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

合集下载

第23课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z

第23课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z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中国与 17国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目的: 53年,与印度;54年,与印度、缅甸(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内容: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意义: 国际: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包容性:它适用于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特点: 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或经济关系。 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6年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 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 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单元结构
新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基础) 中 国 70 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突破) 外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3、万隆会议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
议上。这是由29个亚非国家组织, 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周恩来在会上大力提倡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异”方针,
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这是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探究2:回答下列问题:
1、亚非会议的背景、主题、特点是什么?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 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特点:第一次没有… 2、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 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与会国存在矛盾和分歧 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3、“求同存异”中的“同”与“异”应如何理解? “同”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 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③共同的愿望: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异”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 4、 “求同存异”方针产生了什么作用? 推动会议取得成功,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5、会议对我国外交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建国70周年爱国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精选5篇

建国70周年爱国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精选5篇

建国70周年爱国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精选5篇《周恩来外交风云》该片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步履蹒跚的外交史上建立的伟大功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国70周年爱国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建国70周年爱国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精选5篇(一)永恒的英雄,永远的激励——观《恩来外交风云》有感他,每次出现总是带着沉稳自信的微笑;他,不知出使了多少次,和多少国家元首亲切友好地握手;他,以儒雅的气质和超群的智慧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钦佩。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永远的周总理!电影以再现一幅幅直观的历史画面,加以生动的旁白解说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周总理的风采与胆识。

从1950年的第一次出国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到最后美国、日本心悦诚服地谋求友好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漫漫外交史如此充满曲折和传奇。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周总理的努力。

他是真诚的。

微笑点头、握手,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真诚。

高兴了便仰天大笑,见面了便热情拥抱。

别人落魄时热情地伸出友谊之手,别人成功时真心地送去祝福和赞扬,他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巨人。

他是智慧的。

天才般地想到与卓别林友好往来,万隆会议上一人之力扭转全局,无数次在谈判桌上控制着问题的走向……一切一切,无不显露出他超群的智慧和超强的外交才能。

他是勇敢的。

加纳一声炮响,发生了未遂的政变。

而本来准备前往加纳的周总理仍坚持前往,不顾自身的安危,一心只想着国家利益。

他说:“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去才更能显出我们的诚心!”正因如此,他受到了无数人的爱戴。

英雄已成为历史的永恒,但英雄的激励永远也不会停止。

他的爱国,他的风度,他的智慧,他的奉献,他的大无畏,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世界人民的心中。

他俨然成了一个火炬手,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而面对他,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任何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能做的只有永远地铭记和默默地践行。

《外 交风云》观后感

《外 交风云》观后感

《外交风云》观后感《<外交风云>观后感》最近观看了《外交风云》这部电视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它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精彩的剧情呈现,为我们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波澜壮阔的外交画卷。

这部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国际上,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态度;国内,经济落后,百废待兴。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国的外交工作者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一步步打开了外交局面。

剧中的外交人物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总理,他风度翩翩、睿智沉着,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外交技巧,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

他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不辞辛劳、日夜奔波。

还有毛泽东主席,他高瞻远瞩、大气磅礴,以战略家的眼光和决断力,为新中国的外交指明了方向。

通过这部剧,我也看到了外交背后的政治博弈和国家利益的权衡。

每一次外交谈判、每一个外交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福祉。

例如,在处理与苏联的关系时,既要考虑到两国的共同利益,又要警惕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在与美国的较量中,既要坚守原则,又要寻找可能的合作机会。

这些外交决策的制定,需要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国家利益的精准把握。

《外交风云》还让我感受到了外交工作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直接影响着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

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新中国争取到了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机会,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时,这部剧也让我为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到后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逐渐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等重大外交事件中,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外交实力和影响力。

观看完《外交风云》,我不禁思考起当今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叱咤风云的外交家

新中国叱咤风云的外交家

四,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是周恩来外交思想中最具创造性,代 表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之一。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往何处去是全世界关注的问
题,1949年11月8日周总理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指出: 新中国外交的主任务是“持久和平”。1953年会见印 度代表团周总理完整阐述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万隆会议上这些原则得到与会国普遍的的赞同,成 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 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至今仍指导各 国处理相互关系的准侧,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恩来的外交思想
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博大精深, 内涵十分丰富,一一说起来太过 庞杂,因此将他的思想总结为四 个核心, 即:独立自主, 平等相待,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这四点贯穿于周 总理外交思想的始终。
一,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的根本出发点。
当时中国正是建国伊始,同我们建交的只有苏联和少数东 欧国家,为了打破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敌视,经济封锁和 军事威胁的局面,周总理就制定了六条外交方针,其中最 根本的是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这是处理国际问题的出发 点。而独立自主的关键在于“不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 盟”,即使在面对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周恩来依旧 强调“不能把自己党和国家的独立性失掉”。这一思想也 成为中国外交的基本思想和政策,至今仍在指导我国外交。
从1965年算起,短短九年间,王海容完成了由刚毕业的大学生 到中国高级外交官的角色嬗变。秘密接待基辛格、乒乓外交、尼 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大席位……几乎参与了毛泽东晚年的所有 外交活动。
王海容在外交部的特殊地位,章含之曾在《跨过厚厚
的大红门》一书中披露过。章含之直呼王海容为“通 天人物”。但在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笔下,则是另外 一种角色:秘赴巴基斯坦与基辛格见面的艰辛,联大 出席会议吃不惯西餐的烦恼,接待伊朗公主时的奔 波……在《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 交往事》一书中,孔东梅对姐姐的赞誉溢于言表: “外公晚年会见外宾,多有海容在场。她见证了外公 的家----中南海游泳池会客厅高朋满座的盛况,为此 感到欣慰和自豪。” 1978年底,王海容结束了在外交部的生涯。此后直到 1984年,才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一干 就是10年。她与新同事温和相处,一起讨论物价高低, 甚至还曾念叨过“什么时候也发笔小财”。 后来回顾历史,张立志用十个字来评论她“特定的时 代,特定的人物”

中苏两国领导人交往历史图片

中苏两国领导人交往历史图片

中苏两国领导人交往历史图片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1949年12月21日,两位伟大领袖站在一起,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前排右三)等一起出席斯大林70寿辰庆祝会。

毛泽东左边为卡冈诺唯奇,右边是布尔加宁元帅,斯大林右边是德国领袖乌布利希和赫鲁晓夫。

1949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在抵达莫斯科车站时,毛泽东受到苏联党政领导人布尔加宁(右一)、莫洛托夫(右二)等的热烈欢迎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和斯大林出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的签字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条约及有关协定上签字。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苏联代表团米高杨和刘少奇亲切握手。

1956年2月,朱德出访苏联,并出席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1956年2月,朱德出访苏联,并出席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朱德参观莫斯科地球卫星、火箭展览1956年2月,朱德出访苏联,并出席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朱德在莫斯科与各国党代表一起步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场。

1957年1月,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贺龙出访苏联、波兰和匈牙利,第一次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7年4月15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与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右)在欢迎酒会上1957年5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参观北大,在办公楼前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1957年11月,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毛泽东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及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分别签署了《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

新 中 国 的 外 交 图 示

新 中 国 的 外 交 图 示

新中国的外交图示【说明】1、新中国的外交分为四个时期,即1949-5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78年以后。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未变。

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议的需要不断调整的。

(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建设的需要(2)调整的过程①一边倒--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中国推行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

又因旧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上的屈辱外交,故新中国又推行了“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和“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从而改变了我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一大片--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的外交方针自新中国成立,世界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就对中国推行“孤立”和“遏制”政策,从而带动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

自50年中期起,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于是中苏的矛盾逐渐激化。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已不适于变化了的外交形势,所以中国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③机动灵活--70年代的外交方针进入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由原来的强硬攻势逐渐转变为守势,为此美欲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对抗苏联;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

于是中国对美国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措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

并最终结束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不结盟--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新时期外交方针调整的出发点,主要是我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

一是崛起的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离心力量不断增大;三是世界上各种力量已形成了几个中心。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1)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2)国家实力 (3)国内外形势 (4)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
1、弱国无外交。 3、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2、外交无小事 。
4、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 的利益! 5、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 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中华人民共 和国外交部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新中国的外交
主讲:张振娥
【旧中国屈辱外交纪实录】
炮口下的外交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强权外交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跪倒在地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的外交
单元把握:世界格局与新中国外交
20世纪50年代 二战后两大 阵营“冷战”对抗 20世纪70年代 多极化趋势 出现,冲击 两极格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两极格局 瓦解,多极化 趋势加强。
同: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异:
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体现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包容性。
阶 段
背景
①两极冷战对 峙;美敌视 ②新中国巩固 政权、恢复经 济 ①世界多极化 趋势出现;美 国霸权地位衰 落 ②中国综合国 力提高; ①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趋势加强 ②中国改革开 放
课程 标准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概括我国外交方面 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 系的影响; 4.以改革开放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 进发展做出的努力。

网友观看电视剧《外交风云》有感说说发朋友圈

网友观看电视剧《外交风云》有感说说发朋友圈

网友观看电视剧《外交风云》有感说说发朋友圈献礼建国70周年电视剧《外交风云》于9月19日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每晚19:30播出。

很多看过《外交风云》的观众都纷纷留下了感言,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外交风云》剧评短句,欢迎大家来参阅。

《外交风云》剧评短句1.老一辈革命家在国际外交打开一片天,真的很不容易。

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希望他们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2.提气!中国人站起来了!特别是第二集渡江战役炮击英国军舰。

打煺了中国一百多年来的耻辱。

好吧,还是放弃了。

3.国家的发展需要时间,发展会带来很多问题,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更好的发展去化解。

祖国70周年献礼大片,全部都是特型演员,演技没的说,值得一看。

4.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弱国无外交,中国牛。

5.好看好看,跟这电视剧回到了那个年代!祖国越来越好6.刚看了叁集,不同于以前枯燥的正剧,意外地很有戏剧张力,追了。

7.和历史很符合,拍的很精彩,真的好看!!我好爱看这种献礼剧啊。

8.陪老爸一起看《外交风云》,记得第一集在西柏坡的夜晚,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眯着眼,吸着香烟,似乎陷入沉思的神情,瞬间把我的视线拉回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瞬间,期待后面的剧情!9.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不靠掠夺不靠欺凌弱小,而是依靠中华人民血和泪的奋斗,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骄傲!10.“我们的家在海的另一边,回我们的祖国,中国去!”我们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真的好感动。

11.是一个历史的体现。

让新一代人更了解了外交这一神秘的面纱。

我们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在现在的中国,外交还是很艰难的,所以希望这部剧能激励有志青年,为国贡献!12.《外交风云》不仅真实再现了共和国外交的风云变幻,而且热情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使新中国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功!题材感觉非常创新,老戏骨们齐聚也开启了演技盛宴,实在好看!就是更新太慢,完全等不及!13.多希望能多拍这种片,利国利民,更不会毁坏当今青少年的叁观,叁集一点都没快进,好几个片段完美还塬历史,演员人物气场都相当到位,中国外交,打,我们奉陪到底,谈,我们和气生风。

《外交风云》带您回顾新中国近30年外交征程!每件大事都激动人心

《外交风云》带您回顾新中国近30年外交征程!每件大事都激动人心

《外交风云》带您回顾新中国近30年外交征程!每件大事都激动人心CCTV-1 央视综合频道每天13:10档电视剧《外交风云》5集连播《外交风云》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外交征程每件大事都激动人心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推举王稼祥为新中国第一任驻苏联大使。

毛泽东说:“过去旧中国办外交,是看着洋人的脸色办事,跪着办外交。

我们新中国的外交,一定要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此后不久,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朝鲜、波兰、蒙古国、阿尔巴尼亚等先后和中国建交。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派团参加国际会议。

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向世界展现了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处理国际问题的大国风范。

1955年4月第一届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开幕,又称“万隆会议”,是历史上首个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且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

1964年1月中国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1967年9月中国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署了由中国援助修建坦赞铁路的合作协议。

1970年10月,坦赞铁路正式开工。

1976年7月14日,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并正式移交给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政府。

坦赞铁路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也是中非友谊最有力的见证。

1971年10~11月1971年10月,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月1日上午8时,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升起。

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乔冠华的发言掷地有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揭秘新中国外交60年第一期:19491959

揭秘新中国外交60年第一期:19491959

揭秘新中国外交60年【第一期:1949—1959】【编者按】60年前,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在国际上正面临着帝国主义孤立的挑战。

60年来,中国外交伴随着国家的强盛和时代的变迁,正在并将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建国60周年之际,《国际先驱导报》特别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揭秘新中国外交60年”。

我们翻阅外交档案,寻访事件亲历者,以十年为一个记事单元,从5月开始,每月推出一期专题报道,为您呈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外交风云图景。

【1949—1959】中国外交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着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困境,因而巩固和发展中苏两个大国的友谊和合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谢益显记者王瑶发自北京)刚步出专车,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就锁在他的身上:头顶黑色宽沿礼帽,浓眉微蹙,径直朝会场走去。

他右手插在宝蓝色的西式大衣口袋里,衣角在小腿处随风摆出了一条条自然的弧线,大衣里是一套利落的中山装。

远处,蓝眼黄发的记者们立即举起相机,站在后排的只能踮脚仰头看,负责保卫的瑞士士兵也忘了职责,扭过头来观望着。

当1954年4月,新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以这样的风度出现在日内瓦会议上时,世界的目光充满了好奇与不信任,除了苏联和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新中国几乎再没有朋友。

毛泽东:我们需要朋友回顾新中国成立十年中的外交风云,苏联的名字始终被放到外交名单的首位,“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那个时期是必然和必须的选择。

2004年,中苏建交的见证人齐赫文斯基院士又一次来到中国,他曾对《国际先驱导报》讲起那些尘封的往事。

作为前苏联驻华总领事,他是1949年苏联驻华最高长官。

1949年10月1日,齐赫文斯基受邀观看开国大典。

仪式结束后,周恩来的秘书走过来,交给他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齐赫文斯基立即明白了这封信的深意,马上将其译成俄文,发回莫斯科。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新时期的外交》教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新时期的外交》教案岳麓版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新中国外交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不够清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计划在下次课中增加更多关于新中国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实际影响。
此外,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走神,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为了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我计划在下次课中采用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新中国外交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新中国外交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最后,我意识到在课堂评价环节,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均衡。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我计划在下次课中更多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
4.学生自评与互评:
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可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
5.家长沟通:
教师将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1.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及意义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见证新中国外交风云

见证新中国外交风云

1978年春,文化部付部长司徒慧敏与日本大使在首都剧场, 文革后司徒慧敏与日本友人多年未见,不顾外交场所,热 情握手。
1979年1月31日,华盛顿,邓小平和Jimmy Carter 在会议中
港英政府的最后一夜
1997年6月30下午,香港皇后像广场,驻港英军举行了最后一次降 旗仪式。从7月1日起,这里每天升起的,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银质拉合尔城堡模型。巴基斯坦西 巴省省长马· 穆罕默德赠周恩来 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画 ——系列图片
1986年3月,李先念主席访问索马里。
1983年7月,中国和英国政府开 始就香港问题举行会谈。
1984年8月,李先念主席访问罗马 尼亚时参观康斯坦察县农村。
1985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由会长
玉石碗。阿富汗农业大臣 列札赠周恩来。
贝雕嵌珍珠孔雀。1966年4月,巴基 斯坦达卡市民招待会赠刘少奇。
1966年5月。巴基斯坦议会代表访 华时赠毛泽东。木嵌花三层盘
银茶具。巴基斯坦航空公司总经 理沙· 杜拉尼访华时赠毛泽东。 乌·
银镂空香薰。1966年10月,巴基斯 坦东巴省总督访华时赠毛泽东。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007年,香港。回归十年
1988年5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会见斯 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
1988年10月,杨尚昆主席举行宴会 欢迎肯尼亚总统莫伊访华。
1988年12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 印度总理拉吉夫· 甘地。
1989年10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 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
1985年8月,胡耀邦总书记会见 来访的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中南海接受美 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的采访

外交风云

外交风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为争取 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 立新的国际关系。 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 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 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 在亚非会议上把 “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 完整”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 中国外交的成熟。
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瞬间:
41年前的今天,1971年10月25日晚10点, 美国纽约东河河畔,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里, 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 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阔别联合国22年后再次重返,中国在联合 国的历史上留下了难忘的瞬间。 重新参与联合国事务41年,中国为推进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 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 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 的“乒乓外交 ”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来访的 美国代表团。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 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中国积极反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 加· 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 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 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小球推动大球
乒乓球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了 “破冰者”的角色。庄则栋则是 “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 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 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 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高二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新中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还处于对抗中,故D 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方针(独立自主)。

2.“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A.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B.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及特权D.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起炉灶有两层含义:对外“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对内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要另起炉灶,创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因此选择B。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三大政策3.历史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展示了周恩来这位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事件。

历史题材电视剧《外交风云》剧评句子_历史不能忘记

历史题材电视剧《外交风云》剧评句子_历史不能忘记

历史题材电视剧《外交风云》剧评句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外交风云》是一部宏伟壮观的史诗巨片,这是献礼建国70周年的电视剧作品。

很多看过这部电视剧的网友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感慨,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网友的观后感说说,一起来看看吧!电视剧外交风云影评句子1.我觉得《外交风云》不光是一部电视剧,它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更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教科书!我get到了一句金句,胜利者拥有不被指责的权利!我爱中国!2.《外交风云》这部剧真的是很好看哦,全景式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外交方面的艰苦历程!看老一辈革命家们为了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彻夜难眠……爱国人士看到我们在联合国发出强力的声音以后,冲破层层障碍,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为国家作贡献,钱学森先生与蒋英女士就是这样的代表!3.继《海棠依旧后》,最期待的一部剧了!老戏骨齐聚,揭秘新中国外交,蹲点等更新!4.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必陪老爸看记录了中国外交光荣历程电视剧《外交风云》,期待。

5.另起炉灶,外交不易。

陪爸妈看剧,算是主旋律片子里不错的了。

喀秋莎的歌声里,太祖的列车在大雪覆盖的苏联驶过。

6.感觉不错,这是第一部专门还塬那段外交历史的电视剧吧,希望年轻人都去看看老一辈的人,有多么了不起。

7.回顾新中国外交历程,沐浴时代风雨,穿越峥嵘岁月。

如今,外交破冰之旅就要起航了!可以说是非常期待《外交风云》这部电视剧了!8.2001年的《长征》、2020年的《海棠依旧》、2020年的《外交风云》我最喜欢的叁部主旋律电视剧没错了。

它们证明了并不是所有主旋律剧集都很枯燥乏味,片面说教。

9.第一集看完真的又感动又热血!初代外交天团!我粉了!!说话太有力量了!好几个地方看的我真的想流泪!我们要扬眉吐气的外交!10.看到这部剧,很惊喜,这几年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外交场合越来越硬气。

回想起我们国家从无到有走到今天,一步步艰难的在外交舞台上越来越有话语权…11.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回忆1972年第一次访华走下专机时写道:“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来源:/content/10/1217/02/1576800_78857606.shtml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

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赴朝履新。

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左三)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送行。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

瑞系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会见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并发表讲话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与我国驻苏使馆工作人员在一起。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前排左一)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议,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中国台湾。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

根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率谈判工作组抵朝参与谈判。

图为参加谈判的中国代表及工作人员在板门店合影(前排左起:解方、李克农、边章五、杜平、乔冠华)。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及其临时补充协议在板门店签字。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图为经中央书记处原则批准的《关于日内瓦会议的估计及其准备工作的初步意见》1954年和1961年两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现被修缮一新并立有纪念铜牌。

1954年和1961年两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现被修缮一新并立有纪念铜牌。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朝鲜外相南日、越南代外长范文同合影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就印支和平问题交换了意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周恩来同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就印支和平问题交换了意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我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

中国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一些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随着中法建交,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也取得了进展。

在这一时期,新中国迎来了同外国建交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

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

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宋庆龄、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

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1955年6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访华,毛泽东主席到机场迎接。

中国是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

1960年9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宴请来访的几内亚总统古·杜尔。

1956年11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郭沫若、埃及驻华大使拉加卜出席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支持埃及维护国家主权、反对英法侵略的大会。

1960年11月,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团长格瓦拉访华时出席首都群众欢迎大会。

同年9月,中古建交,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1963年12月3日至1964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巴基斯坦,后又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

图为周总理亚非十三国之行飞行路线周恩来总理访问阿联时同纳赛尔总统在一起周恩来总理抵达马里,凯塔总统到达机场迎接。

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前夕,加纳发生了企图刺杀恩克鲁玛总统的事件。

周总理不顾危险,毅然决定仍按原计划前往,并建议打破礼宾常规,凡有总统参加的活动都可在总统驻地举行。

图为周总理与恩克鲁玛总统会见的场景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国家途中,临时决定应邀对尚未建交的突尼斯进行了两天的访问,并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与突方解决了建交问题。

图为周总理与布尔吉巴(右二)等在一起。

左一为陈毅副总理兼外长。

自六十年代起,中国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合理地解决了同一些国家的边界问题。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缅甸总理奈温在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及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互致祝贺中缅边界问题协定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1961年10月,中国同尼泊尔边界条约在北京签字。

图为毛泽东主席在刘少奇(左六)、朱德(右五)、周恩来(左三)、陈毅(左二)、贺龙(右一)等领导人陪同下会见来访的尼国王马亨拉时宾主合影。

(右一)等领导人陪同下会见来访的尼国王马亨拉时宾主合影。

1963年9月,刘少奇主席访问朝鲜,在金日成首相陪同下参观朝鲜工业展览馆。

1963年11月,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和阿富汗王国内务大臣卡尤姆在中阿边界条约上签字。

1962年12月,中国同蒙古边界条约正式签订。

图为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机场欢迎前来签约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

1963年3月中国巴基斯坦政府《关于标定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协定》在北京签字。

图为协定签字后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出席巴基斯坦外长布托的答谢宴会。

中国与缅甸、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签订的边界条约。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恢复日中、日苏邦交国民会议会长久原房之助。

左二为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廖承志。

1962年11月,廖承志同志和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高碕达之助在北京共同签署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

该备忘录在中日关系上是一个重要突破。

1965年8月,中国领导人彭真、郭沫若和中日青年联欢1963年10月,周恩来总理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特使、前总理富尔一行,商讨两国建交问题1965年8月,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特使、国务部长安德烈·马尔罗。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图为当年6月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向戴高乐总统递交国书后合影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七十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中国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图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双方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交外交关系。

图为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198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八一七》公报。

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

他在会上发言阐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划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的提案,并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图为决议通过时的联合国大会会场。

1971月11月,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副团长黄华和代表符浩、陈楚、熊向晖在会场上成为记者注意的焦点。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名,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1973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陪同来访的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在北京参观。

1973年6月,姬鹏飞外长访问英国时拜会希思首相1973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陪外宾去外地参观。

1973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访华时游览北京天坛1975年10月,朱德委员长会见来访的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一行。

图为宾主合影。

前排左八为邓小平副总理,左六为乌兰夫副委员长,右五为王震副总理。

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时,与福田首相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仪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