诗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诗歌单元的教学目标一是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特点,二是学习领会古代诗歌反映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作品中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三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经》、《楚辞》、《乐府诗》、五言诗的发展概况和线索。

《孔雀东南飞》既是诗歌,也是文言文。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既要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在知识训练过程中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

我执教这篇课文,拟用用两课时。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教学目的:一是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曲折的情节以及生动朴实的人物对话塑造人物的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学习本诗所使用的铺张、比兴的修辞方式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三是使学生认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意义。

第二课时的教学难点:挖掘悲剧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开拓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说教法】高中语文教材中,教师对人物的处理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同记叙文教学一样,从前到后分段讲解,逐层归纳,最后显露出人物的全貌;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总体印象,到文中找到依据。

二是由教师作概括的描述性的解说,让学生根据文中带提示性的语言,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前者就是分析,后者就是综合。

这两种方法各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材料零散,而冲淡对人物的整体认识,在综合的过程中又因为过于抽象,而使人物缺乏形象感。

为了全面地准确地认识刘兰芝等四个人物的典型形象,必须将每个教学进程的每个层面设计成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再将这几个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顺序,让学生边朗读,边查书,边讨论,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整理的问题重点部分进行有机的组合,便能揭示了人物整体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枯荷听雨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在自主诵读、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欣赏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这是大家发现的第一个美点。

诗歌洋溢着美,同学们有一双双发现的眼睛。

下面请同学接着谈自己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并简单说说欣赏的理由。

[探究]一.本诗主要靠人物对话发展情节,塑造性格,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一般的言行描写,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思考,就能自得其妙。

而研讨探究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学生阅读鉴赏不无裨益。

(一)1.生: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P36)(理由略)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

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倾听范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

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先背会的同学举一下手。

背诵很流畅。

(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齐来背一遍。

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生1: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写出了刘的聪明能干。

师: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还用了什么手法?生2:不繁琐。

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

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生3:为下文兰芝被休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生4:不重复。

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师:从另一标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看,这个悲剧故事里,女主人公刘兰芝颇更具人格魅力,主要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

难道这一段描写对刘兰芝形象的塑造也有作用吗?生1:有。

师:那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

郡守家富有、有权势吗?生2:富有、有权势。

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生3:不感兴趣。

她嫁给郡守完全是兄长的逼迫。

师: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么做呢?生:“举身赴清池”。

师: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生5:反衬,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对,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

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这种手法也有运用。

能否想起来几句?“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

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

赋,一般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

本题两处赋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平时要注意鉴赏并运用。

(二)若不能发现开头和结尾的艺术效果,引导。

问题:去掉诗的开头、结尾,并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去掉后与原诗进行阅读比较,体会艺术效果有什么不同?分别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1.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明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以孔雀徘徊起兴,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

比兴手法在现代的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

如《花心》:“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

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2.生:尾声明确: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

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

“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

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

故事的尾声与我国一些民间文学相似,“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这是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诗文起了质的飞跃。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进入下一个板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难度较大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每一位同学都成功地发现了问题,成为发现者。

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创造地解决问题。

二.重点应通过学生质疑、创设“矛盾”,选取一个“点”,以点带面,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当中,会有不少疑问,让学生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交流。

来自于学生的问题,通过交流差不多学生都能解决。

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社会学知识有限,可能有两个问题普遍感到不解。

(一)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

1.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在汉魏时期,限制再婚理论的进一步系统化,但再婚行为的依然普遍存在,尤其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

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

东汉邓元仪之妻被休后嫁给华仲,华仲做了大官,偕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

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官吏董祀。

刘备取了刘琮的遗孀。

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

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

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

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2.东汉建安年间,正是士族制度萌芽时期,门第观念已经存在。

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

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断定刘兰芝是一位出身在无所谓门第的家庭,娶入焦家已有高攀之嫌,这既可从兰芝的自叙\"昔作女儿时,自小生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看出,也可从焦母教训儿子的言语\"汝是贵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中找到答案。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

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如果县令太守想为自己的儿子物色妻子,他们的选择空间还是相当辽阔的,他们的地位、所受的文化熏陶以及社会舆论,决定了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浸染的封建官员不可能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被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作妻子,无论她是何等美丽灵巧贤惠善良。

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首先,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课文中对兰芝既有刘兰芝善良美丽、贤慧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除了表现太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遣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他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

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从侧面衬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

其次,这个情节的出现也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

抛开《孔雀东南飞》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遣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

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

《孔雀东南飞》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当中加以再创造,融入了人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故事中发生了,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实现了。

这既揭露了弱势群体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实,又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二)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

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2.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3.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4.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刘兰芝回娘家后,也受到家长制的威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