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一、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些选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选项内容:(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差异)3、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4、人的个性心理差异分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5、下列选项哪些完整表达了心理过程的内容(知、情、意)或(认识、情感、意志)1、解题时,能一题多解,是属于哪种思维(发散思维)2、游览过长城的人头脑中呈现出的是(表象)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下列哪种感觉(嗅觉)4、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6、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级(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7、在人脑中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表象)8、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9、当一个人的服装和发型改变以后,照样能够认出他,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10、熟练的骑车,织毛衣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11、间接兴趣是主要引起下列哪种兴趣(有意注意)12、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有害不利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双避式)13、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客观现象和人的需要的关系)1、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属于下列哪种特性的表现(气质)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3、兴趣的稳定性是下列哪种品德特性(持久性)4、马斯络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5、以热情、急躁、易冲动的气质属于(胆汁质)6、在全人口中智力是(正态或常态)分布曲线。
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8、根据需要的指向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9、根据动机起源不同可划分(生理、社会动机)10、一个人经常表现出赤的坚定,勇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11、某人善于思考,头脑冷静能较好地控制情感(理智型)12、(顺从)是在社会要求写,响下个体外在行为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13、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的(智力)品质14、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之一为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协作性的矛盾。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综合模拟试题(一)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综合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3.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B.性格C.气质D.倾向性4.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5.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6.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C.机械学习和意义学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7.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8.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A.奥苏贝尔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9.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10.由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1.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认识的过程称为( )A.定势B.变式C.直观D.表象12.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推理C.概念D.比较13.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14.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内化15.阅读技能是一种( )A.操作技能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D.学习技能1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学习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1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1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19.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它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内化了的成分20.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A.认知成分B.评价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成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
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中学)
2010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 )A.明代B.宋代C.汉代D.清代E.元代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 )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B.宫廷学校C.大主教学校D.职官学校E.教区学校3.学校文化由( )构成。
A.观念文化B.物质文化C.设施文化D.环境文化E.规范文化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E.特朗普制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E.总结性评价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 )A.导向功能B.甄别功能C.诊断功能D.调节功能E.促进功能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B.奋斗目标明确C.规章制度严格D.组织纪律严明E.集体舆论正确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C.为学生指定书目D.加强评价和辅导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9.常规训练包括( )。
A.礼貌常规训练B.学生守则训练C.课堂常规训练D.卫生常规训练E.实践能力训练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效果评价E.成果评价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2.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 )学分。
A.6B.7C.5D.8E.1013.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 )。
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再起主导作用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E.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1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2010年中学教师考编之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精简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年。
A.1879B.1897C.1789D.17982.在教育心里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3.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10.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1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12.教育心里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13.教育心里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1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加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二、填空题1.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 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2010年4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
2010年4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5. 填空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
A.陶行知B.潘菽C.房东岳D.廖世承正确答案:D解析:1924年,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将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引进我国。
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 )。
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印刻现象正确答案:B解析: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D.玩走迷宫游戏正确答案:A解析: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有目的性的,通过老师等人的指导而进行的学习。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正确答案:A解析:决定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因素归结为三点:第一是智商,第二是学习条件,第三是习惯。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正确答案:B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
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正确答案:C解析:替代强化是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5.D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因此,答案选D。
6.A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答案选A 。
7.B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在此后的三十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但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因此,答案选B。
8.D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直到建国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因此,答案选D。
9.B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所以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因此,答案选B。
10.A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010年湖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
2010年湖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5. 填空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
A.陶行知B.潘菽C.房东岳D.廖世承正确答案:D解析:廖世承教授于1924年编撰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中国教育心理学学科最早的教科书。
2.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 )。
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印刻现象正确答案:B解析: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所以本题选B。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B.学生用谐音法记忆单词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D.玩走迷宫游戏正确答案:A解析:所谓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主体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接受学习区别于发现学习之处在于,在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A项就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B项学生用谐音法记忆单词属于机械接受学习。
C项和D项则属于发现学习,所以本题选A。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D.不同个体问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正确答案:A解析:A项表述错误,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还与情商的发展(程度)有关,不同个体间智力也有质与量的差异。
所以本题选A。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10年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10年(总分56, 做题时间12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SSS_SINGLE_MULA 年龄差异B 性别差异C 社会文化差异D 已有认知结构差异E 学习方式差异该问题分值: 1答案:A,B,C,D,E[解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是一切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
SSS_SINGLE_MULA 准备律B 反馈律C 练习律D 效果律E 惩罚律该问题分值: 1答案:A,C,D[解析] 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的结果,提出了许多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等,并强调人类的学习尽管较动物的学习复杂,但动物的学习所揭示的简单规律,也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原则,可用来指导和改进教学。
3.以下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SSS_SINGLE_MULA 自省智力B 空间智力C 社交智力D 情绪智力E 体能智力该问题分值: 1答案:D,E[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省智力和自然智力。
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SSS_SINGLE_MUL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计划策略D 监视策略E 调节策略该问题分值: 1答案:C,D,E[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2010年3月湖北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中学组)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3月湖北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中学组)真题及参考答案2010年3月湖北省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中学组)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梦、口误等来分析人的潜意识的心理学流派是(D)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2.提高学生出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A)A.超越线性思维B.反复试误C.机械记忆D.题海战术3.周末学生既想复习功课,又想出去郊游。
这种动机冲突属于(A)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原则性冲突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
”这主要是指(C)A.生理动机B.交往动机C.成功动机D.权力动机5.学生发现早上背诵课文效率最佳。
这主要是由于(C)A.材料相互干扰B.缺少倒摄抑制C.缺少前摄抑制D.过度学习6.某高分考生在谈到复习经验时说到,要扬长避短。
对于薄弱科目,就要瞄准靶子,对症下药,多花点精力,对于强势学科适当复习保持即可。
这主要运用的复习方法是(B)A.即使复习B.合理非配复习时间C.复习方式多样化D.多感官参与7.判断智力低常儿童的标准是智商低于(C)A.120B.100C.70D.508.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吝啬的葛朗台式人物的(A)A.首要特质B.综合特质C.次要特质D.表面特质9.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年关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社会应战什么样的地位、选择何种职业等一系列的感受是(A)A.自我同一感B.勤奋感C.主动感D.信任感10.学先前的认识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其重要作用。
这主要体现的学习理论是(D)A.社会学习论B信息加工理论C.行为主义学习论D.认知同化学习论11.学生在求学时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气候对工作也采取相应的良好态度。
这属于(C)A.特殊迁移B.负迁移C.正迁移D.认知同化学习论12.学生做数学题时,一题多解是由于(B)A.思维定势B.良好的发散性思维C.正迁移D.逆向迁移13.“给我哦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可以控制的外部环境,我可以从中选取任何一个,将他们培养成为律师、企业家,甚至乞丐、小偷”。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0年河南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参考答案(解答、论述题)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0年河南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参考答案(解答、论述题)一.简答题1.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概念。
2.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4.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哪些方面?5.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6.列举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二.论述题结合实例分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答案要点】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2.【答案要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应从以下四点做:(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答案要点】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表现在:(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4.【答案要点】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心理健康与否。
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5.【答案要点】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6.【答案要点】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二.论述题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010年3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
2010年3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9. 案例分析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卡普杰列夫B.桑代克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正确答案:C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正确答案:A解析: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3.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 )。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正确答案:D4.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托尔曼D.斯金纳正确答案:A解析: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说;托尔曼提出了有关学习的认知地图理论;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5.下列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正确答案:B解析:喜欢听地道的英语是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而其他三个选项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学习英语,属于外部动机。
6.从( )人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A.个性B.好奇心C.独立性D.创新精神正确答案:A解析:个性与创造性互为因果关系,因此可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
7.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正确答案: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8.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6套_练习模式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答案和解析在每套试卷后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6套(45题)***************************************************************************************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6套1.[单选题]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环境B)社会生产C)政治制度D)自然环境2.[单选题]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倍尔3.[单选题]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4.[单选题]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5.[单选题]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因素的制约6.[单选题]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7.[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8.[单选题]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9.[单选题]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2010年4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
2010年4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针对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理解。
题干中提到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2.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正确答案:D解析: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叫做观察法。
题干中提到的是观察法的一种—自然观察法。
3.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注意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把注意分为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
4.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叫( )。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正确答案:A解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相对感觉阈限是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感受性是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用感觉阈限大小来测量,即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是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是差别感受性。
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象正确答案:B解析: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知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
江西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1.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技能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工作记忆保留信息的时间一般是()。
A.10—20秒
B.1—2秒
C.1分钟以内
D.1分钟以上
3.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被称作()。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痕迹消退
D.迁移
4.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称之为()。
A.表象
B.原型
C.经验
D.概念
5.()是让你把不熟悉的问题与你总能解决的熟悉问题相比较,用熟悉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A.试误法
B.类推法
C.手段——目的分析
D.简化
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7.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8.在维纳的归因模式中,运气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9.()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A.习得性无助
B.挫折效应
C.自我效能感
D.消极归因
10.()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道德信念。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
A.阶段发展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D.人格发展理论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6.()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7.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1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D.沉思型1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性B.发散型C.冲动性D.沉思型18.()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B.放纵型C.民主D.集体型21.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2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 )。
A.2~3岁B.4岁C.5岁以前2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二、填空题1.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 )。
2.( )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010年10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
2010年10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能在比较自然的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保证了研究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调查法正确答案:A解析:能在比较自然的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保证了研究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种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2.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知道老师在讲课,但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意识状态属于(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正确答案:C解析: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白日梦是指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似乎是一方面清醒着一方面做梦,通常在不需要集中注意的情况下自发产生。
3.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并能够克服干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注意状态属于( )。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正确答案:B解析: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题干中提到的注意属于随意注意。
4.重量感觉阈限值的大小与相应的重量感受性高低之问的关系成( )。
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常数关系D.对数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值之间成反比关系。
5.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直爽,南方人机警、圆滑;男人富有刚性,女人富有柔性。
这种对一类人产生较为固定看法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正确答案:D解析: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综合模拟试题(六)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综合模拟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2.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3.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B.气质C.性格D.需要4.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试误说B.认知—发现理论C.联结—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5.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6.一种认识或积极趋近某事物的倾向,是成就动机的重要部分的是( )A.兴趣B.意志C.信念D.理想7.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 )A.正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知识迁移8.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9.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不平衡现象B.不协调现象C.停顿现象D.起伏现象10.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称为( ) A.学习计划B.学习方法C.学习策略D.学习行为11.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
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A.逆推法B.联想法C.计划法D.手段一目的分12.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1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沃尔帕C.艾里斯D.雅各布松15.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16.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等表现,一般称作(A.心理异常B.不适应表现C.不良表现D.问题行为17.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学生的行为称作( ) A.冲动型问题行为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C.多动型问题行为D.自律障碍行为18.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19.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 A.成就水平的测验B.能力形成的测验C.结构的测验D.智力发展的测验20.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A.常模参照评价B.正式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非正式评价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一、选择题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4.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5.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6.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7.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B.整体与部分练习C.模拟与实际练习D.过分与适度练习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9.在原型内化阶段,对学生言语培养的重点应放在()。
A.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B.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C.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认知D.使学生学会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10.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具有观念性B.具有内潜行C.具有简缩性D.具有整体性二、填空题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与()两种。
2.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分为()、()、()与()四个阶段。
3.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
4.技能的学习要以()的掌握为前提。
5.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和()。
6.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能够对活动进行()与()。
7.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实现的()。
8.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的各种信息和()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模仿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10.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为基础。
11.()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与()。
13.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
14.反馈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15.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的理论。
16.()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象形成的过程。
17.通过(),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18.目前,我国心理学家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即()和()。
三、简答题1.简述技能有哪些基本特征。
2.学生在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时,有什么要求?3.试比较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
4.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5.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四、论述题1.试述操作技能形成的几个阶段及其各自的特点。
2.谈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②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因此,答案选D。
2.C解析∶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
因此,答案选C。
3.B解析∶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前者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后者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
因此,答案选B。
4.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因此,答案选C。
5.D解析∶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在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
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
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
因此,答案选D。
二、填空题1.操作技能;心智技能2.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3.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4.程序性知识5.细微性操作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6.调节;控制7.前提条件8.有关操作动作本身;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9.定向10.认知11.练习12.集中练习;分散练习13.内部反馈14.结果反馈15.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16.内化17.原型定向阶段;自我调节机制18.创拟确立模型;检验修正模型三、简答题1.简述技能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一般认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
知识虽对活动起定向作用,但它本身并不是活动。
而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
当然,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2.学生在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时。
有什么要求?答∶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时,一般有以下基本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等。
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进行讲解与指导时,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同时,采取何种练习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操作技能的学习。
练习方式有多种,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有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等等。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①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
它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②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它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
毫无疑问,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
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
这些有关肌肉活动的各种感知觉等与视觉、听觉有所不同,如果不经过训练,它们很难为个体明确地意识到,并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处于被掩盖的地位。
由于运动知觉的模糊性,经常会发生学习者对自己的错误动作不能意识到的现象,当然也就很难对动作进行有意识的调节或控制。
这样就容易导致技术水平不稳定,难以找出动作失误的确切原因,操作技能的学习陷入盲目状态。
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3.试比较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
答∶对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进行比较,可以从其含义和特点两方面来进行分析∶(1)从含义上来说①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②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也就是说,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
而且每个动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考查动作的方式是否能正确完成,对象是否发生了应有的变化。
因为只有在展开的活动中,主体才能确切了解活动的结构,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完备的动作映像,同时也才能获得正确动觉经验及确保活动方式的稳定性。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心智技能作为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其适用范围应具有广泛性。
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强调原型操作阶段应以展开的方式出现,并不是说最终不要简缩。
当学生连续多次能正确而顺利地完成有关动作程序时,应及时转向内化阶段,以免活动方式总停留在展开水平,阻碍心智活动的速度。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因为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而内部言语必须以外部言语为基础。
在原型操作阶段,外部言语作为心智动作的标志及执行工具,在“内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边做边说的场合下,活动易于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
5.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答∶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