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黄疸的鉴别(专业文档)

合集下载

黄疸诊断与鉴别

黄疸诊断与鉴别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肿大 溶血性黄疸
脾脏:
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体征
肝功能代谢试验
免疫学试验
血液学检查
B超、CT或MRI检查、MRCP
ERCP
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腹腔镜检查和肝穿刺活检
剖腹探查
治疗性试验
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病因:
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自免性溶贫、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蚕豆病
后天性获得性溶贫
正常肝脏每天可将40-50g血红蛋白转变为胆红素,最高可产生1.5g胆红素(正常量的5倍) 红细胞的大量破坏,非结合胆红素大量产生,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 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阻塞性黄疸
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缺如或减少
结合胆红素积聚
胆道系统阻塞水平
网状内皮系统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非结合胆红素
血 液 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01
02
血清CB增加,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缺如,ALP和胆固醇增高。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Crigler-Najjiar综合征:肝细胞不能将UCB转化成CB,血中UCB明显升高,可导致核黄疸的产生 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缺乏(Ⅰ型)或不足( Ⅱ型)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Dubin-Johnson综合征:CB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导致血中CB增高。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Dubin-Johnson综合征: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鉴别(二)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阻塞性黄疸
三.阻塞性黄疸 (一)肝内阻塞性黄疸 1.肝内淤胆 ①毛细胆管炎性病毒性肝炎;②药物性黄疸;③妊娠期特发性黄疸;④醇肝综合症;⑤良性手术后黄疸;⑥特发性良性复发性肝内淤胆;⑦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肝内机械性梗阻 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②肝内胆管结石;③华支睾吸虫病;④阻塞性黄疸型肝炎;⑤蓝氏贾第鞭毛原虫性胆管炎 (二)肝外阻塞性黄疸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胆总管结石 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4.胰头癌 5.乏特氏壶腹周围癌 6.急性与慢性胰腺炎 7.胆总管与肝胆管癌、胆总管腺肌瘤病 8.原发性胆囊炎 9.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血清转氨酶:常用于肝功能检查的主要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正常时血清内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损后,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血清酶活性迅速增加,因此为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急性黄疸型肝炎时, ALT 、AST 活力明显增高,在重症肝炎时,转氨酶可升高,但往往随着黄疸的加深,二酶活力反而下降,甚至正常,这就是所谓的"胆酶分离"现象,预后险恶。
(三)肝脏肿大
(四)脾肿大
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伴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明显肿大。胆汁性肝硬化、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时,脾中度以上肿大。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时,脾轻度肿大。
(五)胆囊肿大
癌性阻塞性黄疸(如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时的胆囊肿大,有表面光滑、可移动与无压痛特点,即所谓Courvoisier征。在胆囊癌及胆囊底部巨大结石,肿大的胆囊坚硬而不规则。
肝炎病毒标记物
4.免疫学检查
B超
01
CT
02
MRI
03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膜胆管造影(ERCP) 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

胆红素代谢的基本过程
解剖部位:肝前性、肝内性、肝后性
01
治疗角度:内科性、外科性
02
胆红素的结合部位:微粒体前性、微粒体性、微粒体后性
03
按照病因学和胆红素的性质分类
04
黄疸的分类
A
D
B
C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先天性非溶血性-较少见
溶血性
最为常见
病因发病学分类
438例黄疸的病因及发病率
疾病种类
例数
鉴别诊断程序—— 病 史 年龄
40岁左右:胆石症常见
40岁以后:恶性肿瘤、肝硬化、肝癌等
鉴别诊断程序—— 病 史
家族史
鉴别诊断程序—— 病 史
鉴别诊断程序—— 病 史
过去史 胆绞痛:结石或蛔虫 胆道手术史 手术原因、方式、术后情况:结石再形成、格后狭窄、结扎 与肝胆疾病无关的术后黄疸:感染、缺血、缺氧、麻醉剂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等 再发黄疸 胆系疾病、溶血性疾病及先天性非溶血性疾病 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再感染 慢性肝病活动或重叠其他病毒及细菌感染
溶血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破坏场所 ①血管内溶血:血型不合输血、PNH ②血管外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破坏机制 1)红细胞本身缺陷而致脆性增加 ①形态异常(球红)②酶异常 ③血红蛋白结构异常(镰贫) 2)血浆中存在溶血因素 ①生物因素 ②免疫因素 ③化学因素 ④物理因素
溶血性黄疸
6
共 计
438
100.0
胆红素性质分类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①胆红素生成过多 先天性和获得性溶血性黄疸、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等 ②胆红素摄取障碍 Gilbert综合症、某些药物或试剂 ③胆红素结合障碍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下降或缺失引起的,如Gilbert、Crigler- Najjar综合症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先天性肠道闭锁、幽门肥大、巨结肠、胎粪 性肠梗阻、饥饿、喂养延迟、药品所致肠麻 痹→胎粪排出延迟→胆红素回吸收↑
肠肝循环增 加
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儿,黄疸现于出生1周后, 2周左右达高峰,逐步下降,4~12周消退, 停喂母乳48-72h,黄疸显著减轻或消退。 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及活性增高 →胆红素肠肝循环↑→高胆红素血症
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即 Lucey-Driscoll综合征。妊娠后期孕妇血清中 存在一个孕激素,抑制UDPGT活性有家族 史,新生儿早期黄疸重,2~3周自然消退;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第17页
病理性黄疸 病因
肝细胞摄取 和结合胆红 素能力低下
药品: 磺胺、水杨酸盐、VitK3 、消炎痛、西 地兰等一些药品,与胆红素竞争Y、Z蛋 白结合位点;
其它: 先天性甲状腺功效低下、脑垂体功 能低下、幽门狭窄、肠梗阻、先天愚型等 常伴有血胆红素升高或黄疸消退延迟;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第18页
病理性黄疸 病因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多由病毒引发宫内感染;乙 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 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及EB病毒等常见;
胆红素排泄 障碍---胆汁 排泄障碍
药品性溶血、感
Grigler-Najiar 综 合 症 、
染、DIC
Gilbert综合症
甲低、母乳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足月儿>12.9mg/dl, 早产儿> 15mg/dl或每日上升>5mg/dl
病理性黄疸
改良Coombs试验
阴性
直接胆红素
升高
升高
感染、胎胎输血 母胎输血、SGA LGA.脐带延迟结 扎

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6
正常情况
下,胆红素 进入与离开 血循环保持 动态平衡, 使血中胆红 素浓度保持 相对恒定, 总胆红素波 动于1.717umol/L
之间。
HB+旁路胆红素 +白蛋白
肝 间胆(脂)+ Y.Z蛋白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甘转移酶
催化转换 葡萄糖醛酸脂
肠肝
直胆(水)

循环

细菌B葡萄糖醛酸甘酶
脱氢 水解还原
肾 结肠 尿胆原
20
精选ppt
FENGDUZHONGSHANYIYUAN
20
➢病史
年龄和性别: 婴儿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病
毒性肝炎。 幼年: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儿童与青壮年:病毒性肝炎。 中老年:肝硬化、结石、肿瘤。
接触史:疫水、疫地接触史、输血史、长期酗酒史、肝毒性药物
和化学物接触史。
过去史:胆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手术史、肝移植后。
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生成过多 摄取障碍 结合障碍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外胆管阻塞 某些先天性黄疸
9
精选ppt
FENGDUZHONGSHANYIYUAN
9
四、
四、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血液
总胆红素其中非结合 胆红素比值80%以上
网状内皮系统
大量溶血 血红蛋白
结合胆红素
刺激造血系统, 网织红细胞>5%
腹痛: 肝区隐痛或胀痛 病毒性肝炎、肝癌 。
局部阵发性绞痛 胆石症、胆道蛔虫症。
上腹及腰腹痛,坐位前倾位可缓解 胰头癌。
消化不良: 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肿瘤。
皮肤瘙痒: 梗阻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尿\粪颜色的改变:溶血性黄疸急性发作: 尿色呈酱油色,粪色加深。

一表看懂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一表看懂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病史有溶血因素可查,有类似发
作史肝炎或肝硬化病史结石者反复腹痛伴黄疸,
肿瘤者常伴消瘦
症状与体征贫血、血红蛋白尿、脾肿大肝区胀痛或不适,消化
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黄疸波动或进行性加重,胆囊肿大,皮肤瘙痒
胆红素测定UCB↑UCB↑CB↑CB↑
CB/TB 《20% 》30% 》60%
尿胆红素(-)(+)(++)
尿胆原增加轻度增加减少或消失
ALT、AST 正常明显增高可增高
ALP 正常可增高明显增高
其他溶血的实验室表现,如网织
红细胞增加
肝功能检查异常影像学发现胆道梗阻病变
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

案例三: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 ,需要与溶血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相鉴别。
详细描述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 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等症状。需要与溶血 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进行鉴别。溶血性黄疸常见 于新生儿溶血、蚕豆病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 胆结石、肝炎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伴有右 上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案例二: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障碍,需要与肝 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相鉴别。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表现为皮 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等症状。需要与肝细胞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等进行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肝炎、肝硬 化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等症状,同 时伴有肝功能异常;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蚕豆 病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伴有贫血、肝脾肿大 等症状。
总结词
血常规检查是鉴别黄疸的常用手段,通 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等指标,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因和病 情严重程度。
VS
详细描述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和形态,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功 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溶血性黄疸或感染 性黄疸。
尿常规检查
总结词
尿常规检查是鉴别黄疸的辅助手段,通过检 测尿液中的成分,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因和 病情严重程度。
CHAPTER 05
鉴别诊断案例
案例一: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需要与溶血性黄 疸、母乳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等相鉴别。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胆固醇
血浆蛋白
正常
正常
轻度↑或↓
A↓、 G ↑
↑↑
正常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的区别
项目 TB CB CB/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ALT、AST ALP CGT PT 对Vit K反应 胆固醇 溶血性 增加 正常 <15%-20% - 增加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无 正常 肝细胞性 增加 增加 >30%-40% + 轻度增加 明显增高 增高 增高 延长 差 轻度增加或降低 胆汁淤积性 增加 明显增加 >50%-60% ++ 减少或消失 可增高 明显增高 明显增高 延长 好 明显增加
方法
★ Liver biopsy
● 协助诊断肝细胞性黄疸、 肝内胆汁郁积、DubinJohnson syndrome等 ● 疑胆管机械阻塞者慎用
方法
★ Laparoscopy
● 可观察肝、胆、脾
● 可直视下肝活检
方法
★ 治疗性试验
● 强的松(龙)试验 10-15mg Tid 5-7d ● 苯巴比妥试验 30-60mg Tid 7d
良好

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病史、体检

● ● ● ●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血液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
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 特殊检查
● ● ●


B超 胃肠钡餐 胆囊造影 ERCP PTC





CT MRI、MRCP 核素显像 肝穿 腹腔镜
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 治疗性试验
★ 剖腹探查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
疾病
概述
黄疸的定义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粘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它既是一 种症状,又是一种体征。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而引起的。

黄疸可以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这是因为胆红素在皮肤和黏膜中沉积的结果。

黄疸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因,黄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并提供一份黄疸鉴别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而释放大量胆红素到血液中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深黄色,并且伴有贫血和溶血表现。

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鉴别溶血性黄疸的关键是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沉等指标。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道的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明显的黄色,伴有尿液深黄和粪便颜色变浅。

常见的原因包括胆石症、胆管狭窄、胰头癌等。

鉴别阻塞性黄疸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明确梗阻的位置和原因。

三、肝细胞性黄疸:四、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通常由于新生儿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不成熟或溶血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黄色,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鉴别的关键是通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其他病因的排除来确定。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及其鉴别方法。

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黄疸的类型和鉴别方法,及时就医治疗,保障自身健康。

【这里还可以加入一些预防黄疸和早期诊断的建议,以及对不同类型黄疸的治疗方法的介绍】。

第二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

黄疸通常是指胆红素在体内过量积聚所致,常见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溶血性疾病等多种情况。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结膜和黏膜呈现黄色。

而导致黄疸的病因有很多种,其中以肝功能异常引起的黄疸最为常见。

为了明确黄疸的原因,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其中,有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首先,血清总胆红素是评估黄疸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0.2-1.3mg/dl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溶血性贫血、胆红素潴留性黄疸、Gilbert综合征等。

通过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医生可以初步判断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检查和治疗。

其次,直接胆红素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直接胆红素是胆红素在肝脏合成后,经胆道排泄到肠道的一种形态。

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水平很低,大部分胆红素经过胆道排泄,不会在血液中堆积。

如果患者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意味着存在肝内或肝外阻塞性黄疸、胆总管结石、肝内胆汁淤积等疾病。

因此,测定直接胆红素水平对于排除不同类型的黄疸病因具有很高的诊断意义。

最后,间接胆红素也是黄疸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间接胆红素是由溶血红细胞释放的未经肝脏代谢的胆红素,在肝内再结合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转化为直接胆红素。

因此,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溶血性贫血、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疾病。

通过测定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医生可以进一步缩小黄疸鉴别诊断的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检查和治疗。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等信息,进行综合诊断。

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黄疸,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地进行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对于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通过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测定,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一、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鉴别黄疸的病因。

血液中的胆红素主要是由红细胞在脾脏和肝脏内分解产生的,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很低。

当肝脏出现问题,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时,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就会升高,从而导致黄疸的出现。

对于血清胆红素测定的鉴别要点包括:1.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总胆红素是指血液中的胆红素总量,包括游离的(非结合的)和结合的,而直接胆红素仅指结合的胆红素。

通过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黄疸是由肝脏疾病还是胆道疾病导致的。

如果直接胆红素升高,则提示胆道疾病可能性大;而如果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则更可能是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

2. 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非结合胆红素是指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通常由于溶血性贫血或肝脏疾病引起。

如果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则提示可能是由溶血性贫血导致的黄疸。

3. 肝脏功能检查:在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时,医生通常还会检查肝功能相关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黄疸是否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

二、尿胆红素测定尿胆红素是一种常用的黄疸鉴别检查指标,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可以帮助医生鉴别黄疸的病因。

尿液中的胆红素通常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无法被肝脏正常排泄而导致的。

对于尿胆红素测定的鉴别要点包括:1. 尿胆红素的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不应该含有胆红素的,因此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胆红素,则提示有肝脏疾病或胆道疾病导致的黄疸可能性大。

2. 尿胆红素/尿胆原比值:尿胆红素/尿胆原比值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肝内和肝外黄疸。

肝脏疾病所致的黄疸通常引起尿胆红素/尿胆原比值的升高,而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则通常不会引起这个比值升高。

3. 尿液颜色:通过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也可以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

如果患者的尿液呈现深色,可能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提示可能是肝脏疾病所致的黄疸。

三种黄疸的鉴别(专业文档)

三种黄疸的鉴别(专业文档)

三种黄疸的鉴别(专业文档)黄疸的辨别必须在白天有光亮的地方进行,在荧光灯或电灯下,有时会误认的。

此外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也会导致黄色色素沉淀于皮肤,诊断时要详询病史,加以鉴别。

如橘子、南瓜等。

三种黄疸的鉴别一、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巩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下列实验室检查:1、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2、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加;3、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4、血清铁含量增加;5、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二、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除病史与临床检查之外,常须依靠实验检查。

1、病毒性肝炎:目前,病毒性肝炎至少应包括甲、乙、丙、丁、戊型A、B、C、D、E型。

2、急性黄症型病毒性肝炎:其黄疸前期为数天至1周。

最突出的症状是疲乏、食欲缺乏。

恶心、肝区痛或不适感,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有些病例因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与腹泻,常被误诊为胃肠消化不良;有些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数病例可因发热与多发性关节痛,被误诊为风湿热。

黄疸前期临床诊断较困难,但此时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活性常明显升高阳性率达100%人最有早期诊断价值。

黄疸出现后,自觉症状反而减轻,此时主要体征为黄疸、肝肿大或肝脾肿大,质略鹏触痛,肝区常有叩击痛,也可无明显肝肿大。

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尿中尿胆原排量增多与胆红素阳性,有助于诊断。

三、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阻塞所引起。

皮肤癌痒与心动徐缓是常见的症状。

肝肿大是常见的体征。

无合并感染的机械性阻塞不致引起脾肿大。

黄疸早期呈金黄色,稍后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黑色黄疸人如触及胀大的胆囊,提示阻塞部位在胆总管,起源肿瘤者较多,而起源于结石者甚少。

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粪便呈现白陶土样颜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黄疸 鉴别诊断

黄疸  鉴别诊断

黄疸鉴别诊断
……
1.萎黄黄疽与萎黄均有身黄,故需鉴别。

黄疸的病因为感受时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弱,砂石、积块瘀阻等;萎黄的病因为大失血,久病脾虚等。

黄疸的病机是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萎黄的病机是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或失血过多,致气血亏虚,肌肤失养。

黄疽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萎黄以身面发黄且干萎无泽为特征,双目和小便不黄,伴有明显的气血亏虚证候,如眩晕耳鸣,心悸少寐等。

二者的鉴别以目黄的有无为要点。

2.黄胖黄胖多与虫证有关,诸虫尤其是钩虫居于肠内,久之耗伤气血,脾虚生湿,致肌肤失养,水湿渐停,而引起面部肿胖色黄,身黄带白,但眼目不黄。

《杂病源流犀烛·诸疽源流黄胖》对此论述颇详:“黄胖宿病也,与黄疽暴病不同。

盖黄疸眼目皆黄,无肿状;黄胖多肿,色黄中带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

虽病根都发于脾,然黄疸则由脾经湿热郁蒸而成;黄胖则湿热未甚,多虫与食积所致,必吐黄水,毛发皆直,或好食生米茶叶土炭之类。

”二者的鉴别也以目黄的有无为要点。

第1 页。

黄疸原因鉴别

黄疸原因鉴别

黄疸原因鉴别
1.梗阻性黄疸
(1)特点:凡登白试验直接反应阳性,直接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阳性,大便可成灰白色。

(2)常见的疾病: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其发生与肿大的淋巴瘤压迫有关。

2.肝性黄疸
(1)特点:凡登白试验呈双相,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增加。

(2)常见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增多症和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引起肝细胞损害。

此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也可引起肝脏损害,发生黄疸。

3.溶血性黄疸
(1)特点:凡登白试验间接反应阳性,间接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增加。

(2)常见疾病:先天性或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蚕豆病,遗传性红细胞病等。

后天免疫性溶血疾病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

获得性溶血性疾
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以及其他药物引起的溶血均可发生黄疸。

重点三型黄疸的病因,发生机理和鉴别

重点三型黄疸的病因,发生机理和鉴别
实用文档
4、实验室检查 血液:总胆红素↑直胆正常,间胆↑; 尿液:尿胆原↑胆红素(-) 粪便:粪胆原↑,粪便颜色加深; 其它:血红蛋白尿,隐血试验阳性; 网织RBC ↑骨髓RBC系列反应性增 生。
实用文档
(二)肝细胞性黄疸 1、病因: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 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 钩端螺旋体病、肝癌等。
黄疸( juandice)
重点:三型黄疸的病因、发生机理和鉴别 概述: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胆红素<17.1umol/L; 隐性黄疸:17.1-34.2umol/L,临床不易
察觉 ;>34.2umol/L则出现黄疸。
实用文档
一、正常胆红素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 (1)血红蛋白:占80-85% 血循环中衰老的RBC →脾脏(单核-巨噬
排泌有缺陷所致的黄疸,临床上较少见。
实用文档
四、鉴别诊断
1、假性黄疸 某些药物如阿的平,食物如胡萝卜可
引起皮肤黄染,但多在暴露部位为主,血 胆红素不高。 2、球结膜下脂肪堆积 多见于老年人,黄色不均匀,内眦明 显,皮肤不黄,血胆红素不高。 3、临床常见三种黄疸的鉴别。
实用文档
诊断方法及病历书写
(3)实验室检查:血、尿、便;x线、B超、 CT、核磁共振等。 2、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3、反复实践,验证诊断
实用文档
4、作出诊断时应注意: (1)最好用一个病解释病人的全部症状,但
应实事求是,不能牵强附会。 (2)首先想常见多发病。 (3)排除器质性疾病才能诊断功能性疾患。
实用文档
另外,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 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肝脏对胆红素的 代谢功能↓ →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 血中间胆↑ →黄疸。

正常人及不同类型黄疸实验室鉴别

正常人及不同类型黄疸实验室鉴别
糖mmol/L
氯化物
mmol/L
正常
清亮透明

0~10
0.2~0.4
2.5-4.4
120-130
化脓性脑膜 炎
混浊 凝块
+〜+++
显著,多核为主
ff
J
化脓菌
结核性脑膜 炎
浑浊毛玻璃样 薄膜
+〜+++
中性,淋巴
f
J
JJ
结核菌
病毒性脑膜 炎
透明或微浑 无
h
淋巴细胞
f
正常
正常

隐球菌性脑 膜炎
透明或微浑 可有
+〜+++
淋巴细胞
ff
J
JJJ
墨汁染色 隐球菌
流行性乙脑
透明或微浑 无
中性,淋巴
ff
正常或f
正常

脑出血
血性 可有
红细胞
ff
f
正常

蛛网膜下腔 出血
血性 可有
红细胞
ff
f
正常

脑肿瘤
透明 无
淋巴细胞
f
正常
正常

脑脓肿
透明或微浑 有
淋巴细胞
f
正常
正常
有或无
神经梅毒
透明 无
淋巴细胞
正常
正常
f

>0.5
葡萄糖mmol/l
接近血糖
<3.33
LD(U/L)
<200
>200
积液/血清LD
<0.6
>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黄疸的鉴别(专业文档)
黄疸的辨别必须在白天有光亮的地方进行,在荧光灯或电灯下,有时会误认的。

此外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也会导致黄色色素沉淀于皮肤,诊断时要详询病史,加以鉴别。

如橘子、南瓜等。

三种黄疸的鉴别
一、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巩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下列实验室检查:
1、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
2、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加;
3、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
4、血清铁含量增加;
5、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二、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除病史与临床检查之外,常须依靠实验检查。

1、病毒性肝炎:目前,病毒性肝炎至少应包括甲、乙、丙、丁、戊型A、B、C、D、E型。

2、急性黄症型病毒性肝炎:其黄疸前期为数天至1周。

最突出的症状是疲乏、食欲缺乏。

恶心、肝区痛或不适感,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有些病例因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与腹泻,常被误诊为胃肠消化不良;有些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数病例可因发热与多发性关节痛,被误诊为风湿热。

黄疸前期临床诊断较困难,但此时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活性常明显升高阳性率达100%人最有早期诊断价值。

黄疸出现后,自觉症状反而减轻,此时主要体征为黄疸、肝肿大或肝脾肿大,质略鹏触痛,肝区常有叩击痛,也可无明显肝肿大。

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尿中尿胆原排量增多与胆红素阳性,有助于诊断。

三、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阻塞所引起。

皮肤癌痒与心动徐缓是常见的症状。

肝肿大是常见的体征。

无合并感染的机械性阻塞不致引起脾肿大。

黄疸早期呈金黄色,稍后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黑色黄疸人如触及胀大的胆囊,提示阻塞部位在胆总管,起源肿瘤者较多,而起源于结石者甚少。

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粪便呈现白陶土样颜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
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