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7(1):69~71,2008

Jour nal of M oun tai n Agricu lture and B iology

研究简报 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李朝波,李进国,高登慧*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关键词:黑斑蛙;胃;小肠;肝脏;组织学

中图分类号:Q959.530.4;Q95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08)01-0069-03

R esearch on the histology of t he digestive organs of Rana ni g ro m aculata

LI Chao-bo,L I J in-guo,GAO D eng-hu i*(Co lleg e of A ni ma l Science,Gu izhou Universit y,G uizhou G uiyang550025,

China)

K ey word s:R ana ni gromaculata;stom ach;s m a ll i ntesti ne;li ver;h i sto l ogy

黑斑蛙Rana nigro m aculata,又名青蛙,是一种在教学、科研和医学等领域被广泛采用的实验动物。青蛙作为两栖类的代表,属于首先登陆的类型,其身体结构及器官机能既保持着原祖的水栖特性,又获得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进步特征。国内外对其他种类蛙科动物的组织结构研究较多,而对黑斑蛙组织结构的研究少见报道,且主要集中在超微结构的研究上[1-2]。已有的研究证实[1-5],不同种类蛙科动物消化器官的显微结构间存在着差异。为了解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本试验对黑斑蛙的消化器官进行了组织学观察,以期丰富无尾两栖类的组织学资料,为显微水平研究进化问题提供更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黑斑蛙Rana nigro m aculata健康野生成年蛙10只采自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雌雄不限,捣髓后分别取其胃、小肠以及肝脏固定于Boui n s液中,经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5 m连续切片、HE染色,并用le i k a 图象采集系统观察拍照。

2 结 果

2.1 胃

胃壁由4层结构构成。从内到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其中黏膜下层和黏膜层共同向胃腔突起形成皱襞。黏膜层 分为黏膜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3层结构。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凹陷形成胃小凹(见图1)。固有层较厚,除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外,在整个胃的固有层都见有胃腺分布。构成胃腺的细胞可见有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细胞靠近黏膜上皮分布,细胞呈高柱状,体积小,排列紧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胞质淡染;而嗜酸性细胞靠近黏膜肌层分布,细胞呈锥形或立方形,胞核大,位于细胞的中央,胞质深染(见图2)。黏膜肌层为内环外纵的

收稿日期:2007-09-28;修回日期:2007-10-23

作者简介:李朝波(1981-),男,贵州省遵义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组织胚胎学研究。

*通讯作者:E-m ail dhgao@gz

70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2层平滑肌。黏膜下层 为1层较厚的疏松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纤维。肌层 较厚,由内环外纵的平滑肌组成。外膜 是消化管的最外层,有1层结缔组织膜,外面还包有浆膜。

2.2 小肠

肠壁也具有4层结构。其中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形成肠绒毛。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之间夹杂有杯状细胞。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中有中央乳糜管(见图3)。肠绒毛在小肠前段细长密集,有分支,小肠中段肠绒毛较前段稀疏,小肠后段的肠绒毛短小稀少,在小肠后段的绒毛上皮中,还可见脂质泡。在小肠壁的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中未见肠腺的分布,可见淋巴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初级淋巴小结(见图4)。

2.3 肝脏

其表面被覆有一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在被膜表面有浆膜。光镜下并不见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将肝小叶包绕,肝小叶之间界限不明显(见图5)。肝小叶中央有一中央静脉,其外周是放射状相间排列的肝细胞索和肝血窦。相邻肝细胞索有分支吻合,形成迷路样结构。肝细胞体积大,多为多边形,细胞核多为单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偏向细胞的一侧。血窦中可见少量的红细胞(见图6)。门管区见有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管径细。另外,在肝的实质中偶见有初级淋巴小结现象。

3 讨 论

3.1 黑斑蛙的胃已经具有陆生动物胃壁的4层结构。胃壁的皱襞、胃小凹以及微绒毛都增大了胃消化吸收的面积。胃壁中大量的胃腺提示胃是主要的消化器官。胃腺中的嗜碱性细胞类似于高等陆生动物的主细胞,而胃腺中的嗜酸性细胞类似于高等陆生动物的壁细胞。至于黑斑蛙胃腺中嗜碱性腺细胞能否分泌胃蛋白酶原以及嗜酸性腺细胞能否分泌盐酸还有待研究。

3.2 在小肠壁的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中未见肠腺的分布,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的现象。小肠各段的肠绒毛在数量和形状上存在着差别。黑斑蛙的小肠似乎并不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而将其小肠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更为合适。肠腺的分泌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有着重要作用,而黑斑蛙的小肠中没有肠腺的存在,只有发达的肠绒毛,说明黑斑蛙的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部位,而对食物的消化关键还在胃。小肠壁中初级淋巴小结的出现,表明小肠不仅是消化器官,同时也是免疫器官。江剑平等[3]在对虎纹蛙消化道进行解剖学观察时,把虎纹蛙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陈学祺等[4]在对虎纹蛙消化腺进行组织学观察时,发现在其空肠和回肠的固有膜中有肠腺分布,同时指出在十二指肠的黏膜上皮中不见杯状细胞。本试验发现在黑斑蛙的整个小肠上皮中都有杯状细胞的存在,这说明在不同品种蛙科动物的小肠结构上存在差别。

3.3 本试验在观察黑斑蛙肝脏的显微结构时,并不见肝小叶间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分隔包绕,而胡昌平等[1]在对黑斑蛙的肝脏进行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时指出,肝脏的实质被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肝小叶,可见在黑斑蛙的肝小叶间存在着结缔组织;杨冬梅等[5]在描述牛蛙肝脏的显微结构以及陈学祺等[4]在描述虎纹蛙肝脏的显微结构时指出,肝脏的被膜似乎并不伸入肝实质将肝小叶包绕,因而肝小叶之间界限不明显。这与本试验结果相似。除此之外,黑斑蛙肝脏的结构与高等陆生脊椎动物的相似,其结构对陆生动物肝脏的消化和解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说明黑斑蛙的肝脏结构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的习性是适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