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小儿泄泻.ppt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平 衡,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小儿推拿可以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 复。
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 则气血调和。小儿推拿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
泄泻的病因和病机
病因
泄泻的病因有多种,如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
06 小结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具有安全、无 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能够 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 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局限性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需要专业的推 拿医师进行操作,且对于急性腹 泻等严重病情可能效果不明显,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深入研究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机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 的依据。
捏脊
自尾椎两旁(即长强穴)开始, 自下而上连续捏拿至颈部大椎 穴两旁(即脑户穴)。
推拿手法
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指腹沿同一方向推动。
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的指腹作旋转揉动。
摩法
用掌心或食、中、无 名指的指腹在一定部 位进行轻柔的抚摩。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
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后进行提拉。
分析结果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且多为轻微、短暂的。
03
注意事项
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过程中,需注意手法轻柔、准确,避免过度刺激和
损伤。同时,需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5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注意 事项和禁忌症
儿科泄泻PPT参考课件
第六节
泄泻
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熟悉小儿腹泻的中西医病 因病理及鉴别诊断
了解小儿腹泻的发病情况、 中医其他疗法及预防
概述
定义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 薄或泻下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小 儿常见病。
本证包括西医学消化不良,小儿 肠炎,秋季腹泻,肠功能紊乱等 疾病。
发病机制-细菌感染
肠毒素性: 粘附在肠上皮细胞刷状缘,LT/ST与受体 结合,激活腺(鸟)苷酸环化酶,使 A(G)TP转变为cA(G)MP,打开小肠绒毛上 皮细胞的氯通道(分泌性)
侵袭性: 细菌侵入肠粘膜引起充血、水肿、炎性 浸润、渗出、溃疡
产毒性大肠杆菌
在小肠上部,通过 菌毛上的粘附因子
泄泻
调护失宜,乳哺不当
并走大肠
饮食失节,过食生冷油腻
3.脾胃虚弱
先天不足,脏气本亏
后天调护失宜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泄泻
1.素体虚弱,泄泻过度,热甚伤津 气阴两伤 阴伤及阳 阴竭阳脱
2.久泻,暴泻 必伤脾气 土虚木乘,虚风内动
慢惊风
3.久泻伤脾 脾虚生化乏源
气血皆虚
不成熟肠道屏障
Sampson H.A.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 111:S540-7
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正 常肠道菌群可以抵抗致病菌的侵入。
Th1/Th2
IFN-γ
or
T
IL-4
Treg cells
IL-10
T TGF-β
正常菌群:可以调节肠道 先天的和获得性免疫。
4倍
历史沿革
最早专章记载小儿泄泻的文献: 当推隋·《诸病源候论》。
泄泻
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熟悉小儿腹泻的中西医病 因病理及鉴别诊断
了解小儿腹泻的发病情况、 中医其他疗法及预防
概述
定义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 薄或泻下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小 儿常见病。
本证包括西医学消化不良,小儿 肠炎,秋季腹泻,肠功能紊乱等 疾病。
发病机制-细菌感染
肠毒素性: 粘附在肠上皮细胞刷状缘,LT/ST与受体 结合,激活腺(鸟)苷酸环化酶,使 A(G)TP转变为cA(G)MP,打开小肠绒毛上 皮细胞的氯通道(分泌性)
侵袭性: 细菌侵入肠粘膜引起充血、水肿、炎性 浸润、渗出、溃疡
产毒性大肠杆菌
在小肠上部,通过 菌毛上的粘附因子
泄泻
调护失宜,乳哺不当
并走大肠
饮食失节,过食生冷油腻
3.脾胃虚弱
先天不足,脏气本亏
后天调护失宜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泄泻
1.素体虚弱,泄泻过度,热甚伤津 气阴两伤 阴伤及阳 阴竭阳脱
2.久泻,暴泻 必伤脾气 土虚木乘,虚风内动
慢惊风
3.久泻伤脾 脾虚生化乏源
气血皆虚
不成熟肠道屏障
Sampson H.A.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 111:S540-7
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正 常肠道菌群可以抵抗致病菌的侵入。
Th1/Th2
IFN-γ
or
T
IL-4
Treg cells
IL-10
T TGF-β
正常菌群:可以调节肠道 先天的和获得性免疫。
4倍
历史沿革
最早专章记载小儿泄泻的文献: 当推隋·《诸病源候论》。
腹泻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
腹泻也属分泌性腹泻。 ▪ ( 2 )特点: ▪ ①肠黏膜组织学基本正常。 ▪ ②肠液与血浆渗透压相同。 ▪ ③粪呈水样,量大,无脓血或脂肪过多。 ▪ ④禁食不减少或加重腹泻。
.
9
▪ 2. 渗透性腹泻: ▪ ( 1 )病因:
▪ ①是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 解质的吸收而引起。
▪ ②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饮牛奶或奶制品后,未消 化的乳糖聚积在肠腔,引起腹泻。服用盐类泻剂 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亦属此型。
.
15
▪ 4. 对症治疗(止泻药): ▪ ( 1 )地芬诺脂(苯乙哌啶)抑制肠黏膜感受器,消除蠕动反射,
减轻肠道蠕动。用法: 2.5-5mg/ 次, 2-4 次 / 日。 ▪ ( 2 )洛哌丁胺(易蒙停)间接抑制蠕动反射,机理同苯乙哌啶。
直接抑制蠕动反射、对前列腺素、霍乱毒素和其他肠毒素引起的肠过 度分泌有著抑制作用。 ▪ ( 3 )易蒙停 : 首次4mg ,以后每腹泻一次再 2mg ,直至腹泻停止, 一日用量可 16-20mg ,连续 5 天无效则停服。空腹或饭前半小时服 药可提高疗效,慢性腹泻显效后每日给予 2-5mg ,可长期维持,但 应每日大便后服药以防止便秘。 ▪ ( 4 )药用碳:可减轻肠内容物对肠壁刺激,吸附肠内有害物质。 成人每次 1.5-4 g ,每日 3 次。 ▪ ( 5 )次碳酸铋:保护黏膜,收敛止泻。成人 0.3-0.9 / 次,每日 3 次,饭前口服。 ▪ ( 6 )思密达: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用量 3g/ 次,每日 3 次。
药物和抗生素亦可致腹泻。 ▪ ③神经功能紊乱: IBS 、神经功能性腹泻。 ▪ ④其他: SLE 、尿毒症、硬皮病、放射性肠炎。
.
8
(三)发生机制:
▪ 按病理生理分类包括分泌性的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 性腹泻和吸收不良性的腹泻。
.
9
▪ 2. 渗透性腹泻: ▪ ( 1 )病因:
▪ ①是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 解质的吸收而引起。
▪ ②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饮牛奶或奶制品后,未消 化的乳糖聚积在肠腔,引起腹泻。服用盐类泻剂 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亦属此型。
.
15
▪ 4. 对症治疗(止泻药): ▪ ( 1 )地芬诺脂(苯乙哌啶)抑制肠黏膜感受器,消除蠕动反射,
减轻肠道蠕动。用法: 2.5-5mg/ 次, 2-4 次 / 日。 ▪ ( 2 )洛哌丁胺(易蒙停)间接抑制蠕动反射,机理同苯乙哌啶。
直接抑制蠕动反射、对前列腺素、霍乱毒素和其他肠毒素引起的肠过 度分泌有著抑制作用。 ▪ ( 3 )易蒙停 : 首次4mg ,以后每腹泻一次再 2mg ,直至腹泻停止, 一日用量可 16-20mg ,连续 5 天无效则停服。空腹或饭前半小时服 药可提高疗效,慢性腹泻显效后每日给予 2-5mg ,可长期维持,但 应每日大便后服药以防止便秘。 ▪ ( 4 )药用碳:可减轻肠内容物对肠壁刺激,吸附肠内有害物质。 成人每次 1.5-4 g ,每日 3 次。 ▪ ( 5 )次碳酸铋:保护黏膜,收敛止泻。成人 0.3-0.9 / 次,每日 3 次,饭前口服。 ▪ ( 6 )思密达: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用量 3g/ 次,每日 3 次。
药物和抗生素亦可致腹泻。 ▪ ③神经功能紊乱: IBS 、神经功能性腹泻。 ▪ ④其他: SLE 、尿毒症、硬皮病、放射性肠炎。
.
8
(三)发生机制:
▪ 按病理生理分类包括分泌性的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 性腹泻和吸收不良性的腹泻。
《中诊科普小儿泄泻》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1
治法方药
①脱肛加黄芪、天麻以举中阳 ②久泄滑脱不禁加诃子、石榴皮、赤石脂收敛 固涩止 ③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
精选课件ppt
32
针刺治疗
常规取穴:足三里、三阴交、长强。 发热加曲池,湿热加阴陵泉,呕吐加内关 伤食加刺四缝、中脘,腹胀加天枢,脾虚加脾 俞,寒湿加关元 具体手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每日一次。
轻度腹泻
重度腹泻
精选课件ppt
6
感染性腹泻
病毒:最常见轮状病毒 其次肠道病毒
细菌:最常见大肠杆菌
真菌:白色念珠菌
其他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
精选课件ppt
7
非感染性腹泻
食饵性腹泻(如改变食物) 原发性双糖酶缺乏
过敏性腹泻(如牛奶) 其他:气候变化 (冷热)
精选课件ppt
8
主要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 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 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 热、口渴等症。 (两个方面)
精选课件ppt
23
分型论治
(三)伤食泻 大便情况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 气味酸臭,或如败卵 伴随证候(腹胀,便前腹痛,便后痛减) 嗳气、呕吐、不思饮食,常伴哭闹、夜寐欠安 舌质脉象(苔厚腻或黄)
精选课件ppt
24
治法方药
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
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莱菔子。
精选课件ppt
1
概念: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 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年龄: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脾常不足,易于感受 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 盛而发生泄泻) 预后: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 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泄迁延不愈者, 则易转为疳症。
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1234567精品PPT课件
中医将腹泻称为泄泻是由于湿盛与脾胃功 能失调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 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
古代以大便溏薄、次数稍增者为泄,大便 清稀、量多如水而直下者为泻,现在统称 为泄泻。
概述
年龄:6个月—2岁,<1岁者约占50%; 季节: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夏秋两季为
多见。
西医的病因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1)注意腹部保暖。
(2)可用丁香粉0.5g、肉桂1g加 入小膏药中,制成膏剂,贴于 脐部。
(3)可食山药粥或健脾八珍糕等虚泻
辨证论治
证候:久泻不止,粪质清稀, 完谷不化,病程缠绵不愈, 甚或脱肛,面色白,精神 萎靡,肢冷畏寒,纳呆, 消瘦,睡卧露睛,舌质淡, 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 脉沉细弱。
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
目录
一、腹泻的概述 二、腹泻的病因病机
(一)、西医腹泻的病因 (二)、中医的病因病机 三、中医辩证 (一)、辩证论治 (二)、辩证施护 五、我院儿科的中医特色治疗
西医病名定义
概述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
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 大便性状改变为特 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概述
中医病名定义
③伤食泻 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或顺运八 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 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
④寒湿泻
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 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⑤脾虚泻
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 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
辨证论治
证候 粪便酸臭如败卵,夹食 物残渣、奶瓣,脘腹胀满 疼痛拒按,痛则欲泻,泻 后痛减,纳呆恶食,嗳气 酸腐或呕吐乳食,夜卧不 宁,手足心热,舌苔厚腻, 脉滑实有力。
古代以大便溏薄、次数稍增者为泄,大便 清稀、量多如水而直下者为泻,现在统称 为泄泻。
概述
年龄:6个月—2岁,<1岁者约占50%; 季节: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夏秋两季为
多见。
西医的病因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1)注意腹部保暖。
(2)可用丁香粉0.5g、肉桂1g加 入小膏药中,制成膏剂,贴于 脐部。
(3)可食山药粥或健脾八珍糕等虚泻
辨证论治
证候:久泻不止,粪质清稀, 完谷不化,病程缠绵不愈, 甚或脱肛,面色白,精神 萎靡,肢冷畏寒,纳呆, 消瘦,睡卧露睛,舌质淡, 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 脉沉细弱。
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
目录
一、腹泻的概述 二、腹泻的病因病机
(一)、西医腹泻的病因 (二)、中医的病因病机 三、中医辩证 (一)、辩证论治 (二)、辩证施护 五、我院儿科的中医特色治疗
西医病名定义
概述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
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 大便性状改变为特 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概述
中医病名定义
③伤食泻 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或顺运八 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 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
④寒湿泻
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 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⑤脾虚泻
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 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
辨证论治
证候 粪便酸臭如败卵,夹食 物残渣、奶瓣,脘腹胀满 疼痛拒按,痛则欲泻,泻 后痛减,纳呆恶食,嗳气 酸腐或呕吐乳食,夜卧不 宁,手足心热,舌苔厚腻, 脉滑实有力。
中西医儿科课件小儿腹泻PPT课件
中国腹泻病诊断标准(摘要)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 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 粘液脓便。
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迁延性腹 泻病(病程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2个 月)。
病情分类:轻型:精神好,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大便次数一日不超过10次,中型:胃肠道症状加 重,伴有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 胃肠道症状更加明显,伴有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 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 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SUCCESS
THANK YOU
2021/3/25
提问环节
WHO腹泻中心提出90%的腹泻病人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国内学者从临床观察研究认为,我国不需要用抗生素 治疗的腹泻病约占70%,而目前现状是:临床腹泻病 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84%。 问题1:你认为这种现象合理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和拟 解决的办法。 问题2:你认为中医治疗腹泻病的优势和劣势体现在哪 几方面?应如何才能较好地发挥中医疗法?
伤食泻 土虚木旺 久泻 脾虚泻
慢惊风
阳衰阴盛
久泻 脾肾阳虚泻 迁延
日久
疳证
泄泻的抗感染治疗
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
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注意毒副作用,6岁以下慎用) 氨苄青霉素、痢特灵、白炎净、黄连素
空肠弯曲菌感染:痢特灵、GM、红霉素 邪森氏菌感染:GM、百炎净、多粘菌素E 真菌感染
停用抗菌素,用中药辩证施治 微生态疗法:采用多种乳酸杆菌、双岐杆菌等制剂恢 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繁殖侵袭: 丽珠肠乐、培菲康 酮康唑
常证辨寒热虚实;变证辨阴阳。
治疗原则
1
虚证-虚则 补之